天然气价格行情监测报告最新版_天然气价格行情监测报告最新
1.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报告全文
2.燃气检查日期是
3.天然气发电对环境有何影响?
4.我国电子商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5.欧洲买爆中国电热毯,能起到缓解能源危机的作用吗?
2005年全省各级国土部门紧紧围绕省国土厅党组2005年初制定的四个突破(土地管理、矿产管理、服务经济建设全局及理顺管理体系和加强国土队伍建设),联系实际,狠抓落实,创造性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在前进的道路上开创了崭新的局面。
●立足经济发展全局,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了有利的保证。经过努力在农用地转用上全省争取了国家的追加指标;通过大力挖掘存量土地潜力,整理整合零星地块,挖潜存量土地5 000公顷,全面保障了全省用地需求。
●深化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土地利用监管机制进一步完善。通过编制土地《辽宁省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三年规划(2005~2007年)》,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工作有关技术规程,进一步推进了土地管理的全面规范。
●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连续9年保持耕地占补平衡。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措施,保证全省耕地、基本农田不减少。同时将土地整理项目与中低产田改造、村屯搬迁、建设高产出率、高附加值保护地相结合,在项目实施中划出部分项目由农民实施整理,让农民既在项目实施中有收入,又在项目实施后有致富出路。
●全面开展矿产开发秩序整治,整顿和规范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积极配合省人大《矿产法》执法检查,对全省无证探、滥乱挖、破坏、拖欠税费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清查;认真学习《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开发秩序的通知》,落实办事机构,成为全国行动最早、部署最快的省份;对全省6 000多个大小矿山进行了清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同时积极开展了整合。
●坚持依法行政,国土部门的良好形象进一步树立。2005年,监督制约机制和作风建设进一步加强。省厅再次被省评为落实执法责任制先进单位,盘锦、阜新等6个市县被评为全国国土系统依法行政先进单位。国土执法体系基本理顺,执法力量、力度进一步加强,行政复议应诉工作进一步规范。
●国土管理体系逐步理顺,国土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全省省以下国土部门干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主体工程已全面完成,领导班子调整全面到位。全系统深入开展了保持***员先进性教育、党风廉政和反腐倡廉教育,实施了文化素质梯次培训工程。
●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现代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创造了适应当代矿产管理要求的新经验,并在全国广泛推广。国土规划工作全面启动,已完成涉及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30多个专题研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准备工作顺利进行。修订了《辽宁省化石保护管理条例》,进一步整顿规范化石市场秩序。
一、土地
(一)土地状况
辽宁省地处我国东北地区南部,土地总面积1 480.64万公顷,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50%,海陆兼备,地理位置优越。
辽宁省土地具有三个基本特点:①土地类型多样,大体成“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土地结构;②土地地域差异性明显;③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后备少。
1.土地现状
截至2005年10月31日,全省有土地总面积14 806 366.67公顷。其中,农用地11 228 420.00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5.83%,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4 090 840.00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7.63%;园地面积为598 213.33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04%;林地面积为5 690 140.00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8.43%;牧草地面积为349 873.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36%;其他农用地面积为499 353.3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37%。建设用地总面积为1 370 093.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25%,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 133 993.3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66%;交通用地88 160.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60%;水利设施用地147 940.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0%。未利用地总面积为2 207 853.34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4.91%,其中,未利用土地1 382 386.67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34%,其他土地825 466.67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57%(图1)。
图1 2005年辽宁省土地现状图
2.动态变化
2005年全省农用地净减少8 940.00公顷,建设用地净增加7 253.33公顷,未利用地净增加1 686.67公顷(表1)。
表1 2005年辽宁省各地类增减情况表
续表
(二)土地利用情况
1.农用地
截至2005年10月31日,全省农用地总量11 228 420.00公顷。其中耕地占农用地总量的36.43%,园地5.33%,林地50.68%,牧草地3.11%,其他农用地4.45%。详见表1。
从图2可以看出,自1999年以来全省农用地总量呈减少趋势,其中2004年、2005年减幅较大,随着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步伐的加快,预计今后1~2年农用地总量仍呈减少趋势。19~2001年全省耕地总量保持在416.30万公顷以上,但在2002 和2003 两年内耕地锐减了8.90万公顷。随着国家的宏观调控,基本抑制住了耕地锐减的趋势,预计今后1~2年内耕地变化趋势不会很大。
图2 1996~2005年辽宁省农用地及耕地变化趋势图
到2005年底,全省基本农田保有量3 651 488.38公顷,年内减少1 141.84公顷,年内补划2 058.24公顷,其中国家、省重点建设项目占用841.84公顷。
2005年全省耕地减少14 444.07公顷(建设占用5 472.72公顷),同期增加7 151.30公顷,耕地净减少7 292.77公顷。
据地籍变更调查统计,耕地减少去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受洪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影响以及沈阳镉等重金属污染,全省因灾毁减少耕地6 170.16公顷,占耕地减少量的42.72%;②建设占用耕地5 472.72公顷,占全省耕地减少量的37.89%;③生态退耕占用耕地2 117.45公顷,占全省耕地减少量的14.66%;④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683.74公顷,占全省耕地减少量的4.73%。从调查数据上看,除去自然灾害因素,耕地减少仍然以建设占用为主(图3)。
图3 2005年辽宁省耕地减少构成图
2005年,耕地增加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①前几年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陆续竣工验收;②本年度各级加大了土地开发整理资金投入;③往年开发而没有及时变更的耕地得到了调查和变更;④中央重视“三农”问题后,农民自发开发土地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自发开发了部分耕地。
具体耕地增加来源有:
(1)土地开发增加耕地3 637.31公顷,占耕地增加总量的50.86%。
(2)土地复垦增加耕地80.31公顷,占增加耕地总量的1.13%。
(3)土地整理增加耕地243.36公顷,占增加耕地总量的3.40%。
(4)农业结构调整增加耕地944.25公顷,占增加耕地总量的13.20%。
(5)其他类型增加耕地2 246.07公顷,占31.41%。
按照国家规定,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不作为耕地面积减少考核,2005年全省建设占用耕地5 472.72公顷,补充耕地7 151.30公顷,全省实现了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
2.建设用地
截至2005年10月31日,全省建设用地总量为1 370 093.33公顷,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2.77%,交通用地占6.43%,水利设施用地占10.80%。历年建设用地情况见图4。
图4 1996~2005年辽宁省建设用地变化趋势图
据2005年综合统计数据看,全省依法征用土地(不包括院批准)6 372.69公顷,其中征用农用地3 891.71公顷;征地费用22.15亿元;安置农业人口4.96万人。全省共依法批准建设用地(不包含院审批)面积6 418.34公顷,其中农用地3 998.3公顷,耕地3 153.31公顷;分批次建设用地5 262.20公顷,单独选址1 156.14公顷(图5)。各市审批新增建设用地情况见表2。
表2 2005年辽宁省审批建设用地分布情况 单位:公顷
从建设用地构成上看,2005年全省工矿仓储项目用地占总批准建设用地的53.95%,交通运输项目用地占16.76%,住宅用地占13.91%(图5)。从用地分布上,沈阳市仍是用地大户,占全省审批建设用地总量的50.00%;丹东市用地量较2004年大幅度增加,主要是因大东港二期单独选址项目,用地量大;虽然大连市申请建设用地较2004年有所下降,但作为辽宁省对外经济门户,其用地规模仍居全省前列。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第三个年头里(表2),预计全省审批建设用地量仍保持上升势头,沈阳、大连、营口等市用地总量仍在全省前列。
(三)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情况
按照《土地管理法》的规定,辽宁省坚持实行“占一补一”的政策。截至2005年底,全省共开发、复垦、整理土地面积11 706.41公顷(已验收通过的),增加农用地7 786.01公顷,增加耕地7 583.89公顷。土地开发项目增加农用地面积2 851.86公顷,占农用地增加面积的36.63%;复垦项目增加农用地719.18公顷,占9.23%;整理项目增加农用地4 214.公顷,占54.14%。
从图5可以看出,为保证每年的耕地占补平衡,土地开发项目增加农用地及耕地占主导地位,但随着土地后备的逐年减少以及国家投资倾向,中低产田的改造即土地整理项目将成为增加农用地及耕地的又一重要途径。
图5 2001~2005年辽宁省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增加农用地变化情况
二、矿产
辽宁省矿产具有以下特点:①丰富,配套性好;平均每万平方千米有大中型矿产地36处,是全国平均密度的两倍多;②矿产地集中,便于规模开发;③共、伴生矿产多,综合利用价值大;④埋藏浅,适宜露天开。
(一)矿产现状
2005年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92种,其中探明储量并列入储量表的有72种(不含石油、天然气、煤层气、放射性矿产、地下水和矿泉水),矿产地668 处。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45种主要矿产中,辽宁省有36种620处矿产地,探明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有菱镁矿、硼、铁、金刚石、滑石、玉石、石油7种。其中,在世界上具有优势的矿产菱镁矿,质地优良、埋藏浅,保有矿石储量29.10亿吨,分别占全国和世界的85.60%和25.00%左右。在全国具有优势的矿产主要有硼、铁、金刚石、滑石、玉石、石油6种。其中,硼矿,共、伴生矿物多、品位较低,保有储量2 598.4万吨(B2O3),占全国的56.4%;铁矿,以贫矿为主,多可露天开,保有储量116.8亿吨(矿石),占全国的24.0%,居全国首位;金刚石,质量较好,但品位偏低,保有储量1 911 902克,占全国的51.4%;滑石,质量上乘,驰名中外,保有储量4 791.2万吨(矿石),占全国的20.1%,居全国第二位;玉石,质地细腻,色泽艳丽,保有储量20.58万吨,居全国第二位;石油储量位居全国第四位。上述矿种年内储量增减与保有储量比较变化较小。
具有比较(区位)优势的矿产有:煤、煤层气、天然气、锰、钼、金、银等矿种。
(二)地质勘查投入与勘查成果
2005年全省地质勘查投入总计27 128.7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4 922.03万元,地方财政支出10 610.56万元,企事业单位地质勘查投入10 985.20万元,其他投资610.92万元。中央财政拨款占18.14%,地方财政拨款占39.11%;企事业单位投资占40.49%,其他投资占2.26%。从资金来源上看,投入比例逐年减少,企事业单位加大了勘查资金投入,可以看出矿产作为一种商品正逐渐走入市场,对矿业勘查的限制放开。但我国矿业市场秩序尚不规范,勘查工作中存在勘查研究程度不够,造成过度开、低效利用的问题,应该对重要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能源、贵重金属矿产的勘查投入辅以必要的调控手段,避免矿产低效利用(图6)。
图6 2002~2005年辽宁省地质勘查资金投入变化图
2005年,全省新发现矿产地4处。分别是辽宁省本溪市南芬区火连寨镇上下堡村韭菜沟铁矿;辽宁省本溪市溪湖区歪头山镇小柳峪村小柳峪铁矿;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马架子村有色冶金溶剂石灰岩矿和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马架子村水泥石灰岩矿(表3)。
表3 2005年辽宁省新发现矿产地一览表
新查明矿产8处。分别是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大孤山镇獐铁矿;辽宁省本溪市思山岭铁矿;辽宁省建昌县八家子矿区南部铜矿;辽宁省建昌县八家子矿区南部铅矿;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顺元昌铅矿;辽宁省建昌县八家子矿区南部锌矿;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顺元昌锌矿和辽宁省盖县猫岭金矿(表4)。
表4 2005年辽宁省新查明矿产情况一览表
(三)矿产勘查和开发利用情况
1.颁发勘查许可证和矿许可证情况
2005年全省共批准登记勘查许可证750个,批准登记面积7 555.48 平方千米,收取探矿权使用费75.53万元,其中当年新设立勘查许可证172个,批准登记面积2 145.85平方千米,收取探矿权使用费21.45万元;2005年全省共批准登记矿许可证6 1个,批准登记面积2 991.69平方千米,收取矿权使用费2 4.45万元,其中当年新设立矿许可证420个,批准登记面积126.74公顷,收取矿权使用费137.00万元(表5)。
表5 2005年辽宁省矿产勘查许可证及矿许可证发放情况
2.矿产开发利用基本情况
2005年全省共有各类矿山企业6 622个,比2004年增加336个;从业人员40.44万人,比2004年增加0.24万人;开矿种100个,矿山企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279.8亿元,比2004年增加60.4亿元;受国际矿业市场影响,能源矿产、黑金属矿产、有色金属等矿产的价格波动,全省煤、铁矿石及其他金属矿产的开量略有增加,工业产值比2004年上涨了27.53%。
三、国土市场
(一)土地市场
1.土地市场建设
在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首批通过验收,恢复土地正常供应后,为了切实巩固治理整顿成果,防止反弹,进一步推进土地管理全面规范,辽宁省率先制定了《辽宁省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三年规划(2005—2007年)》,对今后三年深入贯彻《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提出了具体目标和措施。针对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中遇到的问题,先后制定了《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工作规范》和《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操作规范》。编制了《辽宁省各类建设用地控制标准和集约利用评价体系》和全省协议出让最低价标准,初步形成了工业项目、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农村建设项目等较为完善的用地指标控制和评价体系。根据《辽宁省开发区项目用地指标评价体系》规定和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的原则,对全省开发区用地强化了管理。
2.土地一级市场
据综合统计数据,2005年全省国有土地供应总面积10 214.67公顷。全年以出让方式供地3 650宗,出让面积7 319.62公顷,占总供地总面积的71.66%,共收取土地出让金269.89亿元;以划拨方式供地817宗,划拨土地面积2 562.13公顷,占总供地面积的25.08%;以租赁方式供地410宗,供地面积187.35公顷,占总供地面积的1.83%,共收取租金1.34亿元,主要集中在丹东市;其他方式供地96宗,供地面积145.57公顷,占总供地面积的1.43%,取得收入1亿元。
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中,协议出让2 481宗,出让面积4 595.77公顷,收取土地出让金62.25亿元,纯收益33.74亿元;招标出让68宗,出让面积170.32公顷,收取出让金7.23亿元,纯收益1.57亿元;拍卖出让147宗,出让面积198.32公顷,收取出让金22.76亿元,纯收益5.9亿元;挂牌出让954宗,出让面积2 355.21公顷,收取出让金177.65亿元,纯收益61.53亿元。
从图7可以看出,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国有土地,用于住宅和工矿仓储用地的分别占各自总出让面积的95.41%、82.60%和85.00%。但国有土地在出让过程中仍存在不规范的行为,还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图7 2005年辽宁省招拍挂出让国有土地用途构成图
3.土地二级市场
2005年,在加强、规范一级土地市场管理的同时,全省强化了二级土地市场培育和管理,促进土地使用权合理转让,从而减轻了新增用地的需求。全省共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2 142宗,转让面积780.51公顷,获取转让金28.87亿元,比2004年增加了18.64亿元;出租土地使用权12 309宗,出租面积127.42公顷,获取租金0.10亿元;抵押土地使用权4 800宗,面积14 284.51公顷,获取抵押金674.00亿元。
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780.51公顷,用于商服用地109.82公顷,占总数的14.07%,工矿仓储 501.98公顷,占总数的 64.31%;公共建筑、设施 19.04公顷,占总数的2.44%;住宅149.36公顷,占总数的19.14%。
(二)探矿权矿权市场
1.探矿权矿权市场建设
建立了储量动态监测管理模式,创造了适应当代矿产管理要求的新经验,得到了国土部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广泛推广。积极配合省人大《矿产法》执法检查,针对选(洗)矿厂建设、闭坑抵押金、扣押设备及处理等问题进行整改,初步制定了相关政策规定。
2.探矿权矿权一级市场
2005年全省探矿权出让29宗,合同金额5 969.02万元。其中申请审批10宗,合同金额5 406.02万元;挂牌19宗,合同金额563.00万元。矿权出让1 799宗,合同金额达7 730.15万元。其中申请审批1 420宗,合同金额6 903.34万元;招标4宗,交易额20.00万元;拍卖28宗,拍卖价款16.86万元;挂牌347宗,交易额789.95万元。
3.探矿权矿权二级市场
2005年全省探矿权出售3宗,成交价款45.50万元。矿权转让185宗,成交额5 953.54万元,其中出售183宗,成交金额5 949.91万元;作价2宗,成交金额3.63万元。
四、国土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1.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2005年全省共发现土地违法案件2 822件,立案2 290件,结案1 833件,结案率80%。共拆除违法构建物44.95万平方米,没收构建物9.12万平方米,收回土地34.21公顷,其中耕地9.76公顷;收缴罚没款3 615.57万元;追究行政责任18人,追究刑事责任9人。
全年共立案查处矿产违法案件957件,结案850件(含2004年未结案件),结案率88.82%,共吊销矿许可证44个,收缴罚没款5 052.25万元,刑事案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5人。
2.案件查处情况分析
2005年,全省土地违法行为有所抬头,土地违法案件比2004年增加67.6%,涉及土地和耕地面积分别比2004年减少了31.20%和40.70%,这表明虽然违法行为产生的数量有所增加,但较大案件在国土违法案件查处中比重明显下降,大案要案的发生率得到了有效控制。
从违法类型上看,个人违法和非法占地案件仍是土地违法的主要形式。全省共立案查处个人违法案件1 537件,占全部案件的67.11%,比2004年增加了82.80%;立案查处非法占地案件1 532件,占全部案件的66.90%,比2004年增加了51.10%。地方违法案件仍是土地违法案件查处的重点。2005年全省共查处地方及其职能部门土地违法案件236件,是2004年的8倍。
为配合整顿和规范矿产开发秩序工作,矿产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逐渐加大。2005年吊销矿许可证、收缴罚没款分别比2004年增加了266.70%和169.20%,刑事案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25人,比2004年增加了177.80%。
五、国土行政复议情况
2005年全省共受理行政复议39件,加上2004年未结的4件,本年处理行政复议案43件,本年共审结42件,其中维持33件,撤销7件,撤回申请2件,本年未结1件。
从图8可以看出,行政复议案件虽然比2004年略微减少,但仍较往年居高不下,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图8 2001~2005年辽宁省行政复议案件变化情况图
(1)经济快速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为了创造物质财富,利益之间的纷争越来越多。
(2)立法和行政执法力度加大 为把生活中无序的社会经济关系转化为有序的社会法律关系,我国逐步健全和完善立法,与此同时,行政执法力度也在加大,随着行政处罚案件的增多,复议行政处罚案件也随之增多。
(3)法制宣传教育成果显著 经过多年的普法宣传教育,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显著增强,在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都希望先通过行政复议这条方便快捷的途径得到解决。
六、国土管理机构和人员培训情况
到2005年底,全省省、市、县国土行政管理部门(不含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共3 622人,行政人员2 345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180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大本及大专3 031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83.68%;高中及中专362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0.00%;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49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35%。直属事业单位418个,在职职工6 580人。
2005年全省管理部门经费收入15.9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2.61亿元,地方财政拨款11.47亿元,其他收入1.83亿元;完成基本建设投资220万元。
2005年,全省参加各种院校及培训机构毕业或结业人数(省级以上证书)达504人次。其中参加党校学习134人次;行政学院学习32人次;其他培训338人次,其中国外培训5人次,学历教育94人次,其中博士结业7人、研究生结业10人、本科生结业68人、大专结业9人、本年取得学位12人,其中硕士学位3人、学士学位9人。
2005年全省从事信息化建设人员173人,其中研究生10人,大本、大专143人,中专、高中20人。技术人员153人,其中高级技术员18人,中级技术人员90人。历年投入经费2 838.46万元,其中2005年投入958.万元。
七、几点建议
(1)继续加大国土法律法规及现时政策规定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依法用地、合理利用土地的意识。
(2)健全国家建立土地调查制度。加大土地变更调查和专项调查投入,保证调查成果的真实准确,为土地管理参与宏观调控提供真实准确的数据。
(3)加强土地利用、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的工作管理,提高宏观调控土地市场的作用。
(4)建立国土信息数据库,继续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强化国土综合统计的基础作用。
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报告全文
天燃气表的看法如下:
当面对燃气表时,右面的三个红色字轮的数,表示小数点后面三位精确读数,根据图可读成:01127888此数中。888三位是小数位,这个可以不需要读的。再从右面开始数的第四位数是分别是个位,十位,百数,千位,万位,单位是立方米。
例如:01127888此数中。888三位是小数位,可以不读。而第四位7是个位数,2是十位数,1是百位,另一个1是千位。这只表的读数为:1127.888立方米。燃汽公司工作人员抄表时,小数位都是省略的。所以该表读数为1127立方米。
计算使用天燃气数方法:
就是将这个月的抄表读数与上一次的抄表读数进行相减,所得的差就是本次使用的天燃气数量。比如:这次的燃气表读数是1127立方米,上期读数是1027立方米。那么本次使用的天燃气量是1127-1027=100立方米。
扩展资料天然气表的维修及保养
1、产品在使用时不得使用强性烧咸、汽油、酒精等溶剂清洗,可使用中性清洗剂洗。
2、产品发生故障,要及时向管理部门报告,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检修,用户不得自行拆卸处理。
3、自出厂日期起,十八个月内如发现有质量问题,使用者又遵守说明书中的有关规定,而且铅封未动,我公司将及时负责修理或退换。
安装要求
1、安装位置:入户总阀门,因为这样有利于天然气工作人员天然气用量的抄报。
2、安装要求:满足抄表、检修、保养和安全使用的要求,即相关标准符合行业和国家的规定
3、安装高度:与燃气灶的水平净距不小于300mm,因为这样有利于燃气的流通。
4、 安装条件:通风良好的房间,防止因为天然气的泄露带来的人身安全威胁。
百度百科-IC卡燃气表
燃气检查日期是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为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管理,特制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现予发布施行。下面是我为您精心整理的关于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报告全文内容,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管理,促进科学合理利用能源,从源头上杜绝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级人民发展改革部门管理的在我国境内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节能评估,是指根据节能法规、标准,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能源利用是否科学合理进行分析
评估,并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节能评估报告表(以下统称节能评估文件)或填写节能登记表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节能审查,是指根据节能法规、标准,对项目节能评估文件进行审查并形成审查意见,或对节能登记表进行登记备案的行为。
第四条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文件及其审查意
见、节能登记表及其登记备案意见,作为项目审批、核准或开工建设的前臵性条件以及项目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
未按本办法规定进行节能审查,或节能审查未获通过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项目审批、核准机关不得审批、核准,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已经建成的不得投入生产、使用。
第二章 节能评估第五条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按照项目建成投产后年能源消费量实行分类管理。
(一)年综合能源消费量3000吨标准煤以上(含3000吨标准煤,电力折算系数按当量值,下同),或年电力消费量500万千瓦时以上,或年石油消费量1000吨以上,或年
天然气消费量100万立方米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单独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
(二)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000至3000吨标准煤(不含3000吨,下同),或年电力消费量200万至500万千瓦时,或年石油消费量500至1000吨,或年天然气消费量50万至100万立方米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单独编制节能评估报告表。
上述条款以外的项目,应填写节能登记表。
第六条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评估依据;
(二)项目概况;
(三)能源供应情况评估,包括项目所在地能源条件以及项目对所在地能源消费的影响评估;
(四)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包括项目选址、总平面布臵、生产工艺、用能工艺和用能设备等方面的节能评估;
(五)项目能源消耗和能效水平评估,包括能源消费量、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分析评估;
(六)节能措施评估,包括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评估;
(七)存在问题及建议;
(八)结论。
节能评估文件和节能登记表应按照本办法附件要求的内容深度和格式编制。
第七条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单位应委托有能力的机构编制节能评估文件。项目建设单位可自行填写节能登记表。
第八条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文件的编制费用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列入项目概预算。
第三章 节能审查第九条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按照项目管理权限实行分级管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核报院审批或核准的项目以及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或核准的项目,其节能审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由地方人民发展改革部门审批、核准、备案或核报本级人民审批、核准的项目,其节能审查由地方人民发展改革部门负责。
第十条 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审批或核准制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单位应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时,一同报送节能评估文件提请审查或报送节能登记表进行登记备案。
按照省级人民有关规定实行备案制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按照项目所在地省级人民有关规定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
第十一条 节能审查机关收到项目节能评估文件后,要委托有关机构进行评审,形成评审意见,作为节能审查的重要依据。
接受委托的评审机构应在节能审查机关规定的时间内提出评审意见。评审机构在进行评审时,可以要求项目建设单位就有关问题进行说明或补充材料。
第十二条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文件评审费用应由节能审查机关的同级财政安排,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节能审查机关主要依据以下条件对项目节能评估文件进行审查:
(一)节能评估依据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政策等准确适用;
(二)节能评估文件的内容深度符合要求;
(三)项目用能分析客观准确,评估方法科学,评估结论正确;
(四)节能评估文件提出的措施建议合理可行。
第十四条 节能审查机关应在收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后15个工作日内、收到节能评估报告表后10个工作日内形成节能审查意见,应在收到节能登记表后5个工作日内予以登记备案。
节能评估文件委托评审的时间不计算在前款规定的审查期限内,节能审查(包括委托评审)的.时间不得超过项目审批或核准时限。
第十五条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审查意见,与项目审批或核准文件一同印发。
第十六条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如申请重新审批、核准或申请核准文件延期,应一同重新进行节能审查或节能审查意见延期审核。
第四章 监管和处罚第十七条 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设计、施工及投入使用过程中,节能审查机关负责对节能评估文件及其节能审查意见、节能登记表及其登记备案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 建设单位以拆分项目、提供虚材料等不正当手段通过节能审查的,由节能审查机关撤销对项目的节能审查意见或节能登记备案意见,由项目审批、核准机关撤销对项目的审批或核准。
第十九条 节能评估文件编制机构弄虚作,导致节能评估文件内容失实的,由节能审查机关责令改正,并依法予以处罚。
第二十条 负责节能评审、审查、验收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导致评审结论严重失实或违规通过节能审查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负责项目审批或核准的工作人员,对未进行节能审查或节能审查未获通过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审批或核准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对未按本办法规定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或节能审查未获通过,擅自开工建设或擅自投入生产、使用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由节能审查机关责令停止建设或停止生产、使用,限期改造;不能改造或逾期不改造的生产性项目,由节能审查机关报请本级人民按照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关闭;并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五章 附则第二十三条 省级人民发展改革部门,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和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
附件1: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
内容深度要求
一、评估依据
相关法律、法规、规划、行业准入条件、产业政策,相关标 准及规范,节能技术、产品推荐目录,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
产品、
设备、生产工艺等目录,以及相关工程资料和技术合同等。
二、项目概况
(一)建设单位基本情况。建设单位名称、性质、地址、邮 编、法人代表、项目联系人及****,企业运营总体情况。
(二)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建设地点、项目性质、建 设规模及内容、项目工艺方案、总平面布臵、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项目进度等(改、扩建项目需对项目原基本情况进行说明)。
(三)项目用能概况。主要供、用能系统与设备的初步选择, 能源消耗种类、数量及能源使用分布情况(改、扩建项目需对项
目原用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说明)。
三、能源供应情况分析评估
(一)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及消费情况。
(二)项目能源消费对当地能源消费的影响。
四、项目建设方案节能评估 (一)项目选址、总平面布臵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二)项目工艺流程、技术方案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三)主要用能工艺和工序,及其能耗指标和能效水平。
(四)主要耗能设备,及其能耗指标和能效水平。
(五)生产和附属生产设施及其能耗指标和能效水平。
五、项目能源消耗及能效水平评估
(一)项目能源消费种类、来源及消费量分析评估。
(二)能源加工、转换、利用情况(可用能量平衡表)分 析评估。
(三)能效水平分析评估。包括单位产品(产值)综合能耗、 可比能耗,主要工序(艺)单耗,单位建筑面积分品种实物能耗
和综合能耗,单位投资能耗等。
六、节能措施评估
(一)节能措施
1、节能技术措施。生产工艺、动力、建筑、给排水、暖通 与空调、照明、控制、电气等方面的节能技术措施,包括节能新
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应用,余热、余压、可燃气体回收利用,
建筑围护结构及保温隔热措施,综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
能源利用等。
2、节能管理措施。节能管理制度和措施,能源管理机构及 人员配备,能源统计、监测及计量仪器仪表配臵等。
(二)单项节能工程
8未纳入建设项目主导工艺流程和拟分期建设的节能工程,详
细论述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单项工程节能量计算、单位节能量
投资、投资估算及投资回收期等。 (三)节能措施效果评估
节能措施节能量测算,单位产品(建筑面积)能耗、主要工 序(艺)能耗、单位投资能耗等指标国际国内对析,设计指
标是否达到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 (四)节能措施经济性评估
节能技术和管理措施的成本及经济效益测算和评估。 七、存在问题及建议 八、结论 九、附图、附表
厂(场)区总平面图、车间工艺平面布臵图;主要耗能设备 一览表;主要能源和耗能工质品种及年需求量表;能量平衡表等。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编制单位:
项目编号:
(盖章) (盖章)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表
年 月 日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
能登记表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填表日期:
天然气发电对环境有何影响?
发布单位上海市
发布文号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83号
发布日期2007-10-10
生效日期2008-03-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院法制办公室
上海市燃气管理条例(2007修正)
(1999年1月22日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3年10月10日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关于修改〈上海市燃气管理条例〉的决定》修正 2007年10月10日上海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修订 2007年10月10日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83号公布 自2008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市燃气管理,维护燃气用户和燃气企业的合法权益,保障燃气供应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燃气,包括人工煤气、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等气体燃料。
本条例所称燃气企业,包括燃气生产企业、燃气输配企业和燃气销售企业。
第三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燃气的规划与建设、配置与调度、供应与使用、设施保护以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活动。
第四条 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市政局)是本市燃气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条例。市市政局所属的上海市燃气管理处(以下简称市燃气管理处)负责具体实施本市燃气行业的日常管理工作,按照本条例的授权实施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浦东新区以及闵行、宝山、嘉定、金山、松江、南汇、奉贤、青浦、崇明等区、县燃气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称区、县燃气管理部门),负责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燃气行业的日常管理和监督,业务上受市市政局领导。
本市发展和改革、建设和交通、规划、质量技监、安全生产监督、工商、公安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实施本条例。
第五条 本市燃气管理遵循安全第一、保障供应、节能高效和方便用户的原则。
第六条 本市各级人民和市市政局、市燃气管理处以及区、县燃气管理部门应当进行安全和节约使用燃气的宣传,增强社会公众安全和节约使用燃气的意识,提高防范和应对燃气事故的能力。
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应当做好安全和节约使用燃气的公益性宣传工作。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七条 市市政局应当按照法定程序,根据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编制燃气发展规划和燃气专业系统规划,分别纳入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
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应当与燃气专业系统规划相衔接。审批部门在审批控制性详细规划时,应当征求市市政局的意见。
第八条 本市燃气设施的建设,应当符合燃气专业系统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
燃气设施建设用地,未经法定程序调整规划,不得改变用途。
第九条 新建、改建、扩建住宅项目、工业园区项目或者其他建设项目涉及使用燃气的,应当同时配套建设相应的燃气设施或者预留燃气设施建设用地。
新建燃气设施,需要按照国家和本市建设项目的审批程序报批的,规划管理部门在进行规划审查时,应当征求市市政局的意见。
年度用气量在一百万立方米以上的大型用气建设项目,在其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时,本市审批部门应当征求市市政局的意见。
第十条 本市鼓励国内外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投资建设燃气设施。
第十一条 燃气设施工程的建设,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有关标准和规范。燃气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向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备案文件后十五日内,将有关验收合格文件抄送市市政局。
第三章 配置与调度
第十二条 本市应当按照国家对能源配置的总体要求,建立燃气供应和需求的调控机制。
市能源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市市政局根据本市燃气发展规划,制定燃气中长期供求,组织并监督燃气企业的生产和购活动。
第十三条 市能源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市市政局根据燃气中长期供求和燃气购量,制定年度燃气分配。
市市政局根据年度燃气分配,组织制定月度燃气分配。
第十四条 市燃气管理处应当按照年度和月度燃气分配,组织制定月度燃气生产供应调度方案。
燃气企业应当根据月度燃气分配和月度燃气生产供应调度方案,按照各自职责进行燃气的生产、输配和销售。
燃气企业之间对燃气生产和供应发生争议,可能影响正常供气的,市燃气管理处或者区、县燃气管理部门应当以不中断供气为原则予以协调解决。
第十五条 市燃气管理处应当建立燃气供求的监测、预测和预警制度,定期分析燃气供求信息,确保燃气稳定供应。
燃气企业应当按照本市规定的程序,将燃气供求信息报送市燃气管理处。
第十六条 市人民应当建立燃气地方储备制度。
市能源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市政局制定燃气地方储备方案,确定燃气地方储备的布局、储备总量、启用要求等。
燃气企业受委托,按照前款规定的要求组织实施,确保燃气地方储备所需的数量、质量和储存安全。
第十七条 市市政局应当组织编制燃气应急调度预案。
燃气企业应当根据燃气应急调度预案,建立健全燃气应急储备管理制度,确保燃气应急储备所需的数量、质量和设施的安全运行。
燃气企业因不可抗力或者发生突发故等紧急情况不能正常生产或者供应燃气的,应当根据燃气应急调度预案取相应措施,并立即报告市燃气管理处。
燃气企业因执行燃气应急调度预案、启用燃气应急储备所增加的成本费用,应当给予适当补偿,但因燃气企业自身原因造成的除外。
第四章 供气与用气管理
第十八条 从事燃气生产、输配以及销售活动的,应当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
申请燃气经营许可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稳定的、符合国家标准的燃气气源或者有生产符合标准燃气的能力;
(二)有符合国家标准且与经营规模、经营类型相适应的燃气设施;
(三)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资金;
(四)有固定的、符合安全条件的经营场所;
(五)有具备相应资格的专业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经培训合格的专业服务人员;
(六)有完善的经营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
(七)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抢险抢修人员和设备,以及燃气事故处置应急预案;
(八)从事液化石油气经营活动的,应当有运输、接卸、储存、灌装等生产设施、残液回收处置装置;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申请燃气经营许可的,应当按照上述条件向市市政局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应的资料和证明文件。市市政局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的决定。
燃气经营许可证的有效期为八年。需延续的,被许可人应当在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向市市政局提出申请。市市政局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第十九条 设立燃气供气站点除应当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外,还应当取得燃气供气站点许可证。
申请燃气供气站点许可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本市燃气专业系统规划或者站点布局规定;
(二)有符合标准的固定站点设施;
(三)有符合标准的燃气计量、消防、安全保护等设施;
(四)有防泄漏、防火、防爆安全管理制度和燃气事故处置应急预案;
(五)有经培训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服务人员。
燃气车辆加气站、燃气储存充装站除具备前款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有符合标准的燃气储存、充装等设备。
申请燃气供气站点许可的,应当按照上述条件向市燃气管理处提出申请,提供相应的资料和证明文件。市燃气管理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的决定。
燃气供气站点许可证的有效期为三年。需延续的,被许可人应当在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向市燃气管理处提出申请。市燃气管理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作出是否准予延续的决定;逾期未作决定的,视为准予延续。
第二十条 燃气企业应当向用户持续、稳定和安全地供气,不得擅自停业、歇业或者关闭燃气供气站点。
燃气企业确需停业、歇业或者关闭燃气供气站点的,应当在停业、歇业或者关闭燃气供气站点的九十日前向市燃气管理处提交书面报告。市燃气管理处接到报告后,应当会同区、县燃气管理部门组织有关燃气企业提供供气服务,并监督、协助做好停业、歇业或者关闭燃气供气站点的相关工作。
第二十一条 燃气企业不得擅自暂停供气或者降低燃气压力。燃气企业与非居民用户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因燃气设施工程施工或者燃气设施维修等情况,确需暂停供气或者降低燃气压力的,燃气企业应当在暂停供气或者降低燃气压力的三日前予以公告;暂停供气或者降低燃气压力超过二十四小时或者涉及三千户以上用户的,燃气企业应当取相应的应急保障措施,并向市市政局或者区、县燃气管理部门报告。
因不可抗力或者燃气设施抢修等紧急情况,确需暂停供气或者降低燃气压力的,燃气企业应当立即通知用户,必要时可请用户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物业服务企业协助;同时还应当向市市政局或者区、县燃气管理部门报告,并取不间断抢修措施,直至恢复正常供气。
燃气企业应当在恢复正常供气前通知用户。
第二十二条 禁止燃气企业从事下列行为:
(一)向未取得燃气经营许可证或者燃气供气站点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供应用于销售的燃气;
(二)为不合格的气瓶充装液化石油气,或者用气瓶相互倒灌液化石油气;
(三)用燃气贮罐、槽车罐体直接充装气瓶,或者在燃气车辆加气站内充装民用气瓶;
(四)以上门等形式向用户推销燃气器具和相关产品;
(五)限定用户购买其指定的燃气器具和相关产品,或者限定用户委托其指定的安装单位安装燃气器具;
(六)危及公共安全或者损害用户利益的其他供气行为。
第二十三条 用户应当遵守用气规定,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盗用燃气或者损坏燃气设施;
(二)擅自改装、迁移或者拆除用户设施;
(三)倒灌液化石油气或者倾倒液化石油气残液,涂改瓶体标记,损坏瓶体及附件;
(四)在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场所存放和使用燃气;
(五)危及公共安全的其他用气行为。
用户需要改装、迁移或者拆除燃气管道、阀门的,应当委托燃气企业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用户需要改装、迁移或者拆除燃气计量装置的,应当向供气的燃气企业办理相应手续。
第二十四条 用户应当按时支付燃气使用费,不得拖欠、拒绝支付;逾期不支付的,燃气企业应当向用户发出支付燃气使用费的催缴通知。用户自燃气企业催缴通知规定的期限届满之日起六十日内仍不支付燃气使用费的,燃气企业可以中止供气,但应当在中止供气的十五日前书面通知用户。
用户支付所欠燃气使用费后,燃气企业应当及时恢复供气。
第二十五条 燃气供气站点应当安装使用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
在室内公共场所、地下或者半地下建筑物内使用燃气的,应当安装使用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未安装使用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的,燃气企业不得供气。
按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须安装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的燃气供气站点和用户,应当委托专业的检测机构定期对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进行检测。
本市提倡居民用户使用家用燃气泄漏报警器。
第五章 用气服务与安全
第二十六条 燃气企业对其供气范围内具备用气条件的单位和个人有提供普遍供气服务的义务,并应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与用户签订供用气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燃气企业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规定的燃气服务标准向用户提供服务,建立健全用户服务制度,规范服务行为,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在服务营业场所公示业务流程、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和服务受理、报修投诉电话等内容,向社会公开服务受理及报修投诉电话;
(二)对用户申请用气、增加用气量、变更用气用途、暂停用气、终止用气等事项,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办理,并按公开承诺的时限完成;
(三)对用户进行安全用气、节约用气基本知识的宣传;
(四)建立健全用户服务档案,以瓶装方式销售燃气的,还应当检查用户存放和使用燃气场所的安全条件,并向用户提供供气使用凭证。
第二十七条 燃气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燃气质量检测制度,确保供应的燃气质量、压力和气瓶的充装重量符合标准。
市燃气管理处和区、县燃气管理部门应当对燃气的质量、压力和气瓶的充装重量进行检查和监督,并将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八条 燃气企业应当加强对用户设施的定期安全检查,市燃气管理处和区、县燃气管理部门应当对安全检查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燃气计量装置和燃气计量装置出口前的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由燃气企业负责维护和更新;在维护和更新时,用户应当予以配合。燃气计量装置出口后的用户设施,由用户负责维护和更新。
燃气企业应当每两年对居民用户燃气计量装置出口后的用户设施以及燃气器具的安装、使用情况免费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并对用户安全用气给予技术指导。燃气企业对居民用户实施安全检查前,应当事先告知用户安全检查的日期,并在约定的时间上门检查,检查人员应当主动出示有关证件,必要时可请用户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物业服务企业协助。
非居民用户燃气计量装置出口后的用户设施,由用户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每年进行一次安全检查。
实施安全检查的单位应当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用户;存在安全隐患的,用户应当及时进行整改。燃气企业应当为居民用户整改提供帮助;非居民用户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整改。
燃气企业发现用户违反安全用气规定的,应当予以劝阻、制止,提出书面整改意见,用户应当及时予以整改。
第二十九条 燃气企业应当二十四小时接受用户报修,接到报修后,应当按照其承诺的时限或者与用户约定的时间派人到现场维修;对燃气泄漏的报修,应当先行告知用户须取的应急措施,并立即派人到现场抢修。
第三十条 燃气企业为用户安装的燃气计量装置应当经过依法设立的检定机构检定合格,并粘贴检定合格标识。用户对无检定合格标识的燃气计量装置可以拒绝安装使用。
燃气企业应当按照约定的日期抄表,抄表人员入户抄表时应当主动出示有关证件。用户的用气量以燃气计量装置显示的数据为依据。用户对用气量有疑义的,燃气企业应当进行核对,有误差的应当予以纠正。用户或者燃气企业对燃气计量装置的计量准确性有争议时,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计量方面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三十一条 燃气价格和服务收费标准的制定或者调整应当按照有关价格方面的法律、法规执行。
燃气企业应当按照燃气价格和服务收费标准向用户收取燃气使用费或者相关服务费,并为用户查询燃气收费和服务提供便利。
市市政局应当会同市物价局、市财政局对燃气成本费用、调价收入分配实行监管。
第三十二条 市市政局、市燃气管理处和区、县燃气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监督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对燃气企业进行监督检查;向社会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地址和电子信箱,并受理有关燃气安全、质量、收费标准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的举报和投诉。收到举报和投诉的部门应当依法及时对用户举报和投诉事项进行调查处理,并将处理情况告知举报或者投诉人。
第六章 燃气器具与泄漏报警保护装置
第三十三条 在本市销售的燃气器具、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和家用燃气泄漏报警器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的有关标准和规范。
本市推广使用安全节能环保型的燃气器具,提高燃气器具标准化水平,淘汰安全性能差、低效高能耗的燃气器具。
本市质量技监、工商等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燃气器具、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和家用燃气泄漏报警器产品的市场监管。
第三十四条 在本市销售的燃气器具、家用燃气泄漏报警器和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应当经过依法设立的检测机构的产品质量检测;燃气器具还应当经过气源适配性检测,经检测合格的,检测机构应当提供检测报告。燃气器具、家用燃气泄漏报警器和燃气泄漏安全保护装置生产者或者委托的经营者,应当在销售前持产品质量检测报告、气源适配性检测报告和售后服务承诺等相关文件向市燃气管理处备案。
我国电子商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过去的几十年或近期以来,环境立法的数量和范围已经从区域发展到全球性应用。这种发展所伴随的是监控、分析、文件、报告的需求以及对各种因素整体范围的统一。电力公共事业部门已经证明了为遵守法律限定所做出的承诺,但是必须准备服从一些肯定会出现的额外的强制性法规。
排放物是绝大多数公共部门最关心的。全球变暖的恐惧、臭氧层的破坏,以及一些新近产生的环境因素,比如酸雨,正在促使世界各国加紧制定法律条款限制排放物。所制定的条款涉及面很广,包括任何从自然炉子中排放到大气圈中的排放物,但它实际上是指所有的排放物,包括任何进入地表、水和空气中的排放物。空气中的排放物是更容易看到的,而且绝大多数是来自公共工业部门的污染排放物,但法律上也广泛地标定了土地和水中的排放物。
一座发电厂的排放物类型取决于该厂所使用的燃料。在所使用的常规燃料中,煤炭是最大的排放物产生者,它也是用得最普遍的发电燃料,而且煤炭产量丰富,购买运输和燃烧的费用都相对便宜,这些都是使用煤炭的显著优点。然而,它的经济效益正在受到《清洁空气法修正案》的制约,该法案限制了发电厂的排放物。由于绝大部分排放物是燃煤所致,故以煤炭为燃料的发电厂需要使用符合法律规定的减少排放物的设备也就最多。这样,就大大地增加了以煤炭作为燃料的费用(图11.8)。
联邦的法律条文并不仅仅意味着对法律的解读,而是一些新颁发的、需要企业花时间执行和高度关注的内容。所包含的各种所引起的混乱、误传,以及作为文字的法律条文的复杂性正在被认识到,而且希望人们正确理解这些法律条文,废除对不遵守条文者的罚金的做法是加速清洁法的一种强有力的措施。
SO2与NOx的排放
1990年,公共事业部门成功地编纂了《清洁空气法修正案》的Ⅳ-1阶段法令。美国环境保护局(EPA)的酸雨规划减少约40%的SO2与NOx排放物,这已经低于法律所规定的标准。据EPA报道,所有445家工厂已经100%的达到了控制这两种排放物的要求。这些结果是在法案Ⅳ-SO2条款颁布两年后和Ⅳ-NOx条款颁布的第一年中获得的。
这些排放物减少的重大意义是由多种统计得出的。到2010年,在现有的Ⅳ条款法律的限制下,美国的SO2排放量将会达到近100年来的最低水平。1995年,由所有发电工业所产生的每发1kWh电所排放出的SO2的量比10年降低了65%。到2000年,在现有的Ⅳ条款法律约束下,NOx排放物将会减少200×104t。 1995年,由所有发电厂所产生的每发1kW·h电所排放出的NO的量比10年的降低35%。
图11.8 发电厂碳排放物的历史与预测量
阶段2于2000年开始实施,这时阶段1所限定的排放SO2的发电厂被削减并限制,仅保留1000家发电厂的2500个锅炉。随着一系列限制措施的实施,定时补贴的银行资助项目使排放物从1995年的1160×104t减少到2000年的1020×104t。根据CAAA的要求,SO2排放量还应继续减少,达到每年895×104t的规定。一旦使用了银行信用证,就可能需要用湿式除尘器的改进型来达到这一标准(图11.9)。
NOx排放物减少的规划包括两个阶段,阶段1(1996—1999年),通过使用可行的控制技术应用于干燥—底部管壁点火和水平燃烧式锅炉(第一组)。阶段2强调对阶段1中的大型的、排放量较高的发电厂每年排放物的限制,同时还对以煤、石油和天然气为燃料的小型的、较清洁的发电厂排放物做出了限制。已经提出的阶段2减少方案将实现每年再减少82×104t NOx排放物的(总体上,每年减少150×104t NOx排放物)。按照当今的法律,虽然NOx排放物有望在1995—2000年间有所减少,但预计到2020年由于煤炭的使用,还会有近70× 104t新增的NO排放物(图11.10)。
图11.9 来源于发电厂的SO2排放物
图11.10 来源于发电厂的NOx排放物臭氧层与微细颗粒物
根据美国周边空气质量标准(NAAQS)方案,EPA于19年提出了关于臭氧层与微细颗粒物(PM)的限制和SO2与NOx排放物的标准。这一新标准已于2005年生效,导致除美国之外的许多国设计关于臭氧层或微细颗粒物,或者二者兼而有之的未完成区带。所提出的关于臭氧层的标准增加了一个针对已经存在的1小时限制标准的8小时的集中限制标准,而且第一次实施的PM标准包括对可能出现在空气中的微细颗粒(直径小于2.5μm的颗粒,PM2.5)的限制。
关于臭氧层的标准还有一些争议,因为关于标定“臭氧迁移”还有一些不确定性。当排放物从一个地区顺风移动以及臭氧前驱波与当地的排放物混合时,就会发生臭氧迁移,此刻,会在下风处发生明显的臭氧集中,比如美国东北部的各州会接收来自设在俄亥俄峡谷和中西部诸州发电厂的迁移物,就会导致那里的臭氧超标。
19年,EPA提出到2003夏季,密西西比河以东的22个州中,NO的排放量减少85%,以增加那里的臭氧层浓度。这些减少通过州里对这些法律条款的(SIPS)的实施而实现。EPA主张这一举措减少了迁移到美国东北部的污染物的总量。
建设性空气政策联合会(ACAP)与电力供应协会(EPSA)已给针对EPA的要求提出了反对意见。他们认为,EPA出色地理解了所提方案的经济冲击作用,而且某些特殊的规定可能会由于对更为清洁燃料发电厂的禁令而被违反。ACAP还第四次提交了关于逐渐地减少NOx的方案,该方案提供一套较小型的但意义重大的减少NOx的,它给科学家们以更多的时间去检测臭氧的迁移。
PM2.5的诸标准对最细微的颗粒也进行了限制,所以发电厂也会有麻烦。对于发电厂家来说,其关键点在于所涉及的细微颗粒——绝大部分PM2.5标准所确定的是在烟囱的下风处排放的硝酸盐和硫酸盐的颗粒物。换言之,所有的颗粒物控制装置正在有效地控制这些主要的微细颗粒物。它们的唯一弱点是“次要的”颗粒物质。根据研究调查的结果,公布微细颗粒与人类健康,以及PM2.5的光度(如SO2和NOx )的关系。
EPA将在未来几年中在国家周边地区安装1500台监测器以收集数据,包括四周的微细颗粒物质的特征和量的信息。关于臭氧层和颗粒物质NAAQS已经完成,所以来自这些监测器的数据将能够起到指导性作用,而且对NAAQS下一步日常事务产生冲击,这是《清洁空气法修正案》每五年所要求的。
汞污染
EPA于19年后期向美国国会提交了一份长期期待的公共事业部门空气毒物报告,认为虽然在所分析的结果中含有不确定性,但平衡起来,来自公共事业部门煤燃烧所产生的汞是有害的空气污染物中对人类健康最大的危险物。其他一些将受到人们关注的毒物(而且是尚未确定的,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包括二氧化物、AS2O3和Ni 。 EPA指出,公共部门的燃烧煤炭与复合型废物焚化炉所排出的汞浓度最大。
当我们的星球形成时,就有相似量的汞存在了,在自然营力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汞发生了运移。人类活动(指将大量的汞排放到空气中的行为)是燃烧含汞的燃料与其他物质,以及工业加工过程。汞最终将会从空气中沉淀到水体和土地中去。
人体内的汞主要来自食用被汞污染的鱼类。虽然已经确认汞在人体内聚集会对神经造成较大伤害,但是关于汞对人体所造成伤害的最低水平还颇有争议。EPA宣布,汞是鱼类体内最常见的聚集物,大约有60%的水生生物体内发现了汞。而且含汞的生物在1995—1996年增加了28%。
即使尚未发现工业汞排放物与人类健康之间的直接关系,而且目前尚未找到对燃煤发电厂的汞排放物的相关控制技术,EPA依然有一个良好的机会在不远的将来限制汞的排放。实际上,来自环境保护主义者的抱怨——包括健康的影响,如致命的威胁、学习能力的缺陷以及记忆力的丧失——这些促使EPA要求田纳西峡谷的管理部门去检测设在那里的11座燃煤发电厂的汞排放物。
EPA最近还要求监测400多座燃煤发电厂(其发电能力都在25MW以上)的煤样品。这些发电厂每周报告一次监测数据,连续上报一年,这将能使EPA确定它们的汞排放物是否应该控制在CAAA之下。EPA估计对这些煤的监测费用为每套设备23000美元。EPA还随机地选择30座发电厂,按季度检测其烟囱的排放物,以确定它们汞排放物的特征和量,这项检测的费用预计为每套设备167000美元。
汞排放物的控制对各公共事业部门都是一种挑战,因为一旦这种化学元素被收集到了,它的易挥发性就有可能发生再次排放。对来源于复杂的下水道污泥和土地与地表物质汞的排放物的测量确定了这一特性。汞本身的特性就是具有这种再次挥发的危险性。以元素形式存在的汞的挥发性更强,使得汞在第一地点收集的目的无法实现。
温室气体的排放
目前,人们对环境的最大关注莫过于温室气体的排放了。“全球气候变化”在19年12月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词,当时,许多国家的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署了《京都议定书》,旨在全球范围内减少CO2的排放。
温室气体,在京都会议上特别强调是特指CO2。这包括所谓的第一约定时间——五年间的排放量要达到基准年1990年的CO2平均排放量的55%(美国的排放量就达到1990年基准年的34%)。如果签署,则此草案就具有法律效益,所有签署了第一约定时间的国家都应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到2008—2012年间至少应减少到基准年1990年水平的5%之下。将目标确定减少至基准年1990年的排放量之下的国家有:美国7%,欧盟8%,俄联邦0。
《京都议定书》中所涉及的全美境内的分支机构对此还远未清楚,而且国会似乎还不打算签署。此外,爱迪生电力研究所(EEI)指出,该草案与19年7月全体通过的上议院98决议申请的两项标准不符,表现为:
(1)任何适用于发达国家的所指定新温室气体限制的协议,也必须在相同的遵守时期内有责任为发展中国家指定新的温室气体限制条款。作为草案的新条款,那些发展中国家并不拥有这一责任,而且发达国家承担了绝大部分重任。1996年,美国、俄罗斯和中国生产的能源占到全世界的40%,三国所消耗的能源占全世界的42%。根据EIA的报告,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到2015年将超过美国。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和墨西哥都是美国的主要商业竞争国,它们也应为温室气体的排放承担责任。
(2)任何协议都不得给美国的经济造成严重的损害。美国将不得不把其到2010年减少近30%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所要求的7%。克林顿的管理部门预计要达到江排放量减少到1990的排放量之下,则电力部门在2010年将花费300亿美元,到2020年的花费将高达520亿美元。
由WEFA的数据国际(Resource Data International)公司和CONSAD研究公司所完成的研究都支持由EEI所提出的观点:如果没有能源价格大幅度上涨、大量的失业,以及按照美国的生活标准发生重大改变的话,要落实《京都议定书》的条款是不可能的。根据CONSAD的研究,美国的劳动力到2010年将可能减少310万个工人。
1996年,美国的发电厂排出了26×108多吨的CO2,来源于80~20家公共事业部门和非公共事业部门的发电厂。所生成的绝大多数是CO2——大约73%以上的来自燃煤的发电厂,另外15%来源于以燃气发电厂,其余的来源于以燃油发电厂和使用其他燃料的设施(图11.11)。
美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5%,但在世界CO2总排放量中,美国的排放量却达到了20%。然而,如上所述,美国在全球排放的温室气体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将很快下降——一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印度和中国有着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发电厂,来满足他们的用电需求。
有多种方法可以减少CO2的排放量,包括提高效率和俘获隔离CO2。虽然通过使用更为清洁的天然气和燃气轮机发电厂的效率正在提高,但是这种高效不能弥补由于用电需求的增加而不断建造的发电厂所带来的CO2的排放量的增加。所以人们正在对CO2的隔离与处理进行着非常详细的研究。人们对深海、深湖泊、枯竭了的气藏,以及枯竭了的油藏正在进行检测,以了解它们储存CO2的潜力。人们还正对所需要的技术和将CO2输送到别的地方所需费用进行调查。美国能源部也在资助那些可能长期解决问题的隔离碳的项目。
图11.11 主要排放物的来源
根据最近的EIA数据,美国可能需要有大幅度的能源涨价,以达到《京都议定书》所要求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要求。EIA总结到:《京都议定书》条款的费用将取决于所允许排放的数量——这些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购买到,这些项目有助于减少排放物或在其他国家投资。这些努力可以通过减少与能源相关的碳排放来减少所需的费用。
毒物释放备忘录
毒物释放备忘录(TRI)是由EPA构建的一种数据库,用来协助紧急反应队伍——这是对泄漏做出快速反应而组建的一些队伍,并鼓励工业自愿减少排放物。该数据库含有来自所设定的工厂的特殊有毒化学物质的释放、减少与循环的信息。19年,该数据库新增了以煤和石油为燃料的发电厂,因为TRI中的化学物质是由发电过程所产生的。天然气发电与核能发电未被列入。
从1998年开始,受此数据库监控的发电厂必须汇报其排放到大气、水体或土地中的化学物质。这些报告将涵盖每个或相关的多重功能的工厂;烟灰的沉淀点也包括在受影响的地域内。那些没有报道的工厂将会被处以25000美元/天的罚款。公共事业工业通常会推翻这一规定的,因为它将会产生一些额外费用,该工业相信它在近年来已经成功地说服了EPA——发电厂的废气(尤其是烟灰)是无危险而稳定的。
公共事业工业因为它大量用水也受《清洁水法》(CWA)的管制。根据EPA报道,美国的电力部门所用的水量中,92%以上是用于冷却的。CWA制定了关于冷却水的发展法规,以保护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从1998年开始,所有的蒸汽机发电厂都按照EPA的要求完成调查数据的上报。根据这些结果,一些发电厂将需要把它们对鱼类群落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做出定量的评估。
欧洲买爆中国电热毯,能起到缓解能源危机的作用吗?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简要回顾
我国计算机应用已有40多年历史,但电子商务仅有十多年,1987年9月20日,中国的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通向了世界,揭开了中国使用互联网的序幕。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过程可分为三阶段:
1.1990-1993,开展EDI的电子商务应用阶段
我国九十年代开始开展EDI的电子商务应用,自1990年开始,国家计委、科委将EDI列入"八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如外经贸部国家外贸许可证EDI系统、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中国外运海运/空运管理EDI系统、中国化工进出口公司"中化财务、石油、橡胶贸易EDI系统"及山东抽纱公司"EDI在出口贸易中的应用"等。1991年9月由院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办公室牵头会同国家计委、科委、外经贸部、国内贸易部、交通部、邮电部、电子部、国家技术监督局、商检局、外汇管理局、海关总署、中国银行、人民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税务局、贸促会等八个部委局发起成立"中国促进EDI应用协调小组",同年10月成立"中国EDIFACT委员会"并参加亚洲EDIFACT理事会,目前已有18个国家部门成员和10个地方委员会。EDI在国内外贸易、交通、银行等部门应用。
2.1993-19领导组织开展"三金工程"阶段,为电子商务发展打基础。
1993年成立院付总理为的国民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及其办公室,相继组织了金关、金卡、金税等"三金工程",取得了重大进展。 1994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电子部、全息基础设施委员会(GIIC)共同组织"北京电子商务际论坛",来自美、英、法、德、日本、澳大利亚,埃及加拿大等国700人参加。1994年10月"亚太地区电子商务研讨会在京召开",使电子商务概念开始在我国传播。1995年,中国互联网开始商业化。互联网公司(ISP、.COM公司)开始兴起.
1996年1月成立院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副总理任组长,20多个部委参加,统一领导组织我国信息化建设。1996年,全桥网与因特网正式开通。
19年,信息办组织有关部门起草编制我国信息化规划,19年4月在深圳召开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各省市地区相继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各省开始制订本省包含电子商务在内的信息化建设规划。19年,广告主开始使用网络广告。19年4月以来,中国商品订货系统(CGOS)开始运行。
3.1998年开始进入互联网电子商务发展阶段
1998年3月,我国第一笔互联网网上交易成功。 1998年7月,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正式宣告成立,被称为"永不闭幕的广交会"。 中国商品现货交易市场,是我国第一家现货电子交易市场,1999年现货电子市场电子交易额当年达到2000亿人民币。中国银行与电信数据信局合作在湖南进行中国银行电子商务试点,推出我国第一套基于SET的电子商务系统。 1998年10月,国家经贸委与信息产业部联合宣布启动以电子贸易为主要内容的"金贸工程",它是一项推广网络化应用、开发电子商务在经贸流通领域的大型应用试点工程.。1998年首都、上海等城市启动电子商务工程,开展电子商场、电子商厦及电子商城的试点,开展网上购物与网上交易,建立金融与非金融论证中心,和有关标准、法规,为今后开展电子商务打下基础。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尚处起步阶段或初始阶段。医药电子商务网于98年投入运营,医疗卫生行业1万个企事业单位联网,能提供上千种中西药品信息。全国库存商品调节网络、全国建筑在线、房地产网上促销,都已正式开通。
1999年3月8848等B2C网站正式开通,网上购物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1999年兴起上网、企业上网,电子政务(上网工程)、网上纳税、网上教育(湖南大学、浙江大学网上大学),远程诊断(北京、上海的大医院)等广义电子商务开始启动,并已有试点,并进入实际试用阶段,4.2000年,我国电子商务进入了务实发展阶段。
电子商务逐渐以从传统产业B2B为主体。电子商务服务商(dotcom公司)正在从虚幻、风险资本市场转向现实市场需求的变化,与有商务传统企业结合,同时开始出现一些较为成功、开始赢利的电子商务应用。由于基础设施等外部环境的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应用方式的进一步完善,现实市场对电子商务的需求正在成熟,电子商务软件和解决方案的"本土化"趋势加快,国内企业开发或着眼于国内应用的电子商务软件和解决方案逐渐在市场上占据主导。我国电子商务全面启动并已初见成效。基于网络的电子商务的优势将进一步发挥出来。
二.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2.1 我国计算机拥有量、互联网用户、网站数近年来飞速增长
我国计算机互联网用户、网站及域名"飞速增长,据有关部门统计:
2000 2001 2002.6 2002。12
计算机安装台数 2200万 2800万 3500万 3900万
联网计算机台数 892万 1254万 1613万 2083万
互联网用户 2250万 3370万 4580万 5910万
域名数 2.2万 12.7万 12.6万 17。9万
网站数 26.5万 27.7万 29.3万 37。1万
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推动了电子商务及计算机应用网络化。
2.2 电子政务工程全面启动并初见成效
2002年电子政务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全国购投资就有350亿元(硬件250亿,软件45亿,信息服务55亿元)比同期增长25%,2002年7月国信办公布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包含三大措施:1)建立两个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内网处理办公,外网处理部门间及企业、公众服务义务。2)推进12项金字工程建设,(金税、金关、金财、金审等)。3)加快重要战略性数据库建设(人口、农业信息库等)。全国各级正在实施中,各级申请的gov域名2001年1月4615个,2002年12月已有7796多个。在有的省,乡镇已全部上网,各级网站都已在网上发布信息,开辟了与公众沟通交流和提供服务的渠道,不少地方建立了面向了群众的信息发布查询系统,设立"信箱"、"信箱",方便公众参政议政。北京首都公用信息平台建立了142个网站开展80多项网上办公项目,提供下载办公文告表格565种。、上海建立了143个网站,实现跨部门工商网上并联审批,过去要化30多天跑18个部门现只消5天跑1个部门就完成。广州市已建立了76个网站、93个应用系统,如43个部门在"企业注册和年检并联审批系统"进行网上审批等,青岛电子政务工程被院办公厅和科技部评为全国电子政务示范工程之一,创下技术性能最先进、信息最丰富、访问量最大等网站建设多项纪录,在电子政务战略、技术研究及电子政务规划建设也走在全国前列海关等部门建立电子口岸系统,在网上进行进出口报关通关业务管理,企业可以在网上完成报关通关手续。全国税务系统计算机广域网点已超过4000多点,基本建成全国性税务计算机网,全国2000多万户纳税人纳计算机管理,全国75%的税款通过计算机征收,防伪税控系统已在全国推行,税务部门在部分地区开展网上申报与缴税的试点,网上征税已在上海、江苏、山东、广东等部分省市实现,网上招标购已在部分省市开始实施,如深圳市6亿元药品已在网上招标、购。电子政务进入全面实施有力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2.3 我国电子商务的环境继续改善
我国发展电子商务的环境(网络基础建设等运行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网上支付、信息安全、认证中心建设等条件)逐步完善,国家有关电子商务的政策、法规即将出台,已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建立了基本的条件。网络带宽增加,国际出口带宽总量2002年带宽的总和已达8880M,比2001年增加23。5%;九大互联网络单位与中国国家互联网交换中心(NAP)的互联互通带宽总和达到21412M,宽带接入取得了大幅度的增长,用户数达417万户,其中ADSL接入187万户,LAN接入170万户,Cable Modem、无线等接入方式60万户。全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取得实质性进展,2002年10月8日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在北京、武汉两地成功投入运行,2003年2月底前完成在上海、天津、济南、沈阳、成都、西安、深圳和海口等11个经济发达的主要城市推广,初步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跨行、跨地区信息交换网络。物流配送出现了一些进展,拥有我国最大传递网络的中国邮政加盟电子商务领域,一些专门为电子商务项目服务的专业配送企业也相继出现。
我国非常重视有关电子商务应用与发展中的安全问题。行业认证中心,如电信、海关、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组织的安全认证中心已经成立,上海、广州等城市的认证中心也相继成立,与安全标准、电子签名、密码系统等相关核心技术的开发也得到重视并加大了投入力度。2002年,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法规、法律也在趋于成熟,2002年完成电子签章点条例起草工作,更多的法律正在酝酿之中。
2.4 行业电子商务迅速发展
2002年外贸电子商务的运行环境极大改善,全国进出口许可证联网申领与发证系统全面投入运行,企业可以在网上申领进出口许可证;外经贸部早已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了在线广交会、中国商品交易市场、中国技术出易会、中国招商等站点,其中中国商品交易市场(China market.cn ),已有8000多家企业近3万种商品在这个虚拟市场上常年展示,今年开通了网上洽谈平台,通过.cantonfair.org,.cecf,.ccme.org.cn等三个网站,为展客商提供信息发布、贸易撮合、网上洽谈、成交等电子商务服务。据统计,截至4月27日,广交会各网站的访问量累计总数达5090万次,比上届同期增长50.95%。其中境外访问量累计数为2589万次。广交会网站三个平台意向成交量为2。2.18亿美元,确认的成交量为4784.77万美元。据统计,在各大类产品中,网上成交效果最好的是机电类产品,占总成交量的73.4%,其次是粮油类和五矿化工类产品。2002年建立义乌小商品在线国际博览会,促进了小商品出口。全国加工贸易联网审批管理系统已在全国推广,全国有300家审批机关,2万多家企业已实现加工贸易网上申报、审批、实时监控与管理全国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已实现电子化,金融业截止2002年11月发放各类4.69亿张,同比增长22%,2002年1月-10月发放2.1亿张,其中带银联标识的6000多万张,全国基本实现300个以上地级市各类的联网运行和跨地区使用,100个城市中98个城市部分或全部实现了当地跨行通用,各商业银行在40个城市的分支机构全部发行银联标识卡,实现跨行、跨地区运用,2002年9月底,累计交易额10.5万亿元,比2001年底增加43%。`金融系统由人行和全国十二家商业银行联合建成的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已开通运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及农业银行均已开展网上业务,中国工商银行已开通网上银行312个,交易额2001年达6000亿元,2002年突破5万亿元。2002年增加了代理汇兑、预约业务、在线收费、基金、国债业务等新服务,个人网上业务新增缴费、e通卡、外汇买卖、基金交易等新业务。全国101家证券公司、239家信托投资公司的证券营业部2623家目前已经基本上建立了电子化业务处理系统,计算机与网络通讯技术已经成为支撑各项证券业务。计算机与网络通讯技术已成为支撑各项证券业务运转的关键措施,上海、深圳、北京等地证券公司在网上建立站点,能提供股市行情,网上进行证券在线交易(网上炒股),2002年通过互联网完成证券交易5230亿元,比2001年增长8。99%。2002年大多数保险公司都开通了网站,部分已向电子商务型发展,如中国人保的e-picc,平安保险pa18等网站,客户可通过网上投保车险、家财险、货运险,并可享受保单验真、保费试算、理陪查询、投诉报案、风险评估、保单批改等实时服务,2002年网上销售保单等方面 取得较好业绩。行业都建立行业网站,开展在网上发布产品信息,进行网上洽谈、签约,开展网络经销。
中华纺织网推出了一种比邮件沟通更可靠、更简单、实时并能够让买家和卖家获得及时沟通的网络交易工具---BTOB实时在线沟通系统,可让中国纺织企业上网实时谈"买卖"。
房地产交易系统网上在线交易,2002年盛夏起,客户就可以通过安装在中国电信主机房服务器内的EES房地产信息在线交易系统进行房地产交易。该系统是一套专为房地产企业开发的在线房产信息交易、管理的大型电子商务系统。系统用目前最新的B/S体系,Win2000作为开发平台,友善的操作界面,网站完全后台管理。建筑制品和建材产品适合网上销售。当前《中国建材商品网》,《中国装饰材料网》,《中国水泥网》,《鲁班网络》,《易网五金网》等建筑、建材网站,已形成多品种、广覆盖。纵横交错的网络格局。旅游业也已启动电子商务,国家旅行社、青年旅行社开展网上旅游业务,网上预订旅游景点宾馆饭店,安排旅行等。全国旅游网站已近300家,网上旅游市场发展很快,
《中华万游网》、《华夏旅游网》、《康辉专业出国旅游网站》、《携程旅游网》和《旅游资讯网》推出的特色旅游受到普遍欢迎。
据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抽样调查,2002年,全国62.7%的零售企业建成了局域网,38.8%的零售企业在网上公布商品信息;17.9%的零售企业提供网上购物方式;只有3%的零售企业实施了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我国农业网站发展很快。不仅各省市普遍建立了《农业信息网》,还涌现了类似《中华十亿农副产品网》《福州亚峰》《南京白云亭》这样一些大型网上市场。网上经营的品种一改去年以粮食,化肥为主的局面。副料、家禽、农药、土特产、花卉、园林、水产品、茶叶、鲜果等全部上网。江苏目前已有九大类,三十个农产品市场实现了连网。沛县率先在全国实现全县28个乡镇连网。网上销售菜粮等农产品23亿公斤。《环球农商网》、《中青农网》、《中国农村星火数据广播网》让农民用电视机即可走进网络时空。成为面向九亿农民的数字化信息网络。农业监测预警系统已开始按月提供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糖料的监测报告,年底可建立几个品种的数据平台。农村供求信息服务系统,农村供求信息全国联播系统(农村供求一站通),一年来已有注册会员18000家,每月颁布信息6000条,内容详查13万条,中国农业信息网(.agri.gor.cn)已成为中国最全面、权威的农业信息网络,每月点击已达到1000万次,农产品价格供求信息还通过中国联通的寻呼机向全国用户发送,2002年改进了对网站信息管理,建立了三层结构内容管理系统,推进县、乡信息服务点建设,年底预计完成60%县级、20%乡镇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站建设任务
网上农产品超市开通,位于北京市大兴县的北京万福喜食品公司的员工在其配送中心内为网上订货的顾客准备农产品。该公司从2002年5月起利用互联网销售农副产品,市民只要登陆://.hhl.cn">.hhl.cn网址,就可以看到图文并貌的大兴蔬菜、瓜果、肉食等农副产品的介绍,公司设立配送站点的小区居民通过网络订货后,该公司针对顾客的要求进行清洗、加工和配送,市民不出小区就可购买到新鲜、便宜的优质农副产品。目前,已有6万户北京市民成为该公司会员。自19年至今,南通市农民通过上网销售的农产品累计达到200多个品种,实现销售额近1亿元,通过信息搭桥,农民走上了致富快车道。
2.5.省市地区电子商务取得不少进展
北京、上海、湖南、徐州、海南等地电子商务已取得不少进展。
北京首都电子商务工程取得较大进展,首都电子商城作为首都电子商务主要基础设施,已开始为国内外企业、商户开展全国性和全球性电子商务发挥作用,每月访问者达数百万人次,每月网上经营额已达数百万元人民币。2002年北京电子商务逐步建立和形成了具有首都特色的电子商务体系,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首都电子商城的功能进一步完善,四级社区电子商务服务信息网络系统全面开通。在2002年1至9月, B to B、B to C电子商务交易额分别为360.1亿元和3.83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21.87%和164.14%,电子商务市场前景看好。西单商场于2001年底投资900万元成立了电子商务公司(igo5)。到2002年6月,igo5月销售额已超过400万元。2002年9月,实华开以单笔跨国网上购额超过千万人民币而刷新亚洲网上开放式纯电子商务购新纪录,此次交易开设四个竞价市场,对四种不同的特制塑料进行拍卖。总成交额超过千万,为购方节省金额百万余人民币,节省比例达到10.72%。至此,实华开已成功地为包括美国最大的办公文具连锁店以及德国最大的零售商,举行了十几场中国出口商品网上竞价订货会。网易2001年初易趣合作网上拍卖,2002年7月5日,合同期满,双方拍卖合作正式到期。2002年7月9日网易的主页上出现了"网易拍卖"推出了自己的拍卖服务。2002年3月18日美国eBay公司为易趣注资3000万美元易趣与美国eBay公司合作eBay获得了易趣的33%股权,使易趣成为国内最大的C to C网上拍卖网站。2002年,中国互联网上的手机销量增长了近150%,目前国内外各种品牌的手机型号有264种,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销售;同样一部手机网上销售价格比传统的专卖店销售价格要低1%至2%,手机配件的网上销售能比传统专卖店便宜到40%至50%。北京社区电子商务工程一年来取得显著成果:依托首都公用信息平台将18个区县、149个街道连接成一个整体,实现互联互通、在169个社区服务中心建立169个网站,形成覆盖全市社区服务信息网,安装了149套街道热线呼叫系统,在1200个社区安装了管理软件,开发社区电子商务支撑平台,在2400个社区实现了网络接入,用96156热线电话和信息亭三种接入方式。上海社保卡工程几年来取得成效,累计发卡800万张,600万人用于医保结算。
济南市电子商务及现代物流应用示范工程一年来,以三联集团为龙头与22家家电生产厂家和20多个销售商建立家电电子商务联盟,对34家连锁店进行改造,24家实施紧密分销商管理系统,10家实施核心分销商管理系统(即由ERP统一管理)。总部与连销店分销效率大为提高,订单处理由来1.5天缩短到5分钟,实现了商流、信息流、物流全面集成,共享。海南在旅游业电子商务、农产品网上营销,重庆在网上农,贸超市、网上轻工市场,徐州淮海食品商城,天津在物流配送方面进行了试点,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中国电信湖南电子商务中心建立了179门户网站,开展在线安全交易、安全支付、证券、银行、购物与CA论证等安全服务。
2.6 我国B2B、B2C市场的发展现状
根据CCID的研究分析资料:2002年12月,我国电子商务网站3804家,比2001年3391家增长12%,能有效运行的1533家,比2001年1326家增长16%;消费类电子商务网站2277家,其中综合类网站285家,专业类网站1992家,能有效运行的737家;B2B网站1527家,其中综合类网站189家,专业类网站1338家,能有效运行的796家;电子商务市场规模,电子商务交易额2002年1809亿元,比2001年1088亿元增长66。2%;B2C交易额2001年为13。15亿元,2002年25亿元,年增长率90%;B2B交易额2001年为1075亿元,2002年1784亿元,年增长率65。9%。
2.7 我国工业、交通企业电子商务有显著进展
2002年制造业信息化应用试点示范工程全面启动,全国27个省市、46个重点城市和近2000企业开展制造业信息化试点示范工程。
2001年8月,CCID对10个城市13个行业600多家企业进行调查,有22.3%的企业参与了电子商务,9.3%的企业开展供应链管理,15.6%个企业开展分销渠道管理,51.4%的企业进行网上销售,72.9%的企业进行信息查询,72.4%的企业进行网上信息发布。国家经贸委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在6家航空企业中,有66.67%的实施了电子商务,7家石化企业中实施电子商务的占57.14%,15家外贸企业有46.67%实施了电子商务,其他行业如电子、铁道、医药、机械、汽车、化工、纺织、冶金等行业实施电子商务的比重都在20%-50%左右,相应的如轻工、电力、烟草、交通等行业电子商务开展不够充分,在20%以下,特别是煤炭、建筑和有色金属行业,开展电子商务所占比例均在10%以下。2002年,中国约26.1%的企业参与电子商务。大型企业参与电子商务最积极,比例达32.1%,中、小型企业比例分别为27.8%和21.4%,
按不同性质企业来分,外商独资企业参与电子商务比例最高,达到41.3%,其次是中外合资企业,比例为33.5%。国营和民营/私营企业比例相对较低,都不到25%,但和2001年比,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部分大中型企业集团如宝钢、中国石化、联想、方正、海尔等集团,在实现企业内部ERP管理基础上开展网络营销、网上购,已经或已在建设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在B2B网站的交易已经纳入主生产,截至2002年12月交易额突破了193亿元,其中电子购106亿元,电子销售87亿元。2002年头10个月,中石油网上交易额为150亿元,其中电子购92亿元,电子销售58亿元。平均节约购成本5%,"西气东输"工程中,一笔6亿多元网上购仅7小时就完成,节约资金1.2亿元。石油专用管材电子购一项,中油股份每年就可以节省两亿元
中国石化石化产品销售电子商务网络有如下效益:1.降低了销售成本,2000年8月至2002年12月石化产品成交额302亿元,节省销售费用数亿元;2.更有效地为客户服务,客户可在网上查阅产品、定单处理信息,可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3.增加了商机,在网上宣传企业、介绍产品性能,扩大销售营业额,开通至今新增客户100多家。石化物资购电子商务系统购成交1。万笔、成交额209亿元,节约购资金约5亿多元。海尔集团实现了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的业务流程重组,通过B2B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上集中招标、购、服务与营销,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减少仓储面积及库存资金,.截止2001年12月31日,网上交易额达188亿元.成交金额1236万元;定单遍布全国90多个城市,包括农村,网上接受处理信息近万条,包括建议、咨询、合作、服务等各类信息,其中有多条产品设计建议被纳,通过对定单信息和接收到的各类信息进行分析挖掘,为销售和生产决策服务,提高了企业竞争力,为海尔国际化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海尔2001年实现全球营业额602亿元人民币,建立mySAP电子购平台,10%的购定单从网上下达,实现一流三网,以定单信息流为中心,全球供应链网,用户网和计算机信息网络,使购周期从原来平均10天降低到3天,仓储面积减少一半,降低库存资金约7亿元,库存周转日期从30天降低到12天以下,实现即时购、即时配送、即时分拨物流。宝钢股份公司通通过应用东方钢铁在线Bsteel平台大宗物资的网上招标工作,截至2002年7月实现的购额达50多亿元人民币,参与的供应商已近400家。目前宝钢集团每年数万T钢铁产品、数百亿元人民币的销售,包括出口都是在网上进行。联想集团通过实施管理(ERP),规范和优化了77个业务流程,加强了财务、销售、生产制造、购等子系统之间的集成,目前,联想集团已经完成了供应链环节的信息化,已经开展协同电子商务。`全国大约70%的大中型企业已上网,建立网站,有了网址、主页,开展网上发布产品信息,进行网上洽谈、签约,开展网络经销。
计算机在铁路、民航、航运部门的应用有长足进步,铁路运输管理系统TMIS基本建成,各铁路局计算机订票系统投入运行,全国铁路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自1996年投入运行以来,2199个车站6000多个窗口已实现计算机售票,建成铁道部客票中心和24个地区客票中心,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联网异地售票,售票量占全国铁路客票发售总量90%以上,铁路电子商务系统近期建设内容包括网站与电子商务、铁路物资总公司电子商务试点即中铁物资贸易网、物流网,实现网上贸易物资调配、物流配送、仓库管理、货物追踪等功能以及集装箱电子商务试点工作。民航订票系统为国内26家航空公司提供航班座位的控制与销售服务,离港系统、货运系统、空中交通管制系统、航空信息系统以及民航商务数据网进一步完善,目前己开始建设民航分销系统(GDS),己与 386家外航、2000家酒店相连,为开展电子商务打下基础,信息技术在公路、内陆水运与远洋航运系统包括公路货运交易信息系统、集装箱运输、港口管理EDI网络,电子提单系统及水上安全监督等方面应用,取得实质性进展。
2.8 远程教育迅速发展
全国约10万多所中小学己普及计算机课,1万多所中小学己建成校园网,计算机教学己在大学、中学推广,开发了不少课件,提高了教学质量,近年来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教学,首先在清华、北大、邮电大学实现,目前全国重点大学都开展远程教育,教育部已批准67所大学都开办网上大学。全国2001年9月共招生60。8万人,其中中央电大46万人;全国中学已有200多所正规网校,在7万多所中学中注册网校学生
欧洲居民因为美国制裁俄罗斯,禁止购买俄罗斯的天然气,导致冬季取暖只能依靠电能,所以大量购中国电热毯,而此举并不能起到缓解能源危机的作用,只能是变相增加了用电量,将天然气取暖的这部分能源需求转移到了电力的能源消耗上。用一句浅显易懂的话讲,就是拆东墙补西墙。
哈哈哈,看到这个消息我真的笑了,欧洲国家再一次被他们的美国盟友带进了沟里,家人们,美国这一招玩得溜啊,可谓是一箭数个雕,制裁俄罗斯,先让欧洲盟友停止购买俄罗斯的天然气,这一招真损,俄罗斯卖不出去这些天然气,大不了放着以后再卖,没啥损失,可欧洲就惨了,这一被玩断气之后,物价飞涨,面包店的烤面包都涨到四十元一个了,这是欧元折合成人民币的价值,民众更是苦不堪言,家里煮饭没有天然气,全靠烧电,取暖现在也只能依靠电力,就因为这个原因,中国生产的电热毯成了热销商品。
你说这,什么都得靠电,这电能的消耗那可是蹭蹭蹭往上涨,先不说用电负荷加大,导致欧洲国家,都要把停产了很多年的烧煤发电的电厂重新启用,这电还是不够用,出现大规模停电,这还是其次,居民家里这电费,一个月按照咱们人民币汇率来计算,电费三四千,很多民众都感觉要崩溃了,一个月工资把电费交了之后,就只剩下喝凉水的钱了,这么一搞,欧洲国家经济倒退了一百年都不止,美国这个时候还把液化气翻了十倍的价格卖给欧洲,自己是赚得盆满钵满,把啥叫美国优先,玩到了极致,美国担心这么玩还玩不死这些欧洲盟友,随即又来个美元央行加息,导致欧元对美元汇率贬值,进一步推高欧元区通货膨胀率,这是先拉了一刀,再往上撒把盐!
欧洲买爆中国电热毯并不能缓解能源危机的几个原因
一、变相增加了电网负荷
欧洲民众因为天然气价格飙升,导致大多数人选择使用电能,特别是冬季的取暖问题,现在也只能依靠电能,但是这样并不能缓解能源危机,只会加大电的用量,导致电力短缺,增加电网负荷。
二、用电量剧烈增加会导致电价上涨
目前欧洲自从停止从俄罗斯购买天然气之后,民众对电的使用量极剧增加,电价也跟着不断上涨,目前欧洲国家大约每度电折合人民币七元左右,但是预计到今年冬天用电量加大时,电价还会再度飙升。
三、电网负荷过大导致拉闸限电
在民众过度依靠电力时,电力价格上涨,民众不得不承担天价巨额电费账单,而尽管如此,最终电力系统还是无法承受巨大的供电压力,只能取拉闸限电的措施。
四、重新启用煤炭导致大气污染
目前因为电力需求剧赠,欧洲国家原本已经停止使用的煤发电厂,被大量重新启用,而很多民众家里也开始购买煤炭作为生活和取暖的能源,如此一来,势必导致欧洲大气严重污染,对整个全球气候战略造成威胁,加剧气候变暖的温室效应。
欧洲民众疯狂购买中国电热毯,并不能缓解能源危机,只是变相的对电能需求增大,从而导致重启煤炭来发电,以应对电能需求的问题,进而加剧全球温室效应对气候产生严重影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