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天然气的联邦法规怎么设定的?

2.南方和北方天然气价格相差

3.天然气板块为什么不涨

4.中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战略

5.用气营商环境四大要素是什么

天然气价格管制政策文件最新_天然气价格改革

法律分析:需要缴纳公共维修基金,一般是总房款的2%,天然气开口费和暖气开口费,一般各是3300元左右,物业费,水、电预存费。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第十四条 建设项目需要使用土地的,应当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年度和用途管制以及节约、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并严格执行建设用地标准,优先使用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建设用地使用效率。

从事土地开发利用活动,应当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土壤污染,并确保建设用地符合土壤环境质量要求。

第十五条 各级人民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国土空间规划、国家产业政策以及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的实际状况等,加强土地利用管理,实行建设用地总量控制,推动城乡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利用,引导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落实建设用地标准控制制度,开展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推广应用节地技术和节地模式。

有关天然气的联邦法规怎么设定的?

从美国天然气工业政策法规的变化过程,我们可以看出美国煤层气产业快速发展的深层次原因是:在煤层气开发初期,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使煤层气生产商有利可图,增强了煤层气产业的竞争力,刺激了煤层气产量增加,市场需求大幅度增长,管线建设速度加快,开发规模加大。煤层气在美国被作为天然气的补充气源,将其纳入天然气工业的管理框架下,再给予一些优惠的鼓励政策,使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具有相似的竞争条件和能力,促进了煤层气产业的迅速发展[69~71]。

1938年,美国认为天然气工业过分集中,由于垄断而导致天然气市场价格扭曲,为保护消费者获得充足和价格合理的天然气供应,美国国会通过了《天然气法》,授权联邦电力委员会(Federal Power Commission)对州际间的天然气运输和贸易进行监管,但天然气井口价不在联邦电力委员会的监管范围内。1954年,美国最高法院裁决天然气生产者通过州际管线销售的天然气井口价格由联邦电力委员会监管,由此美国天然气工业进入全面管制阶段。但监管天然气价格妨碍了天然气正常的生产和消费,天然气生产商的投资积极性降低,经济效率低下,导致美国20世纪60~70年代天然气供应缺乏,16~17年冬天美国中西部和东北部出现天然气供应危机。为了应对能源危机,改变天然气供应短缺的局面,18年美国国会颁布了《国家能源法》,其中包括《天然气政策法》,制定了用新的指导性市场批发价格取代联邦电力委员会控制的价格,从立法上确立了天然气市场价格机制。1980年,美国出台了《能源意外获利法》,其中第二十九条是专门针对非常规能源(煤层气、致密砂岩气等)生产的税收优惠政策,规定每生产1桶油当量的非常规能源给予3美元(19年美元价)的税收补贴[72]。1985年,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FERC)发布了部分井口价格解除后对天然气管道公司监管的第436号令,鼓励管道公司向市场提供公开的和无歧视的天然气输送服务,允许天然气下游用户直接向生产区域的天然气生产商购买天然气并通过州际管道运输。1987年,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FERC)出台了第500号令,解除了管道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天然气短缺时期为保证天然气供应同天然气生产商签订的照付不议合同的责任。1989年,美国国会颁布了《天然气井口解除控制法》,该法规定自1993年开始,全部废除有关对生产者销售天然气井口价格监管的法规。1992年,联邦能源委员会又发布了第636号令,要求管道公司提供公开准入运输服务,对不管是否从管道公司购买天然气,都应提供公开的、同质的输送服务。1985~1995年间,由于第436、第500和第636号法令的发布,美国天然气供应量显著增加,气价稳步下降,天然气市场机制逐步建立。

从美国天然气工业发展的进程看,联邦电力委员会出台的有关天然气气价监管法规是导致美国天然气供应缺乏的主要原因。那些法规试图由主导价格,通过限制天然气价格来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其结果挫伤了天然气生产商的积极性,导致了美国天然气供需不平衡,出现了天然气供应短缺的局面。18年的《天然气政策法》取消了天然气价格监管,刺激了天然气生产,增加了天然气供应量。1985年第436号法令和1992年第636号法令不仅为天然气销售提供了灵活的市场通道,而且把天然气销售与管道输送分开,为美国天然气市场机制的建立奠定了法律基础。1988~1994年,美国天然气井口价平均下降了11%[73]。煤层气在美国作为非常规天然气,受天然气工业的政策法规调整。煤层气除了与常规天然气同样执行市场定价和灵活的管道输送服务外,还享有特殊的税收补贴政策,从而为煤层气和常规天然气竞争创造了条件。美国煤层气产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是市场定价、完善的管道输送服务和的税收补贴,特别是1980年颁布的《能源意外获利法》中第二十九条对非常规能源开发的税收补贴政策,是美国煤层气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74]。

南方和北方天然气价格相差

与美国所有的工业一样,天然气工业也受许多由联邦立法机构颁布的法规的约束。例如主管健康及安全方面的行政部门对雇员的安全制定了法规,安全交流委员会对资助和财政报告等制定了相应的法规。除了这些常规的工业法规之外,还依法建立了一些联邦机构专门负责能源工业,包括天然气运输与配气公司。表8.1总结了影响天然气工业的联邦法规与其他举措。

最早的直接影响天然气工业的联邦法规是 1938年的天然气法令。该法令授权成立于 1920年的联邦电力委员会(FPC)制定关于水电站大坝建设的法规,并制定关于州际管道公司的法规。FPC的特权还在于:

(1)规范州际间商务活动中的天然气交易;(2)为天然气的销售与运输制定价格与税率以及相关的合同;(3)为州际间管道公司授予公共事业与必需品的合格证,并要求这些公司为全市或一些大公司提供天然气服务;(4)为州际间管道公司提供一致的账户管理;(5)为相关的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定期的报告;(6)帮助储存一定量天然气的。

当天然气法令通过以后,就不仅仅适用于天然气的生产者了。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随着天然气需求量的突然增加,天然气生产者也将价格大大提高了。提价涉及管道与配气公司,它们被要求提高价格,以达到其相应的水准。这种情况到了1954年就发生了改变,当时发生了菲利普斯(Phillips)石油案,美国最高法院裁定所有生产者均受到“天然气法”的约束,因此,也受FPC的约束。

表8.1 影响天然气工业的联邦法律与其他措施

根据这一决定,由生产者做出的价格申请就压倒了FPC的行政管理能力。为了控制这些申请在生产区建立了关于价格标准的法规。这些价格法规给生产者的发展制造了障碍。这些生产者同时也是石油天然气的勘探者,他们在国外进行石油天然气的开要比在美国境内获利大得多。结果,美国的天然气井数量急剧下降,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一些管道公司已无法买到可以满足他们已有的用户所需的天然气量了。

短缺,意指天然气供应的不足,当时成为天然气工业的代名词。FPC建立了一个优先权系统,将用户中的“必须用户”(指最需要保障供给的人群)与“可间断的”用户区别开来,比如可以使用其他燃料的发电厂等。这些可间断的用户在天然气供应难以满足其需求时,可首先考虑暂停供气。

然而,到了13年,石油出口国组织的石油禁运使得联邦能源管理法令在次年就得以通过。能源管理机构被授权对短缺的石油天然气产品配给及价格进行控制。在同一时期,相关部门成立了联邦能源立法委员会,最终确定了FPC的许多职责。

国家能源法

18年,立法史上的里程碑——《国家能源法》被通过了,该法令由五个部分组成:

(1) 《国家节能政策》,要求公共部门鼓励其用户节约能源,要取节能措施。

(2) 《发电厂与工业燃料使用法》,要求发电厂在可能的情况下转而使用煤,此举禁止在公共设施与工业锅炉中使用天然气。

(3) 《公共事业管制政策法》,建立了联邦服务终止标准,要求公共事业的股票持有者为政治和倡议性广告付费,并且鼓励发展热电联供项目。

(4) 《天然气政策法》,为生产者提出了一个淘汰机制价格规则,为农业使用天然气的“短缺”做了新的定义,并为工业性售气厘定了短缺时的天然气价格。

(5) 《能源税法》,为居民用户建立了税收标准,包括对低里程汽车征收消费税。

该国家能源法改变了天然气工业与最初的供—求关系。在此法令颁布之前,许多天然气被输送给了各州内的市场,在那里,生产者可以较高的价格出售而不必受到联邦的控制。在立法之后,州际间的管道公司就可以与州内的企业展开竞争了,他们能够以与州内购买者相同的价格买到天然气。

在接下来的几年,天然气的供求形式发生了逆转。随着价格的增长,大量天然气进入了市场,很快就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导致天然气供应的“泡沫”。然而,与此同时,天然气的较高价格削弱了它与石油的竞争力,因此,大型工业用户就把目光从天然气转向了其他能源。随着天然气需求量的下降,管道公司无法 “运作”,无法接收他们来自天然气生产厂家的合同所要求的气量了。

在可能的地方,从法令上讲,管道已经被 “逐出市场”,这也被认为是一种“不可抗力”。这种情况允许公司在法庭上证明,极度异常的市场条件与自然灾难的后果是等同的。另一方面,按照合同规定的“货到付款”的规定,即使管线没有将天然气销售出去,他们也被要求支付天然气款。

“货到付款”的规定意味着是对天然气供应商的一种鼓励——他们的生产成本可以收回了。联邦能源立法委员会 (FERC)允许这些投资中的一部分用于区域性天然气配气公司。因此州公共事业委员会也不用再为辖区内的天然气公司考虑如何回收投资,因此就不再具有确立规则的职能了,由此,在他们的管辖范围内,天然气配气公司能够收回自己的投资了。

18年颁布的《国家能源法令》中的公共事业政策法规 (PURPA)对热电联供的经济影响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热电联供比单一的发电效率更高,因为废弃的热量被回收并利用了。以前,那些要使用大量蒸汽发电的工业天然气用户被要求与公共电力设施的系统相连接,这是一种即昂贵又复杂的工程,而且,公共电力设施也要为用户提供备用电力而支付大量资金。

PURPA解除了这种连接,责成公共事业部门以合理的价格提供备用电力,进而要求它们以一种“逃避惩罚的价格 (意为此价格与公共电力设施本身所发出的电力“物有所值”)”从自己的工业用户那里购买电力。通过给予热电联供的一个基本保证的价格和市场,PURPA极大地提高了自己对许多工业用户的热电联供的吸引力。此举还引发了与公共事业部门的竞争,两者竞相欲成为“独立的发电者”, PURPA建立了新工厂,专门用于热电联供。公共事业部门为此与PURPA对簿公堂,但PURPA所定的章程在1983年被执行了。在1989年“天然气井口控制法”的规定下,所有对井口天然气的价格控制到了1992年底就都被废除了。国会承认在天然气市场中的数千家天然气生产厂家与许多购气者已经使市场的竞争力大大提高。在联邦的层面上,这一法令为天然气的销售提供了一种自由的市场氛围,使短期“现货”市场上出现了极低的价格。

非常规的天然气运输

可能联邦法律最大的影响在于FERC对“天然气政策法条款”(1985年第436条款和1987年第500条款以及1993年的第636条款)的落实。这些条款允许地方性的天然气配气公司与大宗用户“绕过”管道公司直接从生产商、市场和经纪人那里购买天然气,甚至一些用户铺设了自己的管道。但是FERC很快就要求管道公司输送所有来源的天然气,导致过去的销售者与购买者关系产生巨大变化。接着,州公共事业委员会不得不考虑这种“绕开”行为对公司的冲击。

到1993年,FERC的条款已经提供了:

(1)对天然气 (不论是通过管道购买的还是从第三方购买)完全平等的运输服务;(2)开放简单易行的天然气储集服务;(3)开通州际间的天然气管道 (“未打包的”),而将购买与运输服务分开;(4)解除州际管道对天然气来源的限制,仅用市场价格来进行约束。

(5)事先授权的放弃规则,允许天然气销售合同在合同终止时期,对继续服务没有法律要求或者规定;(6)对运输与储存服务指定固定的价格,包括返还的股权和税金也被包括在需要付款之内;(7)为公司的市场运作提供所有信息以及打折的可能性。

(8)同意将过渡的价格作为管道公司的价格预案。

环境法规

最早的清洁空气法于 10年通过,但美国国会于 1990年批准了一系列修正案,赋予该法令以更为实际的权力。这些修正案增加了对酸雨、城市空气污染以及有毒空气排放物 (危险的污染物)的控制。天然气工业并不是该法令的特定目标,但在与其他行业的竞争中,天然气工业却受益于该法令的某些禁令。

比如,发电厂会产生硫化物与氮的氧化物的排放,这两种物质都会产生酸雨。根据清洁空气法的修正案,发电厂就开始加大天然气的使用量,通过共燃与再燃减少排放物,并且已经开发出使用天然气锅炉和其他设备的操作技术。

同样地,小汽车和其他以汽油和柴油为燃料的交通工具也会排放化学物质,它们与臭氧层发生反应生成城市中的烟雾,这已成为美国最为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在美国,已有20多个城市不再执行联邦关于臭氧的空气质量标准了。在这些区域,已有大量的天然气汽车被出售,以求达到当地的空气质量标准,这正是“清洁空气法修正案”所要求的。汽车使用天然气时,所产生的排放物要比使用汽油或柴油少得多。

另一方面,燃烧天然气的装置也必须符合清洁空气法修正案的要求。这已经影响到了许多燃烧天然气的发动机与涡轮机,尤其是那些在天然气管道的加压站使用的装置。各种技术不断地被开发出来,用于减少这些来自发动机和涡轮机的排放物。在南加利福尼亚州,即使是相对较小的发动机 (比如用在天然气制冷机上的发动机),也必须安装污染控制装置,以获得运行的许可。除湿机使用乙二醇以除去原始天然气中的水分,也会放出有毒的空气污染物。天然气处理人员目前正在评估能够控制这些化学排放物的各种方法。

另一种对环境的关注是地球臭氧层的破坏,这是能够保护人类免受紫外线伤害的大气屏障。含有氯气的化学物质 (例如用在制冷机中的氟利昂),被认为是破坏大气臭氧层的罪魁祸首。在20世纪90年代,这些化学物质被环境保护组织所淘汰,许多电力制冷机被天然气动力系统所替代,它使用无害的制冷剂。

在20世纪90年代,一个被激烈讨论的环境问题就是全球变暖。这种现象被认为是由“温室”气体引起的(比如二氧化碳与甲烷气),它们吸收了地球的热量并逐渐的使大气层变暖。升高的大气与水温会扰乱地球气候的格局,并可引起地球气候的重大变化。

天然气工业不得不寻求各种方法以控制从汽车、管道和其他设施中排放出的甲烷。然而,当应用于高效率的涡轮机、锅炉和其他设备时,天然气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要远远低于其他化石燃料,进而可以缓解全球变暖的趋势。

能源政策法

1992年的能源政策法是相关法令的又一座里程碑,这里尤指它对天然气工业的影响。该法令的目的在于减少美国对国外石油的依赖。它要求联邦购买能够使用相当大比例的替代燃料的汽车,并且鼓励私人也购买此类汽车。该法律适用于 125个对当地空气质量不关心的大都市,并且规定那些集中加注燃料的车队使用替代燃料汽车,而且对使用替代燃料的汽车实行减税政策。以及个人已经购买了大量的天然气汽车,这正是该法律的成效。

能源政策法的其他内容授权联邦资助从常规与非常规能源回收更多的天然气的研究工作,并提高国家天然气的储备能力。该法令还授权投入更多的新技术以减少来自一些固定的场所 (比如发电厂)的排放物,开发一些耗能小的加热与制冷技术。该法令还使得非公共设施和不规范的公共设施建立发电厂,并且更易于进入全国范围的输电网。

该法令还涵盖了适用于公共设施与其他装置的耗能标准,要求各州的立法者考虑用于天然气公共部门的“一体化”。这些条款建立了供需战略,有望降低费用并提高能源效率。各州的立法者还必须考虑让那些能够提高能源效率的技术投资获利。

天然气板块为什么不涨

结论:南方和北方天然气价格存在差异。

解释原因:1. 天然气产地不同,南方和北方的天然气分别来自国内外不同地区,导致成本不同,价格也会有所差异。

2. 南方的天然气市场较为竞争,价格相对较低,而北方天然气市场相对较为垄断,价格相对较高。

3. 北方地区的供暖需求较大,天然气需求量也较大,因此价格也会有所上涨。

内容延伸:除了地理位置和市场竞争等因素外,政策法规也可能影响南北天然气价格的差异。

例如,的价格管制政策和税收政策等,都可能对天然气价格产生影响。

同时,环保和能源政策的变化也会对天然气价格产生影响。

中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战略

天然气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清洁能源,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民用、交通等领域,然而,天然气板块在近期的表现相对低迷,为什么不涨?即使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天然气价格并没有跟随上涨,反而延续下跌趋势。

首先,天然气供应过剩是天然气板块难以涨的主要原因。当前,全球天然气产量增长较快,预计到2025年,天然气供应量将增加一倍以上,而需求增速则相对较小,这为天然气的价格形成施加了压力。

其次,电力行业转向新能源对天然气需求的影响也是一大原因。目前,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兴能源替代天然气,这直接导致了天然气价格的下跌。

最后,天然气板块在气候变化影响下受到的打压也是造成其价格下跌的原因之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各国逐渐加强对温室气体的管制,这直接影响了天然气的需求。一些国家出台的针对化石燃料行业的环保政策,也对天然气企业产生了冲击。

综上所述,天然气供应过剩、新能源替代以及气候变化对其需求的影响,是导致天然气板块难以涨的主要原因。随着环保及清洁能源的发展,天然气未来的发展面临更多的挑战,企业需要适应新情况、拓宽销售渠道,明确未来战略方向,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用气营商环境四大要素是什么

一、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建立接替基地

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行性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地质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加强地质工作是缓解瓶颈制约,提高国内供给能力的重要举措,对保障人民生活,保护生存环境,支持城乡建设,以及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做好新形势下的地质工作,要坚持立足国内、适度超前、突出重点、完善体制、依靠科技的原则,努力做到“四个统筹”,即统筹地质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地质勘查,统筹矿产地质勘查与环境地质勘查,统筹国内地质事业发展与地质领域对外开放。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以石油、天然气等重要矿产勘查为突破口,尽快形成一批新的接替基地;要加强基础地质、环境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工作,搞好地质灾害防治,全面增强地质服务功能;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与企业合理分工、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地质勘查区别运行、相互促进的勘查体系,中央与地方各负其责、相互协调的管理体制,勘查与开发紧密衔接、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集中力量开展科技攻关,大力推进成矿理论、找矿方法和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实现地质科技新的突破;要大力发展地质教育,用好现有人才,吸引优秀人才,培养杰出人才,加快地质人才队伍建设;地方各级要加强对地质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国土部门要统筹管理地质工作,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并落实相关政策;全社会都要关心和支持地质工作,与广大地质工作者上下一心,团结奋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加强国际合作,确保石油安全,保护天然气安全

我国石油相对不足,利用国外石油势在必行。加强与能源国和消费大国的合作,是中国石油大突围的必由之路。

在国外石油利用上,除购买石油外,主要依靠参与国勘探开发,利用技术和资金优势,取得合法权益和份额油。参与或独家开发境外油气田,购并海外石油企业等,是我国实施国际石油合作的主要战略。

我国利用国外石油已有10多年历史。到目前为止,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已参与全世界60多个石油和天然气开发项目,如对外石油战略实施顺利,我国获取可控石油量将达2/5以上。

除上述途径外,在国内建立合资企业引入石油,也是一种途径。2005年7月8日,由中石化参与投资的福建炼化炼油乙烯一体化合资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得以实施的基础,是沙特石油公司年提供1200万吨原油。此类获取方式,将是我国石油石化企业今后开展对外合作的方式之一。

但未来几十年,我国在能源领域与西方的摩擦将日趋激烈,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购并优尼科,只是中美双方在石油领域展开商业竞争的锋芒初试。为化解西方敌意,我国可考虑加入“西方石油俱乐部”———国际能源机构,以与西方展开对双方有利的战略合作和外交协调,同时分享石油资讯,共同防止石油危机产生,并减少与西方的摩擦。

确保石油进口通道安全,也是我国开展国际石油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六甲海峡是联结亚、非、欧三大洲的要冲,在国际海运业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每天通过该海峡的各类船只达200多艘,年穿行船只超过8万艘,且以年8%的速度增长。日本及中国进口原油的80%、近一半的其他进出口物资途经该海峡。美国一直想以“反恐”为由向该海峡派驻军队,虽然遭到海峡共同管理国马来西亚、印度和新加坡三国的反对暂未实现,但其企图已暴露无遗。无论马六甲海峡由于海运繁忙自身可能引起安全问题,还是国际强势军事实体,甚或恐怖势力控制海峡通道,对中国而言都可能引发海峡困局。为确保进口的中东和非洲等地原油,特别是新增进口石油运输安全,现有海上运输通道不宜再大幅增加运量,应加快研究其他海上或陆上通道

目前亚太地区(包括日本、韩国和印度等)天然气贸易占全球总进口贸易量的66.7%,中国的加入很有可能让亚太地区成为世界天然气贸易的新中心。这将对敏感的能源地缘政治带来影响。

近年来,美国和欧洲大量购进天然气,国际天然气市场将很快由买方市场转向卖方市场。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天然气安全将和石油安全一样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国际,取得安全、充足、稳定的天然气供应,以及在政治、外交和军事上的配合,是维护天然气安全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应加强勘探技术,保护国内天然气。

三、建立和完善石油储备制度

目前,世界各国对有限的石油天然气争夺激烈,形势严峻。国外各大跨国公司基本控制了全球几乎所有已探明储量的油气。除了中东、拉美、西非等油气富集地区外,近年来中亚和里海地区新开发的油气田又成了各国争夺的新热点。西方大国纷纷加紧全面推进全球石油战略布局,抢占石油地缘战略支点,强化石油领域的国际合作,加速油源地区的石油开发,抢滩新油源地区的石油尽管当前国际油气市场不能全面提供稳定的能源保障,我国依然需要积极争取国际油气,完善能源储备,为国家发展提供稳定的能源保障。

从全球的观点,所谓“能源安全”实际就是“石油安全”。发达国家一向重视能源,特别是石油的储备。为了防范石油供应突然中断对国家安全和经济造成威胁,美国早已建立了战略石油储备。而我国长期缺乏这方面的战略。2004年,我国石油净进口1.1亿吨,并且有逐年扩大的趋势,石油安全刻不容缓。因此,利用国际油气市场的价格波动,建立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能够最大程度地抵御突如其来的能源供应短缺。

四、实施可持续发展

国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能源,也包括石油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首先是树立正确的科学发展观,认真处理好国民经济良性增长与石油的合理消费的关系。我国石油数量难以支撑粗放的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费的超常增长,要切实改变我国石油利用效率低下的现状。其次是制定化石能源的可持续开规划。化石能源属于一次性能源,保持化石能源的可持续开非常重要。要用先进技术,提高石油综合收率,制定开规划,确定石油的远景接替,尤其在西部大开发中,要避免盲目低效开。再次是要在技术上有重大突破。结合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实践,要重点突破的技术有:油气地球物理勘探与铅井新技术、海洋石油天然气开发技术、提高石油收率新技术、难和劣质的开技术、石油节能技术、石油替代相关技术等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五、促进天然气终端市场开发和市场成熟

天然气市场开发和成熟最重要的部分是价格体制改革,应逐步放开价格管制,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而不是直接通过指令干预市场。同时,天然气市场开发前期投入巨大,需要政策支持。另外,市场区域化也需要提供津贴,鼓励特定地区使用天然气,促进经济发达地区清洁能源的推广使用。

随着天然气行业的持续发展,单纯进行开、加工和管输的天然气企业职能将进一步细化,分别从事进口、管道运输、LNG等新的企业部门将建立和得到完善。国家应有目的地培养这些企业,促进天然气行业的完善。

用气营商环境四大要素是指影响企业在用气方面的商业经营环境的核心要素。这四大要素包括:

1. 供应可靠性:供应可靠性是指气体供应是否稳定、持续和可靠。优良的用气营商环境应确保供应链畅通,减少供应中断和调整的风险,以满足企业的用气需求。

2. 价格合理性:价格合理性指的是气源的价格是否公平合理。合理的用气价格应当考虑市场需求和供应情况,确保企业能够获取到公平、透明、可承受的用气价格,以维持企业的竞争力。

3. 市场开放性:市场开放性是指气体市场是否充分开放,存在公平竞争的条件。良好的用气营商环境应促进市场竞争,提供多元化的供应商选择,鼓励新进入者,以提高市场效率和降低企业用气成本。

4. 服务水平:服务水平指的是供气企业在服务质量和效率方面的表现。一个良好的用气营商环境应提供高效的应对问题能力、快速的问题解决和响应时间,以及满足企业需求的个性化服务。

这四大要素综合影响着企业在用气方面的运营效率和成本,所以优化用气营商环境,提升供气可靠性、价格合理性、市场开放性和服务水平,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和竞争力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