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气价格波动及其影响因素_天然气价格上涨的社会风险是什么效应
1.中俄签署 30 年天然气协议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2.物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3.人类能源危机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4.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状况?问题在哪?以及国家的一些政策?
5.(26分)能源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續发展,必须
任何能源的使用都会产生一系列的社会和环境影响。某些影响很明显,如煤矿工人所面临的健康危险很容易估测,但核废料处理现场辐射长期泄漏的风险就难以评判。再者,人类健康遭到的危险如何与环境破坏相比较?即使完全以人类为中心(视人的福于任何其他生命),环境的破坏最终也将影响到人的。电台的脱口秀明星们不断鼓噪“我从没见过比用森林做停车场更好的事”,但如果世界的森林(或更为普通的植被)真的缩减到导致氧气量下降的水平,这些人就会改弦易声了吧。
能量的消耗能给人类带来真真切切的利益,能让人们烹煮食物、给居住空间取暖、提供照明,这些都是最基本的需求,并不存在随意浪费现象。人类的生存要靠这些能量,而且生存是超越一切的天性,如果提供给人类的能量无法满足这些基本要求,实际上会给环境带来负面的影响。人们会砍伐森林,无法砍倒的树会剥树皮,将本来应该做肥料的粪收集起来烧掉(与吃掉玉米一样),这种行为明显会妨碍下一年的生存,但如何活过今天则是应该最先解决的问题。
除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外,能源在交通、食物与医药、通讯、建筑材料甚至方面都可以提供便利。减少这些方面的工作量可以节约能量,但实用性就会受到影响。利用新技术进行更为高效的能量转换,或者取一些补救方法都可能降低环境影响。新技术的研发会发生资金成本,但技术改进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每一种能源,在其生产和利用的每一步,都会给人类的健康与安全、大气、生物圈、水及审美方面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政策分析习惯于以成本方式来体现各种影响,这样可以对各种能源的总体影响进行一些全面的评价。每一种能源在不同领域都会有较大影响,用这种方法,可以把所有的负面影响都划归成本一类,正面影响划归为收益。直接成本最容易评价,总的说来,目前化石燃料提供最廉价的能源;将风能或太阳能转换成有益能量形式,转换设施的直接成本极高,尽管这两种能源本身不发生成本,但利用这两种能源所节省的燃料成本与转换设施的成本要经数年才能达到平衡,或者换一个角度看待该问题:与能量转换设施(如光电池、STEC或风力透平)的资金成本相比,燃料的成本很低,几乎可忽略不计。
外部因素价值
不花费任何代价就想取得环保收益不太可能。那么,减少酸的沉积值多少钱?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或减缓森林的乱砍滥伐又值几何?不生产放射性废料或有毒化学废料又价值多少?的政策或税收导致能源价格上涨,上涨的价格转嫁给消费者(选民)时,他们要决定支付多少费用,就必须回答上述问题,从以往的消费历史趋势看,多数美国人不愿意支付额外的能源费用来降低环境影响。
但消费者们也注意到这样一种实情,即不断加强的各种规章并没有导致能源价格持续上涨(以定值美元计)。某些情况下,规章的严格性促使效率得以提高,本身就是一种补偿;另外,提供了一些新的收益,如提高工人们的资金保证,而这部分资金又加入到大经济循环中去(如矿工的风险和伤害补偿金)。其实,经济就像全球的环境一样,是一个具有多种反馈循环的、复杂的动态系统。
除号召全社会义务保护环境、并将能源的各种外部因素尽可能转换成内部因素外,将各种成本公正地分摊给社会全体成员也相当重要。由于每一种能源外部因素的构成不同,那么各种能源之间有可能会产生市场不均衡。如果将一种价值分配给降低酸雨(也许通过强制规定各工厂硫排放量的方式,或通过征收“排硫税”的方式),此时可能会出台一些有利于不含硫燃料的政策。这样是否又会刺激人们转向木质燃料呢?设出现这种情况,逐渐就会出现这样一种负面结果:为了用含硫低的燃料代替煤,森林的砍伐会日益严重(前面曾有论证,密集型种植燃料木从生态角度看,根本算不上真正的森林,而生物燃料直接燃烧的总污染排放也是问题)。出台降低酸雨的政策,目的是为了保护森林和湖泊,结果却反而破坏了森林。
当然,大部分发达国家中不太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因为还有一些制度限制森林的砍伐。这正是要说明的关键,即要保证一项制度(或税收)达到理想效果,就必须要有相应的制度限制其他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以此来取得平衡。
最后一点,让消费者(和政策制定者)充分掌握各种能源的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也相当重要。这些信息不仅仅在分配相对价值时非常重要,对于认识那些没有得到充分证实的能源成本及潜在成本也非常重要。虽然一片新的草坪看起来更为翠绿新鲜,但未必经得起频繁的使用,预见各种负面影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燃料价格之所以持续走低,是因为许多实际的成本对一些能源生产公司来说还是外部因素,如果各公司将这些外部因素包括在其成本之内,价格一定会上涨。以往的经历已证明这一点,比如,煤炭公司不改善矿工的安全,也没有被迫支付矿工死亡及致残事故的赔偿时,这些成本对煤炭公司来说就是外部因素,煤炭公司也就没有把这些安全及保险赔偿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所有的成本都会转嫁给消费者);未要求进行地面恢复时,地表的破坏成本就是外部因素;各个油公司如果不为漏油事故造成的破坏支付费用,则这部分费用就是外部因素。
随着各种新政策的出台,要求各公司支付上述各种外部因素的相应成本,外部因素就变为公司的内部因素,进而构成了消费者支付价格的一部分。今天如果经营一家矿业公司而不对矿工们面临的风险及遭受的实际伤害进行补偿,将是不可想象的事。每一套新的制度都试图将另一种外部因素内部化。当然,工业行业里有许多人会反映说能源行业已受到了太多的管制,许多成本都需要内部化,每种内部化的成本都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有多少美国人愿意支付更高的油价?施加给各公司的各种新的费用最终肯定会从上涨的价格中体现出来,价格控制妨碍了这种价格体现,直到出现供应短缺,使得找到并生产更多的能源成为第一要务,进而又会需要有较高的能源价格推动更大范围的国际勘探与生产,此时,供求的基本规律已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20世纪70年代的情形表明了价格控制的一种逻辑结果:供应短缺突破价格控制防线后,直线上升的价格弥补了先期未转嫁的全部费用。
如果消费者愿意重视环保并开发有竞争性的替代能源,则消费者除了愿意支付这部分费用以外别无他法。也许有人会说,有些替代能源就在工业化规模的边缘上徘徊,如果这些能源不发生较高的环境成本,那么将这些环保方面的外部因素包含在该种能源价格体系中,也许不会导致价格有大幅上升,应该可以替代原有能源。比如说光电池,其价格与可燃能源价格不相上下,而燃煤电厂如果因为不得不支付100英里半径范围内平衡湖泊和土壤pH值的费用而提高供电价格,此时,如果光电池价格稍有上升的情况下具备了成本效益,那么光电池的生产和销售量就会上升,最后有可能完全取代燃煤电厂。如果电力公司必须支付环境处理费尚需一段时间过渡,则电价会逐渐上升,光电池工业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培植力量,接手电力公司失去的市场。
推出一种替代能源之前,专家们会对其价格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做出预测。如果预测不够准确,可能会因某种因素导致这种替代能源的价格小幅上扬,因而失去市场份额;此时,原有能源的价格也将持续上涨,涨到一定程度后,能源供应公司就会将上涨部分转嫁给消费者。既然专家们预测该替代能源会形成价格竞争优势,为什么还会因价格小幅上扬而失去市场份额呢?问题出在哪里?造成这种错误最明显的原因之一是,专家们的预测是以先进的新技术为条件,而这些先进的新技术还需要若干年的时间才可能实现或者根本不可能实现,也可能是因为新技术尚不成熟,存在着未知的危险或缺陷(核动力就如此)。另一种导致这种错误的原因是,替代能源的供应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会因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上涨。因此,只有制定一种能源价格制度,将所有能引起能源成本上升的外部因素都包括在内,引起消费者对这些外部因素重视。但即使出台了这种新的价格制度,替代能源仍然可能不具备竞争力。最终结果可能是:消费者要承担新制度下原有能源的外部因素产生的全部费用。
环保与再生
在说到能源时,“合乎环境要求”与“可接替”几乎成了可以互换的同义词。但是,一种的更新速度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是否有某种真正的联系呢?如果将来某一天,冰岛的钻井证明油气不是化石燃料,而是通过变质岩作用在全球范围内以超过消耗的速度得以再生的一种燃料,那么油气就会更加合乎环保的要求(按古典理论,冰岛已完钻的井不可能含有油气,如果在冰岛发现油气,则可以证实相反的一种设,即油气是通过岩石的变质作用形成的。与死亡物质的腐化和变化相比,这种岩石的变质作用规模更大,接替性更强)。当然与石油生产和消耗相关的各种影响同接替速度之间完全没有关系,其实,再生是一个经济问题,即如果某种的再生性不强,那么给定消耗速度下,这种能持续多长时间?
举一个金融方面的例子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设一个人是拥有十亿美元的富翁,这十亿美元的最低投资收益为2%,那么该富翁每年的投资回报为2000万美元。对任何人来说,以这种速度增长的财产都是一种永久性的可持续(同理,如果另有一个财富只是上述富翁的十分之一,但投资收益能达到20%,其年收入则相同,后一投资者的财产增长速度更高)。那么首先要问的是:较高的增长速度是否能保证个体永不破产?历史上有无数富人将财产挥霍一空的例子。的消耗速度(无论该是钱、石油还是木柴)和其再生速度一样重要。
生物燃料与钱一样,再生量与原有量成比例,如果将本金挥霍掉一半,可接替的量也会相应下降一半。所以,森林的损失会导致生物燃料接替量的下降。如果上述富翁已花光了一半的财产,这时再告诉他来自他财产的收入任何人都花不完已毫无道理(因为他已经花掉了一半的财产)。同理,在森林损失已达一半的世界上再谈论生物燃料可再生、不会用完也毫无道理。亿万富翁因过度挥霍花掉了一半财产,但只要他今后认真理财,厉行节约,来自其剩余财产的收益仍可让他舒服度日,但全球范围内生物燃料的情况就未必如此了。地球虽地大物博,怎奈五十亿人口的消耗,尽管这笔财富曾一度无比巨大且仍有大量剩余,但这部分剩余所产生的再生财富远远满足不了正常消耗的需求量,如果确实如此,即使限制消耗也无法消耗与再生的平衡。
但地球的财富多种多样,由于动、植物基础对地球的环境整体性来说至关重要,那么生物燃料的消耗可用其他替代,诸如用其他能源甚至化石燃料代替木柴,以保证剩余森林储备产生的收益可重新积累已衰减的地球财富。
化石燃料形成的时间较长,而每年沉积的植物量又很小,因此化石燃料的再生速度远远低于植物燃料。因此化石燃料再生速度低、衰减快,将来总会有一天无法再使用化石燃料,但是化石燃料的消耗不会导致接替的储量衰减,而传统的生物燃料消耗则会。
以下重点介绍一下闭合式碳循环。
碳循环支持着地球上的生命,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所谓碳循环,是指生长的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换成游离氧和复式碳分子;该循环的另一项内容是那些碳分子经过活性有机体氧化,又产生二氧化碳,并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另外,当然还有一部分原来在光合作用中形成的碳分子经快速氧化作用(燃煤)形成二氧化碳。如果该循环的平衡点被打破,光合作用返回到大气中的氧达不到氧化作用的耗氧水平,则大气中的氧气会日渐减少,导致致命后果。一棵大树白天可产生约2公斤氧气,因此全球的植被如果不超过2亿棵树当量,那么氧气的量都不足以满足人类呼吸之用,另外还需要22亿棵树的植被当量来接替燃料燃烧所消耗的氧。(注9)
这种极端的情形比温室效应来得更明显,后果的严重性无需多言。如果不能重新达到平衡,动物的生命(包括人类在内)将受到威胁,因窒息而死。是否真的可能出现这种结果?不可能。但是用这一推理可以说明,以环保为代价换取人口和工业的增长一定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本文作者认为,绝不会出现这种灾难性的后果,因为增长达到氧气量衰竭点以前,负面的反馈机制就会启动。
经济限制
一般来讲,能源消费者都会迅速、强烈地对能源价格的变化做出反应,这些反应大部分都是反对,指责能源公司从中谋利,更为直接的市场反应则以明显的消费形式呈现。
以下重点介绍一下设定燃料效率的成本依据。
美国1992大选期间的政治辩论中,强制性的公交汽车燃料效率成为关注的焦点。论辩的一方强调要在今后用几年的时间提高车用燃料效率;另一方则坚持这种改进将使美国经济承受几十亿美元的费用。但实际上,设车辆的平均燃料效率能达到35英里/加仑的话,那么仅1992年一年,燃料效率低就让美国公交花费了近80亿美元(提高燃料效率可减少进口原油,进而减少外币兑换。对国家经济来说,外币兑换节约是真正的节约,经济内部支出有助于国民经济增长)。
同理,取更为严格的汽车效率标准所带来的巨额费用可能会产生一些严重问题。体积小的轻型汽车,厂家支付的材质费用低,也不需要极其先进的技术就能满足燃料效率要求,许多厂家已生产出超过设计标准的型号,其成本仅限于将原有型号的生产线加以改造,由于汽车厂家每年都要进行型号更新,这种改造意味着最低的成本。提高平均燃料效率的政策是否包含这样的内容,即不鼓励美国人仅仅因为功率和偏好的原因购买更多的进口车?如果是这样,那么更为严格的标准也许有益于国民经济。
环境与审美
以主观审美问题取代客观环境问题,不仅偏离了原来的政策分析,同时还打开了一扇争论的大门,使我们看到了环境问题的复杂性。这种取代导致了针对环保政策的激烈争论,诸如“大峡谷一览无余对我来说价值几何?”不管人们意识到与否,稍加思考,也会看出这是个有争论的、非个体的问题。但在本例中,如果已无法看清大峡谷,则足以说明严重的环保问题——空气污染。
海上钻井是一个常常混淆审美和环保问题的例子。油公司竞标海域使用权时,沿海居民常以环保名义提出反对意见,实质是将环境破坏和个人的审美判断混为一谈。一方面,当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确实是环境问题,在拟进行海上钻井的区域及其附近,如果海洋生物或濒危物种密集,可以出台政策,要求针对正常海上作业给海洋生物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制定井喷预防措施,以保护海岸线上富有海洋生物的港湾;另一方面,家住海边的居民,只是不愿意窗外立着一座海上平台,他们关注的并不是环境影响。其实,一个人只要消耗的商业能源达到或超过美国人的平均水平,那么他实质上就需要美国海上的石油生产,如果用进口原油来满足这一需求,则海上运输溢油事故的可能性远远超过国内海上石油作业事故的可能性。因此,如果沿海居民真正关心环境问题,理智的方法是降低能源消耗水平或致力于国内海上生产。
其实,问题的实质既不是环保问题,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个人审美问题。一个人有可能在海边购置豪宅,领略大海的质朴与浩瀚,而其也许不愿意花巨款买一座风景中有海上平台的豪宅。但是,因风景受到破坏而导致个人的滨海财产贬值绝不是真正的环保问题,因为财产价值受损,个人有权提出反对意见,也可以鼓动邻居们一起说服油公司取海底完井及铺设管线的方法,这样完钻后,景色可恢复如昔。但是以环保名义来保护个人财富已经与真正的环保问题背道而驰了。
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通常是指大型企业能够获得的单位成本的节约。一个项目,无论其规模大小,其所有的经济活动都会发生必须承担的固定成本(如经理和专家们需和原材料的所有者谈判,去做项目选址评估,这期间发生的差旅费、人员工资等等),另外还有许多费用和项目大小不成比例(如距离较远的钻井现场、设备和人员的动员费),这样一来,大型项目与小型项目相比,大项目可以分摊这些固定费用的生产单元要多。但是,大项目需要的资本投入也大,且要关注环境和社会影响。
对低收人国家来说,资本投入尤为重要。这些国家资金短缺、需求水平和支付能力相对低下,因此无法获得较高的启动资金,这种情况阻止了外国投资进入低收入国家进行开发。比方说,这些地区因当地市场的局限性,所产石油大部分要出口到发达国家,这就意味着这些地区只有达到一定规模的储量才可以开发,用高产来抵消建立装卸油罐船设施的巨额成本。在这些限制条件下,低收入国家中的油气发现规模要比美国的油气发现规模大100倍才能达到商业化水平。因此,这些国家中尚有大量的油气未动用,却要拿出一半外汇储备进口能源。
局部小规模生产可以使许多低收入国家生产其本土的油气,替代日渐减少的木柴,减少对外贸易赤字,但是低收入国家中寻求各种能源解决办法的人通常无法得到小型油田的开发技术。1986年,联合国技术研究所(UNLTAR)曾举办一次研讨会,旨在探讨吸引美国独立的油公司到需求能源的国家进行小型区域化作业的可能性。结果发现,无论项目规模大小,各公司的根本目的是要赢利,而且美国的各公司一定要把利润带回家(疲软货币就成为问题)。此外这些国家中,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下游销售有困难,各公司也很关心如何才能找到充分的市场,使油气生产能得到优化。各油公司还想得到其生产不会被当地国产化的承诺,对任何追求利润的联营公司来说,这些因素都是很重要的问题。
1987年,通过实施一个题为“非洲发展油气能源办法”(AHEAD)的项目,本文作者及其同事在纽约罗彻斯特大学有一个发现:公共慈善团体可以不受联营公司寻求利润的限制,以成本效益进行开发。AHEAD项目发现,诸如在加纳、莫桑比克这样的国家中,其官员能清醒地认识到开发其本土天然气的潜在效益,而且已经向这一目标创造性地推进。AHEAD的理念是:能源就像食物和住房一样,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对低收入国家来说,进行天然气生产、建立基础设施至关重要。由非赢利团体来启动第一步最合适不过。
对欠发达国家的居民来说,其他一些小型项目也很有意义,其中包括小型水电项目、太阳能及风能项目的几种变化形式。小型水力项目资金成本易于控制,环境破坏程度小,生产应用范围广的电,因此具有潜力。
许多太阳能项目未能成功,是因为不能很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如前面曾讨论过的抛物线形烹调炉,该项目没有考虑到项目所在地区所有成人都要在田里从早劳作到晚,天黑后才能回家做饭。太阳能箱式烹调炉只需很少的资金投入,特别适于不需看管的罐式锅的烹煮。但已有的项目进展并不是太好,一名加纳的官员对本书作者解释说,这些主意不错的项目通常会得到当地客户的肯定,因为这些人出于礼貌,不会抱怨赠给他们的设施,尽管对他们来说有可能一文不值。如果设计过程中,工程师们能与社会学家们一起工作,使设计即能符合能源消耗形式,又能满足当地的实际需求,那么在最基本的能源需求领域,太阳能烹煮炉有可能做出杰出贡献。
中俄签署 30 年天然气协议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的感染下,经济、社会、科技、信息技术、 文化 各方面都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而近年来世界经济形式变得相对平缓,发达国际如美国等受债务的累积负债使得财政相对比较紧缩,其失业率也相对高于之前的经济水平状态。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国际经济形势论文,供大家参考。
国际经济形势论文 范文 一: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及对我国的影响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已经挣扎了将近6年。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潜在通胀的压力较大,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转型调整期。这一判断意味着,不论从短期,还是中长期来看,国际经济环境将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一、世界经济继续呈现?弱增长?格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联合国在2013年的世界经济形式展望 报告 中双双调低了经济增长预期,这表明全球经济彻底摆脱金融危机影响仍有待时曰,总体上并没有明显好转,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依然沉重经济增长速度仍将保持低迷的态势。
美国经济延续复苏势头。整体来看,美欧日经济中,美国相对来讲还算不错,2012年经济增长率为2.2%,2013年可能是2.0%左右。一个原因是家庭的资产负债表在不断改善。但目前美国的主要问题是企业投资各种数据显示美国企业现在手里有上万亿美元的钱放着不投资,而且投资也开始下降。
欧元区在经济复苏中挣扎。欧洲的情况不那么乐观。2012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为-0.6%. 2013年的情况相对好一些,但还是负增长,可能在-0.5%至0之间。这和它的支出缩减有很大关系。
日本的情况争议比较大。这主要是因为安倍上台以后推行了所谓?安倍经济学?的政策。2013年年初,安倍便迫不及待地推出了大规模的货币宽松政策,由此拉开了?安倍经济学?的序幕。随后,日元自由落体式的贬值和日本股市火箭式的暴涨,让人们一度相信?安倍经济学?能够成为拯救日本经济的灵丹妙药。但自进入5月以来,日元暴跌和日股疯涨的势头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过山车式的大起大落。日本媒体恍然大悟地哀叹,?安倍经济学?的第一支箭很有可能已经沦为海外对冲基金和国际投机资本家手中的?玩物?。不幸的是,被拴在这支箭上的是日本经济的未来和日本国民的福祉。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安倍经济学解决不了日本经济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企业竞争力问题、结构改革问题,这些都不是通过注入流动性就能解决的。
多数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发达国家速度下降,受外需急剧下降以及国内经济调整的影响发展中国家也放缓了经济增长的步伐。在金砖国家中,印度2013年全年增速应该在6%左右。但印度经济也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是通货膨胀。巴西、俄罗斯、南非增长率全年大概也就是3%;东盟国家这几年的经济情况都不错,2013年第一季度增速达到5.6%。全年很可能是6%。
总之,当前的经济形势表明,国际金融危机已由?急症?转为?顽症?,演变成为二战后最为严重、漫长的经济危机。虽然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不容乐观,但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目前美日欧三大经济体正趋于走上不同的复苏进程,呈现多元化趋势:美国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都较为稳健;日本因实施?安倍经济学?,虚拟经济开始回升,但能否拉动实体经济还是未知数;欧元区尚未摆脱主权债务危机,无论是虚拟经济还是实体经济都尚未展现复苏迹象。
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不论从短期,还是中长期来看,国际经济环境将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1.国际金融危机加快世界经济格局变迁,有助于提升我国话的语权
国际金融危机作使越来越多的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已经紧密地融入到
全球国际分工链条当中,开始在协调全球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地位、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发言权和影响力已有较大跃迁,基本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从到核心、从配合讨论到参与决策的角色转变。
2.外需收缩和摩擦增多等因素直接冲击我国出口
世界贸易增长下滑导致我国进出口贸易大幅回落。最关键的是,每当世界经济处于低迷不振的时候主要发达国家就会祭出贸易保护的大旗,各种贸易投资壁垒明显增多。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呈现常态化、复杂化趋势贸易摩擦将贯穿我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全过程,应对贸易摩擦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3.创新竞争力有被拉大的风险
金融危机后,为了重振本土工业,美欧等发达国家将?再工业化?作为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推出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鼓励科技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政策和 措施 。然而,面对全球以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我国创新能力不足,与欧美发达国家在高端技术领域的差距面临再次被拉大的风险。
三、我国应对 方法
党的提出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深刻理解、紧紧抓住、切实用好国际环境变化倒逼出的新机遇,这些论述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今世界形势和我国发展环境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历史 经验 证明,干事业、做工作,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则事半功倍;形势不明、逆势而行,则鲜有成就。在世界经济深度转型调整期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努力谋求更大的国家利益。
我国具备较强应对能力和其他国内有利因素,可以抵消或者减弱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外资带来了大量中低端技术,促进了我国技术进步。
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中趋利避害、顺势而为,关键在于抓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首先,坚持扩大内需,保持合理的投资增长速度并优化结构,特别是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在推进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过程中建立消费需求增长的长效机制。其次,取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培育我国商品和服务国际竞争新优势,特别是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配套加快形成我国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国际经济形势论文范文二:国际经济形势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与中国对外政策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期。今后5年~10年,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将快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的先后崛起,将加速国际经济关系调整与格局演进,多极化趋势将日趋明显。美国经济?双赤字?,使世界经济发展失衡。美元贬值、油价飙升,使全球经济风险加大,但世界经济整体趋势依然向好。
去年,世界经济增长近5%,为近30年来最好。今年,受欧元区和日本经济疲软的影响,全球产出增幅将放缓。
美国经济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引擎。国际机构和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美国经济将持续稳健扩张。虽然受到高油价冲击,又面临财政和贸易?双赤字?,但美国经济的内生性强,增长势头不会改变。原因是:1、企业投资强劲复苏,居民消费持续增长。2、低利率时代虽然结束,但宏观环境依然宽松。3、?新经济?虽然缺乏新动力,但活力再现。加之的持续减税、弱势美元和油价适度回落等等,均有利于美国经济持续扩张。
日本受福岛核危机,经济衰退复苏步履维艰。去年,国际机构普遍看好日本经济。今年上半年日本经济处于停止状态,下半年可能恢复增长。然而,日本经济复苏依靠的不是内需而是外贸。因为,目前仅靠内需尚难支撑日本经济复苏。可见,当前日本经济基础依然脆弱。一是油价飙升对经济影响开始显现;二是国内需求依然不旺;三是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出口。
欧元区经济增长缓慢,但复苏势头尚能维持。欧元区经济在连续两年低迷后,去年增长2%,虽低于IMF估计的2.2%但仍是近4年来最好的欧元的被动持续升值。油价居高难下,开始影响欧元区经济复苏
亚洲经济增长触顶回落,但仍是全球最快的地区。该地区宏观经济基本稳定,区内合作效应凸显,互利共赢格局正在形成,发展趋势是:东亚地区将持续较快增长,?四小龙?则适度扩张;东南亚经济将稳步复苏,越南成为佼佼者;南亚经济增长势头不弱,印度成为地区领头羊;中亚经济恢复性高增长,但型经济风险将增大。在未来数年中,亚洲将在全球经济中保持较高增长,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增长中心。
发展中国家经济将进入稳定增长期。国际机构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中长期前景普遍乐观。目前,发展中国家具备空前良好的发展机遇:
1、宏观经济环境普遍改善。
2、国际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
3、南南经贸合作明显加强。亚洲与拉美、亚洲与非洲,亚、非、拉区域合作步伐加快,带动发展中国家间的泛区域、区域和双边合作蓬勃发展。
4、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南非等发展中大国经济加速发展,在区域经济中起着空前的示范效应和领头作用。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以及对我国的影响:
1、世界经济保持增长,我国外贸市场空间仍较大
2、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对我加工贸易影响显著,一般贸易保持高速增长。。
3、主要经济体失业率高企加剧了世界经济摩擦的风险,欧美等国对我发起的贸易摩擦多由失业部门发起。
4、油价高企加剧了我国的进口成本,可能导致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5、顺应世界FDI大潮,调整引资政策重点。将重点转向有针对性地发展部分服务行业,优先发展为生产服务的服务贸易以及重点发展与货物贸易相关的运输和商业分销服务业等出口导向业。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五个突出问题:
?粮食进一步增产、农民进一步增收的制约因素仍然较多。粮食收购价格继续上升的空间有限。化肥等农资价格居高不下。洪涝灾害偏重发生。
?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仍然较多,投资结构仍不合理。由于产生投资膨胀的体制性原因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一些地方投资增长仍然过快。
?工业企业利润增幅有所回落。行业效益出现明显分化,煤炭、石油开、黑色和有色金属等掘业利润增长较快,建材、石油加工、交通运输设备、化纤行业利润下降较多。
?煤电油运总体形势仍然偏紧。由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能源、约束的矛盾仍然突出。
? 安全生产 形势仍比较严峻。顶风违规生产的现象依然存在,重特大事故频繁发生,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等事故多发。
节能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
我国人口众多,能源相对不足,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煤炭、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7.69%和7.05%。目前,我国又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能源的消耗强度高,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能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今后,随着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能源需求还会持续较快增加。
因此,能源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瓶颈,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节能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我国富煤少油。在替代石油的化石中,煤炭在近中期内可以满足与千万吨数量级的油品缺口相匹配的需要,即通过煤液化合成油实现我国油品基本自给,是目前最现实可行的途径之一。煤可经直接或间接液化两种方法转化成汽柴油。煤直接液化的操作条件苛刻,对煤种的依赖性强。煤间接液化是将煤首先经过气化制成合成气,合成气再经催化合成转化成汽柴油。煤间接液化的操作条件温和,几乎不依赖于煤种。
核裂变能源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相关技术日臻完善,是未来百年内解决能源紧缺问题可行、且可靠的方案。建设、运行、维护核裂变电站及对核材料的开和核废料的处理等将在未来百年内形成巨大的产业链。核裂变能源的利用受制于地球上有限的核材料蕴藏量和人类对核废料处理的艰难和危险。利用核聚变能可能是人类最终解决能源问题的一种最重要途径。太阳光即是太阳中的氢核聚变释放出来的能量。核聚变的主要原料是浩淼的海水中所蕴藏的用之不竭的氘,其产物是惰性气体氦,因此,核聚变既无原料短缺问题亦无核废料或核泄漏等污染问题。
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和平与发展是主流,但是影响和平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例如: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地区冲突,核武器扩散,自然灾害,跨国犯罪,疾病,走私等。因此要加强国际合作。
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做出判断,应酬好与大国的关系,对我国的外交有重大的意义。当前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呈现出合作与竞争,依赖与牵制等关系。国际局势的总体稳定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我国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我国要处理好与大国的关系,尤其是与美、俄、欧盟、日的关系。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受挫,正在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但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并未改变。我国一方面要扩大合作,增加两国外交中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要坚持原则,维护我国利益。
北约不断东扩,严重影响了俄在欧洲的扩展,俄把目光更多的投向了亚洲。同时俄拥有丰富的自然,在能源供应与边境问题上对我国有重要的意义。
欧盟在积极加强与美国的战略合作,加强与中国的对话,在大国问题上谋求与中国的协作,同时也看到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市场。
由于日本不能正确面对历史问题,同时在积极扩展和建立其大国地位,积极配合美国牵制中国。中日抗衡比较明显,处理好中日关系决非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中日关系的长期僵硬将不利于我国的发展。
物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个人感觉影响如下,是否有错还望大神路过指点:
1、增加了中国在陆地上的能源进口量。中国目前大量能源尤其是石油都是海运进口的。中国在战略上一个很大的弱点就是一旦美国封锁马六甲等重要的海上交通道路,中国的能源进口会损失很大,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社会的工业、正常生活都难以维持。增加陆地能源进口比例,会有效避免这一战略风险。就规避风险而言,即使比问中东进口更贵一些,性价比可能还是比海上运油高。
2、增加了中俄之间的合作。俄罗斯现在日子很难过,中国在此时能够帮助俄罗斯,能够增进俄罗斯对中国的好感,加强两国的合作。如果俄罗斯现在真的崩了,对中国来说也是唇亡齿寒的事情。
3、增加俄罗斯对中国的依赖。目前国际政治主要中俄和西方的对抗,并且就目前趋势来说还是有希望打破至少是击退西方尤其是美国目前的霸权。美国的霸权撤退留下的权力真空基本上由中俄或者相关地区大国瓜分。增加俄罗斯对中国的依赖,可以在将来与俄罗斯争夺权力真空的时候有更加大的优势。
4、进一步改善中国目前的战略环境。虽然俄罗斯跟中国的合作级别很高,但是俄罗斯依然是中国最强的邻国,中国在北方边境上始终有一定的防范,之前的中苏争斗给双方都留有阴影挥之不去。加强中俄合作,有助于降低两国在彼此边境上的浪费。
5、增加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难度,展示中国的力量,增加西方在以后与中国的冲突中对风险的估计,增强中国的威慑能力。
人类能源危机面临什么样的问题?
物价上涨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一是市场供不应求
市场货物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紧缺商品就显的价格偏高。经商者的眼光最独特,最能敏锐地看透这一动向。如果价格高,销量可以,就会抓住战机捞一把。久而久之,供不应求的货物,与普通货物,在价格上形成明显的对比。
当然了,消费人群各有各的喜好。有喜欢低廉的,有喜欢高档的。是因为生活水平的不同,工资高低的不同,消费人群的不同。逐渐成了“高,中,低”三个档次的消费人群。
凡是供不要求的情况下,物价就会波动,价格就会上升。而且,价格升高后,就降不下来,是因为利益的驱动造成的。
二是突发的涨价。
例如疫情突发,洪水,地震的出现,都会造成短时间的物价大波动。因为来的突然,市场上的粮油肉蛋,瓜果蔬菜,都会被一抢而空。价格猛涨,还是无法满是客户的需求。抢购风的原因很简单,一个家庭需要二十斤白面的,购上一大袋白面存在家中,所有吃的东西,都超常购买,使不少购买晚的家庭,很难满足,或者买不到。等到第二批到货就是高价了,哪你也得买。总不能价格贵了不吃饭吧!
尽管短短的几天,人们的恐慌心里是永远是抹不平的。久而久之,物价就会水涨船高,工资也跟着凑热闹儿,连年递增。
三是人为的涨价
社会物价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普同的物品,大众化的物品,一般不会涨价。不管是民生用品,工业用品,农业农机具。看到其它商品能涨价,而且很赚钱,我们的商品就不能涨?
在利益面前,明显赶不上其它商品的涨价程度,心里就不平衡。所以,也就提高价格,发挥利益最大化的收益,才是实实在在的收益。
你提高了价格,他也提高了价格,都提高了价格,也就又平衡了。关键是有的价格国家控制,特别是粮食,国家说了算,不允许提价,涨价。只是坑了农民,受损的更是农民。
影响物价的几个要素:货币、供给、需求
货币价值不变的情况下,定央行可以保持货币的供给稳定,那么主要受供需影响。
需求上涨比如一种商品突然变得火爆,那么现有时候的生产量就无法满足当前需求,势必引发价格上涨,价格上涨降低了购买欲望,带动了社会投资需求,进而进入新的平衡,由于投资生产上市需要一个过程,因而突发式的需求增加引发的价格上涨是不可避免的,带生产跟上后,价格就会回落,如果需求增加不可持续,那么就会下跌,甚至低于先前价格。
供给不足一、产能不够
这个跟前面需求上涨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需求上涨,产能不能立刻跟上,就会出现上涨,也可能是发生了自然灾害,导致一些生产资料受损,进而减少了产能,变相导致供给不足,比如禽流感、。
二、生产成本提高
影响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成本上升,本来就只有这些钱,本来可以生产十万个产品,现在只能生产八万个了,投放就会减少,但钱的问题,可以通过信贷解决,如果市场信贷不宽松,钱的成本比较高,仍然后投射到成本上来,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税收成本都将影响供给能力。
货币作为一个可以宏观调控的因素,如何影响物价呢?
央行放水,不是随便给大家发钱的,那是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投放出去,比如通过基建拉动,放开向国企、民企加大放款、放松房贷借钱给老百姓等等,当企业拿到钱,就会发工资,买原材料,进而增加了,需求增加势必带来物价上涨的压力,形成了所谓的通货膨胀感觉,但上涨会刺激投资,由于信贷宽松,很多企业看到需求增加就增加投资扩大生产,产能就进一步提升,一部分因此富了起来,就会更多的花钱,进一步形成经济繁荣的局面。
如果收缩货币供给,认为经济过热,风险加剧,比如一些企业产能过剩,社会需求消耗不了,感觉这些企业难以为继,就会收缩对其的信贷,这些企业可能就会面临,企业就会收缩开支,裁员、减少生产,减少支出,导致产能下降,而如果此时社会的总需求还在过热状态,那么就相当于,导致物价上涨,因为需求没有瞬间下降,而供给因为抽贷降低了,但很多时候是需求先下降了,供给过剩,导致物价下降,企业利润降低才导致下降。
由于减少,会日趋上升,物价看似会下跌,一百块可以买更多的东西,但如果形成下跌预期,人们就会倾向于减少购买,持有现金,等待未来买更多,加剧形成了,货币增加给人的预期是钱越来越毛,就要及时行乐,甚至借钱花,两者形成的不同预期是打破的基础,预期不加干预都会形成恶性循环。
小结所以物价上涨作为一种现象在不同的宏观状态下,有着不同的形成原因,但都离不开货币、生产者和消费者三者的状态变化和互动方式。
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状况?问题在哪?以及国家的一些政策?
一、化石燃料枯竭的二十一世纪
化石燃料-煤炭、石油与天然气,合计占全球现在使用能源总量的百分之八十五以上.但根据经济部能源委员会九十一年五月「台湾能源统计年报(九十年)」资料显示,在技术与成本的限制下,预估世界石油蕴藏量只可再开四十年,天然气可开六十二年,煤炭可开二百二十七年,而核能发电的燃料源自铀矿,预估尚可开七十七年,惟考虑用过之核燃料回收再处理后重复运用,则其使用年数可增加五十倍,约可达三千八百多年.可看出现在全世界依赖最深的主要能源-石油及天然气,在二十一世纪的前半,就将日趋枯竭.目前全球因为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生产设备过度投资,造成市场供过於求,因而油价尚相当稳定,但随著诸多产地蕴藏量降低甚至枯竭,全球将面临能源价格剧烈波动,将冲击全球经济发展.
二、全球能源需求的高度成长
依据美国能源部能源资讯署二OO二年三月出版之「International Energy Outlook 2002」,从一九九九年至二O二O年全球能源消费情势如下:
(一) 全球能源总消费量将成长百分之六十,其中开发中亚洲及中南美洲国家将成长一倍(每年成长百分之四;相对已开发国家每年成长百分之一点三).
(二) 石油:石油预估将成长五成九(以每年百分之二点二的成长率).此外,石油将维持占全球能源总消费量四成的比例.
(三) 天然气:争议较小的天然气将为成长最快的能源,预估将成长一倍.天然气占全球能源总消费量比重也将由百分之二十三升至百分之二十八.
(四) 煤:由於空气污染及二氧化碳排放等问题,煤炭占全球能源总消费量的比重将由百分之二十二降低到百分之二十.
(五) 核能:在政治问题影响下,全球核能发展情势尚难确立,但保守预估全球核能消费量将比现在略为成长.
(六) 再生能源(包含大水力):预估将成长百分之五十三.但再生能源占全球能源总消费量比重将由百分之九下降到百分之八.且最太阳能或风力等再生能源虽成长快速,但因其现阶段数量过少、成本高、能源密集度低且供应不稳定,因此再生能源成长动力,主要是开发中国家的大型水坝计画.
三、高度依赖石油进口的风险
石油是现代工业社会最重要、最具战略性的能源与基础原料,但全球一九七O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却导致油价暴涨及经济重挫.为避免石油问题再度冲击经济,各国曾积极寻求降低对石油的依赖度,但现在石油仍占全世界现有能源总消费量的四成,且未来二十年此趋势不会改变.
然而许多石油生产地区,尤其是中东地区,一直存在政治、外交及军事的,在近期较大规模的战争就有一九八O年两伊战争、一九九O年波斯湾战争,一九九四年俄国出兵车臣,二OO一年阿富汗战争及近期可能开打的美伊战争,而其他小型区域冲突也非常多,当然这些战争背后,都存在企图掌控这些地区石油的因素.而每次争夺石油引发的动荡,使各石油进口国家经济发展及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为了避免受到中东地区不稳定局势影响,各石油进口国家多尝试分散石油进口来源,降低对中东石油进口的依赖,但中东地区拥有全世界三分之二油藏,且开成本低廉,而中东以外的新油田,大多位於开成本较高的深海和输送困难的内陆地区,故各石油进口国,未来还是无法避免中东石油进口依存度节节上升的局面.国际能源总署曾建议各石油进口国可考虑降低中东石油供应风险的方向,一是加强确保如航运与输油管等运油管道的顺畅,二是必须寻求增加原油安全存量.目前国际能源总署规范其会员国的原油储量是九十天,但为预防突发性的原油供给中断及油价急涨,此储量标准可能还会提高.
四、恐布活动增加石油及天然气输运风险及成本
自美国发生九一一恐怖攻击后,全球各地也陆续传出恐怖攻击行动.随著全球恐怖活动的升温,保护措施较为不足的石油及天然气供应等能源基础设施,成为恐怖分子攻击目标的可能性提高,例如二OO一年十月斯里兰卡一艘油轮遭受其境内恐怖组织攻击,二OO二年十月法国油轮在叶门遭受不明恐怖份子攻击,而在印尼十月遭受恐怖攻击后,也传出其石油及天然气设施是下一波攻击目标.各国为了预防恐怖攻击,正检讨加强能源设施的保护工作,而由於防范设施、人力及保险费用的增加,能源使用成本也面临逐渐上涨的压力.
在国际能源情势方面,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在二十一世纪前半就将枯竭,但能源需求仍持续成长,因此能源价格将剧烈波动.为了降低能源枯竭的冲击,各国企图掌控能源,更在近期引发多起战争.此外,自美国九一一后,能源设施的安全维护压力升高.化石能源危机时代的降临,能源使用成本面临上涨压力.
在我国能源情势方面,我国能源百分之九十七仰赖进口,因此化石燃料的枯竭问题与主要能源产地的动荡,都冲击我国的能源情势,使我国能源使用安全与成本受到挑战,而化石能源使用产生污染等问题所造成的外部社会成本,也越来越必须去面对.
在这种情势之下,我国的能源政策应兼顾经济发展、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但目前能源政策却没有清楚蓝图,使我国相关能源立法工作、能源基础建设及国内外投资受到冲击.
根据以上结论建议如下,就能源供应稳定度与化石燃料供应问题而言,要以能源多元化及适当能源配比,尤其现阶段纳入相对供应稳定的核能,才可确保能源稳定供应.
就能源供应价格而言,我国水力与火力发电成本持续上涨,只有较便宜的核能发电成本还小幅下降.又核能发电有提拨核能后端基金来处理核废料,相对我国火力发电有高额外部社会成本.所以现阶段核能仍应是我国能源的重要选项.
就能源政策而言,目前应考虑长期能源供需、国际趋势及能源使用社会成本,确保我国能源政策兼顾经济发展、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并迈向全球现阶段「低碳家园」的目标.
就长期能源发展的展望而言,虽然现阶段化石能源及核能还是必要的选择,但随著能源新科技的发展,当未来出现价格合理、可稳定供应、乾净、低社会成本的新能源或再生能源时,则不但满足我们经济发展及生活品质的需求,更将协助我国建立「非碳家园」及「非核家园」的无污染能源使用环境的终极目标.
能量转化
各种能源形式可以互相转化,在一次能源中,风、水、洋流和波浪等是以机械能(动能和位能)的形式提供的,可以利用各种风力机械(如风力机)和水力机械(如水轮机)转换为动力或电力.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常规能源一般是通过燃烧将燃烧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热能可以直接利用,但大量的是将热能通过各种类型的热力机械(如内燃机、汽轮机和燃气轮机等)转换为动力,带动各类机械和交通运输工具工作;或是带动发电机送出电力,满足人们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发电和交通运输需要的能源占能量总消费量的很大比例.据预测,20世纪末仅发电一项的能源需要量将大于一次能源开发量的40%.一次能源中转化为电力部分的比例越大,表明电气化程度越高,生产力越先进,生活水平越高.
旧燃料新能源:效率趋向100%
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寻找一些既能保证有长期足够的供应量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能源. 而目前人类面临的问题正是:能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供需矛盾也越来越突出,迫在眉睫的问题是,中国究竟该寻求一条怎样的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业内官员和学者认为,为了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中国一方面必须“开源”,即开发核电、风电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另一方面还要“节流”,即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实施节能减排. 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应有之义.我国的能源供应结构里,煤炭、石油与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占绝大部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不足,这不仅造成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也严重制约能源发展,必须下大力气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增强能源供给能力,缓解压力. 我国的核电装机容量不到发电装机容量的2%,远低于世界17%的平均水平,应当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技术路线、投资体制、燃料保障等问题,使我国核电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大一些.同时,我国的风电量在10亿千瓦左右,目前仅开发几百万千瓦,应当对风电发展进行正确引导,促进用电健康可持续发展. 走能源可持续发展之路,从大的能源结构来讲,还是要加快发展核电.最近一两年,从中央到院,都坚定了加快发展核电的信心,今年以来核电的工作力度也在加大.在今后一个时期,在优化能源结构方面,核电的比重、速度要保持相对快速的增长,规模要在短期内有比较大的提升.不光是沿海,还要逐步向中部地区发展. 节能减排是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侯云春表示,我国能源需求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能源利用消耗高、浪费大、污染严重,缓解能源供需矛盾问题,从根本上就是大力节约和合理使用,提高其利用效率,严格控制钢铁、有色、化工、电力等高耗能产业发展,进一步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全面推进管理节能,大力推广节能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发展,广泛开展全民节能活动.
1. 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走高效、清洁化的能源利用道路.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中国能源储量结构的特点及中国经济结构的特色,决定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将不大可能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差异将继续存在,这就要求中国的能源政策,包括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勘探生产、能源利用、环境污染控制和利用海外能源等方面的政策应有别于其他国家.鉴于我国人口多、能源特别是优质能源有限,以及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等情况,应特别注意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寻求能源的清洁化利用,积极倡导能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能源安全体系.为保障能源安全,我国一方面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完善能源法律法规,建立能源市场信息统计体系,建立我国能源安全的预警机制、能源储备机制和能源危机应急机制,积极倡导能源供应在来源、品种、贸易、运输等方式的多元化,提高市场化程度;另一方面应加强与主要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对话,扩大能源供应网络,实现能源生产、运输、购、贸易及利用的全球化.新能源(或称可再生能源更贴切)主要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生物质能在经过了几十年的探索后,国内外许多专家都表示这种能源方式不能大力发展,它不但会抢夺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更将会导致社会不健康发展;地热能的开发和空调的使用具有同样特性,如大规模开发必将导致区域地面表层土壤环境遭到破坏,必将引起再一次生态环境变化;而风能和太阳能对于地球来讲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健康能源,他们必将成为今后替代能源主流. 太阳能发电具有布置简便以及维护方便等特点,应用面较广,现在全球装机总容量已经开始追赶传统风力发电,在德国甚至接近全国发电总量的5%-8%,随之而来的问题令我们意想不到,太阳能发电的时间局限性导致了对电网的冲击,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能源界的一大困惑. 风力发电在19世纪末就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一直是新能源领域的独孤求败,由于它造价相对低廉,成了各个国家争相发展的新能源首选,然而,随着大型风电场的不断增多,占用的土地也日益扩大,产生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成了我们又一困惑. 早在2001年,MUCE就为了开拓稳定的海岛通信电源而开展一项研究,经过六年多研究和实践,终于将一种成熟的新型应用方式MUCE风光互补系统向社会推广,这种系统用了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H型)和太阳能发电进行10:3地结合,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电力输出.在建筑上、野外、通信基站、路灯、海岛均进行了实际应用,获得了大量可靠的使用数据.这一系统的研究成果将为我国乃至世界的新能源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新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H型)突破了传统的水平轴风力发电机启动风速高、噪音大、抗风能力差、受风向影响等缺点,取了完全不同的设计理论,用了新型结构和材料,达到微风启动、无噪音、抗12级以上台风、不受风向影响等性能,可大量用于别墅、多层及高层建筑、路灯等中小型应用场合.以它为主建立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具有电力输出稳定、经济性高、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也解决了太阳能发展中对电网冲击等影响. 随着能源危机日益临近,新能源已经成为今后世界上的主要能源之一.其中太阳能已经逐渐走入我们寻常的生活,风力发电偶尔可以看到或听到,可是它们作为新能源如何在实际中去应用?新能源的发展究竟会是怎样的格局?这些问题将是我们在今后很长时间里需要探索的.
参考资料:
(26分)能源攸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續发展,必须
在美国经济减速、日本经济下滑等全球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的大环境下,我国经济形势仍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 GDP稳定增长,外需依赖度减弱,市场物价平稳,企业效益明显,国际收支状况良好,货币供应量增长适当,国内市场销售比较活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院关于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指标部署基本能得到落实,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日益显现,尤其是积极财政政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明显增强。
下半年经济走势及全年经济发展趋势展望
由于受世界经济增长持续减慢的因素影响,我国在下半年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将增多,经济增长的难度也将增大。下半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速有可能进一步减缓, GDP增速可能比上半年继续有所回落,全年经济增长可能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下半年以及全年的经济走势可能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
——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随着去年下半年增发的 500亿元和今年发行的 1500亿元国债资金的到位,加之利用外资的持续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预计全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仍将保持在 10.5%左右。
——国内消费仍将保持稳定增长。随着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离退休金政策的逐步到位,以及住房、汽车、旅游等消费信贷政策的逐步启动,国内消费仍将保持稳定增长,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可达 10%左右。
——工业生产增速继续回落。受外需减弱的影响,下半年工业生产增速将继续回落。预计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速可达 9%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将维持去年的水平。
——农业生产将受影响。农业因受北方干旱、夏粮减产和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全年农业增加值增幅将在 2.5%左右。目前夏粮减产已成定局,预计产量为 2038亿斤,比上年减产近 100亿斤,同比减幅约为 4.6%。夏粮减产的主要原因是播种面积减少,据初步统计,今年夏粮播种面积为 4.24亿亩,比上年减少 2000多万亩,减幅约为 4.5%。
——出口增速将继续回落。由于美日经济下滑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以及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大幅贬值,将造成我国出口增速继续下滑。上半年我国接到的出口订单已比上年同期大幅减少,预计全年贸易顺差将比上年减少 50亿美元以上。
——财政支出将面临较大压力。由于受外部需求减弱的影响,全年财政收入增幅将出现“前高后低”的态势。“两税”(增值税和消费税)增幅已出现逐月放缓的情况, 2月份“两税”增长为 42.5%,到 5月份已降为 17.4%。虽然预计全年财政收入将达到 15650亿元,同比增幅将达到 17%左右,增收 2270亿元,但是,财政增收总额中的不可比客观因素较多。如从今年起将车辆购置由收费改为征税从而增加税收 230亿元,国有企业股减持上缴社会保障基金增加收入 150亿元等等,若扣除这些因素,按可比口径计算,预计全年财政收入增幅将达到 14%左右,同比增幅将回落近 3个百分点;同时,中央财政下半年的刚性财政支出将加大。据统计,下半年需在预算之外增加国有企业关闭破产补助 140亿元,调整职工工资需增加 160亿元,处置陈化粮增加粮食风险基金 30亿元,补助社会保障改革试点地区需支出 20亿元等等,这些都加大了下半年财政支出的压力。
总之,从下半年以及全年的经济走势来看,实现既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并不轻松。但只要国家及时调整有关政策,进一步取扩大内需的有力措施,将会使外需减弱的部分损失得到一定的弥补。如果世界经济不再继续减速,全年经济增长 7%的预期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总体运行状况较好,经过努力,全年经济增长的目标也会如期实现。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社会总供给结构性过剩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经济发展和需求增长的内在动力仍然不足。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3个方面:
1、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行为,市场机制的内在推动力不足
从出口、消费和投资三大需求驱动经济增长的因素看,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即主要靠政策性投资行为的推动,市场机制的内在驱动因素较少。行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具体体现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使充足的国债资金对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着较大的推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上年同期 15.1个百分点。其中:一是国债技改投资贴息措施的实施使国有企业更新改造投资大幅度增长,更新改造投资增长了 26.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了 4个百分点;二是住房分配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继续刺激房地产投资的持续高速增长,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了 28.2%,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了 5.8个百分点;三是基本建设投资大幅增长。上半年基本建设投资增长了 11.8个百分点,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了 5.2个百分点;同时,西部地区由于受西部大开发政策的驱动,上半年投资增长了 28.8%,分别比东部和中部地区高 10.5和 11个百分点。这些状况一方面说明主导型的投资增长格局仍未根本改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经济增长对政策性投资的依赖过大,社会投资明显不足。上半年城乡集体和个体投资仅增长了 7.5%,投资增速比去年同期略有回落,比国有及其他投资低 10.4个百分点。如果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政策性投资而脱离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一旦将来国债投资下降,民间投资却未能及时启动,我国经济增长将后劲不足,难以形成高质量持续增长的态势。
2、外贸进出口呈减速趋势,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
从目前我国的贸易状况看,今年出口增幅下降已成定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明显减弱。上半年,我国外贸出口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已减少了 29.5个百分点, 6月份出口继续回落。今年第一季度由于出口增势减缓,净出口增加额对 GDP增长的贡献率已是- 0.22。外贸出口增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4点:一是受世界经济减速的影响。上半年,我国对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增幅已全面回落,从国别和地区看,对香港、美国、日本、东盟、欧盟的出口分别比上年同期回落了 34.1、 24.4、 20.6、 43.6和 29.1个百分点。尤其是今年 5月份,对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美国的出口增长为零。二是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减弱。目前我国外贸出口的综合退税率已达 15%,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的空间已经不大,加之国家退税额度不足和退税进度迟缓等问题,导致出口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十分突出,目前出口企业已出现有订单、无资金、出口业务无法正常运作的现象。今年 5月份,全国所办理的出口退税额同比下降了 14.4%,其中上海、江苏和浙江 3个退税大省的降幅分别达到 81.2%、 94.4%和 100%,严重影响了企业出口积极性。三是加工贸易分类管理办法不完善,深加工结转政策不明朗,对加工贸易出口影响较大。 1- 5月份,加工贸易出口仅增长 0.03%。目前加工贸易占我国出口贸易的 54%,我国外汇结售汇增量的 90%来自于外商投资企业,而外商投资企业 80%是搞加工贸易的。四是我国的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等传统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其主要因素是东南亚、日、韩等我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汇率大幅贬值,今年 6月与去年同期相比,贬值幅度大多在 15- 30%,使我国的传统出口产品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相对处于劣势。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今年下半年的出口增长,而且将成为今后我国出口增长的一大“瓶颈”。
3、通货紧缩的状况没有大的改变,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
今年上半年,我国的内需增长虽比较平稳,但国内市场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是由政策调价和国家石油价格上涨等因素所致,市场供求关系的自发性作用不明显。目前绝大多数的工业产品仍供过于求,价格继续走低。 1- 5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的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了 1.1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等购进价格的增幅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 2.2个百分点。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矛盾和社会总供给结构性过剩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预计短期内我国工业消费品市场的价格增幅难以止降回升,工业消费品生产能力过剩的状况短期内也不会得到根本改变。
从上半年国内市场消费的走势来看,消费品市场比较活跃主要也是政策性因素的作用。如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工资的增加拉动了消费的较大增长;费改税在农村试点的扩大缓解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幅的下滑;住房、汽车和教育等个人消费信贷的持续增加带动了消费品市场的增长。今年 1- 4月份,个人中长期同比多增了 536亿元,占金融机构中长期新增额比重的 49.4%。由于这些政策性因素的主导,才促进了消费品市场的持续增长,国内消费品市场需求的市场驱动力仍然不足。若排除政策性不可比因素,消费价格总水平则是负增长。 1- 5月份,商品零售价格下降 0.6%,食品、服装、家庭设备用品以及服务、交通、通讯等价格仍在继续下降。尤其是空调、移动电话等利润空间较大的产品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价格下降更为明显。这种趋向预示,社会消费品市场需求仍存在着后劲不足的危机。
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一是上半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同比虽然增长 5.3%,但增速比上年同期还是有所回落。二是城镇居民消费倾向没有继续上升的趋势。表现在:( 1)城镇就业压力增大,结构调整使下岗职工人数继续增加。上半年在岗职工同比减少 506.2万人,下岗职工人数继续增加。( 2)由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引起的不确定因素使居民的安全感下降,造成居民预期收入的不稳定性增加。( 3)由于城镇居民买房和教育等方面开支的加大,使大多数城镇居民消费潜力空间缩小,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下降。今年 3- 5月,城乡居民储蓄的同比增长速度已呈现逐月下降的趋势,从 1.5%下降为 0.7%再下降为 0.0%。三是农民增收困难。由于国家对农村市场开拓不够,使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继续下降,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已连续 5年下降,降幅累计达 25.7%,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纯收入连续 3年降低,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速连续 5年下降。今年的夏粮减产更进一步加重了农民增收的困难。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的扩大。因此,有效需求不足仍是制约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加速经济发展和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的政策措施
世界经济减速,尤其是美国经济趋缓、日本经济下滑虽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但同时也给我国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一方面是国际资本目前正大量向发展中国家流动。上半年,外国对华投资以及港台地区对内地投资已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外资和港澳台实际投资额增幅为 20.5%。 1- 5月份,日本投资增幅为 40.3%,高于全国同期增幅 22.41个百分点;台湾增幅为 27.32%,高于全国同期增幅 9.34个百分点;香港增幅为 11.1%。另一方面我国市场需求空间大、机会多。 1993年以来,我国物价从负增长到正增长一直很稳定,形势发展势头较好,近年内不会出现通货膨胀。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扩大需求的机遇,加大政策调整力度。具体政策措施如下:
1、进一步扩大内需,重点扩大消费。首先应加快出台鼓励消费的政策,加大消费信贷对消费增长的促进作用,培育汽车、旅游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其次应加大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尤其是加大国家二次分配的调控力度。通过税收调整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加快增加下岗职工等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第三应加速完善社会保障功能,加大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支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专项国债,实行社会保障资金国家统筹,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向贫困地区、低收入群体倾斜,以使国家有限的社会保障资金产生最大的消费增长效用。
2、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中调整投资结构。国家在投资中应坚持总量控制,坚决遏制重复建设,扩大国债刺激需求的作用,增加国债贴息的使用范围;同时应加快调整投资结构和财政资金(国债)的投入使用方向,使投资重点向 8个方面转移:即从基础设施向产业升级转移;从扩大投资向扩大消费转移;从投资城市向投资农村转移;从提高国家公务员的收入向提高农民收入转移;从减轻工业负担向减轻农业负担转移;从支持国有大企业向扶持中小企业转移;从直接投入向培育市场机制转移;从短期投资效应向长期投资效应转移。
3、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按 WTO的准则扩大市场准入,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尽快开创创业版市场;同时大力启动社会投资,加大社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并出台实施鼓励社会投资的税收政策,对投入到国家鼓励发展的产业、项目和产品的社会投资资金,应给予全免或减免企业和个人所得税。 4、加大对出口企业和产品的支持力度,促进出口快速增长。应进一步调动出口企业的积极性,取有力的短期措施刺激出口的增长,尤其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传统劳动密集型大宗商品的出口应实行特殊的出口鼓励政策,不仅要加大出口退税的额度、加快出口退税的进度,同时应加大对出口信贷的支持。
5、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农民收入增幅连年下降、农村消费增长缓慢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农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因此,取有力措施稳定农产品价格是稳定农村收入的当务之急和权宜之计。从国外经验来看,几乎所有的发达国家均在不同程度上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或对农产品实行保护价政策;而我国目前对农产品价格缺乏保护,加之农民税费负担过多过重,导致农民收入增幅连年下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建议国家在适当时机取消农业税,给农民休养生息的喘息机会,或者将全部农业税的收入设立农副产品的价格保护基金,以确保农副产品收购保护价的实施,保障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同时应大力扶持农村的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村的相关产业,扩大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以增加农民收入。据统计,近年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来自于农民打工的收入。因此,加快农业的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是未来农民收入增长的根本出路。
6、加大扶持中小企业的力度。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的极度短缺已严重制约了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国家应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扩大对中小企业的利率浮动幅度,调动银行对中小企业的积极性,满足中小企业的正常需求。
(1)信息:①我国近十年天然气产量和消费量持续增长,天然气消费量高过产量增长幅度。②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近四年对外依赖度逐年提高,存在能源安全风险。(3分)合理性:①生产决定消费。我国能源生产变革,能合理调整人们的消费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2分)②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我国能源利用方式变革,能引导我国能源生产结构的调整和升级。(2分)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有效利于减少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2分)④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维护我国能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3分)(或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①我国要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比价关系,建立上下游价格合理传导机制。李嘉图的经济自由理论没有认识到市场存在自发性和盲目性、滞后性,需要国家干预经济。(3分)②我国要大力发展天然气生产,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李嘉图的自由贸易理论没有认识到一国参与国际分工会给本国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危机,需要从本国实际出发,独立自主,注意维护本国的经济安全。(3分) (3)①坚定地维护我国能源的国家利益,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能源利益,维护各国人民能源方面的共同利益。(2分)②发挥联合国等国家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2分)③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解决国际能源溢价带来的市场波动。(2分)④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发挥我国在国际能源事务中重要的建设性作用。(2分) |
试题分析:(1)图表型材料题一般由题目、图表、备注(注释)三步分组成。从设问的角度来看,一般是通过比较来反映经济的变化、发展、差距等问题,进而阐明一些原理、观点或规律,有些试题还要求考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我们要结合材料,选准角度,从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产业结构调整,落实科学发展观等知识点来展开。(2)本题要求指出问题的不合理性,解释原因。我们需要展开知识点,从市场经济的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参与国家分工需要从本国实际出发去说明。(3)是依据题中的设问进行简要说明的一种题型。答案要求紧扣题意,简明扼要。是灵活考查考生的记忆、理解、比较等能力的题型。答好简答题,要注意答案的简洁性和逻辑性。本题应从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发挥联合国的积极作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外交政策等知识点去说明。 |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