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公业天然气价格表图片_天门公业天然气价格表
1.湖北省年国土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2.求江汉油田的地理位置、气候、社会、人口、工农业、经济等,要求分条写,不要总体概述。急求。
3.湖北潜江的杰出人物
车用天然气的价格可能会在2022年涨价。这主要受到国际和国内天然气供应政策的影响。
国际方面,全球天然气市场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需求变化、供应短缺、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对天然气价格产生影响。
国内方面,天然气产量和需求的增长也可能影响价格。特别是在冬季高峰期,由于供暖需求的增加,天然气价格可能会上涨。
总的来说,车用天然气的价格在2022年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想要获取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建议咨询当地的天然气供应商或相关机构。
湖北省年国土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受国际形势影响,各类大宗商品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粮油价格更是掀起了一波上涨浪潮。
其中小麦价格的涨幅就较为明显,近期涨幅已突破了40%,像一些优质的小麦卖给面粉厂价格基本都在1.60元/斤左右,又一次刷新了历史新高。
而进入3月后,各地春耕活动正式启动,受此高价小麦影响,激活了不少麦农的种植积极性,大家都期待着今年能有一个好的收成。
那么后续小麦还会继续吗?走势会怎样发展?小麦现在价格多少钱一斤?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小麦现在多少钱一斤?
河北省:河北石家庄市正定县小麦1.35元/斤;河北唐山市迁安市黑麦5.33元/斤;河北邢台市清河县碎麦1.15元/斤等。
河南省:河南商丘市虞城县小麦1.61元/斤;河南周口市鹿邑县小麦1.73元/斤;河南南阳市宛城区麦仁3.22元/斤;河南洛阳市伊川县青麦4.2元/斤;河南南阳市镇平县瘪小麦0.9元/斤;河南郑州市中牟县黑麦2.4元/斤等。
山东省:山东滨州市沾化区小麦1.39元/斤;山东临沂市郯城县白麦1.08元/斤;山东菏泽市郓城县富硒小麦1.7元/斤;山东菏泽市曹县碎麦1.05元/斤等。
吉林省:吉林松原市乾安县麦仁4.4元/斤;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普通小麦1.6元/斤等。
黑龙江省:黑龙江绥化市绥棱县小麦1.55元/斤;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红麦1.32元/斤等。
湖北省:湖北宜昌市枝江市1.15元/斤;湖北襄阳市襄州区白麦1.24元/斤;湖北天门市天门市红麦1.37元/斤等。
四川省:四川成都市大邑县小麦1.33元/斤;四川成都市金牛区小麦0.元/斤;四川成都市崇州市白麦1.3元/斤;四川成都市成华区小麦胚芽5元/斤等。
备注:以上价格来源于惠农网产地供应批发价(非市场零售价),仅供参考!
小麦涨价的原因是什么?
1、进口小麦供应受阻
受国际形势影响,导致国际小麦供求平衡,价格上涨,进而影响到国内小麦市场。
另外,叠加疫情的影响,不少小麦主要出口国出口小麦受到限制,国内小麦供应不足,从而促成价格上涨。
2、豆粕及天然气价格暴涨
豆粕价格暴涨,饲料企业不得不寻求其他替代原料,而小麦恰好是不错的选择,小麦需求量不断加大;天然气是生产氮肥的重要原材料,天然气暴涨则会导致肥料成本上涨,小麦种植成本上涨。
在两者的影响之下,小麦价格自然就会水涨船高。
3、中储粮拍卖价格创历史新高
近期各地中储粮连续投放,但拍卖成交价格不断刷新历史高点。
在这高溢价的情形之下,有效提振了市场的看涨情绪,而拍卖成交价上涨的同时,小麦市场价格也就随之跟涨。
2022年3月小麦行情最新走势预测
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后续小麦的涨势不少人还是比较看好的,市面上甚至有小麦价格涨到1.70元/斤的呼声。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进入3月后天气是越来越暖和了,此时面粉将会进入较长一段时间的销售淡季,因此小麦需求也相对疲软,而且由于小麦价格上涨过快,后续国家会出怎样的调控政策也不好说。
因此,小麦价格不会稳居高位,但总体是易涨难跌,预计短期内小麦价格或将继续冲高。
待今年6-7月新的春小麦收割上市之后,市场供应增加,小麦价格可能会迎来下滑的集中期。
TIPS:各地春小麦最佳种植时间
春小麦的抗旱能力强,株矮穗大,生长期短,适宜当前春季播种。
其产区主要集中在黑龙江、河北、天津、新疆、甘肃和内蒙古等地,现将这些地区的最佳种植时间分享给大家:
1、新疆:南疆地区气温较高,可适当早播,2月份即可播种春小麦;而北疆春小麦的适宜播期为4月份。
2、河北和内蒙古:适宜播期一般在3月中旬到4月中旬。
3、宁夏、青海、甘肃:属于西北春麦区,适宜播期一般在3月初左右。
4、黑龙江:黑龙江春小麦可在每年的4月份的时候开始播种,收获期在8月份。
5、天津:每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是最适宜播种的季节。
总的来说,近期小麦价格上涨是由多种因素而导致的,而且后续小麦价格大概率还会震荡走强。
而小麦涨价看似是一件好事,但实际上很多种植户年前就已经卖完粮了,现在手里并没有库存,因此并不能从这高价小麦中获益。
相反化肥、农药等物资上涨也较为明显,反而增加了当下春耕的经济负担。
另外,企业方面也不可能自己消化小麦的涨价,只能转嫁给消费者。
但即便小麦市场一团混乱,国家的政策形势还是比较明朗的,而且我国也并不缺粮,大家也不必过于杞人忧天。
做好当下春耕生产工作,为今年的收成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才是首要工作。
求江汉油田的地理位置、气候、社会、人口、工农业、经济等,要求分条写,不要总体概述。急求。
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洞庭湖之北,总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截至2005年年底,全省总人口6 031万人(常住人口5 710万人)。
湖北省在地貌上中部为平原,南东、南西及北三面环山,呈向南敞开的马蹄形盆地,省内土地类型多样,总体构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土地利用结构。矿产总量较丰富,总体上呈“种类多、分布广、规模小、主矿集中、支柱矿产短缺、难选矿多、开发利用难”的特点。
国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了贯彻中央关于人口、、环境的基本国策,充分发挥国土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全省在认真执行《土地管理法》、《矿产法》及相关配套法规的同时,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贯彻落实《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开发秩序的通知》精神,有力地规范和加强了全省国土管理与保护工作,促进了国土管理方式和利用方式的转变。
2005年,国土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取得以下进展:
●矿产调查评价取得一定进展,新发现矿产地4处。
●油气勘探取得新进展,新发现两个含油区带。
●深部找矿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大冶铁矿深部找矿发现厚大铁矿体。
●正确处理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的关系,连续七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全省规划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4 008 666.67公顷,2005年末实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 017 079.00公顷。
●2005年规划设计与预算的高产农田建设项目67个,预算16.962 9亿元。
●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
●编制完成《湖北省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市建设用地增加挂钩试点方案》,并获国土部批准。
●全省95个县(市)级矿产总体规划编制、上报工作基本结束。
●编制完成《2005~2015年湖北省磷矿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
●编制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报告或简报290 余份,为地方防灾减灾提供了决策依据。
●成功预报206 起地质灾害,组织转移群众7 615人,避免直接经济和财产损失11 302万元。
●对纳入国家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二期地质灾害治理的56个崩滑体项目进行了省级竣工最终验收,工程质量全部合格,优良率达92.06%。
一、土地
(一)土地状况
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2005年湖北省主要地类情况见表1。与2004年相比,耕地减少15 820.00公顷;林地增加20 046.67公顷;园地减少1 906.67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增加8 360.00公顷。各地类构成见图1。
表1 2005年湖北省土地利用现状
图1 2005年湖北省土地利用现状
(二)土地利用情况
1.农用地
2005年年初,全省基本农田保护面积4 017 079.00公顷(其中耕地3 932 221.64公顷),年内实际减少1 909.53公顷(其中建设占用1 495.55公顷,生态退耕242.95公顷),年内实际补划10 669.26公顷(其他农用地调整8 408.85公顷,整理复垦开发增加360.60公顷),年末面积4 025 838.75公顷(其中耕地3 929 015.98公顷)。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汇总数据,2005年末全省耕地总量7 012.75万亩,继续呈递减态势。较年初7 036.50万亩减少了23.75万亩。其中,建设占用耕地7.60万亩,比2004年减少2.63万亩;生态退耕19.20万亩,比2004年减少5.32万亩;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45.31万亩,比2004年增加22.07万亩;灾毁耕地7.43万亩,比2004年增加了7.25万亩。
2005年全省共增加耕地57.66万亩,其中开发未利用土地5.59万亩,复垦废弃地1.28万亩,土地整理增加耕地1.92万亩,农业结构调整转为耕地0.48万亩,其他地类变为耕地48万亩。2005年全省耕地净减少23.73万亩。
2005年全省继续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建设占用耕地7.60万亩,但全省开发、复垦、整理增加耕地8.79万亩,实现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后盈余1.19万亩。
2.建设用地
2005年全年审批建设用地11 960.70公顷,较去年增长了43.27%。其中院批准建设用地6 785.57公顷(其中农用地6 011.91公顷,耕地4 221.59公顷);省人民批准建设用地5 175.13公顷(其中农用地4 261.37公顷,耕地2 795.25公顷)。按建设用地用途构成,分批次建设用地4 727.60公顷(其中商服用地555.65公顷,工矿仓储用地2 609.52公顷,公用设施用地327.21公顷,公共建筑用地601.57公顷,住宅用地451.63公顷),单独选址建设用地447.53公顷(其中交通运输用地9.公顷,水利设施用地278.96公顷)。
2005年全省经省级批准征用农用地2 164.62公顷,其中耕地1 503.99公顷,征地总费用113 279.92万元,安置农业人口34 023人。征用农用地较多的市有武汉、宜昌、荆州、襄樊,征用面积分别为249.98公顷、262.16公顷、231.67公顷和195.14公顷。
3.土地开发整理
2005年共完成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1 385个,其中土地整理项目357个(国家级4个,省级14个、市级100个、县级239个),土地复垦项目204个(省级22个、市级66个、县级116个),土地开发项目824个(省级50个、市级271个、县级503个),共增加土地面积10 432.85公顷(其中,增加农用地12 346.43公顷,耕地11 059.80公顷,建设用地64.84公顷),总投资额57 141.99万元,见表2。
表2 2004~2005年湖北省土地开发整理复垦
与2004年相比,2005年全省土地整理、开发表现出巨大的潜力,农用地增加面积主要集中在土地整理和开发两个方面。
二、矿产
(一)矿产现状
全省矿产总的特点是:矿产总量较丰富,种类较齐全。化工、建材及部分冶金矿产丰富,分布广泛,主要矿产集中度较高,区域特色明显,但矿床规模偏小,能源等支柱性矿产短缺,共、伴生矿床多,贫矿、难选矿多,开发利用难度较大。
截至2005年,全省查明储量矿种中,具有优势、开发条件好、市场前景广阔且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矿产为磷、盐、石膏、芒硝、铜矿、水泥用灰岩、铁矿和玻璃用硅质原料矿产。此外,金、银、钒、锰、石墨、饰面石材、冶金原料类等矿产也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见表3。
表3 湖北省主要矿产储量
注:表中数据均来自湖北省矿产年报,其中,2003、2004年煤的储量数据包含石煤储量。
(二)地质勘查投入与勘查成果
2005年,全省地质勘查共投入地勘费3 839.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2 339万元),其中按矿种投向是:煤145万元,地热185万元,金587万元,铜248万元,铁92万元,铅锌515万元,锶190万元,多金属矿32万元,磷矿472.5万元,岩盐180万元,石墨10万元,石膏185.9万元,方解石10万元,板岩6.1万元,溶剂用灰岩100万元,冶金用白云岩19万元,水泥用灰岩93万元,其他矿种769万元。地质勘查工作有所加强,商业性勘查走出低谷,逐步趋向活跃,地勘企事业投入1 015.50万元。
(三)矿产勘查与开发利用情况
1.颁发勘查许可证和矿许可证情况
2005年,全省有效的勘查许可证和矿许可证发证分别为377个和4 471个,见表4。
表4 2005年湖北省勘查许可证和矿许可证发证情况(有效证)
2.矿产开发利用基本情况
2005年全省有各类矿山企业5 088家,比2004年的4 677家增加了8.79%;工业总产值933 185.43万元,比 2004年的 744 602.41万元增加了 25.33%;矿产品销售收入868 828.15万元,比2004年的678 228.21万元增加28.10%;利润总额83 318.12万元,较2004年的65 421.48万元增加了27.36%,增长幅度较大;从事矿业活动人数为222 577人,较2004年的229 047人减少了2.82%。
根据矿山年报数据分析,2005年全省在石油、天然气未纳入统计的情况下,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均有所增加,究其原因主要是矿产品价格的上扬,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矿业市场的快速发展。2005年全省的主导矿产,如磷矿、煤、铁、金、铜等矿产品的销售价格明显上扬,尤其是磷矿、煤矿、铁矿价格增长幅度较大。
2005年,全省开展专项治理整顿工作,严格实施矿产规划,整合了部分不符合规划的矿山,关闭了部分公路、铁路两旁的石场和砖瓦粘土厂。但是,由于大量的石场和砖瓦粘土厂逐一统计数以前未按乡合并统计,因此,2005年统计的矿山总数较2004年有所增加。
三、国土市场
(一)土地市场
1.土地市场建设
2005年,全省取各种措施加强了土地市场规范化建设和土地市场制度建设:①严格土地管理供应管理,制定《湖北省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指标(试行)》,并作为国土部门核定工业项目用地规模的重要指标;②专门下发了《进一步加强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工作的通知》,在重点城市初步建立了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③与省监察厅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通知》,进一步规范招拍挂出让程序,不断扩大招拍挂出让信息公开度和覆盖面;④各地建立土地收购制度,增强垄断土地市场的能力,同时,有效利用土地储备,盘活存量用地;⑤结合实际,制定全省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最低标准,加强协议出让土地的管理。
2.土地一级市场
2005年,全省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为5 946公顷,其中,依法出让供地4 791.83公顷,占供地总量的81%;协议出让供地3 109公顷,占出让供地总量的65%,全年土地成交价款164.27亿元,纯收益57.59亿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供地面积1 680.31公顷,成交价款100.亿元,纯收益35.83亿元。按招拍挂出让的土地用途构成,住房用地占招拍挂出让总量50%左右,商服用地占23%,工矿仓储用地占13%。
3.土地二级市场
2005年,全省土地转让面积1 362.09公顷,转让金额31.19亿元;土地出租面积261.01公顷,出租金额3 982万元;土地抵押面积6 495.51公顷,抵押价款324.6亿元,金额144.9亿元。与2004年度相比,抵押土地面积略有增加,但收益有显著增加,抵押土地宗数、出租和转让土地宗数、面积及收益有所减少。
2005年,全省土地转让面积所占比例较大的为工矿仓储用地,面积696.92公顷(占49.69%),其次为住宅用地,面积424.86公顷(占30.29%);转让金所占比例较大的为住宅用地,转让金额 174 021.85万元(占 53.59%),其次为普通商品房,转让金额134 872.47万元(占41.53%)。
(二)探矿权矿权市场
1.探矿权矿权市场建设
2005年是全面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开发秩序工作的第一年,矿产勘查开发秩序进一步好转,省厅出台一系列政策,严格矿业权管理:①实行矿产分类管理,推进矿业权一级市场建设,以风险勘查申报在先,低风险勘查有偿出让探矿权,无风险且无须勘查就直接出让矿权的思路,分类出让矿业权;②加强转让管理,规范矿业权二级市场。通过以上措施,矿业权市场建设取得了新进展:矿产商业性勘查趋向活跃,社会投资显著增加;矿业权有偿使用取得较好的成绩,两权有偿出让金额达3.42亿元。
2.探矿权矿权一级市场
2005年,探矿权出让67宗,合同金额10 416.41万元,其中,煤矿47宗,6 401.21万元,熔剂用石灰岩3宗,1 066.78万元,磷矿3宗,157.39万元。
2005年,矿权共出让1 456宗,出让金额23 766.59万元,其中,拍卖出让2宗,出让金额170.20万元;挂牌出让158宗,出让金额2 947.66万元。招、拍、挂的宗数、金额分别占总数的10.99%、13.12%。主要涉及矿种为煤、石煤、铁、磷、重晶石、硅灰石、方解石、水泥用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制灰用灰岩、建筑用白云岩、建筑用砂、砖瓦用粘土、建筑用辉绿岩、大理石、建筑饰面用大理石等。
3.探矿权矿权二级市场
2005年,探矿权转让共6宗,价款1 895万元,其中铁矿1宗,1 400万元;磷矿2宗,375万元;金矿1宗,45万元,铜矿1宗,40万元;钒矿1宗,35万元。
2005年,矿权转让2宗,价款185万元,全部为建筑石料用灰岩。
四、国土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1.土地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2005年,全省共发现土地违法案件3 687件(历年隐漏619件,本年发生3 068件),涉及土地面积1 991.56公顷,其中耕地939.59公顷。本年立案3 436件,本年结案3 464件(含部分上年未结案件)。土地违法案件与去年相比增加了32%,通过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全省共拆除建筑物120 356.13平方米,没收建筑物98 349平方米,收回土地44.99公顷(其中耕地15.36公顷),罚款2 449.1万元。动态巡查发现3 094件,发现率84%,动态巡查制止2 801件,制止率为91%,挽回经济损失1 016.48万元。
2.地矿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2005年全省共发生各类矿产违法案件284件。按矿产违法案件主体划分:企事业单位58件,集体违法案件34件,个人违法案件192件(占全年矿产违法案件的68%);按矿产违法案件性质划分:无证开217件(占全年矿产违法案件的76%),越界开37件,非法转让矿权11件,其他14件。
在依法查处国土违法案件的过程中,全省处理有关违法责任人15人。其中,行政处分6人,刑事案件移交7人,刑事处罚2人。
五、国土行政复议情况
2005年,全省各级国土行政主管部门收到行政复议共48件,受理行政复议案件共35件,占申请总数的72.92%。其中,省厅收到行政复议共12件(其中,受理行政复议案件8件),占申请总数的25%;市(州)国土行政主管部门收到行政复议共36件(其中,受理行政复议案件共27件),占申请总数的75%。
2005年,全省各级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共审理行政复议案件52件(包括上年未审结的4件)。今年审结的行政复议案件有32件,结案率61.54%。其中,复议机关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占多数,有21件,维持率为65.63%;申请人撤回申请的有5件,占审结案件总数的 15.63%;复议机关撤销原具体行政行为的有5件,占审结案件总数的15.63%;此外,尚有7件案件未审结,占今年审理案件总数的13.46%。
从今年的行政复议案件来看,全省今年行政复议主要有以下特点:①申请复议的总数和受理的案件较去年有大幅增加;②申请行政复议案件中因行政处罚引起的呈上升趋势;③申请复议案件无行政收费和行政强制引起的行政复议,不作为的行为引起的行政复议仅为1件;④处理方式多样,仍以维持占主要,但撤销和撤回申请的行政行为明显增加。
六、国土管理机构和人员培训情况
1.管理机构与从业人员情况
2005年全省国土行政管理从业人员5 394人,其中,具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4 053人,占总数的75.14%。另外,全省乡级国土所1 014个,人员10 404人,其中,专职10 260人,兼职114人。人员知识结构构成总体特点是:随着管理机构级别下降,从业人员学历平均水平同步降低,见表5。
表5 2005年湖北省国土管理机构、人员知识结构
注:省直属指仙桃、天门、潜江市、神农架林区国土局、沙洋监狱局国土局。
2.经费来源与使用情况
全省各级国土管理机构及其所属事业单位基本经费实行属地化,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日常工作经费由财政根据预算编制人数按规定的预算标准进行核定,不足部分一般由预算外资金弥补;专项项目经费主要来源于专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专项收入等。其使用按规定用途专款专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国土管理部门对其实行监督管理。
3.学历教育和培训情况
2005年,全省国土系统接受培训及学历教育人数分别为1 529人和580人。学历教育主要是大专生和大学生,分别为354人和211人;培训主要是业务培训和党校/行政学院培训,分别为1 040人次、423人次和66人次,其中国外业务培训学习38人次。
七、问题和建议
(1)基层国土管理部门经费不足,体制不顺,职能没有完全到位 ①部分县级国土管理部门未设置矿政管理科室,相应的管理职能未到位;②部分县级国土管理部门核定人员编制过紧,预算经费不足,运转困难。建议国土部组织开展国土管理职能到位情况大检查,促进矿政管理职能到位。
(2)国土管理存在“执法难、难执法” 的问题 应大力改革现行的国土管理体制,尤其是土地监察体制。强化土地监察垂直管理和部门间的联合执法,同时不断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积极推行大要案交叉查处办案的方法。
(3)国土监督体制不健全,监督难度较大 由于缺乏统一的,相对比较完善的监督体系和制度,对矿产开发利用活动和土地利用过程中的违法行为举报渠道单一或不畅通,加之其涉及多方利益,致使现有的国土监督体系,特别是矿政监督体制不能适应矿产开发利用活动的后续监督,急需建立健全一套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土开发利用活动的监督体制。
(4)规划在国土管理工作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强化 目前,虽然全省已经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和矿产规划体系,但是,由于各地规划意识存在较大差异,使得规划在国土管理工作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和指导作用未能充分体现,特别是矿产规划未能延伸到矿产开发利用活动的后续管理中,致使矿业权设置后,矿业活动是否完全遵循规划尚不清楚,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规划的约束力和权威性。
(5)全省国土市场建设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①土地出让中协议出让多,招标拍卖少,土地资产显化程度不够;②探矿权矿权出让以协议出让居多,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比重仍然较低;③矿产有偿使用费用过低,利润大,矿业活动中的违规操作现象比较严重,加之矿业活动监督体系不完善,查处难度较大;④现有《矿产法》不能适应矿业市场的发展,与之配套的相关政策、措施以及管理制度不健全,对矿政管理和矿产开发利用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处罚力度过轻,约束力不强,严重阻碍了矿业权市场的有偿有序发展。
建议加大国土资产化管理力度,积极促进《矿产法》的修改工作,颁布和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暂行办法,以及比较明细的处罚措施,逐步完善国土有偿使用制度,同时,大力培育国土市场,建立健全矿产监督有偿举报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公示举报电话、举报渠道等,确保国土有序、有偿、合理开发。
湖北潜江的杰出人物
一 地理位置 江汉油田地处江汉平原,本部设在湖北省潜江市的广华,北临汉水,南依长江,东距武汉150千米,西距荆州60千米,
二 气候 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气候宜人
三 社会经济 经济发达,潜力巨大
四 工农业 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主要以种植水稻、棉花、油菜为主;工业,新型工业之城已形成油气开、纺织服装、冶金机械、化工医药、农副产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
五 矿产 位于江汉盆地中北部,包括潜江大部和天门、仙桃各一部分,面积约 2500平方公里。已探明在潜江凹陷富藏石油、天然气、卤水、岩盐、钾盐、钾芒硝、无水芒硝等矿产。境内还有矿泉水、陶土等地下。
六 交通 地处江汉平原腹地,东通武汉,南连监利,西邻荆州,北接荆门,隔汉江与天门相望,沪蓉高速公路与318国道横贯全境,沪汉蓉高铁(汉宜高铁)横贯东西。
...........
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不仅形成了潜江淳朴的民风,而且孕育了众多英才。
仅近百年来,就有 *** 一大代表李汉俊( *** 一大会议前半程即在其位于上海的家中召开,后转移到嘉兴南湖),辛亥革命先驱、新中国首任农业部部长李书诚,辛亥革命武昌首义革命团体“日知会”总干事刘静庵,首任监察部长钱瑛,著名剧作家、文坛泰斗曹禺等享誉神州的杰出人物。
经济发展
潜江水乡园林特色独具,这里系古云梦泽一角,湖泊星罗棋布,河网纵横交织,林木葱郁茂盛,是有着“活化石”之称的水杉的第二故乡。
20世纪70年代初,一部反映潜江风貌的纪录片《水乡园林》在联合国公映,引起了强烈反响,著名作家碧野盛赞潜江:“这是一座绿色的城!”潜江,地上盛产粮棉油,地下富藏油气盐,素称“鱼米之乡”。
目前, 潜江一瞥潜江已成为国家商品粮、优质棉、特种水产、速生丰产林、瘦肉型生猪、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创汇七大基地,已形成油气开、冶金机械、医药化工、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
境内有潜江制药、江钻股份,永安药业,幸福实业四家上市公司,潜江制药为国家唯一的眼科用药生产基地,江钻股份生产的石油钻头占据亚洲市场50%以上份额,中国牛磺酸生产基地的“永安药业”,销量占国际市场份额的60%。
长江路桥也已进入上市辅导期。
在第二届中国(潜江)曹禺文化周筹备期间,潜江市委宣传部刊发了潜江市标的征集启事,随后中标设计公示后得以确定使用。
[1]
自然
潜江地上盛产粮棉油,地下富藏油气盐。
全市地下蕴藏石油2亿吨、天然气00多亿立方米,岩盐近8000亿吨(为我国“盐都”自贡市的30倍),另有卤水136亿立方米,富含 中国潜江锂、铯、铷、溴、钾、碘、硼、硅、锶、镍、锰等18种稀有微量元素,可广泛用于电子冶金、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其矿化均超过了国家开标准,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
交通
地处江汉平原腹地,东通武汉,南连监利,西邻荆州,北接荆门,隔汉江与天门相望,沪蓉高速公路与318国道横贯全境,沪汉蓉高铁(汉宜高铁)横贯东西。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以来,潜江市集中力量发展交通,取得显著成效,是全省唯一平原湖区公路网络试点和全国农村公路示范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密度和通达度均居全省前列。
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664.64公里,21个区、镇、处、场通二级路,371个自然村、分场都通了公路。
市域“五横三纵”(五横:广泽大道、318国道、沪渝高速公路、运拖公路、华容公路;三纵:潜监线、荆潜线、幸福公路)的路网骨架基本形成,一个干支相通,内畅外连的公路网络已具雏形。
流经境内的汉江航运四季通畅,有年吞吐量达300万吨的红旗、两个港口。
全市交通正趋于国省干线公路高等级化、镇处公路黑色化、村级公路等级化、综合运输智能化、交通管理信息化的交通现代化水平。
在交通硬环境改善的同时,交通运输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正逐步向客车舒适化、货车专业化、船舶系列化方向发展,实现了人便于行,货畅其流。
全市已拥有各类营运客车610辆13036座,货车3000辆12901吨,园林城区出租汽车250辆,镇处出租车193辆。
2003年,全市共完成公路客运量924万人次,旅客周转量83567万人公里,公路货运409万吨,货物周转量48078万吨公里。
全市客运班线已达141条,日发班次1350个,客运网络的触角已延伸到全国26个省市。
乡村客运班线11条,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客车。
全市现有一级客运站一个,二级客运站3个,以下乡镇客运站16个,现有一类维修企业8家,二类维修企业34家,三类维修业户360家,有汽车综合性能检测A级站1个,有汽车驾驶员培训学校1所;有装卸搬运业户10家,有各类运输服务业户27家。
全市基本形成以园林和广华为中心,以乡镇为结点,连通乡村,辐射市外的客货运输网络。
2010年
全 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290.7 亿元, 增长 16.2%;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72481 万元, 增长 49.2%; 全社 会固定资产投资 172.9 亿元, 增长 39.5%; 外贸出口总额 1.75 亿美元,增长 1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到 13879 元, 长 10.4%; 增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6486 元, 增长 17.3%。
居民消 费价格指数为 102.5。
——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面对低温寡照多雨 的自然灾害,全市上 下团结一心,快速响应,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了防洪排涝和抗 灾抢管工作,实现了“有灾不见灾,灾年夺丰收” 。
全 年实现农业 增加值 48.2 亿元,同比增长 5.2%。
粮食总产 40.4 万吨, 同比增 长 4.0%;棉花总产 4.4 万吨,同比增长 8.2%;油料总产 10.9 万 吨,同比减少 3.6%;水产品产量 9.2 万吨,同比增长 6.9%。
农业 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大力推广畜禽规模化、标准化 养殖,全年生 猪出栏 93.4 万头,同比增长 3.1%;家禽出笼 1484 万只,同比增长 4.3%,畜禽规模养殖量占饲养总量的 68%以上。
大力发展特色水产业, 小龙虾野生寄养面积达到 18 万亩,网箱 养鳝达到 60 万口。
农产品 加工业快速发展,新增规模以上企业 6 家,全年农产品加工产值达 130 亿元以上。
农产品加工项目建 设进展顺利,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 范区 1 个, 省级农业标准 化示范区 3 个。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 达到 167 个。
深入 推进精品名牌战略,尝香思、巨源油业、华山水产、 莱克水产等 12 家企业的 18 种产品荣获湖北省名牌称号。
湖北原野蔬 菜有限 公司和香港两利蔬菜有限公司合作,建成供港蔬菜标准园,实 现 了蔬菜外销新突破。
——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筹资 6105 万元,完成水利建设土 方 1221 万方、标工 750 万个。
投资 5177 万元,完成了灌区续建 配套工 程建设及全国“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
筹资 6500 万元, 建设通村 公路 259 公里。
投资 1.7 亿元,完成高产农田建设示范 工程 5 万亩、 基本农田“兴地灭螺”工程 3 万亩、基本农田土地整 理项目 1 万亩。
惠农强农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认真执行中央粮食直补、良种 补贴、农 业生产资料增支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燃油价格补贴 和汽车、摩托 车、家电下乡补贴等政策,农民直接得到实惠共计 1.6 亿元。
农垦经 济持续快速发展。
积极推进土地集并流转, 大力发展 高效特色农业, 全 力实施项目建设, 农垦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全市农垦系统完成工 业总产值 43.6 亿元,同比增长 39.5%;农业 总产值 14.5 亿元,同比 增长 16%。
工业招商和技改扩规项目 26 个, 完成投资 10 亿元。
农 业人均纯收入 7450 元, 同比增长 18.2%。
工业经济在转型中加快发展。
全市规模以上 工业企业完成增 加值 145.5 亿元, 同比增长 22.5%, 其中市属完成 工业增加值 96.2 亿元,占 66.1%,同比提高 6.7 个百分点;轻工业 增幅高于重工 业 10.6 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 210.9%; 主营业务 收入 510.9 亿元,同比增长 35.2%;实现利税总额 36.9 亿 元,同 比增长 175.2%。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 276 家,比上年 净增 23 家。
园区增长极作用日益凸显。
投资 1 亿多元,深入推进园 区基 础设施建设和拆迁还建, 实施了金华润“4052”拆迁还建及物流 通 道、华中家具产业园基础设施配套、园区路网管网等建设。
商贸流通加快发展。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83.6 亿元,同比 增长 21.4%。
新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和农 村综合服务社 160 家。
[2]
2011年
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78.21亿元,同比增长15.2%,在全省17个市州中位居第七,在全省县域经济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全地域财政总收入32.85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50亿元,同比增长46.7%;500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72.44亿元,同比增长3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60亿元,同比增长1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61元,同比增长12.1%。
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一、二、三产业结构比由2010年的16.6:52.3:31.1调整为2011年的14.6:57.5:27.9。
2011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36615万美元,同比增长101.7%。
其中:出口34806万美元,同比增长98.7%;完成省 *** 考核目标任务19266万美元的180.7%;在全省出口额排名第9位、增幅排名第二,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63.4个百分点。
随着我市水产品出口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在2011年我市被商务部授予“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
全市外贸出口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出口规模不断壮大。
全市有出口业绩的企业23家,其中:出口过7000万美元的企业1家(油田外贸);过5000万美元的企业1家(永安药业);过4000万美元的企业2家(莱克水产、农宇食品);过3000万美元的企业1家(华山水产);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有4家(福好医疗、齐力华盛有色、江赫医材、利维高服饰);过5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有4家(赛特龙服饰、亚利服饰、方圆钛白、本雅制衣)
2、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调整。
全市出口商品形成了以农产品为领军主体,化工医药、服装纺织、医用材料、机电产品齐头并进的新格局。
化工医药出口7016万美元,占比20.2%;农产品出口13240万美元,占比38%(其中:香菇出口7912万美元,水产品出口4839万美元);医用材料出口3217万美元,占比9.2%;纺织服装出口3181万美元,占比9.21%;机电产品出口6378万美元,占比18.3%;冶金建材产品出口1774万美元,占比5.1%。
2012年
2012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41.76亿元,增长12.9%,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6.02亿元,增长2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7.06亿元,增长35.0%;外贸出口总额3.58亿美元,同比减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51元,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8785元,增长14.3%,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全省领先地位。
[ 统辖地区
潜江辖6个管理区(农场)、3个省级经济开发区、7个办事处、10个镇。
管理区:西大垸管理区、总口管理区、熊口管理区、运粮湖管理区、后湖管理区、周矶管理区
办事处:园林办事处、广华办事处、办事处、杨市办事处、周矶办事处、泰丰办事处、高场办事处
乡镇:熊口镇、竹根滩镇、高石碑镇、老新镇、王场镇、渔洋镇、龙湾镇、浩口镇、积玉口镇、张金镇
省级经济开发区:潜江开发区、张金经济开发区、园林经济开发区
经省人民 *** 批准,省民政厅正式发文,我市棉花原种场改设为潜江市泰丰办事处,杨市办事处莫市等九个村和园林办事处小南门社区同时划归泰丰办事处,该处成为我市第十六个乡镇办事行政机关。
经省 *** 批准,省民政厅正式发文,同意我市设立高场街道办事处,原高场原种场的地域范围为新设的高场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域范围。
至此,潜江市街道办事处将增至7个。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