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于大连的燃气爆炸事件,伤亡情况如何?

2.突发!河北唐山一居民楼凌晨发生爆炸,有无造成人员伤亡?

天然气跌价_天然气价格倒挂微博最新消息

排出来的气体很臭影响到居民属于环保污染,有以下四种途径举报:

1、全国统一的环保举报热线电话12369。12369是环境保护的举报热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环保举报热线工作管理办法设立,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通过拨打环保举报热线电话,向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举报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事项,请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2、12369环保举报微信公众号。

3、12369网络举报平台网站。

4、环保部门官方微博。

对于大连的燃气爆炸事件,伤亡情况如何?

专家认为18度是人体感受最舒适的温度。南方的冬天变得更加寒冷漫长,供暖问题成了一个非常紧迫的现实需求。从市场需求看,南方供暖需求仍呈不断上升阶段,潜力十分巨大。南方千家万户分散的取暖方式高能耗,从节能减排角度看,将来还需要引导适度集中采暖和制冷。

面对迅速发展的供暖形势,不少南方城市也开始逐步探索实施集中供暖。上海一些地方积极探索分布式供能。上海申能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起步的新能源服务企业,该公司已启动分布式供能示范,通过天然气分布式供能系统,向一些医院和大型商户提供冷暖联供,并计划向居民区扩展。湖北武汉在2006年启动了“冬暖夏凉”工程,把集中供热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旨在通过铺设完善的城市热网,解决居民集中供暖问题。2012年,该工程已经有2万多户家庭受益。其他中小城市如湖北黄石、江西九江也开始实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项目。

按照现行规定,我国采暖地区一般是累年月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的天气超过90天的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南北供暖的分界线是秦岭――陇海线,北方地区集中供暖室温标准为16℃-18℃。 (新浪网)

据统计,自2013年1月4日起,围绕南方是否应采取“集中供暖”的讨论在网络上引发数千万网友热议,通过调查发现,80%的南方网友都赞同南方供暖,但他们都担心南方供暖没戏。就此话题,记者专程采访了黑龙江省人大代表,中惠地热董事长尹会涞。

尹会涞说:“‘暖房子’是最大的民生,谁说‘南方供暖’没戏?虽然在南方既有建筑上实施集中供热难度极大,但是新建筑是没有问题的。我认为最佳的‘解决办法’是在南方的新建项目上大力推广建筑节能,达到国家建筑节能标准。这样一来,无论是夏季空调、冬季供暖,都会大大降低电、煤、气的能耗。像用电、用水一样一户一解决、一户一结算。供热,也一定可以实现。

“目前,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大面积使用集中供热:前苏联和中国。我们不要老围绕着集中供热想办法,因为建筑能耗是制约南方供暖的最大问题,只要解决了建筑能耗问题,就可以采用很多先进技术的产品来满足南方分散式供热和集中供热的市场需求。比如在新材料、新技术、可计量、可智能的供热产品上下工夫,既符合我国国情,又符合我国建筑特点,适合南北方供暖市场的需求。所以我们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能钻牛角尖,就南方供暖问题而言,要因地制宜。现在,像这样的供暖产品和方案在国内外诸多。它们能达到可分户、可分室、集中供暖、集中控制、远程控制的功能,可用互联网和手机客户端随时调节自家温度。这些新型智能的供暖产品一定可以破除南方居民冬季供暖的困局。让我们南方的老人和孩子以及更多的家庭有一个更温暖、更舒适、更健康的生活环境。” 2012年3月5日召开的全国两会期间,驻川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梅在《将北方集中公共供暖延伸到南方》提案中指出,传统的秦岭-淮河供暖线已经过时,南方冬季的阴冷天气远比北方难熬,而且2008年以来南方地区屡遭“冷冬”,应将公共供暖延伸到南方。“由于南方雨水偏多,湿度大,有时看似只有0℃上下的气温实际上远比北方干冷的零下5℃,甚至零下10℃都奇冷难熬”张晓梅4岁随父母随军在四川生活,对南方的天气很熟悉。“因为没有公共供暖设施,南方的冬天其实比北方还难过,加上南方阴冷潮湿,很容易得关节炎和风湿病等“地区病”。近些年来,我国南方地区数度“冷冬”。2012年霜降以来,强冷空气几度急剧南下,江、浙大雪,湘、黔冰冻,就连往年大多温暖如春的粤、桂、滇北部地区也呈现了雪花飞舞的天寒地冻。解放初期,国家制定秦岭淮河供暖线,从当时经济发展水平考虑是合理的。改革开放30多年,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南方部分城市提出集中供暖的要求也是正当的。“南方城市一般使用空调和电暖器来度过寒冬,这种分户方式不仅浪费资源,不利于节能减排,加重百姓经济负担,还存在安全隐患”张晓梅表示。

有鉴于此,张晓梅建议,对南方地区提供集中供暖,并将此惠民项目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由国、省两级按重点工程项目金额投入建设资金,并将城乡居民供暖补贴纳入财政预算。长江流域的江、浙、沪、鄂、皖、赣、黔、滇、渝、川及相邻区域人口有四五亿之众,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的2/5强,若能下决心实行冬季区域集中供暖,不但能提高广大南方地区百姓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还可以拉动内需,因为供热服务市场潜藏着巨大的商机。 2013年1月初,全国大部分地区持续低温。南方供暖,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南方要不要供暖,南方如何供暖,南方供暖有什么难点,网上网下展开了热烈讨论。

著名节目主持人孟非:呼吁南方集中供暖

孟非:今年冬天是南京十年来最寒冷的冬天,南方是否需集中供暖的话题又一次端上了台面。据报道,有专家表示:南方并不适合进行集中供暖,原因是南方居民已经习惯冬季的湿冷气候,如果突然集中供暖,可能导致居民身体不适应。拜托专家能找一个符合正常智力水平的理由吗?另:可以公布一下这位专家的名字吗?

孟非:很快又要开两会了,在这个28年来最冷的冬天南方诸省的代表委员如果没有更拿得出手的提案议案,不妨再提供暖一事。尽管兹事体大,涉及庞杂,但事关民生应该听取民意;尽管可能说了也白说,但白说也要说,争取不白说!昨天人民日报对此事的民调显示:约八成民众赞同南方集中供暖,你呢?

经济学者李子暘:南方并不适合传统集中供暖

李子暘:南方是否应该冬季供暖,本来是南方人是否愿意为冬季取暖花钱的问题,如今变成了政府是否应该掏钱让南方人冬季得到温暖的问题。估计以后,类似已经预设好答案的问题层出不穷,推动税收越来越高。规律就是:一到公共政策领域,许多人的智能就立刻蜕化到朝三暮四的猴子水平。

李子暘:不能分户计量的集中供暖,在北方已经引发了无穷无尽的社会问题和人际矛盾,如果推广到不那么冷的南方,只会制造出更多的麻烦和纠纷。政府拒绝建设这种后患无穷的公共设施,是对的。南方想要取暖的家庭,早已有单户采暖炉、电暖器等设施。

李子暘:北方的集中供暖,是和单位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某单位的员工,集中住在某几个楼中,这几个楼的暖气费由该单位负责承担。这种过时的福利制度在单位制度解体以后,早就难以维系。但为了维持供暖,不知道其中稀里糊涂的政府补贴到底有多少。但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也不会有免费的暖气。

黑龙江省人大代表,中国电采暖之父—尹会涞:开辟南方供暖新方向

尹会涞:在2012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梅递交提案,建议南方地区冬天实行集中供暖。不过,上述提案并没有得到政策层面的认可,南方集中供暖的呼声仍是“雷声大,雨点小”。 综上所述,南方实行集中供热难度很大,而南方城市居民对冬季供暖有着迫切需求。而在2012年3月召开的“第八届绿色建筑大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公开表态,不能把集中供热盲目地照搬到秦岭淮河以南,这对能源消耗是巨大威胁。

尹会涞:其实这里所说的“集中供暖”是指像北方一样的传统集中供暖模式,这种模式是不适合照搬到南方去的。而大家热议南方是否需要供暖又是另一个问题。而且是一个已经无需置疑的问题,早在2008年我就已经提出南方必须要供暖的理念。但需要的是一种更环保,更适合的供暖方式。2010年中惠地热作为全国最大的电采暖企业已经为南方供暖提供了最适合的解决方案,先后在江西、江苏、湖南、浙江等地诸多公用、民用建筑成功实施,并得到广泛认可,这才是真正适合南方的供暖。

网友:举手举脚赞成盼望尽快实现!

此建议一经张晓梅的博客、微博发布,立刻引来叫好声一片。“好提案,支持!我就是从北方来南方定居的人,南方的冬天比北方难过多了,真希望提案能通过,并尽快得以实施”“举手举脚赞成!南方的冬天真是度日如年,呆在屋里如凉水泼身,从皮肉直冷到心里!过冬天要么去北方要么去美国,才不至于冻得要死!对于为何公共供暖只惠及北方的事情本人从来就没想通过,但也不知道博主的这一提案能否变成现实呢,期盼啊!!!”……从留言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网友都对该提案投赞成票,留言的网友中,来自了武汉、苏州、杭州、成都、广州等南方城市。

民生善举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环保厅副厅长瞿丽雅:南方地区特别是长江流域有实施供暖的必要。据统计,从1961年到2011年,贵州共有104次省级凝冻过程。北方地区集中供暖室温标准为16℃—18℃,而南方大部分地区冬季平均气温低于16℃。出现雨雪天气时,长江流域气温一般不到10℃,极端最低气温在0℃以下。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屋里屋外一样冷,上床、起床都是考验,这是很多南方人的切身感受。我以前在老家山东时,脚上从没生过冻疮;二十年前到上海,当年就生冻疮了。在南方一旦遇到大幅降温,医院门急诊量就明显上升,心脑血管、呼吸道等疾病患者尤其多。南方供暖是好事。

全国人大代表、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陈振楼:秦岭—淮河线是大致的“供暖分界线”,“一线定南北”有不严谨之处,但是如果供暖要向南方扩展,下一条线又该划在哪里呢?供暖作为一种大规模、系统化的公共服务,涉及规划、建筑、能源、财政、技术、人才等方方面面,南方地区也缺乏相应的经验,应当“谋定而后动”,不能仓促上马。

多此一举 建成后使用率低 产生巨大能耗

一些专家反对在南方集中供暖。除了建造成本高昂、建成后使用率低、造成设备浪费等原因外,最大的原因还是能耗问题。有专家算过一笔账,南方城市居民采取的电暖器、空调等采暖方式,其采暖能耗为每平方米每年6到8度电,折合消耗两到三公斤煤。而集中供暖,每平方米每年要消耗15至20公斤煤,南方若推广集中供暖,将带来巨大的能源消耗。

无锡市建筑研究院设备总工程师沈和荣表示,“与北方相比,南方供暖时间短,设备建成后使用率低,将造成设备浪费,增加年运行费用。而且对于南方居民而言,已经习惯冬季的湿冷气候,如果突然增加集中供暖,可能导致居民身体的不适应。”

是“集中整合”还是“统分结合”?

全国人大代表、来自湖南省的“全国道德模范”文花枝:南方地区应科学规划,在适宜集中供暖的实施集中供暖,用“集中供暖、分户计量”来防止资源浪费。建议将湖南等省集中供暖工程项目列入国家“十二五”建设规划,由国、省两级按重点工程项目投入建设资金,并将城乡居民供暖补贴纳入财政预算。

瞿丽雅委员:公共供暖不等于全城“一刀切”,部分地区可采取“独栋式”采暖模式,供暖时间根据气温变化适时变动。例如,南方一些地区建设使用的地源热泵系统,利用浅层地能进行供热制冷。冬季,把热量从地下土壤中转移到建筑物内,夏季再把地下的冷量转移到建筑物内,一个年度形成一个冷热循环。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供暖很重要,保暖也要重视,要切实提高建筑的“保暖质量”。建设“保温建筑”“保温小区”可能前期投入比较大,但是长远收益也大,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推广,及时制订标准规范。

如果城里解决了,乡村怎么办?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水矿集团董事长魏永柱:南方农村还不具备供暖条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居住分散,管道等供暖设备建造成本高,难以实现规模供暖;二是农村房屋保暖效果不好,建房的地质条件、房屋构造等不利于保暖,加上潮湿空气无孔不入,只能依靠燃煤烤火、空调等取暖。最现实的办法是政府在用电、购煤等方面给予适当补贴,减轻农民取暖负担。同时,通过“货币直补”,让群众改炉改灶防控地氟病。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盘县县长邓志宏:南方广大农村地区取暖主要靠燃煤,效果不佳且影响环境质量。长远而言,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攀升、农民集中居住程度提高、供暖条件逐渐改善,农村供暖能够逐步实现。尤其是一些资源能源富集、已计划建设集中供暖设施的城市,可考虑向周边人口密集、居住较为集中的小城镇适当延伸。 全国平均气温创近28年来最低。

每到冬天,南方集中供暖的呼声便高涨起来。地虽分南北,人并无不同,为何北方人家有暖气,时时如春,政府还有补贴;南方人就得忍着、或者自己想办法?可反过来,南方一定要走北方的老路吗?若也集中供暖,能源支撑得起吗?

本报推出系列调查,今天是第一篇。

南方气温也很低

全国平均气温创近28年来最低。中央气象台预计,8日起,我国南方地区将再次迎来大范围雨雪天气。

南方究竟有多冷?本报记者分赴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南昌、武汉、长沙、重庆、成都、贵阳等南方10个城市,携带温度计,就户外、无采暖家庭、自采暖家庭、集中供暖小区、大型商场、省(市)政府大楼等处气温进行实地测量。

多数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每年最痛恨的就是冬天:少阳光、多湿冷,要忍受从12月到次年3月的长达130天左右的冬季。

杭州市民就在连日雨雪中度过,气温一再被拉低,最低气温达到零下4至6摄氏度。而且,南方雨雪天典型的“湿冷”,滋味比北方同样温度下的天气要难熬许多。

这种情况,也是千里之外贵阳的真实写照。

贵阳的冬季,虽然气温跟北方相比不是很低,0摄氏度以下的时间不长,但由于贵阳气候湿度较大,每逢冬季,寒风沁骨,十分阴冷。

元旦前后,贵州遭受大范围强降温天气过程。行走在贵阳市的大街小巷,身穿羽绒服,头戴耳罩,脚踩雪地靴的行人比比皆是。

记者在成都调查时也发现,仅从数字来看,成都的室内温度不算特别低,但是成都的湿度很大,人们会感到格外阴冷。

重庆主城天气阴沉,记者在主城区用酒精气温计测得的室外温度为5摄氏度,感觉到明显的哈气雾化现象。

而在长沙,进入一月份以来,室外气温一直走低,商场成为温度最高的地点。商场内的气温让人感觉仿佛到了另外一个季节。

没有供暖受煎熬

南京气温3摄氏度。下关区新民路一处低矮平房,80多岁的孙秀兰正穿着厚厚的棉袄,坐在门口烤火。这个特别寒冷的冬天,对于这位老人,显得特别难熬。

初到武汉的方先生,在家里不管是吃饭还是看电视都穿着羽绒服,这让原本就发福的他看起来更加臃肿。

“在外边穿多少衣服,在家里就得穿多少,有时甚至要穿得更多。”方先生跺着脚说,武汉的冷,掺了一分湿气,刺骨、钻心,穿再多的衣服也难以忍受。

在上海,很多居民陷入两难:开空调,每个月用电量至少四五百度,要知道上海阶梯电价第一档的标准只有1560度,一个冬季下来全年额度就没了;不开空调,只能“佝头缩颈”,全副武装。

对不少杭州居民来说,从冰冷的室外回到同样冰冷的家中,羽绒外衣不敢脱。即使打开空调、电暖气,也得等很久才有点热气。常常是空调开了一晚上,室内气温上升不了几度,越到晚上越觉手脚发凉。

在合肥,很多居民表示合肥的冬天很难熬,洗澡和起床都意味着严峻的挑战。

在南昌市市民徐萍家里,记者看到客厅1台落地空调,三间卧室各一个挂式空调;此外还有电暖气和热水袋。家里人都要穿厚厚的棉衣,与在室外的穿衣相同。家里客厅空调平时不开,只有特别冷或者来客人的时候才开,一般坐在小型电暖器旁边取暖。

居民呼吁集中供暖

在杭州本地网上论坛,渴望集中供暖的声音不在少数:“杭州若采用无污染的天然气供热,且价格相宜,老百姓当然双手双脚欢迎”,“取暖费也不算贵呀,比用电要便宜。再说集中供暖每个房间都很暖和,不像空调只有一对一”。

在合肥,集中供暖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很多从北方来到合肥工作和生活的人们大呼南方的冬天太冷,呼吁尽快进行室内集中供暖。

在贵阳,不少居民反映,一到冬季,家里电费急剧上升,大多数都是用电器取暖所致。居民希望能提供集中供暖设施,这样既安全省电,又能解决冬季室内取暖问题。

在南京,对于像孙秀兰这样的低收入家庭来说,没有空调,开不起电暖气,御寒的方式显得比较原始:白天烤火,晚上用热水袋。不管是否采取集中供暖,政府仍要考虑这个寒冬中享受不到温暖的家庭。

集中供暖在南方城市中也有初步尝试,让居民获益。

南昌满庭春小区是市区少有的实现了集中供暖的居民小区。记者刚到居民徐春妹家屋门口,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屋里坐了一小会儿就觉得全身发热,要脱掉厚厚的羽绒服。

该小区利用浅层地热资源实现了集中供暖,全天24小时为居民供暖。这个冬天以来,为期近两个月的供暖,按每平方米5元收取暖费,徐春妹家支出420.40元。

“屋里现在好暖和,过冬比原来真是舒服多了,没有想到我们也享受到了暖气!”徐春妹老伴高兴地说。 建议一:南方供暖问题应突破制度按需提供

对于供暖问题首先应该从制度和政策上予以突破和改革,要能够与时俱进地按照实际的城市气温情况来动态地进行南北划定而不是永远的一沉不变,这样就可以解决关于南北供暖特权的地域之争,而将问题的研究回归到科学上去。

南方的确是湿冷无比,但这主要是在室外的感受,而室内的温度则一般在零度以上,人体感受相对室外来说要好得多。由于集中供暖只是提高室内的温度而无法让整个城市都变热,也就是说,供暖其实并不能解决湿冷的问题。综合来看,对于供暖权的普惠性还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具体需求,以科学发展、节约资源的理念来进行提供,比如对于一些偏远的、电力供应紧张而无法用空调取暖的农村可以进行集中供暖,对于一般的城市楼房仍然以电器加热为主,而不要只是简单一刀切地全面进行规划。

建议二:集中供暖不现实应考虑代替办法

南方特别是长江沿线,冬天确实非常冷。这些年来,全球变暖以后,水蒸气蒸发量增加,冬天反而变得更加寒冷、更加潮湿,所以南方供暖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但是供暖和大规模集中供暖是两个层面的问题。首先,大规模供暖非常不经济,北方像一些特别寒冷的地区,可能会达到210天供暖期,有些地方会达到180天,北京可以达到120天的供暖期,在山东等地可以达到大概90天的供暖期,但是南方有些地方恐怕都到不了60天,有些地方甚至可能只有40多天的供暖期,如果这么短的供暖期建设这么复杂的城市管网系统,每年运行的时间又非常短,再加上南方地下水位又非常高,管网损坏率非常高,所以从经济性来说,肯定是不合适的。

而且南方更大的问题恐怕不是集中供暖的问题,而是提高建筑的保温水平。南方大部分都装的是单层玻璃,而北方是双层玻璃,东北有些地方已经开始装三层的,而且里面甚至是抽真空、充氮的玻璃,墙体做外保温、内保温,有的内外保温都做,所以整个的保温系数非常高。北方再加上持续供暖,每平米实际上需要的暖量很有限,而南方非常潮湿,除湿就要消耗大量能源,再加上房子窗子都在漏风,保温系数非常低,所以反而造成能耗非常高。所以可能更重要的还是提高节能水平,因地制宜地解决供暖问题。 中国正在经历28年来最冷的冬天。中国南方多省区低温天气持续,普遍缺乏供暖设施的居民叫苦不迭。南方供暖问题被关注。研究者们称,学界基本达成共识,南方不宜复制“大而全”的北方集中供暖模式,不然能源供应将面临巨大压力,并且成本高昂。争论焦点是南方该如何采暖。部分专家认为,应采用分散供暖方式,鼓励使用新能源。有专家认为,十年后北方或将学习南方模式。

国家发改委已就南方冬季采暖成立课题组。其负责人表示,南方冬季采暖仍处于路径设计阶段。根据1月初的消息,2012年11月下旬以来,全国平均气温零下3.8摄氏度,为近28年最低。随着气温下降,中国南方供暖问题被关注,更因有媒体报道“专家称南方人习惯湿冷,突然集中供暖可能导致身体不适”引发争议,让南方供暖问题骤然升温。

2012年3月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张晓梅的提案《将北方集中公共供暖延伸到南方》受到媒体关注。1月8日,张晓梅说,这几年南方省市几度冰封千里,长江流域百姓难熬寒冷冬季。不仅张晓梅,湖南、湖北、江西、江苏、贵阳等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提出供暖线南移的议案、提案。武汉市人大代表池莉说:“城市发展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标准应该提高,不能停留在不冻死人的下限。”不过,多年来南方冬季集中供暖一直停留在呼吁阶段。1月11日,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国家发改委已组建南方冬季采暖课题组。隶属于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学会低碳研究中心的该课题组负责人杨利民表示:“课题还处于调研阶段,在探讨一些可行的路径。” 一“线”分冷暖

由政府补贴的冬季集中供暖,由一条“线”决定,已沿袭60年,如今频被质疑。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陈振楼介绍,1908年,中国地学会(中国地理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在《地文学》中,从自然地理分区角度,提出将秦岭—淮河作为中国南北的分界线。它是中国地理气候的分界带。秦岭对冷热空气有阻挡作用,南方处于温带季风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天最低气温不低于-5℃,且低温时间持续较短。这条线的初衷,是为当地建筑和农作物种植做参考。据主管城镇供热的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介绍,上世纪50年代,“能源奇缺”背景下,周恩来提出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定北方集中供暖区。

这就是中国“南北供暖线”的来源。“把秦岭—淮河线作为供暖分界线不够严谨。”华东师大陈振楼指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厄尔尼诺等现象导致极端气候频现,寒冷南移,最典型的案例就是2008年南方冰灾。“提供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需要供暖的时候就供暖,这没有任何疑义。”1月11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江亿说。

突发!河北唐山一居民楼凌晨发生爆炸,有无造成人员伤亡?

大连气罐车发生爆炸!

据大连发布消息,辽宁大连金普新区友谊街道金渤海憬小区公建房附近发生燃气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8人轻伤,受伤人员已全部转送到医院进行救治。大连消防支队作战指挥中心接到报警,位于大连市西岗区森林动物园二期南门附近液化天然气罐车发生爆炸起火。消防支队作战指挥中心立即调集岭前中队、星海湾中队共计2个中队、8台消防车、36名官兵赶赴现场扑救。

据央视新闻报道,大连金普新区友谊街道金渤海憬小区附近共发生2次爆炸。

第一次爆炸发生后,现场约10台车辆不同程度损坏并有车辆起火,消防接警后迅速到达现场救援。救援过程中,附近一汽车维修店又发生爆炸起火。经初步判断为天成燃气公司燃气管道泄漏导致爆炸。大连金普新区相关部门已抽调专家,组成事故调查组展开现场排险和事故调查。

气罐车爆炸的原因是什么?

经过火情侦查,初步查明爆炸原因是液化天然气罐车在为出租车充气时泄露导致的。而因气罐车爆炸后威力巨大,从而导致附近一废弃厂房外墙体和废品收购站两台废品收购车起火,经过消防官兵紧急扑救,01时27分,火势得到控制。火灾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现场伤亡情况如何?

上午大连市公安局消防支队官方微博就西岗区爆炸一事作出通报。通报称,现场为2台液化天然气罐车(总载量10吨)在为出租车充气时泄漏发生爆炸起火,无人员伤亡。

据附近的居民介绍,爆炸的罐车在此地已经停放了一段时间,此前曾就此事报警。

另据大连森林动物园相关负责人的说法,目前动物园正常营业,并未受到损失。

2月21日,凌晨4:50,河北唐山路北区河茵里小区发生燃气爆炸 ,从现场曝光的视频画面可以看出,爆炸产生的冲击力非常大多户居民家中的窗户被炸碎,同时现场还燃起了大火 ,事故发生后,消防救援车辆第一时间抵达现场救援, 周围群众安全疏散,此次事故中有1人不幸身亡,另有2人轻微受伤 。

?事故发生后,当地的消防部门迅速赶往现场处置,5:40大火被扑灭。遗憾的是,此次事故中 有人员伤亡。至于事故的具体情况,目前我们还不得而知,要以警方的通报为准?

如今事故已经发生,即便再多的通信也于事无补,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做好善后处置工作,也祈祷这样的悲剧不要再度上演了?

? 现在燃气已经进了千家万户,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在使用燃气的时候也一定要注意安全,用完之后及时关闭开关,千万不要疏忽大意,否则一旦发生燃气泄露或者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 。我们要经常检查燃气管道的密封性和完整性,具体做法是在管道接口经常弯折的地方涂上肥皂水,然后打开燃气范儿 观察是否有漏气现象,无论是瓶装燃气还是管道的,用完后都要都关闭总阀门管道天然气停气时一定要关闭阀门,使用燃气灶时一定要保证有人在场烧水做饭时严禁长时间离开?

?当发现没气 泄露后,为防止其产生的严重后果,在不能迅速离开住房的情况下,不要惊慌,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减少空气中 煤气的含量,二是防止火源 迅速打开家中所有的门窗,使空气流通,然后关煤气阀 当发现煤气泄露后,千万不要去动各种电源开关 打电话通知有关部门查找煤气泄露的原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