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乌鲁木齐燃气公司客服电话是多少

2.谁知道有关烟囱的资料!!!特别是烟囱与锅炉的比例~~

3.我想要在焦作马村区开一家天然气加气站,请问有什么手续,大概需要多少资金?跪求。

4.合肥市交通规划

燃气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设计指南最新_燃气公司信息化

《河源市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公开征求意见的通告

为全面开展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的改革工作,打造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高速公路”,我局起草了《河源市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现将上述《实施方案》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有关事宜如下:

 一、征求意见时间

2019年4月26日至2019年5月14日。

二、征求意见内容

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上述意见稿的修改意见,并重点征求是否符合公平竞争原则,是否存在违反市场准入与退出标准、商品要素自由流通标准,以及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意见。

三、提交意见方式

各界人士可通过信函或电子邮件形式提出意见和建议,邮件标题及信封请注明“河源市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

(一)电子邮件:发送至电子邮箱136846039@qq。

(二)书面信函:请邮寄至广东省河源市沿江东路2号河源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设计与招标科,邮编:517000。

河源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19年4月26日

河源市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

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是推进职能转变和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为贯彻落实《院关于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9〕11号)《广东省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行动方案》(粤办发〔2018〕27号)和《广东省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部署,全面开展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的改革工作,推进统一审批流程、统一审批环节改革要求、统一信息数据平台、统-审批管理体系、统一监管方式,打造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高速公路”,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以更好更快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为导向,加大转变职能和简政放权力度,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统一审批流程,统一信息数据平台,统一审批管理体系,统一监管方式,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四统一”。

(二)改革内容。对工程建设项目(主要是房屋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等工程,不包括特殊工程和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的重大工程)审批制度实施全流程、全覆盖改革。全流程是指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和公共设施接入服务;全覆盖是指覆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和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相关的技术审查、中介服务、备案以及市政公用服务等其他类型事项。审批权限在国家或省层面的上述事项按国家或省有关规定执行。

(三)主要目标。2019年上半年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压缩至100个工作日以内,其中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控制在60个工作日以内,带方案出让用地的社会投资项目及小型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控制在45 个工作日内;初步建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框架和审批管理信息系统。2019年底基本建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并与相关系统平台互联互通。到2020 年底,基本建成全市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

 二、统一审批流程

(四)“简化”审批事项。按照国家和省统一要求,对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进行全面清理,统一审批事项和法律依据,明确各项审批事项的适用范围、前置条件、申请材料和审批时限,并实行动态管理。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制定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清单,审批事项清单原则上要与省的审批事项清单保持一致,超出省级审批事项清单范围的,要报省人民备案并说明理由。一是“减”。精减审批事项和条件,取消不合法、不合理、不必要的审批事项,减少保留事项的前置条件。二是“放”。下放审批权限,按照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原则,以下放或委托等方式积极推行审批事项同级化、属地化,市级将能够下放的审批职权进一步下放各县区实施,仅保留涉及跨县区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必须由市级审批的事项。三是“并”。合并审批事项,将管理内容相近或者同一阶段的多个审批事项整合为一个事项或并联办理。四是“转”。转变管理方式,对于能够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方式替代审批的事项,调整为内部协作事项;按照行政审批与技术审查相分离原则,将审批事项涉及专业性较强的技术审查工作委托具备条件的第三方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实施。五是“调”。调整审批时序,将一些之前作为审批前置条件的事项,如不对生态环境或工程主体质量安全等造成影响的,调整办理时序。六是“信”。推行信任审批,对通过事中事后监管能够纠正不符合审批条件的行为且不会产生严重后果的审批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公布告知承诺制事项清单及其具体要求,审批部门可以根据申请人书面承诺及信用状况直接作出审批决定(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司法局、市发展改革局牵头,市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配合)。

(五)“优化”审批阶段。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主要划分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其中,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主要包括用地预审(选址意见书核发同步办理)、项目审批(含核准、备案)、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发三个环节,该阶段审批时间控制在40 个工作日以内(社会投资项目控制在10 个工作日以内);工程建设许可阶段主要包括设计方案审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两个环节,该阶段审批时间控制在30 个工作日以内(社会投资项目控制在20 个工作日以内);施工许可阶段主要包括建筑、消防、人防设计审查确认和施工许可证核发两个环节,该阶段审批时间控制在18 个工作日以内;竣工验收阶段主要包括联合验收及竣工验收备案两个环节,该阶段审批时间控制在12 个工作日以内。其他行政许可、强制性评估、中介服务、市政公用服务以及备案等事项纳入相关阶段办理或与相关阶段并行推进(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市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配合)。

(六) “细化”审批流程。根据全国和省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图示范文本,制定我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图,明确主要事项办理环节和时序。根据项目类型、投资类别、规模大小等,进一步细化本地区工程类别和审批流程。简化中小型社会投资项目审批,对于带方案出让土地的项目,不再对设计方案进行审核,将工程建设许可阶段和施工许可阶段合并为一个阶段。(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市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配合)

(七)“强化”审批协调。每个审批阶段确定一家牵头部门,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由发展改革部门牵头,工程建设许可阶段由自然部门牵头,施工许可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牵头。牵头部门负责对相关审批阶段的审批流程进行优化,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并联审批协调机制和部门间协同工作程序,明确办理时限要求,实行“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政务服务数据管理部门负责统筹各审批阶段的衔接,加强全流程审批协调工作,规范、管理和监督审批行为(市发展改革局、自然局、住房城乡建设局按阶段划分分别牵头,市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配合)。

 三、统一审批环节改革要求

(八)做“早”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1.推行区域评估。在江东新区、高新区、灯塔盆地、产业园区等区域范围内,由各区管委会统一组织有关部门或者委托第三方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先行开展对压覆重要矿产评估、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震安全性评价、气候可行性论证、洪水影响评价、水论证、地下管线和文物考古调查勘探等事项实行区域评估,区域内工程建设项目共享评估成果、在土地出让或划拨前免费向建设单位告知相关建设要求,原则上不再单独对项目进行相关评估。对已经实施区域评估范围内的工程建设项目,相应的审批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未实施区域评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可在施工图设计前完成,环境影响评价、节能评价等评估评价和取水许可等事项可在开工前完成(各区管委会、市发展改革局、市自然局牵头,市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配合)。

2.探索建立前期咨询服务制度。项目意向确定后,发展改革、自然、生态环境、林业等部门就项目可行性联合提前介入,向建设单位提供前期指导服务,鼓励通过购买服务、引入专业机构为项目提供前期咨询。加快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市场,推动投资项目、鼓励社会投资项目实行全过程咨询(市发展改革局、市自然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市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配合)。

3.建立项目策划生成机制。加强项目前期研究,建立投资项目库,制定项目入库出库条件、入库出库程序、编制三年滚动投资和投资年度。在项目入库前由项目前期研究牵头部门组织发展改革、自然、财政、住房城乡建设、水务、交通、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提前介入、并邀请行业专家对项目的立项、建设内容、标准、规模、投资及合规性情况等进行联合评审,稳定工程建设方案,避免后续反复调整。并依托“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加强前期审批协调和工作协调,加快推进项目的生成实施(市发展改革局、市自然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市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配合)。

(九)做“快”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工作

1.加快项目立项。推行由发展改革部门与财政部门联合评审确定投资估算,缩短审查时间。财政部门要优化资金来源审核流程,除涉及新增预算项目外,其余项目不再报审批资金来源。对纳入县级及以上投资或经审定的专项规划、行动、近期实施、常务会议纪要等文件明确的项目,部分改扩建项目,以及投资额5000万元以下的项目,免予批复项目建议书,建设单位可据此先行开展勘察、设计等招标工作,并按照不低于设计方案的深度直接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额1000 万元以下的项目免予审批可行性研究报告,直接批复初步设计概算。发展改革部门可根据决策,直接下达前期经费,用于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可在开工前完成(市发展改革局、市财政局牵头)。

2.一次性告知项目建设条件和管控要求。国有建设用地划拨或出让前,自然部门应结合各类评价评估和现状普查情况,会同有关部门和市政公用服务企业在规划条件的基础上全面提出项目建设相关管控要求、技术设计要点和市政公用基础设施连接设计、迁移要求,形成“土地和技术控制指标清单”,在土地划拨或出让时将“土地和技术控制指标消单”一并交付建设单位,将项目建设条件和各类管控要求一次性集成告知建设单位,并作为项目建设审批管理、技术审查的主要依据(市自然局牵头)。

3.简化项目用地审批。自然部门应将项目选址意见书与用地预审、建设用地规划许可与建设用地批准手续同步办理。不涉及新增建设用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使用已批准建设用地进行建设的项目,可不进行项目用地预审 (市自然局牵头)。

(十)做“优”工程建设许可阶段工作

1.优化建设项目设计审查。自然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设计方案编制和技术审查要点。明确设计方案编制深度和技术审查要求,由建设单位根据“土地和技术控制指标清单”做深、做实设计方案。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时一并进行设计方案审查,并统一、限时征求交通运输、公安、住房城乡建设、人防、消防等部门意见,其他部门不再对设计方案进行单独审查。投资项目在项目前期已通过多部门和专家进行工程建设方案联合评审,稳定了工程建设方案的,审批部门可不再进行设计方案审查。鼓励通过购买服务,委托具备条件的第三方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对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方案、初步设计进行技术审查、出具技术审查意见并提供事前、事中咨询服务,审批部门依据技术审查意见作出审批(市自然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市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配合)。

2.优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核发。对工业、仓储物流项目,以及教育、医疗卫生, 文化体育、社会等公共设施项目、推行告知承诺制、建设单位承诺对设计方案符合国家设计规范,面积指标真实性、设计资料图文一致性负责的,可直接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可以将用地预审意见作为使用土地证明文件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用地批准手续在施工许可前完成即可(市自然局牵头)。

(十一)做“实”施工许可阶段工作

1.实行联合审图。建立施工图设计文件联合审查制度,将消防、人防、技防等技术审查并入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相关部门不再单独进行审查或备案。依托全省统一的多审合一电子审图系统,实行施工图设计文件无纸化申报、审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市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配合)。

2.简化施工许可证核发。将质量安全监督登记手续与施工许可证核发合并办理,取消施工合同备案、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施工图审查备案等事项。工伤保险证明、工资专户开立证明等资料可以承诺函形式提供。对于不涉及新增用地且原有土地有合法用地手续的改建项目,无需提交用地批准手续证明文件;对于不增加建筑面积、建筑总高度、建筑层数以及不涉及修改外立面、不降低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和不改变使用性质的改建项目,无需提交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缩小施工许可办理范围,将可以不申请办理施工许可证的建筑工程限额调整为工程投资额50 万元以下或者建筑面积400平方米以下(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

3.调整市政基础设施审批和报装时序。建设单位可在取得施工许可前完成工程建设项目涉及占用、迁改市政基础设施以及排水、道路、公路、绿地、排污许可等审批手续,由建设单位按需提出申请,相关部门并行审批,限时办结。将供水、供电、燃气、排水、通信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报装手续提前到开工前办理,在项目工程施工阶段完成相关设施建没,竣工验收后直接办理接入事宜(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市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通信管理办、市供电局牵头,市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配合)。

(十二)做“好”竣工验收阶段工作

1.实行限时联合验收。实行规划、土地、消防、人防、档案等事项限时联合验收,统一竣工验收图纸和验收标准,相对统一时间现场勘验,同步审核,限时完成,并统一出具验收意见。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联合验收管理办法,明确联合验收的组织方式、标准、流程和主体责任等(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市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配合)。

2.实行联合测绘。对竣工验收涉及的规划条件核实测量、人防测量以及不动产登记相关的地籍测量、房屋测绘等,建设单位可以委托具有国家相应测绘资质的机构实施,实行“一次委托、联合测绘、成果共享”。市自然局要制定联合测绘实施办法,明确相关测量技术标准、测绘成果要求和操作流程(市自然局牵头、市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配合)。

四、统一信息数据平台

(十三)建设完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整合建设覆盖各有关部门和区县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纳入系统管理,并与国家和省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对接,实现审批数据实时共享。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要具备“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在线并联审批、统计分析、监督管理等功能,在“一张蓝图”基础上开展审批,实现统一受理、并联审批、实时流转、跟踪督办。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要在广东省“数字”改革建设框架下、充分利用本级政务服务数据和公共服务支撑能力,以集约化建设为原则,牵头组织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建设。市财政局要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相关信息系统建设的资金安排上给予保障(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牵头,市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配合)。

(十四)强化信息共享和数据应用。要以应用为导向,打破“信息孤岛”’,加决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与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网上中介服务超市等政务服务系统的对接,加快推进工程建没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与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等相关部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完善项目统一代码管理,建设单位在首次办理工程建设项目相关审批事项时,应当通过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登记项目信息并获取项目代码,以项目代码贯穿项目审批、监管、建设实施全过程(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发展改革局牵头,市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配合)。

五、统一审批管理体系

(十五)“一张蓝图”统筹项目实施。要统筹整合各类规划,划定各类控制线,加快构建“多规合一”的“一张蓝图”,在同一空间坐标上实现各类规划相互衔接和规划信息共享。完善规划实施机制,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加强“多规合一”业务协同,统筹协调各部门对工程建设项目提出建设条件以及需要开展的评估评价事项等要求,加速项目前期策划生成,加快稳定工程建设方案,简化项目审批或核准手续,为建设单位落实建设条件、相关部门加强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估提供依据(市自然局牵头,市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配合)。

(十六)“一个窗口”提供综合服务。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制定“一窗受理”工作规程,建立完善“前台受理、后台审核”机制、综合服务窗口统一收件、出件,实现“一个窗口”服务和管理。市、县(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要加强政务服务大厅建设,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在实施“一网通办”的基础上,优化整合相关部门和市政公用单位分散设立的服务窗口,设立统一的工程建没项目审批综合服务窗口。供水、供电、燃气、排水、通信等市政公用服务要全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 提供“一站式”服务、并实行服务承诺制,明确服务标准、办事流程和办理时限,规范服务收费(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牵头、市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配合)。

(十七)“一张表单”整合申报材料。按照全省政务服务事项“十统一”标准化工作要求,加快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涉及的行政许可、备案等事项办理流程、办理时限、提交材料、表单内容等要素进行标准化梳理,推动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办理流程和评价标准统一。各审批阶段均实行“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完成多项审批”的运作模式。牵头部门制定统一的办事指南和申报表格,每个审批阶段申请人原则上只需提交一套申报材料。建立审批清单管理制度,主动为申请人提供项目需要审批的事项清单。不同审批阶段的审批部门应当共享申报材料,确保同一材料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过程只需提交一次。审批部门的审批结果文件应实现部门间共享,无需由申请人提交(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总牵头,市发展改革局、市自然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按阶段划分分别牵头,市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配合)。

(十八)“一套机制”规范审批运行。建立健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配套制度,明确部门职责,明晰工作规程,规范审批行为。建立审批协调机制、协调解决部门意见分歧,确保审批各阶段、各环节无缝衔接。建立督查督办制度,由政务服务数据管理部门负责实时跟踪审批办理情况,对因未履行职责导致项目审批迟滞的,提请所在地按规定对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问责。加快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相关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标准规范的“立改废释”工作,建立依法推进改革的长效机制(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司法局牵头,市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配合)。

六、统一监管方式

(十九)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明确监管责任,以关键环节、关键事项、关键对象为监管重点,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信用监管为基础,建立与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相适应的新型监管机制。要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共享的审批、监管等信息,健全部门协同监管联动工作机制,加强项目建设全过程监管,确保项目建设合规有序。对于实行告知承诺制的审批事项,审批部门应在规定时限内对承诺情况进行检查,对未履行承诺的,依法撤销审批决定并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市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配合)。

(二十)强化信用管理。依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建立项目审批信用信息平台,完善申请人信用记录,建立红黑名单制度,实行信用分类分级管理。将违法违规、不履行承诺弄虚作等失信行为纳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信用信息平台、并与国家和省信用平台互联互通。相关部门要将失信的企业和从业人员列为重点监管对象,从严监管,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市发展改革局、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牵头,市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配合)。

(二十一)规范中介服务。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机构进驻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对中介服务行为实施全过程监管。制定中介服务的管理制度,指导中介服务机构建立管理规范和标准,实行服务承诺、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等制度,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规范中介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执业行为,严格查处违规收费、出具虚证明或报告和扰乱市场秩序等违法违规行为。审批部门在审批过程中委托开展的技术活动,必须通过竞争方式选择服务机构(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市公共交易中心牵头,市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配合)。

 七、保障措施

(二十二)加强组织领导。市成立以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全市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本次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指导培训和监督考核,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承担。市有关部门要按本实施方案分工要求,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形成改革合力,组织落实本领域改革任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要切实加强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统筹推进落实各项任务,做好跟踪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做法,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本次改革任务。

(二十三)加强沟通反馈和培训。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建立上下联动的沟通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情况,督促指导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开展集中培训,强化有关部门领导干部、工作人员的改革意识,提高改革业务能力,持续开展对服务对象的业务培训和政策指导、对改革相关政策进行全面解读和辅导。

(二十四)建立考评机制。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考核评价机制、重点考核全流程、全覆盖改革和统一审批流程、统一信息数锯平台,统一审批管理体系、统一监管方式等情况,并将有关情况报市。加大对改革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跟踪督查改革任务落实情况,并定期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报送工作进展情况。市人民将对工作推进不力,影响全市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进程,特别是未按时完成阶段性工作目标的有关部门予以通报批评,并依法依规严肃问责。

(二十五)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原则建立健全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容错纠错机制,鼓励改革创新,勇于探索实践。但要严防相关单位、个人滥用改革措施、放松管理或以改革名义谋求私利。

(二十六)做好宣传引导。各部门要通过多种形式及时宣传报道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加强舆论引导、做好服务对象和社会公众意见、建议的收集反馈工作,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为有序推进改革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乌鲁木齐燃气公司客服电话是多少

问:壁挂式燃气炉使用说明指南

答:壁挂式燃气炉使用方法有以下几点

1、注水;

刚安装的燃气壁挂炉先注水,注水方法是先打开排气阀,然后打开壁挂炉的补水阀进行补水,补水压力达到1.0—1.5bar后,请一定要关闭补水阀,否则,系统超压泄压阀会一直漏水,可能浸湿室内物品;然后观察排气阀的排气孔是否有水流出来,如果有水流出就说明系统水已经补满,可以关闭排气阀

2、通电;

将所有燃气壁挂炉的电源开关都打开,让壁挂炉接通电源开始工作,要注意的就是壁挂炉用的是漏电保护插头,按中间的开关键,可以打开电源。

3、运行;

这里的运行是指试运行,让燃气壁挂炉自行运行5分钟,等系统里面的空气排的差不多了,系统水压也稳定后,再开点火。

4、温度设置;

燃气壁挂炉分为两种,一种是单功能的,只能供暖,另一种是供暖和洗浴合一的壁挂炉。如果是双功能的需要对两个进行设定温度,如果是暖气片供暖,则设定温度为80度,如果是地暖供暖,则设定温度为60度。而生活热水部分设定温度最好不高于50度,首次运行的安尔瑞燃气壁挂炉由于水温比较冷,请不要将温度设置过高,过高的水温容易让壁挂炉长时间的运行而达不到设定温度。

5、调节水温;

这里是调节洗浴水温,在冬季可以将温度设置在42度以下天燃气壁挂炉,过高会烫人的;夏季水温可下降一到二度都可以,用户的正确操作步骤是先打开燃气阀门→开机→然后调节冬夏模式,按上下键调节供暖或洗浴水温即可。如果不点火,一般是水泵卡死,用平口螺丝刀拨动水泵叶轮旋转几圈,若问题不能得以解决,可联系售后服务人员。

壁挂炉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点:

1、壁挂炉使用安全;

安全尤为重要,安全与生命挂钩,没有了安全可以说是没有了一切,所以我们在买一些产品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它的安全性,尤其是壁挂炉涉及到用水用电和用气安全。

2、带防冻功能;

壁挂炉的防冻功能也很重要,它可以防止冬天出现意外事故的发生。自动防冻功能其一,当水温降至5℃时,锅炉必须能自动启动。其二,当断气后,在5℃时,水泵应连续运行。

3、节能;

购买价格虽然重要,但节约燃气更加重要,购买时是一次性支出,而燃气费用是长期性支出。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该怎么判别它是否省气?其实壁挂炉的热效率就是最核心的节能技术指标。所以选购热效率高、售价适中的壁挂炉是最佳的选择。

4、品牌;

品牌是质量和信誉的保障,所以在购买产品的时候尽量购买一些正规品牌,例如:安尔瑞壁挂炉,正规品牌壁挂炉的零部件大都会用格兰富水泵、新界水泵、西特燃气阀等国际知名大品牌,而一些冒品牌为降低价格和扩大利润,零部件都没有正规品牌的好,更甚的还会用一些劣质品替代,其直接后果就是故障率高、废气,甚至发生安全事故。

5、功率选择;

对于家具使用的壁挂炉,需要选择合适的功率才行,功率太大就容易产生浪费,太小达不到暖要求。

6、售后;

燃气壁挂炉是涉及到用水用电用气的复杂产品,对水电气等基础条件要求较高,如果出现故障,电话里基本解决不了问题,那我们只能花钱要求,而有些技术不够专业的,上门好几次也解决不了问题,费事费钱费力。所以我们在选购的时候也需要看这家企业的售后如何。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壁挂炉

谁知道有关烟囱的资料!!!特别是烟囱与锅炉的比例~~

新疆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客服热线:96517

客服电话96517处理业务:

1、气表维修

拔打96517报修

所属区域分公司客服大厅

2、气表更换

非到期表更换,若用户自愿提出更换非故障表需拔打96517登记

到期表更换持购气IC卡、《新疆燃气集团有限公司用户卡维修单》、《用户IC卡表更换流转单》

3、甩项安装工程

拨打客服热线96517进行登记,办理时提供房产证复印件及房主复印件、申请人复印件、《天然气新增用户申请表》盖物业管理单位公章、提供相邻用户天然气IC卡号。

4、民改壁挂炉

5、加装或更换表托、管卡

6、电磁阀、报警器等设施的拆装、维修、更换

7、改线

管线、气表的拆除、安装、移位(民用户)

扩展资料

乌鲁木齐市办理燃气各事项工作需要时间:

1、申请

(1)用暖申请;

(2)规划局建审总平图;

(3)换热站预放位置平面图等;

供热企业对符合条件的当日予以受理,材料不齐全或不具备并网条件的,一次性告知经办人

2、现场勘查

供热企业勘查现场出具初步方案

2个工作日

3、签订并网协议

申请供暖企业根据供热企业出具的并网方案及概算,商谈并网协议

7个工作日

4、办理管线红线规划手续

(1)项目立项;

(2)测绘图;

(3)代理申请人员提供法人委托书、单位营业执照;

市、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申请人提交的资料办理热力一次管网红线规划

建议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6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

5、施工图设计

供热企业根据一次管网规划红线和用热企业提供的换热站平面图委托设计单位进行一次管网和换热站设计

7个工作日

6、施工图纸审查

(1)项目立项;

(2)代理申请人员提供法人委托书、单位营业执照;

(3)施工图

施工图纸审查部门根据供热企业提供的资料办理施工图审查手续

建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图。

7、管线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1)项目立项;

(2)管线红线规划;

(3)管线规划总平图;

(4)施工图纸审图合格证;

市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供热企业提供的资料办理管线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建议6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

8、并联审批

道路主管部门:征地批复文件;市、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用地定点图》、《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市、区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管线工程设计施工图、市勘查测绘院管线定线合格证、施工组织设计;

园林绿化主管部门:《砍伐、迁移城市树木和占用(临时占用)城市绿地审批许可》审批表;过程施工及施工图,拟砍伐、迁移树木和占用(临时占用)城市绿地平面位置示意图等;

交警部门:拟挖掘占用施工围挡周边交通组织方案;缓堵保畅承诺书;挖掘、占用城市道路施工交通安全承诺书等。

需要申请道路挖占手续的用户,办理市政、交警、园林绿化等手续

设计道路、绿化、交通等部门,建议上述部门按照自治区行动方案,在10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

9、工程施工

用热企业自行委托施工企业对二次管网和换热站土建开工建设,供热企业委托施工企业对一次管网和换热站设备开工建设

10、竣工验收

用热企业对二次管网和换热站土建组织竣工验收,供热企业对一次管网和换热站设备安装组织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双方签订《供用热合同》

3个工作日

11、开阀供暖

供用热双方根据《供用热合同》签订内容开阀供暖

2个工作日

乌鲁木齐市人民-新疆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天然气业务信息公开办事指南

我想要在焦作马村区开一家天然气加气站,请问有什么手续,大概需要多少资金?跪求。

一、内筒设置烟囱

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办公大楼(也称湖北国际金融大厦)是武汉地区首批高层建筑之一,该大厦主楼廿六层,高近百米,由于当时的能源政策限制,只能用煤作燃料,然而,由于该大厦地处武汉市繁华的闹市中心--中南路口,环境保护要求特别高,而燃煤锅炉又不适于布置在楼顶,只能考虑布置在裙房一层,根据《锅炉尘排放标准》本工程锅炉房烟囱可按30M设计(总容量5t/h),但由于本大厦高近100M,且周围也有中南商业大楼(高约50M)和规划中的物贸大厦,中商广场(后来均已建成),上述排放标准也同时规定“在烟囱周围半径200M的距离内有建筑物时,烟囱高度一般应高出最高建筑物三米以上”。有人希望我们按30M设计,这样建设单位可以节省不少投资,我们设计起来也方便得多,如果我们在“一般”和“应”上做文章,请求环保部门降低要求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但我们认为,以环境保护的高度出发,从城市发展的长远观点着想,从锅炉房烟气对本大厦的影响考虑--因为锅炉房位于本大厦之西北,而锅炉运行时间又多在冬季,烟气对大厦的损害是不言而喻的--将锅炉烟囱建得更高一点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因此,我们决定还是将锅炉房烟囱设计为高出本大厦3米。然而,真正设计起来就困难重重了,首先,本大厦是武汉市首批标志性建筑之一,是湖北省建设银行的办公大楼,城市规划要求外装修豪华壮观,因而在方案设计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考虑设置高出屋面3米烟囱的位置,

施工图若考虑附壁砖烟囱或钢烟囱不仅破坏建筑形象,而且结构上也无法处理。其次,若建独立砖烟囱,造价将高达百万元,且受地方限制,做起来与整幢建筑也不协调,有煞风景,若考虑附在裙房上,连起码的30M也达不到,怎么办?经我们多次与土建工程师磋商,终于在主楼内筒靠电梯井的地方挤出一块面积约2.5M2的三角形位置决定将烟囱设置在此。

内筒设置烟囱,在中国以至于亚州也还是个新问题,首先,烟气对内筒产生的热应力影响就很大,其次,锅炉房并非在主楼楼层内,而是在裙房里,距内筒尚有几十米水平距离,烟道必须通过标准层的几个房间,将对这些房间产生影响。特别是锅炉一般冬天运行较多,烟囱内外温差更大,为避免其影响,将烟囱作如下处理:

1、参照普通烟囱的建造方法,将空气隔热层扩大为100MM,普通砖烟囱的空气隔热层为50MM,它是为保护烟囱外壁而设置的,而我们要保护的对象是大楼的整个内筒以至整个大厦,为此,我们特将空气隔热层增加一倍,防止烟气热量向内筒传导而产生热应力破坏。

2、砌筑与烟囱等高的耐火砖内壁,普通烟囱内壁,烟气湿度在500℃以下时用红砖,显然不能保证烟囱外壁湿度与室温相当,耐火砖的密实程度和隔热性能比普通红砖好多了,能有效地阻止烟气湿度影响内筒。

3、烟囱与烟道连接处设置伸缩缝,烟道(钢制)取了严格的保温措施。

4、烟囱外壁(即内筒墙壁用耐火砼浇筑,更进一步消除烟气的影响。

取上述措施,完全避免了烟囱内外温差对主楼内筒的影响,如果不说明,谁也不知道,本大楼的烟囱就设置在主楼的内筒靠过道的地方。几年的运行证明,此法不仅解决了高层建筑设置烟囱的难题,为建设单位节省了大量投资(与独立烟囱相比,节省3/4,约70万元,与附壁烟囱相比,节省的1/3,达30万左右。)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于烟囱很高,消除烟气对周围的污染,产生了更明显的环境效益。

二、外墙设置附壁烟囱

湖北省邮电管理局所建华美达大酒店,是一座二十八层,高一百多米的大型建筑,锅炉房设置在四层裙房,三台油锅炉总烟道正好位于大楼外墙一角,我们同样在墙角切了一个面积约2M2的三角形,因其在外墙,热应力影响比内筒小,故空气隔热层仅70MM,其余办法均与湖北国际金融大厦相同,但锅炉运行后,发现临烟囱的房间较高,后经分析勘察,发现施工单位在砌烟囱内壁耐火砖时,根本没按烟囱砌筑工艺施工,甚至连内壁上的脚手架孔都没堵上,还有250×200MM的大洞几个宽20MM的缝隙达几十米,后经堵洞补孔,并限了一些别的措施,房间湿度才降下来,达到正常使用要求。

三、设备附墙不锈钢烟囱

河南郑州大城,锅炉房设在裙房一层,锅炉房与三十三层商住楼相连,原设计写字楼四十六层,烟囟附写字楼而上,但由于某些原因,写字楼只建了几层,商住楼又已建成,经研究,决定做不锈钢烟囱附在商住楼墙上,取了下述措施。

1、为避免普通钢的锈蚀而造成烟囱更换费用高,经测算,决定用不锈钢制。

2、为减少造价,少用不锈钢材取短节法兰安装方法,即两法兰之间距离仅为2米,在法兰上支撑烟囱,从而减少下层烟囱的壁厚,按计算,若烟囱重量都落在地基上,下层烟囱壁厚要十几毫米,用上述办法,上下烟囱的壁厚均为4-5MM。支撑和固定均用不接

触烟气的普通钢材。

3、烟囱上取热补偿措施,防止因烟囱固定支撑之间的热膨胀而引起破坏。

该锅炉房运行几年,一切正常。

四附壁砖烟囱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一定要请具有筑炉或烟囱施工的专业队伍施工。

2、内壁一定要保证平滑,密实不允许渗烟,以减少热传导。

3、空气隔热层宽度一定要保证不允许两隔热层面凹凸不平。

4、绝对不允许在砌内壁耐火砖时在内壁上搭脚手架,只能搭在外壁上,因为脚手架孔是无法堵严的。

5、监理公司一定要时时监察,否则后患无穷,如武汉华美达大酒店运行后,因不能停炉,检查起来十分困难,堵洞补孔更加困难,而且效果也不好。

高层建筑是我国近年来发展的新鲜事物,随着四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入,一座座高楼拨地而起,由于一般都建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而我国的城市由于历史原因暂时还很少有供热中心,因之锅炉是不可缺少的,怎样解决高层建筑中的烟气排放(即烟囱设计)问题,是一个很棘手的课题,弄不好,祸及当代,殃及子孙,但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大胆创新,精心设计,精心施工,解决这一问题还是不难的。

关于锅炉

工艺布置

第5.4.1 条 工艺布置应保证设备安装、运行、检修安全和方便,使风、烟流程短,锅炉房

面积和体积紧凑。

第5.4.2 条 锅炉操作地点和通道的净空高度不应小于2m,并应满足起吊设备操作高度的要

求。在锅筒、省煤器及其他发热部位的上方,当不需要操作和通行时,其净空高度可为0.7m。

第5.4.3 条 锅炉与建筑物之间的净距,应满足操作、检修和布置设施的需要,并应符

合下列规定:

一、炉前净距:

蒸汽锅炉1~4t/h、热水锅炉0.7~2.8MW、不宜小于3.0m;

蒸汽锅炉6~20t/h、热水锅炉4.2~14MW、不宜小于4.0m;

蒸汽锅炉35~65t/h、热水锅炉29~58MW、不宜小于5.0m。

当需在炉前更换锅管时,炉前净距应能满足操作要求。对6~65t/h 的蒸汽锅炉,4.2~58MW

的热水锅炉,当炉胶设置仪表控制室时,锅炉前端到仪表控制室的净距可为3m。

二、锅炉侧面和后面的通道净距:

蒸汽锅炉1~4t/h、热水锅炉0.7~2.8MW、不宜小于0.8m;

蒸汽锅炉6~20t/h、热水锅炉4.2~14MW、不宜小于1.5m;

蒸汽锅炉35~65t/h、热水锅炉29~58MW、不宜小于1.8m。

当需吹灰、拨火、除渣、安装或检修螺旋除渣机时,通道净距应能满足操作的要求。

第13.2.13 条 烟囱上装设的飞行标志障碍灯,应根据锅炉所在地航空部门的要求决定。障

碍灯应为红色,装设在烟囱顶端不应少于2 盏,并应考虑维修方便。

第13.2.14 条 砖砌或钢筋混凝土烟囱应设置避雷针或避雷带,可利用烟囱爬梯作为其引下

线,但必须有可靠的连接。

第13.2.15 条 燃气放散管的顶或其附近应设置避雷针,其针尖高出管顶不应小于3m,并使

其保护范围高出管顶不应小于1m。

第13.2.16 条 燃油锅炉房贮存重油和柴油的金属油罐,当其顶板厚高不小于4mm 时,可不

装设避雷针,但必须接地,接地点不应少于2 处。

“烟囱越高,排烟能力越好”“越高空气压强越小”这两句话都没错,但烟囱越高排烟能力越好绝不是因为越高空气压强越小造成的,如果真的是这原因造成的,别说烟囱里的空气会自己往上流,就是地面的空气也全都往上跑了,哈哈!下面给你解释原因吧。

在大气中的任何物体(包括空气本身)都会受到来自于空气的浮力,但空气为什么还能保持平衡(不考虑吹风现象)而不上浮呢?那是因为空气不但受到了上升的浮,同时还受到了自身的重力作用,通常情况下空气向上的浮力与自身向下的重力是相等的,所以就保持了平衡。

但是烟囱里所排出的烟子,是温度很高的热空气,温度越高它就越澎涨,单位体积所受的重力也就变小了,由于浮力没变,而热空气的重力变小了,所以烟子就上浮了,往上冲,当上冲一段时间温度变冷后烟子就水平扩散了,如果你在无风的时候(最好是清晨和傍晚)站在农村的山上,看山沟里农户们的烟火,就能看到这一现象,非常壮观。

烟囱为什么要做很高呢,因为烟囱越高烟囱的热空气就越多,它所受到的总浮力就越大,浮力产生的压强就越大,排烟能力就越强。那是不是把烟囱不做高而是把它做大也行呢?当然不行,如果你只把烟囱做大而不做高,烟子所受到浮力同样会变大,而且与增大的截面积成比例,但是压强=压力/受力面积,压力、面积都成比例的变大了,压强实际上就没变,烟囱低部的吸力就不会变大,这道理与抽水泵的扬程只与水管的垂直高度有关,而与水平距离无关一会事。

另外,烟囱做成锥形只是因为建筑上的需要,对排烟能力没帮助。烟囱也并非做得越高越好,烟囱有个最佳高度,得根据你的排烟量和烟囱口径来定,当排烟量和口径一定时,烟囱超过了一定的高度后,再做高就毫无意义了。

烟囱的高度对排烟能力是有影响

不过关键不是这个

关键是烟囱要做成圆锥形的上小下大

这样才能使烟囱内的气压远远大于烟囱外的气压

这样烟囱的排烟能力才越好

烟囱修高了,能够成较好的温度梯度,空气的热膨胀上升效果更好.

产品摘要指标:

1、耐高温:250℃。

2、耐稀酸(硫酸、硝酸、盐酸)5%浓度、80℃温度:12天无变化;

耐30%硫酸:80℃15天无变化,常温30天无变化。

3、 耐水性:常温浸泡90天无变化。

4、耐剥离性:(急冷急热250℃/水冷反复循环)50次无变化。

5 .抗老化指标:耐湿热试验500h无变化。

6.最长使用年限: 13年。

7施工周期:20—30天。

单筒旧烟囱转内衬脱硫改造(新烟囱内衬处理)和钢烟囱内侧耐酸防腐处理方案:

(一)、旧烟囱转内衬改造及新单筒烟囱内衬处理:

1、处理方法及程序:扫灰清理(新烟囱无此程序),刷OM界面剂,批刮OM腻子,刷OM-4底料两道,最后刷OM-5型烟囱耐高温耐酸防腐涂料两道(中间可增铺玻璃丝布1—2道)总厚度1.5—2.0mm。

2、施工周期:20天(210-240M烟囱)。

(二)、钢烟囱内侧防腐处理方案:

1、处理方法和程序:除锈后刷OM-4底料两道,刷OM-5型烟囱耐高温耐酸防腐涂料两道,总干膜厚度0.5—1.0mm。(设计院根据需要选择厚度)

2、施工周期:20天(210-240M烟囱)。

高层建筑烟囱设计

胡瑜想

中南建筑设计院

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的高层建筑象雨后春笋般地矗立起来,根据中国国情,现在绝大部分高层建筑的热源还是考虑使用燃油或燃煤锅炉或溴化锂机组,其机房的烟囱尤其是燃煤锅炉房的烟囱的设置,往往是设计者十分头痛的问题,若建独立烟囱,因其均在闹市区,寸土寸金,不可能单独设立,且造价昂贵,若做附壁烟囱,在设计或施工中出现错误,将会造成不可挽救的经济损失,如武汉某单位28层住宅楼的附壁砖烟囱,就是因为设计与施工均存在一定问题而使烟囱和住宅墙面开裂,烟气向各个房间渗透,烟囱无法修理和使用,而重新再做了一个钢制烟囱附墙。造成经济损失几十万元。

在设计实践中,我们吸取他人的经验教训,根据现场情况,千方百计,大胆创新,用新技术,并且严格要求施工单位按图施工,解决了高层建筑烟囱设计的一些问题,几个工程经各有关部门竣工验收合格,运行几年,没有问题,有的还获得了省优秀设计二等奖(湖北省建设银行办公楼、国际金融贸易大厦),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一、内筒设置烟囱

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办公大楼(也称湖北国际金融大厦)是武汉地区首批高层建筑之一,该大厦主楼廿六层,高近百米,由于当时的能源政策限制,只能用煤作燃料,然而,由于该大厦地处武汉市繁华的闹市中心--中南路口,环境保护要求特别高,而燃煤锅炉又不适于布置在楼顶,只能考虑布置在裙房一层,根据《锅炉尘排放标准》本工程锅炉房烟囱可按30M设计(总容量5t/h),但由于本大厦高近100M,且周围也有中南商业大楼(高约50M)和规划中的物贸大厦,中商广场(后来均已建成),上述排放标准也同时规定“在烟囱周围半径200M的距离内有建筑物时,烟囱高度一般应高出最高建筑物三米以上”。有人希望我们按30M设计,这样建设单位可以节省不少投资,我们设计起来也方便得多,如果我们在“一般”和“应”上做文章,请求环保部门降低要求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但我们认为,以环境保护的高度出发,从城市发展的长远观点着想,从锅炉房烟气对本大厦的影响考虑--因为锅炉房位于本大厦之西北,而锅炉运行时间又多在冬季,烟气对大厦的损害是不言而喻的--将锅炉烟囱建得更高一点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因此,我们决定还是将锅炉房烟囱设计为高出本大厦3米。然而,真正设计起来就困难重重了,首先,本大厦是武汉市首批标志性建筑之一,是湖北省建设银行的办公大楼,城市规划要求外装修豪华壮观,因而在方案设计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考虑设置高出屋面3米烟囱的位置,

施工图若考虑附壁砖烟囱或钢烟囱不仅破坏建筑形象,而且结构上也无法处理。其次,若建独立砖烟囱,造价将高达百万元,且受地方限制,做起来与整幢建筑也不协调,有煞风景,若考虑附在裙房上,连起码的30M也达不到,怎么办?经我们多次与土建工程师磋商,终于在主楼内筒靠电梯井的地方挤出一块面积约2.5M2的三角形位置决定将烟囱设置在此。

内筒设置烟囱,在中国以至于亚州也还是个新问题,首先,烟气对内筒产生的热应力影响就很大,其次,锅炉房并非在主楼楼层内,而是在裙房里,距内筒尚有几十米水平距离,烟道必须通过标准层的几个房间,将对这些房间产生影响。特别是锅炉一般冬天运行较多,烟囱内外温差更大,为避免其影响,将烟囱作如下处理:

1、参照普通烟囱的建造方法,将空气隔热层扩大为100MM,普通砖烟囱的空气隔热层为50MM,它是为保护烟囱外壁而设置的,而我们要保护的对象是大楼的整个内筒以至整个大厦,为此,我们特将空气隔热层增加一倍,防止烟气热量向内筒传导而产生热应力破坏。

2、砌筑与烟囱等高的耐火砖内壁,普通烟囱内壁,烟气湿度在500℃以下时用红砖,显然不能保证烟囱外壁湿度与室温相当,耐火砖的密实程度和隔热性能比普通红砖好多了,能有效地阻止烟气湿度影响内筒。

3、烟囱与烟道连接处设置伸缩缝,烟道(钢制)取了严格的保温措施。

4、烟囱外壁(即内筒墙壁用耐火砼浇筑,更进一步消除烟气的影响。

取上述措施,完全避免了烟囱内外温差对主楼内筒的影响,如果不说明,谁也不知道,本大楼的烟囱就设置在主楼的内筒靠过道的地方。几年的运行证明,此法不仅解决了高层建筑设置烟囱的难题,为建设单位节省了大量投资(与独立烟囱相比,节省3/4,约70万元,与附壁烟囱相比,节省的1/3,达30万左右。)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于烟囱很高,消除烟气对周围的污染,产生了更明显的环境效益。

二、外墙设置附壁烟囱

湖北省邮电管理局所建华美达大酒店,是一座二十八层,高一百多米的大型建筑,锅炉房设置在四层裙房,三台油锅炉总烟道正好位于大楼外墙一角,我们同样在墙角切了一个面积约2M2的三角形,因其在外墙,热应力影响比内筒小,故空气隔热层仅70MM,其余办法均与湖北国际金融大厦相同,但锅炉运行后,发现临烟囱的房间较高,后经分析勘察,发现施工单位在砌烟囱内壁耐火砖时,根本没按烟囱砌筑工艺施工,甚至连内壁上的脚手架孔都没堵上,还有250×200MM的大洞几个宽20MM的缝隙达几十米,后经堵洞补孔,并限了一些别的措施,房间湿度才降下来,达到正常使用要求。

三、设备附墙不锈钢烟囱

河南郑州大城,锅炉房设在裙房一层,锅炉房与三十三层商住楼相连,原设计写字楼四十六层,烟囟附写字楼而上,但由于某些原因,写字楼只建了几层,商住楼又已建成,经研究,决定做不锈钢烟囱附在商住楼墙上,取了下述措施。

1、为避免普通钢的锈蚀而造成烟囱更换费用高,经测算,决定用不锈钢制。

2、为减少造价,少用不锈钢材取短节法兰安装方法,即两法兰之间距离仅为2米,在法兰上支撑烟囱,从而减少下层烟囱的壁厚,按计算,若烟囱重量都落在地基上,下层烟囱壁厚要十几毫米,用上述办法,上下烟囱的壁厚均为4-5MM。支撑和固定均用不接

(下转第148页)

(上接第158页)

触烟气的普通钢材。

3、烟囱上取热补偿措施,防止因烟囱固定支撑之间的热膨胀而引起破坏。

该锅炉房运行几年,一切正常。

四附壁砖烟囱施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一定要请具有筑炉或烟囱施工的专业队伍施工。

2、内壁一定要保证平滑,密实不允许渗烟,以减少热传导。

3、空气隔热层宽度一定要保证不允许两隔热层面凹凸不平。

4、绝对不允许在砌内壁耐火砖时在内壁上搭脚手架,只能搭在外壁上,因为脚手架孔是无法堵严的。

5、监理公司一定要时时监察,否则后患无穷,如武汉华美达大酒店运行后,因不能停炉,检查起来十分困难,堵洞补孔更加困难,而且效果也不好。

高层建筑是我国近年来发展的新鲜事物,随着四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入,一座座高楼拨地而起,由于一般都建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而我国的城市由于历史原因暂时还很少有供热中心,因之锅炉是不可缺少的,怎样解决高层建筑中的烟气排放(即烟囱设计)问题,是一个很棘手的课题,弄不好,祸及当代,殃及子孙,但只要我们认真研究,大胆创新,精心设计,精心施工,解决这一问题还是不难的。

《最新烟囱工程设计与施工图预算编制指南》

0.3锅炉直径32厘米高18米左右,没有具体的比例,0.2锅炉烟囱直径24厘米高12米左右

合肥市交通规划

留个邮箱,我给你发一套天然气加气站的建站手续。

至于成本最简单的子站,2台压缩机+2辆管束车造价至少在400W左右不包含土地费用

这个许可证非常不好批,没有特别的关系估计不一定能批到的

合肥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为加强对近期城市建设的指导与统筹,落实城市“141”空间发展战略,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的要求,以区域协调、社会和谐、节约、环境友好为基本原则,结合合肥市实际情况,制定合肥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

[2002]13号);

(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关于贯彻落实〈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建规[2002]218号);

(5)《安徽省城镇体系规划(2005~2020)》;

(6)《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7)《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8)《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规划纲要》;

(9)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第3条 指导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将环境保护与控制作为发展的前提,科学预测城市发展规模,合理进行空间配置;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应对城市发展问题;制定城市重大设施建设规划,为合肥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努力实现城市有序、和谐、可持续发展。

第4条 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合肥市市区,包括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面积838.52平方公里(含巢湖水面72.93平方公里)。

第5条 规划期限

2006-2010年。

第6条 在规划期限内,凡在规划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及空间利用规划和建设活

动,应符合本规划;与空间利用相关的各项政策、,应与本规划相协

调。

第二章 目标与规模

第7条 城市近期建设发展目标

近期城市建设围绕“工业立市、县域突破、创新推动、东向发展、可持续发展”等五大战略,按照“新区开发、老城提升、组团展开、整体推进”的思路,逐步把合肥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区域性的商贸物流中心、旅游会展中心和金融中心,“引领皖中、辐射全省、联动中部、接轨长三角”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城市。

构建完善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形成区域通枢纽,推动多中心空间布局的形成,建设现代化滨湖生态园林城市。

第8条 城市发展规模

到2010年,城市中心城区人口300万,城市建成区规模为300平方公里。

第三章 空间分区管制及近期城市发展方向

第9条 空间分区管制

为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节约和集约利用,处理好城市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在市区范围内划分四种用地类型,即现状建成区、适宜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

现状建成区内城镇建设应满足延续城市文脉、城市风貌的原则,保护现有历史建筑、文化节点,促进城市特色的形成。

适宜建设区内城市建设应严格遵守规划的相关规定,满足公共绿地、水系的景观控制要求,优先满足基础设施用地、社会公益设施用地需求。

限制建设区内禁止破坏自然生态的行为,严禁发展污染企业,严禁擅自扩大村庄用地以及圈地、扩地等行为。

禁止建设区内除规划的城市基础设施外,禁止一切城市建设开发行为,已经存在的农村居民点应予以严格控制,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第10条 近期城市发展方向

近期城市重点向南、向西发展,同时促进城市北部、东部和西南部的发展,优化城市布局。

第11条 建设用地分布

规划期内城市新增建设用地75平方公里,新增建设用地重点向滨湖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倾斜,职教基地以及各类产业园区是城市近期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有效利用新增建设用地的同时,加强对存量土地的挖潜,优化用地结构,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在各城区均衡布局居住用地,优先保证各项市政设施、社会事业发展用地,保障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发展备用地

对发展备用地内的土地实行严格的控制,除了近期城市发展所必须的用地外,不允许任何未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许可的建设和开发行为。

第四章 近期重大用地布局

第13条 重点发展地区

近期确定滨湖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经济技术开发区、磨店片区、新站北地区、黄山公园地区、森林公园地区等6个地区为近期重点发展地区。

第14条 重点改善片区

近期重点改善的建成区主要包括老城区、龙岗地区、花冲公园及化工厂地区、葛大店地区、青年路地区、南七地区、五爪塘地区、西客站地区、樊洼路地区、合作化北路地区、老火车站地区、三角线地区等13个地区。

第15条 重点生态培育地区

重点生态培育地区包括大蜀山风景区、两大水库地区、“四脉”生态廊道、巢湖沿岸地区、江淮分水岭地区。近期重点加强对这些地区生态的恢复和建设,改善周边环境,特别加强对水源保护区周边的控制。

第16条 工业(园)区

1、近期工业发展重点

近期立足产业基础和优势,按照产业集聚、规模扩张、技术进步和国际合作的要求,重点发展汽车、装备制造、家用电器、化工及橡胶轮胎、新材料、电子信息及软件产业、生物技术及新医药、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等8大重点产业。

2、近期工业布局

积极构建市、县联动的“5大工业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

其中西部工业组团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蜀山经济开发区;西南部工业组团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河工业园区;北部工业组团的庐阳工业园区;东北工业组团的瑶海经济开发区;东部工业组团的肥东经济开发区(龙岗)位于市区范围内,是近期建设工业用地布局的重要地区。

第17条 仓储区

完善建设3个仓储集中区,包括派河北仓储集中区、合肥北站仓储集中区和大兴仓储集中区。

取消瑶海生态公园北侧的危险品仓库,拆除合作化路液化气储气站,加强对煤气制气厂储气站的安全防护措施。

第18条 居住区

以贯彻宏观调控政策为手段,以保障住房供应为主线,以商品住房市场化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提倡绿色与节能建筑,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推进物业管理,促进房地产业现代化,健全房地产业法律法规建设,规范市场,推动房地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近期规划重点建设森林公园地区、建材一厂地区、合瓦路地区、大店、大兴、安纺地区、合钢地区、葛大店地区、黄山公园地区、南艳湖地区、政务文化新区、黄山路及潜山路地区、樊洼路地区等居住区。

启动滨湖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内的住区建设,加大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及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第19条 园林绿地

在近期建设范围内划定绿线、蓝线,依照相关法规和条例加强管理。

围绕大蜀山、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和环巢湖地区,加快城市东南、西南、西北三大区域及滨湖区绿化建设。促进各城区绿地均衡发展,从园林城市向生态园林城市推进。

到2010年,全市新增市级公园12个、区级公园16个,新增绿地1523.8公顷,其中公共绿地新增1119.1公顷,人均公共绿地达11平方米,人均标准增加1.3平方米。

第20条 历史文化保护

在近期建设范围内划定紫线,依照相关法规和条例加强管理。

近期在保护文物古迹的同时,对近现代代表性建筑也要加以保护。针对保护对象的价值、残损程度取不同的保护方法;不仅保护文物、近现代代表性建筑本身,对周边环境也进行整治;把文物、近现代代表性建筑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

第21条 风景名胜区

严格执行国家及安徽省有关风景名胜区管理规定,严格执行风景区总体规划,禁止一切与风景区无关的建设行为。

协调城市建设与巢湖风景名胜区、西郊风景区的关系,近期建设环巢湖的滨湖大道、景区基础设施,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与保护两大水库水源相结合,营造生态湿地、风景林,严格控制景区内污染物的排放,环城公园要继续提高生态文化品质。

第22条 旅游

实施合肥市旅游业“十一五”规划,建设10个重大工程,辐射周边旅游景区,带动安徽省旅游业整体发展。

第五章 近期重大交通设施规划

第23条 近期建设目标

1、对外交通

初步建立以合肥中心城区为中心的综合性对外交通运输体系,将合肥市建设成为重要的区域通枢纽。

以提高综合运输能力为重点,集中建设对外运输主干线、重点港(站)主枢纽,初步形成以城市为依托,机场、港口为枢纽,干线铁路、高等级干线公路、航道为骨架的综合交通体系。

2、城市交通

初步建立快捷的城市“141”组团交通联系网,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提高交通安全性和运行效率。加强城乡之间道路系统建设。

初步建成以快速路、一级主干路组成的城市快速通道系统,加大次干路和支路的覆盖范围,形成网络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等级分明的道路系统。

3、公交网络

实施公共交通优先策略,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初步建成以快速公交和常规公交相结合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系统,启动轨道工程建设前期工作。

第24条 对外交通近期建设规划

1、铁路

完成沪汉蓉高速铁路合武、合宁段的建设;建设宁西铁路合肥至西安段复线;新建淮南快速铁路线,与京沪高速铁路相衔接。结合城市道路建设有地逐步实现铁路与城市道路立体交叉,消除平交道口对城市交通的干扰。

2、公路

完成合淮阜、合六叶高速公路及北外环高速路建设,完成合宁高速公路大龙段扩建工程,做好西外环高速公路线型的选择和控制,适时启动西外环高速公路建设,做好206国道经过城市段的外移准备工作,改造七条城市出口干线公路。

3、机场

建成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推进合肥骆岗机场搬迁,建设中心城区与新机场之间的快速专用通道,在机场附近规划建设临空港经济区。

4、水运及港口

将合裕线航道全线建成Ⅲ级航道,同时改造店埠河下游撮镇合裕公路桥至三叉河9公里航道及派河下游航道为Ⅲ级航道。规划建设合肥集装箱码头及南淝河、店埠河、派河货运码头,提升派河港区、店埠河港区的吞吐能力。结合滨湖区建设在巢湖沿岸及南淝河水道建设旅游客运码头,设计“水上巴士”线路。

5、客、货运枢纽

近期新建合肥高铁站,对合肥火车客运站进行改建。加快合肥北站建设,并作为集综合性货场、集装箱和现代化物流中心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货运基地。

改造建设南门、北门、西门、东门换乘中心。同时规划新建三处公路客运站,形成完善的公路客运枢纽系统。

结合对外交通枢纽,形成以合肥货运总站、合肥竹西货运站、合肥新港货运站、合肥集装箱中转站、合肥十里庙货运站、合肥龙岗货运站、合肥双凤货运站、合肥店埠货运站等八站构成公路货运主枢纽。

第25条 城市骨架路网近期建设规划

建设中心城区到三县的快速干道。实施交通综合改善工程,改造和完善道路网络系统,加强重点地区路网建设,进一步加大老城区道路改造的力度,提高既有设施的服务水平和使用效率,加强对道路立交用地的控制。

规划期末,城市道路总长度达到1600公里,道路广场面积5250万平方米,人均道路广场面积17.5平方米。

第26条 公共交通近期规划

到2010年,完成公共交通指挥中心、大型综合换乘枢纽中心及9个保养场建设,营运线路网总长度750公里,公交车辆拥有率达到12辆/万人,公交线路密度达到2.5公里/平方公里(其中快速公交线网密度为0.60公里/平方公里)。

第六章 近期重大公共设施规划

第27条 近期发展目标

近期通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引导多中心城市空间形成,加大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满足城市生产、生活需要。

老城区继续提升、优化服务职能,构建区域性的金融、商贸服务中心;政务文化新区构建市级行政、文化中心;滨湖区逐步建成以行政、会展、旅游和休闲观光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服务中心;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成为以科研为主要功能的城区;积极完善各区级公共服务中心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第28条 文化

重点规划建设 “一带、三区、三园、多点”文化设施格局。以环城公园为依托,形成环城生态休闲文化带;加强政务文化区、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滨湖文化区的文化设施建设;建设三国文化园、包公文化园、淮军文化园;加强基层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重点建设群艺馆、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基础设施。

完成合肥广电中心、合肥文化艺术中心、合肥文博苑、科学文化广场等设施的建设。

第29条 体育

以承办2010年全国第四届体育大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城市体育运动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和有效整合体育,强化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健全体育健身网络。

完成合肥体育中心建设,在滨湖区建设合肥体育运动学院新校区和合肥全民健身广场。

每个城区及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瑶海经济开发区均规划建设便于居民使用的区级体育中心,增加城市居民小区的配套体育设施建设。

第30条 教育

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调整中小学布局。加强普通高中教育,扩大规模总量,在市、县新办5所普通高中,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求,扩大优质。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合肥职业教育基地建设。职业高中学校数由43所增至50所,建设省级以上示范职业学校20所。构成集重点学校、重点专业、重点实习训练基地为一体的职教集团。多渠道发展成人继续教育。

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促进高等教育稳定发展,支持在肥部属、省属高等院校和民办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做好地方服务工作。完成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建设,办好合肥学院。

第31条 医疗卫生

到2010年,实现全市每千人拥有床位3.5张;城市每千人拥有床位5.0张;全市每千人拥有医生1.6—1.9人;每千人拥有护师(士)1.9—2.3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医护比1:1.5,床护比1:0.4;全市平均床位使用率保持在80%左右。

建设完成经济技术开发区明珠医院、省立医院滨湖区分院、安医滨湖区分院、市口腔医院分院、市卫生干部进修学校、合肥市妇幼保健院分院等医院,扩建改造市第一、第二、第三人民医院。

第32条 商业

逐步将合肥建成区域性的商贸物流中心。合理布局城市商业中心网络,完善建设1个市级商业中心、8个区级商业中心和若干居住区级商业中心。

超市、大型专业店布点向市级、区级商业中心集中,服务半径按1.5公里进行控制;大型专业店服务半径按3公里控制。

专业市场布局主要加强对现状8大类专业市场的整合。

农贸市场布局体现利民便民的原则,服务半径为500~1000米。

第七章 近期重大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第33条 给水工程

合理开发利用水,加强水环境、水保护。建立安全、高效、合理的供水系统,满足居民生活和城市各类用水的需要。实现多水源的联合调度,统筹城乡区域联合供水。2010年,管网服务压力合格率达到99%,供水普及率达到95%,供水水质合格率达到100%,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新增供水能力55万m3/d,总供水能力达到142.5万m3/d,加强城市输配管网系统建设。

第34条 污水工程

合理划分污水排放分区,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建设六个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8.5万m3/d,污水总处理能力达到82万m3/d。建设严店污泥晒场、合肥市污泥处理厂工程,实现污泥的减量化、干化处理。

进一步完善城市污水管网系统,逐步将老城区排水改造为雨污分流制。扩大污水再生利用范围,提高污水处理深度和再生水利用率,至2010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污水管网覆盖率达到80%以上。污水再生利用规模提高到25万m3/d以上,利用率达到60%以上。

第35条 雨水工程

结合地形特点和水系分布情况,将合肥市排水分区调整为19个雨水系统。整治中心城区易涝低洼地区,加强河道、水塘、沟渠的清淤等综合整治以及排涝泵站、涵闸的建设。重点完善二十埠河、四里河、板桥河、南淝河、十五里河、派河雨水系统工程。

第36条 电力工程

2010年合肥本地电厂装机总容量达到2365MW,500KV变电所容量3204MVA,电网对中心城区供电量143亿KWh,最大负荷年利用小时数5000小时,全社会用电电量146亿KWh。

扩建合肥电厂、合肥二电厂,新建500KV肥东变电所,完善电网结构。

第37条 通讯工程

到2010年,中心区规划固定电话普及率在60部/百人以上,规划移动电话普及率在100部/百人以上。中心城区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家庭入网率达95%。有线电视网络可传输100套以上数字电视带和200套以上标准数字电视节目,并可支持实时点播服务,提高移动电视覆盖率,向多种使用模式延伸。

整合邮政业务体系,建立以邮政、速递物流类、金融服务类为主体的三大板块,实现普遍服务和竞争性业务分类经营,提高邮政服务水平。

继续加强全市信息化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适应经济国际化的高速宽带网。到2010年,互联网用户达到100万户,城乡宽带接入网覆盖率达90%。推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科技、教育等重点领域和区域信息化建设,建成信息基础数据库、电子政务、公共网络平台和应用系统,在现代物流及其它流通领域中基本建成电子商务应用体系。

第38条 供热工程

建立安全、经济、高效、环保的供热系统,合理安排供热工程设施,调整燃料能源结构,适度发展集中供热,建立燃气集中供热、清洁燃煤集中锅炉房供热等多样化清洁能源供热系统。2010年集中供热能力1410t/h,集中供热总建筑面积1500万平方米。

第39条 环卫工程

建立和完善回收系统,逐步实行城市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城市垃圾分类率达到30%。中心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生活垃圾近期处理工艺以焚烧处理为主,填埋处理为最终保证措施,混合垃圾不再进入垃圾填埋场,水源保护区等重点地区无垃圾污染。

扩建龙泉山垃圾处理场;建设合肥市固体废物集中处置中心二期工程,集中处置全市医疗废物和工业危险废物。

合理布局垃圾转运站、公共厕所,防止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第40条 燃气工程

城市燃气气源以天然气为主,液化气等为辅。完善输配管网建设。

到2010年,城市天然气供应量达80万立方米/日,其中压缩天然气(CNG)供应量20万立方米/日。液化气供应量达3万吨/年。城市气化率达到95%以上,天然气普及率达到60%以上。完成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储配站建设,加快压缩天然气(CNG)站的布点建设。

第41条 防洪排涝工程

规划确定合肥市中心城区的近期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治涝标准设计重现期一般地区用1~3年,局部重要地区用3~5年。

通过综合调度,形成上游水库拦蓄消减洪峰、中游堤防挡洪、下游河道泻洪和圩区蓄洪的城市防洪体系。

近期重点加强滨湖区、南淝河下游、二十埠河、四里河、板桥河(上游)、十五里河等综合防洪工程建设。

第42条 消防工程

完善合肥城市消防安全体系,合理布局消防站、消防训练场等设施,加强消火栓的建设。

规划建设消防指挥中心1处、市民消防教育培育中心1处、15座标准型普通消防站和一个市级消防训练基地。

第43条 人防工程

抓好重点,打好基础,着眼发展,系统配套。平战结合,加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与城市近期规划紧密结合、统一规划,同步建设,充分发挥人防建设的综合效益。

人防掩蔽工程按户籍人口人均占有防护工事面积0.5m2建设。城市新建民用建筑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结合修建防空地下室。

第44条 抗震减灾工程

城市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七度,规划期末全市防震减灾综合能力达到国内

先进水平。

第八章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第45条 生态环境保护总体目标

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重要生态功能区及重要物种得到有效保护。在创建和巩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生态示范区和自然保护区建设,推进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城市生态的园林绿地系统,初步形成生态城市基本框架。

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全过程控制环境污染,促使经济增长方式得到根本转变,城市经济和社会得到节约、清洁、安全、可持续发展。

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到2010年,污染物排放总量在“十五”期末的基础上下降10%、每万元GDP能源消耗降低20%,建成2-3个符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生态工业(农业)园区,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第46条 生态建设重点

构建生态网络,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重点保护:一湖、一山、两水、四脉、多片。

一湖,即巢湖。一山,即大蜀山。两水,即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

四脉,即店埠河、南淝河及其支流(包括二十埠河、板桥河、四里河)、十五里河、派河。

多片,即中心城区周边需保护的区域。

第47条 环境保护

制定切实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和节约型城市建设的政策。按照减量化、无害化、化的原则,通过用地、规划、财税等方面政策调控,鼓励城市生产与建设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使用节能环保型交通工具,保护自然,控制环境污染。加强综合利用,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节约型生产方式。强制推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促进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强调源头削减和末端污染控制并重。所有建设项目从用地规划开始到项目建设完成的全过程都应符合环保要求。依法做好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已建成的企业应积极推广能耗物耗小、污染物产生量小的清洁生产工艺,积极治理污染,实现污染物减排。

第九章 实施策略

第48条 空间分区管制政策

实施“四区”的空间分区管制,实施“四线”管理。划定“绿线”,加强对区域绿地和各类城市绿地的保护与管理;划定“蓝线”,加强对城市水系的保护与管理;划定“紫线”,加强对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与管理;划定“黄线”,加强对各类交通市政设施用地的控制与管理。

第49条 建设用地政策

根据不同产业的集聚要求,分强化集聚型、引导集聚型和非引导集聚型三种类型分别制定产业集聚政策,为产业的集聚发展提供分类指引。

加强产业用地管理。出台产业用地指南,在投资效益、开发强度、设施配套、环境保护等方面制定新的建设标准和政策门槛;完善产业项目审查程序,建立科学的审查机制;逐步实行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开展产业用地批后效益评估,完善相应的监管机制。

第50条 近期土地供应原则

近期土地供应应坚持“供需平衡、加强储备、盘活存量、控制增量,集约用地、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有保有压”的原则。

近期土地供应包括新增土地供应和存量土地消化两部分,其中新增土地供应相当于年度土地开发供应中的土地出让。近期新增土地供应实行总量控制。

第51条 城市更新政策

结合城中村改造、危旧房改造,加强对旧城区功能的完善,制订城市更新专项政策。确定更新的模式与程序,强化规划调控作用。

制定不同地区不同的改造开发强度要求,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通过改造提供公共服务、市政设施用地和公共绿地。

第52条 公共住房政策

重点发展普通商品住房,加强房地产开发全过程监管,完善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进一步培育规范住房二级市场,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信息发布制度。完善房地产法规体系,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第53条 市区村镇建设政策

有序引导乡镇建设,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和环境整治。积极探索建设具有合肥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54条 规划实施的管理措施

强化近期建设规划年度实施制度。制定近期建设规划年度实施,作为对本规划的深化和落实。

完善规划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规划实施的检查和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控,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加大规划宣传力度,建立健全投诉与反馈机制。

第十章 附则

第55条 本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纸以及说明。

第56条 本规划中带下划线的条文为强制性内容。

第57条 本规划自批准之日起生效。

第58条 本规划由合肥市人民组织实施。

第59条 本规划由合肥市人民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