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什么运河

2.2000亿美元目标有望提前达成价值1000亿美元的问题

3.神操作!德国找到了新天然气供应商——卡塔尔,但中间商是美国

2024年液化天然气价格_液化天然气价格上涨

在隆隆炮火声中,欧盟大力推进“能源独立”的大幕正式拉开。

当地时间5月18日,欧盟委员会在公布了“REPowerEU”能源细节,目标直指“摆脱对俄能源依赖”和“快速推进能源转型”。具体来看,欧盟“三管齐下”,从节约能源、能源供应多样化、加速推进可再生能源三方面着手,取代家庭、工业和发电领域的化石燃料,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将从此前的40%提高至45%。

而要实现REPowerEU的目标,从现在开始到2027年,欧盟需要额外投资2100亿欧元,欧盟将这笔钱称为地区能源独立和能源安全的“首付”。

随着2100亿欧元REPowerEU浮出水面,欧盟距离“能源独立”还有多远?

俄欧能源关系“藕断丝连”

不管是对欧盟还是俄罗斯而言,想要立刻斩断历经数十年形成的能源关系并不容易。根据最新公布的REPowerEU,欧盟在2030年之前摆脱对俄罗斯化石燃料的依赖。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早前已经宣布夏季会禁运俄罗斯煤炭,年底前禁运石油也得到了大多数国家的同意,但天然气却成了最难的一关。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预计,到今年夏天,德国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的占比能够从此前的55%降到24%,但基本摆脱对俄天然气的依赖还要等到2024年。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大宗商品研究室主任王永中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2021年欧盟从俄罗斯进口了约1550亿立方米天然气,其他国家不可能在短时间补上这么大的缺口。而且天然气贸易需要相应的基础设施,需要管道、接收站和液化天然气船。接收站和新管道等项目的审批、建设可能需要两三年时间,液化天然气船的建造也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

石油行业高级经济师朱润民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欧盟与俄罗斯之间“藕断丝连”的能源关系背后有其历史原因。历时数十年,从基础设施到买卖合约关系,甚至到双方的内部法律制度等等,俄欧双方形成了一种相对固化的依存关系,这不是单方面的,是双方的共同需求,俄罗斯需要市场,欧盟需要能源。这种关系并不能轻易说断就断。

另一个关键问题是,自乌克兰局势升级以来,欧盟和俄罗斯“能源脱钩”的进度已经远远快于市场此前的预期,“2030年之前摆脱对俄罗斯化石燃料依赖”这一时间目标也被一些国家批评定得过低。

从政治形势角度看,这一目标的确有些偏低。但是从经济角度看,这个目标比较易于实现,对欧盟成员国的经济冲击相对比较弱,应该是欧盟内部各成员国之间相互妥协平衡的结果。朱润民预计,最终的结果不一定会与目标一致,如果未来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紧张,最终“结束对俄罗斯化石燃料依赖”的目标时间会提前;但是,如果冲突结束,俄罗斯与欧盟的关系缓和,甚至有朝一日欧盟取消对俄制裁,这个目标也可能在某个时点被推后。

总体而言,俄欧能源彻底脱钩仍需要很长时间。王永中强调,欧盟摆脱对俄罗斯煤炭、石油的依赖相对比较容易,最难的是天然气。未来欧盟还需要和亚洲等地竞争数量有限的液化天然气,市场竞争或将加剧,价格预计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高位。

光伏占据能源转型“C位”

在国际局势动荡不安之际,欧盟正加速发展可再生能源。

根据最新公布的REPowerEU,欧盟将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从40%提高至45%。而在欧盟能源转型进程中,光伏产业尤为重要。欧盟到2025年将320吉瓦的太阳能(000591)光伏并网,较2020年翻番,到2030年几乎再度翻倍至600吉瓦。而要达到这个目标,未来欧盟每年新增装机量至少要达到45吉瓦。

此外,欧盟还提出了一项分阶段屋顶光伏立法,到2026年,所有屋顶面积大于250平方米的新建公共建筑和商业楼必须安装屋顶光伏,所有符合条件的现存楼栋则需要在2027年安装完成,2029年后所有的新建住宅楼都需要强制安装屋顶光伏。

王永中对记者分析称,在欧盟能源转型之际,对铜、镍、锂、硅等原材料的需求也会上升,未来市场供应或会进一步紧张,可能会让价格保持相对高位。欧盟全面推广屋顶光伏也会给行业带来机遇,中国是光伏大国,可以向欧洲出口相关设备。

除了光伏,欧盟也在其他新能源赛道,风能的重要性将位居第二,但在此次REPowerEU中着墨不多。此外,欧盟还将热泵的部署率提高一倍,并取措施将地热和太阳能整合到现代化的供暖系统中。到2030年,欧盟将在本地生产1000万吨可再生氢气,并额外进口1000万吨,以取代难以减碳的工业、运输部门所使用的天然气、煤炭和石油,未来欧盟还将建立一个新的生物甲烷产业联盟。

REPowerEU中的一处细节颇为有趣,欧盟将“节约能源”放在了“加速推进可再生能源”前面。欧盟鼓励各国宣传节能理念,并用财政手段鼓励节能行动,例如对能源效率更高的加热设备、绝缘设备等产品降低增值税。

对于节能的重要性,朱润民对记者分析称,从有能源历史记载以来,从生物质能源到煤炭,再到石油、天然气每一种新的能源出现之后,从来没有导致已有传统能源的需求巨幅减少,新的能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是对已有的传统能源在数量和形态上的补充。如果不从需求侧节俭使用能源,不改变人类追求所谓的改善需求甚至奢侈的生活方式,不改变全球人口增长趋势,能源消费仍将持续快速增长,结束或者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更可能只是一种梦想。

欧盟“能源独立”道阻且长

尽管能源转型从长期来看已经是大势所趋,但从目前的技术来看,可再生能源短期内无法单独挑起大梁,化石能源的“基石地位”依旧难撼。近期乌克兰局势更是给了欧盟重重一击,欧盟能源安全面临巨大挑战,“能源独立”道阻且长。

朱润民认为,欧盟势必要承受一段时间的能源供给不足、能源价格高企的痛苦。而要摆脱目前的“困局”,首先是要尽快找到进口来源,弥补俄罗斯的供应减少;其次是要过一段时间的节俭日子,削减低效非必要的能源消费;第三要大力研究、开发新技术、新能源,通过新技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增加新能源供给,减少化石能源的绝对需求。

从更大范围来看,对于全球而言,能源独立和能源安全都已经成了绕不开的话题。朱润民表示,进入2022年以来,全球煤炭、天然气价格连创新高,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其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很多、机构、投资者“脱碳”的步子迈得太大,“低碳”新能源接续不上来。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当前的事实应该会让很多国家警醒。

在王永中看来,欧盟既需要能源独立和能源转型,同时也要兼顾能源安全。发展核电可以缓解当前能源紧张的局面,但目前欧盟内部分歧较大,德国今年年底关闭所有核电站,而法国等国相对比较支持。氢能的经济性比较差,在技术和成本问题解决前发展会相对受限。从长期来看,欧盟转向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趋势不可逆转,但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在欧盟追求能源独立之际,全球能源格局也将迎来巨变。朱润民表示,俄罗斯的油气出口路线需要改变,大趋势是从欧盟转向亚洲等地区,印度正不断加大俄罗斯能源进口力度,目前俄罗斯已经一举跃升为印度第四大石油供应国。

与此同时,欧洲的油气进口来源也要改变,需要从俄罗斯以外地区获得新的油气供应来源,这必然导致全球能源供应路线从之前的相对集中转向更加分散,欧洲可能从北美、南美、非洲、中东等地区获取油气供应。而昔日的进口大国美国预计很快就要成为煤炭、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能源的净出口国,未来强势美元与高油价、高气价并行的时间或将大幅延长。

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什么运河

12月5日,市值逾500亿元的招商轮船(601872)一口气披露多笔造船订单,所造船舶用于两大运力需求极为旺盛的领域,一型船舶为LNG运输船,而另一型船舶则为汽车滚装运输船,上述造船订单总金额合计10.67亿美元。

今年以来,上述两型船舶所对应的市场景气度相当高。当下LNG运输市场面临着船只运力紧张局面,此前有机构称LNG船订单已排至2025年,如产能不扩张,则排期要到2029年。另外,面对新能源汽车出口订单迅速增长,汽车滚装船运力在市场上显得捉襟见肘。

机构预计,这两大领域需求有望支撑相关船运行业上市公司未来2-3年内业绩增长。不过,当前造船订单均在2025年-2026年之间实现交付,短期内实际上难以改变运力紧张局面。

LNG船订单饱满

公告显示,招商轮船通过下属全资子公司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大船工”)、中国船舶工业贸易有限公司(下称“中船贸易”)于12月5日签署《船舶订造协议》,订造2艘17.5万立方米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2艘船舶造船款合计4.7亿美元。

协议显示,本次订造的2艘17.5万立方米LNG运输船舶将根据造船进度分五期支付进度款,具体拟为签约20%、开工10%、铺龙骨10%、下水10%、交船50%。交船期为2026年下半年,交船地点为大船重工及其下属船厂。

实际上,此次并非招商轮船年内首次针对LNG船下单。今年3月,招商轮船同样向大船工和中船贸易订造2+2艘LNG船,前2艘船舶造船款合计3.8亿美元,后2艘为LNG船买方选择权订单(买方有权在一定期限内选择是否以约定价格订造约定船舶),后2艘选择船每艘造船款2亿美元。9月,招商轮船行使该合作中的船舶建造选择权,并签署了订造协议。

此外,招商轮船还通过下属合资公司的合资公司订造多艘LNG新船。11月初,招商轮船公告称,拟对公司与中远海能(600026)各持股50%的合资公司中国液化天然气运输(控股)有限公司(下称CLNG)增资4350万美元,用于CLNG等四方参与投资设立的合资公司新造5艘17.4万立方米薄膜型LNG运输船舶,该5艘LNG运输船舶将用于合资公司与卡塔尔能源公司签署的长期期租协议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运力稀缺,也令油气公司直接“找上门”。中国船舶旗下江南造船厂今年3月底,与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签订了2艘17.5万立方米LNG运输船建造合同。这也是国内船厂首次直接与油气公司签订合同。

由于LNG船产能有限,其当前订单相当饱满。中航证券一份研报显示,2022H1全球LNG运输船订单量已经达108艘,创历史新高,超过2021全年86艘的水平。

国内唯一拥有LNG船产能的上市公司中国船舶,在机构调研中也表示,LNG船运输市场维持高景气市场行情,欧洲地区对LNG需求激增,支撑了全球LNG贸易整体增长。据透露,该公司目前船舶订单排期已至2026年,去年新接订单中新能源类订单占三分之一。中信期货方面也表示,当前LNG船厂船台已经排期至2025年后,如果不进一步扩产能,LNG产能相关船台有望排至2029年。

汽车运输运力捉襟见肘

招商轮船在另一则公告中公布另一型火爆船舶订单。

公告显示,12月4日,该公司与招商工业签署了2+4艘9000CEU甲醇双燃料PCTC建造合作意向书(其中4艘为买方选择权船)。

据了解,该船型为目前全球最大型、最先进的滚装船,该船型由招商工业自主研发设计,可适应欧洲、美洲、非洲等各种长距离航线运输需求;用最新型甲醇双燃料主辅机,同时配备轴带发电机、中高压岸电系统等节能设备。

上述船合同总价格不高于5.亿美元,其中前2艘实船不晚于2025年内交付,而后4艘选择权船不晚于2026年内交付。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出口需求日益增长,汽车运输滚装船运力也显得捉襟见肘。天风证券一份研报显示,中国有望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而全球汽车船造船产能主要在中国,中国船厂的汽车船订单占全球75%。但是中国汽车船队运力只占全球3%,全球运力规模前十的汽车船企业没有一家来自中国。

据克拉克森研究显示,全球目前汽车运输船队拥有756艘船,合约400万车位,但如果剔除内贸运输船队,实际从事进出口的船不足700艘。长久物流(603569)近期在机构调研中也透露,目前全球的滚装船运力有限,仅有700多艘,且以日韩系和欧洲系为主,我国存量船稀缺。

招商轮船近期也公告表示,自2021年第四季度以来,受汽车产业供应链不畅,以及国际汽车贸易结构变化影响,国际滚装运输市场运价开启上升通道,由谷底升至历史高点。随着需求快速增长,国际滚装市场出现“一舱难求”。

短期来看,新增订单显然“远水难解近渴”。“滚装船的制造周期比较长,长达2年左右,现在的船厂订单预计要在2024-2025年左右才可以下水,在短期难以对市场运力进行弥补,”天风证券一位交运分析师曾告诉记者。

为缓解运力不平衡状态,各家船运公司均在出“奇招”。关于滚装船运输市场的长期策略,招商轮船此前表示,一是已经组织了专门的联合团队运营国际业务;二是与主机厂接洽,获得了运输协议;三是改装现有船舶,开展国际运输,缓解中国企业运输压力;四是积极研究适合公司业务的船型,择机新增订单。

招商轮船近期启动对部分内贸船舶进行改造,以适应远洋运输的相关要求。其中,该公司5000车级的“长泰鸿”轮日前完成相关改造后出厂,取得了CCS(中国船级社)现场检验签发的国际航线检验证书,预计近期投入外贸运营。此外,该公司还将对部分现有其他适合远洋运输的滚装船舶进行升级改造。

另外,中远海特(600428)从今年年初开始就成立了多个专项小组,研究将纸浆船队由原来装杂货改变成用框架装载汽车。

2000亿美元目标有望提前达成价值1000亿美元的问题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1、苏伊士运河的历史

十九世纪上半叶,随着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崩溃,法国在欧洲的处境变得越发艰难,尤其是在失去美洲殖民地之后,法国的局势就更加微妙了。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之后,为了打破当前困局,法国当局把目光转向了埃及,决议打通苏伊士运河以供帝国向东发展所用。

1856年,在埃及总督帕夏塞伊德的特许下,法国驻埃领事雷赛布成立了苏伊士运河公司,并于次年对苏伊士运河进行地质勘察工作。1858年,随着苏伊士运河的准备工作逐渐完成,运河的开凿工程正式开始。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撑和经费支持,使得这一浩大工程绵延日久。

直到十一年后(公元1869年),该工程才正式完工通航。这期间,为了打通这一水上便捷通道,承建者耗费了无数的财力物力人力,靡费之巨令人侧目。

2、苏伊士运河的作用

苏伊士运河的开通,使得从欧洲到印度洋的航船不得不绕道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成为历史。运河通航之后,欧洲的船只可经地中海,驶过苏伊士运河和红海直接进入印度洋。

从英国的伦敦港或法国的马赛港到印度的孟买港作一次航行,经苏伊士运河比绕好望角可分别缩短全航程的43%和56%,时间和燃料都大大地节省了。其经济效益是十分可观的。苏伊士运河已成为联结亚欧非国家海洋运输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船只都通过苏伊士运河进行海洋运输,平均每天过往大型船只达60多艘,载重超过100万吨。每年经运河运输货物占世界海运贸易量的14%,苏伊士运河以使用国家多、过往船只频繁、货运量大而名闻世界,在世界海洋运输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今的苏伊士运河:

1、收入创历史新高

当地时间11月6日,埃及和经济发展部发布的经济指标报告显示,2022至2023财政年度苏伊士运河收入达到94亿美元,创下了运河收入历史上的新高。

2、同行费用调整

新华社开罗10月17日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局16日发表声明说:自2024年1月15日起,部分船舶途经苏伊士运河的通行费将上调。

声明称:自明年2024年1月15日起,原油运输船、成品油运输船、液化石油气运输船、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化学品运输船和其他液体散货船、集装箱船、车辆运输船、游船、特殊浮动设施的通行费将上涨15%。干散货船、一般货船、滚装船和其他船只的通行费将上调5%。

与此同时,声明说,从北欧和西欧港口直接驶往远东港口的集装箱船不受新一轮涨价影响。

神操作!德国找到了新天然气供应商——卡塔尔,但中间商是美国

参考消息网1月21日报道据俄罗斯《观点报》网站1月16日报道,2022年俄中两国贸易额创新高,与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相距不远。2000亿美元原本是俄罗斯预定在2024年实现的目标,它会在今年提前完成。另一个历史性变化也会在今年发生:中国将取代欧盟成为俄罗斯的首要贸易伙伴。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22年中俄两国贸易额创新高,增长约三分之一,约为1902.7亿美元。

要实现2000亿美元贸易额的目标,只需要再增加约10%,而近年来的双边贸易额增长速度比10%要高得多。即使在疫情期间的2021年,双边贸易额也增长了约三分之一,2022年又增长了约三分之一。“自由金融全球”公司的分析师弗拉基米尔·切尔诺夫认为:“2023年,中国调整防疫政策将推动能源需求增加,俄中贸易额肯定会超过2000亿美元。”

报道称,专家们认为,另一个重要的变化在等待着俄罗斯:2023年,欧盟作为俄罗斯首要贸易伙伴的地位将被中国取代。

有意思的是,2022年,欧盟仍然是俄罗斯的首要贸易伙伴,而且俄欧贸易额还出现了显著增长。至少在2022年前10个月,俄欧贸易额增长了近20%,约为2277亿欧元。切尔诺夫认为:“原因在于,在预期将实施禁运的背景下,去年欧盟国家急剧增加了对俄罗斯能源的进口,以补充和增加储备。而今年,对俄罗斯能源出口的所有限制已经生效,所以俄欧贸易额将大幅下降。相反,中国正在积极扩大对俄能源等商品的进口,可以预计,在2023年中国将成为俄罗斯的首要贸易伙伴。”

报道还说,2022年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增长了12.8%,约为761.2亿美元;俄罗斯对中国的出口增长更多,达43.4%,约为1141.5亿美元。在俄罗斯对中国出口里,超过70%是石油、管道天然气、液化天然气、煤炭和燃料油等。

2023年俄罗斯对华出口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将是中国经济本身的增长情况。切尔诺夫指出:“去年,在实施严格防疫措施的背景下,中国对石油产品和金属的需求相对减少。而在2023年,大部分防疫措施已经取消,因此经济增长、工业生产扩大以及由此催生对能源和金属的需求增加都是可以预期的。”中国从俄罗斯购买矿物肥料、木材、农产品和海产品,这方面也有增长潜力。

另外,考虑到来自欧洲的商品进口停滞,预计会有更多中国商品流向俄罗斯,主要是中国的消费电子产品、挖掘机、汽车、微处理器、服装、鞋和日用品。

切尔诺夫认为:“俄罗斯已经显著增加对中国制造的电子产品和汽车的购。但这方面的增长潜力依旧相当大,因为这些商品在俄罗斯市场上仍然短缺。”

俄罗斯普列汉诺夫经济大学教授丹尼斯·佩列佩利察表示:“退出俄罗斯市场的大多数商品已被中国和俄罗斯的同类产品取代。然而,进口增长的潜力仍然存在,特别是考虑到俄罗斯积极推进工业化,需要大量的机床、设备、零部件等。”

延伸阅读

俄外长称中国“不是盟友胜似盟友”外交部回应

近日,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举行年度记者会,盘点2022年俄外交工作,对乌克兰危机、中俄关系等热点话题进行表态。作为每年度俄罗斯最重要的外交工作舆论场合,拉夫罗夫的种种表述也为中俄双边关系定调,并向西方释放强烈信号。

俄外长:“俄中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

首先是对华外交。外界注意到,拉夫罗夫在谈及中俄关系时强调“俄中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他表示,双方相互信任、相互尊重,这正是国家间关系的理想形式。双方携手应对国际风险挑战,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舞台密切协调配合,积极推进欧亚经济联盟与共建“一带一路”对接,这都有助于加强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有分析指出,这是拉夫罗夫代表俄罗斯对俄中两国关系作出的最高赞赏。为何说“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回顾一年来,在外交方面,中俄政治和战略互信更加巩固。在合作方面更是加速前进:两国贸易额增速创新高,重大投资项目稳步实施,本币结算规模持续扩大,黑河公路桥、同江铁路桥建成通车,都为双方互利合作注入了强劲动力。

拉夫罗夫给予中俄关系的肯定也与中方不谋而合。在2022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上,时任委员兼外长王毅用了“坚如磐石”这一关键词。他表示,中俄两国深化睦邻友好合作,全面战略协作更加成熟坚韧。

值得一提的是,拉夫罗夫还引用了中方曾评价中俄关系的一句表述“中俄两国不是盟友,胜似盟友。”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查阅发现,这一句话来源于2021年10月的中国外交部记者会上。有记者就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表述——“俄罗斯和中国不会建立封闭的军事同盟或军事集团,关于这方面的猜测是没有根据的”,进行提问。

发言人汪文斌在回应中强调,中俄两国不是盟友,胜似盟友。

中方强调“不是盟友胜似盟友”

中国不结盟、不针对第三方的原则立场是一贯的。但如何理解“胜似盟友”呢?

在中俄关系的议题上,中方曾多次强调,要寻求中俄关系长远稳定,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互利共赢的理念,而不是单纯的深度绑定。这一点在俄乌冲突的议题上也得以体现,近一年来,中方的立场始终是明确的,一贯的。

就在前不久,拉夫罗夫与秦刚外长进行会谈通话。秦刚在这一通话中也向俄方指出,中俄两国的双边关系建立在“三不”原则之上,也就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

在中方明确表态之后,俄方也以非常主动的态度对双边关系给予积极评价、甚至是直接引用中方表述,更侧面证实了中俄关系的友好和信任程度处在一个高点。

汪文斌就俄外长的发言作出回应

在今天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汪文斌就俄外长的发言作出回应。他表示,在两国元首的战略引领下,中俄关系走出了大国邻国和睦相处、合作共赢的崭新道路,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为推动全球治理变革发挥了重要建设性作用。新的一年,我们愿同俄方一道加强战略沟通,深化务实合作,为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俄外长:俄方对美国的“游戏”保持警惕

俄乌冲突仍处于胶着状态。西方都在讨论着何时能迎来转机,俄罗斯是否能首先打破僵局。另一方面,自俄乌冲突发生以来,俄面临来自西方的种种经济制裁、能源禁运、设置价格上限等带来的处境。俄是否会调整对西方的态度?拉夫罗夫在会上的表态或许给了答案。

他首先称2022年最具悲剧性的词语是“战争”,并将悲剧的缘由指向西方,称“这是美国及其追随者为发动针对俄罗斯的战争而筹备多年的结果。西方国家声称没有在乌领土上与俄开战,只是帮助基辅。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援助规模清楚地表明,西方国家在这场战争中投入颇多。”

随即他指出,美国试图在其他国家的帮助下同时“遏制”俄罗斯和中国,但俄方对美国的“游戏”保持警惕。美国没有足够的力量同时遏制俄罗斯和中国,欧洲、日本和其他想追随美国的国家亦是如此。

而对于俄乌谈判前景,他表示,俄方愿考虑西方提出的关于谈判的严肃提议,但目前尚未看到这样的提议。

分析指出,当前俄乌谈判的可能性极小。一是由于俄乌双方缺乏互信、缺乏谈判条件的基础。在战场上,双方都无法在短期内取得绝对优势。

更重要的是,美国正在利用这场危机削弱俄罗斯推进,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因此其不会允许乌克兰与俄罗斯就停火进行谈判和对俄妥协。而从拉夫罗夫最新的表态来看,俄方在这场与西方集体交战中更不会先行妥协。

作者丨王贝妮,深圳卫视直新闻驻京记者

编辑丨张思南,深圳卫视直新闻主编

对于德国来说,在失去了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后,当务之急是找到一个新的供应商。

但是除俄罗斯以外,有能力为欧洲带去额外天然气供应的国家并不多,掐指一数,一是黑心供应商美国,一是世界杯东道主卡塔尔。

几经波折

德国副总理、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哈贝克、德国总理朔尔茨先后于3月、9月访问卡塔尔,目的都是为德国争取能源。

实际上,不只德国,许多欧洲国家正曾尝试以卡塔尔作为俄罗斯天然气的替代供应方。

卡塔尔天然气储量全球第三,更是世界最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LNG年产量超过阿联酋十倍不止。

在二选一的情况下,饱受美国高价趁火打劫之苦的德国,自然找上了卡塔尔,但是卡塔尔的协议条款远远比美国苛刻。而且德国也有顾虑,卡塔尔要求的长期协议,一是在未来可能成为退出化石燃料的阻碍,二是长期存在着极大变数。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所以德国与卡塔尔的谈判顾虑重重,一拖再拖,直到中国都与卡塔尔签下了一份27年超长大单。实际上,现货市场目前的天然气交易价格大约是长期合同的三倍,所以其实做这个选择并没有那么难。

不知道是能源需求急迫,还是被中国的超级大单刺激,终于,德国终于签了,签了15年——2026年起,卡塔尔将向德国每年供应至多200万吨液化天然气,协议期限至少15年。

签是签了

对于卡塔尔来说,这是与德国的第一份长期液化天然气供应协议,是卡塔尔密切世界联系的其中一步。

对于德国来说,这份协议是未来能源供给的保障,是经济社会稳定的保障。

因为曾经半数以上天然气供应来自俄罗斯,所以在俄乌冲突发生后,德国的天然气供应遭到了严重影响,民生、农业,特别是德国引以为傲的制造产业——因为能源上涨甚至紧缺,一些制造业不得不搬离德国,迁移到供能充足的地方。

所以哈贝克直呼,能签下这个协议真是“太棒了”,并且表示卡塔尔“并非德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唯一供应商”。

这就解决了德国的燃眉之急了?

值得划重点的两点:第一,与卡塔尔能源公司签署15年能源合作协议的,是总部位于美国的康菲能源公司,这份协议需要通过中间商美国康菲石油公司实施,再转卖给德方,这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依旧是由美国掌控着德国的能源供给,4倍高价售卖的情况可能还会发生。

第二,可能到中国为止,卡塔尔结束了2026年以前的长期订单,所以德国这份协议是从2026年开始实施的,那么2023年、2024年、2025年呢?德国靠什么来解决眼下的危机?

哈贝克没有透露协议的进一步细节,反而雄心勃勃地为德国规划到2045年实现碳中和,30年代中期就该限制天然气使用规模。

德国正在建设5个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预定接收卡塔尔液化天然气,但是德国把能源命脉从俄罗斯转放到美国手里,靠不靠谱,还会不会再次危机,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