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球位于可观测宇宙正中心,这是巧合吗?

2.天然气价格暴涨对京城股份有影响么

3.为什么今年煤炭价格这么贵?

4.谁能发几篇关于低碳生活的作文啊500到600字左右,谢了!

5.什么是对冲基金

6.为什么那么多的散户拿不住股票?

意大利天然气价暴涨超7倍是真的吗为什么不涨_意大利煤气费一个月一般多少

1.供需失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旅游的追求,酒店需求量大幅增加,而经济型酒店的供应相对不足,导致供需失衡。供不应求的情况下,酒店通常会调高价格。

2.优化:为了迎合市场需求,一些原本定位为经济型酒店的旅馆开始提升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增加酒店的舒适度和体验感,但这同时也会带来成本的增加。为了弥补成本的增加,酒店不得不提高价格。

3.品牌溢价:部分经济型酒店通过改善装修、提升服务品质以及营造独特的品牌形象,成功塑造了自己的品牌溢价。这些酒店通常能够吸引更多高端客户,他们愿意为品牌所代表的价值和体验支付更高的价格。

4.外部因素:除了供需关系和改善,外部因素也会对经济型酒店的价格产生影响。例如,地理位置好、旅游景区周边需求旺盛的地方,以及特定季节或期,酒店价格通常会上涨。

综上所述,国内热门酒店预订量暴涨导致经济型酒店价格上涨的原因是供需关系失衡、优化、品牌溢价以及外部因素的影响。我们作为消费者,可以在预订酒店时提前规划,选择在淡季或非热门时段预订,以获得更实惠的价格。此外,也可以关注一些新兴的酒店预订平台或者选择其他类型的住宿方式,如民宿、青旅等,以找到更经济实惠的住宿选项。

地球位于可观测宇宙正中心,这是巧合吗?

宇宙

公元2世纪,C.托勒密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地心说。这一学说认为地球在宇宙的中央安然不动,月亮、太阳和诸行星以及最外层的恒星天都在以不同速度绕着地球旋转。为了说明行星运动的不均匀性,他还认为行星在本轮上绕其中心转动,而本轮中心则沿均轮绕地球转动。地心说曾在欧洲流传了1000多年。1543年,N.哥白尼提出科学的日心说,认为太阳位于宇宙中心,而地球则是一颗沿圆轨道绕太阳公转的普通行星。到16世纪哥白尼建立日心说后才普遍认识到:地球是绕太阳公转的行星之一,而包括地球在内的八大行星则构成了一个围绕太阳旋转的行星系—— 太阳系的主要成员。1609年,J.开普勒揭示了地球和诸行星都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公转,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同年,伽利略·伽利雷则率先用望远镜观测天空,用大量观测事实证实了日心说的正确性。1687年,I.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深刻揭示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力学原因,使日心说有了牢固的力学基础。在这以后,人们逐渐建立起了科学的太阳系概念。

在哥白尼的宇宙图像中,恒星只是位于最外层恒星天上的光点。1584年,乔尔丹诺·布鲁诺大胆取消了这层恒星天,认为恒星都是遥远的太阳。18世纪上半叶,由于E.哈雷对恒星自行的发展和J.布拉得雷对恒星遥远距离的科学估计,布鲁诺的推测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赞同。18世纪中叶,T.赖特、I.康德和J.H.朗伯推测说,布满全天的恒星和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天体系统。弗里德里希·威廉·赫歇尔首创用取样统计的方法,用望远镜数出了天空中大量选定区域的星数以及亮星与暗星的比例,1785年首先获得了一幅扁而平、轮廓参差、太阳居中的系结构图,从而奠定了系概念的基础。在此后一个半世纪中,H.沙普利发现了太阳不在系中心、J.H.奥尔特发现了系的自转和旋臂,以及许多人对系直径、厚度的测定,科学的系概念才最终确立。

18世纪中叶,康德等人还提出,在整个宇宙中,存在着无数像我们的天体系统(指系)那样的天体系统。而当时看去呈云雾状的“星云”很可能正是这样的天体系统。此后经历了长达170年的曲折的探索历程,直到1924年,才由E.P.哈勃用造父视差法测仙女座大星云等的距离确认了河外星系的存在。

近半个世纪,人们通过对河外星系的研究,不仅已发现了星系团、超星系团等更高层次的天体系统,而且已使我们的视野扩展到远达200亿光年的宇宙深处。

宇宙演化观念的发展在中国,早在西汉时期,《淮南子·俶真训》指出:“有始者,有未始有有始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认为世界有它的开辟之时,有它的开辟以前的时期,也有它的开辟以前的以前的时期。《淮南子·天文训》中还具体勾画了世界从无形的物质状态到浑沌状态再到天地万物生成演变的过程。在古希腊,也存在着类似的见解。例如留基伯就提出,由于原子在空虚的空间中作旋涡运动,结果轻的物质逃逸到外部的虚空,而其余的物质则构成了球形的天体,从而形成了我们的世界。

太阳系概念确立以后,人们开始从科学的角度来探讨太阳系的起源。1644年,R.笛卡尔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旋涡说;1745年,G.L.L.布丰提出了一个因大彗星与太阳掠碰导致形成行星系统的太阳系起源说;1755年和1796年,康德和拉普拉斯则各自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现代探讨太阳系起源z的新星云说正是在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1911年,E.赫茨普龙建立了第一幅星团的颜色星等图;1913年,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则绘出了恒星的光谱-光度图,即赫罗图。罗素在获得此图后便提出了一个恒星从红巨星开始,先收缩进入主序,后沿主序下滑,最终成为红矮星的恒星演化学说。1924年 ,亚瑟·斯坦利·爱丁顿提出了恒星的质光关系;1937~1939年,C.F.魏茨泽克和贝特揭示了恒星的能源来自于氢聚变为氦的原子核反应。这两个发现导致了罗素理论被否定,并导致了科学的恒星演化理论的诞生。对于星系起源的研究,起步较迟,目前普遍认为,它是我们的宇宙开始形成的后期由原星系演化而来的。

1917年,A.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运用他刚创立的广义相对论建立了一个“静态、有限、无界”的宇宙模型,奠定了现代宇宙学的基础。1922年,G.D.弗里德曼发现,根据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场方程,宇宙不一定是静态的,它可以是膨胀的,也可以是振荡的。前者对应于开放的宇宙,后者对应于闭合的宇宙。1927年,G.勒梅特也提出了一个膨胀宇宙模型.1929年 哈勃发现了星系红移与它的距离成正比,建立了著名的哈勃定律。这一发现是对膨胀宇宙模型的有力支持。20世纪中叶,G.伽莫夫等人提出了热大爆炸宇宙模型,他们还预言,根据这一模型,应能观测到宇宙空间目前残存着温度很低的背景辐射。1965年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证实了伽莫夫等人的预言。从此,许多人把大爆炸宇宙模型看成标准宇宙模型。1980年,美国的古斯在热大爆炸宇宙模型的 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暴涨宇宙模型。这一模型可以解释目前已知的大多数重要观测事实。

宇宙图景 当代天文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宇宙是有层次结构的、物质形态多样的、不断运动发展的天体系统。

层次结构 行星是最基本的天体系统。太阳系有八颗行星: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冥王星目前以被从行星里开除,降为矮行星)。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卫星绕其运转,地球有一个卫星 月球,土星的卫星最多,已确认的有26颗。行星 小行星 彗星和流星体都围绕中心天体太阳运转,构成太阳系。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其直径约140万千米,最大的行星木星的直径约14万千米。太阳系的大小约120亿千米(以冥王星作边界)。有证据表明,太阳系外也存在其他行星系统。2500亿颗类似太阳的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更巨大的天体系统——系。系中大部分恒星和星际物质集中在一个扁球状的空间内,从侧面看很像一个“铁饼”,正面看去?则呈旋涡状。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太阳位于系的一个旋臂中,距银心约3万光年。系外还有许多类似的天体系统,称为河外星系,常简称星系。现已观测到大约有10亿个。星系也聚集成大大小小的集团,叫星系团。平均而言,每个星系团约有百余个星系,直径达上千万光年。现已发现上万个星系团。包括系在内约40个星系构成的一个小星系团叫本星系群。若干星系团集聚在一起构成更大、更高一层次的天体系统叫超星系团。超星系团往往具有扁长的外形,其长径可达数亿光年。通常超星系团内只含有几个星系团,只有少数超星系团拥有几十个星系团。本星系群和其附近的约50个星系团构成的超星系团叫做本超星系团。目前天文观测范围已经扩展到200亿光年的广阔空间,它称为总星系。

运动和发展 宇宙天体处于永恒的运动和发展之中,天体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例如自转、各自的空间运动(本动)、绕系统中心的公转以及参与整个天体系统的运动等。月球一方面自转一方面围绕地球运转,同时又跟随地球一起围绕太阳运转。太阳一方面自转,一方面又向着武仙座方向以20千米/秒的速度运动,同时又带着整个太阳系以250千米/秒的速度绕系中心运转,运转一周约需2.2亿年。系也在自转,同时也有相对于邻近的星系的运动。本超星系团也可能在膨胀和自转。总星系也在膨胀。

现代天文学已经揭示了天体的起源和演化的历程。当代关于太阳系起源学说认为,太阳系很可能是50亿年前系中的一团尘埃气体云(原始太阳星云)由于引力收缩而逐渐形成的(见太阳系起源)。恒星是由星云产生的,它的一生经历了引力收缩阶段、主序阶段、红巨星阶段、晚期阶段和临终阶段。星系的起源和宇宙起源密切相关,流行的看法是:在宇宙发生热大爆炸后40万年,温度降到4000K,宇宙从辐射为主时期转化为物质为主时期,这时或由于密度涨落形成的引力不稳定性,或由于宇宙湍流的作用而逐步形成原星系,然后再演化为星系团和星系。热大爆炸宇宙模型描绘了我们的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史:我们的宇宙起源于20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当时温度极高、密度极大。随着宇宙的膨胀,它经历了从热到冷、从密到稀、从辐射为主时期到物质为主时期的演变过程,直至10~20亿年前,才进入大规模形成星系的阶段,此后逐渐形成了我们当今看到的宇宙。1980年提出的暴涨宇宙模型则是热大爆炸宇宙模型的补充。它认为在宇宙极早期,在我们的宇宙诞生后约10-36秒的时候,它曾经历了一个暴涨阶段。

哲学分析 宇宙概念 有些宇宙学家认为,我们的宇宙是唯一的宇宙;大爆炸不是在宇宙空间的哪一点爆炸,而是整个宇宙自身的爆炸。但是,新提出的暴涨模型表明,我们的宇宙仅是整个暴涨区域的非常小的一部分,暴涨后的区域尺度要大于1026厘米,而那时我们的宇宙只有10厘米。还有可能这个暴涨区域是一个更大的始于无规则混沌状态的物质体系的一部分。这种情况恰如科学史上人类的认识从太阳系宇宙扩展到星系宇宙,再扩展到大尺度宇宙那样,今天的科学又正在努力把人类的认识进一步向某种探索中的“暴涨宇宙”、“无规则的混沌宇宙”推移。我们的宇宙不是唯一的宇宙,而是某种更大的物质体系的一部分,大爆炸不是整个宇宙自身的爆炸,而是那个更大物质体系的一部分的爆炸。因此,有必要区分哲学和自然科学两个不同层次的宇宙概念。哲学宇宙概念所反映的是无限多样、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自然科学宇宙概念所涉及的则是人类在一定时代观测所及的最大天体系统。两种宇宙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随着自然科学宇宙概念的发展,人们将逐步深化和接近对无限宇宙的认识。弄清两种宇宙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宇宙无限论,反对宇宙有限论、神创论、机械论、不可知论、哲学代替论和取消论,都有积极意义。

宇宙的创生

有些宇宙学家认为,暴涨模型最彻底的改革也许是观测宇宙中所有的物质和能量从无中产生的观点,这种观点之所以在以前不能为人们接受,是因为存在着许多守恒定律,特别是重子数守恒和能量守恒。但随着大统一理论的发展,重子数有可能是不守恒的,而宇宙中的引力能可粗略地说是负的,并精确地抵消非引力能,总能量为零。因此就不存在已知的守恒律阻止观测宇宙从无中演化出来的问题。这种“无中生有”的观点在哲学上包括两个方面:①本体论方面。如果认为“无”是绝对的虚无,则是错误的。这不仅违反了人类已知的科学实践,而且也违反了暴涨模型本身。按照该模型,我们所研究的观测宇宙仅仅是整个暴涨区域的很小的一部分,在观测宇宙之外并不是绝对的“无”。现在观测宇宙的物质是从真空状态释放出来的能量转化而来的,这种真空能恰恰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和能量形式,并不是创生于绝对的“无”。如果进一步说这种真空能起源于“无”,因而整个观测宇宙归根到底起源于“无”,那么这个“无”也只能是一种未知的物质和能量形式。②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暴涨模型所涉及的宇宙概念是自然科学的宇宙概念。这个宇宙不论多么巨大,作为一个有限的物质体系 ,也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暴涨模型把传统的大爆炸宇宙学与大统一理论结合起来,认为观测宇宙中的物质与能量形式不是永恒的,应研究它们的起源。它把“无”作为一种未知的物质和能量形式,把“无”和“有”作为一对逻辑范畴,探讨我们的宇宙如何从“无”——未知的物质和能量形式,转化为“有”——已知的物质和能量形式,这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有一定意义。

时空起源

有些人认为,时间和空间不是永恒的,而是从没有时间和没有空间的状态产生的。根据现有的物理理论,在小于10-43秒和10-33厘米的范围内,就没有一个“钟”和一把“尺子”能加以测量,因此时间和空间概念失效了,是一个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物理世界。这种观点提出已知的时空形式有其适用的界限是完全正确的。正像历史上的牛顿时空观发展到相对论时空观那样,今天随着科学实践的发展也必然要求建立新的时空观。由于在大爆炸后10-43秒以内,广义相对论失效,必须考虑引力的量子效应,因此有些人试图通过时空的量子化的途径来探讨已知的时空形式的起源。这些工作都是有益的,但我们决不能因为人类时空观念的发展或者在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上无法度量新的时空形式,而否定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时间、空间的客观存在。

人和宇宙 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人择原理的提出和讨论,出现了人类存在和宇宙产生的关系问题。人择原理认为 ,可能存在许多具有不同物理参数和初始条件的宇宙,但只有物理参数和初始条件取特定值的宇宙才能演化出人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种允许人类存在的宇宙。人择原理用人类的存在去约束过去可能有的初始条件和物理定律,减少它们的任意性,使一些宇宙学现象得到解释,这在科学方法论上有一定的意义。但有人提出,宇宙的产生依赖于作为观测者的人类的存在。这种观点值得商榷。现在根据暴涨模型,那些被传统大爆炸模型作为初始条件的状态,有可能从极早期宇宙的演化中产生出来,而且宇宙的演化几乎变得与初始条件的一些细节无关。这样就使上述那种利用初始条件的困难来否定宇宙客观实在性的观点失去了基础。但有些人认为,由于暴涨引起的巨大距离尺度,使得从整体上去观测宇宙的结构成为不可能。这种担心有其理由,但如果暴涨模型正确的话,随着科学实践的发展,一定有可能突破人类认识上的困难。

宇宙物质多样性

太阳系天体中,水星、金星表面温度约达700K,遥远的冥王星向日面的温度最高时也只有50K;金星表面笼罩着浓密的二氧化碳大气和硫酸云雾,气压约50个大气压,水星、火星表面大气却极其稀薄,水星的大气压甚至小于2×10-9毫巴;类地行星(水星、金星、火星)都有一个固体表面,类木行星却是一个流体行星;土星的平均密度为0.70克/厘米3,比水的密度还小,木星、天王星、海王星的平均密 度略大于水的密度,而水星、金星、地球等的密度则达到水的密度的5倍以上;多数行星都是顺向自转,而金星是逆向自转;地球表面生机盎然,其他行星则是空寂荒凉的世界。

太阳在恒星世界中是颗普遍而又典型的恒星。已经发现,有些红巨星的直径为太阳直径的几千倍。中子星直径只有太阳的几万分之一;超巨星的光度高达太阳光度的数百万倍,白矮星光度却不到太阳的几十万分之一。红超巨星的物质密度小到只有水的密度的百万分之一,而白矮星、中子星的密度分别可高达水的密度的十万倍和百万亿倍。太阳的表面温度约为6000K,O型星表面温度达30000K,而红外星的表面温度只有约600K。太阳的普遍磁场强度平均为1×10-4特斯拉,有些磁白矮星的磁场通常为几千、几万高斯(1高斯=10-4特斯拉),而脉冲星的磁场强度可高达十万亿高斯。有些恒星光度基本不变,有些恒星光度在不断变化,称变星。有的变星光度变化是有周期的,周期从1小时到几百天不等。有些变星的光度变化是突发性的,其中变化最剧烈的是新星和超新星,在几天内,其光度可增加几万倍甚至上亿倍。

恒星在空间常常聚集成双星或三五成群的聚星,它们可能占恒星总数的1/3。也有由几十、几百乃至几十万个恒星聚在一起的星团。宇宙物质除了以密集形式形成恒星、行星等之外,还以弥漫的形式形成星际物质。星际物质包括星际气体和尘埃,平均每立方厘米只有一个原子,其中高度密集的地方形成形状各异的各种星云。宇宙中除发出可见光的恒星、星云等天体外,还存在紫外天体、红外天体、X射线源、γ射线源以及射电源。

星系按形态可分为椭圆星系、旋涡星系、棒旋星系、透镜星系和不规则星系等类型。60年代又发现许多正在经历着爆炸过程或正在抛射巨量物质的河外天体,统称为活动星系,其中包括各种射电星系、塞佛特星系、N型星系、马卡良星系、蝎虎座BL型天体,以及类星体等等。许多星系核有规模巨大的活动:速度达几千千米/秒的气流,总能量达1055焦耳的能量输出,规模巨大的物质和粒子抛射,强烈的光变等等。在宇宙中有种种极端物理状态:超高温、超高压、超高密、超真空、超强磁场、超高速运动、超高速自转、超大尺度时间和空间、超流、超导等。为我们认识客观物质世界提供了理想的实验环境。

现代天文学已经揭示了天体的起源和演化的历程。当代关于太阳系起源学说认为,太阳系很可能是50亿年前系中的一团尘埃气体云(原始太阳星云)由于引力收缩而逐渐形成的(见 太阳系起源 )。恒星是由星云产生的,它的一生经历了引力收缩阶段、主序阶段、红巨星阶段、晚期阶段和临终阶段。星系的起源和宇宙起源密切相关,流行的看法是:在宇宙发生热大爆炸后40万年,温度降到4000K,宇宙从辐射为主时期转化为物质为主时期,这时或由于密度涨落形成的引力不稳定性,或由于宇宙湍流的作用而逐步形成原星系,然后再演化为星系团和星系。热大爆炸宇宙模型描绘了我们的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史:我们的宇宙起源于20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当时温度极高、密度极大。随着宇宙的膨胀,它经历了从热到冷、从密到稀、从辐射为主时期到物质为主时期的演变过程,直至10~20亿年前,才进入大规模形成星系的阶段,此后逐渐形成了我们当今看到的宇宙。1980年提出的暴涨宇宙模型则是热大爆炸宇宙模型的补充。它认为在宇宙极早期,在我们的宇宙诞生后约10 -36 秒的时候,它曾经历了一个暴涨阶段。

时空起源 有些人认为,时间和空间不是永恒的,而是从没有时间和没有空间的状态产生的。根据现有的物理理论,在小于10 -43 秒和10 -33 厘米的范围内,就没有一个“钟”和一把“尺子”能加以测量,因此时间和空间概念失效了,是一个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物理世界。这种观点提出已知的时空形式有其适用的界限是完全正确的。正像历史上的牛顿时空观发展到相对论时空观那样,今天随着科学实践的发展也必然要求建立新的时空观。由于在大爆炸后10 -43 秒以内,广义相对论失效,必须考虑引力的量子效应,因此有些人试图通过时空的量子化的途径来探讨已知的时空形式的起源。这些工作都是有益的,但我们决不能因为人类时空观念的发展或者在现有的科学技术水平上无法度量新的时空形式,而否定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时间、空间的客观存在。

人和宇宙 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由于人择原理的提出和讨论,出现了人类存在和宇宙产生的关系问题。人择原理认为,可能存在许多具有不同物理参数和初始条件的宇宙,但只有物理参数和初始条件取特定值的宇宙才能演化出人类,因此我们只能看到一种允许人类存在的宇宙。人择原理用人类的存在去约束过去可能有的初始条件和物理定律,减少它们的任意性,使一些宇宙学现象得到解释,这在科学方法论上有一定的意义。但有人提出,宇宙的产生依赖于作为观测者的人类的存在。这种观点值得商榷。现在根据暴涨模型,那些被传统大爆炸模型作为初始条件的状态,有可能从极早期宇宙的演化中产生出来,而且宇宙的演化几乎变得与初始条件的一些细节无关。这样就使上述那种利用初始条件的困难来否定宇宙客观实在性的观点失去了基础。但有些人认为,由于暴涨引起的巨大距离尺度,使得从整体上去观测宇宙的结构成为不可能。这种担心有其理由,但如果暴涨模型正确的话,随着科学实践的发展,一定有可能突破人类认识上的困难。

未来宇宙科学

宇宙科学大大深化了人们对宇宙结构、起源和演化的认识,为了解物质结构和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统一图景。在地外生命等重大问题的研究中,天文学将更进一步与物理学交叉,并与许多领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中国的载人飞船和空间站何时能够遨游太空?在新千年即将来临之际,67岁的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教授发表了谈话。

试验飞船发射入轨并圆满返回到预定区域,为我国在21世纪前十年内实现把宇航员送上太空并安全返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1世纪,人类开发利用丰富的空间将成为必然。空间主要有轨道、环境和物质。开发利用空间,人必须要较长时间在空间环境工作,并要往返于地球和空间站之间。载人飞船只是往返天地之间的运输工具,最终必须依赖长期在空间工作的空间站。建立空间站,一要解决太空人出舱,二要解决飞船与空间站的相互交会对接等技术难题。下个世纪,我国掌握空间站的关键技术应该不成问题。

“宇宙”一词,最早大概出自我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墨子(约公元前468-376)。他用“宇”来指东、西、南、北,四面八方的空间,用“宙”来指古往今来的时间,合在一起便是指天地万物,不管它是大是小,是远是近;是过去的,现在的,还是将来的;是认识到的,还是未认识到的……总之是一切的一切。

从哲学的观点看。人们认为宇宙是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不过,对这个深奥的概念我们不打算做深入的探讨,还是留给哲学家们去研究。我们不妨把眼光缩小一些,讲一讲利用我们现有的科学技术所能了解和观测的宇宙,人们把它称为“我们的宇宙”或“总星系”。

从最新的观测资料看,人们已观测到的离我们最远的星系是130亿光年。也就是说,如果有一束光以每秒30万千米的速度从该星系发出,那么要经过130亿年才能到达地球。这130亿光年的距离便是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宇宙的范围。再说得明确一些,我们今天所知道的宇宙范围,或者说大小,是一个以地球为中心,以130亿光年的距离为半径的球形空间。当然,地球并不真的是什么宇宙的中心,宇宙也未必是一个球体,只是限于我们目前的观测能力,我们只能了解到这一程度。

在这个以130亿光年为半径的球形空间里,目前已被人们发现和观测到的星系大约有1250亿个,而每个星系又拥有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几百到几万亿颗。因此只要做一道简单的数学题,你就不难了解到,在我们已经观测到的宇宙中拥在多少星星。地球在如此浩瀚的宇宙中,真如沧海一粟,渺小得微不足道。

一直以来, 天文学家和我们一样,想知道宇宙究竟有多大。最近,美国的太空网报道,经过艰苦的计算工作,天文学家发现宇宙超乎寻常的大,其长度至少为1560亿光年。“这样一个有关宇宙大小的发现,显然是以‘宇宙是球形的,是有限无边的’为前提条件的。”中国国家天文台的研究员陈大明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长期以来,宇宙学研究领域一直有这样一个争论,宇宙究竟是球形的、马鞍形的、还是平坦的。”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张同杰说:“国际主流宇宙学普遍认为宇宙是平坦的,是无限的。”那么,围绕宇宙的争论从何而来?理据何在?一种最为普遍的观点:在大爆炸之后,宇宙诞生了。“根据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大爆炸学说,我们的宇宙是大约137亿年前由一个非常小的点爆炸产生的,目前宇宙仍在膨胀。”陈大明研究员说,“这一学说得到大量天文观测的证实。”这一学说认为,宇宙诞生初期,温度非常高,随着宇宙的膨胀,温度开始降低,中子、质子、电子产生了。此后,这些基本粒子就形成了各种元素,这些物质微粒相互吸引、融合,形成越来越大的团块,这些团块又逐渐演化成星系,恒星、行星,在个别的天体上还出现了生命现象,能够认识宇宙的人类最终诞生了。宇宙是球形的、有限无边的?“认为宇宙是球形的观点在很长时间内存在着,尽管不是国际宇宙学界的主流。”陈大明介绍说,“它的每一次提出,都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就是因为这一观点很奇特。”一个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不久前,由美国数学家杰弗里·威克斯构建的宇宙模型:一个大小有限、形状如同足球的镜子迷宫。“形如足球”的模型令科学界震惊,因为这一学说宣称,宇宙之所以令人产生无边无界的“错觉”,是因为这个有限空间通过“返转”效应无限重复映现自身。威克斯认为,人们之所以感觉宇宙是无限的,是因为宇宙就像一个镜子迷宫,光线传过来又传过去,让人们发生错觉,误以为宇宙在无限伸展。这一惊人推断后来被《新科学家》杂志收录,同时作为一种“奇谈”在民间广为流传着。

天然气价格暴涨对京城股份有影响么

地球位于可观测宇宙正中间不是巧合而是必然。

我们站在荒野上,眺望四周,自己当然就是一个可观测荒野的中心点。我们观测宇宙也是一样,上下左右前后,我们可观测到的宇宙是一个以我们为中心的球形。

可观测宇宙

可观测宇宙并不代表宇宙的形状,只是以观测者为中心的一片可观测到的球形区域。包括地球在内的宇宙中的每一个位置都可以作为中心点,从不同位置都可以分别得到一个可观测宇宙的区域范围。

我们从地球观测宇宙当然以自己为中心。目前可观测宇宙的半径为460亿光年的球体,当然这个可观测宇宙并非是说我们最远观测到了460亿光年在的星体,而是通过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数据计算得来。我们真正观测到的最远星系距离地球130多亿光年。

至于宇宙真正的大小就众说纷纭了,有学者认为宇宙直径780亿光年,小于可观测宇宙范围,也有学者认为是可观测宇宙半径的10倍,但无论那种观点基本都认同宇宙或许有限但永远到达不了边界。

总之,如果对于地球位于可观测宇宙的正中心存有疑问,必然是对于可观测宇宙的概念没有理解。可观测宇宙也可以这样描述,以我们为中心,可以观测到的宇宙区域。

观测,谁观测?当然站在我们人类的角度是我们人类啦。若我们观测不到的地方有外星人,他们的观测也是以他们为中心的,而我们人类相对他们来说是在“天边”。

地球位于可观测宇宙正中心,这是巧合吗?

无论是百度还是维基,我们搜到的宇宙大小都是930亿光年,无论从地球的任何方向上观测,宇宙的半径大小都是465亿光年,地球居然刚好在宇宙的正中!难道冥冥之中,真是上天的安排吗?

从地心说开始认识宇宙

天圆地方是人类对世界的理解,古代的先贤们通过观测斗转星移得出地球处在宇宙的中心论,而古希腊伟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则将其发展成了统治了人类思想数千年的"地心说",从眼见为实的角度来看,地球确实是宇宙的中心,因为整个天空都围着地球转动。

但这个完美的理论中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漏洞,因为观测到四大行星居然会逆行,但由于地心说和教会的上帝创造宇宙理论非常贴合,所以即使有错也依旧流行了一千多年,一直到哥白尼的发现而提出了日心说,此后行星运动定律的发现,还有望远镜的发明,都间接或者直接的证明哥白尼太阳中心理论的正确性!

但随着天文学家对系认识的加深,发现太阳系不过是系中数千亿个恒星系中的一个,而且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太阳系并非在系的中心,只是在距离银心大约2.6万光年处的猎户座悬臂边缘,如将整个北京城比作系的话,那么地球所处的位置至少也是三环以外了!

宇宙那么大,都不知道有几亿环,三环算得了什么?但据此认为地球还算中心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1965年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发现,使得在大尺度下测量星系的运动成了可能,17年美国劳伦斯伯克莱国家实验室的乔治·斯穆特等人利用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有没有偶极异向性来测量系的运动,结果发现系的运动速度约为600千米/秒!

而它的运动方向则是1988年天文学界发现的一个系临近400多个椭圆星系的引力中心、距离系约2.5亿光年的巨引源,但这个位置在被银心附近大量恒星和尘埃遮挡,天文学界一直搞不清楚这个位置为什么具有如此强大的引力!不过你也无需担心系有一天会掉进这个巨引源,由于宇宙膨胀,巨引源远离系的速度高达4000多千米/秒!

红圈处即为巨引源

宇宙有多大?它到底有没有中心?

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天文学家想知道的,但一直到1920年代为止,我们的认识仅仅局限在系内,直到哈勃通过造父变星的光变规律测定出了仙女星系至少远达110万光年,使得天文学家突然发现好多看起来在系内的星云好多都是更遥远的星系,但想要通过测量星系的距离来获得宇宙的大小,显然是徒劳的,因为有远的还有更远的,达到了望远镜观测极限,还需要更大的望远镜!无穷无尽,所以必须要有理论突破!

宇宙大爆炸论揭示的宇宙

上文中我们提及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这是勒梅特的大爆炸论的现实证据,除此以外,还有两个证据比如宇宙膨胀已经被勒梅特和弗里德曼通过推导爱因斯坦的引力场方程得到,而哈勃则通过观测证实了宇宙确实在膨胀中,而且越远的星系退行速度则越快!

此后对于宇宙诞生时的原初物质比例分布与大爆炸后的太初核聚变反应,也指向了宇宙在很久以前可能发生过一场难以想象的大爆炸,此后的微波背景辐射发现则让这个理论走向了实锤!通过观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再加上宇宙膨胀的速率,推算出宇宙的大小大约930亿光年,但光学可观测宇宙并没那么大,因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是光学观测极限,更深入的发现要到中微子和引力波探测技术才能直达大爆炸的核心。

越过微波背景辐射的大爆炸核心,就是全部的宇宙了吗?

到现在为止的技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内的宇宙就是我们看到的所有,但天文学家显然不满足遇于此,因为之外的世界就是大爆炸后到38万年宇宙膨胀的距离,是可以计算出来的,但宇宙真的就只有这么大吗?

如何测量宇宙的大小

直接测量显然是不可能的,测量空间曲率,不同的曲率下宇宙形状可能是一个封闭的球体,即使再大它也有一个有限的空间大小,也有可能是双曲的无限空间,还有可能是一个平坦的无限空间!为什么宇宙的形状可以用这个参数来定义呢?

天文学家提出这几个模型是有理由的,1916年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引力场公式发布后,1917年就被应用在了宇宙学上,其中上文提到的苏联物理学家弗里德曼勒梅特的早期推导,H.P.罗伯逊和沃尔克分别于1935年和1936年证明的弗里德曼-勒梅特-罗伯逊-沃尔克度规,就从广相引力场公式中推导出了宇宙的几种形状,其中有一个决定宇宙形状的关键参数空间曲率K,它的取值决定了宇宙的形状!

弗里德曼-勒梅特-罗伯逊-沃尔克度规

空间曲率不好测量,因此天文学家用宇宙平均密度和临界密度相比来代替这个参数,它也可以弗里德曼方程中推导出来的宇宙到底膨胀还是静态、以及坍缩,因为弗里德曼方程中的宇宙在绝大部分条件下是膨胀的,而现代宇宙仍然在膨胀中!

而根据多个探测器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观测以及计算的结果,宇宙的临界密度几乎就和平均密度相等,宇宙在大尺度上是平坦的,这意味着宇宙在空间比例上是无限的!这直接打破我们的认知,从可观测宇宙930亿光年看来已经大得超过我们的想象了,但天文学家的测量结果直接毁了三观!

为什么看起来我们会在宇宙的中心?

简单的说,我们所观测到的宇宙很有可能就是某个角落,比如说处在一个撒哈拉大沙漠之中,目力所及都是漫漫黄沙,那么请问我们能发现自己处在沙漠的边缘还是中心呢?就像人类认识地球一样,在地球上无边无际的平坦地面,但到了太空,发现平坦的大地不过是一个球体!

观测技术的极限给了我们一个错觉,认为我们正处在宇宙的中心,但非常可惜,所谓的宇宙中心只是井蛙之识而已!

地球位于可观测宇宙正中心这件事,其实非常复杂,涉及到我们人类是如何观测宇宙的。

地球的位置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其实随着人类的观测手段提升而不断发生变化。

在古希腊时期,当时的希腊先贤们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有的天体都围绕地球转动。其实把地球当做是宇宙的中心非常符合我们的直觉,因为我们就生活在地球表面,从我们的观测角度而言,太阳、月亮以及行星们确实都围绕着地球转动。

这就是地心说的原型,后来地心说被托勒密完善了,成为了一个科学理论。

地心说的理论很符合人们的直觉,也符合宗教的价值观,所以地心说统治了人们近2000年时间,直到哥白尼、开普勒等人建立了“日心说”。

其实日心说在刚提出来时,并没有十分准确,后来伽利略用望远镜发现了木星的卫星,直接否定了“地心说”,因为地心说认为所有的天体都围绕着地球运动。

开普勒在自己老师第谷观测的数据中推算出了“开普勒三定律”,让日心说成为了主流理论。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变化的不只是科学理论,还有地球的位置,地球由原来的宇宙中心变成了太阳系中普通的一颗行星。而牛顿的出现,又让地球成为了宇宙中一颗不起眼的小星球。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提出万有引力之后,遇到一个问题没解决,那就是按照万有引力定律,所有的天体会在引力的作用下相互靠近,但是实际观测并不是这样。比如:月球并没有离我们越来越近。

此时牛顿就遇到了一个不可调和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提出了宇宙是无限大的,这样宇宙的各个地方引力都平等,所以各个天体之间才没有相互靠近。这就是牛顿的世界观:静态宇宙。

但是很快有人质疑牛顿所描述的静态宇宙,他就是奥伯斯。 奥伯斯认为,如果宇宙是无限大的,并且是静止的,那么远处的星光应该会汇聚到地球上来,使得黑夜里也如白天一样明亮,但事实上黑夜里并没有这么多的星光。

奥伯斯提出的这个问题,叫做奥伯斯佯谬。

动态的宇宙

1905年,这一年被称之为爱因斯坦的奇迹年,在这一年中他先后发表了4篇开创性论文,每一篇都是超越诺贝尔奖的成就。

在其中一篇,爱因斯坦提出了广义相对论,但是在提出广义相对论时,他发现通过这个公式得到的结果是宇宙是动态的,这和他认为的世界观不一样,所以他在这个公式中添加了一个宇宙常数。

但是很快爱因斯坦遭遇了打脸,当时的神父勒梅特提出了质疑,而另一位科学家哈勃则通过望远镜发现星系红移,也就是有些星系正在远离地球。而且这种远离有一定的规律,离地球越远的天台退行速度越快,这就是宇宙膨胀。

虽然爱因斯坦在自己的广义相对论中自作聪明地加了一个宇宙常数,但这个宇宙常数只要取值合理,就能够描述宇宙膨胀。所以宇宙常数被保留在广义相对论之中。

根据宇宙膨胀,科学家们可以往后推算,宇宙在最初可能有个炙热的开端,所以提出了宇宙大爆炸说。

可观测宇宙

宇宙大爆炸说提出之后,科学家们就想知道宇宙是如何膨胀的,结果数据显示, 宇宙中还存在着一股看不见的力量导致宇宙加速膨胀,而且宇宙边缘的膨胀速度已经超越了光速,这代表着这些星系发出的光永远也到达不了地球,而我们永远也观测不到宇宙的边界。

如果我们把宇宙看做是地球那么大,那人类可能比蚂蚁还要小,而蚂蚁看到的范围是有限的,在它的视野范围之内就被称之为“可观测宇宙”,但 可观测宇宙并不是宇宙的全部

凭借目前的手段,我们只能够观测到直径960亿光年的宇宙范围,这也被称之为可观测宇宙,地球之所以位于可观测宇宙的中心,就是因为可观测宇宙是人类为它下的定义,并且是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所以这并不是什么巧合。

而且,可观测宇宙的大小还能够凭借人类 科技 手段的提高而进一步扩大,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无法看到宇宙的全貌了。

能想出这个问题,真的很优秀。因为在我4岁的时候,我曾经发现过一个类似的问题,一度让我认为我就是那个天选之人!

那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一个夏天的晚上。4岁的我,和我3岁半的表妹在院子里玩耍。那时还没有雾霾,头顶上一轮明月甚至有点刺眼。

伴着月光,我和妹妹在院子里互相追逐,嬉笑打闹。

突然,我发现!我跑的时候,头顶上的月亮在跟着我跑!

年幼的我,为自己这个惊人的现惊奇不已!几乎是立刻,我把这个惊天大秘密分享给了妹妹。

“妹妹你快看!我跑的时候,月亮也在跑!好神奇啊!”

3岁半的妹妹显然不明白我在说什么。当时她的表情是这样的:

然而,沉浸在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同等喜悦中的我,完全没有意识到妹妹的呆滞。当时,内心隐隐出现了一丝膨胀的我,以为她那是崇拜的眼神。

“真的,你快看,太神奇了!你快也跑一下试试看!”我正色道。

从小就对我言听计从的妹妹,一路小跑溜了出去。

我赶紧抬头看月亮。

让我困惑的是,月亮它这次竟然没动。

什么意思?月亮,你动啊!你这样让我怎么在我妹妹面前做人?万一她以后不再崇拜我了怎么办?

“停!妹妹。你等一下。”

妹妹:

一瞬间,我又对自己产生了怀疑。难道之前是我的错觉?不行,我得再试一遍。

我抬起头,盯着月亮。生怕它再次骗我。

我向妹妹跑去。

月亮它又动了起来!

我终于明白了!原来,月亮只有在我跑的时候,它才会跑!其他人都不会!这就能解释一切了!

那一刻,我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那一刻,月光,就像一盏聚光灯一样,打在我的身上。

那一刻,我深信不疑,我,一定是上天派来拯救人类的真命天子。

那么,本题的答案很明显了:没错!就是这么巧!地球,就是被宇宙选中的那个真命天球!

根据现代天文学的观测,地球确实位于可观测宇宙的中心。

由于被系银盘所阻挡,只能观测到银盘上、下150度范围内的宇宙。

这就是所谓的可观测宇宙,是一个半径大约480亿光年的球体。

关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人类的认识经历了大起大落,以后又大起大落。

每一起一落之后,都伴随着人类对世界本质的深刻思考。

在最开始科学刚发展的时候。早期的哲学家已经意识到地球是一个圆的。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1583年进入中国,并带了一个地球仪。

当时的人们问他,如果大地是圆的,为什么下面的人不会掉下去?对此,利玛窦也无法回答。

在古希腊的时候,哲学家就已经认识到大地可能是圆的。因为,如果把太阳光看成是一个平行光的话,地球的弧度会影响同一时间物体在地面的投影角度。远离太阳的物体,在阳光下会有更长的阴影。

比达哥拉斯利用这个原理计算出了地球的周长是48,000公里。

我们现在知道地球的赤道周长是40075公里,比达哥拉斯能计算出如此的精度已经非常的了不起了,至少在数量级上是完全正确的。

系的直径大约是20万光年,地球所在的太阳系距离系中心2.5万光年左右。

系、仙女座大星云等几十个星系,组成了本星系群,本星系群的中心大概在系和仙女座大星云之间的位置。

大约在50亿年之后,仙女座大星云和系将会合并。

因为我们没有办法看到系的全貌,通常认我们认为仙女座大星云比系要大。但是实际上,可能系比仙女座要大,而且可能要大很多。

目前对星系质量的测算,系比仙女座大星云要大。系的逃逸速度是550公里每秒,仙女座的逃逸速度是470公里每秒。

本星系群等1000个星系群构成了室女座超星系团。

室女座超星系团,又称为本超星系团,跨度1.1亿光年左右,其引力中心点位于室女座方向。

室女座超星系团、长蛇~半人马座超星系团、孔雀~印地安超星系团,一起组成了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

这是宇宙最大的一级结构,它的样子像一片羽毛,跨度达到5.2亿光年。

拉尼亚凯亚的引力中心位于长蛇座。

那里存在一个巨大的引力源,吸引系以每秒钟近1000公里的速度狂奔。

但是系永远也到不了那里,因为系和巨引源之间的宇宙空间的膨胀速度是3000公里每秒。

如果我们看拉尼亚凯亚的结构,地球无论如何不在中心位置。但是整个可观测的宇宙,地球又位于中心,这怎么解释呢?

因为, 宇宙的任何一个点向周围观测,都会发现自己位于中心位置。 这是因为宇宙具有一个非凡的形状。

如果我们站在地表向周围眺望,会发现地平线围成了一个圆,而观测者就位于圆心。

像地球这样的封闭的二维球面,任意一个点都是中心点。

1922年,广义相对论发表7周年以后,前苏联的数学家、物理学家,亚历山大.弗里德曼根据广义相对论对宇宙的演化进行了深刻的数学描述。

根据不同的空间曲率,宇宙的形状可以有三种情况。

在平直坐标系中,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是180度。如果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小于180度,那么空间的曲率就是正的;如果内角和大于180度,空间的曲率就是负的。

如果宇宙的曲率是负的,宇宙是一个有起点,无穷大的双曲面结构。如果宇宙的曲律是0,则是一个无起点无终点的结构。宇宙空间的曲率为正的时候,宇宙是一个有起点,有限大的封闭结构。

如果把时间轴向前回溯138亿年,宇宙就会收缩成一个点,这个就是大爆炸的起点Big bang。

根据最新的欧洲普朗克卫星对于宇宙空间曲率的观测:宇宙的曲率是正的。

而且,科学家们根据测量到的数据,认为宇宙是一个球形,一个四维的超球体。而本宇宙位于四维超球体的3维表面。

所以,地球位于可观测宇宙的中心,绝对不是巧合,是由宇宙的形状决定的。

按照这一推理, 如果在宇宙空间中,朝着任意方向笔直前进,只要经历足够长的时间,我们一样可以回家。

本宇宙无限大,人类只有这个观测能力!如同盲人摸象!

更何况本宇宙的运动并非单纯的直线或者曲线运动!本宇宙的运动是二元对立的虚实宇宙极为复杂的运动模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运动形态!

这个形态看起来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椭圆,但是要让大家颠覆三观的是,我们的实体宇宙实际上是一个圆锥形状!

实体宇宙的镜像虚体宇宙也是大小相同的圆锥形状!

虚实两个宇宙的圆锥顶点垂直顶在一起,相互围绕同一个轴逆向旋转!

到了一定极限,两个宇宙会回向压缩,奔向原点!这个原点相当于数学中的坐标0点!

两个宇宙逆向旋转的同时,因为宇宙扩张形成的喇叭口还相对波浪运动。

同时,两个对立的宇宙整体呈现全方位浑圆旋转的状态!也就形成了大轨道,运行一个大周天需要多久?无法计算!

两个虚实宇宙就是所谓的二维!加上浑圆旋转的力场就是三维!再加上人类意识流形成所谓的四维!加上无限的时间就是五维!再无其他维数!

再多的维数其实是负数了!正负绝对值相当十维而已!

所谓的科学家杜撰十维,十一维?都是不科学!是幻想!更是与本宇宙的实际情况相悖!

这种浑圆无间的运动态势,以及无限的时空让人类永远迷茫!

不过如果以人类的主管愿望来说,地球确实在宇宙中间!

本宇宙围绕什么旋转呢?这个迷让他永远是迷吧!人类是没有破解的一天的!

当人类明白:人类的意识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超越所有!

并知道和掌握这个力量!

那么人类才可能有前途!

灵宝天尊梁玉坤秉持天道宣法

现代科学认为,我们的宇宙诞生于138亿年前的奇点爆炸,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宇宙经历了暴涨,后又逐渐趋于平缓膨胀,现在的宇宙膨胀速度可以在哈勃常数上得到体现,最新的哈勃常数值为71 4kmsMpc,它表示空间位置与观测者每增加三百万光年,二者相互远离的速度就增加68公里左右,由此推算,当空间与我们的距离超过140亿光年左右时,空间退离我们的速度将超过光速,理论上我们能接收到的最遥远的光线时,发出此光线的物体距离我们已经有465亿光年远了,这也是我们可观测宇宙的半径长度。

可观测宇宙是指在宇宙中以观测者为中心,物体发出的光线有足够的时间被观测者接收到的距离为半径的一个球形范围。由此可知,如果观测者在地球上,那么显然地球就是可观测宇宙的中心,如果观测者位于火星,那么对于观测者而言可观测宇宙的中心就是火星了。也就是说,不论你身处宇宙的何处,你都会形成一个以你自己为中心的可观测宇宙。除此之外,宇宙中任何地方的可观测宇宙大小都是一样的,这是因为宇宙在整体上表现为各向同性,当下时刻每个观测者形成的可观测宇宙范围有可能重叠,但是在尺度上都是一样的。

综上所述,可观测宇宙的中心由观察者决定,如果有一天你登上了月球,对你来说月球就是你的可观测宇宙中心。

感谢浏览。

宇宙是无限空间,在地球观测宇宙,地球不是中心,宇宙也无中心。地球也在运转,地球中心也要调整。地球中心不是巧合,是必然中心

不,这是必然。你的观测范围是100米,你能观测到的范围就是以你为圆心,半径100米的一个圆(球),不管你在哪观测,你都在可观测范围的圆心。虽然这个问题没什么意义,但我还是决定为你解答[呲牙]

为什么今年煤炭价格这么贵?

有影响

据最新消息显示,天然气板块午后大幅拉升,京城股份(600860)涨停,厚普股份(300471)股价暴涨超过10%,云南能投(002053)、首华燃气(300483)等个股也纷纷拉升。

据报道,天然气板块今日午后大幅拉升,京城股份(600860)、山东墨龙(002490)涨停,厚普股份(300471)股价暴涨超过10%,水发燃气(603318)涨逾8%,深冷股份(300540)涨幅超过4%,云南能投(002053)、首华燃气(300483)、新天然气(603393)等个股也有比较不错的表现。

在上述个股中,一些股民朋友对于水发燃气的业绩是比较在意的。据悉,水发燃气10月29日晚间发布三季度业绩公告称,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6.8亿元,同比增长156.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561万元,同比增长10.02%。

股票入门基础知识

股票是一种由股份制有限公司签发的用以证明股东所持股份的凭证,它表明股票的持有者对股份公司的部分资本拥有所有权。

由于股票包含有经济利益,且可以上市流通转让,股票也是一种有价证券。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是在北京证券、上海证券和深圳证券发行,投资者一般在证券经纪公司交易。

常见的股票分析指标为MACD KDJ RSI等指标,主要用于股市及标的的分析与研判。

谁能发几篇关于低碳生活的作文啊500到600字左右,谢了!

“碳中和”叠加后疫情效应 煤炭价格高位运行

2021年以来,中国煤炭价格一直在高位运行,短期来看,“碳中和”叠加疫情后的经济复苏将对煤炭价格提供有力支撑。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

限价区间明确 煤炭市场价格机制进一步完善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发改价格〔2022〕303号,以下称303号文)和2022年4号公告,明确于5月1日起实施。对于价格限定,相关文件明确规定哄抬价格行为。

2022年5月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自5月1日起,煤炭中长期交易价格和现货价格均有了合理区间。根据《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近期阶段秦皇岛港下水煤(5500千卡)中长期交易价格每吨570-770元(含税)较为合理。重点地区煤炭出矿环节中长期交易价格合理区间分别为:山西(5500大卡)370-570元/吨,陕西(5500大卡)320~520元/吨,蒙西(5500大卡)260元-460元/吨,蒙东(5500大卡)200-300元/吨。

其中,秦皇岛港下水煤(5500千卡,下同)中长期、现货价格每吨分别超过770元、1155元,山西煤炭出矿环节中长期、现货价格每吨分别超过570元、855元,陕西煤炭出矿环节中长期、现货价格每吨分别超过520元、780元,蒙西煤炭出矿环节中长期、现货价格每吨分别超过460元、690元,蒙东煤炭(3500大卡)出矿环节中长期、现货价格每吨分别超过300元、450元,如无正当理由,一般可认定为哄抬价格。

全球能源危机背景下 中国能源政策的调整方向

另外,乌克兰危机等全球能源危机频发凸显了传统化石能源在基建基础、发电成本和供电稳定性上的优势,将引发各国对过快能源转型的再思考,将深刻影响中国对外煤炭能源合作和能源安全。中国国内能源市场化水平低,面对极端冲击,能源安全韧性不足,国际能源安全在中国的国内风险被放大。基于欧盟能源政策发生转变,也将间接对中国包括煤炭在内的海外能源合作及能源安全造成影响,中方需要根据欧盟能源政策调整来进行应对。

——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煤炭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什么是对冲基金

大家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都知道。以前的地球是一片绿色,天空大海是一片蔚蓝色,鸟儿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鱼儿在水里快乐的游着,其他动物在陆地上快活的奔跑,人们互相帮助``````整个地球呈现出了一片和谐的景象。地球妈妈也甜甜的的笑了。

可现在,地球变了。绿色大量减少,而**却越来越多,地球这是怎么了?这还不是人们大量砍伐树木,这种行为不仅让鸟儿们没有了赖以生存的家,还造成了大面积的崩塌、洪水等。没有了树,我们的地球就好像失去了一个平衡架。

而且,现在各个商店都在卖易拉罐,易拉罐更是一种污染。马路,学校都成了它们安身的“家”。还有罐子是用铝做成的,铝对人的身体也有很多危害。况且,做这样的一杯可乐,就要用很多的过程,这要浪费很多的。

旧电池的危害更大。一旦和家庭垃圾混合以后,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产生一系列化学反映,释放出毒素,影响人们的身体,破坏生态环境。

现在人们的科技发达了,工厂为了提高效率,竟把小河当成了排放污水的好地方,把小河弄得肮脏不堪,奇臭无比,更可恨的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也受到了污染,长江更是严重,垃圾到处是,让路过的行人都捂住嘴快速走过去。

所以,我们要用实际劳动来证明。比如节约用水。如:用完水后及时关掉水龙头;把洗菜的水用来浇花、涮拖把、冲厕所。不要以为水龙头滴几滴水算不了什么。一个水龙头每秒滴一滴水,一年就是白白流掉36方水。如果一家一户每月节约一方水,全国一个月会节约多少水呢?

幸亏人们都领悟到了地球被污染得严重性,大家都已经行动起来了,一起保护我们的家园。但我还希望那些没有动起来得人们行动起来,弯一下腰,捡起地上地一片纸,一块果皮,让我们的明天更美好,更漂亮!

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让地球回到几百年前的样子不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那么多的散户拿不住股票?

围绕对冲基金的三个核心问题是:什么是对冲基金?对冲基金是否导致高风险,特别是是否引发了19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要不要对对冲基金加强监管以及如何加强监管?

虽然对冲基金早已成为全球舆论关注的焦点,但国内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的报告分三部分:一是介绍对冲基金的概况,揭开对冲基金神秘的面纱;二是分析对冲基金是否一定导致金融风险,是否导致了19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三是介绍是否要对对冲基金加强监管的讨论。

一、对冲基金概况

1、什么是对冲基金(定义和特点)

能说出对冲基金的许多别名,如套头基金、套利基金和避险基金,但要说清对冲基金是什么并非易事。90年代以来国内出版的多种大型金融工具书,如《新国际金融辞海》(刘鸿儒主编,1994年)、《国际金融全书》(王传纶等主编,1993年),选入了“对冲(hedging)”、“基金(fund)”、“套利(arbitrage)”、“共同基金(mutual fund)”等条目,却没有“对冲基金”的条目,说明直到90年代中期,虽然对冲基金的一些相关术语早已进入,对冲基金却还闻所未闻。

国外对对冲基金的理解也颇为混乱不一,试列举一些最新的研究文献对对冲基金的定义如下。IMF的定义是“对冲基金是私人投资组合,常离岸设立,以充分利用税收和管制的好处”。美国第一家提供对冲基金商业数据的机构Mar/Hedge的定义是 “取奖励性的佣金(通常占15—25%),并至少满足以下各标准中的一个:基金投资于多种资产;只做多头的基金一定利用杠杆效应;或者基金在其投资组合内运用各种套利技术。”美国另一家对冲基金研究机构HFR将对冲基金概括为:“取私人投资合伙公司或离岸基金的形式,按业绩提取佣金、运用不同的投资策略。”著名的美国先锋对冲基金国际顾问公司VHFA的定义是 “取私人合伙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主要投资于公开发行的证券或金融衍生品。”

美联储格林斯潘,在向美国国会就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问题作证时给出了一个对冲基金的间接定义。他说,LTCM是一家对冲基金,或者说是一家通过将客户限定于少数十分老练而富裕个体的组织安排以避开管制,并追求大量金融工具投资和交易运用下的高回报率的共同基金 。

根据以上定义,尤其是格林斯潘的间接定义,我们认为,对冲基金并非 “天外来客”,实质仍不外乎是一种共同基金,只不过组织安排较为特殊,投资者(包括私人和机构)较少,打个形象的比方,它就像是“富人投资俱乐部”,相比之下普通共同基金便是“大众投资俱乐部”。由于对冲基金特殊的组织安排,它得以钻现行法律的空子,不受监管并可不受约束地利用一切金融工具以获取高回报,从而衍化出与普通的共同基金的诸多区别开来。

有人认为,对冲基金的关键是应用杠杆,并投资于衍生工具。但实际上正如IMF所指出的,另外一些投资者也参与对冲基金完全相同的操作,如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自营业务部门持仓、买卖衍生品并以与对冲基金相同的方式变动它们的资产组合。许多共同基金,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大学捐款参与一些相同的操作并且名列对冲基金的最重要投资者。此外,从一个细分的银行体系中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和债务是它们的资本的好几倍这个意义上看,商业银行也在运用杠杆。

通过对文献的解读,试将对冲基金与一般共同基金作如下对比(表1),从中可清楚地看出对冲基金的特点,进而确切把握究竟什么是对冲基金。

表1 对冲基金与共同基金的特征比较

对冲基金 共同基金

投资者人数 严格限制 美国证券法规定:以个人名义参加,最近两年里个人年收入至少在20万美元以上;如以家庭名义参加,夫妇俩最近两年的收入至少在30万美元以上;如以机构名义参加,净资产至少在100万美元以上。1996年作出新的规定:参与者由100人扩大到了500人。参与者的条件是个人必须拥有价值500万美元以上的投资证券。 无限制

操作 不限制 投资组合和交易受限制很少,主要合伙人和管理者可以自由、灵活运用各种投资技术,包括卖空、衍生证券的交易和杠杆 限制

监管 不监管 美国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和1940年的投资公司法曾规定不足100投资者的机构在成立时不需要向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等金融主管部门登记,并可免于管制的规定。因为投资者对象主要是少数十分老练而富裕的个体,自我保护能力较强。 严格监管 因为投资者是普通大众,许多人缺乏对市场的必要了解,出于避免大众风险、保护弱小者以及保证社会安全的考虑,实行严格监管。

筹资方式 私募 证券法规定它在吸引顾客时不得利用任何传媒做广告,投资者主要通过四种方式参与:依据在上流社会获得的所谓“投资可靠消息”;直接认识某个对冲基金的管理者;通过别的基金转入;由投资银行、证券中介公司或投资咨询公司的特别介绍。 公募 公开大做广告以招徕客户

能否离岸设立 通常设立离岸基金 好处:避开美国法律的投资人数限制和避税。通常设在税收避难所如处女岛(Virgin Island)、巴哈马(Bahamas)、百慕大(Bermuda)、鳄鱼岛(Cayman Island)、都柏林(Dublin)和卢森堡(Luxembourg),这些地方的税收微乎其微。MAR于1996年11月统计的对冲基金管理的680亿美元中,有317亿美元投资于离岸对冲基金。这表明离岸对冲基金是对冲基金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WHFA统计,如果不把“基金的基金”计算在内,离岸基金管理的资产几乎是在岸基金的两倍。 不能离岸设立

信息披露程度 信息不公开,不用披露财务及资产状况 信息公开

经理人员报酬 佣金+提成 获得所管理资产的1%-2%的固定管理费,加上年利润的5%-25%的奖励。 一般为固定工资

经理能否参股 可以参股 不参股

投资者抽资有无规定 有限制 大多基金要求股东若抽资必须提前告知:提前通知的时间从30天之前到3年之前不定。 无限制或限制少

可否交易 可以自有资产作抵押交易 不可以交易

规模大小 规模小 全球资产大约为3000亿。 规模大 全球资产超过7万亿

业绩 较优 1990年1月至1998年8月间年平均回报率为17%,远高于一般的股票投资或在退休基金和共同基金中的投资(同期内华尔街标准-普尔500家股票的年平均增长率仅12%)。据透露,一些经营较好的对冲基金每年的投资回报率高达30-50%。 相比要逊色

2、什么是“对冲(hedging)”,为什么要对冲?

“对冲”又被译作“套期保值”、“护盘”、“扶盘”、“顶险”、“对冲”、“套头交易”等。早期的对冲是指“通过在期货市场做一手与现货市场商品种类、数量相同,但交易部位相反之合约交易来抵消现货市场交易中所存价格风险的交易方式”(刘鸿儒主编,1995)。早期的对冲为的是真正的保值,曾用于农产品市场和外汇市场 。套期保值者(hedger)一般都是实际生产者和消费者,或拥有商品将来出售者,或将来需要购进商品者,或拥有债权将来要收款者,或负人债务将来要偿还者,等等。这些人都面临着因商品价格和货币价格变动而遭受损失的风险,对冲是为回避风险而做的一种金融操作,目的是把暴露的风险用期货或期权等形式回避掉(转嫁出去),从而使自己的资产组合中没有敞口风险。比如,一家法国出口商知道自己在三个月后要出口一批汽车到美国,将收到100万美元,但他不知道三个月以后美元对法郎的汇率是多少,如果美元大跌,他将蒙受损失。为避免风险,可以取在期货市场上卖空同等数额的美元(三个月以后交款),即锁定汇率,从而避免汇率不确定带来的风险。对冲既可以卖空,又可以买空。如果你已经拥有一种资产并准备将来把它卖掉,你就可以用卖空这种资产来锁定价格。如果你将来要买一种资产,并担心这种资产涨价,你就可以现在就买这种资产的期货。由于这里问题的实质是期货价格与将来到期时现货价格之差,所以谁也不会真正交割这种资产,所要交割的就是期货价格与到期时现货价格之差。从这个意义上说,对该资产的买卖是买空与卖空。

那么什么是对冲基金的“对冲“?不妨举出对冲基金的鼻祖Jones的例子。Jones悟出对冲是一种市场中性的战略,通过对低估证券做多头和对其它做空头的操作,可以有效地将投资资本放大倍数,并使得有限的可以进行大笔买卖。当时,市场上广泛运用的两种投资工具是卖空和杠杆效应。Jones将这两种投资工具组合在一起,创立了一个新的投资体系。他将股票投资中的风险分为两类:来自个股选择的风险和来自整个市场的风险,并试图将这两种风险分隔开。他将一部分资产用来维持一篮子的被卖空的股票,以此作为冲销市场总体水平下降的手段。在将市场风险控制到一定限度的前提下,同时利用杠杆效应来放大他从个股选择中获得的利润,策略是,买进特定的股票作多头,再卖空另外一些股票。通过买进那些“价值低估”的股票并卖空那些“价值高估”的股票,就可以期望不论市场的行情如何,都可从中获得利润。因此,Jones基金的投资组合被分割成性质相反的两部分:一部分股票在市场看涨时获利,另一部分则在市场下跌时获利。这就是“对冲基金”的“对冲”手法。尽管Jones认为股票选择比看准市场时机更为重要,他还是根据他对市场行情的预测增加或减少投资组合的净敞口风险。由于股价的长期走势是上涨的,Jones投资总的说来是“净多头”。

加入金融衍生工具比如期权以后会怎么样?不妨再举个例子。如果某公司股票的现价为150元,估计月底可升值至170元。传统的做法是投资该公司股票,付出150元,一旦获利20元,则利润与成本的比例为13.3%。但如果用期权,可以仅用每股5元(现股价)的保证金买入某公司本月市场价为150元的认购期权,如果月底该公司的股价升至170元,每股帐面可赚20元,减去保证金所付出的5元,净赚15元(为简便计,未算手续费),即以每股5元的成本获利15元,利润与成本的比率为300%,如果当初用150元去作期权投资,这时赚的就不是20元,而是惊人的4500元了。

可见,如果适当地运用衍生工具,只需以较低成本就可以获取较多利润,就象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在远离支点的作用点以较小的力举起十分靠近支点的重物。金融学家将之称为杠杆效应。这种情况下,如说不是为了避险(也就是实际上不对冲),而纯粹是作市场的方向,并且运用杠杆来进行赌注,一旦做对了,当然能获暴利,不过风险也极大,一旦失手损失也呈杠杆效应放大。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基金(LTCM)用自有资金22亿美元作抵押,1250亿美元,其总资产1200多亿美元,它所持有的金融产品涉及的各种有价证券的市值超过一万亿美元,杠杆倍数达56.8,只要有千分之一的风险就可遭灭顶之灾。

3、对冲基金类别(Strategy Defined)

Mar/Hedge根据基金经理的报告将对冲基金分为8类:

1、宏观(Macro)基金:根据股价、外汇及利率所反映出来的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操作。

2、全球(Global)基金:投资于新兴市场或世界上的某些特定地区,虽然也像宏观基金那样根据某一特殊市场的走势进行操作,但更偏向选择单个市场上行情看涨的股票,也不像宏观基金那样对指数衍生品感兴趣;

3、多头(Long Only)基金:传统的权益基金,其运作结构与对冲基金相类似,即取奖励性佣金及运用杠杆。

4、市场中性(Market-neutral)基金:通过多头和空头的对冲操作来减少市场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的投资哲学与早期对冲基金(如Jones基金)最为接近。这一类基金包括可转换套利基金;对股票和期指套利的基金;或者根据债券市场的收益曲线操作的基金等;

5、部门(Sectoral)对冲基金:投资于各种各样的行业,主要包括:保健业、金融服务业、食品饮料业、媒体通讯业、自然业、石油天然气业、房地产业、技术、运输及公用事业等;

6、专事卖空(dedicated short sales)基金:从经纪人处借入他们判断为“价值高估”的证券并在市场上抛售,以期在将来以更低的价格购回还给经纪人。投资者常为那些希望对传统的只有多头的投资组合进行套期保值,或希望在熊市时持有头寸的投资者;

7、重大驱动(Event-driven)基金:投资主旨是利用那些被看作是特殊情况的。包括不幸(distressed)证券基金,风险套利基金等。

8、基金的基金(Funds of funds):向各个对冲基金分配投资组合,有时用杠杆效应。

美国先锋对冲基金研究公司(1998)则将对冲基金分为15类:

1、 可转换套利Convertible Arbitrage)基金:指购买可转换证券(通常是可转换债券)的资产组合,并通过卖空标的普通股对股票的风险进行对冲操作。

2、 不幸证券(Distressed Securities)基金:投资于并可能卖空已经或预期会受不好环境影响的公司证券。包括重组、破产、萧条的买卖和其它公司重构等。基金经理人运用标准普尔卖出期权(put Option)或卖出期权溢价(put option spread ) 进行市场对冲。

3、 新兴市场(Emerging Markets)基金:投资于发展中或“新兴”国家的公司证券或国家债券。主要是做多头。

4、 权益对冲(Equity Hedge)基金:对一些股票做多头,并随时卖空另外一些股票或/和股指期权。

5、 权益市场中性基金(Equity Market Neutral):利用相关的权益证券间的定价无效谋求利润,通过多头和空头操作组合降低市场敞口风险(Exposure)。

6、 不对冲权益基金(Equity Non-Hedge):尽管基金有能力用短卖股票和/或股指期权进行对冲操作,但主要是对股票做多头。这类基金被称为“股票的撷者”。

7、 重大驱动型基金(Event-Driven):也被称作“公司生命周期”投资。该基金投资于重大交易造成的机会,如并购、破产重组、资产重组和股票回购等。

8、 固定收入(Fixed Income:)基金:指投资于固定收入证券的基金。包括套利型基金、可转换债券基金、多元化基金、高收益基金、抵押背书基金等。

9、宏观基金(Macro):指在宏观和金融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直接对股市、利率、外汇和实物的预期价格移动进行大笔的方向性的不对冲的买卖。

10、市场时机基金(market timing):买入呈上升趋势的投资品,卖出呈下滑趋势的投资品。该基金主要是在共同基金和货币市场之间进行买卖。

11、合并套利基金(Merger Arbitrage):有时也称为风险套利,包括投资于驱动环境如杠杆性的收购,合并和敌意收购。

12、相对价值套利基金(Relative Value Arbitrage):试图利用各种投资品如股票、债券、期权和期货之间的定价差异来获利。

13、部门(Sector)基金:投资于各个行业的基金。

14、空头基金(Short Selling):包括出售不属于卖主的证券,是一种用来利用预期价格下跌的技术。

15、基金的基金(Fund of Funds):在基金的多个经理人或管理帐户之间进行投资。该战略涉及经理人的多元资产组合,目标是显著降低单个经理人投资的风险或风险波动。

尽管有以上许多种对冲基金的类别,但一般说来,主要是两大类。

一是宏观(Macro)对冲基金,最著名的就是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很多人都以为宏观对冲基金是最凶恶的基金,风险最大,其实宏观对冲基金的风险并非最大,一般只使用4-7倍的杠杆。虽然宏观对冲基金追求投资战略的多元化,但这类基金仍有几个共同的特征:

A、利用各国宏观的不稳定。寻找宏观经济变量偏离稳定值并当这些变量不稳定时,其资产价格以及相关的利润会剧烈波动的国家。这类基金会承担相当的风险,以期有可观的回报。

B、经理人尤其愿意进行那些损失大笔资本的风险显著为零的投资。如在19年亚洲金融危机中,投资者判断泰铢将贬值,虽然无法准确预料具体贬值的日期,但可断定不会升值,因此敢放胆投资。

C、当筹资的成本较低时,最有可能大量买入。便宜的筹资使它们即使对的时期不确定时也敢于大量买入并持仓。

D、经理人对流动性市场很感兴趣。在流动市场上它们可以以低成本做大笔的交易。而在新兴市场,有限的流动性和有限的可交易规模对宏观对冲基金和其他试图建仓的投资者造成一定的约束。新兴市场对与离岸同行有业务往来的国内银行进行资本控制或限制使得对冲基金很难操纵市场。由于在较小的、缺乏流动性的市场,无法匿名投资,经理人还担心会被当作或中央银行交易的对立方。

另一类是相对价值(Relative Value)基金,它对密切相关的证券(如国库券和债券)的相对价格进行投资,与宏观对冲基金不一样,一般不太冒市场波动的风险。但由于相关证券之间的价差通常很小,不用杠杆效应的话就不能赚取高额利润,因此相对价值基金比宏观对冲基金更倾向于用高杠杆,因而风险也更大。最著名的相对价值基金就是LTCM。LTCM的总裁梅里韦瑟相信“各类债券间的差异自然生灭论”,即在市场作用下,债券间不合理的差异最终会消弥,因此如果洞察先机,就可利用其中的差异获利。但债券间的差异是如此之小,要赚钱就必须冒险用高杠杆。LTCM在欧洲债市一直赌“在欧元推出之前,欧盟各国间债券利息差额将逐渐缩小”,因为德国和意大利是第一批欧元国成员,希腊也于今年5月宣布加入单一欧币联盟,于是LTCM大量持有意大利、希腊国债以及丹麦按揭债券的多仓,同时也持有大量德国国债的空仓。与此同时,在美国债市,LTCM的套利组合是购入按揭债券和卖出美国国债。1998年8月14日俄罗斯下令停止国债交易,导致新兴市场债券大跌,大量外资逃离并将德国和美国的优质债市视为安全岛。于是德、美两国国债在股市面临回调的刺激下,价格屡创新高,同时新兴市场债市则暴跌,德、美国债与其他债券的利息差额拉大。1998年年1至8月,意大利10年期债息较德国10年期债息高出值A1的波动基本保持在0.20-0.32厘之间;俄罗斯暂停国债交易后,A1值迅速变大,更在8月底创出0.57厘的11月来新高;进入9月,A1变化反复,但始终在0.45厘上的高位;9月28日更是报收0.47厘,A1的增高意味着LTCM“买意大利和希腊国债,卖德国国债”的投资组合失败了(希腊国债亏损同理于意大利国债);同时持有的大量俄国国债因为停止交易而成为废纸;丹麦按揭债券自然也难逃跌势。在美国,市债交易异常火爆,国债息减价增。自1998年8月1日后,市场利率较10年期美国国债利息高出值A2大幅攀升;8月21日,美国股市大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跌掉512点。同时,美国公司债券的抛压同国债强劲的买盘形成鲜明对比,国债的利息被推到29年来低位,LTCM逃离持有的美国国债空仓被“逼空”。因此,LTCM在欧美债券市场上的债券投资组合上多空两头巨损,9月末,公司资产净值下降78%,仅余5亿美元,濒临破产的边缘。

3、 对冲基金的历史与现状

(1)创始阶段:1949-1966年

对冲基金的鼻祖是Alfred Winslow Jones。琼斯最初是一个社会学家,后来成为一个记者,再后来成为基金经理人。1949年Jones任职于《财富》杂志期间,受命调查市场分析的技术方法并撰写文章。结果无师自通,几乎在一夜之间从一个新手成为一个精通者,并在文章发表两个月前,建立起一家合伙的投资公司。公司带有后来的对冲基金的经典特征,所以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家对冲基金。存在一个奖励佣金制和把他自己的资本投入基金,向一般经理人员支付的薪水占所实现利润的20%。此外,Jones在随后的十年里还创建了一套模拟指标。

Jones公司起初是一家普通合伙公司,后来则改为有限合伙公司,其运作保持着秘密状态,业绩良好。

(2)初步发展和变化阶段:1966-1968年

1966年《财富》的另一位记者Carol Loomis发现了业绩不凡的Jones基金,撰文盛赞 “Jones是无人能比的”。该文详细描述了Jones基金的结构和激励方式,以及jones在后来几年创建的模拟指标,并列出Jones基金的回报率-酬金净额,发现大大超过了一些经营最成功的共同基金。例如,它过去五年的回报率比诚信趋势(Fidelity Trend )基金高出44%,过去10年的回报率则比Dreyfas基金高87%。这导致了对冲基金数目大增,虽然并不知道在随后几年中所建立的基金的准确数字,但根据SEC的一项调查,截至1968年底成立的215家投资合伙公司中有140家是对冲基金,其中大多数是在当年成立的。

虽然对冲基金的迅速成长与强劲的股票市场同步,但一些基金经理发现通过卖空来对冲投资组合不仅难度大、耗时,且成本高昂。结果,许多基金越来越求助于高额头寸来放大股票多头的战略,从而对冲基金开始向多种类别发展,所谓“对冲”,不过是象征性的意义罢了。

(3)低潮阶段:1969-14年

1969—10年的股市下跌给对冲基金业以灾难性的打击,据报道,SEC在1968年底所调查的28家最大的对冲基金,至70年代末其管理的资产减少了70%(由于亏损和撤资),其中有5家关门大吉。规模较小的基金情况则更糟。13—14年的股市下跌,再次使对冲基金急剧萎缩。

(4)缓慢发展阶段:14-1985年

从14—1985年,对冲基金重新以相对秘密的姿态进行运作。虽然宏观对冲基金在此期间崭露头角,但总的说来发展不是太快。

(5)展阶段:90年代之后

对冲基金是随着金融管制放松后金融创新工具的大量出现兴盛起来的,特别是90年以后,经济和金融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对冲基金迎来了展的年代。1990年,美国仅有各种对冲基金1500家,资本总额不过500多亿美元。90年代以来,对冲基金高速增加,最近两年的发展速度更是惊人。据美国《对冲基金》杂志调查,目前约有4000家基金资产超过4000亿美元。据基金顾问公司TASS的资料表明,目前全球约有4000多对冲基金,比两年前的数目多出逾一倍,所管理的资产总值则由1996年1500亿美元,大幅增加至目前的4000亿美元。而美国先锋对冲基金国际顾问公司的资料则认为,对冲基金目前在全球已超过5000个,管理资产在2500亿美元以上。另据预测,今后5-10年间,美国的对冲基金还将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其资本总额的增长将高于15%。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对冲基金正在把退休资金以及各种基金会和投资经理人吸引过来,形成更强大的势力。5年前,退休资金和各种基金会的投资在对冲基金资本总额中仅占5%,现在已猛增到80%。

5、目前国际上主要的对冲基金组织

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有对冲基金。欧洲一些国家也有类似的基金,但正式名称不叫对冲基金。

对冲基金声名显赫,许多人猜想它一定是“巨无霸”(“600磅的大猩猩”),其实大部分的对冲基金规模并不大。按资本总额来区分:5亿美元以上的仅占5%;5000万-5亿美元的约占30%;500万美元以下的约占65%。约有四分之一的对冲基金总资产不超过1000万美元,有人说,“它们的运作像个小作坊,通常是在仅有一两个人的办公室里工作。”

排名前10位的美国国际对冲基金依次为:美洲豹基金(资产100亿美元)、量子基金(资产60亿美元)、量子工业基金(资产24亿美元)、配额基金(资产17亿美元)、奥马加海外合伙人基金(资产三类17亿美元)、马弗立克基金(资产17亿美元)、兹维格-迪美纳国际公司(资产16亿美元)、类星体国际基金(资产15亿美元)、SBC货币有价证券基金(资产15亿美元)、佩里合伙人国际公司(资产13亿美元)。

排名前10位的美国国内对冲基金依次为:老虎基金(资产51亿美元)、穆尔全球投资公司(资产40亿美元)、高桥资本公司(资产14亿美元)、帽际基金(INTERCAP,资产13亿美元)、罗森堡市场中性基金(资产12亿美元)、埃林顿综合基金(资产11亿美元)、套利税收等量基金(资产10亿美元)、定量长短卖资金(资产9亿美元)、SR国际基金(资产9亿美元)、佩里合伙人公司(资产8亿美元)。

二、对冲基金与金融风险

90年代以来,对冲基金行业获得极大的发展,其表现引人瞩目,而90年代也是国际金融动荡不安,风险日增的年代,从1992年欧洲货币危机,1994年债券市场危机机墨西哥危机,到19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世界似乎越来越不得安宁。许多人指责对冲基金是金融风险之源,特别是导致了亚洲金融危机。对于这一流行的说法,我们先作一般性的讨论,然后再引证资料,介绍一些对对冲基金在19年亚洲金融危机中扮演的角色所作的实证分析。

1、对冲基金与金融风险:一般性讨论

一般来说,对冲基金并不具有较其他机构投资者更不安全的特性,理由如下:

(1)相对较小的规模。到19年底,对冲基金全球资产仅3000亿美金,而成熟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所管理的资产超过20万亿美金,其中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德国的共同基金、退休基金、保险公司及非金融性公司所管理的资金高达11万亿美元,全球共同基金则在1996年就已有7万亿美元之多。

(2)大部分对冲基金不用杠杆或所用的杠杆比例小。有人或许会说,对冲基金虽然规模小,但使用杠杆作用大。事实并非如此。VHFA的研究表明,对冲基金整体上运用的杠杆比较适度。约30%的对冲基金不运用杠杆,约54%的对冲基金运用小于2:1的杠杆(1美元当作2美元投资),只有16%的对冲基金运用大于2:1的杠杆(即借贷额超过了其资本额)。极少数的对冲基金的杠杆大于10:1。并且大多数运用高杠杆的对冲基金进行各种各样的套利战略,因此其杠杆的量不一定是其实际市场风险的一个准确尺度。与此同时,银行、公司及机构投资者也运用杠杆,考虑到它们管理的资产加起来数倍于对冲基金,谁的作用更大不难想象。

(3)对冲基金信息匮乏。有人认为,对冲基金还可利用“羊群效应”,自己作领头羊。如果这是真的话,将取决于信息及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际上,对冲基金的管理费用较低,人员很少,同时

很多散户拿不出股票,因为散户买股票的时候投机风险太高了,更多的是出于投机的目的,而不是出于长期持有的目的。股市上的股票本来应该是一个长期持有的东西,但是我国很多的散户投资硬是把股票的买卖变成了一种投机交易换手率过高。

股票按照欧美国家的这个股票,换手率平均是在70%~80%之间,而我国的股票换手率达到惊人的490%,就是说比人家起码翻了6、7倍。一只股票在人家那一年流动三次,我们这就得流动将近20次,这么高的换手率就意味着大多数人买了这股票都没有持有多长时间,然后就卖掉了,觉得现在买了,未来较短时间之内他有上涨的空间,赚了那就卖亏了也卖,不打算长期持有这个东西。

因为我们没有耐心,受到很多投机思潮的影响,人们觉得股票应该是低吸高抛的东西,自己刚开始接触的时候也绝对是这样,到后来发现不是。真正做股票能赚钱的,从来都是做长线投资的,短线投资想挣大钱几乎不可能,而且短线投资的风险太高了,你的眼光得多好啊,在低仓位入手高仓位出了既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利润,然后又没有达到风险承受的点,这很难很难的,每个人都不是完全的市场信息者,你不知道市场是什么情况,不知道它会变化到什么情况。

买股票买基金都应该是长期投资的东西,但是很多人硬生生把这些东西做成了短期投机,你要有耐心,买了这个东西之后等着,只要你看好它,长远的发展持有个半年一年甚至说三年两年又何妨呢。三年两年下来,你回报率达到平均每年10%,这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