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天然气在供热上比煤炭有优势,在发电上却劣势明显

2022年lng会涨价吗_今年lng天然气价格还会涨吗知乎

欧洲即将迎来一场北极寒潮,人们还来不及抢购足够的保暖用品,他们最担心的事情却发生了。9月27日,俄罗斯的北溪天然气管道公司发布声明称,3条海上管道一天内同时发生损坏。屋漏偏逢连夜雨,9月29日,瑞典方面表示,在受损的北溪管道中,又发现第四个泄漏点。在全球能源稀缺的当下,此次泄漏,无疑让欧洲的天然气供应雪上加霜。尽管冬天还未真正来临,但不少欧洲人已经开始焦虑,欧洲现有的天然气储量,是否足以让他们度过这个艰难的季节?面对管道泄漏,天然气断供,欧洲各国正在争分夺秒地寻找替代品。欧盟委员会的数据显示,这条管道已经向欧洲输送了1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

北溪管道泄漏 欧洲天然气够用吗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我一起看看吧。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马欢

欧洲即将迎来一场北极寒潮,人们还来不及抢购足够的保暖用品,他们最担心的事情却发生了。

9月27日,俄罗斯的北溪天然气管道公司发布声明称,3条海上管道一天内同时发生损坏。屋漏偏逢连夜雨,9月29日,瑞典方面表示,在受损的北溪管道中,又发现第四个泄漏点。

在全球能源稀缺的当下,此次泄漏,无疑让欧洲的天然气供应雪上加霜。

更糟糕的是,一些迹象表明,今年的冬季可能会比往年更加寒冷。

最新的天气预报显示:本周伦敦的气温将比平均水平低5摄氏度,9月28日,德国法兰克福的气温将比正常水平低3.5摄氏度,而法国和西班牙的气温也将比季节性标准低3—4摄氏度。

尽管冬天还未真正来临,但不少欧洲人已经开始焦虑,欧洲现有的天然气储量,是否足以让他们度过这个艰难的季节?

液化天然气储罐(图源:图虫创意)

天然气储量:东欧最惨

欧盟的能源数据平台“储气库存一览表” (Agsi)宣布,欧盟的天然气储量已经达到了88.17%,不过,各国之间的储气量存在很大差异。

从数据上来看,一些欧洲国家的确已经成功地储存了足够的天然气,而其他一些国家则需要在即将到来的冬季内苦苦支撑。

欧盟各国天然气储备情况(图源:Agsi截图)

具体来看,欧盟主要国家的储量看起来还行,德国达到了91.5%,法国达到了96.83%,比利时91.17%,丹麦95.21%,意大利90.04%,波兰.95%。

但大部分东欧国家的情况则截然不同,它们天然气储量或许不足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整个严冬,其中保加利亚74.17%,匈牙利72.63%,拉脱维亚仅有52.92%。

从数据上来看,欧洲主要发达国家的情况会好一些,但是不代表没有问题。

"如果一切顺利,德国的库存保持在高水平,如果我们运气好、天气也帮忙的话,我们有可能平稳地过冬。"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表示,不过他也提醒,即便储量达到9成以上,也并不意味着可以放心过冬,因为冬季结束之时,德国的天然气储存将耗尽。

东欧国家则会面临更明显的能源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表明,东欧国家的经济将会受到俄罗斯天然气断供的巨大影响——这些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将会下降6%。

寻找替代方案

面对管道泄漏,天然气断供,欧洲各国正在争分夺秒地寻找替代品。

根据欧盟委员会发布的俄罗斯天然气弥补,目前有三个方案,第一个是“南方天然气走廊”项目。该走廊途径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耳其、希腊、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和亚得里亚海,并将通过3500多公里长的管道运往意大利。

图源:社交媒体截图

欧盟委员会的数据显示,这条管道已经向欧洲输送了1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据预计,到2022年底,此管道的流量将达到最高水平,即105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而东欧国家将会是这条管道的第一个受益者。

第二个方案,是以地中海为基础搭建一个把天然气输送到达欧洲的平台。在这方面,欧盟委员会提到了阿尔及利亚、埃及和塞浦路斯等三个国家,旨在通过天然气管道或进口液化天然气,以弥补天然气供应的削减。

第三个方案,则是进口和储存液化天然气,欧盟委员会方面目前已经确定了美国、卡塔尔和东非这三个主要来源。

曾宣布放弃化石能源和核电的德国,现在不得已表示,正在修复此前关闭的燃煤发电厂。预计修复后,每月将燃烧超过10万吨的煤炭,与此同时,奥地利、波兰、荷兰、希腊等欧洲国家也纷纷重新启动各自的燃煤电厂。此外,德国也开始考虑启用核能发电。

不过,美国媒体毫不客气地指出,所有的这些替代解决方案都需要时间,修建新的核电站,甚至需要近10年的时间。

而能源危机正在切实影响欧洲居民的生活。眼下,欧洲多地许多地方的电费都在增加。一些餐厅的电费从一年前的每月2000欧元增长到7000欧元,部分主要行业为了节省电费,甚至开始让员工休,并缩减开支。

比利时一家研究机构表示,欧洲有可能将要度过二战以来最糟糕的一个冬天,欧洲各国将不得不做出一些艰难的决定,包括将欧洲天然气消耗量减少10%-15%。

该机构认为,以德国为例,为了克服接下来6个月的危机,德国能耗必须减少20%。同时还要对市场进行监控,避免能源价格上涨。

分析认为,欧盟的能源市场极其脆弱,价格的猛然上涨会导致欧洲整个制造业彻底关闭,给欧洲经济带来毁灭性打击,并带来失业潮、高物价等各种社会与经济生活的动荡。

哥伦比亚大学的全球能源政策中心的研究员塔季扬娜·米特罗娃说:“我们从未遇到过这种情况,未来会非常痛苦。”

对欧洲来说,更糟糕的情况可能还在后面。

北溪管道泄漏 欧洲天然气够用吗相关阅读:

北溪管道漏气后,法国道达尔称欧洲天然气供应状况无太多变化

北溪管道漏气后,市场非常担忧本已紧绷的欧洲能源供应。

不过,法国的道达尔公司却认为,当前北溪管道出现的问题,并不足以令欧洲人在今年冬天无燃料可用。

9月28日周三,法国道达尔能源公司CEO Patrick Pouyanne表示,在北溪管道漏气后,欧洲的天然气供应状况并无太多变化:

从天然气供应角度来说,欧洲人这个冬天仍然是安全的。我们需要考虑在失去俄罗斯天然气供给之后的前景。道达尔公司正从美国和其他地区向欧洲运回液化天然气,而且很荣幸能成为卡塔尔最大的国际天然气业务合作伙伴。现在的另一个问题是,油气产业似乎已经把投资水平降得过低。

和道达尔公司的乐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丹麦能源局的表态。

同日,丹麦能源局局长Kristoffer Bottzauw称,北溪一号天然气输送管道系统的存量现在不足一半,预计管道中的天然气到周日将彻底外泄,管道中外泄的天然气大约等同于丹麦一年的需求总量。

和其他欧洲能源企业一样,今年以来道达尔四处寻找新的替代能源。

Patrick Pouyanne上周六表示,在俄罗斯能源对欧洲减少供应后,欧洲对能源供应的“不切实际的”要求正阻碍着他们顺利找到替代能源。

Pouyanne称,欧洲买家正在争取购买液化天然气(LNG)的短期合同,但不准备支付更高的价格。他补充道,如果你想在短期内获得便宜的价格,答案显然是“不可能”。

Pouyanne称:

这是一个事关交付价格和数量的问题。

周六,道达尔在多哈与卡塔尔能源公司(QatarEnergy)签署了一项协议,在北部气田南部扩建项目(NFS)上建立合作关系,投资约15亿美元。

NFS项目合资公司中,专门为国际合作伙伴预留了25%的股份,其中道达尔能源将拥有9.375%的股份;卡塔尔能源将持有该合资公司75%的股份。Pouyanne表示,欧洲国家必须为达成更多长期协议做好准备,并且为此支付更高的价格以保证能源。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

为什么天然气在供热上比煤炭有优势,在发电上却劣势明显

可燃冰开利用不当会造成哪些后果?

可燃冰开不当会导致大量甲烷气体外泄,加剧温室效应,还会引起海底滑坡,使构筑在可燃冰上的部分珊瑚礁岛屿与陆地沉入水底。

脱毛不当会造成哪些后果呢

脱毛不当会造成,毛发变粗,内嵌毛,色素沉着,毛囊发炎、角化粗糙 ,所以我们选择脱毛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些,选择好专业的机构或者医院,来帮你脱毛,广州时光整形美容医院为你解决你的后顾之忧。 1、毛发变粗 一般人对于刮毛有个错误的观念,认为毛会越刮越粗。其实刮毛时把软而细的尖端剃掉后,留下粗的毛干因为横切面的缘故,看起来会感觉看起来比较粗。其实毛根长出的来毛发仍是一样的粗细。男生每天刮胡子也不会让胡须变粗是相同道理。但是在毛发粗厚处刮毛,都会留下难以剃除的毛根,外观上毛孔会呈现出黑色的点状,尤其毛发刚长出来会更为明显,影响到外观。想要避免这种情形可以使用拔除法或雷射除毛。 2、内嵌毛 这是自行除毛最危险的并发症,常常是因为拔毛断裂、或逆向刮毛,毛发埋没在皮肤内部,无法正常长出。少部分是因为除毛导致表皮或毛囊受伤,皮肤愈合时毛孔阻塞,造成毛发包埋。 内嵌毛的外观像一颗颗的鸡皮疙瘩,毛发埋没的结果,会造成不定时的发炎反应、产生色素疤痕。通常需要用手术方式将埋没毛挑出来才能解决。 正确的除毛方法,加上除毛部位定期 *** 、去角质,可以帮助毛发长出皮肤,防止毛发内嵌。 3、色素沉着 蜜蜡、除毛膏、除毛慕丝等化学性除毛,则可能对皮肤造成 *** 及敏感反应,对除毛膏过敏者不可尝试药物除毛。最好先在手肘内侧先予以涂抹,进行过敏测试,证实若无红、肿、痒等反应,再用于其它部位。 剃刀、除毛刀等物理性除毛,若使用不当可能割伤皮肤,造成色素沉淀或疤痕。 不论使用何种方式除毛,都会造成皮肤轻微的损伤,除毛后都必须滋润保湿,并注意防晒,否则皮肤受伤后如意产生色素沉淀。 4、毛囊发炎、角化粗糙 用拔毛方式除毛,不仅疼痛也容易造成毛囊发炎,拔除后一定要擦乳液镇定滋润皮肤,肤质脆弱的人也可以事先涂抹抗生素药膏(金霉素、地霉素等眼药膏),避免发炎感染。 用刮除方式除毛,往往造成表皮刮伤,久而久之会使皮肤角化粗糙。所以刮毛前要先清洁润滑皮肤,除毛后可以适度的滋润及去角质。刮刀一定要经常更换,维持清洁锋利。

可燃冰现在利用了吗?

目前,国际上对可燃冰的开仍处于研究试验阶段,尚无可行的开方法(指工业性开)。

开是柄“双刃剑”

尽管如此,这样丰富的能源现在还只是可望而不可及。

天然“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方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汪集**在一份资料上认为,首先是开这种水合物会给生态造成一系列严重问题。

有学者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20倍。如果在开中甲烷气体大量泄漏于大气中,造成的温室效应将比二氧化碳更加严重。而“可燃冰”矿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坏,甚至是自然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气的大量散失。而这种气体进入大气,无疑人增加温室效应,进而使地球升温更快;同时,由于至今尚没有非常成熟的勘探和开发的技术方法,一旦出了井喷事故,就会造成海水汽化,发生海啸船翻。此外,“可燃冰”也可能是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可燃冰”经常作为沉积物的胶结物存在,它对沉积物的强度起着关键作用。“可燃冰”的形成和分解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进而诱发海底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美国地质调查所的调查表明,“可燃冰”能导致大陆斜坡上发生滑坡,这对各种海底设施是一种极大的威胁。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正在积极研究“可燃冰”开发利用技术。迄今,“可燃冰”的开方法主要有热激化法、减压法和注入剂法三种。开的最大难点是保证井底稳定,使甲烷气不泄漏、不引发温室效应。针对这些问题,日本提出了“分子控制”开方案。“可燃冰”气藏的最终确定必须通过钻探,其难度比常规海上油气钻探要大得多,一方面是水太深,另一方面由于“可燃冰”遇减压会迅速分解,极易造成井喷。日益增多的成果表明,由自然或人为因至少所引起的温压变化,均可使水合物分解,造成海底滑坡、生物灭亡和气候变暖等环境灾害。

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的钻方法已迫在眉捷,尽快开展室内外“可燃冰”分解、合成方法和钻方法的研究工作刻不容缓。

如何评价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开成功

国际领先,开发成功对于国家能源供给,保证国家发展,提升国家实力有非凡的意义。功在当代,利在干秋。

赞成从环保评估、地质评估角度做全面的工作。如果把地下掏空了是不是要填点东西进去(所以说为什么二氧化碳置换法更为环保),如何保证天然气不从气井之外的其余地方漏出来(海底断层之类)。毕竟如果出事那是大事。不谈云舞空城说的甲烷释放引发生物大灭绝,可以想象,开发可能导致的海底软化、海底滑坡、塌陷引发地震、海啸,会在海面形成漩涡把平台吸进去,地震、海啸也会影响广东沿海。至于生物大灭绝也没必要那么危言耸听,二叠纪灭绝的原因学术界也有争论,但那次的海洋酸化应该是全球性的,其诱因可能是气候变化导致的海退。之前也学过点气候变化米氏旋回的东西,知道生物在地球面前的脆弱,大自然想让你完蛋还真没啥办法。但社会的发展其实也是为人类赢得了时间,在不能解决分配的情况下尽量做大总量,保持和平和稳定,等待科技革命,这个路线没啥问题。否则你信不信人口多了后不够了或者分配极度不均,在真正气候变化来临之前,人类就能用核弹、核冬天把自己作死。

我国现阶段石油的进口依赖度已经达到 60%,发电也主要靠煤炭,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这几年也愈发严重,经济又要发展,可想而知对天然气这种相对清洁的能源的需求有多大。几年前中石油中石化一股脑上煤层气、页岩气,可是美国的成功经验不一定能在中国复制。从俄罗斯进口管道气终究控制权在别人,和能源安全相悖;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进口 LNG,上岸价不会比管道气便宜。如果国内海域发现了大气田,在天然气水合物设备生产研发上有自己的进展,有了可靠的开发标准,环保的立法及时跟上,监督、执行能贯彻,于能源安全、拉动下游产业链、提供就业拉动 GDP 是大好事一件。

总体而言,本次试是在集成已有技术的基础上做的一次大胆尝试。作为宣传报道夸张点可以,知乎上的各位还是以理性的态度看待吧,将来能不能再有大新闻,拭目以待。

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开成功,这是一次战略性的突破,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印度之后第4个通过国家级研发在海底钻探获得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的国家,也意味着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调查正式跻身国际水合物勘探的先进行列。

这一新发现,填补了我国海域可视水合物的空白,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海域水合物的赋存类型,是继2007年钻探航次后发现的新的水合物赋存类型,具有重大勘探实践意义和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是我国海域水合物调查勘探一个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

如何评价中国首次海域可燃冰开成功

很多人在讨论可燃冰不稳定性的危害,我感觉它很难造成增强温室效应——因为释放出来的甲烷能不能到海面都是一个问题。我们来讨论一下,设发生南海海底可燃冰大规模崩溃,这些甲烷分子的命运在哪里?

首先,大量甲烷会溶解在海水里。设当灾难降临的时刻,巨量甲烷气泡上涌。但这些气泡在上升到海面的过程中,他们面临至少两个严峻的考验:其一,在这个条件下海水对甲烷有一定的溶解度。这个溶解度随深度增加。其二,在低于520m(Rehder et al., 2002)时,气泡边缘会重新结晶生成可燃冰。这是因为在这个温度压力下天然气水合物才是热力学稳态。事实上,D.F McGinnis等人2006年在黑海观测了一些甲烷气泡,发现从90米深的海底到海面甲烷只剩下10%。才90m啊!而我们知道这次南海开深度是在1200-1300m。我们可以判断,绝大多数的甲烷不会在短时间内逸出海面。

媒体如果使用不当 会造成哪些不良的后果,展开辩论

1、广告费打水漂

2、延缓市场开发进度,对销售支持不利,影响整个公司的销售运营

这是最直接的

什么是“可燃冰”,如何利用它

固态甲烷吧,一般在深深的海底大量蕴藏,是甲烷在极大压力下形成的一种像冰一样的固体,是清洁能源。开应该不太容易

可燃冰开成功对中国有什么意义

中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成功,有很重大的意义: 随着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多,新能源的问题一直努力寻找中,可燃冰试成功标志着新能源的开发前进了一大步; 现在环保问题困扰着世界,中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成功,意味着可以很好地节约传统能源

近年来,由于西气东输的许多地方已经用煤炭代替天然气作为冬季取暖的主要燃料,由于中国天然气供应紧张,地方甚至恳求石油巨头。但是,在发电领域,天然气并不是说与煤炭相比,发电在其自身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例仅为20%左右,仍在享受国家的大量补贴。为什么天然气供暖和电力供应之间的差异如此之大?

大概检查一下,一吨5500大卡的煤炭价格不到600元,一吨的总热值为550万大卡。天然气为8000大卡每立方米,550万大卡为687.5立方米,按2元/立方米计算,即1375元。它是煤炭的两倍多,这还不包括更换炉子的成本。使用天然气取暖的原因是为了解决城市燃煤对城市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

与中国的煤炭相比,天然气的分布太不均匀,主要的天然气来源集中在新疆,四川和陕西。如果从外部产生天然气,它将面临高昂的管道建设成本。如果在空气源中产生电力,则将增加长距离电力传输的成本。

与煤炭等固体能源相比,天然气在储存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天然气的生产受到上游气田产能的限制。如果天然气发电的比例较大,则在出现功率差距时,将无法满足新的容量。用电需求大的话会出现用电紧张的情况。

当前的城市供热已经消耗了国内天然气生产能力的很大一部分,并且在国内,它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液化天然气和管道天然气。基本上,可以相信天然气发电在很长的将来不会发展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