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建设事业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思考?

2.什么是企业数字化转型?

3.信息技术在某某行业的应用情况~~~~

4.应急调查报告

燃气公司信息化_燃气信息化建设总结分析怎么写比较好

大数据行业发展分析 推动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与水务集团对接,以便市民可以直接在市人民智慧社区的平台上缴费,不仅是水,包括电、燃气、话费、甚至公积金都能直接通过社区缴费,而这些工作都是在为即将上马的智慧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做准备。

利用大数据,其中关键一环便是将各个单位部门的数据打通,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为此,电子政务科正在和社区联系密切的人保、卫生、城管、房管等11个单位部门进行对接。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预测显示,未来10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相关投资有望超过2万亿元,涵盖智能交通、公共安全、数字城管、智慧医疗等解决方案市场。2010年以来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投资保持年均14%左右的增速,加上未来智慧城市的大范围落地,行业投资增速将继续保持上升的趋势。

利用大数据助推城市建设,不仅仅是智慧社区的“专利”。不论是全国率先实现的市、县区、乡镇、社区四级无纸化协同办公,全省率先实现并联审批的电子政务平台,还是在全省率先实现“多险统征分付”的智慧社保、节能减排信息化建设等都在借 “大数据”提供丰富高效的工具和平台,从而构建一个高效便捷的信息化“生态系统”,提高效能。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大数据行业发展分析 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关于建设事业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思考?

如果是用户使用不当造成损坏,则由用户掏钱,由天然气公司来更换;如果是表本身的问题造成损坏,则由天然气公司负责维修可更换。不论是什么样的问题,都得由天然气公司来维修。

法律分析

燃气表属于燃气公司为了核对用户用气计量的工具,此燃气表属于燃气公司,如果不是人为破坏损坏的情况下,都属于燃气公司免费维护,可以打电话给燃气公司销售部,让工作人员为你处理,这得看是哪种情况下坏的,如果人为方面的,那就得自己出钱换,如果是表自身哪里出现了问题,而且在保修期内的话可以让卖家出钱,具体怎么区分是哪种方式坏的,也可以与卖家进行交流来判断,燃气表质量有问题,造成气压不稳定的故障,这种情况更换燃气表的费用应由天然气公司承担,于是该居民到市场监管局投诉,要求燃气公司全额退款并无偿更换燃气表。最终,燃气公司退还了更换燃气表收费的费用。近年来,随着智慧城市的建设,燃气智能化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不可逆过程。城市燃气系统智能化,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智能燃气表开始走进了千家万户,广大居民用户迎来智慧用气新时代,因此,该计量器具无论是损坏只要不是买家人为的损坏,还是卖家的计量器具的量程已经不能满易使用的需要,计量器具必须增容而更换更大量程的计量器具,或是更新计量器具,这些购置新的计量器具燃气表和安装更换所需的各项费用都应该由产权人燃气公司承担,燃气用户只需按照用气需求向燃气公司提出申请增容或更换燃气表,不用承担费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第十六条 国家鼓励清洁、高效地开发利用生物质燃料,鼓励发展能源作物。利用生物质生产的燃气和热力,符合城市燃气管网、热力管网的入网技术标准的,经营燃气管网、热力管网的企业应当接收其入网。国家鼓励生产和利用生物液体燃料。石油销售企业应当按照院能源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的规定,将符合国家标准的生物液体燃料纳入其燃料销售体系。

什么是企业数字化转型?

信息化、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是当今理论界、产业界以及各级部门关心的热点问题,认真研究和探讨这类问题,对于正确理解和把握政策走向,推动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信息化、新型工业化等概念进行了阐述,对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其次对建设事业信息化与工业化工作做了论述,最后提出了推动建设事业信息化与工业化应注意的问题。

一、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的理解

1、新型工业化的含义:

(1)新型工业化的核心:即是发展高新技术(包括信息技术)和优化产业结构。

(2)新型工业化的五个要素,即:①科技含量高;②经济效益好;③消耗低;④环境污染少;⑤人力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其中,科技含量高是指高科技作用的充分发挥,它统率其他四个要素:①要使经济效益达到较高水平,必须充分应用高技术改造原有产业,使生产效率不断提高;②要降低的消耗量,必须改造原有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这也必须依赖高新技术作用的发挥;③要减少环境污染,不仅要靠治理污水、废气、废物的高技术和新工艺的发明和创造,而且要通过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生产工艺和流程,减少生产过程的“三废”的产生量和排放量;④要充分发挥人力的优势,同样离不开用高科技内容来武装劳动力和管理人员。

事实上,在新世纪,对于高新科技的掌握、创新和应用程度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强弱的主要标志。因此,新型工业化必须紧紧抓住高科技这一主导工业化发展的“总纲”,从而为新型工业化确定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2、信息化的含义:

(1)信息化是由计算机、信息技术、互联网等生产工具的革命所引起的工业经济转向知识(信息)经济的一种社会经济过程。

(2)信息化包括信息技术的产业化、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信息化、生活方式的信息化等内容。

3、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1)信息化是手段,目的是要加快提升我们的工业化水平。离开了工业化之本,信息化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信息化只有和产业结合,在工业化进程中发挥其高效率的优势,才能真正发挥出威力来。

(2)信息化覆盖工业化的整个进程,伸展至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个角落,赋予工业化以崭新的内容和现代化特征,并以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广度和深度为主要标志。

4、信息化与高科技的关系:

(1)信息化是高科技的基础,它提供了高科技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信息化构建的网络科研平台,高科技的发展不可想象。

(2)高科技又源源不断地为信息化输送更加新鲜的血液,提供更加强劲的动力。

5、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之间的关系:

目前我国“三化”水平:

(1)信息化水平(NIQ):38.46%(2000年);工业化水平:51%(2001年工业产值);城镇化水平:37.7%(2001年)

(2)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完成工业化的标准:

国际上有三个最重要的结构性指标:农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必须降到15%以下;农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降到20%以下;城镇人口上升到60%以上。

(3)我国工业化现状:

在我国,19年的GDP总量中,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28%、48%和24%.到了2001年,这三个数字已变为15%、51%和34%.所以从产值指标看,我国在上个世纪末已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但是,从更为重要的就业和城镇化指标看,我国的工业化之路才刚刚走了一半左右。2001年,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为3.65亿,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仍然高达50%,高于20%的国际工业化标准;而到2001年,我国城镇人口所占比重为37.7%,也低于60%的国际标准。

二、信息化与建设事业

建设事业涉及的领域多,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住宅与房地产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城乡规划关系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关系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与人民生活质量等。所以重视和加快信息化与建设事业的结合,改造和提升传统的建设行业,推动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以上分析和建设事业发展要求,以信息化带动建设事业的发展,应重点开展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1、积极推进建设事业电子政务,提高监督管理水平、决策水平。加快对企业和社会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加快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发挥信息的导向作用。

2、积极推进建筑业、住宅产业信息化,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

3、积极推进给排水、供热、燃气、环卫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以及房地产等领域信息化,提高服务水平。

4、科学、有效地推进建设事业各类企业信息化,加快企业信息化发展步伐,以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使企业适应新的技术、市场、体制环境,成为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

5、积极推动数字社区建设,提高社区信息化水平。

6、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这也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新的国际竞争环境,根据企业对电子商务的要求,积极开展电子商务试点,探索电子商务发展策略和路径,为电子商务发展创造各项必须的基础,包括信用、法制、物流、观念、体制的基础等。

7、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信息商品化进程。在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中,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信息商品化具有双重意义:通过创造信息市场化的环境,使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通过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更多地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对知识、信息的需求,为经济结构调整创造产业基础、就业基础。如建设领域的GIS数据的开发应用。

8、构造完整的建设事业信息化支撑体系,从装备、技术、市场、管理、运行

机制到人员培养等各个方面努力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为行业内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创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

三、推动建设事业信息化与工业化应注意的问题

1、关于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问题。在前面论述中,我们知道新型工业化的核心是发展高科技和优化产业结构,事实上,我国面临着既要完成传统工业化,又要迎头赶上世界新产业革命的双重任务,从全局看,要发展那些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战略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呈现多层次性,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有很大需求和发展潜力。我国人力丰富的特点,既形成了低劳动力成本的国际经济竞争中的独特优势,也对就业造成了巨大社会压力。比如,建筑业是典型的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拥有一支庞大的产业队伍,但长期以来,劳动生产率较低、效益也不高。在利用信息等高新技术手段提升建筑业劳动生产率和效益的同时,解决好就业问题致关重要。

2、关于建立建设事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实现信息共享问题。

标准化是信息化建设中的一项关键性基础工作,对于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建设事业涉及的领域多,业务跨度大,情况复杂,所以,建设事业信息化标准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建设事业信息化建设的成败。人们常讲改造和统一已有的多个应用系统比新建一个统一的、新的应用系统要困难得多,这个问题是由于原有各系统标准不统一或无标准造成的。标准不统一就无法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过去我们对规范化、标准化重视不够、工作滞后,造成了行业内各自为政、遍地开花式的开发,导致重复劳动、浪费以及通用性差、生命周期短等一系列弊端。所以在新一轮的信息化建设中,首先要重视标准的制定工作;第二、要加强组织领导;第三、制定的标准要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和公正性,应使其成为市场发展的原动力,并能引导技术的发展方向,但不应使标准变成技术壁垒或成为技术发展的阻力。

3、关于总体规划、分类指导、推动、需求牵引问题。

建设事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和资金密集的系统工程。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庞杂,概括起来说建设事业信息化内容包括:电子政务、行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三大方面;二是我国幅员辽阔,各省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众多,各地信息化水平,经济条件迥异。所以为确保建设事业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和整体效益的正常发挥,应首先制定出总体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其次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和行业情况,进行分类指导,第三本着实用为本、急用先上的原则分期分批开展建设,在建设过程中,的推动和组织协调非常重要。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s://bid.lcyff/#/?source=bdzd

信息技术在某某行业的应用情况~~~~

企业做数字化转型,无非就三个目的:业务转型、业务创新、企业增长

除此之外就是一些小中型传统企业,他们没有什么目的,纯粹是为了跟风和搭便车,大多数情况下数字化对于他们就是一个“无用”的概念,而对于那些有着长远 历史 和根基的大型企业,数字转型才是他们的重要课题

其实,在过去几年所实践的“互联网+”,最后大多都成为了“+互联网”,这也造成了 社会 性的“认知困惑”

再说的具体一点,对于传统企业来说,需要申请预算和立项来落实业务创新和IT系统建设,这种项目式的IT系统建设方法好不好呢?

好,而且很经典,但是它会产生一个大问题:“系统烟囱”与“数据孤岛”的信息化困境,这才令传统企业管理层产生“数字化转型”认知的困扰

首先,我们要通过“数字化转型的定义”来达成达成共识:数字化转型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和能力来驱动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和商业生态系统重构的一种途径与方法

看不懂没关系,我们只要知道最关心的点就是一个就行了:

数字转型的目的和核心都是实现业务转型、创新和增长,而我们的基石就是数字化技术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战略层面的概念,它并不是追求眼前效益的机灵战术,其本质,是用数字化技术对业务的重构、流程的重构和组织的重构

所以从本质上比较,传统信息化是“人”驱动“IT系统”,“IT系统”是人的流程中的一环

而数字化的数字化的本质则是“IT系统”驱动“人”,人是系统流程中的一环,“好不好”由系统决定

从架构上比较,传统的信息化架构是以流程线性自动化为核心,而数字化企业是数据和业务能力服务化形成网络聚合为核心

数字化转型包括以下5个方面:

刚好这几个转型跟业务范围创新可以把它一一对应起来

也就是说,通过5个方面的转型,数字化企业也具备5个方面的创新能力:

领导力转型对应决策模式,运营模式对应运营模式创新,工作对应生产模式,全方位体验对应产品的服务,盈利模式对应信息和数据

基于以上数字化转型的阐述,我们也可以发现数字化转型给予了企业智能化的三个方面的赋能:

因此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要做到起码下面几点:

发展理念转型:数字化转型的精髓是以客户需求为“主导者”,从外部需求“倒逼”内部变革,深入贯彻“互联网+”战略实施;相应,企业发展的价值观和战略导向要从过去产能驱动型转变为数据驱动。

领导力转型:企业决策者要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引领者”,决策观念要从经验判断向“数据说话”、“智慧决策”转变。

组织结构转型:要尽快破除传统上业务与信息技术之间存在的界限和“鸿沟”,成立新型的数字化机构,作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动者”,实现“融合创新”,重构企业的业务组合、协同方式和管理层级。

运营管理转型:要比照工业4.0的理念,以推动核心业务的数字化转型为目标,打通“横向、纵向和端到端”三大数据流,实现从设计到服务,从客户到生产、从前端到后端的“数据互联互通” 能力。

技术能力转型:要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云计算”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为数字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者”角色。

外部合作转型:要从控制和占有物质(股权、资金、技术和市场)转变到共享“数字”、共创“数字生态”。

这个概念,让我想起了当年的中台,碰见个高管就问:你们公司搞数字化转型了吗?

放佛没做,就是一件丢人的事情。

这种情况多数存在于传统企业,互联网企业的数据利用的虽然不是很好,但是也算不错了,相比之下,传统企业更需要数字化转型。

就是把一些人工重复做的工作,一些没能做好的工作,一些不够精细化的工作,一些不能发挥实力的工作都替换掉,比如生产车间,我需要知道今天生产了多少,准确率是多少,这些以往都是人工统计,随便填个数字交差。

现在不一样了,可以实时地去做,比如通过ERP、OA等管理软件,再或者通过通过FineReport报表工具,都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做法,具体要展开讲可以说很多,我这里就是提个大概。

但远远不是一个工具就能做好的,需要沉淀,工具只会帮你展现你的成果,会帮你加快你的进程。

说到底,数字化转型还是一场心理建设,你清楚你自己需要这个而不是跟风,你需要清楚怎么做,你还得清楚老板有耐心。

企业数字化,是运用基于新一代数字与智能技术的各类云服务,通过网络协同、数据智能,连接、重组流程、赋能组织,处理交易,执行作业,融入数字经济,推进企业业务创新(研发、生产、营销、服务等)、管理变革(管理模式、组织与人才、管理决策等),从而转变生产经营与管理方式,实现更强竞争优势、更高经营绩效、更可持续发展的进步过程。

纵观数百家企业数字化实践,发现成功实现企业数智化转型的企业主要聚焦三项工作: 第一是构建企业数智力 ,即企业数字化的能力,是指企业数智化基础设施建设(如数字化中台建设),以及数智技术的创新应用与研发能力的打造; 第二是以推动降本增效为目标的数字化管理 ,聚焦运用新技术驱动的管理变革; 第三是以驱动增长为目标的数字化经营 ,聚焦运用新技术赋能业务创新,创新产品、服务、营销、渠道及供应链,打造卓越客户体验。

数字化管理 ,是指面向财务、人力、制造、供应链、生产运营等内部运营环节,旨在应用数字化技术,实现管理运营的数字化,降低现有价值中各环节的成本,提升运营效率。

企业进行数字化管理可以从财务/人力/购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智能工厂、智能制造、数字购、数字决议厅(数据驱动决策)等不同视角开展。

数字化经营 ,是指面向营销/服务/渠道/产品等围绕客户体验的运营,旨在通过应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数字化敏捷经营,创新产品、服务以及商业模式,更精准控制营销通路和满足客户需求,从而增加营收和利润。

企业数字化经营转型,可以从营销数字化、智慧零售、大数据营销、服务型制造转型、产业互联网构建、企业优势能力API化( 社会 化共享)等不同视角开展。

企业数字化转型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数字转变的方式来帮助企业从信息化向数字化进行转型。随着 科技 与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大部分企业也都从信息化企业向数字化进行转型。

1.信息化弊端

企业信息化时期的数据是割裂的,各个业务系统都需要维护各自的一套数据,各个业务数据之间并没有交互。企业信息化时期的系统也是割裂的,各业务系统各自运行,并没有在流程上串联交互。信息化时期企业的运行模式是使用线上线下流程的形式来完成管理掌控,数字化时代则是彻底将线下工作搬到线上来进行,极大的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同时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

2.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并不是要将企业现有的信息化建设推倒重建。数字化转型是要将企业目前已经建立的信息化系统进行整合、集成,打通企业各业务系统间的信息孤岛。。数字化可以将企业的应用和数据进行集中管理、优化、清洗,从而获得高质量、可复用的黄金数据。企业还可以将获得的黄金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以可视化或者报表的形式进行展现,以便于领导层进行掌控与决策。

数字经济大潮滚滚而来,企业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了当今时代的经典命题,无论是国外国内、国企民营、传统企业还是 科技 企业,都在往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走。

文 | 徐文斌,工业互联网研习社编辑

企业数字化转型有以下三种理解:

第一,纯粹的信息化,简单的说,就是上各种IT系统,比如ERP、CRM、PLM、CAx、MES等等

对于还处于机械化阶段、电气化(所谓工业1.0、工业2.0时代的企业特征)的工业领域,企业还没有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那么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应该是业务的信息化升级,是升级到使用信息系统的管理与生产模式,利用IT系统重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力管理、行政管理、营销管理、客户管理、供应链管理,以提升管理效率。

第二,业务的数字化转型

企业的业务在传统模式之外,要寻求新的业务模式了,要从战略开始,组织变革,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等等思考清楚,确定和目标,并且执行。这种转型需要利用原有的信息化成果,包括信息系统的沉淀,重新规划系统的功能、流程和使用者,更多的是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型,是创新。例如传统工业企业要发展电子商务业务,或者在供应链领域全面取线上管理模式,放弃线下模式,这都是业务的数字化转型。

第三,全面数字化转型

企业已经完成了信息数字化,建设了信息化系统,并且具有了数字化业务,但遇到了发展的停滞或者困惑,或者所在的行业甚至整个区域面临升级的压力。那么企业需要全面转向利用新技术开展新的数字化业务,这是纯粹的数字化转型。从领导到员工,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沟通方式都要重新定义。

深度思考、认知升维、跨界连接,欢迎加入#工业互联网研习社#社群

(欲加入研习社,欢迎私信咨询)

—笔者在知识付费领域的 探索 ,2018年1月1日,造奇智能产业新媒体独家推出、业界首份聚焦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高质量实名付费社群——[工业互联网研习社],依托[知识星球]而建。致力于打通工业互联网从资讯 信息 知识 认知 见识 服务的链式通路,助力您的职业发展和机遇把握。这是在工业媒体与知识分享领域的知识付费尝试!

—近300位付费研习社社友遍布上海、北京、深圳苏州、杭州、武汉、芜湖等工业重镇,初步构建起覆盖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软件、底层数据集、工业数据分析、系统集成商、大学及产业资金在内的全国价值网络。

一、定义

这个概念是站在国家宏观层面来回答,不属于我们几天讨论的企业微观层面。数字化转型这个概念根据词语本身的叫法来说,转型是结果,数字化是定语,可以理解为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或者借助数字化的技术、手段。那么, 总结起来,数字化转型就是通过数字化的技术与方式,实现企业转型。

于是,我们就从上述定义出发,来分析什么是企业数字化转型。 在我看来,数字化转型在于提高企业效率,重在转型,数字化只是手段。 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是实现企业业务的转型、创新、增长。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业务转型。数字化转型的基石:是数字技术。因此,在谈论数字化的时候,转型才是答案,数字化本身不是。

二、本质侧重转型,而非技术本身

人工智能、机器人和物联网等新 科技 虽然很吸引人,但是过于侧重技术会把谈话引向一个危险的方向。技术不会为商业提供价值,从来就不会(除了产品内包含的技术)。相反,技术的价值来源于与众不同的经营方式,因为技术让这种经营方式得以实现。

因此在谈论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战略的时候,如果把大篇幅放在技术、数字化上面,我想你的战略导向出现了偏差。

三、数字化企业的特征

从企业转型的本质出发,我们再来回答什么是数字化转型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就需要分析转型后的企业会具有什么特征:(1)具备数字化市场战略和数字化运营能力;(2)渠道数字化和产品定制化;(3)业务智能化,实施按需而变的业务流程;(4)拥有敏捷的技术团队和敏捷的业务组织;(5)数据驱动业务,而不仅仅是业务驱动数据;(6)微服务和DeveOps成熟都非常高。

数字化转型:从帮助决策开始 :企业通过转型,要么是开拓了新产品、新市场;要么是显著提升了内部运营效率。这些事情放到以前,就是高管们凭经验来决策,但经验跟认知也有天花板的时刻。比方说,GE的燃气轮机,工程师们认为在目前的这种研发范式下,已经无法再降低成本了,已经是极限了;但当他们把各个地方加上传感器之后,通过对运行数据进行分析,找到了降成本的地方,最终使得这些机器的制造成本下降了1/3 。数字化技术帮助阿里、京东分析了消费者偏好、做到了千人千面的推荐;

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转型,那么支持决策只是数字化很重要的方面,实际上是通过数字化实现流程再造。 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不仅仅体现在帮助企业决策的层面,而是会渗透到企业的各个流程中去。从赋能员工,到客户服务,再到生态建设,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企业变革。比方说,红领西服实现了C2M的定制;首汽集团,把所有的出租车都变成网约车,业务、管理都通过线上完成。

四、数字化转型的5个维度

通过上述对数字化转型的内容阐述,我们已部分了解数字化企业所具备的创新能力。要达到这些创新能力,我们认为要从以下5个方面来开展转型:

1、领导力转型,从指挥性,变成参与/赋能型。如果一把手、总经理、CEO不转型,下边再怎么推都会很困难。所以一定要有领导力转型,认识到数字化转型对于整个业务的价值所在。

2、企业运营模式转型,数据驱动决策。更多的来讲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而不是通过拍脑袋或者用简单Excel来分析消费者的偏好变化。

3、驱动力转型,其实是创新、人力转型。每个企业作为老板都在想说,我希望我的销售额增加20%,甚至50%,但是员工数量不增或者减少。显然,业务增加20%,人力数量成正比也增加20%,每个人再涨工资,这个结果就是利润率下滑。所以都在想通过如何转型,众包、众筹等等,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更多的,所以这点就会变成特别关键。

4、全方位体验转型,特别是企业的用户如果是消费者的话,用户体验转型是所有转型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通过由外而内,基于用户体验的设计,从而带动整个企业内部的转型,这是未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一大特征。

5、数据向资产化转型,未来很重要的一点,信息和数据未来产生的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会成为未来转型的一个目标,将可能作为考核IT部门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刚好这几个转型跟业务范围创新可以把它一一对应起来,也就是说,通过5个方面的转型,数字化企业也具备5个方面的创新能力:领导力转型对应决策模式,运营模式对应运营模式创新,工作对应生产模式,全方位体验对应产品的服务,盈利模式对应信息和数据。

在回答什么是数字化转型(what)的这个问题上,上述内容已基本回答完毕。基于怎么做(how)这个问题,不在本次回答的范畴之内。

数字化目前来看刚刚起步,是一个过程,我今天回答的数字化转型在将来看来,可能是错误的,没关系。但你要记得以下几点忠告:

(1)技术让你用不同的方式经营,但是正确的战略是以“技术+商业模式”为核心的。不能光强调一点,否则根基不稳。

(2)技术选型用是场景化的。它就是为合适的工作提供合适的技术。它在需要技术的地方运用高 科技 ,在简单方案就够用的地方使用低技术。

(3)当技术使用得当时,它就能为一家公司带来一波又一波的商业创新——当新技术实现的时候,那些创新也就成为了可能。

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这个话题被谈论了很久,具体怎么做一直众说纷纭,下面轻流谈谈自己看法,希望对大家有参考意义。

数字化转型的定义

尽管数字化转型被讨论了很久,但大家对数字化转型定义仍然不尽相同。

其中,IDC对数字化转型是这样定义的:

这也是目前大家比较认可的定义。从这里可以看出,企业数字化转型还是要以数据为核心,进行创新转型,最终实现业务的增长,发展才是硬道理!!!

传统企业数据化转型的必然原因

1、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

从相关一些公开数据大家可以明显看出,近年来国家经济的增速明显放缓,反馈到企业这边不仅是缺钱,还意味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说白一点就是就算有钱赚,但是竞争的企业多了,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你赚到的钱自然就少了。

另外一方面,现代人生活条件比之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因此大家对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多,加上 科技 的发展(后面会提到),原有业务方式下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了,企业转型迫在眉睫。

2、新技术的发展

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电商等的发展,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消费方式,从侧面驱动企业业务逐渐向数字化方向迁移;同时,这些新技术的发展也给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基础条件,企业有了更多的工具可以实现数据化转型,比如各式各样的管理系统(ERP、CRM等)和软件工具。

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议

数字化转型不是一下子就能完全实现的,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同的企业业务现状不同,所取的策略也不同,那么针对不同的企业实际,轻流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做起:

1、信息化基础很弱的企业

现在仍然有很多传统企业的业务还依赖于纸质的文档,费用申请还需要拿着文档去找相关的领导签字审批,沟通还依赖于口头进行交流(轻流服务的客户中有不少这样的案例)。对于这样的企业,可以先从基础做起,比如使用钉钉或者企业微信先把基础的办公信息化做起来。

2、完成基础信息化的企业

这一部分企业需要注意的是对企业业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以及对业务流程的升级了。当你已经有比较固定化的流程,完全可以先尝试一些SaaS产品,通过相关的工具把业务信息做好整理分析。

比如减少无效的沟通,自动化业务处理流程:

自动化的数据统计报表:

更深一步,企业需要搭建符合自身业务需求的系统(既可以借助一些不错的外部工具,比如类似轻流的无代码企业管理系统搭建工具,也可以自己进行开发,当然自己开发成本会高很多),这个时候需要做到:

经过这样的改造,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可以:

以上就是对传统企业做数字化转型的一些思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今天, 每个行业都感受到了数字化转型的紧迫性和艰巨性,的重要性,绝大多数企业并且已经着手制定数字化战略及行动 。然而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同时也在纠结两个核心问题: 数字技术将如何为企业驱动新的增长?企业要将自身打造成真正的数字化企业,需要从何处着手?

用友网络认为:企业数字化的关键在于借助云计、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多业务场景应用 ,实现企业的“敏经营,轻管理、易金融、简 IT ”

敏经营 :通过业务创新 ,构造一个敏捷的业务经营体系,比如全渠道营销,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等,从而提供更快、便宜、更好的服务与产品体验 ;

轻管理:通过管理变革构建数据驱动的实时管理体系,建立更加灵组织,赋能员工,实现企业管理自动化、智能化,让管理变得更加轻松;

易金融: 通过金融嵌入 ,将金融服务融入到各行业的企场景,让企业享受更加便利,更低成本的金融服务 ;

简 IT :通过 IT 云化升级,打通IaaS、PaaS、SaaS、BaaS应用,建立一个更简便,更弹性,低成本的 IT 服务体系 ,支撑企业数字化。

数字化商业时代,化、管理智能化、金融泛在化、数据资产化、产品/货币/服务数字化,支付结算/票据/合约电子化,流程 /知识 /工作自动化,与传统商业范式明显不同,具备更的互联网属性。这会影响商业模式、经营策略、用户体验、营销渠道、人力、产品创新、技术研发、客户服务与运营等企业业务的方方面面。

连接、共享、协同是数字化商业的三大基本特征。未来企业数字化无非围绕三大核心战略展开:聚焦组织内部运营的“数字化管理”,聚焦组织外部客户运营的 “数字化经营”,聚焦产品/服务/商业模式创新的 “数字化商业” 。同时要充分结合自身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业务发展阶段逐步展开。

随着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对传统产业冲击的不断加强,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全球企业的共识。

不同国家战略、机构纷纷给出对数字化转型的定义,虽然内容各有侧重,但核心目标都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组织活动、流程架构、业务模式和员工能力的全面重定义,提升整体运营效率,构建全新的数字化体系。

不可否认,企业经过几十年的信息化建设,对于提升生产效率,满足市场需求提供了支持。但随着消费升级、市场供求变化,以及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增加,现有应用系统还是遇到瓶颈,数字化转型成为一个可行的突破口。

对于具体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最适合企业自身的路径和方法。从自身经营出发,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5G等数字化技术实现从盈利模式、产品服务、生产、运营模式、决策等层面的创新。

数字化技术所带来的新的理念和商业模式也将进一步加快中国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并且随着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化,也将持续拉动经济增长,以及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应盲目投入,也不要一味保护或推翻过去的技术投资。而是要结合自身的核心能力和发展战略,将存量的实力利用起来,再通过新技术和数据连接,建立新的数字化经营体系,减少的过度浪费。

零售企业数字化转型核心的实用路径可归纳为:打破常规、塑造赛道、融入决策、扬长补短、敏捷迭代、生态共赢。

数字化转型涉及数字基建、数字 科技 、数字园区、平台企业等,各方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实现数字化转型突破,需要发挥协同作用形成合力。

应急调查报告

1 施工企业运用信息技术的现状

我国用20 年左右时间从工业发达国家引进项

目管理的概念、理论、组织、方法和手段, 取得了不

少成绩。但是应认识到, 在项目管理中最薄弱的工

作环节是信息管理。至今多数业主方和施工方的信

息管理还相当落后, 主要表现在对信息管理的理解

以及信息管理的组织、方法和手段基本上还停留在

传统的方式和模式上。

很多企业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停留在20 世纪

70 年代的程度, 即仅仅是单项程序的应用, 没有形

成一个系统, 信息化的优势并没有得到体现。而信

息化的根本优势在于信息的集成和共享。

目前国内施工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参差不齐。一

些大型企业已建立了办公自动化系统、招投标系

统、设计计算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等, 初步实现了企

业的信息化管理。但多数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还

比较低, 很大一部分工作还依靠手工, 信息基础平

台不健全, 应用专业软件的范围较窄, 主要集中在

财务、预算软件上, 且以单机版为主, 没能实现信息

的共享和自动传递。例如做个报表, 有的人是

把各种数据都算好了再一个个录入电脑, 似乎用电

脑做只是为了美观, 效率反而更低了, 殊不知Excel

软件本身具有极强大的计算功能和数据库功能, 而

且还能进行判断、分类汇总、排序、形成图表等。这

还只是对单项程序运用的不到位, 至于各部门之间

的集成共享就更谈不上了。还有一些企业由于基层

的管理较为混乱, 使得专业软件很难发挥作用, 出

现软件用了没效果, 或是软件有人买没人用的局

面。究其原因, 一是对信息化没有予以充分的重视;

二是认为配置了电脑等软硬件设施就是信息化了。

2 运用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那么是不是说作为一个施工企业, 现有的管理

模式已经很好了, 并不需要那么高深的信息技术

呢? 事实并非如此, 传统管理方式存在业务流程混

乱、沟通不畅、信息迟滞等问题。据国际有关文献资

料介绍, 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中2/3 与信息交流( 信息沟通) 的问题有关; 建设工

程项目10%~33%的费用增加与信息交流存在的问

题有关; 在大型建设工程项目中, 信息交流的问题

导致工程变更和工程实施的错误约占工程总成本

的3%~5%。由此可见, 信息管理的重要性。

2.1 施工管理信息化是有效利用信息的需要

信息是一种, 如不能进行有效存储、处理、

传递, 便是对的浪费。如, 建筑物建造过程中,

混凝土浇筑之前的数据除了混凝土的强度标号、数

量外, 其他信息几乎全被忽略。而被忽略的水泥、沙

石等原材料物理、化学品质, 混凝土的搅拌情况, 出

厂时间, 出厂时的天气情况, 运输时间及道路交通

情况等都可能影响混凝土的质量。浇筑之后除了浇

筑部位和浇筑方量之外的数据也几乎全被忽略; 而

被忽略的混凝土振捣情况、试块情况、养护情况、钢

筋制作情况等同样也关系着工程质量。信息化过程

处理是将这些数据及时、有序、成批的储存。这里强

调, 可追朔性、可公示性和可传递性是对信息化过

程特征的要求。可追朔性就是信息具有一定的正向

或反向查阅功能; 可公示性表明数据有条件查阅功

能, 不是个人行为管理; 可传递性表明所有的情况

不局限在某地, 有能在网上传输能力等。

2.2 信息技术能使项目处于受控状态

项目管理的过程同许多系统的运行过程是一

样的, 应该是一个PDCA 的循环过程。这中间最重

要的是一个反馈机制, 工业生产之所以能实现自动

化, 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反馈机制, 能够及时把运

行过程的偏差反馈到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才能及时

进行调整, 从而保证生产过程相对稳定和受控。但

实际工作中, 有时大家都不清楚系统的运行状态,

无法实现控制生产过程。例如, 混凝土的量差问题

是一个老问题, 但往往是工程结束后才知道出现量

差。对这个问题, 理想的状态应是现场人员在向混

凝土生产系统要混凝土时, 就应具体、准确知道混

凝土将要浇筑的部位及用量, 如一个基础预测需浇

筑混凝土10 m3, 如果浇筑12 m3 仍没完工, 就要考

虑是不是什么地方有问题了。这样每次浇筑后马上

就可以知道量差的多少, 就不会积累到最后差几千

方还不知道差在哪里。

在成本、工期、质量的互动影响及工程中众多

的不确定因素等问题中, 对项目成本管理者而言,

最重要的问题是不能“实时”掌控准确的项目成本

信息, 等成本核算后, 再对项目管理进行决策为时

已晚。因此, 加强项目成本管理的“信息化”, 信息能

及时反馈使项目处于受控状态是极其重要的。

3 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中发挥作用的方面

良好的项目管理必须具备以下3 个因素: ①对

项目的认知: 通过信息系统的实施, 将项目进行工

作分解、流程重组, 使项目结构更加清晰、重点更加

突出, 有利于对项目的整体认知和把握。②为项目

提供良好的协同环境: 通过对任务的分解和落实,

各部门、各参与方对自身的职能以及在整个项目中

的位置都有清晰的认识, 有利于分工合作。③进行

有效的控制。信息系统的最大优点是共享和反

馈及时, 有利于实施有效控制。具体来说, 信息技术

在以下方面可发挥其作用。

3.1 工程管理方面

( 1) 投标。工程量计算、投标标书制作。

( 2) 施工组织。施工平面图; 网络, 丰富的、

准确的信息, 先进的分析方法, 是决策、的前

提。现在的许多网络, 往往编的时候不是通过

很准确的计算, 仅凭经验, 过程控制也只是针对几

个大的节点, 甚至是否科学也不得而知, 相应的资

源配置也不清晰; 钢筋翻样; 模板及脚手设计、

计算及配置; 深基坑围护方案、设计、计算等。

( 3) 过程控制。预决算、成本控制; 财务管理; 质

量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监控; 统计报表等。

( 4) 管理。人力、材料、设备配置; 合同

管理; 图纸管理。

3.2 办公自动化

办公自动化涉及财务统计报表、档案管理、办

公信息管理、人事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 作用包括

信息传递、电子邮件、公文流转、工作日程安排、协

同办公、工作流程自动化等。对于大量的信息沟通、

交换及共享的需要来说, 无论哪种形式的办公自动

化系统, 都应该包含办公过程所需要的信息的沟

通、交换、共享等基本功能, 需要建设一个高可扩充

性、高可靠性、高性能的网络通讯平台。因此, 实施

办公自动化, 应当从建设一个高可扩充性的通讯平

台着手, 从基本的事务处理层应用开始逐步实施。

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一个日常办公系统、

一个信息服务系统、一个有效的文秘档案自动化信

息管理系统, 实时处理各种业务数据, 并将处理结

果进行传递, 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3.3 企业管理数字化

企业管理数字化就是利用计算机信息处理能

力和网络传输数据的能力将企业在管理、工程、造

价、成本、物资、、统计、技术、质量、安全、行政

等方面的信息, 经集成并综合处理为企业管理者所

需要的信息, 如: 施工进度、物资供应、成本核算等,

以利于进行实时管理、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增强自

身的竞争力。各子系统间密切协作, 使各个业务部

门都能及时、准确地查阅所需的相关信息, 从而使

企业达到“管理工作信息化、复杂工作简单化、发现

问题及时化、成本核算科学化”的目的。

4 进行施工管理的信息化的手段

4.1 切合实际的指导思想

信息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不能贪大求全、照

抄照搬, 而应结合企业实际逐步完善。比如ERP( 企

业系统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MIS

(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这

些大型的系统固然好, 但其投入也是巨大的, 实施

起来比较困难, 最好是立足现有的, 通过一些

局部的改进, 积累经验, 逐步完善。

首先是意识的转变, 要通过宣传、培训树立信

息化的观念。信息化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 需要

各方面的协调配合。

其次, 是应充分发挥现有的潜力。现有资

源包括硬件、软件、人员。关键是把这些优化组

合, 进行业务流程的系统设计, 使信息的收集有的

放矢, 使信息的查询有迹可寻, 充分发挥作用。

4.2 领导重视的持续保障

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需要投入一定

的人力、物力、财力, 还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 理

顺业务流程, 同时信息化在短期内不可能做到很完

善, 也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 只有领导重

视才有可能坚持下去。

4.3 统一规划, 理顺业务流程

在用好单项程序的基础上, 统一规划, 理顺业

务流程有个重要的思路, 那就是数学中的反向推

导, 也就是我们希望得到什么结果, 就反向去寻找

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以投标过程为例来说明如何运

用信息技术来提高效率:

( 1) 拿到图纸以后, 要进行工程量计算。①涉及

软件: 工程量计算软件、钢筋计算软件( 如清华斯维

尔三维算量3DA2006, 工程量及钢筋一体化计算) 。

②输出: 工程量( 可以导出为Excel 表格, 也可以导

出定额数据库, 直接为套价软件运用) 。

( 2) 报价。①涉及软件: 如宏业清单计价专家,

可以从斯维尔三维算量中直接导入数据。②需要数

据: 工程量; 材料价格→材料价格信息库( 企业自建

或参考信息价) 、市场询价→供应商目录; 企业定额

( 人工、材料的实际消耗水平和先进水平; 措施项目

的实际消耗; 各类型工程造价的参考数据) 。③输

出: 工程造价, 包括人工、材料等各项的用量

( 可输出定额或清单表格、Excel 表格) 。

( 3) 商务标。①涉及软件: 专业标书制作软件或

Word 软件。②需要数据: 工程造价( 企业实际消

耗) 、证照及业绩资料、近三年的财务报表、类似工

程合同。

( 4) 技术标。①涉及软件: 专业标书制作软件或

Word 软件、专业平面图制作软件或AutoCAD 软件、

项目管理软件P3 或Project。②需要数据: 工程量及

需要量( 用于排定进度) 、人力数据

( 项目经理简历、各类管理人员简历) 、工程信息数

据( 在建及已完工程数据) 、施工机具数据( 设备型

号、产地、功率等) 。③输出: 场地布置、设备选型、进

度、施工方法等。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任何一项工作都不是

孤立的, 其输入和输出都与其他工作息息相关。

而信息化的意义, 就在于使各项工作的信息传递

更为顺畅, 使各项工作中产生的信息都能存储下

来, 在今后工作中随时调用.

通过这样的需求分析和反向推导, 就可以明确

哪些是有用信息, 需要哪些软件, 各部门需要收集

哪些数据。据此对项目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 设计

出一套系统的表格分发到各相关部门, 用以收集日

常工作中有用的数据, 然后将这些数据以电子文档

的方式进行传递和存储共享, 最后汇总给决策者,

为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4.4 持续改进

数据只有不间断地收集并且积累到一定数量

以后才具有参考性和代表性, 才可以作为预测的依

据。系统的建立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需要在实施

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从而不断进行完

善。

综上所述, 信息化管理作为一个较为新生的事

物, 在建设过程中难免会走些弯路, 随着竞争的加

剧, 施工企业急需利用信息技术来加强科学管理,

应急调查报告3篇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应急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应急调查报告1

 搞好机关应急管理,做好常态应急值班工作是当前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及时反应妥善处置的先决条件,在应急管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20xx年,区审计局按照区委、区的统一安排部署和《成华区突发公共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局领导始终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在工作推进、人员安排、制度落实和应急反应等方面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全年应急管理各项工作目标顺利完成,为构建全区上下联动、紧密配合的应急管理工作体系,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审计预案管理体系。

 区审计局长期坚持应急管理工作的组织建设,全局对成立的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及时调整,对全局应急管理工作的具体责任进行细化分工,做到了“有领导管事、有人员办事”,对工作责任的落实,局党组不定期检查,及时通报情况,并建立健全了旨在保证工作落实到位的制度和规章,确保全局应急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按照全局应急总体预案的要求,区审计局落实了全局应急值班室的设立和人员的安排,局应急值班室设在局办公室,配备负责应急值班工作的兼职干部2名,对外公布了应急值守的电话,配备了专门的应急值班电脑和办公设备,保证了应急值班工作的正常开展。全局按照应急工作值班的要求,制定了值班室各项管理制度,以及突发信息报送流程。全局坚持重大节日按时报送值班人员和带班领导,认真做好机关大楼首问接待岗值班工作和领导干部节日值班工作,全局近年来未出现值班脱岗、离岗现象,值班工作按要求、高质量落实到位。

  二、加强教育宣传,推进应急管理工作。

 区审计局始终将应急管理教育工作,作为干部理论培训的重要内容,并将《突发应对法》的宣传教育纳入局机关干部全年学习。全年审计局安排干部积极参加区应急办、区委党校组织的应急知识培训3次,开展应急知识培训和《突发应对法》学习3次,有效地提高了干部职工居安思危、预警防范各类突发的能力和知识水平。

 按照全区应急管理工作要求,区审计局在常态审计工作开展中,注重将应急工作理念和财务安全理论通过实际工作进行宣传与运用。一年来,区审计局在各项审计工作中对《会计法》、《审计法》、《突发应对法》等法律、法规进行了宣传,并通过项目回访、收集建议等方式,与被审计单位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

应急调查报告2

  1、应急管理与应急的管理

 应急管理包括的内容很多,其中针对突发风险评估、应急管理能力评估、应急救援能力提升、应急优化管理等都是应急管理的基本内容。对突发的风险评估十分重要,例如对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洪灾风险评估乃至各种各样的大规模自然灾害和技术灾害的风险评估等。

 城市灾害应急管理能力的评估包括:灾害监测与预警能力,灾害承受力,灾害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立及其作用,对公众应急与避灾自救知识的宣传、教育培训、演习等。也包括公众对各种常见灾害、次生灾害及其他灾害的了解程度,灾后进行自救互救的`能力、志愿者组织的建立等。汶川大地震虽然没有事前预报,但对大地震的承受力应可以事先判断。承受力与城市人口密度、城市经济状况、城市交通运输状况、城市通信状况和城市的生命线系统状况等有关。应急管理包括保障、应急配置、应急优化管理等。必须指出的是,保障能力十分重要。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的储备,物资分类、储存管理、调拨使用、救援装备的购置和研发情况以及社会财物的捐赠管理。

 应急的合理优化配置对提升应对突发的科技水平和应急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xx年1月8日,院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总体应急预案》(简称《总体预案》),要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预案,做好突发公共的应对工作,同时根据总体预案切实做好应对突发公共的人力、物力、财力、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通信保障等工作,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和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以及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目前国内应急救援中应急的优化配置等方面的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例如,缺少对配置绩效的评价。某些流动不畅,已有不能实现有效整合等问题。

 笔者到四川灾区等地调研,发现一些基本的应急是可以保障的,且调度有方,但一些特殊的应急,比如科学仪器装备和必须的工具手段等亟待加强。

 应急优化管理实际上就是如何发挥应急最大效用的问题。例如,当一些城市防灾救灾设施应从经济角度因素考虑其运行费用,并从社会角度考虑这些设施产生的社会效益。要进行需求分析,包括对灾害损失的评估以及对次生灾害的风险评估,必须建立应急供应链,不仅可降低成本,而且还能保证应急救援的时效性。

 我院应急分析测试队伍在汶川地震后迅速赶往灾区,在成都建立了应急检测功能较强的基本实验室。在什邡等地组建了现场实验室,就地开展现场应急测试。这样的基本实验室和现场试验室也是应急的重要组成部分。

  2、应急科技装备管理工作亟待加强

 在应急中,科技装备是特殊而又十分重要的。此次笔者实地考察了四川灾区的什邡市,切实感到,灾区除了饮用水、帐篷、临建房等生活必需品外,也十分需要相当规模的应急装备,其中包括应急分析测试科学仪器。灾区当地迫切需要应急分析测试,要把有关科学仪器纳入到应急总体之中。目前捐赠的科学仪器数量不够,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这类救灾物资的重要性。科学仪器作为救灾物资其单价高,但总量不高,所需数量不多,而形成的强大的分析测试功能可以有效地保证灾区日常生活必需品分析检测工作的需要。

 根据处置突发和抢险救灾需要,需要购置一批应急所需的科技装备。利用这些科技装备,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基本情况、基础资料的掌握。此次汶地震,我院太阳能所在什邡市将太阳能热水器设备应用到节能屋顶。我院派出的专家深入到四川省疾控中心、什邡市疾控中心等单位从事应急分析测试工作。从公共服务角度,我院向有关部门呼吁组建灾区公共服务分析检测实验室。该类公共服务分析检测实验室在平时可以起到了很好的公共服务作用,在突发发生时,又为应急起到了科技支撑的重要作用。此次汶川地震证明了科技对救灾和灾后重建的重要性,应充分抓住灾后重建的机遇,通过科技手段促进灾后重建。

  3、突发财务管理系统

 突发发生了,应怎样进行财务管理呢?突发的财务管理有许多新的内容。在制度等方面有些是新情况、新问题,所以原有的规章制度包括管理手段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当突发发生时,社会资金和应急要给予保障,且按轻重缓急逐一到位。当突发发生时,一些特殊的应急和有关参与应急的单位要通过有效的财务管理达到参与救灾的目的。

 从物流角度上看,与普通物流过程相比,应急物流就更具有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突发而对物资、资金等需求进行紧急保障和特殊物流过程。当突发来临时,应急物流各个环节全力配合及其统一指挥系统形成应急物流生产与物流能力。除救灾帐篷、被子、衣物、燃油等必需品是应急物流的组成部分外,一些科技支撑相关物资同样是应急物流的组成部分。例如,为保障饮用水安全所必需的水质分析仪等科学仪器。

 对于灾后不同阶段的物资需求变化应建立应急预警财务体系,制定突发财务管理运行系统。通过分析当前、形势变化与突发影响期长短,并充分考虑其不确定因素的影响,确立财务管理目标步骤。突发可能给一些企业带来机遇,促使这些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增加销售。面对销售剧增、产品供不应求、大量现金流入的情况,企业应在销售目标明确的情况下考虑技术、人力、设备、厂房等各因素,一方面要保证产品质量,防止不合格产品流人灾区,同时应加强现金管理,提高现金利用率,实时掌握库存量。企事业单位在向灾区捐赠款物时,应严格按照财务制度的规定履行必要的手续。对特殊设备的捐赠,需要严格审查,规范审批制度。

 综上所述,应急管理要加强保障,合理配置,优化管理,同时要充分考虑有关应急科技装备的需求,千方百计保证将一些应急资金落实到必需的科技装备上。并加强应急管理中的财务管理,做到统筹规划、整合、降低成本。

应急调查报告3

 安全生产工作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安全生产管理最根本目的是保护人民的生命和健康。xxxx年,我省连续发生4起重特大事故,安全生产形势异常严峻,抓好、抓实安全生产工作迫在眉睫。今年以来,通过多次到重点企业走访调研,深刻感受到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形势依然严峻,通过一年多对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理解,就进一步做好全市安全生产工作谈一下看法及建议。

  一、安全生产基本情况

 (一)安全生产监管对象情况。我市现有生产经营单位2135家,其中煤矿开和洗选业2户、有色金属矿选业5户、非金属矿选业7户,各类建筑业18户,燃气、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热力管理11户,卫生、教育、社会保障和社会业180户,制造业77户,批发和零售业1038户,餐饮业340户。按市区和乡镇分,市区生产经营单位1778户,乡镇生产经营单位357户。

 (二)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情况。一是综合监管队伍情况。我市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内设5个科室和1个执法大队,现有工作人员26人,持有执法资格证18人。二是行业监管队伍情况。各个行业监管部门按照省、州安全监管要求,配备了安全监管人员,但多为兼职人员,专职人员及具备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资格人员寥寥无几。三是属地监管队伍情况。目前,只有社管委和开山屯镇安全监管人员具有执法检查资格,其它乡镇均为兼职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

 (三)近五年来全市安全生产状况。xxxx0年初至xxxx4年6月份,我市工矿商贸、道路交通、消防火灾和铁路交通四类事故共发生1xxxx起,死亡35人,重伤39人,直接经济损失407.8万元。其中,xxxx0年发生事故32起,死亡13人,重伤8人,直接经济损失83万元;xxxx1年发生事故18起,死亡9人,重伤1人,直接经济损失2xxxx.2万元;xxxx2年发生事故27起,死亡8人,重伤17人,直接经济损失15.3万元;xxxx年共发生事故30起,死亡4人,重伤11人,直接财产损失61.3万元;xxxx4年上半年发生事故12起,死亡1人,受伤2人,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xxxx0年以来,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重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呈逐年减少趋势。

  二、近两年来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

 (一)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按照州委、州下达给我市的安全生产年度控制指标,市每年年初分别与各乡镇、社管委、相关部门和重点企业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各乡镇与高危企业之间、各部门与监管对象之间层层签订了年度安全生产责任状,明确了各级工作目标和责任,分解了控制指标,全市初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网络。市每年至少召开4次安全生产工作扩大会议和安全生产联络员会议,安排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对存在的安全生产新问题、新情况,市以召开常务会议、办公会议讨论研究,推动了我市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

 (二)严格落实督查暗查暗访制度。xxxx年,我省连续发生4起重大、特大事故,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市委、市多次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监管责任,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制定了督查暗查暗访制度,成立了以督查室、纪检委、安监、质监、电力、住建、公安、药监等八部门组成的常态督查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大督查行动,对全市13家液氨使用及制冷企业全部建档立制,形成常态化监管;对全市八大行业共87家企业进行全面督查指导检查,共查出隐患718处,已整改679处,整改率94.5%。今年,市组织相关部门成立3个暗访组,突击检查7个乡镇、16个重点部门、33户重点企业,排查出隐患122项,已整改102项,整改率83.6%,有力推动了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深入开展。

 (三)严格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任务。xxxx年以来,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在全市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活动中,以高危行业领域为核心,针对重点场所、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开展了卓有成效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共组织各类检查组1711个,出动检查人员11人次,检查企业4215户次,排查隐患5378项,已整改5051项,整改率93.9%;纠正各类违规违章行为44956起,警告613次,责令改正限期停止1545起,暂扣、吊销有关许可证176个,行政拘留14人,移送追究刑事责任65人,罚款35.82万元。

 (四)严格落实安全宣传培训教育工作。xxxx年以来,以安全生产月为契机,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设立安全生产咨询台40个,发放宣传资料xxxx00余份,悬挂条幅xxxx余幅,摆放安全生产知识展板140余块,借用延边党建信息平台发送安全短信40000余条,组织生产经营单位4000余人观看了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片。组织开展职业病防治知识竞赛,全市共有2100多人参加了知识竞赛活动。此外,还通过电视台每周播放安全警示教育短片,组织近万人参加“生命的呼唤”安全生产案例警示展活动,开设各类安全知识培训班11期,培训人员716人。

 (五)严格落实“四化融合、三位一体”工作任务。一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完成情况。在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建筑、交通等高危行业开展了安全生产标准建设工作,全市高危行业共有128户,已有28户达到标准化。二是安全生产网格化建设完成情况。目前,安全生产网格化建设各行业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开通帐号691户,已有282户企业完成录入,初步完成网格化监督管理。三是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完成情况。为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发挥安全生产信息化服务和安全生产日常监管的重要作用,促进监管手段创新和监管水平提升,投资 79.2万元,完成安全生产信息化“三大系统”建设工作,为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及事故发生后科学施救、准确定性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安全生产社会化监督建设情况。开通12350举报电话,建立3G监管隐患排查与执法平台,配备了10台3G监管隐患排查与执法平台。

 (六)严格落实应急管理工作任务。我市先后承担了延边州暨龙井市危险化学品泄露事故应急救援与处置应急演练、延边州暨龙井市瀚丰矿业有限公司透水事故应急演练、延边州暨龙井市瀚丰矿业有限公司冒顶事故应急演练等大型演练活动,在应急演练与应急管理上建立完善了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协调联动机制,形成了高效顺畅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xxxx年以来,我市还在人员密集型场所、交通、供电、建筑施工、工商贸企业中开展应急演练活动,使应急管理工作由高危行业转向一般行业,全市企业职工应对风险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识得到明显提升。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市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监管责任方面。监管对象点多面广,执法队伍力量薄弱,跨部门安全管理协同机制仍不完善,监管部门机构设置尚需优化。部分监管部门管理人员缺乏,现有工作人员多为兼职,缺乏专业知识,执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应急救援装备不足,应急预案缺乏可操作性,应急演练未实现制度化。二是企业主体责任方面。工业集中区内生产企业多无专门安监机构。部分生产经营单位,存在停产、半停产、承租、出租或委托经营等情况,致使安全生产管理“真空”出现失控漏管问题。在工程建设领域,存在小型施工企业资质不够,挂靠有资质施工企业,而有资质施工企业往往取以包代管形式对施工项目进行监管。我市大多数企业都是初加工型,属高劳动强度,且企业员工普遍文化素质较低,严重缺乏自我防护意识。部分新、改、扩建工程项目未经审批、备案擅自开工,安全生产条件不达标、隐患多,负责人员未经过安全培训,对安全工作不重视,安全意识淡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