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天然气价格联动表查询_哈密天然气价格联动表查询
1.矿产税费征收管理赴辽宁河北考察报告
2.谁知道罗西尼手表怎么样-
3.新疆能源矿产现状、优势、潜力及其配置和供需平衡研究
4.谈谈国家为新疆培养和输送人才有重要意义
5.开发天然气能带动当地什么产业
有以下政策:
1、实施税费改革。
新疆地大物博但由于经济较为落后所以对的开发不合理,我国对新疆率先实行税费改革,将石油,天然气等自然由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
2、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为了促进新疆旅游业的发展,我国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新疆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能够促进就业,带动消费,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3、扶持新疆旅游业发展。
实行政策倾斜,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自治区每年260万元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0万元旅游发展基金和200万元旅游宣传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并以此为基数每年递增15%
4、输送和培养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大力支持发展新疆的基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大1对新疆教育的投资力度,同时进行教育改革,向新疆输送高素质人才。
扩展资料:
新疆将全面落实南疆地区14年免费教育政策,推进其他地区14年免费教育,逐步实现全区15年免费教育,即学前3年、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
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264.10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38.60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3927.82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增加值37.68亿元,增长10.9%。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0607元,增长8.4%。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3.8%,其中,轻工业下降1.7%,重工业下降4.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3%。
参考资料:
矿产税费征收管理赴辽宁河北考察报告
能源 开发产业涉及能量调查、勘探、、设计,到施工建设、开加工全过程的能源开发,已逐步成为广汇集团新的主导产业。集团以上市公司广汇股份为清洁能源产业的承载平台,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已形成以LNG、煤炭、石油为核心产品,能源物流为支撑的天然气液化、煤化工、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三大能源业务;通过对能源领域大力度的投资,广汇旗下的上市公司广汇股份已经成功转型为以清洁能源为主的上市企业,在沪市已有不凡表现。
内部结构获取及勘探成果——煤炭:集团现有哈密、阿勒泰两大煤区,伊吾、白石湖、黑顶山、淖东、阿勒安道五大煤田,勘探储量累计超过129.7亿吨;正在建设白石湖1600万吨、黑顶山500万吨、淖东3000万吨、阿勒安道1200万吨四大煤矿。
获取及勘探成果——石油、天然气:2008年9月,广汇集团与哈萨克斯坦TBM公司合作,共同经营石油和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等。2009年4月,在境外投资57.06亿元建设“斋桑油气综合开发项目”,开发东哈州斋桑油气区块。该气块位于哈萨克斯坦的东哈萨克州,紧邻我区吉木乃县,合同区面积8326平方公里 。根据国际储量评估公司(NSAI)的评估结果,斋桑油气区块原油地质量11.878亿吨,天然气地质量964亿方。最新勘探工作表明,斋桑沼泽地、浅层湖区及靠近吉木乃县的玛斯卡亚区域潜力很大,潜力高于评价预期。
重点项目情况——1、鄯善液化天然气公司
2003年9月,投资15.75亿元在鄯善建设并成功运营年产5亿方LNG项目,产品主要作为城市燃气管网的调峰、城市交通以及特殊工业用户,源源不断的将这一清洁能源销往全国约46个城市,截止2010年底,已累计利用吐哈油田伴生气源20.86亿立方米,现已发展成为国内经营规模最大的陆基LNG生产供应商。
广汇LNG运输车队 广汇目前拥有国内最大的LNG运输车队,在LNG车辆运营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运输配送体系完善。
重点项目情况—— 2、哈密淖毛湖煤化工
2007年5月,在哈密地区伊吾县投资建设一期年产120万吨甲醇/85万吨二甲醚、5亿方液化天然气项目,于2010年3月26日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被列为国家《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鼓励的大型煤基二甲醚装置示范工程。一期项目投资总额已超过150亿元(含配套煤炭、水利项目与物流项目),工期历时4年,预计2011年9月全面投料联动试车。项目二期规划继续新增投资287.5亿元,建设年产300万吨甲醇/100万吨烯烃、15.2亿方煤制液化天然气装置。二期项目于2011年四季度开工建设,一、二期投产后共形成年销售收入约210亿元,解决就业10000人,所有项目建成后,哈密伊吾县淖毛湖将成为中国最大的煤化工生产基地之一。
重点项目——3、斋桑油气综合开发项目
勘探开发规划:2015年产能达到500万吨/年原油、10亿方/年天然气;2020年产能达到1000万吨/年原油、30亿方/年天然气;
天然气产能规划: 2011年8月,5亿方/年天然气投产;2015年天然气产能10亿方/年;2020年天然气产能30亿方/年;
稠油产能规划: 浅层:平均井深1300米,蒸汽吞吐试获得成功,初始产量40吨/天;2011年达到20万吨,2015年达到200万吨并持续稳产;深层:井深范围为1700-3000米;2015年达到200万吨,2020年达到500万吨; 滚动勘探及扩边:在11个勘探区力争勘探突破增储,加大开发力度;2015年达到100万吨,2020年达到300万吨。
重点项目情况——4、吉木乃LNG项目
吉木乃LNG项目建设进展 吉木乃年产5亿方LNG项目已完成投资2.2亿元,工程设计工作完成了90%,LNG储罐外罐安装工作完成了70%,消防等配套工程完成了60%。2010年获得国家发改委对跨境天然气管道的批复,2011年完成输气管线的建设;
吉木乃LNG项目2011年 2011年5月进行长周期设备安装;8月底开始单机调试,11月底正式投产,2011年继续追加投资4亿元。
重点项目情况——5、富蕴煤炭综合开发项目
广汇集团利用阿勒泰地区富蕴县喀姆斯特区域丰富的煤炭以及乌伦古河的水利,进行煤炭的综合转化深加工。配套水利工程建设及生活区基础建设工作已全面展开。2011年4月全面展开一期工程180万吨/年煤制油、40亿方/年煤制气项目建设;由于煤制气产品的特殊性,主要依靠管线输送,项目建设进度要与管线建设相匹配。广汇确定项目建设“先油后气”,煤制油项目于2014年8月完工,2015年6月完成煤制气项目建设。
重点项目情况——6、能源物流项目
2010年5月1日淖柳公路正式开工,9月28日正式通车。新建柳沟至淖毛湖公路,位于甘肃瓜州县、肃北县和新疆伊吾县境内,公路全长479.88公里 ,其中哈密境内258.86公里,甘肃境内221.2公里,总造价7.5亿元(包括沿途配套设施与加油、加气站)年运量为1500—2500万吨。这是新疆首条投入运营的“疆煤东运”公路专线,同时也为当地农副产品通过此路实现快捷运输大大缩短了运距,运输优势非常显著。2011年淖柳公路实现煤炭总运量600万吨,2012年实现总运量1500万吨,使新疆淖毛湖煤田的大规模开发进入实质性阶段。
围绕煤炭外运销售配套的能源物流项目已全面展开,为新疆煤炭销往河西走廊及全国市场做好“大物流”准备。 “淖红铁路”已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2011年动工,2013年建成。
在柳沟、甘肃和宁夏分别建设煤炭中转物流节点,江苏启东建立能源中转码头。柳沟物流园预计在2011年6月建成;启东能源中转码头已初步划定港口用地1995亩,岸线1050米,已在当地建成一座LNG加注站。
新疆广汇集团和上海申能集团将斥资373亿元在宁夏中卫市建设“广申工业城”综合项目,总投资373亿元,主要包括六个子项目:分别是建设先期1500万吨、终期5000万吨煤炭物流集散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空冷发电机组,25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转运分销中心,60座液化天然气和压缩天然气加注站,35万吨煤化工副产品的精深加工系列产品项目和28.6公里铁路专用线。
淖红铁路设计为双线重轨电气化铁路,自甘新交界的兰新铁路红柳河车站引出,折向西北,沿东天山边缘西行至伊吾县淖毛湖镇,全长325.26公里。淖毛湖矿区煤炭专用铁路正线全长120.25公里,设车站8处。
重点项目——7、气化南疆、北疆阿勒泰惠民工程
2010年8月,受国家能源局委托,广汇股份分布式LNG能源供应模式和中石油管道天然气供应模式被共同用于解决南疆地区居民的用气问题。根据国家能源局下发的《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加快解决南疆三地州能源供应实施意见的通知》(国能规划[2010]125号)要求,广汇股份承担喀什、和田、克州气化工程,具体负责LNG生产运输、分布式天然气站点等设施的建设经营;同时主动承担了对北疆阿勒泰地区的气化惠民工程,造福新疆各民族群众。
广汇气化项目 2010年9月6日,广汇股份气化南疆工程示范项目开工;12月1日,广汇股份气化阿勒泰项目举行各县城点火仪式;12月29日,广汇股份在遭受特大泥石流灾害的甘肃舟曲县举行了气化开工仪式;
2010年12月30日,气化南疆喀什示范项目 顺利通气点火。
重点项目——8、国家“863”车用燃气推广
2009年,承担国家“863科技攻关”,通过与国内知名厂家科研机构合作,建立自有知识产权,并投资15亿元,在新疆及河西走廊地区实施“863车用燃气”项目推广,形成LNG燃料中重型车辆的产业化推广路径。2010-2012年,建成300座LNG加注站,推广应用LNG燃料车达到1万辆。预计年消耗LNG量为6-8亿方,可实现每年二氧化碳减排43万吨。
由广汇起草并建立以下四项企业标准:
《液化压缩天然气汽车加气站设计与施工标准》Q/XJGH001.2009
《撬装式液化天然气(LNG)汽车加气站技术规范》Q/XJGH1002.2009
《液化天然气(LNG)汽车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Q/XJG H1003.2009
《撬装式液化压缩天然气(L-CNG)汽车加气站技术规范》Q/XJGH1004.2010
新疆“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发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布,就石油、天然气、煤炭、煤化工以及铁路、管道等内容进行规划:
十二五目标
到2015年,原油产量达到3300万吨,天然气450亿立方米,油气当量超过650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3800万吨,石油储备库容1300万立方米。
到2015年,新疆煤炭产能达到4亿吨以上,外运5000万吨。
到2015年,建成煤制尿素260万吨、煤制二甲醚80万吨、煤制天然气600亿立方米、煤制油360万吨、煤制烯烃100万吨、煤制乙二醇100万吨;“十二五”期间新增煤焦化生产能力800万吨。
谁知道罗西尼手表怎么样-
张照志 王军
摘要:调研组通过对辽宁、河北两省四市税费征管的主要特点和做法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新疆阿勒泰地区实际,提出了对地区实施推广电子税控装置的若干建议:一是统一思想,宣传引导;二是支持,部门联动;三是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四是强化监管,注重实效;五是特殊矿山取特殊监控办法。调研组认为:尽快在阿勒泰地区推广电子税控装置对于促进矿产税费等的应收尽收,大幅增加财政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矿产税费 征收 电子税控装置 考察报告
为切实加强我地区矿山企业税源头监控工作,遵照地委副书记刘颂东11月17日在财经办《关于加强地区矿山企业税源头监控工作的建议》上的批示精神,地委财经办会同地区地税局、国有资产投资公司及富蕴县、哈巴河县相关领导及其部门共11人组成考察工作组。考察组由地委副秘书长张照志同志带队,于11月29日至12月12日赴辽宁、河北考察。先后对辽宁省鞍山市、本溪市,河北省邢台市、邯郸市矿产税费征收管理特别是远程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进行了学习考察。考察期间,共召开6次座谈会,参观考察矿山企业6个、远程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生产企业1家,对方参会人员总计多达50余人次,共收集资料近60份,每到一处都与当地党政领导、有关部门和矿山企业认真交流,了解情况。通过学习考察,开阔了眼界,找到了差距,学到了经验,收获颇丰。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基本情况和主要收获
通过考察,可以看出,辽宁、河北两省四市都对加强税费监控的必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并取了相应的措施。两省四市在矿产方面共同的特征是所属型产业除几个国有统配大矿外,其余均为个人投资或合伙企业。型产业普遍具有规模小、矿产品相对单一,开方式雷同、掘业税收在当地财政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等特点。同时,小型矿山企业存在着财务制度不健全,现金交易多,税务部门难以准确掌握企业应税产量等问题,中小企业税费的流失现象普遍存在。
为加强税的征管,两省都取了有关措施堵塞征管漏洞。辽宁两市主要通过“以电控税”、“以药()控税”的方式计算原矿量,作为征收税的依据。而河北两市自2005年以来逐步推行远程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已普及到所有矿山企业,效果十分显著。总体看,辽宁两市在矿产储量核查方面做的十分扎实有效,但对税费监管方面仍然存有漏洞。河北两市用的先进计税方法使税基本上做到了应收尽收,税成倍增长,同时提高了征管效率,值得阿勒泰地区借鉴推广。
总体来看,这次考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开阔了眼界,看到了差距。通过对辽宁、河北两省四市的考察,感受到了他们矿业迅猛发展的势头和科学治税的新理念和新模式。鞍山、本溪作为以钢铁为龙头的重工业基地,都表现出了发展的超常规和大气魄。邢台、邯郸在税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方面成效显著。相比之下,我们在矿山企业管理和税征收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启发了思维,增强了科学治税的信心。综观辽宁、河北在税征管方面的实践和经验,都取得的明显成效,对于我们下一步利用科技手段加强税费监管树立了信心。三是统一了思想,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此次考察收获很多、启发很大,开阔了眼界、启发了思维,使考察组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增强了做好税征管工作的责任感。四是学到了方法,具备了推广应用的现实操作性。通过河北省推广远程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的实践表明,当前监控系统技术已趋于成熟,具备推广应用的条件。
二、河北辽宁两省四市税费征管的主要特点和做法
(一)河北邢台、邯郸两市
河北省人民办公厅于2007年7月30日颁布《关于在全省矿业建立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的通知》,要求全省所有证照齐全、依法取得开资格的地下矿(不包括露天开和原油、天然气开)和洗选矿企业,都要安装使用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铁矿石和煤炭洗选矿企业应列入重点推广安装范围。全省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的建立工作由市、县(市、区)人民负责组织实施,有矿产企业的市、县(市、区)人民都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由主管财税工作的领导任组长,财政、国土、安监、公安、国税、地税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系统建设的组织、协调和推广方案审定及设备的选型、招标、安装,保障系统正常运行。
具体做法:河北邢台市确定了“领导,税务牵头,部门联动,积极推广”的基本思路。以内丘县为试点单位先行一步,在安装系统后,4个月征收税的增长比例为61%。在对内丘县做法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组织其他5个有的县(市)进行全面推广。在推广过程中,各县(市)均成立了以常务副县(市)长任组长,地税局、国税局、公安局、煤炭局、矿管局、安检局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以名义出台了《电子信息监控系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所有符合安装条件的掘业在生产前必须安装远程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经检验合格后,安检部门方可发放“生产许可证”,公安部门再提供。此举较好地解决了推广过程中组织领导、经费保障、技术支持、措施配套等问题。
截至2006年底,邢台市符合安装条件的小型掘企业全部安装了远程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共安装立井式、轨道式、传送带式监控系统155个。税务管理人员可以随时在网络服务器上浏览、查询和掌握各个企业产量情况,实现了以产控销、以销控税、源头控管的目的。此举对地税系统的“四税两费”,即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印花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科学化、精细化征收起到了重要作用。
河北省创新源头控管手段,全力推行安装远程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取得显著成效。实践证明,远程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是解决矿点管理的一个有效武器。
(二)辽宁鞍山、本溪两市
1.对财务核算健全,能准确核算矿产品销售数量的企业,取查实征收的办法。
2.对未设置账簿或账目混乱,难以查账的小矿山,取核定征收的办法。主要有两种形式:①“以电控税”。即根据纳税人耗用电费的数量,推算其生产铁矿粉的产量折算成原矿,据以征收税。如,耗用80度电量应缴纳地方税费67.2元,其中税31.5元(具体核算时区分铁矿粉的含量有所不同)。鞍山市税务部门以加工生产一吨铁矿粉耗用电量80度,耗用铁矿石3.5吨作为评估指标,对生产铁矿粉和耗用矿石进行核查。②“以药()控税”。根据纳税人耗用的数量推算其开铁矿石的产量,据以征收税。如,纳税人每耗用一公斤,缴纳地方税费64.56元,其中税36元。以上两种方式对加强税的征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税同比增长幅度有所提升,在未安装远程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的现状下,较为有效地防止了税款流失。但仍然是以估算的方式计算,还未能做到准确计征,依据也不是很充分。
三、远程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基本原理及取得的成效
对矿产品产量进行监控,是指在矿井或铁矿选场传输轨道上安装重量传感器,应用压力和拉力传感原则,精确称重矿产品产量,并借助光纤网络监控,将矿产品产量信息实时传输到监控系统后台服务器,从而实现矿产品产量的全面、实时监控的自动化监控系统。目前全国已有十几个省市对矿产品开企业进行监控,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远程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图1 远程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关键部件
1.远程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的组成。远程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由重量传感器、税控黑匣子(信息处理系统)、公网IP服务器接收端三部分组成(图1)。重量传感器分为三种类型:①立井式传感器,适合垂直提升的矿井,安装在井架天轮的轴承座下;②轨道式传感器,适合平巷或斜巷轨道运输生产矿产品的矿井,安装在运输矿产品的出口附近的轨道座上;③传送带式传感器,适合以皮带运输生产矿产品的矿井,用的是核子称重技术,安装在出井口的皮带支架上。三种传感器的称量原理不同,应用范围不同,但称量效果是相同的,都能对矿产品进行准确称重。
2.远程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通过压力传感、自动称重、自动统计,用无线传输方式,将每次提升的重量,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发送到税务机关监控系统,对提升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具有智能化、集成化、无人值守、免维护、自动报警等特点,称重准确率达到99%以上。该系统安装后,税务管理人员只要打开计算机,进入“电子信息监控系统”,就能对矿产品的出矿时间、重量、次数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控。
(二)河北推行远程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取得的成效
1.夯实了税基,增加了税收收入。通过对矿产品的出矿时间、重量、次数进行实时监控和统计,提高了掘业税收精细化管理水平,促进了征管质量的提高,税收收入实现了大幅增长。邢台县2005年7月安装系统后,仅四个月内就征收煤矿企业各种税款126.8万元,同比增长15倍。2007年,安装税控装置的5个县(市),掘业实现税收10.8亿元,剔除新增产能等因素,同比增长3倍多,其中税同比增长85.89%。2008年上半年5个县(市)掘业实现税收7.2亿元,同比增长67.4%,申报率、入库率都达到了100%。
邯郸武安市2007年监控系统监控矿石产量为230万吨,申报入库税款2211万元,比2006年同期增加1542万元,税款净增230.49%。
2.公平了税负,提高了征管效率。远程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的安装运行,真正实现了依率计征,核实征收,建立了以产控销、以销控税、源泉控管的征管模式,大大提高了征管效率,降低了征管成本。
3.减少了征纳矛盾,和谐了征纳关系。某企业在安装远程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后,缴纳税款增长了10倍多,但企业心服口报。企业之间不再为缴税的多少而相互攀比,和谐了企业之间、企业与税务部门之间的关系。
4.促进了廉政建设,实现了科学治税。依据监控数据来确定税收的各个要素,每个企业每月应缴纳的税款公开透明,数据翔实,管理科学,有效杜绝了关系税和人情税的发生,在河北省地税系统进行了推广,达到了科学化、精细化的征税目的。
四、税控装置生产企业考察情况
1.郑州泰科思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为掌握远程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的规格、型号、价格等情况,考察组赴河南郑州泰科思公司进行了实地考察,该企业主要开展税控产品的研发生成和销售,截至2008年,该公司远程矿业产量监控系统的安装涉及全国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0个地方县市,共计8000多家矿业企业,但目前还未进入新疆市场。此次考察的河北邢台市安装的就是郑州泰科思公司的产品。
2.重庆测控技术有限公司:通过电话联系,掌握了国内另一家规模较大的企业——重庆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情况,该公司成立于1996年,致力于测量数据的集、处理、传输与控制的技术开发,为工业企业和投资项目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的测控产品及解决方案。从2005年至今,为全国14个省70余个市(县)安装了7000余套,其中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哈密市、伊宁市、和布克赛尔等15个市(县)安装了矿产品(煤炭)产量监控系统,在新疆已经形成了业务和售后服务网络。此次考察的邯郸市安装的是重庆公司的产品。
五、在阿勒泰地区实施推广远程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的思考及建议
(一)考察形成的几点共识
1.阿勒泰地区的税计征方式急需改进。当前,阿勒泰地区矿山企业掘的矿石量均由矿山企业自行上报,存在税漏报、瞒报现象,导致税流失。目前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省市的部分县(市)推广应用远程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并取得显著成效。作为一种被实践证明成熟有效的科技手段,具备在阿勒泰地区推广应用的条件。
2.安装远程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取得的成效远大于投入成本。通过考察了解到,一套远程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区分种类、规格的不同,投入的资金在3万~6万元之间,附加其他如监控中心、摄像头等设备,价格还会更高。目前泰科思、等厂家的市场报价较高,但通过招投标购买,价格会有一定的下降。通过河北两市安装远程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后的实际效果显示,一次投入带来长期收益,加强税控带来的税收收入远远超过实际投入的成本,效果显著。
3.结合当地实际取适宜的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组合。河北两市安装远程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的矿山企业,、选矿分开,大都是以中、小型煤矿为主,其他矿产品为辅,且以立井提升方式居多。阿勒泰地区则以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等矿产品为主,选一体居多,选矿多用皮带式运输。因此,在我地区宜取传送带传感器称重为主,立井式、轨道式称重为辅的装置。由于在选矿进料口安装称重装置,准确计量矿石产量,将会达到预期的控管目的。
4.远程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的安装可以达到多种税费监控的目的。推行远程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不仅仅可以对税进行监控,同时对于其他税费,如企业所得税、城建税、增值税、矿产补偿费等都会起到加强监管的作用,对实现地方财政收入应收尽收提供了保障。另外,路补偿费的征收也可以监控系统的数据作为参照依据,以印证铁精粉的实际数量。
5.远程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多个部门间的共享。安装远程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形成的数据资料,不仅对加强税收征管具有实际效果,同时对国土储量核量、矿山安全生产管理、公安部门监管等方面都会起到科学管理的作用。
6.特殊矿山取特殊监控办法。对经调查后确实不具备安装监控设备条件的企业,可取辽宁两市“以电控税”、“以控税”、“以工资控税”、“储量动态监测”等模式,作为特殊情况下的有效补充,多管齐下,公平税负,减少管理漏洞。
(二)具体建议
结合阿勒泰地区实际,我们认为,在阿勒泰地区推广远程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对加强矿山企业管理、实现财政应收尽收等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建议下一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统一思想,宣传引导,加强沟通。推行远程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工作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创优发展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全地区各级各有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议地委、行署领导牵头,各有关职能部门进一步论证分析,以统一思想,加强沟通,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形成推行工作的强大合力。为保证此项工作顺利开展,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对矿山企业的宣传和引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讲策略,讲方法,把推行的基础工作做深入,做细致。
2.支持,部门联动,积极推广。推行远程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单靠一个部门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取得大力支持和各部门的协同配合,齐抓共管,这是做好此项工作的前提。建议由行署组织协调各部门的行动,成立领导小组,行署副专员任组长,国土、经贸、财政、税务、发改、安监、公安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加强监控系统的领导。各县(市)对应成立监控系统推广领导小组,理顺关系,实现综合治税。
3.建章立制,认真组织,科学实施。由行署牵头,下发《关于在全地区矿山企业推广远程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的通知》(已草拟一份),各县(市)人民制定工作实施方案、规定等(见附件),从制度上保证工作的顺利推进。前期工作由经贸委、国土局和税务部门对需要安装远程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的企业进行摸底调查,确定安装监控系统的数量和规格,邀请重庆、郑州泰科思公司等三家以上厂商赴现场实地考察,确定技术方案。在中期选购装置设备环节,取招投标方式选定远程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供应商。在后期安装过程中,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派人跟踪检查,参与验收。
4.加强监控,规范管理,预防。在监控系统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企业不配合,人为破坏监控设施的情况。例如:加设轨道,改变运输线路;私自增设支撑物体,减轻提箕斗重量,干扰压力感应器正常测量;故意人为破坏数据传输线路,阻断信号传输;利用无线信号屏蔽设施,对远程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的信号发射进行干扰,造成地税部门不能正常接收监控信号。对于以上问题的发生,税务部门要完善后续管理办法。对阻挠、破坏监控设备的种种行为,由相关职能部门配合进行处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取处罚、切断双供(供电、供火工品)、吊销证照措施,并且通过报纸、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曝光,震慑违法经营企业。
切实加强远程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的管理。一是建立保证金制度。县(市)成立监控系统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矿企业在安装远程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的同时,向各县(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如果税控设备丢失、被盗或人为损坏致使监控系统不能正常使用,由企业承担重装或修复的全部费用,并处于一定金额的罚款。二是加强与远程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生产企业的协调,要求设备供应商、售后服务人员在进行税控系统安装、维修时,必须有税务部门和质监部门的人员在场,做好现场记录,由生产企业代表、售后服务人员和税务、质监部门人员共同签字,以备检查。
总之,借鉴河北等省推广安装远程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的先进经验,对于准确计量矿产品产量,推进矿山企业税收科学化精细化征管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下一步地区加强矿山企业税费管理,实现财政增收的亮点,值得阿勒泰地区推广应用。
矿产税费征收考察组
2008年12月22日
附:推广应用远程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拟起草的文件
1.《关于在全地区矿山企业推广远程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的通知》——行署发文
2.《矿产企业远程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推行工作实施方案》——县(市)发文
3.《加强矿产企业远程矿产品产量监控系统推行工作若干规定》——县(市)发文
4.《远程矿业产量监控系统使用管理办法》——县(市)发文
5.《维护远程矿业产量监控系统正常运行规定》——县(市)监控系统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发文
新疆能源矿产现状、优势、潜力及其配置和供需平衡研究
年7月,作为中国钟表行业成立最早的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罗西尼凭借310万美元,在钟表产品供过于求的经济背景下诞生。创业初期,公司引进瑞士全套加工镀金表壳设备和加工工艺,依靠先进的技术,生产高档表壳与国内外成表配套,并在国内首创了异型防水表壳,成为国内生产高档表壳的龙头企业。 1988年罗西尼生产的镀金表壳被广东省确认为“以产顶进”产品,其中1095、5014型镀金表壳被评为广东省优质产品奖;1991年4月圆形、异型镀金表壳荣获北京第二届博览会金奖。从而使罗西尼迅速占领当时属国内空白的高档表壳市场,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自1990年以后,公司根据钟表市场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从单纯生产高档表壳转为大规模的成表生产,并加强对“罗西尼”品牌的进一步开发。其富有个性的款式设计、精良的品质、卓越的
罗西尼钟表&
性能很快便罗西尼拥有一个逐年扩大的市场份额。在短短几年时间里,罗西尼公司就从一个产品单一的“车间型”表壳加工厂发展成为具有专业设计能力的制表公司,并在1991年成为珠海市唯一的国家二级企业。
产品服务
5
罗西尼
在国内钟表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罗西尼始终坚持品牌特色,确保创新优质作为企业的根本,二十余年来公司依靠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致力于设计生产高质量、高品位的国产手表,公司配置了属国际水准的钟表设计制造系统,拥有五轴五联动数控加工中心、瑞士表壳生产线、手表装配线、钨钢壳带生产线等一批高精密设备,从而全面提高了产品设计能力和产品加工的精确度。 品质就是品牌。早在1996年公司就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制认证,在品质管理上与世界先进标准接轨。同时,公司在全国各大城市设立三十多个分部、办事处和100多个特约维修站,形成以大城市百货公司、钟表专卖店为中心的销售经营与售后服务网络,建立了从搬运、储存、包装、保护到交付控制及售后服务控制的一整套机制,以保证产品流通的快捷、通畅、安全,及售后服务的方便、迅速、完善。 罗西尼拥有一支锐意进取的高素质设计队伍,它成为企业创新与进步的源动力。公司从成立至今,开发设计了600多款手表,其中260多件获得了手表外观设计专利。
公司现状
罗西尼创立十七年,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公司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形势,提出了“以精求强、以强求胜”的方针,并以“市场细分、产品细分、管理细分” 为具体指导思想,积极拓展销售市场,努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能力。首先大力开发中高档精品表,努力实现产品系列化,同时加大内部管理力度,推行低成本经营,通过规范管理及内部整合,积极挖潜增收,以管理促效益,从而保证了公司销售收入的平稳增长。首先,罗西尼在多年成长茁壮的过程中,着力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管理、技术和营销人才。其次,罗西尼秉承“新产品开发是罗西尼发展之魂”的企业理念,逐年加大对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推陈出新,共推出钨钢系列、陶瓷系列、不锈钢系列、多功能运动表以及超薄系列表等多个系列的手表。十七年来共开发设计近500余种手表款式,并取得了51件手表外观设计专利,一件实用新型专利。在寻求专利法保护方面成功地走出了第一步。这些产品融入罗西尼人高尚、典雅的设计理念,在钟表销售市场上受到消费者的普遍欢迎。最后,公司以“抓大放小、重点出击”的策略角逐钟表销售市场,并在全国范围内设有销售分部、办事处二十四个,使得罗西尼品牌在群雄逐鹿中,问鼎称雄。通过上述策略,使得罗西尼销售收入连续几年突破亿元大关。至2001年止,总共实现销售收入近十亿元,手表产销量近400万只。除此之外,罗西尼还销售了大量的定制表,如1999年西北铁路局、哈密铁路局、澳门新华社就定制了近十三万只罗西尼表。由中国国内贸易部信息中心发布的消息显示:罗西尼表自1992年以来连续几年的“市场综合占有率”、“市场销售份额”、“市场覆盖面”三项指标均列榜首。另据中国钟表协会统计,自1992年以来,罗西尼的综合效益在全国钟表协会连续排名第一。这些成绩,在钟表行业极其不景气的情况下显示了罗西尼品牌的真正实力。
这几天在国内钟表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罗西尼始终坚持品牌特色,确保创新优质作为企业的根本,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上都力求与世界上表业的先进技术接轨。
罗西尼手表
十七年来公司依靠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致力于设计生产高质量、高品位的国产手表。1996至19年间罗西尼公司为进一步开发新品,提高产品档次,投资五百万元人民币,从瑞士威力铭—马科黛尔公司引进了三台仿形铣床,一台表带加工机床,一台铣加工中心共五台生产设备,该批设备的引进,使罗西尼表在精度、款式、质量上都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并配置世界上目前最先进的产品设计、工艺编程等正版软件和工作站(即CAD电脑设计、CAM电脑制造及PTC设计软件等),如今罗西尼公司已拥有属国际水准的钟表设计制造系统,拥有五轴五联动数控加工中心、瑞士表壳生产线、手表装配线等一批高精密设备, 从而全面提高了产品设计能力和产品加工的精确度,成为目前国内首屈一指的专业制表公司。
谈谈国家为新疆培养和输送人才有重要意义
能源矿产(主要指石油、天然气、煤,下同)是新疆最主要的矿产,在全国和自治区国民经济中都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截至2005 年底,已发现的能源矿产有8 种:石油、天然气、煤、油页岩、天然沥青、铀、泥炭、煤层气。其中上表并开发利用的有6种:石油、天然气、煤、油页岩、天然沥青、铀。泥炭,煤层气在新疆虽有一定远景,但工作程度很低,储量未上表也未开发利用。
截至 2005 年,石油剩余可储量 41378 万吨,占全国的16.60%,出量2408.32万吨,占全国的13.58%;天然气剩余可储量6023.6亿立方米,占全国的21.37%,出量106.24 亿立方米,占全国的22.27%;煤炭保有储量1008.2 亿吨,占全国的9.70%,产量3942.29 万吨,占全国的3.33%。天然气居全国首位,石油、煤也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2005年,新疆能源矿业产值721.56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30.59%,其中,石油、天然气产值694.63亿元,占全区能源矿业产值的96.27%,煤矿产值26.93亿元,占能源矿业产值的3.73%。能源矿产是新疆的最重要矿产,也是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第一节 石油、天然气
一、石油天然气勘查开发现状
新疆主要沉积盆地有30多个,其面积为90万平方千米。经过地质勘探证明,油气非常丰富,油气总量为360亿吨油当量。截至2005年,已发现油气田87 个。其中,大型油气田6 个,累计探明石油储量33.68亿吨,天然气1.15 万亿立方米。2005 年全疆已有40 多个油气田投入开发,产油2408.3 万吨,天然气达106.6亿立方米,年储量及产量增长居国内陆上之首,塔里木已成为我国第二大天然气区,将成为我国油气主要接替区之一。
(一)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面积达13 万平方千米,是新疆主要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截至2005 年,共发现油气田27 个,其中大型油气田2 个。油气总量106.9 亿吨,其中石油85.9 亿吨,天然气2.1 万亿立方米。累计探明石油储量 18.71 亿吨,可储量43691.9 万吨,剩余可储量21764.7 万吨;累计探明天然气储量2173.15 亿立方米,可储量951.4 亿立方米,剩余可储量707.18 亿立方米。2005 年产油1124.34 万吨,产天然气28.95亿立方米。
(二)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面积达56 万平方千米。经地质勘探证明,塔里木盆地油气十分丰富,已发现油气田36个,其中,大型油气田4 个。其量为229 亿吨,其中石油115亿吨、天然气11.4 万亿立方米。累计探明石油储量11.49 亿吨,可储量2.19亿吨,剩余可储量1.40亿吨;累计探明天然气储量8257.49亿立方米,可储量5262.33亿立方米,剩余可储量5042.63亿立方米。目前已有28 个油气田相继开发建设,其中主要有柯克亚、东河塘、雅克拉、牙哈、轮南、塔河、达里亚、塔中4、哈德逊等油气田,2005年产油1010.81万吨,天然气61.9亿立方米。因此,塔里木盆地成为我国第二大天然气区和油气储产量快速增长的地区之一。
(三)吐哈盆地
吐哈盆地总面积为5.3 万平方千米,已发现23 个油气田。油气总量19.4 亿吨,其中石油15.8 亿吨,天然气3650 亿立方米。累计探明石油储量31372 万吨,可储量8170 万吨,剩余可储量4987万吨;累计探明天然气储量95.7万亿立方米,可储量450.74亿立方米,剩余可储量330.26亿立方米。2005年产油194.39万吨,天然气15.06亿立方米。
(四)焉耆盆地
焉耆盆地面积1.3万平方千米,已发现4个油气田,油气量4~5亿吨。累计探明石油储量3239.8万吨,可储量779.4万吨,剩余石油可储量606.6 万吨。天然气累计探明储量107.66亿立方米,可储量40.53亿立方米,剩余可天然气储量35.96亿立方米。年产油20万吨左右。
(五)三塘湖盆地
三塘湖盆地面积2300 平方千米,已发现3 个小油田。油气量为3~4亿吨油当量。累计探明石油储量150 万吨,可储量36.7 万吨,剩余可储量 332.121 万吨;累计探明天然气储量13.89亿立方米,可储量7.57 亿立方米,剩余可储量7.57 亿立方米。
二、开发利用前景分析
(一)油气潜力巨大
全疆油气预测总量360 亿吨,约占全国陆上油气预测总量的1/3,占中国西北地区总油气量80%,其中,石油预测总量为222 亿吨,天然气预测总量 13.8 万亿立方米。
(1)塔里木盆地:预测油气量为229 亿吨,其中,石油115亿吨,天然气11.4万亿立方米。
(2)准噶尔盆地:预测油气量为106.9 亿吨,其中,油85.9亿吨,天然气2.1万亿立方米。
(3)吐—哈盆地:预测油气量14亿~17亿吨,其中,石油16亿吨,天然气3650万亿立方米。
(4)三塘湖、柴窝堡、伊宁、焉耆等诸小盆地预测油气量12亿吨(当量)。
(二)油气转化率低
1.油气勘探程度很低
新疆的准噶尔、塔里木及吐哈盆地,虽然经过50 多年的油气勘探历程,但是总的勘探程度还相当低。
准噶尔盆地已施工探井2479口,二维地震14万平方千米,三维地震约1.64万平方千米。但主要集中在盆地西北缘、中部及东部地区,分布很不平衡,有不少地区仍属基本空白区。
塔里木盆地已打探井520 口,平均1000 平方千米有1 口井;二维地震32.9万平方千米,每平方千米内只有2.0 平方千米;三维1.57万平方千米。说明塔里木盆地勘探程度非常低,而且这些工作量主要集中几个有限的地区,如塔北、塔中、库车、叶城等。况且,尚有20多个小盆地基本未开始实物工作。
2.油气转化程度低
新疆油气总量为360亿吨,探明石油探明储量的33.68亿吨,占石油总量15.17%;天然气探明1.15 万亿立方米,占天然气总量的8.33%,与全国比都低得多,特别是塔里木盆地229亿吨油气量,目前探明油气储量为15.49亿吨,仅占量的6.76%左右。总之,塔里木盆地仅处于油气勘探初级阶段,准噶尔盆地处于油气勘探早-中期阶段,均处在大油气田发现和开始时期。
(三)油气勘探领域广泛
本区虽然发现60多个油气田,但还有很多含油气领域亟待突破和开拓。天山山前、昆仑山前等逆掩推覆带及断褶带的勘探才刚刚起步,前景广阔;塔里木盆地寒武、石炭及古近-新近系膏盐层之下还有大的发现。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前景大有可为;准噶尔盆地中部深层勘探(含高压层)潜力较大。
三、配置和供需建议
(一)油气勘探战略设想
“十一五”进一步贯彻石油工业“稳定东部、发展西部”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方针,新疆处在最重要地位,根据国家和新疆经济发展的需要,“十一五”石油储量和产量在“十五”的水平上翻一番,天然气翻两番,开始形成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接替区。
具体目标:2006~2010 年新增探明储量石油14 亿~16 亿吨,天然气5000 亿立方米;2010 年产油4800 万~5000 万吨,天然气330 亿立方米。从油气丰富程度分析,我国陆上看西北,西北看新疆,新疆看塔里木盆地。所以,必须加强加快新疆油气大省区的开发力度,早日实现国家石油天然气基地的接替。
(二)油气勘查建议
新疆含油气盆地虽然经过50 多年的勘探历程,但潜力巨大,正处在大油气田发现阶段。建议在以下领域加强勘查工作:
(1)塔里木盆地台盆区的古生界,特别是古隆起古斜坡区,如沙雅隆起、卡塔克隆起、巴楚隆起、古城隆起、麦盖提斜坡、孔雀河斜坡等。特别是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油气田。另外,志留-泥盆系及石炭系构造油气藏等。
(2)准噶尔盆地中部。除了注意隆起地区—斜坡区外,对坳陷区及目前勘探程度较低地区,要加强勘探。
(3)塔里木和准噶尔盆地山前坳陷区的勘探才刚刚起步,如准噶尔南缘山前坳陷、塔里木盆地的库车坳陷、塔西南坳陷等油气丰富领域广泛,潜力大。
(4)三大盆地中的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刚刚开始,是今后勘探的重要领域之一。
(5)中小盆地仅在焉耆、三塘湖发现几个中小油气田,尚有20多个基本未开始勘探工作,建议择选勘探亦会有新发现。
(三)加工业配置建议
新疆的油气十分丰富,为发展下游工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油气工业已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并规划将新疆建成我国油气及油气化基地之一。因此,在加强发展油气勘探开发的同时,必须加速油气下游产品工业的展。
1.我国石油、天然气供应基地建设
“西气东输”管道建成,哈萨克斯坦至中国独山子的原油管线建成,乌鲁木齐至兰州的成品油管线和塔里木至兰州的原油管线即将建成。三条石油管线的建成和西气东输工程投入运行,标志着新疆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和供应基地。依托油气输送配套建设大型原油炼制和天然气分离装置,将为新疆石油天然气化工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科学合理地用好油气,必将促进新疆石油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
2.建设4条石化产业链主线
(1)大乙烯及其下游产品路线。依托独山子石化基础,利用哈国原油,建设1000万吨炼油和100 万吨乙烯生产装置。利用大乙烯生产的合成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合成橡胶和有机原料(苯乙烯、丁二烯、MTBE、苯、混二甲苯、碳五、碳九等),延伸各类石化产品,发展橡塑加工业。
(2)大芳烃及其下游产品线路。扩大乌石化催化重整及配套装置能力,利用北疆各炼厂及大芳烃的芳烃,形成以45 万吨对二甲苯为主体的芳烃生产基地。以此为原料,重点发展对苯二甲酸、苯酚、丙酮、己二酸、MDI、TDI等石化原料,进一步发展聚酯、聚氨酯等合成材料。
(3)以大甲醇、大化肥为主体的天然气化工产品路线。利用南北疆丰富的天然气,建设大型甲醇生产基地,发展甲醛、聚甲醛、二甲醚、醋酸、碳酸二甲酯等,跟踪甲醇汽油和甲醇制乙烯。继续建设大型合成氨和尿素装置,形成国家级氮肥基地。
(4)精细化工系列产品的产业链延伸路线。利用各类石油化工,发展精细化工,重点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塑料加工助剂、胶粘剂、高档涂料、新型工程材料等。
3.建成四大石化基地
(1)独—克石化基地。依托独石化和克石化,辐射乌苏、奎屯等周边地区,建设独—克石化基地。在独山子重点发展乙烯、重芳烃、碳四加工、聚异丁烯、塑料加工、新型建材与精细化工等一批中下游深度加工项目。在克拉玛依重点发展高档润滑油、高档溶剂油、高档道路沥青等特色油品,同时利用碳四和丁二烯抽余碳四,建设碳四催化制乙丙烯装置。
(2)乌鲁木齐石化基地。依托乌石化,辐射昌吉及周边地区,建设乌鲁木齐石化基地。重点发展大芳烃、大化纤、大化肥和有机原料等产品。规划建设大型对二甲苯、对苯二甲酸、聚酯等石化装置。利用各类有机原料,培育地方中小型特色石化企业。
(3)南疆石化基地。依托天然气和库尔勒、库车两个炼厂的基础条件,建设南疆石化产业带。阿克苏地区形成以库车为中心的稠油加工和天然气化工,建设大甲醇、大氮肥、聚甲醛(POM)二甲醚装置,发展精细化工产品。巴音郭楞州以库尔勒、轮台为中心,建设天然气化工基地,争取库尔勒250 万吨/年炼油装置形成生产能力,建设两套30万吨/年大化肥、30 万吨/年复合肥和30万吨/年聚氯乙烯,做大炭黑、化纤等产品。
泽普利用现有两套合成氨和尿素装置的良好基础,发展复合肥及碳—精细化工产品,满足南疆五地州对化肥的需求。
和田利用境内和田河气田天然气建成的产能,以及已建成的5.5亿立方米/年天然气输气管线,加快天然气利用。依托天然气和现有装置条件,发展城市气化、车用压缩天然气,进一步研究利用4亿立方米天然气建设甲醇一体化深加工联合项目,下游发展醋酸、醋酐、醋酸纤维素系列产品,同时研究建设二甲醚的可能性。
(4)吐—哈石化基地。依托吐哈天然气优势及现有基础,建设大型LNG项目,扩大甲醇和顺酐规模,发展精细化工。
4.新疆石化工业行业的战略发展目标
进一步确立新疆在我国石油和石化工业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推进新疆石化工业上下游一体化发展进程;进一步提高新疆石油化学工业在国内外的竞争实力;进一步发挥石油化学工业在加速新疆工业化进程中的主导作用。
为此,2006~2010 年新疆石化工业加快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战略目标是:以中石油、中石化两大公司在疆企业为龙头,加大石化产业的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支持多种经济成分对石化领域投资的步伐,建成独山子100万吨/年乙烯和45 万吨/年乌石化大芳烃项目,使新疆拥有世界级规模和高技术水平的合成树脂、合成橡胶、有机原料装置,包括建设世界级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PTA、丙烯腈等,支持疆内10 个左右在国内有竞争能力的大中型石化企业快速发展,建设五大产品系列,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一体化产品链,带动下游纺织、建材、塑料加工等相关行业发展。2010年新疆石化行业的总产值达到1248.09 亿元,是2000 年的2.45倍。工业增加值达到600亿元,是2000年的2.45倍,占自治区工业总增加值的50%以上。
第二节 煤炭
一、现状
(一)煤炭地域分布
新疆煤炭分布广泛,全疆14 个地(州、市)中有13 个都有煤的分布,只有博尔塔拉州为无煤区。但储量十分集中,天山及其南北坡煤丰,南、北边远地区煤贫,和田、喀什、克孜勒苏州和阿勒泰地区缺煤。哈密地区、乌鲁木齐、吐鲁番地区、昌吉州、塔城地区、伊犁地区和阿克苏7 地区占全区保有储量的98.30%,其中,哈密大南湖煤田查明保有储量为143.81 亿吨,沙尔湖煤田224.57亿吨,准南煤田西段157.5 亿吨,奇台窝头泉煤田132.68亿吨,都是百亿吨以上的特大煤田。而南疆的和田、喀什和克孜勒苏州3地(州)只有全区煤炭保有储量的0.15%,阿勒泰也只有全区保有储量的0.05%。
(二)储量
1.查明储量
新疆煤炭储量丰富,截至2005 年底,累计查明储量1023.04亿吨,其中基础储量133.79 亿吨,量889.25 亿吨,约占全国煤炭10%,在全国各省(区、市)中排第4位。
在已查明储量中,长焰煤、不粘煤和弱粘煤为主,约占已查明储量的91%,其次为气煤、肥煤和焦煤约占8%,高变质的瘦煤、贫煤和无烟煤储量很少。
2005年全区上储量表的煤产地 319 处,其中,大型矿区45处,中型15处,小型259 处。查明储量中大于100 亿吨的煤田有准南煤田西段、准东窑头泉、大南湖和沙尔湖4 个,50~100吨的煤田7个,5~10亿吨煤矿区6个。
2.保有储量
截至2005年底,新疆煤炭保有储量1008.2亿吨,其中储量55.29亿吨,基础储量122.39亿吨,量885.82亿吨。
保有储量中,主要煤炭种类是长焰煤占71.74%,其次是不粘煤占18%,气煤6.5%,这三种煤占了总量的96.2%,剩余的其他煤种总共只占3.8%,其中肥煤0.69%、焦煤0.68%。
二、开发利用现状
新疆煤炭开发利用长期处于稳定增长状态,从1995 年的煤炭生产量2545.2万吨,发展到2005年的3942.29 万吨。而经过产业结构调整,淘汰9万吨/年以下矿井,矿山企业从1995年的3个减少到2005年的586个。
煤炭是自治区固体矿石产量最多的矿种,2005 年生产煤炭3942.29万吨,占全区固体矿石产量45.51%;实现工业产值26.93亿元。煤炭产品13 种,有焦煤、1/3 焦煤、肥煤、气煤、瘦煤、贫煤、弱粘煤、不粘煤、长焰煤、风化煤、未分牌号煤等。
自治区3个国有重点煤矿:乌鲁木齐矿务局、哈密矿务局、艾维尔沟煤矿,2003 年分别生产原煤 412.48 万吨、382.8 万吨、.94 万吨。总产量为 893.22 万吨,占自治区原煤产量的31.56%,再加上其他国有煤矿,共计生产原煤1364.36 万吨,占到全区原煤产量的48.21%。
三、优势及开发潜力与发展前景
(一)优势
(1)煤炭是新疆的优势,储量丰富、远景可观、开发潜力大、发展前景广阔。已查明保有储量1008.2 亿吨,居全国第4位,2000米以浅的煤炭预测量2.19 万亿吨,占全国预测量的40.5%,居全国之首。准噶尔煤盆地煤炭量7600 亿吨,吐哈煤盆地量5100亿吨,都属世界级量5000亿吨以上的10个大型煤盆地之列。
(2)煤炭种类齐全,配套程度高。有褐煤、长焰煤、不粘煤、中粘煤、不粘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以中灰—特低灰、低硫—特低硫、低磷—特低磷的长焰煤,不粘煤和弱粘煤为主,其次为中变质的气煤、肥煤和焦煤。高变质的瘦煤、贫煤和无烟煤少。
中灰—特低灰、低硫—特低硫、低磷—特低磷是优良煤质、浅变质煤是煤炭液化和地下气化,实施煤炭洁净技术的理想煤质。
(3)大型煤田多,储量集中,有利于大规模开发利用,如哈密的煤变电工程,就是依托大南湖大型煤田而建设的。
(4)煤层多,煤层稳定,煤层厚度大,几个主要煤田的煤层总厚度一般都有几十米、100米,最大的可到182.24米。
(5)地质构造简单,地质变动小,煤层产状平缓,有利开发利用。
(6)水文地质条件和工程地质条件相对比较简单。
(7)煤炭集中分布于兰新、北疆、南疆三条铁路沿线,交通方便,经济比较发达,外部建设条件好。
(二)开发潜力及发展前景
新疆是全国煤炭最丰富的省区,远景量居全国第1位。煤种齐全,配套性好,开发潜力大,发展前景好。
1.准东煤田
具煤层数多、厚度大、间距小,结构较简单、产状较缓、埋藏浅、属稳定—较稳定型等特点,煤质较好,低灰—特低灰,低磷—特低磷,高发热量,是良好的动力、化工和民用煤。预测量3747.6亿吨,其中探明保有储量达13.84 亿吨。区内交通方便,地形平坦,易于开发。
2.准南煤田
区内煤炭丰富,具煤层多、厚度大较稳定、结构较简单、层间距小等特点,煤质较多,煤种齐全,配套性好。预测量1831.45亿吨,其中探明保有储量达274.30 亿吨。这一地区又是新疆工农业,经济较发达地区,交通方便,煤炭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尤其是今后环保型洁净煤开发的优选基地。
3.和什托洛盖煤田
是新疆北部地区煤炭的主产区,预测量1019.43亿吨,其中已查明储量60.54亿吨。是塔城、克拉玛依、阿勒泰等地煤炭供应基地。开发以民用和动力为主。
4.吐哈煤田
煤炭丰富,探明储量较多,煤层多,厚度大而稳定,结构较简单,煤质较好,埋藏浅,易,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预测量为5305亿吨,其中已探明保有储量440.16亿吨。该煤田交通方便,是新疆进入内地的门户,为以后环保型洁净煤的良好开发基地。
5.伊犁煤田
煤层多,厚度大,储量丰富,煤质较好,低灰、低硫、低磷,高发热量,属优质动力、民用煤更适宜开发环保型洁净煤。预测远景量4773亿吨,其中已探明保有储量23.24 亿吨。伊宁地区与哈萨克斯坦相邻,在煤炭开发上除满足本地区工农业的需求外还可西出国境走向国际市场。开发利用前景看好。
6.库拜煤田
区内煤炭较丰富,煤质好,煤种较全,低灰、低硫、高发热量,有气、肥、焦瘦等各种煤类型,最适宜做炼焦及动力、化工、民用等多种用途。预测远景量358.7亿吨,其中已探明保有储量16.37亿吨。
区内交通便利,煤炭开发利用前景较好。
7.焉耆煤田
煤层多,煤层厚度较薄,可层数较少,属低灰特低硫,高发热量煤,煤种以长焰煤、气煤为主。预测远景量达594.1 亿吨,其中已探明保有储量为8.36 万吨。该煤田位于新兴石油工业城库尔勒市的北侧,具有交通便利的优势,是开发环保型洁净煤的有利地区。
8.其他煤田
除了以上7处主要煤田外,在南疆的塔里木盆地西缘和南缘还分布有一些构造盆地型的聚煤小盆地,如乌恰县托云盆地,阿克陶县—叶城县零星小盆地,和田地区的杜瓦—布雅盆地和甫鲁—吾鲁克赛、且末县—若羌县江格沙依—艾西山间小盆地等。但这些小盆地成煤环境差,煤层少,极不稳定,含煤程度很低均属缺煤地区,可煤量很小,形不成规模,是煤炭开发利用困难地区。
四、煤炭供需形势与配置
新疆是我国原煤生产的重要省区之一,排名在第10 位上下。原煤产量以3.5%的增长率稳定增长。2003 年生产原煤3482.9 万吨,工业产值278632.0万元。
(一)煤炭需求情况
目前,我区煤炭需求主要是火力发电煤消费量大,其次是民用煤和一般工业用煤。“十一五”时期,随着自治区积极推进哈密大南湖、准东北塔山、库车—拜城、伊犁、阜康等五大煤电、煤焦化、煤化工基地建设,逐步形成煤电一体化、煤液化、煤焦化、煤化工等多产业融合发展的联动体系,对煤炭的需求量将大幅度增长
(二)自治区煤炭消费量与产量预测
根据多年来我区煤炭产需平衡的状况,这里只对煤炭的产量作了预测,同时对各时段的煤炭储量需求也进行了预测。
2005年新疆煤炭产量3898.81 万吨,以此为基数,按煤炭增长指标6.7%测算,对煤炭储量的需求,以可系数0.4测算。
(三)煤炭配置
依据上述煤炭产量预测结果,以2003 年矿产储量表中的煤炭基础储量为依据进行配置,以减量法计算剩余储量和保证年限。
自治区“十一五”煤炭预测产量是19633.4 万吨,对煤炭储量的需求量是49084万吨。以此进行配置后,还有剩余煤炭储量867747万吨。剩余储量还能保证2010年之后有150年以上服务年限,这说明新疆煤炭储量丰富,可持续发展潜力大。
五、煤层气
(一)现状
煤层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是一种高效洁净,开发利用煤层气不仅改善我国能源结构,改善能源状况,而且能从根本上防止煤矿瓦斯事故,改善煤矿安全条件。我国煤层气甲烷含量大于等于4立方米/吨,据预测,全国埋深2000米以浅的煤层气总量为14.34 万亿立方米。新疆煤层气2202 亿立方米,居全国第11位。
煤层气在煤层中的储存状态,可分3种形式即吸附气、游离气和溶解气。吸附气是其最主要的存储状态,约占煤层气总量的80%以上,其次为游离气,而溶解气只占煤层气总量的1%左右。
煤层气含气性一般用含气量,甲烷浓度,丰度和含气饱和度加以评价。全国平均含气量介于4.0~27.1 立方米/吨之间,平均9.76 立方米/吨,煤层平均甲烷浓度 83.3%~.0%,平均90.6%,丰度为0.06 亿~8.77 亿立方米/吨,平均为1.15 亿立方米/吨,含气饱和度平均为45%。
新疆主要煤田和煤矿区,主要由侏罗纪的低—中变质阶段烟煤为主,总含气量较低。
(二)煤层气勘查开发前景
煤层气在全国来说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不管是对的研究程度还是矿区的工程程度都很低,还需要做大量基础地质勘查工作后,才能对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前景作出全国客观的评价。
对我们新疆来说,煤层气的勘查研究程度同样也是很低的,所以要想作好新疆煤层气的开发工作,首先就要加强煤层气的基础地质研究工作,深入研究煤层气的控气地质因素,选择较有利的生、储聚气区开展煤层气的评价,重点对煤储层特征、渗透率、含气量及其开发利用前景进行分析评价,开展低渗透率煤储层煤层气的开发工艺研究,选择最有利地段,做煤层气地面开的试验研究工作,取得经验后在全区推广。
椐国内外煤层气勘探开发选区评价参数,比较有利于开发的地区应具备如下条件:
(1)区内煤炭丰富,煤层分布面积大,煤层总厚度达8米以上,单层厚度2米以上,厚度稳定。
(2)煤层含气量达到 8 立方米/吨以上,渗透率 0.1 米/日以上。
(3)煤层埋深以300~1000 米为宜,煤层产状平缓,地质构造简单,存储条件好。
(4)距城市较近,便于利用。
根据以上条件,综合分析新疆主要煤田煤层气的赋存条件后认为:新疆的准南煤田、吐哈煤田、伊宁煤田、库拜煤田等4大煤田以及规模较小的准西北和什托洛盖盆地、焉耆盆地都是有着比较好的生、储煤层气条件的地区。这些煤盆地内煤炭储量丰富,煤层多,单层厚度大,煤层稳定和较稳定,且分布范围广阔,面积达数万平方千米以上,在这样广大范围的煤盆地中一定会存在一个乃至数个气量丰富、储存较好,适宜煤层气开发的有利区段,这些煤盆地的煤变质程度较低属中—低变质阶段,镜质组最大平均反射率RoX在0.5%左右,显微煤岩组分以镜质组和惰质组为主,生气能力较差,但吸附能力较强,地质构造多数较简单,断层少,产状较平缓,易于煤层气的保存而不易散失等有利煤层气生、储的客观因素。
开发天然气能带动当地什么产业
新疆地大物博,但由于经济发展起点低、文化教育水平落后、建设人才极为匮乏,各族人民生活相对贫困,自我发展能力较低。50多年来,社会经济得到全面发展,不仅是新疆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结果,也与中央的大力支持和内地其他省市对新疆的积极帮助分不开。国家对新疆发展的支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大固定资产投资 在中央制定实施的十个“五年”中,始终把新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农业基础发展项目、现代工业体系建设项目等列为国家重点项目。1950 200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 015.15亿元,其中中央投资占53.1%,累计建成投产项目9万多个。“十五”(2001—2005年)期间,新疆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 034.95亿元,平均每年增加100亿元以上。共建成水利、交通、能源、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42个,其中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西气东输”工程已全线贯通并投入运营,塔里木综合治理工程初见成效,奎屯一塞里木湖高等级公路、乌鲁木齐外环路等一批重点项目如期完工。新疆农村地区则重点建设了“油路到县”、“送电到乡”、“村村通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规模的投资项目为新疆经济的持续增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增大财政支持力度 新疆地方财政收入低。 (3)通过石油、天然气开发造福新疆 新疆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中央坚持对新疆实施油气大勘探、大开发和大投入的方针,造福新疆各族人民。在国内外油气价格下跌,而新疆油气勘探开发成本较高的情况下,中央仍逐年加大新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投资力度。 石油、天然气及石化工业的快速发展,给新疆带来的益处是有目共睹的 (4)制定促进新疆发展的优惠政策 中央在经济发展及各项政策上向新疆倾斜,在税收、商业、原材料供应、民族用品生产、对外贸易等方面对新疆实行优惠政策。如赋予新疆等西部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的八条优惠政策;优先在新疆安排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行规范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增加财政支持,提高国家政策性、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的比重。自治区还依据国家规定,出台多项参与新疆社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优势和特色产业等领域投资经营的具体的税收优惠政策。 (5)输送和培养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新中国成立以后,针对新疆较为偏远落后、缺乏高素质人才的情况,国家通过分配、调动和鼓励内地80多万知识分子和专业技术人员到新疆工作。国家非常重视培养本地人才,尤其重视培养各类少数民族专门人才。 大力支持发展新疆的基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增强自我发展的能力。 (6)鼓励内地省市开展对口支援 50多年来,各省、区、市向新疆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和人才支援。在新疆工业企业发展落后的情况下,中央把东南沿海较发达地区的一些企业、工厂全部搬迁至新疆,如上海益华钢铁厂、天津市第四建筑公司等;从内地调进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到新疆初建的骨干企业中去;选送一大批少数民族工人到内地先进企业进修实习,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在新疆培养起一支工程技术骨干队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新疆与内地各兄弟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人才的互相流动日益扩大。 其次 是旅游业。。 新疆具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发展旅游业的前景十分广阔。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旅游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旅游产品日益丰富,旅游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促进对外开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旅游业正在成为自治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最具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之一。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加大了旅游业向西倾斜的力度,并下发了《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这些,都极大地促进新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应该看到,新疆旅游业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与旅游发达省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与新疆丰富而独特的旅游优势相比,优势和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为进一步加快新疆旅游业发展,特做以下决定: 一、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前景最广的新兴产业之一。 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加快新疆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已决定将旅游业列为全区经济发展具有优势和潜力的产业,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充分利用新疆的区位、和市场优势,尽快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利用旅游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促进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努力实现从旅游大区向旅游强区的跨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指导思想。以《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精神为指导,实施以为主导、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大旅游发展战略。依托优势,大力开发和发展名牌旅游产品,最大限度地促进旅游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的转化,增强旅游业的产业带动和辐射功能,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全区国民经济最具活力的支柱产业,以旅游业的展推动自治区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三)基本原则。 1、坚持依法治旅,实施以为主导,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发展战略。 2、坚持以国际旅游为先导,边境旅游为支撑,国内旅游为基础的发展方针; 3、坚持把旅游业作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形成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发展格局; 4、坚持统一规划、整体设计、突出特色、重点开发,大力开发特色旅游精品; 5、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开发,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良性循环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模式。 二、加快旅游业发展的目标 (四)总体目标。在2005年把新疆建成我国连接中亚和欧洲的重要国际旅游地区,旅游总收入排名进入全国中上水平,成为21世纪初全国旅游最具活力、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以"丝绸之路"为主线,树立起新疆旅游的国际品牌形象,使高品位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文化景观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旅游精品,新疆旅游在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整体形象和占有份额大幅度提高,旅游设施、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达到全国一流水平,重点旅游景区间形成快捷、安全、高效的旅游交通网络,旅游经济总量和实力明显提高。到2010年,旅游产业实力进一步巩固、壮大,实现从旅游经济大区向旅游经济强区的历史性跨越。 (五)旅游经济增长目标。到2005年,实现旅游发展倍增。 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0.9%,达到136.82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当年全区GDP的7.45%以上。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年均增长7.9%,达到38.64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长9.5%,达到1.64亿美元;国内旅游者人数年均增长9.5%,达到1338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1%,达到123.21亿元人民币。 (六)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大力开拓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到2005年,在保持独联体、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入境者稳定增长的情况下,东南亚、欧洲、中东市场得到进一步开发。国内旅游客源市场不断拓展,全年旅游接待人数超过100万人次的地区达到6个,超过300万人(次)的地区达到4个。旅游星级宾馆超过400家,力争3至4家国际旅行社进入全国百强国际旅行社,2至3家国内旅行社进入全国百强国内旅行社,2家旅游企业公司成为上市公司。 三、充分发挥优势,大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七)进一步加快发展以五大旅游区为重点的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喀纳斯生态旅游区应以加快开发喀纳斯湖、白哈巴河、乌伦古湖等生态旅游为重点;以天池和博斯腾湖为重点的风景旅游区,应建成观光、休闲、度为主的旅游目的地;以吐鲁番为重点的古文化遗址旅游区,应围绕丝绸之路,深入挖掘古文化遗址的深刻内涵;喀什民俗风情旅游区要突出浓郁民俗、民风、民情的渲染;伊犁塞外江南旅游区以伊宁市为中心,加快那拉提、唐布拉景区建设,成为观光、休闲、度的旅游胜地。 (八)加快旅游名城建设步伐。2005年前,把乌鲁木齐、吐鲁番、库尔勒建成国际知名旅游城市;把喀什、伊宁、哈密、阿勒泰、阿克苏、石河子、克拉玛依、昌吉等市建成全国优秀旅游城市。2010年,把乌鲁木齐、吐鲁番、库尔勒、阿勒泰、伊宁、喀什建成社会文明、环境优美、功能齐全,交通便捷的国际旅游城市。 (九)开发建设旅游精品线路。以"丝绸之路"为主线,以"三线"为骨干,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大旅游线路网络。重点建设、推出的"三线"是:吐鲁番-库尔勒-塔中-和田-喀什线,主要以体验民俗风情、历史访古、长寿文化、探险、观光、考察为主;乌鲁木齐-天池-克拉玛依-乌伦古湖-喀纳斯湖线,主要以生态观光、工业旅游、休闲、度为主;乌鲁木齐-奎屯-乔尔玛-那拉提-巴音布鲁克-滩-乌鲁木齐线,以农业旅游、休闲、观光、考察为主。同时,继续抓好旅游购物、冰雪风光、商务旅游、都市风光、探险考察、民俗风情旅游等多功能精品线路的推广。 (十)开发名牌旅游产品。要坚持面向世界、面向市场、统筹规划、围绕重点、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的原则,尽快开发建设一批在国内外影响大、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2005年前,把天池、喀纳斯、葡萄沟、南山西白杨沟、滩等建成成熟的、与国际接轨的世界级旅游精品;2010年前,全区重点旅游地州市均有1至2个世界级或国家级旅游精品。 四、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大力拓展旅游客源市场 (十一)大力拓展海内外旅游市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充分利用新疆向西开放的地缘优势,继续巩固、拓展与中亚、西亚及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购物市场,着力开发美国、日本、韩国、西欧市场,努力扩大台港澳市场,形成多元化的入境客源市场格局。积极发展国内旅游,加强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周边省(区)旅游市场的协作,重视挖掘区内客源市场潜力。 (十二)办好旅游节庆活动。大力开发、发展会展旅游、商务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都市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节庆旅游等新兴旅游市场,积极申办、组织各种全国性、国际性会议、展览、文化、体育、经贸等大型活动,借势造市,形成良好的旅游效应。取主导、市场运作方式,努力把乌鲁木齐"乌洽会"、吐鲁番葡萄节、博州那达慕大会、喀什达瓦孜等办成国际国内有较大影响的旅游节庆活动。 (十三)重视旅游整体形象的包装和宣传。各级党政和有关部门要把宣传新疆旅游整体形象作为对内、对外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单位要与旅游部门密切配合,开辟旅游专栏节目,并积极向中央新闻单位和国内外传播媒体输送、交流宣传新疆的旅游节目,重点推出新疆旅游名牌。各级外宣、外事、旅游、文化、新闻、等部门要积极邀请国内外新闻记者、旅行商及名人名家等,到新疆重点旅游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和访,尽快提高新疆旅游产品的知名度。 (十四)完善旅游宣传促销手段。运用、歌曲、广告、互联网等多种宣传促销形式,提高宣传促销的影响力、覆盖面和科技含量,增强旅游宣传促销实效。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积极组织各旅游单位参加国内外旅游交易会及各种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加强与国内外旅游界的合作。简化赴海外促销人员审批程序,实行一年申请、一年有效的政策。积极创造条件在主要客源国(地区)设立旅游宣传促销窗口或办事处,与国家旅游局驻外办事处密切合作,努力推销新疆旅游品。 五、强化旅游管理,提高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改善旅游环境 (十五)加快旅游法制建设。抓紧制定、完善地方性旅游法规和规章,建立健全旅游法制体系。健全旅游行政执法体系和质量监督网络,尽快组建新疆旅游执法大队,提高旅游执法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建立全区统一的旅游投诉电话系统,及时受理投诉,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十六)进一步调整、充实旅游发展规划。要按照自治区"十五"规划的总体要求,继续抓紧做好全区《旅游发展规划》的充实完善工作。各地要按照统筹规划、突出特色的要求,制定和完善本地区的旅游发展规划,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旅游景区(点)的永续利用。 (十七)认真做好旅游开发项目的立项工作。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重大旅游开发项目,要积极争取列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的安排要统筹考虑旅游开发项目,对那些符合新疆旅游投资导向、特色鲜明、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项目,要优先纳入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予以积极支持。自治区等部门要切实加强旅游规划和项目管理工作。各地在制定国民经济中长期和年度基建技改时,都要安排一定比例的旅游项目建设资金,加大对重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旅游基础设施国债项目要按照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管理模式进行管理。 (十八)建立健全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全区各地和重点旅游地区要建议旅游市场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制度,统一协调处理旅游市场综合整治的重大问题;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维护旅游市场秩序。 (十九)强化旅游安全管理。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要建立健全安全制度,落实责任制,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特别是重、特大恶故的发生。重点旅游区以及相关部门、旅游企业、旅游景区(点)都要制定旅游安全事故紧急处理预案;以110、120为中心建立社会联动系统,及时查处刑事、治安案件,处理人身财产安全事故和其它突发。 (二十)加速形成旅游社、旅游饭店、旅游定点企业的规范服务标准。加强旅游企业服务质量规范管理,牢固树立服务质量第一的观念。强化旅行社和导游人员管理,规范导游解说和团队运作。加强星级饭店评定工作,将更多的旅游饭店纳入星级饭店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轨道。继续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验,提高新疆饭店管理总体水平。切实加强对旅游购物等定点单位和旅游车辆的管理。 (二十一)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级旅游区(点)。在继续巩固和发展乌鲁木齐市、吐鲁番市、库尔勒市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创建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创建城市范围,力争早日将喀什市、阿勒泰市、伊宁市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在全区重点旅游市、县开展建设"旅游强市(县)"活动,进一步提高城市的旅游经济实力和在全国的知名度。积极组织实施国家颁布的《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工作,规范景区景点的设施标准、服务质量,争创国家颁布的"A"级旅游景区(点),进一步提高旅游景区(点)的综合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二十二)加速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建立旅游人才和从业人员教育、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区内院校旅游专业的办学优势,加快培养高、中级旅游管理人才和实用人才,优化旅游行业队伍的学历和职称结构。取多种形式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加强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建设。抓好旅游企业重点是星级宾馆和旅行社经理资格认证工作,健全员工持证上岗制度,到2005年,旅游从业人员持证上岗比例达到80%以上。 (二十三)营造良好的旅游大环境。实施旅游畅通工程,各执法检查部门和单位不得随意途中拦截检查旅游车辆,旅游城市要为旅游车辆入城提供方便。加强旅游城市、旅游景区(点)和旅游沿线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居民文明程度,共同塑造和维护新疆旅游的良好形象。 (二十四)认真做好旅游的合理开发和保护工作。要严格制定科学的开发和保护方案,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坚决杜绝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盲目开发、低水平开发和破坏性开发,努力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十五)大力发展边境旅游。要充分发挥旅游中心城市和边境口岸的地缘优势。 通过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着力改善边境旅游环境,规范市场秩序,逐步建立与边境旅游相适应的市场体系和服务功能。 六、围绕旅游发展加速交通建设,完善旅游配套功能 (二十六)加快旅游航空交通建设。把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建成西部国际旅游的主要进出口岸,形成连接主要旅游客源国、省内外重点旅游城市及旅游景区的旅游航空网络。围绕主要客源国市场开拓,积极开辟乌鲁木齐至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韩国及欧洲等国际航线。围绕重点旅游景区加快区内航空支线建设。 (二十七)建成高等级旅游公路网络。围绕重点旅游区和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尽快形成乌鲁木齐至各主要旅游城市、旅游景区,以及旅游城市、旅游景区间的高等级旅游公路网络。交通部门要在重点旅游区和旅游线路上增开旅游客运专线。加快建设乌鲁木齐-托克逊-库尔勒、奎屯-伊宁高等级公路;改造升级伊宁-新源、奎屯-乔尔玛-巴音布鲁克-滩、阿克苏-库车-库尔勒、喀什-红其拉甫、阿图什-喀什-奥依塔克等干线公路及旅游公路。 (二十八)发展铁路旅游运输网络。围绕西部大旅游线路的规划、开发,提高兰新铁路线路的利用率,尽快形成新疆与内地省(区、市)旅游城市、乌鲁木齐与区内旅游城市的铁路旅游运输网络。提高旅游列车档次和运行速度,增开"朝发夕至"豪华舒适的旅游专列。 (二十九)完善旅游配套功能。各地、各部门要通力配合,尽快完善旅游城市、旅游景区景点、旅游交通沿线的通信、邮政、电力、银行、医疗、供水、餐饮、环保等服务设施和功能。彻底治理旅游景区(点)脏、乱、差现象,加快公共厕所工程建设,坚持"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风景区(点)、旅游线路沿线的加油站、停车场等没有建立规定水冲厕所和环保厕所的,旅游和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有权取消其经营资格。 七、实行政策倾斜,扶持旅游业发展 (三十)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自治区、财政、旅游等部门要积极想办法争取国债和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自治区、财政部门要确保自治区每年260万元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0万元旅游发展基金和200万元旅游宣传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并以此为基数每年递增15%。各地也要不断加大对旅游业的财力支持。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通过上市发行股票等方式进行融资。 (三十一)充分发挥口岸优势,搞活边境旅游。要进一步简化出入境手续和旅游购物通关检验手续。要利用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口岸边民互市免签证的便利条件,不断扩大旅游购物贸易,并在税费征收上予以优惠。外汇管理部门要组织有关商业银行在定点旅游购物市场、边境口岸设立外汇兑换点,为游客提供方便,防止外汇流失或进入进行非法交易。自治区外办、公安等部门要继续向国家有关部门争取我方人员赴哈方边境地区进行"一日游"或"多日游",以及在新疆主要城市和重点边境口岸对境外游客实行72小时免签证和落实签证有关政策。对于赴海外旅游促销人员的审批,实行一次申请、一年有效的办法。同时,抓紧新增13个开放县(市)的有关报批工作。 (三十二)充分发挥市场价格机制作用,合理运用旅游景区(点)票价调节淡旺季游客流量;民航部门要加大民航机票分季节、时段、航线进行差别定价的力度。 (三十三)对宾馆、饭店实行与一般工商企业同等的用电、用水、用气价格。各地要加大对旅游宾馆、饭店缴纳各种费用情况的检查清理力度,对不合理的收费项目,该减少的要减少,该取消的要坚决取消。 (三十四)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帮助旅游投资者解决在项目开发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对经营有困难的,经有关部门认定,自企业开业之日起,3年内免缴生产经营场所房产税。对旅游经营项目用地,只收征地费,免收土地使用权出让费。 (三十五)继续大力推进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旅游强县"活动。对人选的旅游城市,自治区有关部门要在基础设施项目立项、资金投入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 (三十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国内外各种经济成份在新疆投资旅游建设、兴办合资旅行社和其他旅游企业。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坚持国家、集体、部门、企业、个人一齐上,内外资一起上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引导方方面面的人力、物力、财务投入旅游业,努力扩大旅游发展规模,积极完善多元化的旅游市场主体。有关部门要认真筛选好的旅游设施项目并争取进入国家《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享受有关优惠政策,积极吸引外商进行投资。鼓励新疆旅游企业参与国内区域性经济合作,加强与区外旅游企业的合作交流。 (三十七)鼓励开发生产旅游纪念品和旅游商品;对开发生产旅游纪念品的经营者享受免征3年所得税的政策。 八、切实加强对旅游业发展的领导 (三十八)各级党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旅游业重要性的认识,坚持主导型的旅游业发展战略,加强对旅游工作组织协调领导和支持力度,及时研究解决本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难点、"热点"问题,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要进一步强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旅游行业的管理职能。各相关部门要强化旅游产业意识,主动配合旅游部门工作,增强为发展新疆旅游业服务的意识,切实转变观念,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从各方面支持旅游业的发展。 (三十九)加强行业管理,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要严格实行旅行社准入制度,凡未经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工商部门不得办理营业执照。要不断规范旅行社、导游人员的经营行为,健全投诉机制,完善处理程序,提高投诉结案率,依法保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旅游产品和服务必须实行明码标价,打击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要严厉打击无照经营旅游业务、扰乱旅游市场的行为。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旅游消费,坚决抵制和严厉打击"黄、赌、毒". (四十)加强旅游安全和卫生保障工作。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都要高度重视旅游安全工作,切实做好旅游区(点)和旅游城市的社会治安、交通管理、卫生防疫等工作。要建立预警联动系统;制定旅游安全、消防事故紧急处理预案,落实安全、消防责任制,防止旅游意外安全事故特别是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旅游者安全。 (四十一)自治区旅游工作领导小组要进一步发挥其宏观协调作用,坚持例会制度,及时协调处理全区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自治区人大要抓紧制定《旅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自治区旅游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与企业的桥梁作用,强化行业自律
这是西北地区吧,第三、天然气开发与人民生活和社会进步的关联度较低。新疆是一个自然丰富、生态环境脆弱、多民族聚居、多种宗教文化并存、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新疆的经济发展应把新疆油气的开发与新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油气开发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全面进步。同时,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安定、民族团结来保障和促进油气的开发。尽管经过多年的发展,新疆天然气产业取得一些成就,但从总体上看,新疆的天然气产业尚未真正形成规模。与新疆丰富的天然气、强大的勘探开能力及国内外日益增强的消费趋势相比,现有的天然气有效利用率太低。这与新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宏观经济的需要都不相适应。从根本上说,这种不适应的症结在于新疆天然气产业的一体化程度不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天然气的多元化利用,但无论是燃料利用还是化工利用,都只是部分天然气在部分地区得到实现。实际上,全国范围内的天然气产业都存在类似的问题,这大致可概括为:天然气产量较低,导致储比较大;对天然气的认识存在偏差;天然气消费构成不合理;天然气储运设施落后;天然气产业规制失当。作为21世纪我国能源接替区的新疆,油气尚未真正形成转换优势,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限。因此,加快新疆天然气开发和利用,推动新疆天然气产业一体化发展进程,延伸天然气产业链,实现天然气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跨越式发展是新疆石油石化天然气产业“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目标。
三、推进天然气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我国天然气丰富。据最新资料,我国天然气量为50万亿立方米,预测天然气可量为14万亿立方米,现已累积探明天然气可量为2.6万亿立方米。目前我国天然气分布不均,天然气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等地,其剩余可量为48%,新疆为25%,而经济发达、用气量集中的东部和沿海地区,剩余可量仅为6%。远离消费市场,造成总供应量不足;随着天然气市场需求的高速增长,供需缺口则加大。预测2020年我国天然气进口依存度将达34%,这不仅为稳定气源带来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影响到国家能源安全。因此,加快天然气产业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加大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建立国家能源安全通道。大力开发和利用天然气,是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新疆的发展布局应立足于整个国家发展的布局,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突出21世纪国家重要的战略接替基地地位,从国家能源战略的高度把加大与中亚国家经济合作的着力点放在以为主的深层次合作上。突出发展石油天然气化工、重化工产业体系和矿产勘探开发体系,大力提高加工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水平,积极开拓中亚地区市场。开展以合作为中心的经济合作关系,实现与中亚各国在经济上深层次的合作,积极开拓中亚地区市场,不断实现以合作为中心的经济合作关系,实现双方互惠互利,最终为我国建设能源安全大通道打下坚实基础。
(二)形成天然气产业的一体化发展态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新疆天然气产业的跨越式发展。第一,坚持天然气产业一体化发展战略。天然气产业是具有上中下游一体化联动、相互制约的显著特点。因此,应在开发天然气的同时发展下游产业,坚持上中下游同步规划、开发与市场开发协调推进的原则。由于国内分布不均衡、产需脱节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决定“西气东输”的大流向。正如“西电东送”一样,其共同目标是市场和利益。新疆如此大的天然气储量,本地区居民不可能自行完全消费,而内地特别是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迅猛,对天然气有较大的需求。所以,新疆天然气产业只能跳出区域限制,用管线将之长输出疆。在输气管道建设中,加大培育市场、开发客户、延伸服务,形成与输气能力相适应的天然气营销网络,将天然气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第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疆天然气产业的发展一定要符合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要求。要高起点、规模化,要有创新精神,以新观念带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天然气项目要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进行改造,创造条件向经济规模靠拢。同时可在疆内选择合适的地区进行相关建设,发展深度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将新疆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目前,新疆正加紧建设独山子克拉玛依、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塔里木等四大石化基地,通过全力扶持地方化工龙头企业,建设规模效益好、竞争实力强、具有持续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现代化大型化工企业集团。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石油石化下游产品的开发,共同开发石油下游产品,延伸油气加工产业链条,最大限度地实现开发利用。第三,坚持天然气外输和就地利用并举的方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