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天然气新规定和新标准

2.燃气股票有哪些

3.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

未来三年天然气价格预测分析表_未来三年天然气价格预测分析

2022氢能源概念股有哪些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共同打造的高层次国际论坛——2022浦江创新论坛将于2022年5月24日-26日在上海举行,论坛主题为“科技创新新愿景新未来”。

昨日举行的浦江创新论坛上海媒体通气会上,浦江创新论坛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上海市科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骆大进等相关人士介绍了2022浦江创新论坛主要内容和筹备情况。

据介绍,今年论坛的一大亮点是,论坛将联合科技部战略研究院、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筹)等多家机构共同发布系列智库研究成果,包括《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2》、《中国科技金融生态年度观察2022》、《2022“理想之城”全球创新策源城市》和《长三角氢走廊建设发展规划》等。

本届论坛的主要内容由“1+4+11”组成,即1场开幕式暨全体大会,4场特别论坛,11场专题论坛。特别论坛包括科技创新青年造就者圆桌峰会、国际高水平科研机构研讨会等。

专题论坛主要包括3场产业论坛、3场未来(科学)论坛和区域(城市)论坛、创业者论坛、政策论坛、文化论坛、科技金融论坛。

其中,未来(科学)论坛将分别围绕“无处不在的微生物群”、“新一代集成电路技术”、“AI+医疗:赋能健康共同体”展开研讨。区域(城市)论坛将聚焦深入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与建设)、世界城市创新发展等议题以及当前建设的成效、问题和难点进行深入探讨。

科技金融论坛将围绕科创板,重点讨论国际资本市场对科创板的经验与启示、创投机构对优质科技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推动作用、资本市场创新对细分行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金融创新与风险把控等。

据介绍,截至目前,本届论坛应邀发言嘉宾共计近150人,来自于23个国家和地区,为论坛创办以来国别数最多的一次。

骆大进表示,论坛正努力按照“科技达沃斯+世界科技工作会议”的模式,致力于打造成为全球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要信号释放地、重要话题引领地和重要论述策源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作出积极贡献。

中集集团:收储拆迁带动业绩同比+77%,资产优化持续推进

中集集团000039

研究机构:东吴证券分析师:陈显帆,倪正洋撰写日期:2018-11-02

收储拆迁带动业绩同比+77%,前三季度业绩扣非同比-16.54%:2018年前三季度公司共计实现收入669.06亿元,同比+23.99%;归母净利润23.17亿元,同比+76.96%。需要注意的是,公司原位于胶州地区的土地收储拆迁使公司三季度获得税后利润约10亿元,一次性计入2018Q3当期收益。前三季度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11.56亿元,同比-16.54%。

集装箱需求持续旺盛,冷箱成为业绩新亮点:前三季度,虽然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但新增需求叠加更新需求,客户持续保持对新箱的强劲购力度。前三季度该板块实现营收246.25亿元,同比+36.58%。其中,干箱累计120.80万TEU,同比+24.63%;冷箱累计11.62万TEU,同比+72.66%。主要由于行业景气度较好,叠加马士基今年6月关掉了智利工厂,导致公司全球竞争力提升所致。我们预计,随着上一轮2008年之前的集装箱密集进入更新替代周期,全球集装箱需求在未来三年维持高景气,从而带动公司收入规模保持较高水平。

道路运输车辆需求良好,改制股份公司推进境外上市:前三季度道路运输车辆业务营收176.18亿元,同比+20.21%。国内方面,轿运车市场受国内治理超限超载政策影响,订单大幅增长,基建类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及房地产需求增加拉动工程建筑车的需求;海外方面,美国经济强劲增长,海运骨架车更新需求旺盛;欧洲整体经济表现良好;新兴市场已告别石油经济和大宗商品贸易支撑的高速成长期,带动收入稳定增长。此外,为实现中集车辆境外上市目的,公司在三季度通过净资产折股方式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优化资产质量。

能化液化与空港仍有较大空间,长期看好:能化液化板块,受益于全球油价持续稳定较高位置,叠加国内对天然气增产的高度重视,中集安瑞科前三季度实现营收98.52亿元。同比+17.59%。由于天然气供求缺口仍然较大,我们认为该板块将保持三年以上的高增长。空港业务板块共实现营收28.24亿元,同比+46.45%。公司通过美国子公司,着力拓展该单一大市场,并通过收购的齐格勒发力欧洲及国内消防救援市场,各子版块均具备较展空间,长期看好。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作为全球集装箱与道路运输车辆龙头,在能化装备与空港板块板块持续上行,通过处置土地、海工等资产,以及拆分业务部门海外上市等方式,优化资产质量。我们预计2018-2020年营业收入912/969/1021亿元,归母净利润25.6(其中非经常性收益约11亿元)/30.5/36.2亿元,对应EPS为0.86/1.02/1.21元,对应2018-2020年PE分别为12/10/9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贸易低迷、海工板块亏损影响扩大

东旭蓝天:限制性股票激励助力公司发展

东旭蓝天000040

研究机构:光大证券分析师:王威,殷中枢撰写日期:2018-06-08

公司发布2018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草案),拟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2849万股,激励对象共98人。

员工持股+限制性股票激励,利益绑定助力公司发展。公司已先后两次发布员工持股,持股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3.5%,持股员工数近2000人次。本次拟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2.13%,激励对象共98人。首次授予股票数量共2279万股,授予价格6.50元。解除限售的考核目标为18-20年公司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0、25、30亿元。限制性股票授予后,员工利益将进一步与公司利益绑定,促进公司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18-2020年的EPS(摊薄)分别为0.33、0.46和0.6元,对应动态市盈率(股价10.28元)分别为32、22和17倍,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因素:1、新进入领域验证周期过长,实际销售不及预期;2、行业竞争加剧导致产品价格下降;3、光伏发电增长不及预期;4、原材料价格持续增长带来成本压力。

生态环保PPP项目接连中标,资金充沛+融资规范确保项目落地。公司自2018年起已先后中标6个生态环保PPP项目,投资金额共76.84亿元。公司秉持“致力于中国生态环保建设”的一贯理念,多项目中标是公司生态环保业务战略规划逐步落地的体现,是公司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实践。因公司PPP拿单注重项目本身质量,资金充沛且融资规范,2018年一季度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仍有近109亿元,双重保障公司中标项目的稳健推进。财政部92号文及23号文的发布并未对公司造成实质性影响,我们仍然看好公司已有项目的稳定落地和新订单的持续获取。

维持“买入”评级。我们持续看好公司“新能源+环保”双轮驱动带给公司的发展,预计公司18-20年净利润为9.94亿元(2018年预计将有9.33亿元出售地产业务获得的非经常性损益,如考虑在内,净利润为19.28亿元)、20.29亿元、25.53亿元,,对应三年扣非EPS分别为0.74、1.52、1.91元,给予公司2018年22倍PE,维持目标价为16.28元,维持“买入”评级。

越秀金控:AMC与融资租赁双升,投资拖累业绩

越秀金控000987

研究机构:安信证券分析师:赵湘怀,张经纬撰写日期:2018-09-04

:2018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归母净利润1.9亿元,同比下滑27%;我们认为核心变化在于:

(1)融资租赁业务快速发展。受益于上半年市场资金趋紧、融资利率提升,融资租赁业务收入大幅增长,对母公司贡献净利润利润达3亿元;(2)AMC业务成盈利新动力,上半年新增不良管理规模186亿元,市占率达39%,广州资产贡献长期权投资收益0.4亿元。(3)投资收益表现不佳,股权质押风险凸显;2018年上半年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失以及资产减值分别为0.8亿元、0.7亿元,证券业务亏损0.3亿元;

融资租赁业务快速发展,优化结构控风险;2018年上半年,受益于市场融资环境趋紧、实体经济融资提升的影响,越秀租赁实现营业收入9亿元和净利润3亿元,同别增长49%和55%。面对上半年市场信用风险加剧,公司调整项目投放规模和结构,项目投放87亿元,同比下降10%,其中一二级区域占比超90%,资产规模达318亿元,信用风险控制良好,资产不良率为0.38%。

高端项目井喷,民族品牌彰显实力。公司坚持走高端化、差异化路线,逐渐降低在包装等低端领域的占比,进军包括高铁、桥梁、新能源和大型楼宇等新兴用胶领域,已经完成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项目。在交通领域,公司在中车集团六大主机厂中取得五家主机厂的合格供应商资质;在高端建筑领域,公司持续供货雄安新机场等诸多地标项目,中标中国第一高楼武汉绿地中心636项目;在桥梁建设领域,公司也与港珠澳大桥桥梁建设单位达成战略合作,成为国内唯一中标企业;在新能源领域,公司光伏硅胶稳居国内光伏行业首位。多个领域的标志性项目彰显公司实力,随着新兴产业发展、高端需求增长,公司产品将首先受益。

光伏背板双轮驱动,新业务带来新增长。随着我国光伏发电量的快速增长,光伏背板的需求量迅速上升。公司凭借在新材料领域的积累进军光伏背板市场并迅速达到市场领先水平。我国光伏背板需求强劲,2012-2017年的光伏发电量复合增长率超过100%,2017年国内龙头光伏背板企业处于严重的供不应求状态,公司的产能利用率高达156%。

首钢股份:Q2净利创单季历史新高,关注京唐二期盈利弹性

首钢股份000959

研究机构:光大证券分析师:王招华,王凯撰写日期:2018-08-20

2018Q2单季净利环比增82%创历史最佳,PB仅0.8倍。2018上半年年实现营业收入315亿元,同比增长11.6%;归母净利润14.24亿元,同比增长50%。尽管受环保限产影响,公司钢产量同比有所下降,但在钢价走高的带动下,盈利仍颇丰。限产结束后,2018Q2公司单季度归母净利润高达9.2亿元,环比Q1增长82.33%,创单季历史最高。公司当前PB仅0.8倍。

汽车板和电工钢是优势产品,高端产品占比显著增长。产品结构上,首钢股份几乎全部以板材产品为主,其中汽车板和电工钢是公司的优势产品。2018年上半年,公司冷轧产品营业收入占总营收的61%,热轧占33%,合计占到了95%;冷轧产品毛利占总毛利的44%,热轧占48%,合计占到了92%。2018年上半年,公司高端领先产品的产量显著增长,其中迁顺基地同比增长14.5%,京唐基地同比增长5.9%

京唐钢铁盈利稳健,二期有望年底建成提供长期盈利弹性。京唐钢铁2017年已实现净利润18.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20%;2018年上半年再度实现净利润9.01亿元,延续了良好的盈利态势。京唐二期一步项目钢产能510万吨,占公司当前钢产量32%,通过压减唐山市其他落后产能来减量置换,有望2018年底建成,2022-2020年逐步投产,提供未来的长期盈利弹性。

经营稳健盈利弹性大,维持“增持”评级。基于公司钢材产品价格和盈利水平上涨,且京唐二期提供未来盈利弹性,我们调高公司2018年-2020年预期归母净利润为27.22亿元、30.58亿元、33.7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51元、0.58元、0.64元。公司当前的PE(2018E)为7.9倍。参照可比公司估值水平,我们给予首钢股份2018年8.8倍PE估值,目标价4.50元,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环保限产影响公司产量;市场钢价波动;京唐二期建设进度不及预期。

回天新材:技术铸就实力,国产替代正式拉开序幕

回天新材300041

2022年天然气新规定和新标准

9月23日讯,隔夜,海外市场聚焦全球经济以及公司动态。全球经济方面,多国央行紧跟美联储加息脚步,抗通胀成为全球主旋律;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准备在必要时再次取汇市干预行动。公司动态方面,特斯拉召回近110万辆电动汽车,担心车窗夹伤乘客;三星李在_和软银孙正义将会面,商谈涉及Arm的潜在合作事宜。此外,俄罗斯未来三年天然气出口削减四成,预示欧洲能源苦日子在后头。

路透:多国央行紧跟美联储加息脚步抗通胀成为全球主旋律

全球多家央行周四加息,追随美联储抗击通胀的脚步,而且大多给出了未来将进一步调高利率的指引,让金融市场和经济受到冲击。

在美联储周三宣布自3月以来的第五次加息后,从印尼到挪威多个国家的央行也纷纷加息,而且大多给出了未来将进一步加息的指引。

央行官员们坚称,遏制通胀失控是他们目前的主要任务。但他们正在为行动将造成的负面影响做准备,借贷成本上升通常会抑制投资、招聘和消费。

英国央行将指标利率从1.75%上调至2.25%,并表示将继续对通胀做出“必要的强有力反应”,尽管经济陷入衰退。

日本是主要发达经济体中的例外,日本央行宣布保持利率不变。交易员因此推动日元兑美元创下纪录低位,促使日本当局自1998年以来首次干预市场支撑日元。

彭博:美联储隔夜逆回购操作使用量创历史新高

美联储隔夜逆回购工具的使用量周四攀升至历史新高。

约102个参与方总计动用2.359万亿美元,高于6月30日创下的2.33万亿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

在美联储周三升息75基点后,该工具支付的隔夜利率也相应从周三的2.30%提高至3.05%,这是自美联储2013年启动隔夜逆回购操作以来给出的最高利率。

鉴于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季末缩表会促使更多投资者选择囤积现金,上述失衡状况短期内难以有所改善。

彭博:欧洲央行官员Schnabel:通胀渗透入经济各个领域物价或许尚未见顶

欧洲央行执委IsabelSchnabel表示,消费物价的上行压力已经从能源蔓延至整个欧元区经济。

“我们看到的是,通胀压力已经变得更加广泛,”Schnabel周四晚间在卢森堡表示。“它们以某种方式潜入了经济的各个领域。”

Schnabel称,利率在原本很低的水平上起步,“目前,我们并非处于货币政策正常化损害经济的情况。更像是我们必须去除系统中仍然存在的宽松。”

在周四早些时候发布的接受德国网站t-online的访中,她表示,通胀率虽然已经达到欧元诞生以来最高水平,并且几乎是欧洲央行2%目标的5倍,但或许尚未见顶。

“我预计欧洲央行管理委员会将在下次会议上继续加息,”Schnabel对t-online表示。“我不能说的是这次加息幅度有多大,或者我们到什么水平会停止加息。我们将根据对所有经济和通胀数据的评估逐次会议做出决定。”

路透: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准备在必要时再次取汇市干预行动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日本将密切关注汇市走势,并对过度波动取果断行动,这表明在1998年以来首次购买日元后可能再次取行动。

日本早些时候干预了外汇市场,购买日元,试图在日本央行坚持其超低利率后支撑受打击的本币。

华尔街日报:福特汽车调整管理层聚焦电动汽车市场

福特汽车公司(FordMotorCo.)表示,该公司正在通过更换高管团队来加强其在电动汽车市场和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

该汽车制造商周四任命DougField为首席先进产品开发和技术官,并将首席财务官JohnLawler的职位暂时扩大到负责全球供应链业务。

Field曾任福特先进技术和嵌入式系统负责人,预计他将负责监督该公司对电动汽车市场500亿美元的投资。

福特称,预计Lawler将领导福特全球供应链管理的转型,直到该公司找到一位正式的首席供应链官。

华尔街日报:特斯拉召回近110万辆电动汽车担心车窗夹伤乘客

特斯拉(TeslaInc.)将召回近110万辆电动汽车,因担心这些车辆的车窗在关闭时可能夹伤乘客。

美国全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委员会(NHTSA)表示,此次召回涉及某些2017-22年的Model3、2020-21年的ModelY,以及2021-22年的ModelS和ModelX。

该公司将对这些车辆进行线上软件更新以修复这个问题。

该公司在一份安全召回报告中称,尚未发现与该问题有关的撞车、受伤或死亡。

华尔街日报:三星李在_和软银孙正义将会面商谈涉及Arm的潜在合作事宜

三星(Samsung)的实际掌舵人李在_(LeeJae-Yong)和软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oftBankGroupCorp.)的首席执行官孙正义(MasayoshiSon)将于下个月在首尔会面,讨论涉及芯片设计公司ArmLtd.的潜在合作关系,这或能促成全球两大半导体巨头的强强联合。

孙正义周四表示,他将前往韩国,就三星电子(SamsungElectronicsCo.)与Arm组建战略联盟展开会谈。Arm为日本企业集团软银所有。此番表态证实了李在_前一天关于孙正义将来韩进行磋商的类似言论。三星的任何重大举措都需要获得李在_的点头同意。

目前还不能确定若三星和Arm建立合作关系,是否将带来收购、部分出售或在芯片设计或制造方面的合作承诺。但是任何潜在的合作都将使全球收入最多的半导体公司三星与全球最常见的芯片设计图制造商Arm结盟。

彭博:俄罗斯未来三年天然气出口削减四成预示欧洲能源苦日子在后头

俄罗斯制定了未来三年削减天然气出口的,凸显了欧洲能源消费者面临的严峻挑战。

根据俄罗斯三年草案,2023-2025年每年的管道天然气出口量将下降近40%,至1252亿立方米。

草案显示,今年的管道天然气出口量估计为1420亿立方米。俄罗斯2021年出口天然气2056亿立方米。

草案没有提供出口市场的细分。然而,根据历史数据和目前的供气情况,土耳其可能成为俄气在欧洲最大的客户。去年,俄气向土耳其出口近270亿立方米。

燃气股票有哪些

法律分析:

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是当前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最重要、最经济的手段。其中压减高耗能行业产量、调整生产结构是主要的实现方式,从这个层面上讲,我们认为“碳中和”将带动周期行业展开新一轮的供给侧改革。

作为制造业31个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行业,钢铁产量的压降成为今年“碳中和”行动中的较明确目标。在2020年12月28日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部长表示,“要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节点,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钢铁行业作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业,要坚决压缩粗钢产量,确保粗钢产量同比下降。”2月8日,工信部发表文章《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开启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进一步强调要“确保2021年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

在全国的号召下,重点地区迅速跟上脚步。唐山在3月初发布了《3月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月方案》,提出3月10日前要“关停燕山钢铁、唐钢不锈钢、华西钢铁、荣信钢铁共7座450立方米高炉”、“关停新宝泰钢铁全部生产设备”等。此后,唐山进一步出台《关于唐山市钢铁行业企业限产减排措施的通知》,要求7家钢铁企业3月20日0时至6月30日24时执行限产50%的减排措施;7月1日0时至12月31日24时执行限产30%的减排措施。其余16家钢铁企业,3月20日0时至12月31日24时执行限产30%的减排措施。直接对全年钢铁行业排放情况作出约束。

除钢铁之外,各地对电解铝、烧碱、水泥、甲醇等高耗能产业的监管和限制措施也正提上日程。例如,内蒙古表示若非必要,2021年起不再审批20种高耗能产业的新增产能项目;山东在2月22日新闻发布会上则提出,将对高耗能行业分类划定加严“标准线”,对达不到标准的产能限期关停,加速落后产能市场出清。

除了直接压降、禁止新增产能外,差别电价改革也是多个省份进一步收紧碳排放的重要措施。比如,江苏直接对钢铁企业进行电价调整。20年10月,江苏印发《关于对钢铁企业实施超低排放差别化电价政策的通知》明确,自2021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对全省未按国家及省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要求完成“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清洁方式运输”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的钢铁企业,以及改造后未达到超低排放要求的钢铁企业,生产用电价格在现行目录销售电价或市场交易电价的基础上,实行分阶段分层次加价。

再比如,内蒙古2月4日发布《调整部分行业电价政策和电力市场交易政策》:继续对电解铝、水泥、钢铁行业执行阶梯电价政策;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对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水泥、钢铁、黄磷、锌冶炼8 个行业实行差别电价政策。

甘肃省2月24日发布《高耗能行业执行差别电价管理办法通知》,要求2021 年3 月31 日前完成本地区首次执行差别电价企业确认工作。对钢铁、铁合金、电解铝、锌冶炼、电石、烧碱、黄磷、水泥等八个高耗能企业,按照允许类、限制类、淘汰类,执行差别化电价。

除了对制造业部门碳排放提出要求外,建筑业也是重要的压降对象。根据2020年7月住建部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印发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的通知》,到2022年,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装配化建造方式占比稳步提升,绿色建材应用进一步扩大。

在住建部行动方案的框架下,各地也均结合自身条件进一步细化了具体目标,比如山东在2021年住房城乡建设会议上,明确提出“全年新增绿色建筑8000万平方米,新开工钢结构装配式住宅100万平方米。”;河北省要求,2021年,“全省城镇新建绿色建筑占比将达90%以上”。

能源替代

站在当前的时点看,要加快减少碳排放,去除周期行业过剩产能是短期可行高效的选择。但新能源行业目前仍处生命发展周期中的成长期,随着行业走向成熟和扩张,能源替代将有望在中长期成为我国减少碳排放的第一驱动力。

首先,对于减少煤炭消费的重要难题,不少省份立下了“军令状”。比如,煤炭大省山西在工作报告中强调了要“推动煤矿绿色智能开,推进煤碳分质分级梯级利用,抓好煤碳消费减量等量替代。”;浙江提出目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提高到20.8%,煤电装机占比下降2个百分点”;山东直接要求“2021年,煤炭产量稳定在1.1亿吨左右”;上海则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研究推进吴泾煤电等容量异地替代”。

而新能源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各省近年来的重点工作。在各省披露的2021年工作报告中有超过10个省市把发展新能源作为2021年的工作重点内容。比如辽宁指出要“科学编制并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支持氢能规模化应用和装备发展。”;广东“加快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天然气、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提升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占比。”;吉林“加快风电、光伏制氢产业化、规模化应用。推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落地,形成产业集群。”等等,海南更是直接要求“清洁能源装机比重提升至70%,实现分布式电源发电量全额消纳。”

而在最高行动纲领的指导下,多地的清洁能源细化工作方案也陆续出台,尤其是禀赋天然具有优势的地区。山西省早在20年11月和12月就先后发布《山西省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三年行动(2020-2022年)》和《山西省光伏制造业发展三年行动(2020-2022年)》;辽宁也已制定出到2025年风电项目和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工作方案。

与消费端更为相关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也是各地十四五、工作报告中的重点内容。比如上海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到2025年本地新能源汽车产值占汽车行业比重达到35%以上。”;北京的“十四五规划”中制定目标为“推动存量燃油汽车更新为新能源汽车,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累计保有量力争达到200万辆。优化充换电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推进氢能源汽车加氢站规划建设。”;江西省两会报告中提出“加快充电桩、换电站等建设,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海南要求“推广清洁能源汽车2.5万辆,启动建设世界新能源汽车体验中心。”等等。

部分发达地区先行一步,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具体发展。上海明确到2025年,本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20万辆,产值突破3500亿元,占全市汽车制造业产值35%以上;浙江的目标则是,到2025年,实现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占全国比重达到15%左右;北京更是率先制定推广更为清洁、高效的氢燃料电池汽车。

技术升级

要实现碳中和,除了节能减排、能源替代等降低碳排放的做法外,还需要增加碳吸收,也就是增加碳汇、发展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等,最终实现碳排放和吸收量的平衡。事实上,短期来看,依靠减少碳排放能够更快实现“碳达峰”,而中长期来看,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增强碳吸收能力才是关键。因而地方更需要提前布局,在更长的时间维度里通过科技赋能向最终目标迈进。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与自治区能源局在今年1月召开协同合作座谈会并签署双方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协议。协议双方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共同提出大规模储能、氢能、碳捕集封存利用等领域前沿技术攻关落实方案,并组织实施。海南则直接在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十四五”期间海南将“实施碳捕集应用重点工程”。部分企业,如国家电网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也指出,要“推动氢能利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技术研发”。

此外,推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在节能、清洁能源领域的创新融合,也能够有效提升减排效率。山西已在工作报告中提出“开展能源互联网建设试点”。2月2日,山西省朔州市就原则同意《朔州市能源互联网试点建设方案(草案)》。天津更是先行一步,滨海能源互联网综合示范区在去年底已全面进入建设阶段。

而除了传统行业的数字化,科技企业也陆续做出了气候承诺。比如,腾讯在今年1月宣布启动碳中和规划。“腾讯也已加快推进碳中和规划。我们还将加大探索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科技在应对地球重大挑战上的潜力,大步推进科技在产业节能减排方面的应用。”

生态碳汇

另外,提升生态碳汇能力,也可以增加碳吸收。具体来说,就是要不断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增强绿地、湖泊、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吸碳固碳能力。对此,部分省份也已提出了植树造林、生态修复等目标,比如北京在《工作报告》中提出“十四五”要使森林覆盖率达到45%,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2%“;辽宁在《工作报告》中称要”营造林202万亩,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修复治理,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强生态环境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等。

健全配套

此外,还有部分省份在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快建设碳交易市场。我们认为,要更好地实现“碳中和”目标,搭牢碳中和配套设施,推动并完善碳交易市场、输电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不可或缺的。

全国碳交易将于6月底前启动。2017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与9省市签署了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和运维工作的合作协议,明确由上海市牵头承担全国碳交易系统建设,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开展过程中,于2021年6月底前启动全国碳交易。

多地明确将加快碳交易市场建设。2月1日,生态环境部颁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正式施行,宣告了中国碳市场进入“第一个履约周期”。目前我国的碳交易试点中,上海、天津、湖北、重庆在2021年报告中均提及要加快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广东则强调深化碳交易试点。同时天津在2020年新修订《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将进一步严格对于碳交易市场的管理。

国家电网发布行动方案,将完善输电设备建设以适应能源结构的优化。3月1日,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该方案提到将加强输电通道建设,提升已建输电通道利用效率,推动建立跨省区输电长效机制,优化送端配套电源结构,提高输送清洁能源比重。国网规划,到2025年,公司经营区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到3.0亿千瓦,输送清洁能源占比达到50%。

2、我国碳中和推进路线特点

总结各地各部门出台的政策来看,碳中和在我国的推进将呈现出以下的特点:

首先,碳中和作为全国性的中长期的重要工作目标,在推进上必然存在节奏的前后。从各地政策重心看,近两年为实现“碳达峰”,节能减排领域的政策力度明显更大,比如工信部今年要求压降钢铁产量,多地严禁新增高耗能产能,可以说对于传统周期行业的影响类似一轮供给侧改革。而能源替代也在同步推进,风电、光伏等有望在未来五年迎来加速发展期,但由于目前新能源产业仍在成长期,能源替代或将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上发挥作用。新能源汽车的加速发展则主要从几个较发达省份开始,逐步拓展到更多地区。相比之下,技术升级才是长期能不能实现目标的关键,但从政策上看,布局仍在初期,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出台的速度和力度。

其次,由于各地区的碳排放现状差异较大,各省乃至各城区预计将分批次、分行业实现目标。比如上海、海南、江苏等地宣布,要在全国表前率先实现碳达峰;而北京的十四五目标已提前定位为“碳排放稳中有降”;天津则提出推动钢铁等重点行业率先达峰和煤炭消费尽早达峰;还有部分省份,如福建已经开始探索试点先行,要求部分城市率先实现碳达峰。

再者,受禀赋以及产业结构等多重因素差异的影响,各省当前的政策重心也各有不同。比如,煤炭大省山西大量笔墨着色在煤炭行业,抓好煤炭消费是其当前的“碳达峰”行动重心;东北地区则拥有一定优势,也较早地为风电光伏行业发展定下具体发展目标;汽车消费大省北京、上海等均制定了更细化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实践方案,甚至开始推广氢燃料汽车;浙江则是首个提出“开展低碳工业园区建设和零碳体系试点”的省份等等。

法律依据

《欧洲气候法》 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出2030年新目标;到2021年6月,评估并在必要时建议修订所有相关政策,以实现2030年的额外减排量;从2023年9月开始,此后每5年评估欧盟和各成员国取的措施是否与气候中性目标和2030年—2050年行动路线保持一致。此外,欧盟委员会将有权向行动不符合气候中性目标的成员国提出建议,成员国将有义务适当考虑这些建议或提出解释;各成员国也应制定和实施适应战略,增强气候防御能力并降低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

答:您好,燃气相关股票有: 中泰股份、天壕环境、新奥股份、陕天然气、新疆火炬、ST浩源等等,您可根据自身的选股方法,选股经验进行基本面或技术层面的相关分析,选择相宜的股票。一、燃气相关股票(1)、中泰股份:从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来看,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为82.37%,过去三年营收最低为2018年的5.947亿元,最高为2020年的19.78亿元。2)、天壕环境:从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来看,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为-7.36%,过去三年营收最低为2020年的16.94亿元,最高为2018年的19.74亿元。目前北京华盛主要包含燃气销售和燃气工程施工两块基本业务。(3)、新奥股份:从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来看,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为154.24%,过去三年营收最低为2018年的136.3亿元,最高为2019年的886.5亿元。2020年8月6日互动平台回复,公司能源工程业务在雄安有一个在建燃气管线项目。(4)、陕天然气:从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来看,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为-4.53%,过去三年营收最低为2020年的81.96亿元,最高为2019年的.49亿元。公司负责陕西全省天然气长输管网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并按照“长输管网专业化、城市燃气区域化、全省产业一体化”的发展理念,积极推动工程建设,全力抓好安全生产,持续加大市场开发,全面夯实基础管理,不断优化配置,努力扩大管网覆盖范围,加快拓展城燃板块业务,有力推进全省燃气产业一体化进程,为我省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能源支撑。(5)、新疆火炬:从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来看,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为31.95%,过去三年营收最低为2018年的3.890亿元,最高为2020年的6.773亿元。新疆火炬燃气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业务为城市管道天燃气与压缩天然气销售及提供燃气设施、设备的安装服务。(6)、ST浩源:从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来看,近三年营收复合增长为0.85%,过去三年营收最低为2018年的4.120亿元,最高为2019年的5.187亿元。公司自行投资建设的英买力气田至阿克苏市的148公里天然气长输管线2009年年末建成通气,该长输管线的建成改变了公司过往通过CNG保障燃气供应的方式,降低了运营成本。二、股票分析方法一般而言,股价的分析方法一共有两种:基本分析法和技术分析法基本分析法:主要是基于对股票投资价值的分析,从而决定股票的买进卖出技术分析法:根据股价的运动轨迹,用数学的方法对股价的运动趋势进行分析,从而捕捉买卖讯号,把握买卖时机基本分析法股价的基本分析是指从影响股价变动的敏感因素出发,分析研究影响上市公司及股市运行的各种内、外部的因素,并进行归纳整理和技术处理,预测股价变动的一般趋势。牛360(配资)首席分析师苏佩雄认为通过股价的基本分析,有助于把握上市公司经营和股市环境的变化,鉴定股票发行公司的优劣,辩别股票的质量,在有利的时机选择最优质的股票进行投资。技术分析法股价的技术分析就是利用图表来描绘过去个别股票或整个市场的股票指数运动轨迹,再利用数学的方法寻找出具有意义的行为模式,然后据此预测未来股价的运动趋势。

 形势与政策课是以国内外主流形势、重大政策为基本内容的高校必修课,是高校学生思政 教育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篇1

 分析世界新能源形势与政策

 2011年,在世界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的背景下,西亚北非动荡和日本核事故两大 热点 问题对世界能源形势产生了深远影响。西亚北非局势影响地区能源生产和运输安全,导致国际油价波动,对能源消费国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日本核事故沉重打击了全球核能产业,对世界各国的核电政策造成不同程度影响。从长期看,化石能源的主体地位不可撼动,石油价格仍面临上涨压力,并因此为天然气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核能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重拾发展信心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相关国家针对南海、北极等潜在能源重要产地的争夺将进一步加剧。

 中国能源安全和产业发展也受到上述热点问题困扰。中国严重依赖西亚北非地区的能源供应,动荡引发的油价高涨也使中国面临更严重的输入性通货膨胀。中国尽管未放弃核能发展,但明显放缓了步伐。

 一、当前世界能源的总体状况

 能源一直是关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的重要议题。当前,能源消费继续强劲增长,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化石能源在世界能源总体消费中占据主体地位。目前,世界大部分能源仍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其他能源尤其是新能源发展迅速,但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尚需时日。国际油价难以回到低位,价格波动对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都造成严峻挑战。

 1.能源供需关系总体紧张

 进入21世纪后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能源供应趋紧。在这期间,尽管在世界范围内石油供需总体上保持平衡,供略大于求,但这一平衡十分脆弱。往往由于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局部战争、社会、恐怖活动等原因,在某些国家和地区、某些季节或某一时间段、某些石油品种出现断档,致使某些国家和地区不时发生油荒、电荒等能源供应紧张局面。

 总体看,能源生产能力增长缓慢,能源消费需求却快速上升。近2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新发现的油田越来越少,特别是特大油田。世界现有的四个超级油田中,墨西哥的坎塔雷尔、科威特的布尔干、中国的大庆油田产量早已开始下降,只有沙特阿拉伯的加瓦尔油田还保持高产。未来,俄罗斯位于西西伯利亚的重要油气田的产量也会下滑,除了要在传统的产能地区西西伯利亚发掘新产量,还需要开发基础设施落后的东西伯利亚地区甚至北极地区。俄罗斯能否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开发投入,仍面临不确定因素。俄罗斯石油生产高峰时期,每天可达到1050万桶,但到2035年,日产量会下滑到0万桶。其他一些国家尽管拥有丰富的,但出于各种考虑限制开。例如,美国在阿拉斯加北部拥有丰富的石油储量,但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就地储备石油,长期限制开。

 随着世界经济持续发展,尤其是新兴经济体经济迅速增长,石油需求和消费量不断上升,上升幅度超过了产量的增长。尽管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使石油需求自1983年以来首次出现下降,但2010年,石油消费再次转降为升。可见,石油供应的宽松是暂时的,供应紧张才是常态。

 全面提速——

 能源结构走向多元化

 在当前国际金融风暴肆虐下,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外部需求大幅下降。这直接催生出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与管理体制上的新变化。

 调整能源结构,发展核电首当其冲。2008年11月21日,中国第9座核电站——福建福清核电站一期工程开工;12月16日,总投资近700亿元的广东阳江核电站正式动工建设;12月26日,总投资260亿元的秦山核电站扩建项目方家山核电项目开工。

 至此,世界上最大的核电规划正在中国渐次展开。据了解,我国2020年前将在核电方面投下4000亿元左右的资金。

 其次,2008年12月15日,总投资近400亿元的“宁东大型煤电化基地”正式启动,意味着煤炭整合的“前奏”响起。

 第三,甘肃河西走廊、苏北沿海和内蒙古等地正在规划建设几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目前,甘肃酒泉地区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已全面启动。

 值得注意的是,2008年,中国围绕油气领域的对外合作进展不断加快:中国到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天然气管道开通;中俄之间也确定将修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往中国的油气管道。

 据透露,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已得到国家核准,不日将全面实施。这一总投资达930亿元的庞大工程,将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是中国第一条引进境外天然气的大型管道工程,仅钢材就要400万吨,如考虑到沿线城市内管线改造与建设,共能拉动投资3000亿元。同时,库容达2680万立方米的石油储备二期工程也已规划完毕,成都千万吨级炼油厂不日也将开工建设。

 张国宝表示,这些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实际举措,也说明中国的能源战略正在一步步实现。我们要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大能源企业的整合重组,建设现代、高效、稳定的能源工业体系。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周大地表示,当前形势为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创造了一个好时机,将来中国的能源结构调整应该走多元化的道路。

 节能降耗——

 开源节流是治本之举

 1月13日,纽约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37.59美元。有人担心,低油价可能致使对新能源的投资放缓。

 能源专家指出,不可再生能源的属性决定廉价时代将一去不返,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专家表示,对于中国这个耗能大国和人均小国来说,开源不节流,多元化的能源战略从长远来看也只是治标之举。能源危机、气候危机,21世纪越来越明显地影响世界社会和经济的两大,让世界各国幡然醒悟,解决能源问题和气候问题,治本之策还在于节能降耗。

 据估计,中国节能的潜力有60%在工业部门。中国石油利用的经济效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用油设备的效率也低于国外,节油潜力很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力在能源总体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据了解,2009年,国家将继续对传统煤电项目实施“上大压小”,关停小火电机组1300万千瓦。相关数据显示,到2008年10月,小火电机组累计关停3210万千瓦,已实现“十一五”规划近2/3的目标。

 深刻把握国际能源格局变化新形势

 能源是支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目前国际能源格局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化。

 一方面,现有的能源生产消费格局正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区域变化。从消费上看,能源消费重心正在从西方发达国家向亚太地区转移,尤其是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消费增长迅速。从生产上看,能源生产日益多元化,虽然欧佩克仍掌握着全球石油供给的主动权,但北海、非洲和墨西哥湾的石油勘探和开发也在加速进行中。即便如此,事实和研究结果仍表明国际石油生产的峰值时刻即将来临。

 另一方面,新能源开发已展露黎明前的曙光,能源供给结构即将进入下一个能源替代的发展周期。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油砂、重油、煤层气、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油气,风能、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等都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其中,前一个变化来源于国际范围内区域经济增长中心的转移,而后一个变化则来源于现有主导能源供给保障程度的下降和环境保护的压力。

 这样一种能源格局的变化导致各国在世界范围内对能源的争夺日趋激烈,同时也加快了能源领域的技术开发步伐。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作为新崛起的发展中大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能源需求进入高增长时期,而中国的能源供给结构长期以煤炭为主,不但从总量上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根据BP公司的能源统计数据,与世界发达国家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所占比重较世界平均水平高出41.1个百分点,石油和天然气较世界平均水平分别低15.4和20.1个百分点。由于国内优质能源石油、天然气的供给保障能力低,目前我国的原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已经接近50%。同时,能源消费(主要是煤炭)是导致中国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空气中约70%的二氧化碳排放、90%的二氧化硫排放和67%的氮氧化物排放来自于燃煤。几乎所有的烟尘排放也来源于此,占到总悬浮颗粒无污染(TSP)的一半以上。

 这种相对落后的能源消费结构、高度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和能源消费的高污染,不但导致我国资产价值体系溃损,生产和生活成本不断上涨等一系列严重问题,而且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中遇到更大的压力,长期来看,对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也会产生制约作用。因此,千方百计解决国家能源安全这一具有长期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显得尤为紧迫。

 在国际能源市场和国家能源供应保障体系中,能源企业的作用是第一位的。能源企业能不能把握住这一格局变化的历史性机遇,不但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而且对一个国家的长期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起着重要的影响。以BP、埃克森、壳牌等为代表的国际大石油公司凭借着、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不但在过去的近百年中主导着国际能源市场的发展,而且近年来加快了进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步伐。

 中国能源企业是国际市场的后来者,在获取、技术和管理等方面,与上述大公司相比都有不小的差距,如果再将企业投入新能源的开发有可能会更加力不从心。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一格局的变化对于中国能源企业而言不仅仅是风险,更潜伏着巨大机遇。庞大的国内需求为企业提高规模经济效益,提高管理能力和加快技术进步提供了空间,新能源的开发缩小了国内能源企业与国际大公司的差距,因为这一领域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水平差距相对较小,为我国企业在未来竞争中转被动为主动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历史时刻,被动应对只能意味着放弃发展的主动权,成为跨国能源公司的附庸甚至被淘汰出局,国家的能源安全无从谈起,经济命脉也将落入他人之手。反过来,主动应对则意味着在竞争中牢牢把握发展的机遇,将企业的竞争力建立在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上,这样的竞争力才是有生命力的、可持续的。历史 经验 已经证明,能否主动、敏锐而准确地判断形势,进而作出正确的战略抉择,是抓住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作为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和国家石油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提出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正是对所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要求的积极回应。这一战略决策提高了企业关注世界能源发展趋势,顺应全球石油石化行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能力,有助于企业实现从传统石油公司向面向未来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能源公司转变,有助于为更好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这一战略的巨大意义更具体地体现为:

 首先,有利于提高中国石油集团的国际竞争力。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包含传统能源的支撑,能源供给结构变化,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供应能力的价值链开发,能源开发利用全球化和经营管理国际化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可见,这一战略以技术进步、管理能力的提高和价值链的构造为手段,既立足于现实,又面向未来,有助于中国石油集团克服劣势,全方位地参与国际竞争。

 其次,有利于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地位的提升。能源是企业最基本的投入品,一个清洁、高效、低成本的能源供应体系,有助于中国企业降低提供物品和劳务的成本,这在竞争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对于企业有着决定性的意义。中国石油集团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思路,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最后,有助于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体现在有足够的能源可以利用,另一方面体现在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思路,有利于中国石油集团更好地参与传统能源和市场的竞争,也有利于新能源与可再生的开发,提高能源长期供给结构的弹性。同时,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和新能源的开发,有助于降低由于能源利用带来的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

 近年来,国际能源局势起伏跌宕,变化剧烈。油价飙升严重冲击能源消费国经济,也使能源输 出国 承受着巨大的政治压力。消费国节能与海外拓展同时推进,生产国频打“能源牌”争取政治经济利益最大化,国际能源合作日趋活跃。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煤炭、石油等能源价格大幅跳水,新能源发展在逆境中被提升到战略层面,作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引擎。综合分析,目前国际能源局势正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刻。在这个大的背景下,认真审视我国能源发展格局,完善相关 措施 ,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正确把握中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1.近年来能源需求的过快增长,造成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和巨大的环境压力。

 30年来,我国GDP年均增长10.3%,能源消费年均增长5.6%,2008年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26亿吨标准煤,是改革开放初期的4倍多。尽管我国能源总量比较丰富,但优质能源少、人均占有量低,能源供应偏紧、约束大的矛盾将长期存在。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换代,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今后一段时期,能源消费强度将保持较高水平,油气需求增长又快于煤炭,国内开量受到自然条件限制难以较快增加。我国石油储比仅为11.1,远低于世界40.5的平均水平,能源尤其是油气供求矛盾将进一步显现。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增长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压力,我国能源发展模式亟待转变。

 2.随着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提高,能源安全问题凸显。

 我国石油不足,原油产量不能满足需求,进口石油依存度不断增大,供需矛盾比较突出。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我国石油进口量逐年攀升,2008年累计进口石油2.18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51.3%。预计到2020年前后将超过日本,成为亚太地区第一大石油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意味着能源安全形势的脆弱性增加。世界石油争夺日益激烈,我国对海上石油运输通道控制能力薄弱,过分依赖中东和非洲地区的石油及单一的海上运输路线,凸显了我国石油进口安全的脆弱性。战略石油储备刚刚起步,应对突发或危急时刻的保障能力需要加强。

 3.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能源需求持续低迷。

 从一开始,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就逐渐显现并日益加重,外部需求萎缩,工业增速减缓,企业经营困难,投资增速下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特别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2008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为28.5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4%,增幅下降4.8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原油、天然气和电力消费增幅分别下降4.9个、1.2个、9.8个和8.5个百分点。预示国民经济景气程度的先行性指标——全国发电量从去年10月份开始出现负增长,今年1—2月累计增幅同比仍为-3.7%;1—2月全社会用电量增幅同比为-5.2%,能源需求持续低迷。今年以来原油、成品油产量和原油加工量均比调减或比去年同期下降,炼厂调低负荷、减产运行,成品油需求疲软,库存涨至历史高位。

 4.当前发达国家正在为抢占未来经济发展制高点而向内挖潜,世界范围内一场新经济变革已悄然来临。

 由于全球经济复苏尚需时日,发达国家纷纷反身内省,为寻找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迎接下一轮经济上行周期的到来积极准备。值得关注的是,当前世界许多国家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举措。美国提出7000亿美元的巨额经济刺激,把新能源作为摆脱经济衰退、创造就业机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战略产业,提出在未来三年内可再生能源产量增加1倍;2012年在发电总量中占的比例提高到10%,2025年增至25%;未来10年将投资1500亿美元建立清洁能源研发基金,用于太阳能、风能、生物燃料和其他清洁可替代能源项目的研发和推广;动用40亿美元资金,支持汽车制造商重组、改造和技术进步,生产更节能高效的混合动力车;投资45亿美元 对联 邦建筑进行改造,10年内将现有建筑的能效提高25%。

 提出,谁掌握清洁和可再生能源,谁将主导21世纪;谁在新能源领域拔得头筹,谁将成为后石油经济时代的佼佼者。除美国外,其他发达国家也把发展新能源作为拉动经济、扩大就业、抢占未来制高点和防止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欧盟推行可再生能源,将新增投资300亿欧元,创造35万个就业机会。

 法国到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提高到23%,相当于每年节省2000万吨石油。德国在2020年前使可再生能源领域就业规模超过汽车产业的就业规模。英国在2020年前提供1000亿美元建立7000座风力发电机组,新增就业16万人。日本将增加太阳能发电量20倍,新型环保汽车的使用量增加40%。韩国在普通家庭大力推广普及太阳能、地热、风能和生物能源,并将兴建200万套节能绿色住宅。

 面对这一局面,我国不能因为当前金融危机导致能源供需矛盾缓和,而忽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应汲取过去一些产业发展的沉痛教训,密切跟踪世界新一轮新能源发展方向,增加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加强新能源技术研发,真正把新能源发展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

 二、抓住机遇加快我国能源结构调整

 上世纪100年间,世界上15%的人口完成了工业化,使得石油消耗量急剧增加,从上世纪初的2400多万吨飙升到30亿吨。在本世纪,将有85%的人口进入工业化,能源消耗量必定进一步增大。虽然世界能源探明储量仍在继续增加,但地球上的能源毕竟有限,而人类社会的能源消费则是逐渐增长的,以目前的消费速度,总有一天,世界上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会枯竭。因此,人类必将实现向“后石油时代”的能源转换。从世界范围看,可再生能源更具竞争力已成为各国的共识。中国替代能源的发展方向是以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以优势能源代替稀缺能源,逐步提高替代能源的作用。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我国在努力增加能源供应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改善能源消费方式,发展清洁能源技术。因此,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提洁能源消费比重是促进我国能源格局日趋合理的必然选择。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既有助于拉动投资,也有助于为下一阶段经济发展做可靠的能源准备。

 《“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十一五”时期我国能源建设的总体安排是:有序发展煤炭;加快开发石油天然气;在保护环境和做好移民工作的前提下积极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火电,推进核电建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今年“两会”作的 工作 报告 中把积极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作为今年的主要任务之一。

 1.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

 煤炭约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比世界平均水平高40个百分点。煤炭转化为能源的主要形式是燃烧发电,燃煤发电在我国煤炭终端消费中占56%以上。2008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92亿千瓦,其中火电装机6.01亿千瓦,约占76%;水电装机1.72亿千瓦,约占22%;核电装机906万千瓦,占1.3%;风电894万千瓦,仅占0.8%。煤炭的燃烧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分别占二氧化硫排放的90%、二氧化碳排放的70%和氮氧化物排放的67%,而且每开l吨煤会破坏2.5吨地下水,煤炭开后还会造成地表塌陷,产生废水、废气和废渣以及矽肺病等。因此,努力降低煤电比重是改变我国能源格局、实现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为此,要继续优化电源结构,逐步提洁能源发电比重,不断替代燃煤发电;另一方面,在加快发展循环液化床燃烧、大规模煤气化等洁净煤技术以及改进煤炭直接、间接液化技术的同时,加快研发和推广煤炭多联产等新一代洁净煤技术,逐步优化调整煤电自身结构,将煤炭的产业链延伸至下游化工制品。

 2.积极发展核电。

 核电是清洁高效的能源。理论上讲,1公斤的铀全部裂变释放出的裂变能,大约相当于2500吨煤或2000吨的石油燃烧时释放出的能量。一座百万千瓦的火电站需要260万吨煤,而核电站只需要30吨的铀原料即可。核电站一年产生的二氧化碳仅是同等规模燃煤电站排放量的1.6%,且不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近几年,世界核电建设开始复苏。美国能源部2007年宣布,未来2年内将兴建32座核能发电厂;俄罗斯在2020年前建造40台核电机组;英国于2008年1月决定恢复建设核电站;印度到2020年使核电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高效、清洁的核能将在全球能源格局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2008年福建宁德、福清,广东阳江,浙江方家山核电工程相继开工,共计14台百万千瓦机组,总规模达1400万千瓦,标志着我国核电建设步入快车道。2008年底,我国核电装机容量约为900万千瓦,仅占全国总发电装机容量的1.3%。根据《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目标,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将增加到7000万千瓦,核电占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的比重提高到4%,这意味着今后每年至少开工建设2个核电站、4台百万千瓦级核反应堆。2020年前,我国投入核电的建设资金累计将达4000亿元。去年底,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推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核电项目成为首批核准的拉动内需项目,标志着我国核电建设高峰即将到来。

 3.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2006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总计为2亿吨标准煤,约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8%,仅比2005年上升0.5个百分点。促进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有助于实现能源长期战略替代,也有助于加强环境保护。我国已立法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并制定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规划,2010年可再生能源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达到10%。

 水能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我国水丰富,理论蕴藏量近7亿千瓦,占常规能源量的40%,根据目前的勘测设计水平,我国水电有2.47万亿千瓦时的技术可开发量,如果开发充分,至少每年可以提供相当于10亿—13亿吨原煤的能源。水能与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相比是很好的调节电源,开发水电的同时还可以实现防洪、灌溉、供水、航运、养殖和旅游等综合效益。目前水能开发利用技术已经成熟,应当优先加以利用。

 我国风力丰富,利用技术也基本成熟,可以作为当前规模开发的一个重点,形成实际供应能力。太阳能潜力巨大,一旦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经济性改善,就将得到广泛应用。现阶段应加大太阳能发电技术与热利用技术的开发与攻关力度,结合建筑节能,积极推广太阳能热水器产品。我国生物质能具有品种多、分散性强、收集成本高的特点,宜于发展多种利用技术,开辟不同用户市场。现阶段可从现有废弃物的利用入手,逐步提高开发利用水平。对一些较为成熟的技术,如农村沼气、秸秆发电等,积极推广,予以扶持。对一些尚未突破的关键技术,如纤维素乙醇等,合理投入,开展研究。新能源及其相关技术对未来的能源替代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充分重视,早做准备,积极跟踪,组织研发。

 面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现状,我国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路线图,尽快整合现有产业,把现有、扶持政策体系及未来十多年的能源投资格局理顺,打造高效率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宽松环境,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利用来支持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强化油气产业的开源节流。

 一是加快建设油气基地。按照“挖潜东部、发展西部、加快海域、开拓南方”的原则,通过地质理论创新、新技术应用和加大投入力度等措施,到2010年,全国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达到1.93亿吨和920亿立方米。二是加快石油替代工程。按照“发挥优势、依靠科技进步、积极稳妥推进”的原则,加快发展煤基、生物质基液体燃料和煤化工技术,统筹规划,有序建设重点示范工程,为“十二五”及以后更长时期的石油替代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三是促进油气行业节能降耗。

 此外,中国应对石油安全挑战,应该着眼全球,从战略的高度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降低石油进口依赖,积极参与国际石油市场竞争,加强国际石油领域合作,加快建立现代石油市场体系,建立完善现代石油储备制度,制定确保国家石油安全的一整套方案。

 >>>下页带来更多的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