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天然气价格机制将逐渐完善_国内天然气定价
1.LNG前景如何
2.2010年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现状与未来
3.国外对世界能源情况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4.世界能源的发展趋势
5.南昌天然气用气量创历史新高
6.新能源历史
1. 有关燃气知识的作文
天然气系古生物遗骸长期沉积地下,经慢慢转化及变质裂解而产生之气态碳氢化合物,具可燃性,多在油田开原油时伴随而出。
天然气蕴藏在地下约3000— 4000米之多孔隙岩层中,主要成分为甲烷,比重0.65,比空气轻,具有无色、无味、无毒之特性, 天然气公司皆遵照规定添加臭剂,以资用户嗅辨。
依天然气蕴藏状态,又分为构造性天然气、水溶性天然气、煤矿天然气等三种。而构造性天然气又可分为伴随原油出产的湿性天然气、与不含液体成份的干性天然气。
目前,城市居民生活中用来取暖、燃烧的气有两种:一种是由煤在加工成焦炭过程中产生的烃类气,俗称煤气;另一种就是来自油气田的天然气。随着天然气工业的日益发展,天然气这种清洁的能源正在取代煤和煤气。我国西气东输管线的建成将为中国东部城市的天然气化创造条件,天然气的用途正日益广泛。
什么是天然气呢?广义地讲,包括自然界中的一切气体,即包括地球的气圈、水圈、岩石圈以及地壳深部地幔和地核中心全部的天然气体。不过日常所说的天然气是一种狭义的天然气概念,一般是指以烃类气体为主的天然气体,也有一些以二氧化碳或氮为主、个别情况以硫化氢为主的天然气体。它们分布在岩石圈、水圈及地球内部。
天然气绝大多数是由气体化合物组成的混合体,由单一气体组分组成的较少见。
天然气中常见的化学组分有:烃类气(甲烷?丁烷)、二氧化碳、氮、硫化氢、汞蒸气、氢、氧、一氧化碳和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等。
天然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与水和石油相比是完全不同的,通常为气态,容易流动。它的比重一般较空气轻(比重为0.5~0.8左右),其中只有二氧化碳(1.519)和硫化氢(1.17)的比重相对较大。天然气一般情况下是无色的,但绝大多数都有特殊的气味,特别是非烃类气体如二氧化碳、硫化氢组分更有特殊异味,前者带酸味,后者为臭鸡蛋味。甲烷、乙烷等烃类气体可燃,无毒,但可使人窒息。二氧化碳、氮气等不可燃,硫化氢气为毒性极强气体,空气中极少的含量就可以使人致死。
人类根据天然气的不同特性处理加工成各种各样的产品,为人类造福。可以想像,未来天然气的利用将更加广泛,由于它丰富,分布广泛,不污染环境,是最佳的能源之一。
2. 有关天然气的作文“真冷啊!真冷啊……要是现在有一件厚厚的棉袄,一杯热茶,那该多好呀!”我在家里冷得直发抖。突然,我听见了“咚咚咚”的敲门声,“吱——”“咦?人呢?”“小主人,我在这儿呢!”“哪儿呀?”“我进来了。”
“呯……”
“你是谁呀?”“我是天然气。”“你从哪里来的呀?”“我从新疆来。”“你说你叫天然气,那你是什么呢?”“我是一种无色,无味,比空气轻,易燃,易爆,热值高的气体,所以你看不到我。”“那你有什么环保作用吗?”“我可以代替汽车用油,具有价格低,污染少,安全等优点,还可以节约用油和减少城市汽车尾气污染呢!用我制造出来的轻车尾轻对环境污染大大低于燃油汽车。”“那你用于哪些方面还有环保作用呢?”“用我制造出来的化石燃料,燃烧时仅排放少量的二氧化碳粉尘和极微量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碳氧化合物,因此,我是一种清洁的能源。”“我的用处还有很多,要不要都讲给你听呀?”“噢,不用了,谢谢你为我讲解了你的用处!”“那再见吧,以后再来你家,拜拜!”
听了天然气的介绍,我觉得人类真离不开天然气,它给人类带来了这么多好处,我们应该好好珍惜他呀!
3. 有关燃气安全知识的作文安全用气,从我做起 到目前为止,在浩瀚的宇宙中,除了地球以外,科学家还没有发现第二个星球上存在生命,可见生命是多么可贵。
安全,对于每一个人都很重要,而对于我们这些尚未长大的小朋友,这样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尤其重要。可是,在我们身边,总有那么多的小朋友不注意安全,不珍惜生命,把老师的教导和家长的叮瞩当作耳边风,结果不仅受到了伤害,而且耽误了学习,有的甚至造成了残疾危及生命。
所以,我们要安全用气。 天然气是自然界中一切天然生成的各种气体的混合物。
是蕴藏在地层内的可燃性气体,主要成份是甲烷、乙烷等气体。 天然气易燃易爆,和空气混合后,温度达到550℃左右就会燃烧;其混合物浓度达到5%-15%,遇到火种就会爆炸。
天然气热值高,约8500-10000千卡/米3,天然气燃烧后发出的热量是相同体积的城市煤气的2.5倍左右。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啊! 天然气主要可用于发电,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燃气轮机电厂的废物排放水平大大低于燃煤与燃油电厂,而且发电效率高,建设成本低,建设速度快;另外,燃气轮机启停速度快,调峰能力强,耗水量少,占地省。
天然气也可用作化工原料。以天然气为原料的一次加工产品主要有合成氨、甲醇、炭黑等近20个品种,经二次或三次加工后的重要化工产品则包括甲醛、醋酸、碳酸二甲酯等50个品种以上。
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生产装置投资省、能耗低、占地少、人员少、环保性好、运营成本低。天然气广泛用于民用及商业燃气灶具、热水器、暖及制冷,也用于造纸、冶金、石、陶瓷、玻璃等行业,还可用于废料焚烧及干燥脱水处理。
天然气汽车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与碳氢化合物排放水平都大大低于汽油、柴油发动机汽车,不积碳,不磨损,运营费用很低,是一种环保型汽车。天然气的作用还真多!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年轻富豪,娶了一位努力勤奋的妻子。
才结婚没多久,那位女士就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婴。当女孩五岁时,他们一家三口搬到了一个新地方去住。
两天后,女孩的爸爸妈妈去出差。女孩在家里东望望,西瞧瞧,看到了厨房里的“巨人”煤气罐,飞一样地冲过去。
她还小,不懂事,踮起脚来,把手向上伸了伸,碰到了开煤气的地方,于是,女孩拼命地扭啊扭。突然,一股强大的气流把她弹了出去,还有一股气味扑鼻而来。
可怜的小女孩,就这样失去了生命。
4. 三年级作文写一个关于你和燃气的故事今天早晨,天刚刚亮,还在被窝里的我就被一阵响声惊醒了,我听到这声音首先是一愣,再问妈妈这到底是什么声音。妈妈回答说:“是小区正在安装天然气管道。”
听到这里我忍不住问道:“为什么要安装天然气管道呢?”妈妈又回答说:“第一点是天然气比煤气干净,第二点是如果煤气用光了,还要充煤气,非常麻烦,前几天,爸爸妈妈因为没有及时去充煤气,还担心煤气不够你洗澡呢。第三点是天然气的价钱还非常便宜呢。”我想:有了天然气,生活可真方便。妈妈又对我说:“再过几天我们就可以过上用天然气的生活了。”我听了这番话,心里非常高兴。
我觉得装了天然气可真好,我们的生活会更加方便,家里的开支会更加节省。
5. 关于燃气安全的作文六百字左右在这个燃气早已普及到每一寸土地的时代, 燃气带给我们许多便利,也在我们的生活中埋下了一触即发的危险。安全使用燃气,让危险远离,幸福环绕。
其实燃气就像一个小心眼的孩子,如果你认真地对待它,它就会让快乐伴随你;如果你忽略它,无视它,它就会地报复你。
有一家火锅店,正是座无虚席的时候,因为煤气泄漏遇上了明火,引发了爆炸。饭店的内部烧得黑黢黢的,残垣断壁,惨不忍睹。更多的人在火灾爆炸中受伤死亡。一个小小的疏忽酿成的悲剧!
使你能够在忙碌时不忘检查燃气总阀拧紧了没,能够在燃气泄漏后及时开窗通风,尽快拨打火警电话报警,在这时绝不使用任何电器……那么许许多多类似的惨剧也将不复存在了,燃气带给我们的便利要用认真守护。
燃气易燃易爆,就像脾气火爆的小辣椒一样,一不小心就会引燃它的导火索,因此我们必须正确使用燃气。
上海也有一些志愿者阿姨,在街道、小区宣传注意用煤气,防止煤气管道老化,他们为我们的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燃气的另一危险之处是吸入它会引起一氧化碳中毒,所以燃气泄漏并引起火灾时,我们一定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且弯腰快速逃离现场。为什么要弯腰呢?因为有毒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会漂浮在高处,所以要弯腰。
有播种,才会有收获。今天,你播种了安全,明天,你将收获安全的幸福。反之,你收获的后悔要比播种的危险多许多。
6. 300字的燃气作文大家好,我是天然气.我可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 少了我,便无法生存。
我们燃料是能产生热能或动力的可燃物质,主要是含碳物质或碳氢化合物。按形态分可分为固体燃料,气体燃料和液体燃料。我就是气体燃料。
我的老家在矿井和油井里。我必须是经过提炼、去掉杂质,才可以输送到有用的地方去,我们气体燃料非常容易走火,引起爆炸,需要人们在用的时候提高惕。
我的作用可大呢!我可以供人们烧水、洗澡,没有我,水就没有了温度;没有我,人们的身上始终是臭烘烘的,不能泡温泉了,不能喝温开水了。
我可不像煤气那样,只要在烧热的碳上喷一些水就可以得到,我要通过处理,才可以运用于实际,这样说起来,我还挺娇贵的。
我在每一个不贫穷的家庭里都可以看见,在一些穷人家里,我也可以看见,但在一般5—10个穷人家里,只有不到2—3个人有。这些人得到我,有些是通过救济,有些则是自己辛苦赚钱得来的。
从我里面可以得到很多东西。比如:可以制成肥料,可以做衣服。..,怎么样?我的作用大吧。
我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我会越来越受人类喜欢的!
7. 有关天燃气的资料天然气常识
天然气概述
天然气无色、无味、无毒且无腐蚀性,主要成分为甲烷,也包括一定量的乙烷、丙烷和重质碳氢化合物。还有少量的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硫化物。另外,在天然气管线中还发现有水分。
甲烷的分子结构是由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原子组成,燃烧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
CH4+2O2 → CO2+2H2O
与其它化石燃料相比,天然气燃烧时仅排放少量的二氧化碳粉尘和极微量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因此,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的能源。
天然气利用的历史
天然气的发现和早期应用
在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间,伊朗首先发现了从地表渗出的天然气。许多早期的作家都曾描述过中东有原油从地表渗出的现象,特别是在今日阿塞拜疆的巴库地区。渗出的天然气刚开始可能用作照明,崇拜火的古代波斯人因而有了"永不熄灭的火炬"。中国利用天然气是在约公元前900年。中国在公元前211年钻了第一个天然气气井,据有关资料记载深度为150米(500英尺)。在今日重庆的西部,人们通过用竹竿不断的撞击来找到天然气。天然气用作燃料来干燥岩盐。后来钻井深度达到1000米,至1900年已有超过1100口钻井。
直到1659年在英国发现了天然气,欧洲人才对它有所了解,然而它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从1790年开始,煤气成为欧洲街道和房屋照明的主要燃料。在北美,石油产品的第一次商业应用是1821年纽约弗洛德尼亚地区对天然气的应用。他们通过一根小口径导管将天然气输送至用户,用于照明和烹调。
天然气管线的改进
由于还没有合适的方法长距离输送大量天然气,天然气在整个十九世纪只应用于局部地区。工业发展中的应用能源主要还是煤和石油。1890年,燃气输送技术发生了重大的突破,发明了防漏管线连接技术。然而,材料和施工技术依然较复杂,以至于在离气源地160公里(100英里)的地方,天然气仍无法得以利用。因而,当生产城市煤气时,伴生气通常烧掉(即在井口燃烧掉),非伴生气则留在地下。
由于管线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十九世纪二十年代长距离天然气输送成为可能。1927年至1931年,美国建设了十几条大型燃气输送系统。每一个系统都配备了直径约为51厘米(20英寸)的管道,并且距离超过320公里。在二战之后,建造了许多输送距离更远、更长的管线。管道直径甚至可以达到142厘米。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最长的一条天然气输送管线在前苏联诞生。例如,将位于北极圈的西西伯利亚气田的天然气输送到东欧的管线,全长5470公里,途经乌拉尔山和700条大小河流。结果,世界最大的Urengoy气田的天然气输送到东欧,然后再送到欧洲消费。另外一条管线是从阿尔及利亚到西西里岛,虽然距离较短,但施工难度也很大,该管线管径为51厘米,沿途要穿越地中海,所经过的海域有时深度超过600米。
当天然气在大气压下,冷却至约-162℃时,天然气由气态转变成液态,称为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缩写为LNG)。LNG无色、无味、无毒且无腐蚀性,其体积约为同量气态天然气体积的1/600,LNG的重量仅为同体积水的45%左右,热值为52MMBtu/t(1MMBtu=2.52*108cal)。
液化天然气链
天然气从气田开出来,要经过处理、液化、航运、接收和再气化等几个环节,最终送至终端用户。液化过程能净化天然气,除去其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硫化物和水。这个处理过程能够使天然气中甲烷的纯度接近100%。
天然气田开发
天然气田蕴藏在地层内,一般通过地震学数据探测天然气田构造及气田深度,也可用磁力仪,通过测量地球表面磁场的微小变化来寻找天然气和石油。开天然气田的技术在现代石油工业中已相当成熟。
天然气液化
天然气被冷却至约-162℃变成液态,这将使其体积减少约600倍,便于储存和运输
8. 个人简介怎么写要燃气的您好!
我来自**,我是一名燃气专业专科毕业的学员。
我的性格偏于内向,为人坦率、热情、讲求原则;处事乐观、专心、细致、头脑清醒;富有责任心、乐于助人。
我还是一个正直忠诚、勤奋求实的人,会不断追求人格的自我完善;明显的特点是乐观自信、温和开朗、稳重宽厚,因此,我人际关系和谐,适应环境能力较强。我喜爱燃气专业,喜爱钻研燃气专业的新技术,正因为这些增强了我的实干精神,习惯事情或问题及早解决。
最大的满足感在于该做的事顺利完成,以便有精力去关注其他,也就是追求感觉上的自我良好或优越感。最大的缺点是对没有秩序感的人可能缺乏足够的耐心,也可能因为心太细,会让别人误解我的一番好意。
基本上就这些,谢谢!
9. 如何做好燃气安全知识500字作文大全一、产生安全隐患的原因
燃气管道设计施工遗留的缺陷、损伤;管材或相关设备缺陷;管道运行期间第三方破坏;管道腐蚀穿孔;自然灾害;运行中违章操作等都是产生燃气安全隐患的原因。
二、管道安全质量管理措施
预防和控制燃气事故的发生是燃气企业的基础和发展的前提,针对新建管道易引发事故的因素,在建设燃气输气管道过程中,应当从材料设备、设计、监理、施工、市场管理、提高管理材料科技含量等方面入手,规范运作,制定严格管理体系,以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由于管线和设施大都是隐蔽工程和地下工程,应加强对老龄期的管线和维护和降低运行,及时发现隐患,把事故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如可以从源头入手,加强材料设备、设计、施工的管理,保证燃气管道施工质量。在设计方面,严格执行国家石油天然气行业的现行标准、规程、规范和管理规定;线路走向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充分考虑施工和运行管理的可操作性;对河流、公路等穿越段管线用套管保护、重点设防;管道防腐用外涂层加阴极保护的联合防腐术;对各输气站工艺参数实时监控,设置联销报警系统,实现科学化、自动化管理;做好工程地质勘察,尽量避开不良地质地段,取合理有效的防静电和雷击措施,使自然灾害可能对管线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
其次,在施工质量管理方面,严格审查施工单位的各项施工组织方案,确保符合技术规范标准和工程实际;对施工重点工序尤其是管道焊接严格管理,组织监理对焊工进行资质审查并现场考核,合格后方可施焊;清除坡口及两侧的水、锈、油、污,正式焊接前在试板上进行焊接规范调试;用风速仪、干湿温度仪测量焊接现场的风速、温度和湿度,有不良影响立即取有效保护措施;焊接过程严格按焊接工艺指导书要求进行;管道下沟时严禁损伤防腐层,用电火花检漏仪和音频检测仪检查,发现漏点及时修补;对穿越段焊口作100%射线和100%超声波探伤。在严把施工质量的同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取多种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以实现安全施工目标。
最后,加强燃气管道运行的安全管理工作。城市燃气运行的安全管理,涉及各个方面。燃气企业要对已出台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条款、规章重新细化、归纳,使这些规章制度真正起到考核有重点,检查有目标,操作有依据,实施有方法,并对燃气安全管理制度用“事故存在或发生状态”进行对照检查与检验,从中发现弱点消除盲点,促进制度的规范化,从而使安全检查制度化和科学化,有的放矢,进而确保安全防范措施步步到位;平时要注重加强燃气管道、调压设备的维护保养,加强燃气管道的巡线检查,加强燃气泄露事故的抢修、抢险工作。
10. 写一篇燃料的作文300从厨房燃料,看低碳生活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样日常用品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这些用品之首——“柴”则是碳排放的“凶手“之一.
自从类人猿无意中发现了被雷劈过的食物味道更加鲜美后,祖先们便经过反复尝试,发明了钻木取火的办法,学会利用火来烧烤食物,这些用来取火的木头便是后来人们用来煮饭、生火的燃料.遗留到现在,很多人还用柴来煮饭、生火,可是随着人们对碳的逐渐理解,越来越意识到柴火产生的的烟雾里含有许多有害气体:譬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氟氯化碳等.这些有害气体化学性质稳定,逸入大气后,在低层大气中基本不分解.上升到平流层后,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会生成一种对臭氧有破坏作用的氯原子,这种氯原子使臭氧分解为氧气,在反应中又生成新的氯原子,可以继续与臭氧反应,破坏臭氧层.现今,北极上空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臭氧层漏洞,这便是这些有害气体所导致的.臭氧层遭到破坏后,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红外线更加放肆地射进地球,使全球气温变暖,建立在珊瑚礁上的岛国——马绍尔共和国在几十年之后,因受气温变暖的影响使珊瑚虫无法聚成珊瑚礁而沉没在太平洋中.在天上的污染先不说,在地上也是十分地破坏环境.我们用的柴都是由地上的大树劈成一条条来烧火的,而砍去的这些大树使植被面积减少,如果过分地滥砍乱伐,会使水土流失,大自然中的灾害,如洪水,旱灾,泥石流等,那么后果便不堪设想了.
人们发现用木材烧火的缺点,便去寻找更好的燃料.在人们发现石油时,同时也发现了现在主要的气体燃料——天然气.它是由微生物把某些埋在地下浅层的动植物残骸分解成有机物,随着地层深度的增加,温度和压力升高,沉积的有机物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这样有机物逐渐裂解产生碳氢化合物,一般经过几百万年在75~200摄氏度的温度下形成的,还有一种就是来源于石油的高温蒸发,变成了天然气.于是现在人们烧饭常用天然气,天然气有很多的好处:它不含一氧化碳,也比空气轻,一旦泄漏,立即会向上扩散,不易积聚形成爆炸性气体,安全性较高;它也减少了对煤与石油的用量,这样可以减少对石油的开,减少对环境,对土地的危害:天然气还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能减少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量近100%,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0%和氮氧化合物排放量50%,并有助于减少酸雨形成,舒缓地球温室效应,从根本上改善环境质量,是绿色环保的好燃气.
不过这些都还不够,以后我认为应该会使用太阳能、核能来当做燃料.因为太阳能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利用太阳能来当燃料的话,既能保护环境,不会产生有害气体.还能令人感到十分放心,十分安全,不用担心会煤气泄漏.用核能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核能产生的能量十分巨大,如一旦核能当做燃料试验成功,产生核聚变的话,那么所产生的能量能使全人类用上几十亿年,这说起来像是个美丽的神话,但是我相信这一定能成为现实,那时的天应该会更蓝,云也飘得更远,大地也会变得绿水环绕,青山耸立.
不管将来人类会用怎样的“柴”,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有着低碳生活的这种理念,一定会创造低碳的奇迹!
LNG前景如何
在过去30年的时间里,天然气曾经仅有极少数的工业用户,而近年来,已成为一种广泛利用的能源,包括发电业和民用领域。OECD成员内天然气量的逐渐减少,人们对更加环境友好型能源的需求量增长,以及关键技术的突破普及等因素已经极大地增加了天然气的运输量和销售点。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工业观察家们预测,人类对天然气的需求量将以每年3.0%的速率增加,而最新的预测则认为,到2020年,天然气需求量的增加率将为2.0%,而同时期的石油需求量增长率则为1.3%。
然而,天然气有望在整个能源体系中获得最快的增长。在过去的10年间,发电业已经成为全球天然气需求量增加的主要驱动力,在新增加的需求量中,约一半来自发电业。在发电业中,40%以煤炭为燃料,25%以天然气为燃料,13%使用核能,天然气在发电业中极具竞争力。当前天然气价格的上涨与它们和石油的价格指数有关,当煤炭价格相对稳定时,就可能会降低发电行业中对天然气的利用程度。世界上6个国家的天然气消费就达到了全球天然气消费量的一半,它们是美国(23%)、俄罗斯(15%)、英国、加拿大、德国和伊朗,后4国的天然气消费量各占全球消费量的3.0%。迄今为止,全世界依然没有像石油那样的全球性天然气市场,但有3个分市场——北美、西欧和亚洲——它们各有不同的增长率。在成熟的北美与欧洲天然气市场,交易的天然气在能源中占到了25%的份额,目前依然分别以每年1%和1.4%的速度增长。在非OECD成员中,到2020年,预计天然气的需求量增加速度将达每年3.7%。在这些国家中,天然气的市场份额要比工业化国家中的小。由此可见,工业化就是天然气需求量增长的驱动力。
“到2030年,天然气有望取代煤炭,成为与石油并驾齐驱的两种初级能源,可占全球能源需求量中的23%。”
据预测,亚洲国家,如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天然气消费量都将大幅度增长,主要是用作燃料和化肥的生产原料。印度正在努力满足自己日益增长的天然气需求,已经设计了许多再气化的终端装置是一条LNG输送管线的末端,详见第6章。。在中东,天然气将越来越多地用于海水淡化,在工厂以及目前正以石油作为能源的工业部门中也将更为广泛地使用。非洲与拉丁美洲由于历史的原因,每年天然气的需求量增加速度可达近4.7%。许多国家正在将越来越多的天然气作为自己的能源,实现从油向气的转变,并以此应对气候变化。
天然气的突出优势:储量极其丰富。人们对天然气的需求并没有随着近年来的现而齐头并进,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开发新的天然气市场所需的投资要远比开发新的石油市场昂贵,因为基础建设需要的费用太高,在考虑到液化天然气时尤甚。这会产生大量的所谓罐储气,由于这种天然气不具备立竿见影的市场效益,所以价值很低,甚至一文不值。因此,天然气的R/P值量/生产量。资料来源:《欧佩克能源报告》,2007。在62年里增长率高于石油的R/P值50%。一个原因就在于近年来政局不稳定的中东地区所发现的天然气仅为全球天然气量的1/3,而那里的石油量却占到了全球量的2/3,但中东地区天然气的发现量与消费量同时增加。此外,欧洲与俄罗斯有天然气管线相连接,这两个地区拥有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市场份额(38%),而北美正在享受着自己天然气产量增加的喜悦——那里的天然气可以自给自足10年以上。
因此,美国的能源政策长期以来就是以允许天然气高度安全供给为基础制定的。人们突然发现,天然气的高价格出现在冬季。这是天然气的一个故事,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直到今天,它依然在全球能源框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是一个天然气占领西方能源市场的故事,虽然现在还是煤炭和石油统治着市场。勘探家们曾在发现天然气而不是石油时发出过诅咒和抱怨。当时没有人知道如何利用天然气,欧洲与中东地区都对天然气不感兴趣,因为那里缺少基础建设和天然气市场。1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当时所发现的天然气中约13%被烧掉了,这主要是在欧佩克成员内发生的。当时,天然气的故事正在发生着。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就已开始大规模利用天然气了,而意大利也已意识到自己巨大的天然气量的潜力。1939年7月,位于法国南部的油气研究中心(CRPM)在法国西南部的Saint-Marcet发现丰富的天然气,那里的气田成为天然气开发利用的摇篮。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气态烃才开始真正大规模得到利用,也使得用船运输甲烷的产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13年世界能源市场预测时就应该真正意识到天然气的增长形势,当时,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20世纪50年代,随着水力发电能力的提高,煤炭的用量下降,当时核能发电尚不具备竞争力。这就引发了石油用量的历史性增加,在较小的范围内,天然气终于登上了能源的历史舞台。当时,人们还不了解全球天然气的量,预测其储量可达8.5万亿立方米。随着荷兰、苏联、法国(1951年在法国的Lacq再次发现天然气田),尤其是在阿尔及利亚的撒哈拉地区这归因于1956年在Hassi R'Mel巨型天然气田的发现。丰富的天然气的发现,人们对全球天然气量的预测也增加了。1956年,在阿尔及利亚发现了巨型天然气田,这座位于Hassi R'Mel的天然气田的储量可达1000万亿立方英尺。然而,仅在10年间,全球探明的天然气量就已翻番,而且以相同的速度继续增加。
天然气的历史性增长也归因于它具有比城市煤气更大的优势,天然气中富含的甲烷使其具有远高于煤气的发热值。但是,在天然气能够成为主力之前,工业界必须修建一些以前使用煤气时并不需要的新型输运与配气设施。而且,这种新型能源不像电力和石油那样拥有可靠的用户,它必须发挥优势,展开竞争,以获得市场份额。然而,从别的能源逐渐转向甲烷的市场变迁在各国不尽相同。天然气的市场份额取决于天然气田的距离、其他类型能源的供应情况以及消费者以前所需能源的类型等因素。所以,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用途而言,甲烷的市场份额波动极大。具竞争力的价格意味着天然气在工业部门、海水淡化、石油化工和电力市场,以及用作燃料的民用与服务业领域都受到青睐。然而,即使许多行业部门都尝到了使用天然气的甜头,但在运输业中,天然气却从来没有真正取得替代其他燃料的主导地位。
在20世纪60年代,实际上直到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天然气输送通常都是以管线方式完成的,尤其是国家之间的输送。但在国际市场上,天然气的液化与海上运输渐渐成为主要的输送方式。随着液化天然气链的发展,妨碍天然气用量增加的主要技术瓶颈如长距离的运输等困难逐渐被突破或克服。人们整整花了半个世纪才完善了天然气的液化技术。美国人于1917年完成此项技术的应用,为世界第一。随后是苏联,他们希望将来自亚速海的天然气用作燃料。20世纪30年代末期,液化天然气的储存再次被提到议事日程上,美国人很精明,他们用液化天然气来缓解当时的能源需求紧张问题。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天然气公司成为建造先导天然气液化工厂的基础。同时,越过大西洋到英国伦敦,Alfred Egerton爵士正在从事世界上第一台使用液化天然气的小轿车的研发工作。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石油的短缺促使发明家们在这一领域投入大量精力:使用压缩气体的汽车以液化天然气为燃料,10年打破了世界陆地行驶速度记录。在法国西南部地区开始行驶,而伦敦的公交车也用上了液化天然气。但是,这些关于天然气应用的早期实验受到了供给限制的牵制。在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Cleveland)建起一座液化天然气工厂,1944年,该厂发生了一系列事故,3个储存球形罐中的一个报废,新生的液化天然气工业前景暗淡下来。20世纪50年代,人们实现了液化天然气的海上运输,液化天然气海上运输的首航是在英国天然气协会的协助下由几家美国公司完成的。接下来的关键性突破出现在1959年。当年,“甲烷先锋(Methane Pioneer)”号液化天然气运输船世界第一艘甲烷运输船,于1959年用一艘驳船将液化天然气从美国运往英国。携带着5000立方米液化天然气横渡了大西洋。然而至此,液化天然气仅仅是停留在人们印象中的一个缩略词而已。
在随后的年代中,法国公司在开发这种新技术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即使1956年发现了阿尔及利亚的Hassi R'Mel大气田,法国人依然不知道怎样把它运往欧洲市场。1961年,法国人决定向更有经验的美国人和英国人求助,在阿尔及利亚的Arzcw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大型天然气液化工厂。一个新公司Compagnie Algerienne du Methane Liquefie(CAMEL)成立,其目的在于实现天然气液化加工的商业化。不久,第一座商业化液化天然气工厂建成,开始从阿尔及利亚向英国运输液化天然气。首次海运从1964年开始。1964年,在北非与西欧之间建起了液化天然气的输送链,由两艘货轮担任运输任务。1965年,法国人拥有了自己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号。在20世纪的前10年间,市场上对法国人的液化天然气运输技术十分欢迎,由Technip和Air Liquide开发的Teal液化加工技术被应用于阿尔及利亚的Skikda液化天然气工厂,设在圣纳泽尔(Saint-Nazaire)、敦刻尔克(Dunkirk)和拉西约塔(La Ciotat)的修船厂也开始利用由法国公司Gaz-Transport和Gazocean- Technigaz开发的技术建造一些多功能的油罐车。不久,这种竞争就催生了体积增加4倍的油罐车(容积从2.6万立方米增至12万立方米),储存设施也随后跟上。
在太平洋遥远的另一端,日本的火力发电厂也将自己的燃料系统转变为燃气系统,以减少空气污染。在此时期,是美国带动了对天然气需求量的增长,并促进了远程运输天然气工业的长足发展。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天然气就坐上了美国人能源消耗量中的第三把交椅,美国即便是重要的油气生产国,却也依然需要进口。因此,美国的EI Paso公司与阿尔及利亚签订了一个重要的供应合同,新的液化天然气规划方案虽然昂贵但可由长期供货合同提供保障,不久这种新型燃料就风靡全球。世界各地纷纷修建起一条又一条液化天然气输送链:从委内瑞拉通往美国,从尼日利亚通往南美,从中东通往俄罗斯和日本,从北海、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甚至厄瓜多尔通往世界各地。然而,这种新型能源即使有这些优势,在天然气能够成为20世纪70年代国际能源大局中主角之前还必须克服许多障碍,它的地位至今仍在变化,角色越发重要。
部分国家天然气储量图 单位:万亿立方米
天然气足够丰富,谁是天然气的供应者?活跃的石油勘探始于20世纪初期,但天然气的勘探却是近些年的事情。然而,随着天然气登上世界能源舞台,人们对天然气的勘探力度也大大增加。从15年以来,一些新的发现、重大技术突破以及深海区域勘探的加速等促使全球天然气储量稳步增加,当年的预算储量为60万亿立方米。2008年,全球天然气量已达177.4万亿立方米,这意味着按2007年到2008年的消费水平,这些天然气可供人类使用65年(即平均储量寿命)。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主要集中在全球3个国家内,但天然气储量在3个国家中的分布却不同:俄罗斯约47.59万亿立方米。(27%)、伊朗约27.51万亿立方米。(15%)和卡塔尔约25.79万亿立方米。(13%)。这些国家所拥有的天然气储量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全球已发现的天然气中约80%分布在20个国家中,而80%的石油储量则分布在10个国家内。比如中东地区的产油量虽然占到全球总产量的30%,但天然气产量却仅为全球总产量的10%。而实际情况正是这样,大量已发现的天然气储量依然在地下等待开发。俄罗斯、阿尔及利亚、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约7.04万亿立方米探明储量。拥有丰富的天然气,但只有当需求量进一步增加,促使人们加强投资力度时才可能开。国际能源组织指出,从现在起到2030年,全球天然气工业需要以平均每年1500亿美元的投资力度来进行完善,尤其以北美的投资费用需要量最大,因为那里的天然气需求量不断增加而建设费用却很高。在俄罗斯,投资的不确定性因素更多,那里一些已经向欧洲供气多年的大型气田的产量已经下滑,而新的气田却尚未正式投产。
从卡塔尔的地图中可以看出,它的北部油田与伊朗的海岸线非常接近。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田是卡塔尔海上的北部气田卡塔尔的北部气田(North Field)吸引了包括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石油企业在内的所有发达国家的关注。该气田位于波斯湾的卡塔尔水域。研究表明,目前确定的天然气储量大于900万亿立方英尺,这使得该气田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整装非伴生气田。虽然早在11年就发现了,但直到1991年,当卡塔尔石油部门在首次向当地输送天然气时,才真正了解了它的规模——它具有每天产出8亿立方英尺天然气的产能。在随后两年中,新的液化天然气项目开始实施,即Qatargas项目和Rasgas项目。目前这两个项目均已完成,每年的产量可达2600万吨。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大,该气田的开发也在加强。到2010年,卡塔尔的液化天然气产量有望达到年产7700万吨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卡塔尔已与多个国家签署了提自北部气田的天然气合同,以液化天然气或以管线进行运输,卡塔尔还与几家国际石油公司签订了风险投资天然气利用项目的协议。,预计天然气储量可达25.79万亿立方米,足以用最佳的开发方式供气200年。第二大天然气田位于波斯湾伊朗水域的南帕斯(South Pars)气田。该气田与卡塔尔的北部气田相连,预计天然气储量为8万亿~14万亿立方米(280万亿~500万亿立方英尺)。
天然气勘探开展较晚,这意味着待发现的天然气储量将多于待发现的石油储量,若加上深层气和非常规天然气储量,这一特点将会更加突出。观察家们预测,未来还可能找到50万亿~700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储量。海域将更具发现潜力,尤其是深海区和极地区,那里的勘探开发作业已经从石油勘探开发技术中获益。然而,某些国家,如埃及,就在该领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非常规天然气包括煤层气、致密气(产于渗透性极低的砂岩储集层内的天然气)和页岩气。
美国在这些领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在美国国产天然气中,近三分之一为非常规天然气。从全球来看,煤层气的量预计可达100万亿~260万亿立方米,但是这种天然气的开发会造成对环境的重大冲击,因为在开发过程中会用向深层注CO2提高收率作业方式,因此会导致碳的溶解。此外,煤层气的开发还将面临两个主要障碍:煤层气的储集层特征以及大量需要处理的生产用水。致密砂岩气是一个相当模糊的术语,用于具有极低渗透率(小于0.1毫达西)的砂岩气藏,然而,低渗透率意味着天然气在岩石层内的运移难度很大,使用常规天然气的开技术开发这种天然气就不具经济价值。据预测,致密天然气的量约为400万亿立方米。页岩储集层也是一种低渗透性岩石,这种岩石内的天然气为游离态或被有机质颗粒吸附(如煤层内的情况)。据预测,页岩气的量约为40万亿立方米。在未来的10年到20年内,北美洲约一半开发项目的目标就是这种非常规天然气。美国在达到其天然气产量高峰后不久就开始对煤层气、致密砂岩气和页岩气的勘探与开发,并成为该领域的领军者。虽然石油工业界知道怎样去开煤层气和蕴藏于页岩、砂岩内的天然气,但用于开天然气水合物的技术仍在探索中,这些依然未能投入工业化开。
这种天然气常常稳定地存在于海域,它可以使某些目前还在进口天然气的国家一跃成为主要天然气生产国(如日本和印度尼西亚)。一些国家,如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法国等已对天然气水合物表示出极大的兴趣,投入大量的研究力量。最终,可以经济性地开的甲烷体积还难以预计,而且关于它的争议也依然很多。
“地球上大约有20000万亿立方米天然气水合物等待我们去开发(它的储量是目前已探明天然气储量的70到130倍)。”
天然气——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能源,也是石油可能的替代物。液化天然气在天然气运输领域已经得到了极展,因为液化天然气工业已经开发了可以降低液化加工成本的高效技术。另一个有利之处是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运载能力明显增加,这可以使液化天然气的价格下降,从经济上分析更加划算。现代液化天然气运输船的运载能力可达14万立方米,最大运输量可达25万立方米。再气化已经开发出最新的加工处理技术,可以将气化加工厂从陆地移到液化天然气运输船上,以避免引起周边国家的抱怨。人们还将一些小型液化加工厂建在驳船上,对那些自远离消费区的量较少的遥远海上天然气田的天然气进行加工,这是一种特别有利的方式(全球天然气约10%的储量分布在那里)。人们已经找到了500千米到1000千米范围内短途运输天然气的方法。比如人们正在开展天然气压缩的研究,用此技术就可以将天然气从中东运往印度。将天然气转化为石油产品[天然气制油(GTL)],有望开辟一个新的天然气开发领域,进而扩动机燃料的市场(尤其是柴油燃料市场)。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石油产量将会下降;到2015年,每辆汽车的公路燃料消耗量将会下降15%~20%;在2015年到2035年期间,天然气可以弥补石油短缺;2050年以后,天然气水合物可以成为石油的替代品。据此观点,天然气的开量可能依然达每年4000万亿立方英尺以上。
天然气是全球第三大一次能源初级能源一般指一次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以原有形式存在的、未经加工转换的能量。又称天然能源。。在全球的天然气产量中,约85%为当地消费,其余的或以管线或以液化天然气的形式供国际市场交易。如日本是一个能源短缺的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国,其进口的液化天然气已达全球液化天然气需求量的一半以上。虽然液化天然气对全球能源的贡献相对较小,但日本和韩国都已把其作为天然气供应的唯一来源。对一些国家来说,如法国、西班牙、比利时,液化天然气在它们的天然气供应量中所占的比重已相当高。天然气有望在世界初级能源市场中扮演一个更加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出于缓解环境压力且相应的技术已经发展成熟的形势下。而且在发电业中,天然气的地位更加突出。随着本地量的下降,国际天然气交易规模将会扩大。如今,液化天然气已经占到了全球天然气消费量中的4.5%。
2010年国际形势与政策论文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的现状与未来
LNG 对环境的利好影响日益显著,LNG 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液化天然气 (Liquefied Natural Gas,简称 LNG) 在能源转型过程中被广泛认可为相对较清洁的能源选择。
相对于传统的煤炭和石油燃料,LNG 的燃烧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 (CO2) 排放较低。LNG 的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排放较少,因此对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国内 LNG 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且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资本准备进入 LNG 行业,LNG 行业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更为激烈的竞争。龙头企业为巩固并扩大公司市场份额,进一步完善 LNG 完整、配套的全产业链布局,扩大民用、车用、工业等应用领域终端市场规模,并通过新建、收购兼并等多种方式扩大经营规模和扩展经营区域。
LNG(液化天然气) 数字化节能诊断与调控方法及系统,属于 LNG 接收站的生产运行、节能优化、调控技术领域。为了让用户更便捷地管理液化天然气 (LNG) 接收站,数字孪生轻量化 LNG 接收站三维可视化监控平台。形象还原出 LNG 站全貌、实时转运、储存和再气化过程,协助运维人员进行高效数据分析、智能决策和远程操作,助力 LNG 接收站得以精益化管理。
海上 LNG 终端为船只提供了一个转运、装卸、储存和再气化液化天然气的场所。来自世界各地的任何类型的液化天然气船都可以停靠在此。温度为 -160℃ 的液态天然气通过巨大的装载臂从船上泵出,进入大型储存罐。
应用数字孪生技术对这个过程进行线上监控,直观地了解 LNG 接收站实时转运、储存和再气化过程。协助运维人员高效分析数据、智能决策、运维遥控等操作。
通过搭载感知元件,对 LNG 接收站周围环境的温度、湿度、风力等环境参数,进行实时集、传输、呈现。在可视化监控界面内,定位罐体突出显示,实现用户对储存罐供给状态实时数据监控,确保其正常运行并满足家庭能源需求。
同时还能远程监测储罐防护锅、监视器、自动泄压器等设备状态,作业人员随时随地了解储罐状态,掌握预警信息,保障储罐安全。
装卸可视化监控天然气从储罐中以两种方式运出码头:一种是通过卡车或较小船只以液化天然气形式运出,另一种则是经过再气化过程,将天然气转化为气态运出。
通过 3D 平台进行流程可视化监控,用户对其作业状态、装载状态、运输工艺实时监控。让液化天然气的安全运输和再气化过程得以高效进行,更好地管理输送进程,提高天然气周转效率。
三维场景不仅能展示出生产环节信息,还支持展示安防信息,从而有效防止各类型安全的发生(如毒气泄漏),进一步提高 LNG 接收站的安全性。可视化平台还会通过接口接入设备运行数据,运维人员无须抵达现场,亦可了解设备运行状态、运行信息等。
车辆运输3D 可视化系统结合地域时空特征及气体条件等,对公路槽车或罐式集装箱车的车辆运输状态和场站情况信息进行高度融合集中,建立可视化后果动态预测分析一张图。实时监测罐区、车辆等主体的行进工况,当车辆位置发生异常、系统实时异常报警并弹窗提示。
货轮运输与 HT 可视化系统相结合,融合船舶容量、船舶调配、进出港船舶量数据展开数据联动分析,实时展示船舶实况信息。
同样提供丰富的 2D 面板以显示靠泊时间、实际开工时间、完工时间、离泊时间、作业总量、剩余作业、剩余装船、剩余卸船等多样化作业进度。
LNG 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随着减碳的趋势的不断高涨,LNG 作为全球交易的能源,它的使用将成为各国积极推动的清洁能源之一。运用实现的可视化 LNG 终端实时监控和优化运行平台,助力场站安全、高效、环保地稳步运行。
随着全球环保问题日益突出,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推广清洁能源已被社会广泛重视。天然气液化技术的成熟和价格的逐渐降低,使得 LNG 天然气液化厂成为了清洁能源行业的一大热点。
未来,LNG 天然气液化厂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为替代煤炭、原油等传统能源的新动力源。同时,该行业在减排、节约能源等方面的优势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国外对世界能源情况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国际经济形势的现状与未来
经济全球化经过调整后,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持续深入发展,全球经济依存性不断上升。全球资本与生产技术要素的全球化重新配置,带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有七个特点。
(一)世界经济迅速增长,美国、欧元区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使世界经济得以继续维持较高增速,发展中国家经济呈相互带动、梯次发展的态势。
2007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近4%的增速。美国经济稳中有落,2006年美出口额被德超越,信息化指标不及北欧,次贷危机使美经济优势不断被侵蚀和分解,其负面影响还在扩大。主要西方国家面临工业化以来最强烈的外部竞争。欧亚大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舞台。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欧亚大陆经济总量占全球的62%,累积财富总量是美国的一倍,2006年“新欧洲”国家国内生产总值较2003年增加近一倍。同时,占世界人口80%的广展中国家经济进入较快增长期,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分工体系中地位得到加强,对世界经济影响力进一步增大,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增长格局。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占全球的2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到30%。
(二)随着金融创新,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的开发和推广,金融一体化程度提高,全球金融业呈“爆炸式增长”。
巨额国际资本的无序流动和投机,不仅给发展中国家经济造成很大损害,发达国家也难独善其身。据美国麦肯锡公司的最新报告,全球金融业的核心资产总额已达140万亿美元。资本市场进一步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主体。银行资产占全球金融资产总额的比重由1980年的42%下降到2005年的27%,金融资产进一步向发达国家集中。发达国家的金融资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目前已平均跃升至330%。“经济金融化”趋势一方面促进了全球有效配置,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投机性和风险性。
(三)国际资本市场和劳动市场流动性增强,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形成全球市场。
国际资本市场更加成熟,资本流动形式也在增多。全球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日益提高。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未来10年,发展中国家将有7亿人口进入全球劳工市场。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配置中合理及不合理的部分进一步显现,不均衡的全球增长模式正在塑造新全球经济格局。从总体看,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市场的自由化进程使生产要素流动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最佳配置”。从国别看,全球化的收益分配和社会成本分布严重失衡,穷国与富国的差距在扩大,输家与赢家的两极分化加剧。资本回报连创新高,劳动回报则越来越低,导致国家间不平等。发达国家主导当前的国际贸易、投资、金融和国际分工体系,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3/4,经济总量只占1/4。黑非洲至少要到2047年才能成功脱贫。在北方阵营,美欧日是国际经济三大支柱,但由于美国奉行经济单边主义,企图垄断国际经济决策,三方经济利益摩擦时有发生。南方阵营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对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诉求和利益关注点发生重大分化,多元化现象明显,南南合作呈现高度复杂性。
(四)新兴市场经济体日益具体,加快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新活力。
一大批新兴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体系日趋成熟,东亚、拉美、独联体国家经济全面提速,非洲、中东地区国家经济开始起飞,这些国家的国内资本市场迅速发展,对外资的依赖明显下降,对自身能源、的保护和利用意识强化,一些出口导向型发展中国家逐步实现贸易结构多元化。“金砖四国”、“新钻11国”等新兴发展中国家继续引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成为未来最为强劲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影响全球化的发展。按汇率计算,今年,印度、俄罗斯、巴西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均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晋升世界经济12强。2001年~2007年,中、俄、印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出口、引资、外汇储备和股市总值排行榜上的名次平均跃升四个位次。亚洲国家对美出口占其出口总额的比重已从1993年的25.5%减少到目前的16.5%。
值得注意的是,发展中国家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持续增大。发展中国家相互投资迅速增长,主要表现在亚洲内部以及亚洲对非洲的投资。目前,世界外汇储备总额高达5.4万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掌握在发展中国家手中。近来,发展中国家开始将部分外汇储备以“主权财富基金”的形式对外投资,金额可能高达1.5万亿美元,投资的主要方向是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和跨国并购,有关动向将对国际资本市场产生重要影响。
(五)南北国家有关发展模式的交融与交叉增多,经济领域多边协调渐成趋势,新兴大国加速崛起,经济力量加速“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互利用,南北关系呈繁芜交织的状态。俄罗斯迅速复兴和印度加快振兴,打破了冷战后中国一枝独秀的局面,初步形成了新兴大国崛起的第一梯队。一批发展中国家迈入或走近经济次大国行列,对维护世界经济体系的稳定及贸易自由化的需要不断增强,与发达国家的共同利益有所增多,双方相互依存有所加深,在经济、金融等领域开展对话与合作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日增。“G8(八国集团)+5”成为促进南北对话的重要高端平台。G20(20国集团)涵盖当前世界上最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具有较强的“南北”代表性,近年来在协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世界经济金融稳定发展等的立场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加拿大倡议在G20框架内成立“全球首脑论坛”,进一步反映出国际社会加强多边对话协调的趋势。
(六)各种区域或双边自由贸易安排发展迅速,国际贸易、跨国投资重趋活跃,自贸区谈判方兴未艾,通过自贸协定等形式,新兴力量与传统大国结成经济联盟成为时尚。
区域经济合作既是各国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产物,也是有关国家以区域发展为依托,为减缓经济全球化无序冲击而取的合理选择。区域经济合作、区域集团化趋势与经济全球化发展并行不悖。这种总体上良性的经贸互动推动了政治上的良性发展,大国重启战争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东亚、拉美、非洲等地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体的区域合作蓬勃发展。一些发展中国家之间区域合作势头加强,成为联系不同地区之间合作网络的重要纽带。巴西、印度、南非已建立三国合作框架,亚洲与非洲,亚洲与拉美,拉美与中东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各国均试图通过强强联合、强弱互补的模式加快区域集团建设,实现市场、的优化配置,谋求在新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美国全面推动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欧盟借东扩之机加快区内金融、服务一体化进程,拉美两大经济组织南方共同市场和安第斯共同体宣布加快自由贸易谈判,东亚10+3和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亚洲两个支柱性机制深入发展。未来国际经济关系将逐渐由国家之间的较量和竞争转向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角逐,围绕全球经贸政策、金融体制的斗争与协调将主要在经济集团之间展开。
(七)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国际能源格局调整步伐加快,对能源等战略的争夺成为影响国际经济关系的最大不确定因素。
一些大国特别是油气富集的国家把握了性产品价格上涨的良机,不仅从中获取巨额收益,同时提升了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近年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伊朗、委内瑞拉和阿联酋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序中平均前移了三个位次。一些石油生产国加强了对国内石油的控制,减少了发达国家对其石油的掌控。伊朗、委内瑞拉等产油国将能源作为国际斗争的主要筹码,公开向美“叫板”。美国目前控制着中亚、中东、西非和北美的世界近70%的石油。全球能源战略格局明显向美倾斜,但在世界能源市场格局方面,俄罗斯影响举足轻重,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战略影响不可低估。日本努力稳定传统石油来源,并积极拓展新渠道。欧盟等国积极增加石油战略储备,并寻求能源合作。随着世界经济的强劲复苏和繁荣,各方对能源的依赖将与日俱增。围绕油气、运输管道和市场价格等,美、欧、日等大国还将展开激烈的国际能源争夺战。同时,随着新兴发展中大国对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及对能源安全的追求,相关能源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打破了发达国家企业在国际能源产业中的垄断地位
一、世界经济的复苏迹象
近来随着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呈现不同程度的复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为严重的世界经济衰退结束迹象初显。从统计数据看,2009年第二季度,德国、法国和日本经济环比均已恢复正增长,美国和英国经济的下滑速度也明显放缓(见表1)。其中,美国房地产销售连续上涨、二季度私有部门投资以及实际货物和服务出口的规模下降幅度显著收窄,净出口和投资已对GDP做出积极贡献。德国2009年8月份服务业信心指数创出2006年1月以来最高,投资者信心指数也创三年多来最佳。日本二季度GDP环比增长0·9%,按年率计算增长3·7%,为5个季度以来首次呈现正增长,在发达国家中增长最快。另外,日本购经理人指数、商业环境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均已止跌回升。在资本市场方面,自2009年3月主要发达国家二季度GDP增长6·1%。巴西二季度出现自2003年以来的最强反弹, GDP增长6%;而二季度经济创纪录萎缩10·9%的俄罗斯, 8月份制造业也出现止跌回升的信号。面对经济逐步向好和金融市场形势继续好转的局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近来纷纷调整之前对于世界经济增长的悲观预测,就连北欧联合银行的经济预测报告也认为全球经济衰退已经结束,世界经济将开始复苏。各主要国家政要也发表对未来经济增长的乐观预期。IMF 2009年10月1日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预计, 2009年世界经济萎缩1·1% (见表2),下降幅度将低于之前的预计, 2010年全球经济可反弹至3·1%,较7月份预计的2·5%明显提高。
二、世界经济复苏的脆弱性
尽管世界经济呈现明显复苏迹象,但主要国家贸易大幅回升的局面尚未显现。这一方面说明,尽管发达经济体经济有所恢复,但受制于政策性引领复苏的局限、金融市场信心修复尚需时日、失业率居高不下对需求恢复形成的障碍、不断加重的巨额财政预算赤字给再融资带来的困难以及新一轮经济复苏中的通胀压力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全球经济即使复苏,未来增长速度也将是缓慢的,同时不排除中间有所反复。IMF预计, 2010—2014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仅略高于4·7%,低于危机前几年的平均水平。
(一)政策性复苏的局限性
面对这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主要发达国家大多取了财政刺激手段,且效果明显。这种依靠政策手段挽救危机,或刺激未来复苏的做法带有明显的政策性复苏特征。政策性复苏的后果就是脱身时机难以把握,而企业和市场对政策产生依赖,长此以往,市场扭曲,的市场秩序较难恢复。而如何、怎样退市成为未来经济走向一个重要因素。介入加深、过晚退出,可能导致恶性通胀;过早退出,前期刺激的实施出现折扣,又会影响经济复苏。如何在促进经济复苏和遏制恶性通胀方面取得平衡,这意味着有效的退出将成为未来经济复苏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主要经济体对是否继续对市场给予支持暂时达成共识,但并不意味着未来没有矛盾,或某一方单独退市的可能。
(二)金融业修复的复杂性
本次经济衰退源于金融危机,因此,金融业受到的打击最大,一是泡沫破灭、财富减少;二是金融领域的去杠杆化,资金相对减少,未来修补非常困难,也需要时间;三是金融业破产、利润下降、投资和就业下降趋势尚未逆转。即便考虑到部分金融机构开始偿还的救助资金,但金融机构的“疗伤过程”仍需时日。因此,当前刺激经济的主要资金来源仍然来自的扩大支出,金融部门惜贷现象依然严重,并且可能要持续一定的时间。目前贸易融资困难已成为抑制贸易增长的障碍之一。
(三)解决高失业的困难性
金融危机给各国就业形势蒙上巨大阴影,自2008年失业人数迅速上升以来, 2009年以来全球就业形势日趋恶化(见表7)。历次金融危机的教训表明,在经济开始复苏后,通常还需要4~5年的时间失业率才能逐步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联合国报告预计, 2009—2010年全球失业人数将达5000万。发达经济体到2010年的失业率会高于10%。鉴于全球国际经济形势最乐观估计也将在2010年才开始好转,而大部分国家只有在2011—2015年间实现经济加速增长,才可能缓解金融危机导致的失业状况。国际劳工组织预计,就业率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估计要花4~5年的时间。这意味着全世界可能要迎来一场持续6~8年之久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危机。大规模就业增长如果无法恢复,消费的真正增长就只是一个愿望,经济增长的动力明显受到掣肘。
(四)再融资的艰巨性
自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使经济尽快摆脱衰退恢复增长,各主要国家均出台了一系列的救助,其中包括不断加大力度的财政安排,这使得开支迅速增加,财政赤字水涨船高。据美国的预计,未来10年美国的财政赤字总规模将达到7·1万亿美元。未来几年,欧元区和欧盟债务占GDP的比重将从2008年的69·3%和61·5%分别升至77·7%和72·6%,远超60%的上限。日本的国家债务已经高居发达国家之首,经济危机导致的税收减少以及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措施,预计未来几年日本财政状况将进一步趋于恶化。继续融资的难度相当大。
(五)新一轮全球性通货膨胀的长期性
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央行大幅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大印钞票,放松信贷。这无疑为新一轮通货膨胀埋下祸根。美联储已释放和承诺了12万亿美元来拯救金融系统,约占美国GDP的83%。这一大笔货币供给如果不能及时退出,将引发恶性通货膨胀。另一方面,长期的低利率政策刺激经济,无疑使流动性泛滥,也为新一轮全球性通货膨胀奠定基础。正如大量研究机构所预测的那样,世界经济将在短期出现增长回落和通胀抬头的现象。但是,这种增长的回落和通胀的抬头并不是一种临时的短期现表而是一种十分深刻的周期性调整。2009年之后世界经济核心特征很有可能是,经济增长缓慢复苏而通货膨胀开始抬头。
三、国际贸易竞争的严峻性
鉴于经济恢复步伐不会太快,进口需求的增长也不会非常明显。与此同时,目前不但新兴市场希望通过尽快恢复出口保证本国经济增长,发达经济体也试图利用增加对于外部市场出口,扩大或保持经济复苏的局面,因此,目前国际贸易环境较过往更加严峻,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无论是贸易逆差国,还是传统的贸易顺差大国,都依然寄希望于将贸易作为经济增长的突破口。
资料来源:各国海关统计暖势头,但下降幅度仍保持两位数。WTO预计, 2009年全年全球贸易(剔除价格和汇率影响后)将萎缩10%,其中发达国家减少14%,发展中国家减少7%。IMF预计, 2009年世界贸易将下降11·9%,其中,发达国家实际进口、出口将分别下降13·7%和13·6%,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将分别下降9·5%和7·2%。2010年均将恢复增长,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
四、贸易保护主义是最大祸害
值得关注的是,与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的IT革命和21世纪初的房地产繁荣的带动下较快摆脱衰退迅速反弹的愿望一样,目前也提出了将以新能源、环保等新兴产业带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主张。目前许多国家都开始重视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优先发展新能源和环保产业等,似乎把新能源当成了救命稻草。但研究和现实表明,目前新能源技术,还处在发展阶段,新兴产业完全走向市场化仍显遥远。在“保增长”仍然是当前世界经济的主题压力下,各国的政策基本上仍属于急功近利型的,并没有彻底建立新经济增长模式的决心和动作。而目前最能显现政策效果的首要任务是抓住复苏的机会,扩大出口,把东西卖给别人。当每个国家都如法炮制,只想把东西卖出去,而当市场新增需求依旧有限、经济复苏缓慢且非常脆弱时,守住自己的市场又成为本能,近来形形的保护主义手段的出现,无不表明贸易保护主义的猖獗。
五、中国挑战依旧严峻
中国作为持续的顺差国, 2009年以来出口贸易也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是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没有经历过的最大降幅。与此同时,尽管世界经济呈现复苏迹象,但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市场的消费仍在萎缩、储蓄率仍在上涨,显示消费领域的“去杠杆化”仍然在持续,这意味着中国出口好转的势头是有限的。更为重要的是,全球经济的复苏将使得流动性更加活跃,过剩流动性将推高国际商品价格,这不仅会使得中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也将加大国内制造业的成本压力。IMF数据表明, 2009年以来,发达国家的贸易条件在改善,而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的贸易条件逐渐恶化。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期。今后5年~10年,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将快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的先后崛起,将加速国际经济关系调整与格局演进,多极化趋势将日趋明显。美国经济“双赤字”,使世界经济发展失衡。美元贬值、油价飙升,使全球经济风险加大,但世界经济整体趋势依然向好。
去年,世界经济增长5%,为近30年来最好。今年,受欧元区和日本经济疲软的影响,全球产出增幅将放缓。 美国经济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引擎。国际机构和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美国经济将持续稳健扩张。虽然受到高油价冲击,又面临财政和贸易“双赤字”,但美国经济的内生性强,增长势头不会改变。原因是:1.企业投资强劲复苏,居民消费持续增长。2.低利率时代虽然结束,但宏观环境依然宽松。3.“新经济”虽然缺乏新动力,但活力再现。加之布什的持续减税、弱势美元和油价适度回落等等,均有利于美国经济持续扩张。 日本经济意外衰退复苏步履维艰。去年,国际机构普遍看好日本经济。今年上半年日本经济将处于停止状态,下半年可能恢复增长。然而,日本经济复苏依靠的不是内需而是外贸。因为,目前仅靠内需尚难支撑日本经济复苏。可见,当前日本经济基础依然脆弱。一是油价飙升对经济影响开始显现;二是国内需求依然不旺;三是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出口。 欧元区经济增长缓慢,但复苏势头尚能维持。欧元区经济在连续两年低迷后,去年增长2%,虽低于IMF估计的2.2%但仍是近4年来最好的欧元的被动持续升值。油价居高难下,开始影响欧元区经济复苏 亚洲经济增长触顶回落,但仍是全球最快的地区。该地区宏观经济基本稳定,区内合作效应凸显,互利共赢格局正在形成,发展趋势是:东亚地区将持续较快增长,“四小龙”则适度扩张;东南亚经济将稳步复苏,越南和泰国成为佼佼者;南亚经济增长势头不弱,印度成为地区领头羊;中亚经济恢复性高增长,但型经济风险将增大。在未来数年中,亚洲将在全球经济中保持较高增长,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增长中心。 发展中国家经济将进入稳定增长期。国际机构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中长期前景普遍乐观。目前,发展中国家具备空前良好的发展机遇:1.宏观经济环境普遍改善。2.国际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3.南南经贸合作明显加强。亚洲与拉美、亚洲与非洲,亚、非、拉区域合作步伐加快,带动发展中国家间的泛区域、区域和双边合作蓬勃发展。4.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南非等发展中大国经济加速发展,在区域经济中起着空前的示范效应和领头作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以及对我国的影响
1、世界经济保持增长,我国外贸市场空间仍较大2、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对我加工贸易影响显著,一般贸易保持高速增长。。3、主要经济体失业率高企加剧了世界经济摩擦的风险,欧美等国对我发起的贸易摩擦多由失业部门发起。4、油价高企加剧了我国的进口成本,可能导致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5、顺应世界FDI大潮,调整引资政策重点。将重点转向有针对性地发展部分服务行业,优先发展为生产服务的服务贸易以及重点发展与货物贸易相关的运输和商业分销服务业等出口导向业。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五个突出问题
——粮食进一步增产、农民进一步增收的制约因素仍然较多。粮食收购价格继续上升的空间有限。化肥等农资价格居高不下。洪涝灾害偏重发生。
——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仍然较多,投资结构仍不合理。由于产生投资膨胀的体制性原因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一些地方投资增长仍然过快。
——工业企业利润增幅有所回落。行业效益出现明显分化,煤炭、石油开、黑色和有色金属等掘业利润增长较快,建材、石油加工、交通运输设备、化纤行业利润下降较多。
——煤电油运总体形势仍然偏紧。由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能源、约束的矛盾仍然突出。——安全生产形势仍比较严峻。顶风违规生产的现象依然存在,重特大事故频繁发生,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等事故多发。
节能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
我国人口众多,能源相对不足,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煤炭、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7.69%和7.05%。目前,我国又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能源的消耗强度高,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能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今后,随着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能源需求还会持续较快增加。
因此,能源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瓶颈,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节能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我国富煤少油。在替代石油的化石中,煤炭在近中期内可以满足与千万吨数量级的油品缺口相匹配的需要,即通过煤液化合成油实现我国油品基本自给,是目前最现实可行的途径之一。煤可经直接或间接液化两种方法转化成汽柴油。煤直接液化的操作条件苛刻,对煤种的依赖性强。煤间接液化是将煤首先经过气化制成合成气,合成气再经催化合成转化成汽柴油。煤间接液化的操作条件温和,几乎不依赖于煤种。 核裂变能源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相关技术日臻完善,是未来百年内解决能源紧缺问题可行、且可靠的方案。建设、运行、维护核裂变电站及对核材料的开和核废料的处理等将在未来百年内形成巨大的产业链。核裂变能源的利用受制于地球上有限的核材料蕴藏量和人类对核废料处理的艰难和危险。利用核聚变能可能是人类最终解决能源问题的一种最重要途径。太阳光即是太阳中的氢核聚变释放出来的能量。核聚变的主要原料是浩淼的海水中所蕴藏的用之不竭的氘,其产物是惰性气体氦,因此,核聚变既无原料短缺问题亦无核废料或核泄漏等污染问题。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和平与发展是主流,但是影响和平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例如: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地区冲突,核武器扩散,自然灾害,跨国犯罪,疾病,走私等。因此要加强国际合作。
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做出判断,应酬好与大国的关系,对我国的外交有重大的意义。当前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呈现出合作与竞争,依赖与牵制等关系。国际局势的总体稳定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我国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我国要处理好与大国的关系,尤其是与美、俄、欧盟、日的关系。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受挫,正在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但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并未改变。我国一方面要扩大合作,增加两国外交中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要坚持原则,维护我国利益。? 北约不断东扩,严重影响了俄在欧洲的扩展,俄把目光更多的投向了亚洲。同时俄拥有丰富的自然,在能源供应与边境问题上对我国有重要的意义。?
欧盟在积极加强与美国的战略合作,加强与中国的对话,在大国问题上谋求与中国的协作,同时也看到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得巨大市场。由于日本不能正确面对历史问题,同时在积极扩展和建立其大国地位,积极配合美国牵制中国。中日抗衡比较明显,处理好中日关系决非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中日关系的长期僵硬将不利于我国的发展。与此同时,要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世界能源的发展趋势
世界能源供需现状与发展趋势
现阶段世界能源消费呈现以下热点:1)受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影响,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2)世界能源消费呈现不同的增长模式,发达国家因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经济向低能耗、高产出的产业结构发展,能源消费增长速率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3)世界能源消费结构趋向优质化,但地区差异仍然很大;4)世界能源仍比较丰富,但能源贸易及运输压力增大。未来,伴随着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和能源分布集中度的日益增大,对能源的争夺将日趋激烈,争夺的方式也更加复杂;同时,化石能源对环境的污染和全球气候的影响将日趋严重。面对以上挑战,世界能源供应和消费将向多元化、清洁化、高效化、全球化和市场化趋势发展。鉴于国情,我国应特别注意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寻求能源的清洁化利用,积极倡导能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能源安全体系。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由于世界能源产地与能源消费中心相距较远,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人口的剧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能源需求量持续增大,由此导致对能源的争夺日趋激烈、环境污染加重和环保压力加大。近几年我国出现的“油荒”、“煤荒”和“电荒”以及前一阶段国际市场超过50美元/桶的高油价加重了人们对能源危机的担心,促使我们更加关注世界能源的供需现状和趋势,也更加关注中国的能源供应安全问题。
一、世界能源消费现状及特点
1. 受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影响,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
随着世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大,世界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1990年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为26.5万亿美元(按1995年不变价格计算),2000年达到34.3万亿美元,年均增长2.7%。根据《2004年BP能源统计》,13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仅为57.3亿吨油当量,2003年已达到.4亿吨油当量。过去30年来,世界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1.8%左右。
2. 世界能源消费呈现不同的增长模式,发达国家增长速率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
过去30年来,北美、中南美洲、欧洲、中东、非洲及亚太等六大地区的能源消费总量均有所增加,但是经济、科技与社会比较发达的北美洲和欧洲两大地区的增长速度非常缓慢,其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比例也逐年下降,北美由13年的35.1%下降到2003年的28.0%,欧洲地区则由13年的42.8%下降到2003年的29.9%。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能源消费占世界的比例由13年的68.0%下降到2003年的55.4%。其主要原因,一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已进入到后工业化阶段,经济向低能耗、高产出的产业结构发展,高能耗的制造业逐步转向发展中国家;二是发达国家高度重视节能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3.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趋向优质化,但地区差异仍然很大
自19世纪70年代的产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的消费量急剧增长。初期主要是以煤炭为主,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与消费持续上升,石油于20世纪60年代首次超过煤炭,跃居一次能源的主导地位。虽然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但世界石油消费量却没有丝毫减少的趋势。此后,石油、煤炭所占比例缓慢下降,天然气的比例上升。同时,核能、风能、水力、地热等其他形式的新能源逐渐被开发和利用,形成了目前以化石燃料为主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并存的能源结构格局。到2003年底,化石能源仍是世界的主要能源,在世界一次能源供应中约占87.7%,其中,石油占37.3%、煤炭占26.5%、天然气占23.9%。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虽然增长很快,但仍保持较低的比例,约为12.3%。
由于中东地区油气最为丰富、开成本极低,故中东能源消费的%左右为石油和天然气,该比例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居世界之首。在亚太地区,中国、印度等国家煤炭丰富,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其中中国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比例高达68%左右,故在亚太地区的能源结构中,石油和天然气的比例偏低(约为47%),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除亚太地区以外,其他地区石油、天然气所占比例均高于60%。
4. 世界能源仍比较丰富,但能源贸易及运输压力增大
根据《2004年BP世界能源统计》,截止到2003年底,全世界剩余石油探明可储量为1565.8亿吨,其中,中东地区占63.3%,北美洲占5.5%,中,南美洲占8.9%,欧洲占9.2%,非洲占8.9%,亚太地区占4.2%。2003年世界石油产量为36.亿吨,比上年度增加3.8%。通过对比各地区石油产量与消费量可以发现,中东地区需要向外输出约8.8亿吨,非洲和中南美洲的石油产量也大于消费量,而亚太、北美和欧洲的产消缺口分别为6.7亿、4.2亿和1.2亿吨。
煤炭的分布也存在巨大的不均衡性。截止到2003年底,世界煤炭剩余可储量为9844.5亿吨,储比高达192(年),欧洲、北美和亚太三个地区是世界煤炭主要分布地区,三个地区合计占世界总量的92%左右。同期,天然气剩余可储量为175.78万亿立方米,储比达到67。中东和欧洲是世界天然气最丰富的地区,两个地区占世界总量的75.5%,而其他地区的份额仅分别为5%~7%。随着世界一些地区能源的相对枯竭,世界各地区及国家之间的能源贸易量将进一步增大,能源运输需求也相应增大,能源储运设施及能源供应安全等问题将日益受到重视。
二、世界能源供应和消费趋势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最新预测结果,随着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未来世界能源需求量将继续增加。预计,2010年世界能源需求量将达到105.99亿吨油当量,2020年达到128.89亿吨油当量,2025年达到136.50亿吨油当量,年均增长率为1.2%。欧洲和北美洲两个发达地区能源消费占世界总量的比例将继续呈下降的趋势,而亚洲、中东、中南美洲等地区将保持增长态势。伴随着世界能源储量分布集中度的日益增大,对能源的争夺将日趋激烈,争夺的方式也更加复杂,由能源争夺而引发冲突或战争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随着世界能源消费量的增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灰尘颗粒物等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化石能源对环境的污染和全球气候的影响将日趋严重。据EIA统计,1990年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为215.6亿吨,2001年达到239.0亿吨,预计2010年将为277.2亿吨,2025年达到371.2亿吨,年均增长1.85%。
面对以上挑战,未来世界能源供应和消费将向多元化、清洁化、高效化、全球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
1. 多元化
世界能源结构先后经历了以薪柴为主、以煤为主和以石油为主的时代,现在正在向以天然气为主转变,同时,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也正得到更广泛的利用。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能源供应成本和可供应能源的结构变化决定了全球能源多样化发展的格局。天然气消费量将稳步增加,在某些地区,燃气电站有取代燃煤电站的趋势。未来,在发展常规能源的同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受到重视。在欧盟2010年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风电要达到4000万千瓦,水电要达到1.05亿千瓦。2003年初英国公布的《能源白皮书》确定了新能源战略,到2010年,英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英国发电总量的比例要从目前的3%提高到10%,到2020年达到20%。
2. 清洁化
随着世界能源新技术的进步及环保标准的日益严格,未来世界能源将进一步向清洁化的方向发展,不仅能源的生产过程要实现清洁化,而且能源工业要不断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清洁能源,清洁能源在能源总消费中的比例也将逐步增大。在世界消费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的比例将由目前的26.47%下降到2025年的21.72%,而天然气将由目前的23.94%上升到2025年的28.40%,石油的比例将维持在37.60%~37.90%的水平。同时,过去被认为是“脏”能源的煤炭和传统能源薪柴、秸杆、粪便的利用将向清洁化方面发展,洁净煤技术(如煤液化技术、煤气化技术、煤脱硫脱尘技术)、沼气技术、生物柴油技术等等将取得突破并得到广泛应用。一些国家,如法国、奥地利、比利时、荷兰等国家已经关闭其国内的所有煤矿而发展核电,它们认为核电就是高效、清洁的能源,能够解决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
3. 高效化
世界能源加工和消费的效率差别较大,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潜力巨大。随着世界能源新技术的进步,未来世界能源利用效率将日趋提高,能源强度将逐步降低。例如,以19年美元不变价计,1990年世界的能源强度为0.3541吨油当量/千美元,2001年已降低到0.3121吨油当量/千美元,预计2010年为0.2759吨油当量/千美元,2025年为0.2375吨油当量/千美元。
但是,世界各地区能源强度差异较大,例如,2001年世界发达国家的能源强度仅为0.2109吨油当量/千美元,2001~2025年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强度预计是发达国家的2.3~3.2倍,可见世界的节能潜力巨大。
4. 全球化
由于世界能源分布及需求分布的不均衡性,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越来越难以依靠本国的来满足其国内的需求,越来越需要依靠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供应,世界贸易量将越来越大,贸易额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以石油贸易为例,世界石油贸易量由1985年的12.2亿吨增加到2000年的21.2亿吨和2002年的21.8亿吨,年均增长率约为3.46%,超过同期世界石油消费1.82%的年均增长率。在可预见的未来,世界石油净进口量将逐渐增加,年均增长率达到2.96%。预计2010年将达到2930万桶/日,2020年将达到4080万桶/日,2025年达到4850万桶/。世界能源供应与消费的全球化进程将加快,世界主要能源生产国和能源消费国将积极加入到能源供需市场的全球化进程中。
5. 市场化
由于市场化是实现国际能源优化配置和利用的最佳手段,故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世界各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世界能源利用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世界各国直接干涉能源利用的行为将越来越少,而为能源市场服务的作用则相应增大,特别是在完善各国、各地区的能源法律法规并提供良好的能源市场环境方面,将更好地发挥作用。当前,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利比亚等能源丰富的国家,正在不断完善其国家能源投资政策和行政管理措施,这些国家能源生产的市场化程度和规范化程度将得到提高,有利于境外投资者进行投资。
三、启示与建议
1. 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走高效、清洁化的能源利用道路
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中国能源储量结构的特点及中国经济结构的特色,决定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将不大可能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差异将继续存在,这就要求中国的能源政策,包括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勘探生产、能源利用、环境污染控制和利用海外能源等方面的政策应有别于其他国家。鉴于我国人口多、能源特别是优质能源有限,以及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等情况,应特别注意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寻求能源的清洁化利用,积极倡导能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能源安全体系
为保障能源安全,我国一方面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完善能源法律法规,建立能源市场信息统计体系,建立我国能源安全的预警机制、能源储备机制和能源危机应急机制,积极倡导能源供应在来源、品种、贸易、运输等方式的多元化,提高市场化程度;另一方面应加强与主要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对话,扩大能源供应网络,实现能源生产、运输、购、贸易及利用的全球化。
南昌天然气用气量创历史新高
现阶段世界能源消费呈现以下热点:1)受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影响,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2)世界能源消费呈现不同的增长模式,发达国家因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经济向低能耗、高产出的产业结构发展,能源消费增长速率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3)世界能源消费结构趋向优质化,但地区差异仍然很大;4)世界能源仍比较丰富,但能源贸易及运输压力增大。未来,伴随着能源消费的持续增长和能源分布集中度的日益增大,对能源的争夺将日趋激烈,争夺的方式也更加复杂;同时,化石能源对环境的污染和全球气候的影响将日趋严重。面对以上挑战,世界能源供应和消费将向多元化、清洁化、高效化、全球化和市场化趋势发展。鉴于国情,我国应特别注意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寻求能源的清洁化利用,积极倡导能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能源安全体系。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由于世界能源产地与能源消费中心相距较远,特别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人口的剧增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能源需求量持续增大,由此导致对能源的争夺日趋激烈、环境污染加重和环保压力加大。近几年我国出现的“油荒”、“煤荒”和“电荒”以及前一阶段国际市场超过50美元/桶的高油价加重了人们对能源危机的担心,促使我们更加关注世界能源的供需现状和趋势,也更加关注中国的能源供应安全问题。
一、世界能源消费现状及特点
1. 受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影响,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
随着世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大,世界能源消费量持续增长。1990年世界国内生产总值为26.5万亿美元(按1995年不变价格计算),2000年达到34.3万亿美元,年均增长2.7%。根据《2004年BP能源统计》,13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仅为57.3亿吨油当量,2003年已达到.4亿吨油当量。过去30年来,世界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1.8%左右。
2. 世界能源消费呈现不同的增长模式,发达国家增长速率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
过去30年来,北美、中南美洲、欧洲、中东、非洲及亚太等六大地区的能源消费总量均有所增加,但是经济、科技与社会比较发达的北美洲和欧洲两大地区的增长速度非常缓慢,其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比例也逐年下降,北美由13年的35.1%下降到2003年的28.0%,欧洲地区则由13年的42.8%下降到2003年的29.9%。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能源消费占世界的比例由13年的68.0%下降到2003年的55.4%。其主要原因,一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已进入到后工业化阶段,经济向低能耗、高产出的产业结构发展,高能耗的制造业逐步转向发展中国家;二是发达国家高度重视节能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3.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趋向优质化,但地区差异仍然很大
自19世纪70年代的产业革命以来,化石燃料的消费量急剧增长。初期主要是以煤炭为主,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与消费持续上升,石油于20世纪60年代首次超过煤炭,跃居一次能源的主导地位。虽然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但世界石油消费量却没有丝毫减少的趋势。此后,石油、煤炭所占比例缓慢下降,天然气的比例上升。同时,核能、风能、水力、地热等其他形式的新能源逐渐被开发和利用,形成了目前以化石燃料为主和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并存的能源结构格局。到2003年底,化石能源仍是世界的主要能源,在世界一次能源供应中约占87.7%,其中,石油占37.3%、煤炭占26.5%、天然气占23.9%。非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虽然增长很快,但仍保持较低的比例,约为12.3%。
由于中东地区油气最为丰富、开成本极低,故中东能源消费的%左右为石油和天然气,该比例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居世界之首。在亚太地区,中国、印度等国家煤炭丰富,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其中中国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比例高达68%左右,故在亚太地区的能源结构中,石油和天然气的比例偏低(约为47%),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除亚太地区以外,其他地区石油、天然气所占比例均高于60%。
4. 世界能源仍比较丰富,但能源贸易及运输压力增大
根据《2004年BP世界能源统计》,截止到2003年底,全世界剩余石油探明可储量为1565.8亿吨,其中,中东地区占63.3%,北美洲占5.5%,中,南美洲占8.9%,欧洲占9.2%,非洲占8.9%,亚太地区占4.2%。2003年世界石油产量为36.亿吨,比上年度增加3.8%。通过对比各地区石油产量与消费量可以发现,中东地区需要向外输出约8.8亿吨,非洲和中南美洲的石油产量也大于消费量,而亚太、北美和欧洲的产消缺口分别为6.7亿、4.2亿和1.2亿吨。
煤炭的分布也存在巨大的不均衡性。截止到2003年底,世界煤炭剩余可储量为9844.5亿吨,储比高达192(年),欧洲、北美和亚太三个地区是世界煤炭主要分布地区,三个地区合计占世界总量的92%左右。同期,天然气剩余可储量为175.78万亿立方米,储比达到67。中东和欧洲是世界天然气最丰富的地区,两个地区占世界总量的75.5%,而其他地区的份额仅分别为5%~7%。随着世界一些地区能源的相对枯竭,世界各地区及国家之间的能源贸易量将进一步增大,能源运输需求也相应增大,能源储运设施及能源供应安全等问题将日益受到重视。
二、世界能源供应和消费趋势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最新预测结果,随着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未来世界能源需求量将继续增加。预计,2010年世界能源需求量将达到105.99亿吨油当量,2020年达到128.89亿吨油当量,2025年达到136.50亿吨油当量,年均增长率为1.2%。欧洲和北美洲两个发达地区能源消费占世界总量的比例将继续呈下降的趋势,而亚洲、中东、中南美洲等地区将保持增长态势。伴随着世界能源储量分布集中度的日益增大,对能源的争夺将日趋激烈,争夺的方式也更加复杂,由能源争夺而引发冲突或战争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随着世界能源消费量的增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灰尘颗粒物等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化石能源对环境的污染和全球气候的影响将日趋严重。据EIA统计,1990年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为215.6亿吨,2001年达到239.0亿吨,预计2010年将为277.2亿吨,2025年达到371.2亿吨,年均增长1.85%。
面对以上挑战,未来世界能源供应和消费将向多元化、清洁化、高效化、全球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
1. 多元化
世界能源结构先后经历了以薪柴为主、以煤为主和以石油为主的时代,现在正在向以天然气为主转变,同时,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也正得到更广泛的利用。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能源供应成本和可供应能源的结构变化决定了全球能源多样化发展的格局。天然气消费量将稳步增加,在某些地区,燃气电站有取代燃煤电站的趋势。未来,在发展常规能源的同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受到重视。在欧盟2010年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风电要达到4000万千瓦,水电要达到1.05亿千瓦。2003年初英国公布的《能源白皮书》确定了新能源战略,到2010年,英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英国发电总量的比例要从目前的3%提高到10%,到2020年达到20%。
2. 清洁化
随着世界能源新技术的进步及环保标准的日益严格,未来世界能源将进一步向清洁化的方向发展,不仅能源的生产过程要实现清洁化,而且能源工业要不断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清洁能源,清洁能源在能源总消费中的比例也将逐步增大。在世界消费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的比例将由目前的26.47%下降到2025年的21.72%,而天然气将由目前的23.94%上升到2025年的28.40%,石油的比例将维持在37.60%~37.90%的水平。同时,过去被认为是“脏”能源的煤炭和传统能源薪柴、秸杆、粪便的利用将向清洁化方面发展,洁净煤技术(如煤液化技术、煤气化技术、煤脱硫脱尘技术)、沼气技术、生物柴油技术等等将取得突破并得到广泛应用。一些国家,如法国、奥地利、比利时、荷兰等国家已经关闭其国内的所有煤矿而发展核电,它们认为核电就是高效、清洁的能源,能够解决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
3. 高效化
世界能源加工和消费的效率差别较大,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潜力巨大。随着世界能源新技术的进步,未来世界能源利用效率将日趋提高,能源强度将逐步降低。例如,以19年美元不变价计,1990年世界的能源强度为0.3541吨油当量/千美元,2001年已降低到0.3121吨油当量/千美元,预计2010年为0.2759吨油当量/千美元,2025年为0.2375吨油当量/千美元。
但是,世界各地区能源强度差异较大,例如,2001年世界发达国家的能源强度仅为0.2109吨油当量/千美元,2001~2025年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强度预计是发达国家的2.3~3.2倍,可见世界的节能潜力巨大。
4. 全球化
由于世界能源分布及需求分布的不均衡性,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越来越难以依靠本国的来满足其国内的需求,越来越需要依靠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供应,世界贸易量将越来越大,贸易额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以石油贸易为例,世界石油贸易量由1985年的12.2亿吨增加到2000年的21.2亿吨和2002年的21.8亿吨,年均增长率约为3.46%,超过同期世界石油消费1.82%的年均增长率。在可预见的未来,世界石油净进口量将逐渐增加,年均增长率达到2.96%。预计2010年将达到2930万桶/日,2020年将达到4080万桶/日,2025年达到4850万桶/。世界能源供应与消费的全球化进程将加快,世界主要能源生产国和能源消费国将积极加入到能源供需市场的全球化进程中。
5. 市场化
由于市场化是实现国际能源优化配置和利用的最佳手段,故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世界各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世界能源利用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世界各国直接干涉能源利用的行为将越来越少,而为能源市场服务的作用则相应增大,特别是在完善各国、各地区的能源法律法规并提供良好的能源市场环境方面,将更好地发挥作用。当前,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利比亚等能源丰富的国家,正在不断完善其国家能源投资政策和行政管理措施,这些国家能源生产的市场化程度和规范化程度将得到提高,有利于境外投资者进行投资。
三、启示与建议
1. 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走高效、清洁化的能源利用道路
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中国能源储量结构的特点及中国经济结构的特色,决定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将不大可能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差异将继续存在,这就要求中国的能源政策,包括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勘探生产、能源利用、环境污染控制和利用海外能源等方面的政策应有别于其他国家。鉴于我国人口多、能源特别是优质能源有限,以及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等情况,应特别注意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寻求能源的清洁化利用,积极倡导能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能源安全体系
为保障能源安全,我国一方面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完善能源法律法规,建立能源市场信息统计体系,建立我国能源安全的预警机制、能源储备机制和能源危机应急机制,积极倡导能源供应在来源、品种、贸易、运输等方式的多元化,提高市场化程度;另一方面应加强与主要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对话,扩大能源供应网络,实现能源生产、运输、购、贸易及利用的全球化.
新能源历史
南昌天然气用气量创历史新高介绍如下:
南昌市天然气用气量创历史新高,这一现象的出现既是城市发展进步的体现,也是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结果。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南昌市天然气用气量创历史新高的现象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随着南昌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各类企业、商业设施和居民住宅不断涌现。这些建筑物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高效、安全的能源,逐渐成为了人们的首选。因此,南昌市天然气用气量的增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城市发展的繁荣。
其次,南昌市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近年来,南昌市不断加大对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天然气管网布局,提高天然气供应能力。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居民和企业使用天然气。这些举措的实施,为南昌市天然气用气量的增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再次,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天然气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能源,能够有效减少空气污染,改善生活环境。越来越多的南昌市民开始关注家庭燃气设备的更新换代,将传统的煤气、液化石油气等污染较大的能源替换为天然气。这也是南昌市天然气用气量创历史新高的重要原因。
最后,南昌市天然气用气量的增长,还得益于天然气价格的优势。相较于其他能源,天然气的价格相对较低,性价比较高。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居民和企业愿意选择天然气作为能源。此外,随着国际油价的波动,天然气价格的优势更加明显,进一步推动了南昌市天然气用气量的增长。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三要素
物质、能量与信息。
因此,能源的发展史直接影响人类的发展史。
我们人类生存与发展中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要素是三个:? 物质、能量和信息。
组成我们的世界是物质;人类生存活动决定于对信息的认知和反应;而维持生命,从事发展的活动又地要通过消耗能量来进行。
一切能量来自能源,人类离不开能源。能源是人类生存、生活与发展的主要基础。能源科学与技术,能源利用的发展在人类社会进步中一直扮演着及其重要的角色。
能源发展的里程碑 可以这么说,每一次能源利用的里程碑式发展,都伴随着人类生存与社会进步的巨大飞跃。几千年来,在人类的能源利用史上,大致经历了这样四个里程碑式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火的使用,先祖们在火的照耀下迎来了文明社会的曙光;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与利用,大大提高了生产力,导致了欧洲的工业革命;19世纪电能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生活的面貌;20世纪以核能为代表的新能源的利用,使人类进入原子的微观世界,开始利用原子内部的能量。
未来对能源的要求
有足够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储量,并且不会造成影响人类生存的环境污染问题。
未来对能源的需求 未来的人类社会依然要依赖于能源,依赖于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须现在就很清楚地了解地球上的能源结构和储量,发展必须开发的能源利用技术,才能使人类的生存得于永久维持。
而我们赖于生存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吗?回答是:不是,也是。事实上,进入21世纪后,人类目前技术可开发的能源已将面临严重不足的危机,当今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石燃料日益枯竭,甚至不能维持几十年。因此,必须寻找可持续的替代能源。而近半世纪的核能和平利用,已使核能已成为新能源家属中迄今为止能替代有限矿石燃料的唯一现实的大规模能源。而且,未来如能实现核能的彻底利用,人类的能源将是无穷的。
除了物质、能量和信息三大因素外,人类对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重要了。安全包括社会安全、健康安全和环境安全等。它们同能源的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现在利用的能源已造成了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因此,未来对能源的要求将不仅是储量充足,而且还必须是清洁的能源。相对其它化石能源而言,核能的和平利用已充分证明了核能是清洁的能源之一。
u 能源的定义与源头
究竟什么是“能源”呢?《科学技术百科全书》是这样说的:“能源是可从其获得热、光和动力之类能量的”;《大英百科全书》说:“能源是一个包括着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人类用适当的转换手段便可让它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可见,能源是呈多种形式的、可以相互转换的能量的源泉。简而言之,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能量的物质。
能源的源头
来自地球以外天体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球本身蕴藏的能源(如地热、核能)、地球与其它天体相互作用产生的能源(如潮汐)。
而能源是产生能量的源头。
人们通常按形态与应用方式对能源进行分类。一般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气体燃料、水能、电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核能、海洋能和地热能。其中,前三类统称化石燃料或化石能源。已被人类认识的这些能源,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换为人们所需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比如薪柴和煤炭,加热到一定温度,能和氧气化合并放出大量热能,可以直接用来取暖,也可用来产生蒸汽推动汽轮机,再带动发电机,使热能变成机械能,再变成电能。把电送到工厂、机关和住户,又可以转换成机械能、光能或热能。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能源形形。总起来说有三个初始来源。
太阳能
地球
来自地球外部天体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正是各种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在植物体内贮存下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也是由古代埋在地下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它们实质上是由古代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此外,水能、风能、波浪能、海流能等也都是由太阳能转换来的。
地球本身蕴藏的能量 通常指与地球内部的热能有关的能源和与原子核反应有关的能源。
与地球内部的热能有关的能源,我们称之为地热能。温泉和火山爆发喷出的岩浆就是地热的表现。地球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它是一个大热库。地壳就是地球表面的一层,一般厚度为几公里至70公里不等。地壳下面是地幔,它大部分是熔融状的岩浆,厚度为2900公里。火山爆发一般是这部分岩浆喷出。地球内部为地核,地核中心温度为2000度。可见,地球上的地热贮量也很大。
与原子核反应有关的能源正是本书要介绍的核能。原子核的结构发生变化时能释放出大量的能量,称为原子核能,简称核能,俗称原子能。它则来自于地壳中储存的铀、钚等发生裂变反应时的核裂变能,以及海洋中贮藏的氘、氚、锂等发生聚变反应时的核聚变能。这些物质在发生原子核反应时释放出能量。目前核能最大的用途是发电。此外,还可以用作其它类型的动力源、热源等。
来自星球引力的能量 指由于地球与月球、太阳等天体相互作用的形成的能源。地球、月亮、太阳之间有规律的运动,造成相对位置周期性的变化,它们之间的引力随之变化使海水涨落而形成潮汐能。与上述二类能源相比,潮汐能的数量很小。全世界的潮汐能折合成煤约为每年30亿吨,而实际可用的只是浅海区那一部分,每年约可折合为6000万吨煤。
u 能源结构与储量
地球上有哪些能量可供我们使用?它们还能维持多久?我们该怎么办?
能源的种类
一次能源:煤炭、石油、核能等自然界天然能量;
二次能源:汽油、电力、蒸汽等人工制造的能量,
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能源按其生成方式,分为天然能源(一次能源)和人工能源(二次能源)两大类。天然能源是指自然界中以天然形式存在并没有经过加工或转换的能量,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燃料、风能、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等;人工能源则是指由一次能源直接或间接转换成其他种类和形式的能量,如煤气、汽油、煤油、柴油、电力、蒸汽、热水、氢气、激光等。
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其中,已被人类广泛利用并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起过重要作用的能源,称为常规能源,通常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四种。而新近才被人类开发利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发展的能量称为新能源,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科技水平情况下,新能源有不同的内容。当今社会,新能源通常指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气等。
煤的时代
能源结构的变迁 历史上,伴随着新的化石的发现和大规模开与应用,世界的能源消费结构经历了数次变革。18世纪的以煤炭替代柴薪,到19世纪中叶煤炭已经逐渐占主导地位。20世纪20年代,随着石油的发现与石油工业的发展,世界能源结构发生了第二次转变,即从煤炭转向石油与天然气,到20世纪60年代,石油与天然气已逐渐称为主导能源,动摇了煤炭的主宰地位。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两次石油危机的爆发,开始动摇了石油在能源中的支配地位。以此同时,大部分化学能源的储量日益减少,并伴随着许多环境污染问题。
而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却在与日俱增。例如主要能源形式 地球能源的储量估计
煤炭:~200年
石油、天然气:~50年
核能:无穷多
之一的电力消耗逐年增加。根据统计,人口若每30年增加一倍,电力的需求量每八年就要增加一倍。
于是,20世纪末,能源结构开始经历第三次转变,即从以石油为中心的能源系统开始向以煤、核能和其它再生能源等多元化的能源结构转变。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核能的比例将不断增长,并将逐步替代石油和天然气而成为主要的大规模能源之一。
化学能的储存量 煤炭、石油、天然气还有多少年可以让人类开利用?据世界能源会议统计,世界已探明可煤炭储量共计15980亿吨,预计还可开200年。探明可石油储量共计1211亿吨,预计还可开30~40年。探明可天然气储量共计119万亿立方米,预计还可开60年。必须指出的是,煤炭、石油等直接燃烧用来生产电能与热能实在太可惜了,且不说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它们还是很好的化工原料呢!
水能及新能源的潜力 那么水能呢?我们知道,水力是可以长期开发利用的。但是,在那些大面积缺水、水力不丰富的国家和地区怎么办?再说,水能还有个季节性的问题。这些都使水能无法成为世界能源结构中唯一的主力军。新能源中,太阳能虽然用之不竭,但代价太高,并且就目前的技术发展情况来看,在一代人的时间里不可能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其它新能源也是如此。其它一些能源与水能相似,它们的规模受到环境、季节、地理位置等条件的限制,如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等。
易裂变核素
易发生裂变的原子只有铀-235(U235)、钚-239(Pu239)、铀-233(U233)三种。而天然存在的易裂变元素只有铀-235,钚-239可由铀-238生成,铀-233可由钍-232(Th232)生成。
易聚变核反应
氘(D2)-氚(D3)反应。氘和氚都是氢原子的同位素。氘天然存在,而氚极少,必须由人工生成(如由锂制造)。
核能--无穷的能源 核能分为裂变能和聚变能两种。目前人类能正在用于和平利用的只有裂变能。可控聚变能利用技术正在攻克。
天然铀的成份
天然铀中占99.3%为难裂变的铀-238,仅有0.714%为易裂变的铀-235。铀-238可通过吸收一个中子变成易裂变的钚-239。
作为发展核裂变能的主要原料之一的铀,世界上已探明的铀储量约490万吨,钍储量约275万吨。如果利用得好,可用2400~2800年。
聚变反应主要来源于氘-氚的核反应,氘来可大量自海水,氚可来自锂。因此聚变燃料主要是氘和锂,海水中氘的含量为0.03克/升,据估计地球上的海水量约为138亿亿米3,所以世界上氘的储量约40亿万吨;地球上的锂储量虽比氘少得多,也有2000多亿吨,用它来制造氚,足够满足人类对聚变能的需求。这些聚变燃料所释放的能量比全世界现有能源总量放出的能量大千万倍。按目前世界能源消费的水平,地球上可供原子核聚变的氘和氚,能供人类使用上千亿年。如果人类实现了氘-氚的可控核聚变,核燃料就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人类就将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这正是当前核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所以。聚变能源不仅丰富,而且安全、清洁。聚变产生的放射性比裂变小的多。
专家们预测,核能在未来将成为人类取之不尽的持久能源。
1.2 变脏的地球与干净的核电
本节要点:回答的问题以下问题:现有的能源还能维持多久?能源利用可以不污染环境吗?核能真是可持续能源吗?
u 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寻找一些既能保证有长期足够的供应量又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能源。
而目前人类面临的问题正是:能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
能源利用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能源危机
目前世界上常规能源的储量有的只能维持半个世纪(如石油),最多的也能维持一、二百年(如煤)人类生存的需求。
今天,几乎所有的工业化国家都面临着两个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紧密相连的挑战:保证令人满意的长期能源供应和减少人类活动带给环境的影响。能源利用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关系到人类未来生存与文明延续的一个重要问题。
能源供应危机 今天的世界人口已经突破60亿,比上个世纪末期增加了2倍多,而能源消费据统计却增加了16倍多。无论多少人谈论“节约”和“利用太阳能”或“打更多的油井或气井”或者“发现更多更大的煤田”,能源的供应却始终跟不上人类对能源的需求。当前世界能源消费以化石为主,其中中国等少数国家是以煤炭为主,其它国家大部分则是以石油与天然气为主。按目前的消耗量,专家预测石油、天然气最多只能维持不到半个世纪,煤炭也只能维持一二百年。所以不管是哪一种常规能源结构,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都日趋严重。
浓烟滚滚的火电厂
能源对环境的污染 另一方面,特别是利用化石能源的过程也直接影响地球的环境,使大气和水遭受严重污染。大气中主要的五种污染物是:氮氧化物(如NO与NO2)、二氧化硫(SO2)、各种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CO) 大气污染的主要源头
目前世界上最严重的大气污染来自化石能源燃烧造成的大气中二氧化碳量的增加。带来的主要后果是: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
和碳氢化合物(如CH4、C2H6、C2H4等)。其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①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② 汽车排放的废气;③ 工业生产(如各种化工厂、炼焦厂等)产生的废气。而其中燃烧化石燃料的火力发电厂是最大的固定污染源。
1. 多元化
世界能源结构先后经历了以薪柴为主、以煤为主和以石油为主的时代,现在正在向以天然气为主转变,同时,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也正得到更广泛的利用。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能源供应成本和可供应能源的结构变化决定了全球能源多样化发展的格局。天然气消费量将稳步增加,在某些地区,燃气电站有取代燃煤电站的趋势。未来,在发展常规能源的同时,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受到重视。在欧盟2010年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中,风电要达到4000万千瓦,水电要达到1.05亿千瓦。2003年初英国公布的《能源白皮书》确定了新能源战略,到2010年,英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英国发电总量的比例要从目前的3%提高到10%,到2020年达到20%。
2. 清洁化
随着世界能源新技术的进步及环保标准的日益严格,未来世界能源将进一步向清洁化的方向发展,不仅能源的生产过程要实现清洁化,而且能源工业要不断生产出更多、更好的清洁能源,清洁能源在能源总消费中的比例也将逐步增大。在世界消费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的比例将由目前的26.47%下降到2025年的21.72%,而天然气将由目前的23.94%上升到2025年的28.40%,石油的比例将维持在37.60%~37.90%的水平。同时,过去被认为是“脏”能源的煤炭和传统能源薪柴、秸杆、粪便的利用将向清洁化方面发展,洁净煤技术(如煤液化技术、煤气化技术、煤脱硫脱尘技术)、沼气技术、生物柴油技术等等将取得突破并得到广泛应用。一些国家,如法国、奥地利、比利时、荷兰等国家已经关闭其国内的所有煤矿而发展核电,它们认为核电就是高效、清洁的能源,能够解决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
3. 高效化
世界能源加工和消费的效率差别较大,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潜力巨大。随着世界能源新技术的进步,未来世界能源利用效率将日趋提高,能源强度将逐步降低。例如,以19年美元不变价计,1990年世界的能源强度为0.3541吨油当量/千美元,2001年已降低到0.3121吨油当量/千美元,预计2010年为0.2759吨油当量/千美元,2025年为0.2375吨油当量/千美元。
但是,世界各地区能源强度差异较大,例如,2001年世界发达国家的能源强度仅为0.2109吨油当量/千美元,2001~2025年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强度预计是发达国家的2.3~3.2倍,可见世界的节能潜力巨大。
4. 全球化
由于世界能源分布及需求分布的不均衡性,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越来越难以依靠本国的来满足其国内的需求,越来越需要依靠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供应,世界贸易量将越来越大,贸易额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以石油贸易为例,世界石油贸易量由1985年的12.2亿吨增加到2000年的21.2亿吨和2002年的21.8亿吨,年均增长率约为3.46%,超过同期世界石油消费1.82%的年均增长率。在可预见的未来,世界石油净进口量将逐渐增加,年均增长率达到2.96%。预计2010年将达到2930万桶/日,2020年将达到4080万桶/日,2025年达到4850万桶/。世界能源供应与消费的全球化进程将加快,世界主要能源生产国和能源消费国将积极加入到能源供需市场的全球化进程中。
5. 市场化
由于市场化是实现国际能源优化配置和利用的最佳手段,故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世界各国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加快,世界能源利用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世界各国直接干涉能源利用的行为将越来越少,而为能源市场服务的作用则相应增大,特别是在完善各国、各地区的能源法律法规并提供良好的能源市场环境方面,将更好地发挥作用。当前,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利比亚等能源丰富的国家,正在不断完善其国家能源投资政策和行政管理措施,这些国家能源生产的市场化程度和规范化程度将得到提高,有利于境外投资者进行投资。
三、启示与建议
1. 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走高效、清洁化的能源利用道路
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中国能源储量结构的特点及中国经济结构的特色,决定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将不大可能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差异将继续存在,这就要求中国的能源政策,包括在能源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勘探生产、能源利用、环境污染控制和利用海外能源等方面的政策应有别于其他国家。鉴于我国人口多、能源特别是优质能源有限,以及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等情况,应特别注意依靠科技进步和政策引导,提高能源效率,寻求能源的清洁化利用,积极倡导能源、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和完善我国能源安全体系
为保障能源安全,我国一方面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完善能源法律法规,建立能源市场信息统计体系,建立我国能源安全的预警机制、能源储备机制和能源危机应急机制,积极倡导能源供应在来源、品种、贸易、运输等方式的多元化,提高市场化程度;另一方面应加强与主要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对话,扩大能源供应网络,实现能源生产、运输、购、贸易及利用的全球化.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据估算,每年辐射到地球上的太阳能为17.8亿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500~1000亿度。但因其分布很分散,目前能利用的甚微。地热能指陆地下5000米深度内的岩石和水体的总含热量。其中全球陆地部分3公里深度内、150℃以上的高温地热能为140万吨标准煤,目前一些国家已着手商业开发利用。世界风能的潜力约3500亿千瓦,因风力断续分散,难以经济地利用,今后输能储能技术如有重大改进,风力利用将会增加。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温差能等,理论储量十分可观。限于技术水平,现尚处于小规模研究阶段。当前由于新能源的利用技术尚不成熟,故只占世界所需总能量的很小部分,今后有很展前途。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