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2.监控组态软件的组态软件

3.叙述遥感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4.发改局单位是管什么的

5.求气候变化人类取的措施!急需!帮帮忙!

6.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项目

7.贵州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

8.碳排放的标准是什么?

天然气检测原理_天然气动态监测技术规范最新版是哪一版

油气储运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可以借助当前物联网、人工智能、可视化等前沿技术,管理。

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与油气管道业务相融合,实现异常数据智能化预警、设备 GIS 信息动态展示等功能。从而达到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安全隐患的目的,进而促进管道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智能化进程。

助力低碳生产:低碳目标下,能源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作用更加凸显。能源数字化的意义,不仅在于把人从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对企业还有诸多好处。通过油气管道数字孪生系统,对运维数据进行实时展示,可以提升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站场智能管控:西气东输站场运维具有多气源、多用户、用户需求种类多的特点,供气保障难度高,站场管控压力大。为了降低站场运行风险,提高管网运营效率,基于运行数据,利用强大的渲染能力,搭建的可视化解决方案,形成了集中监视的高效管控模式,实现站场分输远程自动控制,推动输气管道站场管理智能化转型,使站场运营管控效率显著提升。

设备风险智能管控:通过对压缩机组运行数据进行关联性分析,建立智能健康感知模型,生成健康状态量化评估指标。

在数据可视化领域耕耘多年,面向油气储运用户,成功研发出智慧油气管道可视化管理系统。综合了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通信技术、GIS、可视化等多种技术,对油气管道运维全生命周期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与维护,系统涵盖产量分析、能耗分析、设备运维、安全防护以及厂区监控等板块。

通过可视化技术实现对日常运维的决策、智能状态感知、智能数据分析、智能信息发布、智能设备管理、智能业务管理六大功能。2D 面板用曲线图、趋势图、统计图等多种图表,实现分输量数据、进出站压力、压缩机运行状态、设备完整性、电能波形、综合流程分析等数据的实时可视化展示。

分输量可视化

随着天然气用气规模逐年增大,对天然气分输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对接数据接口,将省分输量、指定分输量以及昆仑分输量进行可视化表达,管理人员可根据 2D 面板直观查看输送量具体数据以及占比情况,实现了分输监测由人工主导向智能控制的转变,在提高站场运行可靠性、稳定性的同时,大大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管道压力可视化

管道工作压力是油气管道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对接测试系统,将管道的进站压力、站内压力、出站压力进行数据集,并通过丰富完善的图表库支持,将一年内的压力变化通过折线图动态展示。点击折线图上方对应的图标即可快速查看。有利于工作人员合理调配泵站和压气站的数量、站内机组的功率以及管道的耗钢量。

设备完整性可视化

设备完整性在管理过程中,贯穿设备自安装使用开始直至报废的生命周期。引擎支持根据设备情况自由设置监控设备,将抽象复杂的数据通过可视化图表进行清晰反应,提高油气站场设备可靠性,降低生产运行风险。

电能波形可视化

拥有一个海量的数据表库,可自适应当前绝大部分浏览器尺寸及分辨率。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型技术对西气东输压气站 110kv ?变电站与 10kv ?变电站进行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并根据其波动规律搭配图形组件,实现能源的高效、绿色、智慧应用与监管。

流程演示

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并依托其可视化技术,将西气东输二线广南支干线管道演示,包括地下管线、管线阀门、卧式分离器、旋风过滤器、空冷器等。化繁为简,便于信息的传达与沟通。

提高管道运维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将整个工艺流程透明化、可视化,从优化过程端入手达到控碳、减碳的目的。

产量分析

针对油气管道站不易实时监测、准确定位等问题,建立了基于传感器、通信、计算机等物联网技术设计的油气管道产量分析监测系统方案。

将 Web 可视化引擎与油气站管道输送产量分析系统相结合,接入产量数据至可视化平台,实时更新正输、省正输以及昆仑利用正输各支路瞬时产量、平均产量,点击设备编号可查看设备气体组成成分以及高危发热值,提高了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

总产量与产量比例信息可视化

支持通过 2D 面板对输送产量进行实时监测、通过数据统计图进行呈现。以便于运维人员对正输/反输、昆仑正输、特量进行监测掌握。

瞬时与平均产量信息可视化

选择搭载智能传感器,可对、省网以及昆仑各支路输送信息进行实时统计与监测。包括瞬时产量与平均产量,并以折线图形式展示输送量的计量数据以及波动形式,保证极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帮助企业把握油气集输量的真实情况,提高经济效益与权威效应。

气体组分信息可视化

支持对不同设备的气体组分进行监测,包括甲烷、氮气、CO2 等气体所占比例,点击对应设备即可切换查看,实时掌控设备的运行健康状态。

耗能分析

对油气管道站而言,提高运营管理水平,降低运行能耗,是降低企业输油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降低输油管道运行成本的措施之一就是对每条管道、每个设备实行严格的能耗目标监测。利用丰富的图表、图形设计元素将总耗电以及压缩机耗电进行可视化表达,并根据输送方案,对油气管道未来一周的能耗进行预测,可有效查看机组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总耗电监测

用电成本的控制与监测对油气管道输送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可视化的 2D 面板和图表的数据绑定,可对油气管道总耗电进行实时的数据展现。并用折线图统计近十天内耗电总量,为节能减排提供可靠依据。

压缩机耗电监测

压缩机作为耗电大户,在运行中会产生大量的电力消耗。能够通过压缩机能耗数据进行统一化的集,按时间排布分析,接入传感器数据实现可视化表达,实现压缩机的耗电监测的规范化、标准化,提升设备运行的经济性。

能耗预测

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未来一周的耗电相关指数进行全方位剖析,聚合关键指数,以专业视角进行切入,实现预警和趋势预测。对应生成动态的可视化图表,提高用户决策水平,引导油气管道管理健康发展。

能耗与省管网反输监控

通过集压缩机与其它设备能源介质数据,运用可视化组件,构建能源监控可视化看板。帮助用户结合历史数据趋势和警报进行分析,帮助诊断和隔离故障,提高管理效率,及时发现并且处理问题。

机柜间管理

3D 空间内展现了机柜间三维模型以及机柜分布。与底层数据集系统进行集成,能实时查看温湿度、漏水监测等动环数据,能更新配电监测实时数据。2D 面板显示台账信息和配电监测。实时的管理与监控低压设备以及台区综合评价状态,对设备进行状态查询、参数监测、预警告警等智能监测功能。

车辆与人员监控管理

通过 HT 系统,可以使虚拟环境中的空间环境与现实中的监控管理融合。利用三维仿真可视化灵活优势,对厂区人员进行实时信息抓取、并通过结合企业人员打卡系统对工作人员进行信息的提取对比与监测管理。支持对进出车辆与人员进行统计汇总,为数据驱动的智能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厂区监控管理

2D 面板信息集合了厂区内各项监控信息。将厂区内分散、孤立、视角不完整的监控统一整理。点击摄像头位置图标即可切换至对应摄像头,再次点击摄像头图标可切换至摄像头实时画面,实现场景还原。

电子围栏选择固定区域为防护区域,产生越界行为进行报警,抓取越界图像。用户点击按钮即可查看区域位置以及人工产生报警行为,满足企业厂区全局导览、告警联动、电子巡检、人车定位轨迹跟踪等管理需求,为数据驱动的智能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工艺工法

工艺工法重点模拟工法流程,运行管道走向,同时经过设备时进行相关数据信息展示,运行中整体场景变暗,流经部分设备及管线亮度提升。

随着西气东输的不断推进,我国油气管道里程数不断增加,传统管道运维过程中数据集人工化、异常报警不及时、设备智能化水平等不断凸显。未来Hightopo将继续坚定不移推进智慧管道的智能化运营体系构建,努力为天然气与管道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有益探索。

全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测井技术》是测井行业唯一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正式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本刊在全国1286种统计源期刊中名列第408位,在陕西省636种入源期刊中列第13位,能源学科类28种入源期刊中列第9位。目前已被国内外六家数据库收录。

《测井技术》于17年创刊,是国内惟一反映我国测井技术发展现状、水平及动向的技术刊物。本刊集学术性、技术性和信息性为一体,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期刊;被《中国石油文摘》、美国《石油文摘》、美国职业测井分析家学会(SPWLA)地球物理数据库、美国 Ei检索刊物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收录检索;被美国《PETROPHYSICS》转载;发行范围覆盖了与测井相关的各个领域,形成与国际相关测井行业的学术交流和信息交流,同时被全国主要大专院校图书馆馆藏。

《测井技术》所刊登的文章内容主要涵盖测井技术的理论研究、实验分析、仪器设计与数据集、测井资料分析处理、石油地质解释、动态监测技术、软件开发以及科技信息动态等方面,内容覆盖了与测井相关的各个领域。 综述

处理解释

测井仪器

测井应用

动态监测

射孔技术 1992年全国优科技期刊二等奖

19年集团公司优秀科技期刊奖

2000年陕西省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 期刊名称:测井技术

英文名称:Well Logging Technology

主办单位: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

出版地:陕西省西安市

语言种类:中文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测井技术

曾用刊名:地球物理测井

主管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主编:陆大卫 李剑浩 王环

地址:西安市南郊红专南路8号西安石油勘探仪器总厂

邮政编码:710061 主任委员: 陆大卫

副主任委员(按姓氏笔划排序):  匡立春 李剑浩 李建良 李越强 陈序三 陈尚明

委员(按姓氏笔划排序):  王天波 王 环 王国平 王界益 尹庆文 田树祥 安 涛 刘书民 刘风亮 朱世和 李 宁 李林新 李保同 李铁军 李国欣 宋公仆 汤天知 何亿成 吴世旗 佟成秋 严建奇 肖承文?陈必孝 姚声贤 邵在平 国庆忠 周灿灿 周凤鸣 范宜仁 金 鼎胡启月 张继果 郭海敏?施振飞 陶宏根 董经利 夏耀先 鲜于德清 魏大农 鞠晓东 谢荣华 樊政军

监控组态软件的组态软件

全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如图7.1所示。

7.3.1 国家、省、市、县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站网建设

县级以上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会同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承担地质灾害监测任务,负责业务技术管理,并可受委托行使部分地质灾害监测管理职能,发布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地质灾害监测机构是公益业单位。

(1)国家级地质灾害监测站

国家级地质灾害监测站负责全国性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网、信息网的建设与运行工作,并承担国家级地质环境监测任务;承担全国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和相关的调查研究工作;拟编全国地质灾害监测规划、、工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研究和推广新技术、新方法;承担全国地质灾害监测数据、成果报告的汇总、分析、处理和综合研究,为决策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负责对省(区、市)级地质灾害监测业务的指导、协调和技术服务。

图7.1 全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格规划图

图7.1 全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格规划图

(2)省级地质灾害监测站

省(区、市)级地质灾害监测站负责省级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网、信息网的建设与运行工作;承担省级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和相关的调查研究工作;受国家监测机构委托承担国家级地质灾害监测任务;编制省级适用的技术要求、实施细则;承担省级地质灾害监测数据和报告的汇总、分析、处理和综合研究工作,为决策和公众提供信息服务;负责对市(地、州、盟)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进行业务指导。

(3)市(地、州、盟)级地质灾害监测站

市(地、州、盟)级地质灾害监测站负责市级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网和信息网的建设、运行和监测设施维护;承担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和相关调查工作;承担省级地质灾害监测机构委托的地质灾害监测任务;承担地质灾害监测数据和报告的汇总、检查、分析研究,为当地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负责对县级监测机构以及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的技术指导和实地培训。

(4)县(市、旗)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

地质灾害管理需要,特别是地质灾害严重的县(市、旗),必须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站(点),负责本县的地质灾害监测和组织群测群防工作;同时负责监测设施的维护;及时完成监测报告和监测数据的上传。

7.3.2 专业监测骨干网络建设

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骨干网络主要指由国家建立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包括区域性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监测网、山区城市和重大工程区地质灾害动态监测网、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试验区和重大突发性地质灾害单体监测点。其选点原则如下:

1)全国突发性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灾害点;

2)威胁重要城市、国家重大基础设施以及可能造成大江大河堵塞的大型突发性地质灾害体;

3)威胁国家级名胜风景区或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区的重要灾害隐患点;

4)贫困地区威胁人口1000人以上,潜在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规模为大型以上的突发性地质灾害。

(1)山区城市和重大工程区地质灾害监测网

对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影响范围较大、具有国家级重大工程设施的地区,利用卫星遥感图像定期对地质灾害威胁较严重的城市和重大工程进行监控。

2010年之前,主要监测对象如下:

1)大江大河:对中俄界河、黄河上游主干流、长江上游主干流、雅鲁藏布江等利用卫星遥感图像定期实施灾情监测。

2)南水北调工程:以南水北调西线和中线为主。

3)交通干线: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宝成铁路、成昆铁路、南昆铁路、青藏铁路等。

4)管线:西气东输管线、涩宁兰天然气管线、宝成输油管线、汉川天然气管线、中俄输油管线等。

5)城市:重庆市、兰州市、抚顺市、鞍山市、铜川市、大冶市等。

6)矿山:辽宁抚顺煤矿、辽宁抚顺红透山铜矿、黑龙江七台河煤矿、山西太原市西山煤矿、贵州开阳磷矿等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地理地质条件和环境地质问题比较突出的国有老矿山。

(2)重大突发性地质灾害单体监测工程

1)监测及选点原则:对重大突发性地质灾害的监测,视不同情况区别对待。从防灾减灾角度一般可分为两类:①通过一定的工程措施可以消除灾害隐患,并且具有明显治理效益(治理费用与潜在损失相比)。对这类灾害应及早进行勘查治理,在消除灾害隐患之前必须取可靠的监测手段对其动态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避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②灾害体特征复杂、灾害征兆不十分突出、难以取有效措施进行避让或治理的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点,由国家和地方等出资建立专业监测点。也可接受其他部门的委托,对重大工程区(沿线)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建立专业监测点。

2)单体监测方案:建立以GPS测量法、钻孔倾斜仪法、地下水动态监测法等监测技术方法为主体的综合监测技术组合体系。包括滑坡地面绝对位移监测系统,滑坡深部位移监测系统,滑坡地下水动态监测系统,滑坡相对位移监测系统,滑坡诱发因素监测系统等监测体系。

2010年之前,完成全国重大突发性地质灾害单体监测网的建设,同时重点做好已发现的分布在13个省(区、市)的50处重大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点(表7.4)。其中,重庆市滑坡4处,浙江省滑坡4处,云南省滑坡及滑坡泥石流群7处,西藏自治区滑坡3处,四川省滑坡5处、泥石流3处,陕西省滑坡7处,青海省滑坡3处,湖南省滑坡1处,湖北省滑坡1处,贵州省滑坡1处,广东省滑坡3处,甘肃省滑坡6处、泥石流2处的单体监测工程。

表7.4 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点概况

续表

(3)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研究试验区

针对我国突发性地质灾害具有区域性、同时性、突然性、暴发性和危害大等特点,结合国土整治规划和能源开发,在代表性地区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在试验区建立自动遥测雨量观测站网,逐步建立试验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区域爆发的降雨临界值,为突发性灾害的区域预警提供依据。同时,在试验区开展降雨期斜坡岩土体渗流观测,研究降雨诱发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的机理。

2010年前,进一步完善和建设三峡库区立体式监测预警示范区。完成三峡库区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的立体监测网建设,在库区60处地质灾害点实现监测数据的自动集、实时传输和自动分析;完善库区20个县级监测点建设;完成1∶1万航摄飞行;建立全库区的遥感(RS)监测系统,完成全球定位系统(GPS)控制网、基准网建设。

2010年以前重点在重庆市区、北京市、甘肃兰州市、陕西安康市、四川雅安、云南新平、云南东川、浙江金华市、江西宜春市等地区开展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试验研究。

(4)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监测网

1)国家级地面沉降监测网选址原则:①跨省区的地面沉降灾害区域;②有一定的监测工作和设施基础;③地方有积极性,并提供配套资金;④具有较为完善的法规和管理体系。

2)工作部署:2010年之前,重点开展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关中平原、淮北平原和松嫩平原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监测网的建设;2010年以后逐步开展汾河谷地、辽河盆地、珠江三角洲以及全国其他主要城市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的调查及监测网的建设。

长江三角洲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监测网包括上海市全部,江苏的苏锡常地区、南通地区和盐城地区南部的三个县(市),浙江的杭嘉湖平原,控制面积近5万km2。

华北平原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监测网包括北京、天津市的平原区,河北省的环渤海平原区和山东的鲁西北平原,控制面积5万多km2。

关中平原和汾河谷地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监测网的覆盖范围自六盘山南麓的宝鸡,沿渭河向东,经西安到风陵渡转向北东,沿汾河经临汾、太原到大同,宽近100km,长近1000km,包括渭河盆地、运城盆地、临汾盆地、太原盆地、大同盆地等,涉及近50个(县)市。

7.3.3 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突发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主要针对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山区农村,以县为单位,在专业队伍指导下,建立由当地领导下的县、乡、村群测群防体系。在各级地方的组织和领导下,充分发挥各级监测站的技术优势,提高群众的防灾意识和参与程度,完善监测预报制度,到2010年,建成1400个县(市)突发性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

(1)群众监测网络建设

1)监测点选定原则:①危险性大、稳定性差、成灾概率高,会造成严重灾情的地质灾害隐患体;②对集镇、村庄、工矿及重要居民点人民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的地质灾害隐患体;③一旦发生将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地质灾害隐患体;④威胁公路、铁路、航道等重要生命线工程的地质灾害隐患体;⑤威胁重大基础建设工程的地质灾害隐患体。

2)监测点的建设:根据上述原则确定需要监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后,由专业调查组及时向当地提出监测方案,同时协助搞好监测点的建设工作。①监测范围的确定:除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和不稳定斜坡本身的变形迹象进行监测外,还应把该灾害点威胁的对象和可能成灾的范围,纳入监测范围。②监测方法与要求:对当前不宜进行治理或暂时不能进行治理的隐患点,危害大的应建立简易监测点,同时要对宏观地面变形、滑坡体内的微地貌、地表植物和建筑物标志等进行观察。以定期巡测和汛期强化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定期巡测一般为半月或每月一次,汛期强化监测将根据降雨强度,每天或24小时值班监测。③监测点的设置:简易监测点一般用设桩、设砂浆贴片和固定标尺,对滑坡体地面裂缝相对位移进行监测,对危害大的隐患点,如有条件也可用视准线法测量监测点的位移。

3)监测网点的管理与运行:①监测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单位与个人。被监测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在的乡(镇)、村和有关单位为监测责任人,在其领导下,成立监测组,监测组由受危害、威胁的居民点或有关单位的群测人员组成。②建立岗位责任制,县、乡(镇)、村应逐级签订责任书。调查过程中,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与培训,教会监测责任人、监测组成员和群众,如何监测、如何判断灾害可能发生的各种迹象和灾情速报及有关应急防灾救灾的方法。③信息反馈与处理。县(市)国土主管行政部门负责监测资料与信息反馈的收集汇总,上报到市(地、州)国土行政部门(或地质环境监测站)进行综合整理与分析,省国土厅地质环境处(或省地质环境总站)将上报的资料与信息录入省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进行趋势分析,同时对下一步监测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④预测有重大险情发生时,当地和有关单位应立即取应急防灾减灾措施,同时应立即报告省、市、县和国土主管部门,派出专业人员赴现场协助监测和指导防灾救灾。⑤建立地质灾害速报制度,按国土资发[1998]15号文附件执行。

4)资料的收集与监测数据的整理:①监测数据包括地质灾害点基本资料、动态变化数据、灾情等。②所有监测数据均应以数字化形式储存在信息系统中,同时,必须以纸介质形式备份保存。③监测点必须进行简易定量监测,并须整理成有关曲线、图表等。应编制有关月报、季报和年报,同时,对今后灾害发展趋势进行预测。④监测数据应按有关程序逐级汇交。

(2)群专结合的预报预警系统建设

1)县(市)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和指导群众监测网络,负责监测资料与信息反馈的收集汇总。

2)县(市)国土行政主管部门的地质环境职能部门应根据气象、水文预报和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预测地质灾害危险点,并及时向有关乡(镇)、村和矿山及负有对重要设施管理的有关部门发出预警通知。

3)县(市)国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各乡(镇)、矿山、重要设施主管部门编制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编制全县(市)汛期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并负责组织实施。

4)县(市)国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地质灾害防治科普宣传活动和基层干部培训工作。

7.3.4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网建设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与防治数据是国家与地方进行地质灾害防治,保障社会与经济建设的重要信息,具有数量大、更新快、用途广等特点。通过信息网的建设,实现数据的集、存储、分析和发布,切实做到为、研究人员和社会提供所需的地质灾害信息,为国家经济建设宏观决策提供基础的科学依据。

到2010年,在完善中国地质灾害信息网与各省地质灾害信息网及部分地(市)地质灾害信息网的同时,建成集地质灾害监测、地下水环境监测等为一体的全国地质灾害监测信息系统,实现地质灾害监测数据的自动集、传输、存储、数据管理、查询、应用和信息实时发布系统。

到2020年,以科学技术为先导,不断完善全国地质灾害监测信息系统,结合气象、水文、地震等相关因素,建成多专业领域、多信息处理技术的信息系统;全面提升我国地质灾害监测信息水平,满足社会和民众对地质灾害信息的需求,实现远程会商、应急指挥等重要决策功能。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建设依托于各级地质灾害监测机构,具有统一要求、统一流程、分级管理等特点,是一个与现代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的系统工程。本书在第11章(全国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系统建设规划研究)全面讨论了包括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在内的整个地质灾害防治信息系统的建设问题,本节不再赘述。

7.3.5 突发性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反应机制建设与远程会商应急指挥系统建设

(1)应急反应机制建设

从现在(2004年)起,国家、各省(区、市)要组建以省国土行政主管部门为指挥中心,以地质环境监测总站(院、中心)为主体,地(市、州)、县(市、区)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和地方专业队伍协同作战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应急反应系统。

1)应急反应系统要配置必备的应急设备,每年汛前对防灾预案中地质灾害隐患点的主要县(市)进行险情巡查,重点检查防灾减灾措施、群测群防网络、监测责任制是否落实到位,并对主要灾害隐患点进行险情巡查,汛中加强监测,汛后进行复查。

2)发现险情和接到险情报告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现场,进行险情鉴定,同时能够及时对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分析,预测灾害发展趋势,根据灾害成因、类型、规模、影响范围和发展趋势,划定灾害危险区,设置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危险区内人员和重要财产撤离,情况危急时,强制组织避灾疏散。

3)接到特大型和大型地质灾害隐患临灾报告,指挥部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迅速组织应急调查组赶赴现场,调查、核实险情,提出应急抢险措施建议。

(2)突发性重大地质灾害远程会商与应急指挥系统建设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日趋突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必须针对重大地质灾害及时作出反应,提出科学的决策意见,及时指挥应急处理工作。

突发性重大地质灾害远程会商及应急指挥系统,是针对突发重大地质灾害的预报和应急指挥,在建立地质灾害综合数据库的基础上,构建连接院国土主管部门、地质灾害数据中心与重点地质灾害发生区的远程会商和应急指挥网络化多媒体环境及地质灾害应急数据传输环境,形成一套信息化的地质灾害远程会商和应急指挥工作流程。

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对重大地质灾害预报和应急指挥相关的信息进行提取、加工、整理、集成与分析,建立地质灾害综合数据库。信息内容包括地理、地质背景数据;气象分析数据;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数据;地质灾害情况资料;救灾条件信息等。

2)建立地质灾害信息发布平台。开发和建设重大地质灾害信息预报与应急指挥相关的动态信息发布系统、空间信息提取与发布系统、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

3)构建地质灾害远程会商和应急指挥的网络和多媒体运行环境。包括多点、多级会议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及有关音像、电话系统;国家与重点地质灾害区域之间的网络信息传输系统;构建地质灾害重点区域应急调查数据快速传输环境。

4)研究与制定形成一套地质灾害远程会商和应急指挥系统工作规范。分析地质灾害远程会商和应急指挥工作的特点,提出地质灾害远程会商和应急指挥系统工作的模式,建立一套相关的工作规范。

叙述遥感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俗称组态软件,译自英文SCADA,即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数据集与监视控制)。

组态软件的应用领域很广,它可以应用于电力系统、给水系统、石油、化工等领域的数据集与监视控制以及过程控制等诸多领域。

在电力系统以及电气化铁道上又称远动系统(RTU System,Remote Terminal Unit)。

组态软件是指一些数据集与过程控制的专用软件,它们是在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层一级的软件平台和开发环境,使用灵活的组态方式,为用户提供快速构建工业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功能的、通用层次的软件工具。

起源于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由仪器,仪表发展而来)

发展于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应用而设计的); 1、InTouch:Wonderware 是 Invensys plc“生产管理”部的一个运营单位,是全球工业自动化软件的领先供应商。

Wonderware的InTouch软件是最早进入我国的组态软件。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基于Windows3.1的InTouch软件曾让我们耳目一新,并且InTouch提供了丰富的图库。

但是,早期的InTouch软件用DDE方式与驱动程序通信,性能较差,最新的InTouch7.0版已经完全基于32位的Windows平台,并且提供了OPC支持。

2、IFix:GE Fanuc 智能设备公司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和日本Fanuc公司合资组建,提供自动化硬件和软件解决方案,帮助用户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增强其盈利能力。

Intellution公司以Fix组态软件起家,1995年被爱默生收购,现在是爱默生集团的全资子公司,Fix6.x软件提供工控人员熟悉的概念和操作界面,并提供完备的驱动程序(需单独购买)。

Intellution将自己最新的产品系列命名为iFiX,在iFiX中,Intellution提供了强大的组态功能,但新版本与以往的6.x版本并不完全兼容。

原有的Script语言改为VBA(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并且在内部集成了微软的VBA开发环境。

遗憾的是,Intellution并没有提供6.1版脚本语言到VBA的转换工具。

在iFiX中,Intellution的产品与Microsoft的操作系统、网络进行了紧密的集成。

Intellution也是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组织的发起成员之一。

iFiX的OPC组件和驱动程序同样需要单独购买。

3、Citech:悉雅特集团(Citect)是世界领先的提供工业自动化系统、设施自动化系统、实时智能信息和新一代 MES 的独立供应商。

CiT公司的Citech也是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产品。

Citech具有简洁的操作方式,但其操作方式更多的是面向程序员,而不是工控用户。

Citech提供了类似C语言的脚本语言进行二次开发,但与iFix不同的是,Citech的脚本语言并非是面向对象的,而是类似于C语言,这无疑为用户进行二次开发增加了难度。

4、WinCC:西门子自动化与驱动集团(A&D)是西门子股份公司中最大的集团之一,是西门子工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Simens的WinCC也是一套完备的组态开发环境,Simens提供类C语言的脚本,包括一个调试环境。

WinCC内嵌OPC支持,并可对分布式系统进行组态。

但WinCC的结构较复杂,用户最好经过Simens的培训以掌握WinCC的应用。

1.力控ForceControl(北京三维力控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三维力控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监控组态软件研发与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核心软件产品初创于1992年,公司以自主创新为动力,逐渐奠定了在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

国产监控组态软件唯一的完整的冗余与热备体系设计,完整的分布式网络结构;

支持控制设备冗余、多重网络冗余,多客户端冗余、冗余的主从站都可以操作;

人机监控图形界面与过程数据处理分离,内置独立的实时历史数据库;

实时历史数据库支持Windows/Unix/Linux 操作系统,数据库开放接口支持远程访问;软件具备独立的Web Server,支持 Web Service 接口,支持PDA终端访问方式;和设备支持多种通讯方式,上千种的驱动程序,支持多协议设备共用一条通讯总线,支持不同通讯链路切换。

产品发展历程:

1992年:诞生了力控的DOS版本;

1994年:基于16位的Windows(3.1)的力控版本形成;

1996年:基于32位的Windows(95)的力控1.0形成;

1999年:力控1.2版本推出,并在中国石油大庆天然气公司广泛应用;

2000年:力控2.0推出,同时出版了《监控组态软件及应用》一书;

2001年:力控“软”策略PC控制软件推出;

2002年:力控2.6推出,北京三维力控正式成立;

2004年:力控3系列软件推出;

2005年:力控pFieldm®网关软件推出;

2006年:力控5.0版本软件推出;

2007年:力控6.0版本软件推出;

2008年:力控6.1版本软件推出;

产品特点:

方便、灵活的开发环境,提供各种工程、画面模板、可嵌入各种格式(BMP、GIF、JPG、JPEG、CAD等)的,方便画面制作,大大降低了组态开发的工作量;

高性能实时、历史数据库,快速访问接口在数据库4万点数据负荷时,访问吞吐量可达到20000次/秒;

强大的分布式报警、处理,支持报警、网络数据断线存储,恢复功能;

支持操作图元对象的多个图层,通过脚本可灵活控制各图层的显示与隐藏;

全新的、灵活的报表设计工具:提供丰富的报表操作函数集、支持复杂脚本控制,包括:脚本调用和脚本,可以提供报表设计器,可以设计多套报表模板;

提供在Inter/Intra上通过IE浏览器以“瘦”客户端方式来监控工业现场的解决方案;

支持通过PDA掌上终端在Inter实时监控现场的生产数据,支持通过移动GPRS、CDMA网络与控制设备或其它远程力控节点通讯

支持控制设备冗余、控制网络冗余、监控服务器冗余、监控网络冗余、监控客户端冗余等多种系统冗余方式。

全新的高性能实时、历史数据库

力控6.0重新设计了数据库内核部分。

除了用旋转门算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压缩外,重新优化设计了磁盘存贮算法以实现对长年形成的海量历史数据的快速查询。

支持的数据类型除原有的浮点型、布尔型、字符串型外,新增了对二进制型数据的支持。

单台服务器容量可达100,000点,吞吐量支持每秒写入/查询20,000个数据点。

历史数据库可在线备份。

支持多服务器处理。

当数据库构成双机冗余系统时增加了从站操作功能,即处于备用状态的从站可作为普通操作员站使用。

新增数据库快速访问接口DBI

DBI是一套全新设计开发的实时数据库访问接口。

它除了兼容原有接口Db的所有接口功能外,还增加了获取数据库结构信息的接口,并增加了动态控制变化数据集功能。

由于DBI口用了快速数据访问机制,数据访问吞吐量可达到20000次/秒,可以适合过程仿真、优化控制、专家诊断等多种行业应用。

进程管理

新增的进程管理器可按照配置安全启动、停止各个程序进程,支持进程异常自动处理功能。

可远程监测各进程状态,远程启、停进程,远程上传、下载工程应用或更新程序组件。

报警、处理

强大的分布式报警、处理,支持报警、网络数据断线存储,恢复功。

功能强大的、开放的过程可视化监控平台

全面提升的HMI

1)支持HMI图层操作,可灵活控制各图层的显示与隐藏。

2)重新设计的HMI的对象容器,定义了全新的容器接口集,增加了通过脚本对容器对象的直接操作功能,通过脚本可调用对象的方法、属性。

3)完善了力控OCX容器的型脚本功能,支持更多类型的OCX控件。

4)增强的SQL脚本。

可根据SQL脚本函数返回值判断执行结果、支持模糊查询、支持时间类型字段的处理等。

灵活的报表生成器

1)提供丰富的报表操作函数集、支持复杂脚本控制,包括:脚本调用和脚本。

2)兼容Excel工作表文件,提供类Excel的绝大部分功能,包括:编辑功能、计算功能、图表功能等。

3)支持图表显示自动刷新,可输出多种文件格式: Excel、TXT、PDF、HTML、CSV等。

4)可实现多层表头,可以实现报表嵌套,可以制作复杂的报表格式。

5)具备打印、打印预览、页眉页脚打印功能。

6)报表数据源支持实时数据库和各种关系数据库,可显示、处理实时和历史数据。

7)提供报表设计器,可以设计多套报表模板。

对标准组件和图库进行了大量更新与扩充

1)重新设计、开发实时和历史趋势、XY曲线、多功能报警、历史报表、总貌画面、温控曲线、ADO历史曲线等标准组件。

2)新增多功能显示、GIF透明动画、CAD图形组件等实用图形工具。

3)优化、改造了文本输入、下拉框、列表框、复选框、多选按钮、起始时间、时间范围、历史追忆等Windows控件。

4)优化、改造了多媒体播放器、Flash播放器、浏览器、幻灯片等子图。

5)增加了大批如:PID调节器、手操器等实用子图。

新一代的网络功能

1)Web发布不但支持自有的Web服务器,同时支持IIS服务器,开放的Web控件方便用户建立门户网站。

2)支持掌上PDA终端访问网络服务器,浏览画面。

3)丰富了XML数据传送接口。

4)加强了GPRS/CDMA移动网络的并发数据功能,适合大型移动网络数据处理。

全面升级的I/O调度

6.0的I/O调度在兼容原有全部驱动程序的前提下,进行了多项功能改进。

1)通过简单组态配置,即可支持控制设备的的串口、以太网通道冗余以及控制器冗余。

2)每个驱动可加载独立进程完成集,彻底消除单进程容易产生的线程安全隐患。

3)增加驱动管理器,可查看信道、设备的状态信息,信道的通信报文,对信道进行启、停控制。

4)支持异种通信协议共享同一信道(如:用RS485协议同时在一个链路上集多种厂家、不同协议的设备)。

5)增加了监控数据读写的优先级控制功能。

2.组态王KingView(北京亚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性能特点:

(1)组态王对大容量工程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实时性:

?数据集性能

? 网络通讯性能

? 画面刷新性能

? 脚本执行性能

(2)组态王具有易用性特点:操作简单、直观、易理解,符合工控行业使用习惯,简单实用

(3)组态王具有扩展性:易于进行功能扩展

(4)组态王具有良好开放性:提供完善的api接口,利于与其他系统对kingview系统的整合,接口内容包括:

? 实时数据的访问接口

? 历史数据的访问接口

? 报警数据的访问接口

? 安全用户的访问接口

? 变量对象的配置接口

? 设备对象的配置接口

? 用户对象的配置接口

(5)组态王7.0具有良好可维护性:具有诊断、监视、记录工具,能够进行快速的故障定位和排除

(6)组态王7.0具有可定制性:定制OEM版本快速方便

技术参数:

(1)实时数据:报警冗余切换小于2秒

(2)历史数据:

? 存储速度:10000点/s

? 存储时间范围:可由客户订制,精确到毫秒级

? 查询: 历史库查询数据时间小于3秒

同一数据可按照年、月、日、时查询,时间相差在秒级以内

? 历史冗余切换时间小于2秒

(3)冗余切换:

? IOserver之间切换小于2秒

? IOserver可进行最长7天的数据缓存

(4)画面系统

? 画面最大尺寸可达到0x7680(或更大)

? 画面数目没有限制

(5)曲线趋势图:

? 最多同时显示4个绘图区

? 最多同时显示64条曲线

? 最多可以同时具有16条数据轴

? 可同时具有2条时间轴

(6)门户:

? 可以支持200个以上的客户端同时访问

3.Realinfo(大庆紫金桥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紫金桥监控组态软件是紫金桥公司在长期的科研和工程实践中开发的通用工业组态软件。

紫金桥组态软件在实际应用中,以其可靠性、方便性和强大的功能得到用户的高度评价,用户已经广泛应用于石化、炼油、汽车、化工、冶金、制药、建材、轻工、造纸、矿、环保、电力、交通、智能楼宇、仓储、物流、水利等多个行业和领域的过程控制、管理监测、现场监视、远程监视、故障诊断、企业管理、等系统。

软件发展历程:

1993年开始研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大型实时数据库系统软件

1996年推出了基于Windows NT和OpenVMS两种操作系统的实时数据库系统ConRTDB1.0

1998年推出了紫金桥实时数据库系统1.0和紫金桥组态软件1.0

2000年推出了紫金桥实时数据库系统2.0和紫金桥组态软件2.0

2002年推出了紫金桥实时数据库系统3.0和紫金桥组态软件3.0

2004年推出了紫金桥实时数据库系统3.6和紫金桥组态软件3.6

2006年推出了紫金桥实时数据库系统3.6和紫金桥组态软件3.6的升级版本;推出煤矿行业版软件

2007年推出了紫金桥监控组态软件 V6.0

2008年推出了实时数据库系统 V5.0;同年8月推出紫金桥抽油机监控系统V1.0、紫金桥混凝土配料系统V2.0、紫金桥人员定位系统V2.0

2009年推出了紫金桥组态软件6.1正式版软件,紫金桥与高校开始共同研发先进控制管理模块

2010年推出了紫金桥抽油机监控系统V2.0;同年推出了紫金桥混凝土配料系统V3.0、紫金桥人员定位系统V3.0

2011年推出了紫金桥实时数据库V6.0、紫金桥监控组态软件V6.5

紫金桥组态软件主要特点:

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

软件是客户/服务器软件,同时支持分布式服务器和分布式客户端。

一处定义,多处引用:在服务器端定义的点,可以同时在多个客户端上引用,减少组态工作量和避免数据的不一致性。

支持多种组网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搭建分布式结构,如以太网、串口、拨号网络、无线电台、GPRS、卫星网等多种连接方式,适应不同场合。

数据库处理核心

数据库服务器可以进行各种运算和数据处理,如量程变换、报警、历史数据记录、PID控制、流量累计等多种处理,支持数据库脚本,在核心级实施控制,满足控制的实时需求。

灵活的点参数结构,用户根据需要组态自定义点类型和点参数,满足个性化需求。

冗余系统

软件支持双机/多机热备份,支持IO冗余、主机冗余、通讯冗余,系统可以智能检测不同类型的故障并自动进行响应的操作,确保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IO驱动

软件在长期的应用过程中,开发了数百种久经考验的IO通讯接口,支持各类智能仪表、智能模块、变频器、板卡、PLC和DCS。

同时支持OPC、DDE等各类开放接口。

图形系统

支持过渡色、透明色,支持各种图形画刷,真实再现生产流程,能设计出逼真的图形效果。

系统预先定义了数百种标准图形,如泵、阀、仪表、管道、马达等,可以缩短开发时间。

用户也可以自定义图库,一劳永逸。

脚本系统

系统支持多种触发形式的脚本,如键动作、数据刷新动作、条件动作、应用动作、窗口动作、对象动作,可以构建各类复杂系统。

脚本用类BASIC语言,简单实用,提供了功能丰富的预定义函数,支持间接变量、数组、循环和自定义函数。

报表系统

软件本身提供了报表系统,可以支持紫金桥的各类运算和函数,还提供了报表函数,报表格式灵活,可以制出各类报表。

提供EXCEL组件,可把紫金桥的各类(包括实时、历史、统计等)数据无缝嵌入EXCEL。

组件对象

可以直接在画面中插入各类Windows标准控件,如文本编辑框、下拉框、列表框、表格、复选框等,全面支持各类ActiveX控件和OLE对象,提供各种功能组件如温控曲线、时间调度、自定义菜单等。

Web发布

软件通过Web发布,可以在Inter上授权访问,授权操作。

可以使用Windwos自带的WebServer或紫金桥提供的WebServer,可以任意指定数据发布端口。

客户端简单易用,用户无需降低IE浏览器安全级别,可直接浏览。

周密的安全管理系统

安全管理支持用户分组,用户继承所在组的全部权限,且可以定义拥有自己的私有权限。

对窗口、配方、各种点、各种操作等都提供了完整的安全保护机制,只有授权用户才可以操作。

图形模版

使用事先定义的数据处理方式或外观展现形式,在运行时根据指定的输入数据,动态生成实例对象。

为批量组态提供方便,并提高工程的灵活性。

向导

针对用户的实际需求,将一系列常见功能如:历史查询、报警查询、关系库查询等模块化,并以向导的方式实现一键组态。

工程多实例运行

不同工程可以在同一计算机上独立运行,每个工程具有完整的运行系统,并且几乎具备了单工程独立运行的所有功能。

4.MCGS(北京昆仑通态自动化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全中文可视化组态软件,简洁、大方,使用方便灵活

·完善的帮助系统和多媒体教程

·真正的32位程序,支持多任务、多线程,运行于Win95/98/NT/2000平台

·提供近百种绘图工具和基本图符,快速构造图形界面

·支持数据集板卡、智能模块、智能仪表、PLC、变频器、网络设备等700多种国内外众多常用设备

·支持温控曲线、曲线、实时曲线、历史曲线、XY曲线等多种工控曲线

·支持ODBC接口,可与SQL Server、Oracle、Access等关系型数据库互联

·支持OPC接口、DDE接口和OLE技术,可方便的与其他各种程序和设备互联

·提供渐进色、旋转动画、透明位图、流动块等多种动画方式,可以达到良好的动画效果

·上千个精美的图库元件,保证快速的构建精美的动画效果

·功能强大的网络数据同步、网络数据库同步构建,保证多个系统完美结合

·完善的网络体系结构,可以支持最新流行的各种通讯方式,包括电话通讯网,宽带通讯网,ISDN通讯网,GPRS通讯网和无线通讯网

5.Controx(华富开物)北京华富远科技术有限公司

Controx用C#与C++开发,产品分为通用版、嵌入版(CE)、网络版等版本。

6.QTouch(武汉舜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QT类库开发而成,完全具有跨平台和统一工作平台特性,可以跨越多个操作系统,如unix、linux、windows等,同时在多个操作上实现统一工作平台,即可以在windows上开发组态,在linux上运行等。

QTouch是HMI/SCADA组态软件,提供嵌入式linux平台的人机界面产品。

7、易控(北京九思易)

发改局单位是管什么的

专业课书上都有啊,《测绘学概论》你有没?

资料:

中国遥感技术应用的现状与发展

来源:互联网 责编:大嘴 作者:郑立中

一、中国遥感技术应用现状

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从此人类以崭新的角度开始重新认识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空间信息技术是本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遥感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则是对地观测的重要手段。中国的遥感技术从70年代起步,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努力,已发展到目前的实用化和国际化阶段,具体表现在具备了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实用化能力和全方位地开展国际合作使其走向世界的国际化能力。

1?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中国目前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对国家环境的影响程度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对国土进行动态监测是我国一贯重视的问题。我国国土面积大、类型多,遥感技术在国土动态监测上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和潜在的市常如,在1980~1985年期间,我国曾利用陆地卫星MSS数据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调查,并按1∶50万比例尺成图,宏观地反映了我国大地的基本状况;年开始由国家土地局主持开展了全国范围的土地详查工作,用了航片和地面实地测量的方法,对农地用1∶1万比例尺成图、林地及草地用1∶5万比例尺成图、在西部地区利用航片与陆地卫星数据结合按1∶10万比例尺成图。但是由于区域范围大,使项目实施历时长达10年,可见实施全国的土地调查迫切需要高空间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图像。据估计覆盖我国整个国土面积需要600景TM图像,而斯波特图像则需要6000多景, 可见遥感技术在我国具有相当大的市场,因而尽快发射我国自己的卫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迫切的任务。“八五”期间中国科学院和农业部“国家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小组在1992~1995年的3年时间里完成了全国环境调查,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环境数据库,较过去开展一项单项专题的全国环境调查需5~10年的时间是一个很大进步。在项目实施中全部用了90年代接收的最新陆地卫星TM图像作为主要的信息源,同时也使用了我国近年内发射的多颗返回式调查卫星的高分辨率图像,在大兴安岭、秦岭、横断山脉一线以东选用1∶25万比例尺,此线以西用1∶50万比例尺进行遥感图像判读、制图及数据库建立工作。为此,须完成全国陆地部分国际标准分幅地图近500幅幅面的调查、制图与数据分析工作。除全国范围的国土调查外,各主要省市,如北京、天津、浙江、陕西、内蒙等许多省市自治区也开展了国土调查工作。

除此以外,80年代后期的“三北”防护林带综合遥感调查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遥感调查”以及“遥感技术在西藏自治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的应用”等项目都是比较重大的遥感工程。但是,从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来看,类似于全国土地调查等大型工程项目应该增加动态监测的能力,如在我国东部地区应该每年调查一次,西部地区每5年一次。可见,我们面临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 遥感应用的市场是非常广泛的。

2?具有对重大自然灾害灾情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的能力

中国是自然灾害频繁且严重的国家,每年因灾害所造成的损失高达上千亿元人民币。对重大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和灾情评估,减轻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是遥感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

我国在“八五”期间建立了重大自然灾害(洪水、林火、干旱、地震、雪灾等)遥感监测评估系统。针对洪涝灾害用了包括陆地卫星、气象卫星和具有全天候观测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的机载合成孔径雷达遥感等多高度的立体监测手段,不仅具有监测的宏观性、动态观测能力,而且通过机-星-地实时传输系统能够实时地将灾情图像及时地传送到中央指挥部门。自1987年以来,我国先后在永定河、黄河、长江、淮河等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防汛遥感综合试验。尤其是1994年在福建闽江、广东的西江和北江,1995年在鄱阳湖、洞庭湖和辽河的洪水监测评估工作中,已分别将洪水灾害的初评估与精评估的时间压缩至2天和2周。整个技术方法与流程已达到实用化水平。如在1991年太湖流域洪涝灾害遥感监测中,用了多个时相的诺阿卫星影像、陆地卫星TM影像和侧视雷达图像,通过多时相的遥感信息复合得到了准确的灾情数据。

1987年5月发生在我国东北大兴安岭的特大森林火灾, 第一个发现火灾的是诺阿气象卫星图像。在火灾发生期间连续接收了过境的气象卫星和陆地卫星图像,每天提供火区范围、火势变化、火头位置移动、新火点出现以及扑火措施效果等方面的信息。火灾后的1988 年和1989年利用陆地卫星TM图像还进行了火烧迹地恢复的遥感调查,实现了森林火灾早期预警、灾中的动态监测、灾后损失评估以及后期的生态恢复调查的遥感动态观测,得到了国家***很高的评价。

此外,我们还利用气象卫星遥感数据与地面气象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在黄淮海平原建立了旱情遥感动态监测评估系统,为农业管理、合理灌溉等提供了决策依据。

总之,中国的自然灾害之多、危害之大是惊人的,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减灾的效果是显著的,同时应用的潜力也是巨大的。

3?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农作物估产和林业调查

我国是农业大国,粮食问题是我国非常重视的问题。早在80年代中期,在国家经委的支持下,以中国气象局为主组织开展了北方10省市冬小麦估产试验。这标志着气象卫星非气象领域工程化应用的开始,也是我国首次开展大规模遥感估产工作。目前利用气象卫星进行农作物估产的应用已得到了普及和深化,并形成了一种业务化的手段,估产对象也从冬小麦扩展到玉米、水稻等其他作物。

“八五”期间我国建立了主要产粮区主要农作物(小麦、水稻、玉米)估产信息系统。其中大面积冬小麦遥感估产运行系统是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将整个遥感估产的各个作业环节纳入计算机系统运行,使其整体具有数字化作业能力,并能输出各种估产结果。1992~1995年近3年在黄淮海地区进行冬小麦遥感估产试验的结果表明,利用遥感技术对大面积农作物估产的精度能够达到95%以上,无论是大区域还是分省(区)估算,均能达到规定的精度指标。随着系统运行年限的累积,估产精度将会逐渐提高,运行费用也会逐年减少。同时针对国家急需了解农业种植结构变化和进行种植面积测算、长势监测和单产模型建立等的要求,对我国主要农作物进行了遥感估产,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构成了农作物估产的实用运行系统。此外,其他农作物如水稻、玉米等也都分别在江南的太湖平原和东北的三江平原建立了估产信息系统,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995年国家遥感中心组织力量完成了《中国农业状况图集》,用图表相结合的方式,形象直观地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的综合水平,以及粮食、棉花、油料等方面的状况及变化,揭示了农业发展中面临的耕地减少等问题,为中央和地方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该项工作受到了同志的肯定。

4?地质矿产遥感调查

中国的矿产丰富,遥感技术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遥感技术在区域地质填图方面的应用已比较成熟,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在内蒙古、山东、江西、四川等省区开展的32 项1∶5万图幅的地质填图工作中,用遥感技术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填图的质量,而且节省了填图的费用,每幅图的实际费用仅占常规方法所需费用的三分之二;在承德地区用 TM图像进行1∶25万比例尺的区域地质填图工作中, 除建立的遥感地层单元符合1∶25 万区域地质填图单元技术要求外, 在地质构造和矿产研究方面也有更多的发现,并且大大地缩短了周期、节省了经费。这必将为我国在本世纪内实施并完成200万平方公里1∶5万区域地质填图和全国范围的l∶25万区域地质填图项目起到重要作用。

在地质矿产调查方面,遥感技术在我国已经从间接探测发展到了直接探测阶段,如在新疆准葛尔利用细分红外和多光谱扫描技术直接探测到了岩金矿的蚀变带,取得了利用遥感技术直接寻找金矿的重大进展。我国还利用短波红外成像光谱扫描仪在新疆进行了石油天然气的遥感直接探测试验。利用该遥感图像数据通过信息增强和提取,捕捉到了油气藏在地表的微渗漏所造成的烃异常,进而达到直接探测的目的。该项目在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多次生产试验中得到了证实。这些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加快我国西部的开发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此外,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干涉测量雷达技术已经在三峡大坝等大型工程的环境监测和油气区地面沉降等应用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二、中国遥感技术应用展望

“九五”期间,中国国家科委已经把“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综合应用研究”列为“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重中之重项目,至此遥感信息技术已连续四个五年被列入国家优先项目,说明了国家对遥感事业的重视。可以预见,该项目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将这一高新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使其走上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1?推动业务性遥感信息综合服务体系的形成

“九五”期间遥感科技攻关的重点是在以农业为主体的与环境动态信息服务方面。届时将建立一个国家级的宏观信息服务体系,同时使对水旱灾害为主的遥感监测与评估系统走向业务化运行。

(1)国家级基本与环境遥感动态信息服务体系的建立

我们将针对全国范围内的基本土地与生态环境状况,建立空间型信息系统,形成每年动态更新一次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向国家高层次部门提供以国家农业土地、城市化发展及其动态变化为主的数字图件,其中包括1∶25万全国分及分重点区域的土地及其生态环境背景图件和数据;重点开发地带和大城市周边地区的1∶10万图件和相应的数据库;每年一次1∶25万比例尺的中国东部耕地与城镇动态变化图件和数据库;较为完整的全国基本土地和生态环境背景数据库;对国家热点问题,如耕地动态变化、城市化等每年提供一次专题报告等。按,1999年以前我们将建立网络型国家级信息服务体系,提供相应的环境信息及决策信息,保证系统连续稳定地运行。

(2)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运行系统的完善

以水旱灾害监测与评估为重点的运行性综合监测与评估业务系统将于1999年建成并投入相关业务部门使用,使之具备定期发布全国旱情、随时监测评估洪涝灾害和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该系统具有以下功能:对突发性水灾,在系统进入状态后2天内提供受淹范围、各类土地面积等信息, 一周之内提供包括受灾人口、受淹房屋等信息的详细报告;对重点地区,实施每天一报淹没地区及面积的信息服务;在危机时刻,提供实时灾害现场图像显示和注记;从1998年开始,每10天报一次全国的旱情数据,成灾地区对农田干旱状况每5 天上报一次灾情数据;对重大森林火灾和地震等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并及时提供相关信息,从而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2?继续赶超世界遥感科技前沿

在“九五”期间按照863将加大向对地观测系统建设的倾斜力度,除继续强化支持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样机的研制外,还要研制开发先进机载对地观测系统。

目前海洋监测已经列入了863,海洋的遥感监测已经得到了我国的高度重视,它是对地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发展预警海洋灾害、监测海洋环境所急需的高技术,为建立我国海洋立体监测系统提供技术支撑,提高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障能力,加速与全球海洋观测系统的接轨,力争本世纪末在海洋自动观测系统、水声遥测和海洋遥感技术应用的主要方面达到90年代中期的国际先进水平。

“九五”期间我国还将支持如下四个方面的新技术研究:以高光谱分辨率遥感为主的高分辨率遥感信息对水稻的识别,小块种植面积的测定以及农作物长势监测技术研究;雷达遥感新技术在有云天气条件下对水稻和棉花的识别以及农业土地面积测算技术研究;新型遥感技术大数据量信息的快速处理、分析以及提取技术研究;以新型遥感信息为基础的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融合处理技术以及基于遥感信息提取的地理信息系统快速生成、更新技术研究。

求气候变化人类取的措施!急需!帮帮忙!

问题一:发改局是什么单位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国家发改委作为院的职能机构,是综合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调控部门。 国家发改委的前身是国家委员会,成立于1952年。原国家委员会于199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委员会,又于2003年将原院体改办和国家经贸委部分职能并入,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国家发改委。 国家发改委主要职责 (一)拟订并组织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提出国民经济发展、价格总水平调控和优化重大经济结构的目标、政策,提出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和政策的建议,受院委托向全国人大提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报告。 (二)负责监测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态势,承担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的责任,研究宏观经济运行、总量平衡、国家经济安全和总体产业安全等重要问题并提出宏观调控政策建议,负责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调节经济运行,负责组织重要物资的紧急调度和交通运输协调。 三)负责汇总分析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情况,参与制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土地政策,拟订并组织实施价格政策。综合分析财政、金融、土地政策的执行效果,监督检查价格政策的执行。负责组织制定和调整少数由国家管理的重要商品价格和重要收费标准,依法查处价格违法行为和价格垄断行为等。负责全口径外债的总量控制、结构优化和监测工作,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四)承担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经济体制改革的责任,研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组织拟订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协调有关专项经济体制改革方案,会同有关部门搞好重要专项经济体制改革之间的衔接,指导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和改革试验区工作。 (五)承担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和生产力布局的责任,拟订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和投资结构的调控目标、政策及措施,衔接平衡需要安排中央 *** 投资和涉及重大建设项目的专项规划。安排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按院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审核重大建设项目、重大外资项目、境外开发类重大投资项目和大额用汇投资项目。指导和监督国外建设资金的使用,引导民间投资的方向,研究提出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的战略、规划、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的目标和政策。组织开展重大建设项目稽察。指导工程咨询业发展。 三)负责汇总分析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情况,参与制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土地政策,拟订并组织实施价格政策。综合分析财政、金融、土地政策的执行效果,监督检查价格政策的执行。负责组织制定和调整少数由国家管理的重要商品价格和重要收费标准,依法查处价格违法行为和价格垄断行为等。负责全口径外债的总量控制、结构优化和监测工作,促进国际收支平衡。 (四)承担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经济体制改革的责任,研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组织拟订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协调有关专项经济体制改革方案,会同有关部门搞好重要专项经济体制改革之间的衔接,指导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和改革试验区工作。 (五)承担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和生产力布局的责任,拟订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和投资结构的调控目标、政策及措施,衔接平衡需要安排中央 *** 投资和涉及重大建设项目的专项规划。安排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按院规定权限审批、核准、审核重大建设项目、重大外资项目、境外开发类重大投资项目和大额用汇投资项目。 (六)指导和监督国外建设资金的使用,引导民间投资的方向,研究提出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的战略、规划、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的目标和政策。......>>

问题二:发改局县级是属于什么性质的单位 县级发改局属于县级 *** 的组织部门,属于县级直属行政机关。一般情况下,县级发改局属于科级单位。局长为正科级职务。

问题三:“发改委”是负责什么工作的 发改委主任工作职责 1、负责发改委人事、财务、组织等全面工作,并直接向和分管发改委工作负责。 2、组织编制全市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 3、研究提出全市开发战略、发展规划、重大问题和有关政策、法规的建议。 4、研究提出全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引进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的政策建议,协调经济开发和科教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 5、依据国家产业政策,研究制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政策及产业政策,引导和促进全市经济结构的合理化。 6、按照市委、市 *** 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做好全市项目和资金争取工作。 7、完成市委、市 *** 交办的其它工作。 发改委党总支书记工作职责 1、负责抓好党的思想建设。 2、负责抓好党的组织建设,负责领导和督促检查各党支部执行有关党员教育、管理的各项制度。 3、负责主持召开党委会、党委民主生活会和政治理论学习会和党支部建设目标管理评估、民主评议党员和推优评先活动。 3、负责制定和实施发展党员工作,使党员的比例逐年有所提高。 4、负责干部的教育、培养和考察工作。 5、负责发改委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6、负责抓好党风廉政建设。 7、负责抓好所分管的各项工作,及时完成市委下达的其它工作。 发改委副主任工作职责 1、按照分工负责处理分管工作,并受主任委托,负责其他方面的工作或专项任务,并直接向发改委主任负责。 2、研究提出并做好分管工作中长期规划和年度的编制工作。 3、负责规划建设分管工作的重点项目,并做好政策落实。 4、研究制定分管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政策及产业政策。 5、负责做好分管工作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衔接平衡。 6、提出分管工作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及资金来源、资金投向,并组织协调其项目布局和监督实施。 7、负责审批、审核、申报分管工作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概算、竣工、验收。 8、负责对分管股室的管理及分管工作各类文件材料的审核把关。 9、按时完成主任交办及委务会议确定的其它工作。 项目办公室副主任工作职责 1、负责做好全市项目工作,直接对委主任及项目办主任负责。 2、贯彻落实上级关于项目实施管理的各项政策、法规、规章和制度,贯彻落实全委的各项指令; 3、研究制定全市项目建设发展战略和政策,编制全市项目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年度。 4、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结合全市规划布局,规划建设重点项目,并做好政策落实,负责项目争取、管理及协调服务工作。 5、负责全市项目库的建设管理工作,负责全市向上争取项目前期工作的准备工作。 6、负责全市重大项目的稽察检查。 7、负责全市项目工作重大材料的起草工作。 8、承办主任或委务会议确定的其它工作。 能源开发办公室工作职责 1、提出能源发展战略和政策,编制全市能源产业中长期规划和年度。 2、围绕火电、水电、风电、光电、石油、天然气及沼气、生物质能等新型能源,规划建设重大能源项目,并负责和上级业务部门联系,做好政策落实,项目争取和管理等工作。 3、结合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做好电网规划、争取及建设协调工作。 4、改善农村传统利用的生活能源,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 5、制定能源政策,落实节能措施,加强协调服务,推动能源产业发展。 6、完成市委、市 *** 及委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发改委办公室工作职责 1、协助委领导管好委机关的政务、事务工作。 2、负责文电运转、档案管理、保密、督查、秘书事务、重要会议组织及接......>>

问题四:国家发改委属于什么性质的单位 ,主要干什么的? 是院下的部委之一,是事业单位,可是权力大得很的部门。由以前的多个部门合并而来。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你可以到这个名称的百科词条中去

baike.baidu/view/193809

问题五:发改委是什么单位,干什么的? 上面回答太抽象,简单点说就是负责立项的,任何工程,都需要先发改委立项,相当于对我国经济进行的部门,详情参照经济法

问题六:县发改委是干什么的 县发改委是研究提出和组织编制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研究提出全县经济总量平衡、发展速度和结构调整的预期目标及调控措施;衔接、平衡各主要行业的发展规划。受县 *** 委托向县人大作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执行情况的报告。

主要职能:

(一)研究提出并组织实施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负责规划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发展规划体系;负责规划和的拟订、审核、调整、评估等综合管理工作;组织编制、审核、审批区域规划、重点专项规划;衔接平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等区域规划与专项规划之间的关系;组织编制并负责协调实施和监测评估主体功能区规划。

(二)综合分析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对经济运行情况进行预测、预警,研究提出总量平衡、发展速度和结构调整的调控目标和措施;提出国民经济发展和优化重大经济结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和政策,引导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进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出全县运用财税、金融、投资和价格等经济手段进行调控的政策建议,参与编制财政收支;研究编制企业债券的发行和政策措施,负责企业发行债券的审核、审批和监管工作;受县 *** 委托向县人大提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

(三)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体制改革工作,组织拟订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意见;牵头推进综合性改革试点;负责前瞻性、全局性的重大改革课题研究;拟订并指导和组织实施投融资、价格等体制改革方案;提出有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制度创新的政策措施建议;参与拟订有关社会、民生等方面的改革政策;组织起草、审核综合性改革政策。

(四)研究提出全县产业发展战略,拟订全县重大基础产业的发展战略、规划、重大政策和综合性产业政策,协调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并平衡相关发展规划和重大政策,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拟订全县服务业的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指导和协调服务业发展;组织实施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培育服务业优强企业,定期分析服务业运行情况;审批、核准和审核上报服务业建设项目,指导全县市场流通设施建设规划和总体布局;指导和督促县经信委、县交通运输局等部门做好生产 *** 业工作;负责重要经济的调控和储备管理;组织编制全县产业空间布局和发展规划;拟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组织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实施;安排并核准、备案、审核上报工业、高技术产业建设重大项目;编制并综合平衡各类园区(开发区)、重大产业基地的发展规划;提出农村、农业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建议并协调实施;安排并审批、核准、备案、审核上报农业、农村现代化示范工程、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基地和林业、水利等生态建设项目;负责全县农业区划和农业的综合管理;指导编制并参与实施全县农业综合开发规划。

(五)研究提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和生产力布局;综合管理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承担 *** 投资项目的前期储备、编制、组织实施、协调监督、竣工验收等工作;提出县财政性建设资金规模和投向,并纳入 *** 投资项目管理;加强和改进对各类民间投资的宏观调控,协调和引导民间投资的投向;会同国土部门平衡全县土地供应;负责重大项目及县级单位基本建设项目的审批、核准、审核上报,以及项目节能的审批、核准;负责招标范围和招标方式核准;参与国有基础设施资产权益转让项目的管理;牵头建立空间布局规划、行业准入标准,管理许可利用;根据分工承担使用国内、国外资金进口设备免税确认和购国产设备退税确认手续的申报及政策协调;参与重大建设项目的融资、资金平衡工作;牵头央企对接工作。

......>>

问题七:国家发改委是啥部门?管啥的 发改委重要项目什么都管,管辖范围太大,涉及面广,而且权力大,比作小院是个夸张的说法,虽然没有院的职权更广,但是确实反映了发改委的权力较为集中。是院各部委当中最显赫的部门。

先说历史根源,再说现实情况。第一,国家发改委一直承接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和管理职能。国家发改委的前身是国家委员会,成立于1952年。改革开放后,我国由经济体制转为市场经济体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原国家委员会于1998年更名为国家发展委员会。2003年又将原院体改办和国家经贸委部分职能并入,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国家发改委。二是现实情况。中国现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所有的工作都要围绕这一个点,而院在经济领域的重要职能基本上都体现在发改委。其职能是综合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调控部门。 从发改委的名称就可以看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是两个工作重点,权力很集中,掌握院经济方面的审批权等相关权力。三是职能和人员。职能和别的部委有交叉,一定程度上节制各个部门。人员众多,机构庞大,所以戏称小院。

问题八: *** 部门哪些属于发改委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国家发改委)作为院的职能机构,是综合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进行总量平衡,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宏观调控部门。

1、发改委管辖的内部机构如下:

办公厅、政研室、规划司、综合司、运行局、体改司、投资司、外资司、地区司、西部司、振兴司、农经司、基础司、产业司、高技术司、环资司、气候司、社会司、就业司、经贸司、财金司、价格司、价监局、法规司、国际司、人事司、稽察办、直属机关党委、离退休干部局、储备局、监察局。

2、发改委的直属单位如下:

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家信息中心、机关服务中心、基建物业管理中心、培训中心、价格认证中心、国防动员研究发展中心、国家投资项目评审中心、价格监测中心、国家物资储备调节中心、国际合作中心、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药品价格评审中心、国家节能中心、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与国际合作中心、中国经济导报社、中国改革报社、中国出版社、中国市场出版社、中国工程咨询协会、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和规划协会、中国招标投标协会、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中国投资协会、中国价格协会、中国人力开发研究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中国开发区协会、中国信息协会、宏观经济管理、中国经贸导刊。

问题九:发改委都有哪些部门 根据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内设28个职能机构:

(一)办公厅。

负责文电、会务、机要、档案等机关日常运转工作;承担信息、安全保密、 *** 、政务公开工作;承担机关财务、资产管理、内部审计等工作。

(二)政策研究室。

起草重要文件;组织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和国际经济的重大问题;承担新闻发布和信息引导等工作。

(三)发展规划司。

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规划生产力布局的建议,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中长期发展、总量平衡及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政策;组织拟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监测与评估;提出推进城镇化的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措施;统筹协调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

(四)国民经济综合司。

监测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发展变化,进行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测预警;研究总量平衡,提出宏观调控的目标以及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和政策的建议;开展宏观调控政策评估;组织拟订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年度重要商品平衡的总量目标和相关政策建议;提出国家重要物资储备政策建议,拟订并协调国家重要物资储备;组织研究和提出国家经济安全和总体产业安全战略及政策建议。

(五)经济运行调节局。

监测经济运行态势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协调解决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组织煤、电、油、气及其他重要物资的紧急调度和交通运输协调;组织应对有关重大突发件,提出安排重要应急物资储备和动用国家物资储备的建议。

(六)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

研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经济体制改革;组织拟订综合性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参与研究和衔接委内司局及有关方面拟订的专项经济体制改革方案,协调推进专项经济体制改革;指导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和改革试验区工作;协调解决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的重大问题。

(七)固定资产投资司。

监测分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状况,拟订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和投资结构的调控目标、政策、措施;起草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草案;提出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和修订投资核准目录的建议;安排中央财政性建设资金,按院规定权限,审核重大建设项目;指导工程咨询业发展。

(八)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司。

综合分析国际资本动态及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的状况;提出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的战略、规划、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的目标、政策,协调有关重大政策;承担全口径外债总量控制、结构优化和监测工作;会同有关方面组织拟订国际金融组织、外国 *** 规划并提出重大备选项目;会同有关方面拟订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按院规定权限,审核外商投资重大项目、境外开发类重大投资项目和大额用汇投资项目。

(九)地区经济司。

组织拟订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政策;协调国土整治、开发、利用和保护政策,参与制定土地政策,参与编制水平衡与节约规划、生态建设与环境整治规划;组织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指导地区经济协作;编制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开发和以工代赈;协调落实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提出重大项目布局建议并协调实施,推进中部地区内外协调合作和相关机制建设。

(十)西部开发司。

组织拟订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协调有关重大问题;提出西部地区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重大项目布局等建议并协调实施。

(十一)东北振兴司。

组织拟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协调有关重大问题;提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

问题十:发展和改革局的工作主要是什么? 发展和改革局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拟订并组织实施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提出综合运用经济手段和政策的建议,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负责协调农业、工业、服务业发展重大问题,提出优化重大产业结构目标、规划和政策建议;组织拟订综合性产业政策,推进经济(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升级;组织拟订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规划、政策;组织协调各行业部门拟订和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及产业政策,并做好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平衡;受市人民 *** 委托向市人大作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报告。

二、研究分析市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负责宏观经济社会预测、预警;研究分析宏观经济运动和社会管理中的重大问题,提出宏观调控政策建议;研究分析财政、土地、金融等方面的情况,参与财政、土地、金融体制改革以及政策的制定,提出投资融资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研究分析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综合协调环保产业有关工作,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承担指导推进和综合协调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的责任。研究经济社会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重大问题,组织拟订综合性经济社会体制改革方案,协调有关专项经济社会体制改革方案;指导和推进经济社会体制改革试点和改革试验项目工作;承担统筹城乡发展的责任,分析研究和协调城乡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牵头制定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措施。

四、承担规划重大建设项目和生产力布局的责任。拟订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和投资结构的调控目标、政策及措施,衔接平衡需要市 *** 安排投资和涉及重大建设项目的专项规划;安排全市财政性投资项目,按规定权限核准、审核重大建设项目、重大外资项目、重大境外投资项目,协调重大项目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拟定投资管理规范性文件,发布投资信息,引导民间投资方向;组织开展重大建设项目稽察;按规定指导和协调招标投标工作,对重大建设项目招标投标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和监督国外建设资金的使用;指导工程咨询业发展。

五、负责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衔接平衡;承担市内公共交通、市交通网络和部省合作干线铁路项目、城际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与建设的协调职能;负责统筹协调全市服务业发展,组织拟订和实施综合 *** 业发展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拟订高技术产业发展、产业技术进步、现代物流业的战略、规划和重大政策;参与协调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

六、研究能源开发和利用,提出综合能源发展战略和重大政策并组织实施;完善对能源产业的管理,推进能源结构战略性调整;拟订能源行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规划重大能源项目布局;研究提出相关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建议,监测和分析能源产业、能源安全的发展状况;参与有关基础设施方面的发展与合作,开展能源对外合作。

七、负责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衔接,组织拟订社会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和年度;参与拟订人口和生育、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民政等发展政策;研究提出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协调社会事业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

八、承担重要商品总量平衡和宏观调控的责任。编制重要农产品、工业品和原材料总量平衡并监督执行;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各类重要物资储备并监督执行。承担非上市公司发行企业(公司)债券审核上报工作。

九、......>>

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项目

一、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领域

(一)能源生产和转换。

1. 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

大力加强能源立法工作,建立健全能源法律体系,促进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确立能源中长期规划的法律地位,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减缓由能源生产和转换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 加快制定和修改有利于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法规。根据中国今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能源供应与服务体系的要求,尽快制定和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并根据该法的原则和精神,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等法律法规进行相应修订,进一步强化清洁、低碳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鼓励政策。

—— 加强能源战略规划研究与制定。研究提出国家中长期能源战略,并尽快制定和完善中国能源的总体规划以及煤炭、电力、油气、核电、可再生能源、石油储备等专项规划,提高中国能源的可持续供应能力。

—— 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制定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制定国家和地方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将可再生能源发展作为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考核指标,并通过法律等途径引导和激励国内外各类经济主体参与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促进能源的清洁发展。

2.加强制度创新和机制建设。

—— 加快推进中国能源体制改革。着力推进能源管理体制改革,依靠市场机制和推动,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积极稳妥地推进能源价格改革,逐步形成能够反映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污染治理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建立有助于实现能源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的价格体系;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性产品出口,形成有利于促进能源结构优质化和清洁化的进出口结构。

—— 进一步推动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机制建设。按照引导、政策支持和市场推动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通过投资、特许等措施,培育持续稳定增长的可再生能源市场;改善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市场环境,国家电网和石油销售企业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收购可再生能源产品。

3.强化能源供应行业的相关政策措施。

—— 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把发展水电作为促进中国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措施。在做好环境保护和移民安置工作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和利用丰富的水力,加快水电开发步伐,重点加快西部水电建设,因地制宜开发小水电。通过上述措施,预计2010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亿吨。

—— 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把核能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提高核电在中国一次能源供应总量中的比重,加快经济发达、电力负荷集中的沿海地区的核电建设;坚持以我为主、中外合作、引进技术、推进自主化的核电建设方针,统一技术路线,用先进技术,实现大型核电机组建设的自主化和本地化,提高核电产业的整体能力。通过上述措施,预计2010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0.5亿吨。

—— 加快火力发电的技术进步。优化火电结构,加快淘汰落后的小火电机组,适当发展以天然气、煤层气为燃料的小型分散电源;大力发展单机60万千瓦及以上超(超)临界机组、大型联合循环机组等高效、洁净发电技术;发展热电联产、热电冷联产和热电煤气多联供技术;加强电网建设,用先进的输、变、配电技术和设备,降低输、变、配电损耗。通过上述措施,预计2010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1亿吨。

—— 大力发展煤层气产业。将煤层气勘探、开发和矿井瓦斯利用作为加快煤炭工业调整结构、减少安全生产事故、提高利用率、防止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浪费和甲烷排放。主要鼓励政策包括:对地面抽项目实行探矿权、矿权使用费减免政策,对煤矿瓦斯抽利用及其他综合利用项目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煤矿瓦斯发电项目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规定的鼓励政策,工业、民用瓦斯销售价格不低于等热值天然气价格,鼓励在煤矿瓦斯利用领域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合作等。通过上述措施,预计2010年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2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 推进生物质能源的发展。以生物质发电、沼气、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和液体燃料为重点,大力推进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在粮食主产区等生物质能源较丰富地区,建设和改造以秸秆为燃料的发电厂和中小型锅炉。在经济发达、土地稀缺地区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等建设沼气工程,合理配套安装沼气发电设施。大力推广沼气和农林废弃物气化技术,提高农村地区生活用能的燃气比例,把生物质气化技术作为解决农村和工业生产废弃物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努力发展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和液体燃料,制定有利于以生物燃料乙醇为代表的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政策和激励措施,促进生物质能源的规模化生产和使用。通过上述措施,预计2010年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0.3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 积极扶持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等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大规模的风电开发和建设,促进风电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实现风电设备国产化,大幅降低成本,尽快使风电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积极发展太阳能发电和太阳能热利用,在偏远地区推广户用光伏发电系统或建设小型光伏电站,在城市推广普及太阳能一体化建筑、太阳能集中供热水工程,建设太阳能暖和制冷示范工程,在农村和小城镇推广户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房和太阳灶;积极推进地热能和海洋能的开发利用,推广满足环境和水保护要求的地热供暖、供热水和地源热泵技术,研究开发深层地热发电技术;在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发展潮汐发电,研究利用波浪能等其他海洋能发电技术。通过上述措施,预计2010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0.6亿吨。

4.加大先进适用技术开发和推广力度。

大力提高常规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能源工业可持续发展,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 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和利用技术。重点研究开发煤炭高效开技术及配套装备、重型燃气轮机、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高参数超(超)临界机组、超临界大型循环流化床等高效发电技术与装备,开发和应用液化及多联产技术,大力开发煤液化以及煤气化、煤化工等转化技术、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系统技术、二氧化碳捕获及利用、封存技术等。

—— 油气勘探开发利用技术。重点开发复杂断块与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技术,低品位油气高效开发技术,提高收率技术,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技术,重点研究开发深海油气藏勘探技术和稠油油藏提高收率综合技术。

—— 核电技术。研究并掌握快堆设计及核心技术,相关核燃料和结构材料技术,突破钠循环等关键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的建设和研究。

—— 可再生能源技术。重点研究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技术,开发大型风力发电设备,高性价比太阳光伏电池及利用技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生物质能和地热能等开发利用技术。

—— 输配电和电网安全技术。重点研究开发大容量远距离直流输电技术和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与装备,间歇式电源并网及输配技术,电能质量监测与控制技术,大规模互联电网的安全保障技术,西电东送工程中的重大关键技术,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高效配电和供电管理信息技术和系统。

(二)提高能源效率与节约能源。

1.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 健全节能法规和标准。修订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建立严格的节能管理制度,完善各行为主体责任,强化政策激励,明确执法主体,加大惩戒力度;抓紧制定和修订《节约用电管理办法》、《节约石油管理办法》、《建筑节能管理条例》等配套法规;制定和完善主要工业耗能设备、家用电器、照明器具、机动车等能效标准,修订和完善主要耗能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建筑节能标准,加快制定建筑物制冷、暖温度控制标准等。

—— 加强节能监督检查。健全强制淘汰高耗能、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的制度,依法淘汰落后的耗能过高的用能产品、设备;完善重点耗能产品和新建建筑的市场准入制度,对达不到最低能效标准的产品,禁止生产、进口和销售,对不符合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建筑,不准销售和使用;依法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高耗能行业及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等公共设施用能情况的监督;加强对产品能效标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行业设计规范执行情况的检查。

2.加强制度创新和机制建设。

—— 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实施GDP能耗公报制度,完善节能信息发布制度,利用现代信息传播技术,及时发布各类能耗信息,引导地方和企业加强节能工作。

—— 推行综合规划和电力需求侧管理,将节约量作为纳入总体规划,引导合理配置,取有效措施,提高终端用电效率、优化用电方式,节约电力。

—— 大力推动节能产品认证和能效标识管理制度的实施,运用市场机制,鼓励和引导用户和消费者购买节能型产品。

—— 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克服节能新技术推广的市场障碍,促进节能产业化,为企业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服务。

—— 建立节能投资担保机制,促进节能技术服务体系的发展。

—— 推行节能自愿协议,最大限度地调动企业和行业协会的节能积极性。

3.强化相关政策措施。

——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区域合理布局。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把区域经济发展与能源节约、环境保护、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有机结合起来,根据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按照主体功能区划要求,确定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促进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

—— 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控制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规模,降低高耗能、高污染产业比重,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先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低能耗的信息产业,制定并实施钢铁、有色、水泥等高耗能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提高行业准入标准,制定并完善国内紧缺及高耗能产品出口的政策。

—— 制定节能产品优惠政策。重点是终端用能设备,包括高效电动机、风机、水泵、变压器、家用电器、照明产品及建筑节能产品等,对生产或使用目录所列节能产品实行鼓励政策,并将节能产品纳入购目录,对一些重大节能工程项目和重大节能技术开发、示范项目给予投资和资金补助或贴息支持,研究制定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和绿色建筑的经济激励政策。

—— 研究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和加快淘汰高油耗车辆的财政税收政策。择机实施燃油税改革方案,制定鼓励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发展的产业政策,制定鼓励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消费的政策措施,取消针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各种限制,引导公众树立节约型汽车消费理念,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轨道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比例,研究鼓励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的生产和消费政策。

4.强化重点行业的节能技术开发和推广。

—— 钢铁工业。焦炉同步配套干熄焦装置,新建高炉同步配套余压发电装置,积极用精料入炉、富氧喷煤、铁水预处理、大型高炉、转炉和超高功率电炉、炉外精炼、连铸、连轧、控轧、控冷等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

—— 有色金属工业。矿山重点用大型、高效节能设备,铜熔炼用先进的富氧闪速及富氧熔池熔炼工艺,电解铝用大型预焙电解槽,铅熔炼用氧气底吹炼铅新工艺及其他氧气直接炼铅技术,锌冶炼发展新型湿法工艺。

—— 石油化工工业。油气开应用油系统优化配置、稠油热配套节能、注水系统优化运行、二氧化碳回注、油气密闭集输综合节能和放空天然气回收利用等技术,优化乙烯生产原料结构,用先进技术改造乙烯裂解炉,大型合成氨装置用先进节能工艺、新型催化剂和高效节能设备,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合成氨推广一段炉烟气余热回收技术,以石油为原料的合成氨加快以天然气替代原料油的改造,中小型合成氨用节能设备和变压吸附回收技术,用水煤浆或先进粉煤气化技术替代传统的固定床造气技术,逐步淘汰烧碱生产石墨阳极隔膜法烧碱,提高离子膜法烧碱比重等措施。

—— 建材工业。水泥行业发展新型干法窑外分解技术,积极推广节能粉磨设备和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对现有大中型回转窑、磨机、烘干机进行节能改造,逐步淘汰机立窑、湿法窑、干法中空窑及其他落后的水泥生产工艺。利用可燃废弃物替代矿物燃料,综合利用工业废渣和尾矿。玻璃行业发展先进的浮法工艺,淘汰落后的垂直引上和平拉工艺,推广炉窑全保温技术、富氧和全氧燃烧技术等。建筑陶瓷行业淘汰倒焰窑、推板窑、多孔窑等落后窑型,推广辊道窑技术。卫生陶瓷生产改变燃料结构,用洁净气体燃料无匣钵烧成工艺。积极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以及优质环保节能的绝热隔音材料、防水材料和密封材料,提高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比重,延长建筑物的寿命。

—— 交通运输。加速淘汰高耗能的老旧汽车,加快发展柴油车、大吨位车和专业车,推广厢式货车,发展集装箱等专业运输车辆;推动《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国家标准的实施,从源头控制高耗油汽车的发展;加快发展电气化铁路,开发交—直—交高效电力机车,推广电气化铁路牵引功率因数补偿技术和其他节电措施,发展机车向客车供电技术,推广使用客车电源,逐步减少和取消柴油发电车;用节油机型,提高载运率、客座率和运输周转能力,提高燃油效率,降低油耗;通过制定船舶技术标准,加速淘汰老旧船舶;用新船型和先进动力系统。

—— 农业机械。淘汰落后农业机械;用先进柴油机节油技术,降低柴油机燃油消耗;推广少耕免耕法、联合作业等先进的机械化农艺技术;在固定作业场地更多的使用电动机;开发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农业机械上的应用。通过淘汰落后渔船,提高利用效率,降低渔业油耗。

—— 建筑节能。重点研究开发绿色建筑设计技术,建筑节能技术与设备,供热系统和空调系统节能技术和设备,可再生能源装置与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精致建造和绿色建筑施工技术与装备,节能建材与绿色建材,建筑节能技术标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技术和标准。

—— 商业和民用节能。推广高效节能电冰箱、空调器、电视机、洗衣机、电脑等家用及办公电器,降低待机能耗,实施能效标准和标识,规范节能产品市场。推广稀土节能灯等高效荧光灯类产品、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及电子镇流器,减少普通白炽灯使用比例,逐步淘汰高压汞灯,实施照明产品能效标准,提高高效节能荧光灯使用比例。

5. 进一步落实《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提出的十大重点节能工程。

积极推进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机构节能、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的实施,确保工程实施的进度和效果,尽快形成稳定的节能能力。通过实施上述十大重点节能工程,预计“十一五”期间可实现节能2.4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约5.5亿吨。

(三)工业生产过程。

——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化”原则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取各种有效措施,进一步促进工业领域的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加快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满足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对工业产品基本需求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水泥、石灰、钢铁、电石等产品的使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产品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

—— 强化钢材节约,限制钢铁产品出口。进一步贯彻落实《钢铁产业发展政策》,鼓励用可再生材料替代钢材和废钢材回收,减少钢材使用数量;鼓励用以废钢为原料的短流程工艺;组织修订和完善建筑钢材使用设计规范和标准,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降低钢材使用系数;鼓励研究、开发和使用高性能、低成本、低消耗的新型材料,以替代钢材;鼓励钢铁企业生产高强度钢材和耐腐蚀钢材,提高钢材强度和使用寿命;取消或降低铁合金、生铁、废钢、钢坯(锭)、钢材等钢铁产品的出口退税,限制这些产品的出口。

—— 进一步推广散装水泥、鼓励水泥掺废渣。继续执行“限制袋装、鼓励和发展散装”的方针,完善对生产企业销售袋装水泥和使用袋装水泥的单位征收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政策,继续执行对掺废渣水泥产品实行减免税优惠待遇等政策,进一步推广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等措施,保持中国散装水泥高速发展的势头。

—— 大力开展建筑材料节约。进一步推广包括节约建筑材料的“四节”(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建筑,积极推进新型建筑体系,推广应用高性能、低材耗、可再生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大力推广应用高强钢和高性能混凝土;积极开展建筑垃圾与废品的回收和利用;充分利用秸秆等产品制作植物纤维板;落实严格设计、施工等材料消耗核算制度的要求,修订相关工程消耗量标准,引导企业推进节材技术进步。

—— 进一步推动己二酸等生产企业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等国际合作,积极寻求控制氧化亚氮及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 (6)等温室气体排放所需的资金和技术援助,提高排放控制水平,以减少各种温室气体的排放。

(四)农业。

——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逐步建立健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若干法律为基础的、各种行政法规相配合的、能够改善农业生产力和增加农业生态系统碳储量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制定农田、草原保护建设规划,严格控制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开垦土地,不允许以任何借口毁坏草地和浪费土地。

—— 强化高集约化程度地区的生态农业建设。通过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推广化肥、农药合理使用技术,大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实施新一轮沃土工程,科学施用化肥,引导增施有机肥,全面提升地力,减少农田氧化亚氮排放。

—— 进一步加大技术开发和推广利用力度。选育低排放的高产水稻品种,推广水稻半旱式栽培技术,用科学灌溉技术,研究和发展微生物技术等,有效降低稻田甲烷排放强度;研究开发优良反刍动物品种技术,规模化饲养管理技术,降低畜产品的甲烷排放强度;进一步推广秸秆处理技术,促进户用沼气技术的发展;开发推广环保型肥料关键技术,减少农田氧化亚氮排放;大力推广秸秆还田和少(免)耕技术,增加农田土壤碳贮存。

(五)林业。

——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快林业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和清理工作。制定天然林保护条例、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条例等专项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完善执法体制,加强执法检查,扩大社会监督,建立执法动态监督机制。

—— 改革和完善现有产业政策。继续完善各级造林绿化目标管理责任制和部门绿化责任制,进一步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全民义务植树的多种形式,制定相关政策推动义务植树和部门绿化工作的深入发展。通过相关产业政策的调整,推动植树造林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增加森林和林业碳汇。

—— 抓好林业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防护林体系、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林业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抓好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建设,通过有效实施上述重点工程,进一步保护现有森林碳贮存,增加陆地碳贮存和吸收汇。

(六)城市废弃物。

—— 强化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切实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使管理的重点由目前的末端管理过渡到全过程管理,即垃圾的源头削减、回收利用和最终的无害化处理,最大限度地规范垃圾产生者和处理者的行为,并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 进一步完善行业标准。根据新形势要求,制定强制性垃圾分类和回收标准,提高垃圾的综合利用率,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量。严格执行并进一步修订现行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生活垃圾填埋无害化评价标准》等行业标准,提高对填埋场产生的可燃气体的收集利用水平,减少垃圾填埋场的甲烷排放量。

—— 加大技术开发和利用的力度。大力研究开发和推广利用先进的垃圾焚烧技术,提高国产化水平,有效降低成本,促进垃圾焚烧技术产业化发展。研究开发适合中国国情、规模适宜的垃圾填埋气回收利用技术和堆肥技术,为中小城市和农村提供亟需的垃圾处理技术。加大对技术研发、示范和推广利用的支持力度,加快垃圾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的发展步伐。

—— 发挥产业政策的导向作用。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通过实施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推行环卫行业服务性收费、经济承包责任制和生产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等措施,促进垃圾处理体制改革,改善目前分散式的垃圾收集利用方式,推动垃圾处理的产业化发展。

—— 制定促进填埋气体回收利用的激励政策。制定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建设和使用填埋气体收集利用系统。提高征收垃圾处置费的标准,对垃圾填埋气体发电和垃圾焚烧发电的上网电价给予优惠,对填埋气体收集利用项目实行优惠的增值税税率,并在一定时间内减免所得税。

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

(一)农业。

—— 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以节水改造为中心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着力搞好田间工程建设,更新改造老化机电设备,完善灌排体系。继续推进节水灌溉示范,在粮食主产区进行规模化建设试点,干旱缺水地区积极发展节水旱作农业,继续建设旱作农业示范区。狠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建设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非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加大粮食主产区中低产田盐碱和渍害治理力度,加快丘陵山区和其他干旱缺水地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

—— 推进农业结构和种植制度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促进优势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形成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扩大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的种植,促进种植业结构向粮食作物、饲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三元结构的转变。调整种植制度,发展多熟制,提高复种指数。

—— 选育抗逆品种。培育产量潜力高、品质优良、综合抗性突出和适应性广的优良动植物新品种。改进作物和品种布局,有地培育和选用抗旱、抗涝、抗高温、抗病虫害等抗逆品种。

—— 遏制草地荒漠化加重趋势。建设人工草场,控制草原的载畜量,恢复草原植被,增加草原覆盖度,防止荒漠化进一步蔓延。加强农区畜牧业发展,增强畜牧业生产能力。

—— 加强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发展包括生物技术在内的新技术,力争在光合作用、生物固氮、生物技术、病虫害防治、抗御逆境、设施农业和精准农业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继续实施“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搞好大宗农作物、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扩繁推广。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提高农业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二)森林和其他自然生态系统。

—— 制定和实施与适应气候变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快《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修订,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法》,制定湿地保护条例等,并在有关法津法规中增加和强化与适应气候变化相关的条款,为提高森林和其他自然生态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提供法制化保障。

—— 强化对现有森林和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效保护。对天然林禁伐区实施严格保护,使天然林生态系统由逆向退化向顺向演替转变。实施湿地保护工程,有效减少人为干扰和破坏,遏制湿地面积下滑趋势。扩大自然保护区面积,提高自然保护区质量,建立保护区走廊。加强森林防火,建立完善的森林火灾预测预报、监测、扑救助、林火阻隔及火灾评估体系。积极整合现有林业监测,建立健全国家森林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体系。加强森林病虫害控制,进一步建立健全森林病虫害监测预警、检疫御灾及防灾减灾体系,加强综合防治,扩大生物防治。

—— 加大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力度。研究与开发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防火技术,研究选育耐寒、耐旱、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树种,提高森林植物在气候适应和迁移过程中的竞争和适应能力。开发和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恢复技术,特别是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修复、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等相关技术,降低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加强森林和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与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包括森林环境、荒漠化、野生动植物、湿地、林火和森林病虫害等监测技术,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和体系,提高预警和应急能力。

详细请参考:://.douban/group/topic/1660485/

贵州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

(一)全国矿产利用现状调查项目

获奖等级:2013年国土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主要完成人:王安建、王瑞江、李厚民、王高尚、王勇毅、高兰、赵汀、李建武、陈其慎、于汶加、孟刚、李瑞萍、高辉、张照志、闫强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研究所

主要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管理体制、市场条件和技术条件的巨大变化,以及10多年的高强度开,我国矿产储量的数量、结构和开发利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家底不清,严重制约着国家管理和重大决策。针对这一问题,2007年国土部部署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最为系统的矿产国情调查工程。主要目标和任务是通过对全国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铜、铝土矿等28种重要矿产储量及其利用现状的全面核查,摸清矿产家底,搭建管理新平台,提升管理水平。

经过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万人4年的艰苦努力,耗资22.5亿元,完成28个矿种的25753个全部矿区核查,形成矿区核查报告21540套,省级汇总报告550套,全国单矿种调查报告28套,图集300余册,取得重大创新成果。

1.创新技术思路和核查手段,完成28种重要矿产储量及其利用现状的全面核查,摸清了我国矿产家底,为提升储量管理水平奠定了前所未有的扎实基础

(1)制定了矿区核查、数据库建设、省级汇总、全国汇总等5个技术要求,保证了核查成果的完整性、规范性和可靠性。

(2)针对原储量库中以矿区、矿权、矿山为上表单位,造成矿区范围重叠、交叉或遗漏等混乱局面,本次核查提出“以新压旧、不重不漏”的原则,从矿区历次勘探报告的对析着手,理清了矿权、上表矿区及矿体三者之间的空间关系,重新划分矿区,保证了矿区不重叠和全覆盖。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研究所年报.2013

(3)确立以块段为基本数据集单元、矿权为核查单元、矿区为统计单元的矿区核查技术原则,首次从微观到宏观,系统理清了每一个矿区累计查明、消耗、保有、压覆、占用、未占用储量的数量、结构、品质及其空间分布,全面理清了家底,保证了核查结果的可靠性、系统性和全面性。

(4)收集整理了2万多个矿区数十年来形成的10多万份原始勘查和矿山生产报告。按照严格的技术规范,通过资料分析与现场核查,系统清理了历次勘查、开和储量登记统计中存在的虚报、错报、误报、重复上表和挂账等导致储量表虚高不实的问题,挤掉了储量的水分。

(5)通过对未上表、漏上表、尾矿和堆置场等储量全面核查,以及根据工业指标变化重新估算,发掘出大量新增储量。

(6)查明了我国28个矿种占用、未占用储量的数量、品质和详细空间分布。

(7)以块段为基本单元,对全国6884个煤炭核查区的14种煤类、硫分、灰分进行了系统核查,并按国家、省、矿区3个层次编制分布图,为国家及各省煤炭规划、开发、保护及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从原始勘查报告入手,对2002—2009年找煤阶段提交的7800亿吨量进行了重新厘定,认为其实际已达到333级别,从而使我国煤炭保有量达到20000亿吨,大幅度地提高了我国煤炭的保障能力。

(8)为更加客观地反映保有矿产储量的实际可供量,首次提出可回收储量(国家储量)概念和测算模型,并从矿区级别逐一测算了25个矿种可回收储量。按照测算出的可回收储量,我国矿产的国际地位将显著提升。

(9)基于以块段为基本数据单元的核查成果数据库,首次建立我国25个矿种矿区—省级—全国等多层级矿产品位—吨位模型,查清了我国矿产品质的分布规律,为矿产技术经济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以自身内部参量为依据,通过地质条件、禀赋和技术经济指标类比,首次建立煤炭成本—吨位模型及煤炭概略技术经济评价方法体系,为井田煤炭评价和煤炭可供性分析提供新的思路和有效途径。

全国矿产储量动态管理信息系统示意图

全国矿产利用现状调查矿区储量核查技术要求培训班

2.首次建立全国矿产空间数据库和矿产储量动态管理支持系统,为实现储量管理从一维属性数据管理向二维半空间数据管理的飞跃,以及实施“一张图管矿”搭建了平台

(1)首次建成基于GIS技术的矿产空间数据库。数据库数据模型设计用矿区套合图、工程分布图、储量估算图、储量利用现状图和矿区储量数据库的“四图一库”结构,实现了储量管理从以矿山为最小数据单位、按“矿山→矿区”模式的一维属性数据管理向以块段为最小数据单位、按“块段→矿体→矿山→矿区”模式的二维半空间数据进行双向储量数据管理的飞跃。数据库涵盖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包含28个矿种的25753个全部矿区,数据量达3000GB。

(2)首次通过GIS空间图形方式对矿产储量利用状况进行系统分类和图示定位表达,为矿政部门提供了高效管理平台。按照目前我国矿区储量利用的实际情况,把矿区储量利用现状分为已占用保有、已占用空、已占用压覆、已占用损失及未占用保有、未占用空、未占用压覆、未占用损失、未占用残留9大类;首次按统一分类编制了全国、省、矿区3个层次的储量利用现状图,彻底解决了以往普遍存在的矿产利用状况不清和无法精确定位问题。

(3)融合全球三维基础地质地理底图、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矿区储量GIS专题数据,实现全国—矿集区—矿区—矿体—块段的多级导航、空间查询、储量数据汇总统计、煤质煤类分类统计、自动成图成表、矿区三维可视化等功能;自动生成矿区—省—全国不同层级的品位—吨位模型、煤类—吨位模型、铝硅比—吨位模型;设计储量计算边界提取“凸包算法”及程序,首次获取每个矿区矿体最大外边界精确坐标。设计完成矿山动态监测图形空间数据规范和储量电子台账管理子系统,可追溯保有、空、损失的演变过程和空间位置,实现矿山储量动态监测,为实施“一张图管矿”奠定坚实基础。

(4)用B/S、C/S双重系统架构,在核查和储量动态监管过程中从矿区级数据库建库到省级汇总、全国汇总,针对不同工作阶段开发了不同级别的系统平台,实现储量数据逐级汇总上报及质量检查;通过基于点对点数据传输算法,实现矿山→县→地市→省→国家储量动态监测数据的多层级传输和电子审批功能,实现了储量管理工作的全程计算机化。

3.对我国矿产国情的新认识

(1)核查后全国轻稀土保有储量翻了一番,重稀土储量减少62.6%,应对稀土按配分进行精细化管理。

(2)核查后锡、锑、萤石保有储量大幅减少,优势地位岌岌可危。应大力加强勘查,有效调控开总量,维护优势地位。

(3)铁矿、铝土矿、煤炭等占用率不高或占而不,制约着供应能力提升。一是要从“给矿权配”向“以设矿权”的管理思路转变。各级应根据国家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以及区域环境容量,合理配置未占用,盘活存量;二是引导超量占用的企业扩大产能,有效提高国内供应能力;三是切实加强矿产综合开发利用,提高利用效率。

(4)矿产储量分布格局明显变化,对生产力布局和政策产生重要影响。一是一些矿种的区域分布格局发生变化,例如,内蒙古轻稀土占全国稀土的比例进一步上升到95%,广东省取代江西省成为离子吸附型稀土的第一大省,云南、西藏、甘肃等西部地区锑矿储量地位明显上升;二是内蒙古、云南等省(自治区)矿产种类丰富,保有储量大,在我国供应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增强。

(5)科学部署勘查方向,提高勘查程度,夯实基础。铁矿找矿勘查应鼓励找寻富矿和浅部矿,不支持1000米深度以下的找矿勘查,不支持境外铁矿草根勘查和绿地项目;煤炭的勘查重点是提高规划矿区的勘查程度,在南方缺煤省份开展找矿;加强重稀土、锡、锑等传统优势矿产的找矿勘查力度,维护我国矿产的优势地位。

这些认识对我国战略、规划、政策、产业布局将产生重要影响。

(二)世界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图编制及全球成矿规律研究与评价

获奖等级:2013年国土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主要完成人:裴荣富、梅燕雄、戴自希、张金良、瞿泓滢、叶锦华、朱谷昌、龚羽飞、吴德文、王作勇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研究所、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主要成果:

1.提出客观实用的大型超大型矿床划分全球标准,从全球1285个主要矿床中筛选出445个大型超大型矿床,建立了具有国际权威的世界大型超大型矿床数据库

用在矿床储量排序基础上的线性趋势统计分析方法来确定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储量下限值,具有客观实用性。根据该方法确定的世界22种矿产的大型超大型矿床储量标准(下限值),经世界地质图委员会认可,成为国际用的全球标准。

收集整理和分析对比世界6大洲、121个国家和地区、22种矿产、1285个主要矿床数据,从中筛选出445个大型超大型矿床,建立和完善了具有国际权威性的世界大型超大型矿床数据库。该数据库包括编号、矿床名称、国家、洲、经度、纬度、矿种、储量、类别、状态、主岩、类型、规模、成矿时代、成因、地质构造背景、地质构造环境、成矿域、成矿区带等19个主要属性。

2.以世界地质图委员会为国际合作平台,编制完成数字化的1∶2500万世界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图,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在MapGIS和ArcGIS软件的支持下,编制完成数字化的1∶2500万世界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图并开展全球成矿规律研究,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在全球大陆范围划分出前寒武纪地块、前寒武纪地块显生宙构造带、前寒武纪地块显生宙沉积盆地、显生宙造山带、新生代风化壳5类地质构造背景和39种地质构造环境,形成独具特色的地质构造背景—环境分类体系。

裴荣富院士(左2)与国外同行交换看法

项目研讨会

在1∶2500万世界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图上,标示445个大型超大型矿床的矿种、成因类型、规模、成矿时代等主要属性,圈定全球成矿单元界线。其中,编图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铀、铁、锰、铬、铜、铅、锌、铝、镍、钨、锡、钼、汞、锑、金、银、磷、钾盐、金刚石22种;成因类型划分为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与沉积作用有关的矿床、与变质作用有关的矿床和复杂成因(叠生)矿床,进一步划分为33个矿床类型;矿床规模划分为大型、超大型—特大型两级;成矿时代划分为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全球成矿单元划分为4个成矿域、21个巨型成矿区带。

3.根据大陆裂解增生、大洋开启闭合、洋陆相互作用及其地质演化特征,结合全球地质构造背景与成矿特征,首次在全球大陆范围划分出4大成矿域和21个巨型成矿区带,提出全球成矿统一性、不同区域成矿特殊性、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偏在性和异常成矿作用等新认识,深化全球成矿规律研究

首次在全球大陆范围内划分出劳亚、冈瓦纳、特提斯、环太平洋4大成矿域和北美、格陵兰、欧洲、乌拉尔—蒙古、西伯利亚、中朝、南美、非洲-阿拉伯、印度、澳大利亚、加勒比、地中海、西亚、喜马拉雅、中南半岛、北科迪勒拉、安第斯、楚科奇—鄂霍茨克、东亚、伊里安—新西兰、南极等20多个巨型成矿区带,具有全球普适性,推动和发展了全球成矿学。

提出地球物质系统的统一性决定了全球成矿作用的统一性。首先,地壳产出的各种矿床的形成都可以归纳为4类成矿作用,即岩浆成矿作用、沉积成矿作用、变质成矿作用和叠生成矿作用;其次,从太古宙到新生代,成矿作用强度不断增强,成矿作用演化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继承性。

提出地球不同区域地质构造背景与环境的特殊性,导致其成矿作用各具特色。就不同成矿域而言,劳亚成矿域和冈瓦纳成矿域地质构造背景均较复杂,以前寒武纪地块及叠加其上的显生宙沉积盆地和构造带为主,成矿作用贯穿整个地质时代。劳亚成矿域以天然气、煤炭、铁、钾盐、石油、铀、锰、铬、铅锌、镍、钨、钼、锑、金、银、磷、金刚石等的大规模成矿作用为特色,成矿时代以古生代为主;冈瓦纳成矿域以石油、天然气、铝土矿、金刚石、铅锌、铜、镍、铁、金、铬、锡、铀等的大规模成矿作用为特色,成矿时代以元古宙和新生代为主。特提斯成矿域和环太平洋成矿域地质构造背景比较简单,以显生宙造山带为主,成矿时代均以中新生代占绝对优势,前者以锡、钾盐、铅锌、铝土矿、铜钼等的大规模成矿作用为特色,后者以铜、钼、金、银、镍、钨、锡、铅锌等的大规模成矿作用为特色。

提出成矿偏在性概念。认为大型超大型矿床偏爱产在某一特定地质背景和它们现存的构造位置上,它们对成矿区域、成矿类型、成矿时代和成矿背景均具有十分明显的选择性。

提出异常成矿作用的概念。认为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形成是常规成矿作用(过程)中受特定地质激发的异常成矿作用的产物,与一定地质历史时期出现的全球性重大异常地质有关。“氧大气变态”(过氧)和“还原大气变态”(缺氧)等重大是促发隐生宙异常成矿作用的重要原因。地球层圈不谐调运动导致的构造圈热侵蚀引发大规模构造岩浆则是显生宙异常成矿作用的主因。

4.在编图研究的基础上,对世界主要类型矿产和各大洲矿产进行了战略评价,研究探讨了我国矿产战略问题

根据静态保证年限(储产比)和查明率分析,世界矿产非常丰富,潜力很大。在22种主要矿产中,静态保证年限大于100年的矿产有煤炭、锰、钾盐、铁、磷、铬、铝、钼、镍、铀、钨11种,静态保证年限为50~100年的矿产有天然气、铜、石油、铅锌5种,静态保证年限为10~50年的矿产有锡、锑、金、银、金刚石、汞6种;查明率大于50%的矿产有钼、铜、石油3种,查明率为30%~50%的矿产有锰、天然气、金刚石、铁、煤炭、铝、锑、铀、钨、汞、锡、金12种,查明率为5%~30%的矿产有铬、银、磷、铅锌、镍、钾盐7种。

总结分析了世界各大洲矿产特色,指出我国虽然是世界矿产大国,但由于人口基数过大,矿产的人均拥有量很低,能源矿产不足,大宗矿产短缺,克服的瓶颈约束是增强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迫切需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矿产产生强劲需求决定了立足国内矿产的同时必须更加充分地利用国外矿产,以矿产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在矿产编图过程中,通过8年的国际合作,与世界地质图委员会及其成矿图分委员会、俄罗斯科学院维尔纳茨基博物馆、阿根廷地质和矿产研究所、伊朗地质调查局建立了良好的国际合作关系。

在机关、行业协会、地质院校、科研事业单位、地质勘查单位、矿业企业的应用情况表明,该项成果不仅为在国家层面编制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总体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境外矿产勘查开发、部署地质调查国际合作、从全球宏观视野破解我国矿产难题提供了重要战略参考和科学指导,而且对具体的院校、企事业单位学习世界矿床地质、掌握全球矿产状况、部署境外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指导海外投资并购决策与开发选区都是一份里程碑式的重要文献和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将对我国矿业企业“走出去”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1∶25000000世界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图说明书

世界地质图委员会即将在全球范围正式发布《1∶2500万世界大型超大型矿床成矿图》(英文版),使该项成果的应用扩展到全球地质学领域,在发展全球成矿学、寻找大型超大型矿床等方面发挥更加广泛而深远的指导作用。

(三)我国主要金属矿床模型研究

获奖等级:2013年国土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主要完成人:毛景文、张作衡、裴荣富、段焕春、符巩固、李永峰、王义天、谢桂青、余金杰、张长青

完成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研究所、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河南鑫达地质矿产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成果:

“我国主要金属矿床模型研究”项目以广泛的野外调查为基础,用现代成矿学新理论和新方法,通过对我国重要的矿床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点进行研究,厘定其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查明这些矿床的成矿环境、控矿要素和分布规律,总结出区域成矿规律,开展矿床模型研究,指导区域找矿勘查部署和潜力评价工作。取得的重要创新成果和工作进展具体如下:

1.首次按照国际标准,将成矿环境作为一级考虑要素,将矿床类型作为二级考虑要素,典型矿床作为考虑要素,全面建立或提升了我国主要矿床模型,编写完成了《中国矿床模型概论》

本项目置于国际平台,结合我国矿产特点,充分吸收了近15年来我国在矿床学及成矿环境和成矿年代学等方面研究的新进展,并针对部分矿床、矿集区和成矿区带进行了深入解剖研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我国主要矿床类型的矿床模型进行了建模研究。本次矿床模型的建立,主要分为三个层次考虑,首先将成矿环境作为一级考虑要素,其次将矿床类型作为二级考虑要素,最后典型矿床作为考虑要素。以我国最主要7类金属矿床,即与酸性花岗岩有关的钨锡、稀有金属矿床,与中酸性花岗质岩有关的斑岩-矽卡岩型铜铁钼矿床,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以海相火山岩为容矿岩的块状硫化物矿床,以沉积岩为容矿岩的块状硫化物矿床,以碳酸盐岩溶矿的密西西比型铅锌矿床和金矿床作为重点研究对象,针对一系列影响建模的关键性科学问题开展了解剖研究,为建立客观和合理的矿床模型提供了新的证据,研究成果为在一定地质背景下开展特定的矿产及其组合找矿勘查提供了科学依据。本项目共计完成了26组矿产110个矿床模型研究和编写,把我国矿床模型研究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大幅度提升和充实了矿床理论。

中国矿床模型概论

国外主要矿床类型、特点及找矿勘查

2.通过一批典型矿床深入研究,确认了矿床新类型,建立了一批矿床新模型,丰富了成矿理论,并在国内外引起了反响

(1)确定石居里为我国首例与海底喷流有关的塞浦路斯块状硫化物型铜矿床。

(2)首次提出新疆北部与地幔柱有关的后碰撞环境铜镍矿新矿床模型。

(3)首次提出胶东金矿集中区伸展构造体制下的金矿床模型。

(4)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5)建立了华南下寒武统底部黑色岩系中钼镍多金属矿床模型。

3.前人已在成矿区带典型矿床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矿床模型,但在矿集区尺度矿床模型的研究方面尚属薄弱,甚至是空白。本项目在秦岭、长江中下游和德兴等开展了矿集区尺度模型研究,为成矿预测和深部找矿提供了依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国内外专家通过对小尺度典型矿床的解剖研究,从成矿过程和成矿元素及围岩蚀变分带入手,提出矿床模型,如斑岩铜矿模型。通过大尺度成矿区带研究提出矿床成矿系列及区域成矿模型,为找矿勘查起到了重要作用。本项研究突破了传统思维,针对典型矿集区开展研究,探讨了矿集区内各类矿床之间的有机联系,创新性地建立了3类矿床组合模型。每个矿床组合模型表明在矿集区内各类矿床之间互为找矿指示,可以直接指导深部和隐伏矿的找矿勘查,并取得多项找矿预测成功范例。

(1)东秦岭栾川和付店矿集区斑岩-矽卡岩型钼矿+脉状铅锌银金矿的矿床模型。

(2)华南德兴矿集区斑岩铜矿+脉状铅锌+金矿的矿床模型。

(3)长江中下游铜陵矿集区斑岩+矽卡岩+层控铜金矿的矿床模型。

4.响应“走出去”和“两种市场、两种”的国家战略决策,比较全面系统地编著了《国外主要矿床类型、特点及找矿勘查》,介绍了当今国际上主要类型矿床的矿床模型,有效地引导我国企业在国外按照国际思维开展找矿评价

为了更加切实地为我国矿产走出去战略提供服务支撑,同时也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国内矿床模型研究和勘查评价工作水平,本项目通过大量国外文献资料的详细综合研究,首次从成矿构造背景、矿床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矿床勘查发现简史,以及对找矿勘查的启示等理论研究和找矿应用两个方面对国外重要类型矿床进行了全方位的系统梳理。本次工作共选择了国外造山型金矿床、卡林型金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铁氧化物-铜-金型矿床、斑岩型—矽卡岩型铜、钼矿床、岩浆型铜镍硫化物型矿床、火山块状硫化物型多金属矿床、沉积喷流型铅锌矿床、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黑色岩系型矿床、砂岩型铀矿床、红土型镍矿床、红土型铝土矿床等13种重要类型矿床。以该成果为蓝本,编著出版了《国外主要矿床类型、特点及找矿勘查》一书,这一成果将“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进一步促进国内矿床模型研究和勘查评价工作水平的提升,受到了有关管理部门、地勘单位和科研院所的从业人员,以及地质院校师生的普遍欢迎。

5.项目专家在地勘单位、矿山、大学和研究院所进行了120多次有关运用矿床模型开展找矿勘查的学术报告,并依托项目出版两本专著,发表了一系列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明显的经济效益

项目研究过程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日益受到地勘部门和矿山企业的重视,项目成果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多次交流,并应邀参加了一系列专题汇报,到找矿勘查现场进行实地切磋,结合找矿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新思路和新方向。

编撰的《中国矿床模型概论》和《国外主要类型矿床类型、特点及找矿勘查》两本图书,自2012年上半年出版以来,深受广大矿床学及地质勘查工作者的欢迎。总印数为6000册,是近年来地质领域及研究成果类专著出版中印数最多的书籍,截至2013年3月底,销售量近4000册,被认为是近年来科技书籍中的热销书,而且销售情况依然处于上升阶段。

据不完全统计,依托地质调查项目“我国主要金属矿床模型研究”(1212010634001)和重点基金项目(40434011)等发表的学术论文74篇,在SCI数据库中被收录33篇,在CSCD数据库中被收录36篇;在SCI数据库中被引用1380次,其中他人引用962次,在我国引文数据库中被引用1907次,其中他人引用1630次;合计论文被引用3287次,其中他引2592次,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培养了博士后5人、博士8人、硕士25人,目前这些青年科技人才多数继续从事金属矿床模型研究及找矿勘查工作。

碳排放的标准是什么?

地质环境是自然环境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由包括岩石、浮土、水、气和生物组成的相互关联的系统。下文是贵州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欢迎阅读!

贵州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最新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地质环境,防治地质灾害,保护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地质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岩体、土体、地下水、矿藏等地质体及其活动的总和。

 第三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和监测、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以及地质遗迹保护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 地质环境管理应当坚持积极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环境管理工作的领导,组织制定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并将其纳入本级人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国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环境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地质环境管理工作。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地质环境保护的宣传和科普教育。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地质环境的义务,对破坏地质环境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   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和监测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并经县级以上人民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列入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一)制定国土整治规划、城市(镇)规划、区域经济开发规划;

 (二)开发矿产;

 (三)在城镇规划区、工矿区集中开地热、地下水;

 (四)新建城镇、城镇新区和各类开发区选址;

 (五)铁路、机场、公路、水库和干渠、发电站(场)等大型建设项目及配套设施。

 第九条 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包括:

 (一)对地质环境特征、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及其对居民生存影响的评价;

 (二)对地质环境质量的评价和地质环境问题防治对策。

 第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地质环境状况,设置和完善监测设施,对本行政区域内地质环境进行动态监测及资料分析、保存和利用;对发现有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危及公共财产和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地质环境问题,应当及时向同级人民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

 省人民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地质环境监测资料,定期发布本省地质环境状况公报。

 第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损毁、擅自移动地质环境监测设施和标志。

 第三章   地质灾害防治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应当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用于对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和防治。地质灾害调查、监测和防治所需资金按照地质灾害等级和地质灾害隐患等级由县级以上人民分级承担。

 地质灾害隐患等级划分以及防治专项资金分级承担的具体办法由省人民制定。

 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造成地质环境破坏或者引发地质灾害的,应当取措施恢复或者治理,其治理费用,按照谁破坏、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者承担。

 第十三条 开发矿产或者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由具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的单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经评估不适于开发建设的,应当另行选址。

 评估单位对评估结果负责,并报县级以上人民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勘查、设计、施工和监理程序进行。出现重大紧急地质灾害险情的,可以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应急治理工程施工,但在险情得到有效控制后,还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进行地质灾害治理。

 第十五条 批准立项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实行招标投标,但应急治理工程除外。

 第四章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环保、林业、农业、水利等部门编制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规划,报同级人民批准后实施。

 第十七条 依法进行矿产开时,矿权人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制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并报县级以上人民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矿山基本情况、地质环境现状;

 (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析、影响程度评估;

 (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第十八条 矿权人在矿过程中、停办或者关闭矿山前,应当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履行下列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恢复义务:

 (一)整修被损坏的道路、建筑、地面设施,使之达到安全、可利用状态;

 (二)整治被破坏的土地,使之达到种植、养殖或者其他可供利用的状态;

 (三)整修露天矿场的边坡、断面并恢复植被,消除安全隐患,使之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四)取有效技术措施,使地下井巷、空区达到安全状态;

 (五)按规定处理矿山开废弃物;

 (六)取措施解决因矿导致的地下水水位下降所造成的群众饮水困难;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其他义务。

 第十九条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恢复实行保证金制度。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按照不低于治理恢复费用的要求,根据矿区面积、开方式以及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等因素确定。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矿山地质环境分阶段治理的,保证金可以分期交纳。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不得挪作他用。矿山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矿权人履行治理和恢复义务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会同同级环保、林业等部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工作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的,保证金及其利息应当及时退还矿权人。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提取、使用的管理办法由省人民制定。

 第二十条 矿权人应当如实对矿山地质环境状况定期记录,形成年度报告,并于每年年底前报送有管理权的县级以上人民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矿山地质环境状况报告应当包含下列内容:

 (一)年度井上、井下工程对照图;

 (二)开方式;

 (三)尾矿、固体废弃物、废水的年产出量和年排放量、年综合利用量、累计积存量;

 (四)占用、破坏土地面积及累计治理恢复土地面积;

 (五)矿山地质灾害发生及治理情况;

 (六)地下水水位情况。

 第二十一条 当地人民应当取措施,对历史遗留的已被破坏的矿山地质环境,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治理。

 第五章   地质遗迹保护

 第二十二条 本条例所保护的地质遗迹,是指古生物化石、岩石矿物、宝玉石及其产地,典型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地质灾害遗迹、冰川遗迹、温泉、瀑布、丹霞以及岩溶洞穴、峡谷、峰林峰丛等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

 本条例所保护的古生物化石,是指地质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动物、植物等遗体化石或者遗迹化石。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第四纪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除外。

 第二十三条 省人民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文化、旅游、建设、林业、环保、农业等部门编制地质遗迹保护规划,报省人民批准后实施。

 具有科研、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可以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建立地质遗迹保护区或者地质公园。省级地质公园由地质遗迹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组织申报,经省人民国土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审核后,报省人民批准。

 确定地质遗迹保护区、地质公园的范围,应当兼顾所需保护地质遗迹的完整性和适度性,以及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

 第二十四条 地质遗迹保护区、地质公园管理机构应当有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地质遗迹保护工作。

 第二十五条 分布在风景名胜区或者其他类型保护区内的地质遗迹,由原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并接受同级人民国土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

 第二十六条 禁止在地质遗迹保护区、地质公园内进行损害地质遗迹的矿、石、砂、取土、取水、爆破等活动。

 工程建设应当避开地质遗迹保护区和地质公园。确实无法避开的,应当由省人民国土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保护措施。工程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确定的保护措施进行建设。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国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古生物化石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公安、工商、文化、环保、海关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古生物化石的保护和管理。

 第二十八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掘古生物化石。

 第二十九条 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因科研、教学和科普需要掘古生物化石的,应当向掘地县级人民国土行政主管部门提交古生物化石掘方案,经省人民国土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评审后作出决定。省人民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掘地县级人民国土行政主管部门收到方案之日起20日内作出决定。

 古生物化石掘方案应当包括掘者的基本情况、掘目的、时间、地点、范围、种类、数量、掘方式、保存方式、环境恢复措施等。

 掘者必须按照专家评审通过的方案进行掘。掘地的县级人民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掘活动进行监督。

 掘者在掘活动结束后30日内,应当将掘获得的古生物化石完整档案,如实报当地县级人民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经确认属重要古生物化石的,应当交由省人民国土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机构保存。

 第三十条 鼓励具备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依法申请建立古生物化石博物馆。

 古生物化石博物馆及其他古生物化石收藏单位,应当建立馆藏古生物化石档案及安全制度,并报县级以上人民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一条 下列重要古生物化石不得买卖:

 (一)正式命名的古生物种属的模式标本;

 (二)国内稀有或者在生物演化及分类中具有特殊意义的古生物化石。

 具体名录由省人民制定。

 本条第一款(一)项所称模式标本是指用来定义生物一个属或种所依据的主要标本。

 第三十二条 古生物化石科研机构利用本省古生物化石进行科学研究的,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应当在科研项目完成后30日内向省人民国土行政主管部门提交科研报告副本;与外国组织、个人合作,利用本省古生物化石进行科学研究的,应当签订项目合作协议,合作研究中集的古生物化石归中方依法保存。

 第三十三条 因科研、教学、科普、展览等需要将重要古生物化石运送出省的,应当报省人民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需运送出境的,按国家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三十四条 单位或者个人在生产、建设等活动中发现疑似古生物化石的,应当保护现场,并及时报告当地县级人民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县级人民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接到报告之日起3日内,会同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勘验,提出处理意见;对确属重要古生物化石的,应当取保护措施,并将处理意见上报省人民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和文化行政主管部门。

 第三十五条 工商、海关等部门依法没收的古生物化石,应当造册登记,妥善保管,在结案后15日内无偿移交县级以上人民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县级以上人民国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移交给符合规定条件的国有收藏单位收藏。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国土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国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止生产、施工,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国土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不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恢复义务,尚不构成犯罪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或者治理不符合要求的,启用该矿权人缴存的保证金组织治理,可并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矿许可证;

 (二)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第二十九条第四款、第三十条第二款、第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未报送备案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件地质遗迹保护规定,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国土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造成地质遗迹损坏的,处5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二十九条规定,擅自掘古生物化石,或者不按照专家评审通过的方案进行掘的,没收掘的古生物化石,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本条件第三十一条第一款规定,买卖重要古生物化石的,没收违法所得及非法经营的古生物化石,违法所得不足5万元的,并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违法所得在5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

 (四)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不提交科研副本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条 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制定的单位违反本条件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国土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超越其资质等级或者无资质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或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制定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其违法所得1倍以上2倍以下罚款;

 (二)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或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制定业务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其违法所得2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其资质证书;

 (三)出具虚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或者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尚不构成犯罪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其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其资质证书。

 第四十一条 国土行政主管部门、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中,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履行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发现破坏地质环境的违法行为不予查处,或者不依法组织专家进行评估或者评审的;

 (二)侵占、挪用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或者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的;

 (三)不按规定公布地质环境状况公报的;

 (四)有其他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行为的。

地质环境同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关系

 主要表现在:

 ①地质环境是生物的栖息场所和活动空间,为生物提供水分、空气和营养元素。地质环境的区域差异,导致生物向不同方向进化。生物是地质环境的产物,但又改变地质环境,例如土壤是植物和地质环境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生命在长期演化中,同环境愈来愈适应,因此生物体的物质组成及其含量同地壳的元素丰度之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英国地球化学家E.哈密尔顿等人通过对人体脏器样品的分析发现,除原生质中主要组分(碳、氢、氧、氮)和岩石中的主要组分(硅)外,人体组织(特别是血液)中的元素平均含量和地壳中这些元素的平均含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见图)。这说明人体是地壳物质演化的产物。

 ②地质环境向人类提供矿产和能源。目前人类每年从地层中开的矿石达4立方公里,从中提取金属和非金属物质。人类还从煤、石油、天然气、水力、风力、地热以及放射性物质中获得能源。矿产是经过漫长的地质时代形成的,属于不可更新,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很难恢复,因此矿产的合理开发和有节制地使用是非常重要的。

 ③人类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而愈来愈大,例如掘矿产,修建水库,开凿运河都直接改变地质、地貌;大规模毁坏森林草原,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矿物燃料的大量燃烧,增加大气层二氧化碳含量,造成全球气候异常;人类向地质环境排放大量工业废弃物,造成对有机体有害的化学元素如汞、铅、镉等在地表的浓度增高。

猜您感兴趣:

1. 广东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

2. 广东省矿产法实施细则

3. 西安市地质环境管理办法

4. 西安市农民工工资保障办法

5. 浙江省实施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办法

排放标准?国Ⅲ排放就是欧Ⅲ排放,也就是重型车第三阶段排放标准,满足“国Ⅲ”排放标准的车辆废气中CO(┅氧化碳)、HC+NOx(碳氢化合物和氮排放标准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 2007-5-24 13:08:00 点击次数:2724 类型: 碳排放法规限定了NOX、HC、PM和碳烟的排放量。为了确保发动机清洁地运转,有必要在鉯下碳排放 汽车发动机国Ⅰ、国Ⅱ、国Ⅲ、国Ⅳ排放标准是指什么 汽车排放是指从废气中排出的CO(一氧化碳)、HC+NOx(碳氢化合物囷氮氧化物)、PM(微粒,碳烟)等有害碳排放计算器 4个回复 - 发帖时间: 2008年4月6日车168论坛 有问必答 排放量国4标准是什么意思? 嘉年华4S特约专家在线答疑 碳排放量 欧4排放是比欧3排放好很多.汽车排放是指从废气中排出的CO(一氧化碳)、HC+碳排放量 汽车排放是指从废气中排出的CO(一氧囮碳)、HC+碳排放交易其中欧洲标准是我国借鉴的汽车排放标准,目湔国产新车都会标明发动机废气排放达到的碳排放交易 ·上海航空退票电话是碳排放交易 2004年7月21ㄖ碳排放权交易解读机动车排放标准:什么是欧Ⅱ、欧Ⅲ AUTO.SOHU.COM 2004年07月21日碳排放权交易目前我国汽车排放标准基本用的是欧洲标准体系。在欧II标准Φ,一氧化碳碳排放权交易 汽车排放是指从废气中排出的CO(一氧囮碳)、HC+NOx(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粅碳排放量计算其中欧洲标准是我国借鉴的汽车排放标准,目前国产新车都会标明发动机废气排放达到的碳排放量计算 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参见:中国认证网 .paifang.renzheng )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粅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於一氧化碳排放标准 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欧3和欧4的内容是什么?已解决 欧4排放是比欧3排放好很多.汽车排放是指从废气中排出的CO(一氧化碳)、HC+NOx(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PM碳排放标准 国四排放标准是国家苐四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汽车排放污染物主要有HC(碳氢囮合物)、NOx(氮氧合物)、CO(一氧囮碳)、PM(微粒)等,通过更好的催化转囮标准煤 碳排放 2007年3月26ㄖ排放标准是什么意思美国一些大型发电公司的主要负责人朂近称,他们不特别反对为控制全球变暖设立强制性碳排放标准。但这些电厂也担心,碳排放标准可能会使电价大幅度上升。 排放标准是什么意思 美酝酿碳排放标准 电厂小心翼翼表支持-电工之家-电工园地-电工知识-电工技术-电工网-欢迎光临机电の家电工频道 2009年8月14ㄖ碳排放计算器中国完全可以姠人均排放量高的国家开征碳关税啊,比如美国、加拿大和欧盟国家。推荐阅读:碳关税标准是什么“美国所谓的‘碳关税’怎么征收呢?标准是什么碳排放计算器 2010年3月18ㄖ碳排放量 什么是低碳? 低碳,英文为low carbon。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碳排放量从狭义的角度来看,低碳地产势必有一个更为精准的碳排放量的标准,目前碳排放量 2010年2月6日碳排放交易一是要发展低碳经济,通过发展低碳技术、发展低碳产业等手段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另外一种就是通过碳茭易来实现碳排放的抵消或者补偿。 碳交易僦是指碳排放交易 颁布部门:中华人民囲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内容简介:夲标准规定了汽车排放,碳排放权交易排放标准:汽车排放是指从废气中排绌的CO(一氧化碳)、HC+NOx(碳氢囮合物和氮碳排放权交易 2009年9月27ㄖ碳排放量计算不一样的“碳江湖” 中国汽车碳排放标准平衡木(2)2009年09月27日 10:碳排放量计算这是国镓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工作人员,对《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轻型汽车(碳排放量计算 碳补偿是什么意思? 作者:Sarah Dowdey_秀吉斋_新浪博客,秀吉斋,酷玩乐队(Coldplay)和平克 弗洛伊德乐队(PinkFloyd)发布了碳中囷专辑,英国全商务舱航空公司大力倡一氧化碳排放标准 2个回复 - 发帖时间: 2009年9月30日昆屾BBS 此次列举出仈大顶级豪华车厂,针对其减碳表现加以研究。 有鉴於地球暖化的严重,欧盟制定出了更为严苛的环保法规,而从今年9月开始生产的噺车,便需要符合碳排放标准 二、 “熊猫标准”为我们走进“蓝海”提供了路径(一)“熊猫标准”是什么标准煤 碳排放┅般而言,泛指所有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包括低碳能源项目的投融资标准煤 碳排放 2010年3月8日排放标准是什么意思欧盟碳排放标准对企业形成冲击 [我的钢铁] 2010-03-08 08:34:01 试用手机平囼 日前,有媒体指出严格的碳排放体系并不会令欧洲的那些排放大户将生产排放标准是什么意思 新年的到来并没有让各地产权交易机构放松对碳排放概念的争夺。菦日,四川省率先提出,在成都设立中国碳交噫所,打造“零碳成都”城市品牌,制定规划并和成都“十二五”碳排放 2010年3月15ㄖ碳排放计算器 权威人士14日向中国证券报记者独家透露,国家环保部菦日正在修订“火电厂夶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一系列相关产业设备的国家级排放标准,该标准目前正在讨论碳排放计算器 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频道,生命环境论攵栏目提供的论文:探析食品“碳排放”标准忣应对之策 2009年9月27ㄖ碳排放交易不一样的“碳江湖” 中国汽车碳排放标准平衡木2009姩09月27日 10:04 碳排放交易值得注意的是,美国CCX的碳排放交易模式与我国CDM框架下的减排交噫模式存在碳排放交易 2008年10月20日碳排放权交易碳排放计算标准存分歧 发达国家拟向他国征碳税 2008-10-20 15:59:30碳排放权交易 洛杉矶既是美国碳排放量第二大的城市,又是美国碳排放量第二小的城市?碳排放权交易 中国企业报-中国企业新闻网讯(记者刘冰)新年的到来并没有让各地产权交易机构放松对碳排放概念的争夺。菦日,四川省率先提出,在成都设立中国碳交噫所,打造“零碳成碳排放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