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lng天然气价格最新消息_国际液化天然气价格最新消息最新
1.澳洲LNG价格飙涨300%,中企欲重启800亿项目收购,对此你怎么看?
2.美国对德国出售天价天然气费用,会对德国造成哪些影响?
3.1立方米天然气等于多少MBTU?
4.世界液化天然气市场结构是什么?
6月15日国际lng价格暴涨原因是供应和需求、地缘政治因素、季节性需求变化等原因,价格变化非常频繁。以下是影响LNG价格的因素:
1、供需关系:LNG市场的供需关系是影响价格的最重要因素。如果供应量不足或需求增加,价格就会上涨。反之,供应过剩或需求下降,价格就会下跌。
2、季节性需求变化:LNG是一种季节性商品,需求在冬季最高。气温骤降,需求将会大幅上升,导致价格快速上涨。
3、地缘政治因素:LNG市场受到国际政治紧张局势或重大的影响,例如战争、制裁或自然灾害,这些因素影响LNG进口和出口,导致价格上涨。
4、能源价格:LNG价格通与其他能源价格(如石油、天然气)相关,这些价格上涨,会导致LNG价格上涨。
5、货币汇率:LNG是一种国际商品,货币汇率发生变化,会对价格产生影响。液化天然气(LiquefiedNaturalGas,简称LNG),主要成分是甲烷,被公认是地球上最干净的化石能源。无色、无味、无毒且无腐蚀性,其体积约为同量气态天然气体积的1/625,液化天然气的质量仅为同体积水的45%左右。
澳洲LNG价格飙涨300%,中企欲重启800亿项目收购,对此你怎么看?
中国海关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1月国内天然气产量较上年同期增长3%,创下3月以来的最高月度水平,天然气生产商加足马力依然无法填补供需缺口,遏制价格的暴涨。短短一个月之内,国内液化天然气价格从每吨4000元飙升至万元以上。
进入冬季,随着供暖需求的增长,我国的液化天然气进口量在11月再一次创下历史新高,而随着需求的增长,全球的天然气价格也都随之暴涨。
中国11月国内天然气产量较上年同期增长3%,创下3月以来的最高。月度水平,天然气生产商加足马力依然无法填补供需缺口,遏制价格的暴涨。短短一个月之内,国内液化天然气价格从每吨4000元飙升至万元以上。
而国际市场上的液化天然气价格也是同步飙升,新加坡液化天然气现货价格在上周涨至10.26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创出2015年1月以来最高位,几乎较6月初的5.141美元翻了一倍。
总所周知,经济的增长使得液化天然气供需旺盛的局面持续,随着环保的督察力度不断加大,推动了天然气的需求增长,价格持续上涨。在供应方面,前期LNG工厂降价出售使得天然气液位下降,厂家出货量减少,再加限气的原因,一定程度上使得天然气价格上涨。
总结:北方的供暖季已经全面开始,天然气的需求力度加大,再加西北地区限气,国内LNG供不应求,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天然气价格的上涨。
美国对德国出售天价天然气费用,会对德国造成哪些影响?
随着我们国家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能源的消耗也是与日俱增。为了解决能源问题,国家也是通过各个方面在努力。能源安全的重要性,对于每个国家来说,都很重要。我们国家其实在很多能源方面,都是需要进口的。我们国家的能源仓储量,虽然很可观,但是我们国家消耗能源的数量更是不断创出新高。在这样的情况下,进口更多的能源也是无奈之举。
为了把进口能源的主动权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中企也会选择直接收购外国的能源企业。在澳洲LNG价格飙涨300%的情况下,中企也是想重启800亿项目的收购谈判。
LNG价格飙涨300%冬季由于取暖的原因,天然气的使用量会剧增。在这样的情况,天然气的价格开始疯涨。澳大利亚作为天然气的主要出口国,在这个阶段也是大赚了一笔。
我们知道由于澳大利亚方面的故意刁难,我们和澳大利亚的经济关系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本来处于谈判阶段的天然气收购项目也是被迫停止。在天然气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中企也是透露出重启800亿项目收购的意愿。
合则两利我们需要更多的能源,而伍德赛德石油公司需要钱。在这样的情况,中企对西澳大利亚州斯卡伯勒天然气田和布鲁托液化天然气项目的收购项目也是重新进入谈判阶段。
伍德赛德石油公司现在的经营状况并不是很多,他们也是希望可以完成这个项目的收购,从而获得资金的补充。毕竟这个收购项目涉及的金额高达160亿澳元(折合约802亿元人民币)。这笔钱可以使伍德赛德石油公司走出困境。
各位,对于澳洲LNG价格飙涨300%,中企欲重启800亿项目收购这件事,您有什么不同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1立方米天然气等于多少MBTU?
它明明可以去抢的,居然还送天然气,它真的,我哭死(表示“感动”)。近日德国副总理哈贝克公开指责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友好”国家,趁火打劫高价出售天然气。虽然哈贝克这么说挺大胆的,但也确实没错,在天然气方面,美国的确不厚道。
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必然会对德国这样的现代化工业大国产生很大的影响。影响很多,我主要总结了四点:1.在经济上,物价上涨,通货膨胀;2.在民生上,以木带气,烧火取暖;3.在工业上,产业转移,寻找能源平替;4.在国际上,影响国际局势。
德国副总理哈贝克
一、在经济上,物价上涨,通货膨胀
德国是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化国家,第二产业(工业)发达,比很多国家都早用上天然气这种清洁能源,也更依赖天然气。天然气不仅可以用来燃烧发电,其中的丙烷和丁烷是现代工业的重要原料。美国是真的霸道,仗着自己是欧洲天然气的主要供应商,卖给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的天然气的价格贵得出奇,不仅是俄罗斯管道天然气价格的3倍,更是美国国内的天然气价格的7倍。由于美国的“生意头脑”,天然气价格上涨了,它的衍生品(电、合成纤维、塑料等)的价格也会随之上涨。物价上涨就成了必然,手头上的货币的购买力会因此下降,通货膨胀也会随之而来。
虽然德国是一个富裕的国家,但是天然气价格上涨导致的通货膨胀,也会影响普通德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因此民间希望结束对俄的制裁的声音并不小。美国这样卖天然气,很有可能会失去德国民众对它的好感,甚至影响到德国的立场。
二、在民生上,以木代气,烧火取暖
德国的冬天很凛冽的。早在今年的六月份,德国的民众就开始囤积木材了,锯木厂的生意也因此好的出奇,大家都在为冬天取暖做准备。不得不说,德国人的危机意识还是很强的。俄乌冲突,很有可能会导致能源危机,保不准俄罗斯就不供给天然气了。虽然大家都知道可能会有这么一天,但没想到这一天会到得这么快。两条“北溪”(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管道)同一天泄漏,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恢复的。因此欧洲想要天然气,就不得不在美国那里高价入手。
因为天然气价格上涨幅度很大,拿天然气取暖就成了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因此德国普通百姓只好回归从前的生活,用木材取暖了。可能和传统有关,作为德国木材的供应商,芬兰就选择用煤炭来度过寒冬(也有可能是因为木材要卖给德国)。
三、在工业上,产业转移,寻找平替
由于天然气这种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原料价格上涨,工厂们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死磕到底,要么跑路(产业转移)。
先说跑路。为了保障利益,那些能源依赖性的产业就只能选择转移了,比如说去美国发展,因为生产成本低。自从能源危机爆发后,一些美国在德国的企业就跑回美国了。
一般来说,能转移的工厂,底蕴都不会太薄,而那些没法转移的企业,只能勉强坚持,或者遗憾离场了。坚持也有两个途径,一是用高价天然气,勉强维持;二是努力寻找新的能源供应商(比如我国)或者其他替换能源。世间能源千千万,之所以喜欢天然气,还是因为它“价廉”物美,不过“价廉”已经成过去式了。不使用天然气,还可以使用传统的能源,比如石油和煤炭。但这两个途径都不是能短期实现的,因此美国还是能发一笔横财。
四、在国际上,影响国际形势
德国和众多欧洲国家都是北约成员,作为“大哥”的美国将天然气价格大幅提高,无异于是一种“失道”的行为。这种哄抬物价的行为,无异于是把欧洲各国往对立面送。欧洲的各个国家,有可能会迫于压力,和俄罗斯的关系缓和下来,就算不和俄罗斯打交道,也可以找我国,或者其他国家寻求帮助。而共同经历过危机后,欧洲各国的凝聚力也会更强。
北溪管道被炸后的
虽然两条“北溪”管道都很凑巧的在同一天泄漏了,但俄罗斯表示自己还有备用管道(北溪-2有备用管道)。话里面暗示和“威胁”的意味挺明显的,只要肯低头,能源少不了。从长远看,美国的这种行为,不太明智。
美国之所以敢卖天价天然气,和“北溪”天然气管道同一天泄漏有很大的关系,因此美国成了欧洲各国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商。在这个中,美国和俄罗斯表示自己很无辜。美国指责俄罗斯贼喊做贼,试图继续勒索欧洲,而俄罗斯指责美国是幕后黑手,因为美国才是最大的受益方。目前天然气管道的泄露的真相还在调查中,无论事实是怎样的,欧洲这个寒冬,不太容易度过。
从德国的能源危机中,我们也能得到这么一个道理:无论是能源,还是其他,只有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才不会受到他国的牵制,也才能不怕他国的制裁。
世界液化天然气市场结构是什么?
天然气计价单位:$/MBtu换算成¥/m3\x0d\在国际上,天然气是按热值销售,常用单位为百万英热单位(MBtu),而中国是按体积销售,常用单位为立方米(m3)。\x0d\1MBtu(百万英热单位)≈1000cf(立方英尺)≈28.3m3(立方米)\x0d\例1:美国天然气汽车用气价格为8.04美元/MBtu,折合成人民币为\x0d\1MBtu≈28.3m3;1美元=6.15元人民币因此8.04×6.15/28.3=1.74元人民币/m3\x0d\例2:美国住宅天然气价格为10.33美元/1000cf换算成人民币为\x0d\1000cf≈28.3m3;1美元=6.15元人民币\x0d\因此10.33美元/1000cf=10.33×6.15/28.3=2.24元人民币/m3\x0d\在液化天然气(LNG)国际贸易中,天然气是以美元/MBtu计价的。\x0d\因为1MBtu≈28.3m3\x0d\那么1吨天然气=1360m3天然气=1360/28.3MBtu=48.2MBtu\x0d\示例:LNG进口价格为14.00美元/MBtu,折合美元/吨,人民币/吨。\x0d\解:14美元/MBtu=48.2×14美元/吨=674.8美元/吨≈4183.8元人民币/吨。
世界液化天然气市场的结构影响着当前与未来液化天然气的交易,其关键要素包括大西洋区域和太平洋区域之间的价格差异。当今的市场变化趋势液化天然气可在全球范围内用船运输,尤其是海运船运输。液化天然气的交易以一个供应者和接收终端之间的供销合同(SPA)为标志,也可由一个接收终端与一些最终使用者之间的销售合同(GSA)来完成。绝大多数合同条款为目的地船上交货或工厂交货合同,这意味着销售者负有运输的责任。但由于造船价格低廉,购买方也会选择可靠而稳定的供应方式,越来越多的合同条款为离岸价格,在此条款的约束下,购买方负责运输,购买方可以自己的运输船或与独立的航运公司签署长期合同来完成液化天然气的运输。用于长期交易的液化天然气合同在价格与体积方面都相对灵活。如果每年的合同供应量固定不变,则买方必须购买产品,即使在自己不需要时,也必须为产品付费。液化天然气的合同中,价格限定为亨利枢纽现货价格,而亚洲地区的绝大多数液化天然气进口合同中,是由一种名为“日本原油鸡尾酒(Japan Crude Cocktail,JCC)”指数公式换算出的原油价格来定价的。在亚洲液化天然气的SPA中广泛应用的价格结构为P液化天然气=A+B×P原油,式中A为代表各种非石油的因素,但通常是通过谈判而获得的,在这一水准上可以防止液化天然气的价格下跌到某一数值以下。因此,它的变化与石油价格的波动无关。船上交货合同的典型价格为0.7~0.9美元。B为油价指数的一种等级;典型的值为0.1485或0.1558,原油通常以JCC来标注。P液化天然气和P原油的单位为美元每百万英热单位。有许多公式,如一种S-曲线所划分的某一特定石油价格上半区与下半区,据此可以推测抑制高油价对买方的冲击以及低油价对卖方的冲击。随着中国、印度和美国对石油需求量的急剧增加,石油价格一路飙升,液化天然气价格随之跟进上扬。20世纪90年代中期,液化天然气是买方市场。在买方的要求下,SPA开始在体积和价格方面表现出某些灵活性,买方拥有对合同供应量上扬与下降的灵活性,短期SPA的影响时效不足15年。与此同时,对货船与套汇交易的转换重点确定也是允许的。进入21世纪,市场偏向卖方。然而,卖方已经更加老于世故且复杂化,目前也正提出分享套汇机遇,而且正在远离S曲线的价格体系。然而,虽然人们已经围绕着油气输出国组织的创立进行了大量的研讨与分析,但是,天然气的欧佩克当量与俄罗斯和卡塔尔这两个世界第一和第三的天然气拥有者似乎相悖。如果确定了某一点,市场将依然在买方与卖方之间来回摇摆,至2008年,市场似乎向卖方倾斜,2009年,这种倾斜就偏向了买方一侧,由于与需求量增加相应的液化天然气供给的增加使得2010年将完全成为买方市场。到2003年之前,液化天然气的价格紧随石油价格。从那时开始,输送到欧洲和日本的液化天然气价格低于石油的价格,虽然在合同中,液化天然气与石油价格之间的连接依然十分紧密,但目前在美国和英国市场的价格先是飙升,随后由于供给与储存的变化而又下跌。然而,从长远来看,分析数据表明,在美国、亚洲北部和欧洲的天然气价格正趋于一致。所以,虽然当前在北亚、欧洲和美国之间的天然气价格的差异较高,但价格的套汇将会使全球市场上的液化天然气价格趋同存在。然而,当下液化天然气是卖方市场(对此,净价是价格的一种最佳估计)。买方与卖方之间的市场风险平衡关系正在发生改变。是液化天然气交易中的灵活性增加,在整个价格链上,液化天然气的价值有下降的趋势,液化天然气市场不断有新的参与者进入。大西洋区域与太平洋区域的液化天然气交易量不同,这将继续影响液化天然气的进口量、价格体系以及合同的款项。太平洋区域的能源进口国几乎全部依赖液化天然气,而大西洋区域的消费国则利用本国生产的液化天然气和管线进口的液化天然气,以满足自己的天然气需求。目前的液化天然气市场的变化已经朝着增强灵活性的方向发展。合同中对价格与体积的要求也十分宽松,而且可以对短期需求进行谈判,此外,液化天然气船运中的灵活性也使得短期输送合同量呈增长的趋势。
液化加工、船运和再气化的费用已经下降,生产者的投资费用也下降了。由于液化天然气市场主要由长期合同驱动,这种合同具有与石油产品相关的价格机制因素,然而,较低的加工操作费用并不能促使液化天然气的价格下降,至少短期内如此。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大西洋区域绝大多数国家的本地产天然气供应充分,管线输送十分便利,但对于液化天然气的运输就比较困难,结果,进口到大西洋区域的液化天然气就增加得十分缓慢。与国产的天然气供应和管线进口量相比,液化天然气在美国与欧洲市场上的份额依然很小。而在太平洋区域——日本、韩国和省(这些国家和地区,自产的天然气量极少甚至不产,而且没有管线天然气的进口)的情况完全相反。由于在太平洋区域当前的液化天然气进口者们依然没有自产的或管线进口天然气,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这些国家和地区把购买力转向石油时,它们的液化天然气进口量也迅速增加。在太平洋区域,与价格相比,人们更加注重能源供应的安全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