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气天然气价格全线走高的原因_液化气价格疯涨原因
1.速求延安市的经济方面的资料!被纳者有一百分的奖励!
2.印度尼西亚 通货膨胀 急!!
3.猪市全线飘红,猪价强势走高,蛋价涨至“5字头”,养殖业春天来了?
4.未来两周猪价持续上涨动力不足,短暂上涨后或将呈震荡弱势下行走势,饲料暴涨600元/吨!还有提价空间吗?
5.猪价全线飘红,蔬菜大涨30%,蛋价抱团走高!腰包要勒紧了
月入中旬,市场消费渐入高峰,随着天气的陆续转凉,疲软不振的生猪市场,也迎来了强势反弹。猪肉消费高峰的来到,也带动了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整体攀高。例如前两天疯狂下跌的鸡蛋市场,如今已经重振旗鼓,走向了飘红上涨的道路。特别是一向默默无闻的蔬菜市场,伴随着天气降雨降温的增多,价格行情反弹迅猛,整个蔬菜市场也是涨声一片。
唯独玉米市场价格还在震荡下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猪价,蛋价,蔬菜价格都能够反弹上涨,玉米行情为何持续萎靡不振呢?是市场玉米供给过剩,还是消费端口出现了下降?
1、蔬菜涨声一片
进入十月份,随着市场猪肉价格的陆续回落,市场消费的呼声也是越来越高,本来以为随着猪肉价格整体回落,生活成本能够有所下降。哪想到这边降价那边涨,猪肉是不便宜了,但是比猪肉需求更大的蔬菜价格,却迎来了集体上涨行情。不少消费者也是心有不甘,猪肉贵了可以少吃不吃,但是蔬菜可是日常生活中一天三顿饭离不开的。甚至还有网友直言不愧,猪肉价格下降的成本悄无声息中又转嫁到了蔬菜上面!
从9月份开始,我国蔬菜价格就已经开始逐步反弹,根据业内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上周,蔬菜价格已经持续6周上涨了。特别是进入十月份过后,随着北方降雨降温天气的增多,蔬菜生产运输受到一定影响,蔬菜价格迎来集体走高,监测到的数据显示,超过30种蔬菜零售均价环比上涨了3%,其中青叶类,大棚类菠菜价格涨幅最大。例如菠菜环比大涨14.1%,黄瓜大涨14.1%,苦瓜上涨7.4%。
据媒体报道,在河北涿州的一家超市里,记者发现当地绿叶蔬菜涨势明显,其中菠菜和空心菜涨到了12.99元/斤,篙子杆卖到了9.9元/斤,韭黄卖到了13.99元/斤,苋菜卖到了11.99元/斤,相比之下,土豆,西红柿,花菜,胡萝卜等蔬菜价格还算相对平稳一些。有市民表示,今年的蔬菜价格涨的太厉害了,原来两三元一斤的菠菜价格,现在竟然卖到了十几块一斤,都快赶上猪肉价格了,有这样的价格多买点猪肉吃,难道它不香吗?
据了解,今年当前蔬菜价格上涨主要来自3个方面,一个是秋末换季之际,蔬菜更新换代期间,价格通常会有一定的波动。加上近期北方降雨降温的增多,大棚蔬菜生长受到影响,蔬菜运输难度也在加大,助长了青叶类蔬菜价格的大幅反弹。不过业内专家同时表示,蔬菜青叶类蔬菜生长周期较短,随着天气的逐步晴朗,市场蔬菜供应数量很快就会得以恢复届时蔬菜价格也会恢复正常。
猪上涨加码
国庆过后应该是当前猪市的一个分水岭。由于前期猪肉价格降幅明显,低价效应引发了消费端的热情购买,国庆过后本该疲软不振的生猪市场,突然迎来转变,加上二轮猪肉收储的刺激养殖端看涨情绪高涨,导致猪价行情上涨不断加码,迎来了全线大涨的局面。
目前市场猪价已经连涨8天了,行情还在进一步上涨之中,全国外三元均价涨到了12元大关,环比上周上涨2.23元/公斤,猪价阶段涨幅达到了21.67%,特别是猪价低洼区的东北,西南地区,经过多日猪价轮番大涨的表现,目前猪价已经突破5元大关,重新回到了6元时代。行情的突然转变,也让手里有猪待售的养猪户们兴奋不已,月初的雷霆大跌,到现在的满盘大涨,感觉就像起死回生,瞬间压力轻松了许多!
关于猪价持续加码大涨的原因,我们之前的文章也做过很多的详细分析,这里就不再一一论述了,总结出来就是一句话“消费增多,收储刺激,出栏减少,抗价增多”,当然这里也不排除屠企有借机出货之嫌疑。不过总得来说,猪价适度反弹对于猪农来说是一件好事,毕竟持续亏损之下,是不利于我国生猪养殖行情健康发展的。
蛋价持续走高
不光猪价,蔬菜迎来上涨,前期回落的鸡蛋价格,近期也迎来了飘红反弹。继昨天鸡蛋涨势反扑成功过后,今日鸡蛋市场价格再迎大范围行情上涨。根据蛋价网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10月14日,全国鸡蛋市场价格强势反弹,局部地区鸡蛋价格大涨0.11元/斤,市场鸡蛋主流报价涨至4.3元/斤,特别是产区鸡蛋,随着市场走货的速度加快,甚至形成了北涨南高的倒挂局面。
其中主产区东北地区,鸡蛋普涨0.1~0.12元/斤,市场主流鸡蛋收购价格为4.16~4.4元/斤。主产区河北地区,鸡蛋普涨0.07~0.14元/斤,主流收购价格涨至3.98~4.22元/斤。主产区河南地区鸡蛋普涨0.1~0.13元/斤,市场主流蛋价为4.27~4.33元/斤。山东地区鸡蛋上涨0.09~0.1元/斤,主流蛋价维持在4.25~4.3元/斤。反观主销区北京,广东地区,鸡蛋涨幅相对较弱,单日涨幅不过0.03~0.11元/斤。
有网友表示,鸡蛋价格上涨受猪价影响,其实真正了解行情的朋友都知道,猪价对鸡蛋市场影响是非常有限的。一方面鸡蛋不同于猪肉,市场消费占比较高,属于难以替代产品,价格走势主要受自身供需影响所致,外界干扰影响并不太大。当前鸡蛋价格之所以再次走强,其实只是正常的市场调整,前段时间鸡蛋价格大幅回落已经基本接近养殖场本,随着养殖端出货数量的减少,天气的转凉,消费的回暖,鸡蛋价格再次走高也是此人趋势。
而南北销区鸡蛋倒挂的出现,主要也是受台风影响,终端备货所致。至于接下来的鸡蛋价格走势,个人还是比较看好的,随着四季度消费旺季的来到,鸡蛋价格基本上很难出现太大的跌幅,整体走势也会更加倾向于企稳为主。
玉米行情为何萎靡不振?
最后来说一下玉米市场行情走势。从9月新粮上市以来,玉米市场价格几乎一直在震荡回落,其中虽然出现过几次行情反弹但是最终还是胎死腹中,没有出现太大的改变。本想着随着十月份新粮上市高峰的离去,玉米价格会出现一定的行情反弹,没想到今年北方雨水的频繁光顾,不仅增加了玉米收获成本,也让北方玉米上市周期整体有所延后。
根据业内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10月11日,全国秋季玉米收获完成率达到了55.9%,其中西南地区完成速度较高,达到了76.2%,西北地区紧随其后,完成率达到了62.3%,黄淮地区完成率达到了55.9%,东北地区最低,只有47.3%。可见今年秋季雨水对北方玉米产区收获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为什么要侧重说一下玉米收获的完成速度呢?
这里想说的是,新季玉米上市整体的延迟,对玉米价格整体走势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每年的秋季玉米上市之际,玉米价格都会出现一定的回落,因为新粮大批量上市,对于市场玉米价格会形成一定的冲击,这个时候粮企收粮难度较小,市场玉米供给数量较大,粮企压价收粮现象也会比较普遍。而想要玉米价格走出疲软不振的局面,新粮上市一定要拉开距离。
秋粮玉米上市的不达预期,则会导致市场玉米价格行情一直难以体现,粮企没有价格参照,对于玉米收购积极性不高,普遍都在持续观望。而养殖行业的亏损不断,也让饲料企业新粮购比较谨慎,大多数饲料企业都在忙着清空库存玉米,对于新粮购意愿不强。这也是玉米价格难以上涨,持续疲软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预计短期内玉米价格跌势难改,想要玉米止跌反弹,估计还要等待一段时间。对此,你是怎么看的?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速求延安市的经济方面的资料!被纳者有一百分的奖励!
从11月份开始,生猪行情频繁波动,很难继续走高,迟迟无法突破9元大关。而饲料成本却在上涨,且很多人手里标猪变成肥猪,生长速度慢,出栏成本增加,对应的利润也在减少。
因猪价很难再进一步,部分猪农开始了卖猪,这也让屠企的压价更为轻松。同时,如今的消费需求疲软,市场购不多,这也难以支撑猪价,以至于近期生猪接连走跌。
01、猪价加速下跌
此次的生猪走跌,其实并不奇怪,官方早就提醒大家,如今的产能并不紧张,只是有些人制造出市场紧缺的象,进而带动猪价持续走高。而如今,市场的猪肉价格持续上涨,消费压力加大,猪价下滑也就不足为奇。
从行情可见,今天生猪均价为17.5元/kg,比起上一天下滑0.17元,局部更是跌了0.5元。如东北跌了0.1-0.3元,主流为15.9-16.2元/kg;华北跌了0.1-0.4元,主流为16.1-17.2元/kg,其中内蒙跌了0.4元;西北跌了0.3-0.35元,主流为15.8-17.5元/kg。
华东一带,行情跌了0.2-0.5元,主流为17.4-18.9元/kg;华中跌了0.1-0.4元,主流为17.5-18.5元/kg;华南跌了0.1-0.2元,主流为16.4-19元/kg;西南跌了0.1-0.3元,主流为17.3-19元/kg,其中贵州反弹0.1元。
前几天生猪还全线飘红,但如今猪价就全面大跌,这波下跌潮让不少人猝不及防。在不少人印象里,猪价应该能够“破9入10”,可猪价刚有起色就开始走跌,且此次下跌范围比较大,除贵州外均走跌,其跌幅也要大于近期,动辄跌幅0.3-0.5元/kg,这是发生了啥?
02、下跌原因已查实
此次猪价走跌,主因是消费需求不振,因11月初时家庭消费需求饱和,很多家庭冰箱里囤满了猪肉,再加上近期猪肉大涨,市场购需求偏少。
同时,北方的腊肠制作也已提前结束,也抑制了消费。尽管每年11月中下旬开始腊肉制作,但这几天气温回升,不适合腊肉腌制工作,且南方猪肉已涨至18-20元一斤,不少人表示肉价大涨,还是选择购买其他产品替代为好。
受消费减弱的影响,批发市场的剩货明显增多,这对屠企而言是一大压力。毕竟屠企近期高价收购生猪,但消费迟迟上不去,屠宰率也在接连走跌,目前已下滑到22.9%,相比10月份的33%来看要低上很多。
如此一来,屠企只能面临着剩货囤积的压力以及近期猪价上涨的高成本压力,其亏损也由此加大。据悉,目前多个屠企一头猪要亏上150元。
正是因亏损太多,屠企的压价力度也由此加大,猪价就此进入走跌模式。
当然,对屠企而言,近期冷库的冻肉也基本出库完毕,但如今猪价依旧处在高价位。如果屠企高位收购,那市场消费必然低迷,接下来还要继续陷入亏损中。唯有压低价格,才能止亏为盈。
当然,造成猪价走跌还有一大因素,那就是产能偏多。
2-8月份,大型猪企的仔猪产能为3000万头/月以上,一头猪5-6个月出栏,这也意味一直到来年3月末,生猪出栏量都会增加,产能过剩的局面难以改变。
而如今,母猪存栏仍然超标准的6%,可见其产量之高,而生猪存栏也在4.39亿头左右。这几天,猪价迟迟涨不上去,一些猪农担心后期猪价走跌,进而加快了出栏,使得屠企压价更为顺畅,这才造成了猪价走跌。
03、猪价要一跌不起了?
不少人担心,接下来的猪价或将一跌不起,笔者认为,如今已是第4季度,进入传统的消费旺季,猪价就算走跌,也不会一跌不起。而接下来,市场还将迎来2个利好消息。
从气象台预测可知,从19-22日,因较强寒潮的来袭,中东部多数地方将降温6-8℃,华北、东北又将迎来雨雪天气。
而寒潮的到来,将会迎来2个好消息
1、首先是气温下降,市场的消费需求也会增加,到时候又叠加周末,自然会让猪肉消费需求增加,到时候批发市场的白条猪走货增多,有利于猪价上涨。同时,气温下降,也会刺激人们对腊肉的腌制工作,从而继续利好猪价。
2、北方作为生猪的主产区,也一直将生猪调运到南方地区,以满足区域猪肉消费平衡。可雨雪天气的到来,也会让生猪运输受到影响,到时候生猪入市量必然会有所下滑,而屠企收购难度也会增多,再叠加消费需求增加,自然是会带动猪价走高。
因此,笔者认为,11月下旬猪价会在16.5-17.5元左右波动,短期内不会走跌。而12月份迎来消费旺季,猪价或将在17-18元之间波动,大家咋看?
印度尼西亚 通货膨胀 急!!
30年奋斗延安巨变 经济发展成就显著
陕西省统计局 2008-07-21 10:02:50
改革开放30年来,全市人民在历届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按照“依托、面向市场、择优开发、重点突破”的发展思路,大力开发以石油产业为支柱的主导产业,彻底改变了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结构。尤其是近年来实施的“能源化工强市、绿色产业富民、红色旅游兴业”三展战略,带动全市总体经济在“十五”时期高位运行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为延安市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30年来,全市改革开放逐步向纵深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社会商品日益丰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国民经济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态势。
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变化明显。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从经济总量看:改革开放初的18年全市的经济总量(GDP)只有3.44亿元,在全省十市中仅高于铜川市位居第9位;2000年全市的经济总量(GDP)突破100亿元,达到130.63亿元,在全省十市中位居第6位;2007年超越500亿元,达到594.03亿元,在全省十市中位居第4位,比18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0.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1.59亿元,比18年增长3.2倍,年均增长5.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79.93亿元,比18年增长41倍,年均增长13.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72.51亿元,比18年增长18倍,年均增长10.7%。人均生产总值18年只有238元,比全省低53元;2007年达到27921元,比全省高出13571元,在全省十地市中位居第一位。18年全市日均创造GDP仅为94万元,2007年日均达到16275万元,是18年的173倍。人均地方财政收入3417元,人均财力连续五年在全省十地市中位居第一。从分时期看:生产总值18年-1990年年平均增长9.1%;1990年-2000年年平均增长10.1%;2000年-2007年年平均增长15.2%,呈现出逐期走高的态势。
经济结构变化显著。延安市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属于干旱半干旱性气候,在改革开放的前20年,基本上摆脱不了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全市的总体经济结构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50%以上。改革开放30年来,延安市在农村积极推行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在城市不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积极推行企业改制,全市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在全市经济总量中占比重迅速提升,并于1991年首次超过农业,工业化城市的特征明显显现。2000年以来,延安市坚持“两带动,一支撑”的经济发展战略,全市总体经济实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工业特别是石油工业对全市总体经济和财政的支撑、主导、带动作用迅速增强,工业增加值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75%以上,其中石油工业就占70%以上,产业结构明显改善,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8年的52.6%:27.4%:20.0%调整为2007年7.0%:80.8%:12.2%。
二、农业生产稳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延安市通过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富民政策,改革农村经济体制,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全面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特别是近年来各级党委、出台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以苹果、草蓄、棚栽为主的三大主导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2007年全市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达70.41亿元,比18年增长6.2倍,年均增长7.1%,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主要农产品显著增加。30年来,全市粮食产量先后跨越50万吨、60万吨、70万吨、80万吨几个台阶,1998年产量.7万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近年来,由于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粮食产量一直稳定在70万吨左右。2007年粮食产量76.07万吨,比18年增长92.2%,年均增长2.3%;由于果业“大改形、强拉支、巧施肥、无公害”四大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市苹果的产量、质量、优果率和效益大幅提升。2007年苹果产量达到138.09万吨,比18年增长1.58倍,年均增长19.1%;以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迅速发展,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2007年末全市拥有蔬菜大棚7.77万座,蔬菜产量达到55.15万吨。品种结构继续优化,蔬菜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油料产量稳步增长,2007年产量达到1.67万吨,比18年增长4.1倍,年均增长5.8%;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引进优良畜草品种,推广扩大示范面积,草畜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2007年末全市人工种草保留面积390万亩,其中舍施存栏牛20万头,羊子67万只,生猪58万头,家禽330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6.51万吨,比1980年增长6.1倍,年均增长7.5%,奶类产量达到6290吨,比1980年增长24.6倍,年均增长12.8%,禽蛋产量达到1.84万吨,比1980年增长10.倍,年均增长9.6%。同时形成了以延川的红枣、黄龙的核桃等区域性主导产业。30年的改革开放给全市的农业、农村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给农民带来了很多的实惠,大大提高了延安市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改善了生活质量。
三、工业生产快速增长,规模和效益迅速提高。改革开放30年以来,延安市从实际出发,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合延安经济发展的路子,确立了“以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的”工业发展指导思想,以石油、电力、煤炭、卷烟四大主导产业为依托的工业经济格局逐步形成。特别是1989年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得以确立,加上工业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工业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善,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近年来,市委、市带领全市人民紧紧抓住国内外能源市场持续走好的重大机遇,全力加强石油产能建设,以石油为主的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石油工业支撑经济增长的骨干作用明显显现。截止2007年底,全市拥有年末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69个,全年完成产值(含长庆)892.58亿元,较18年1.31亿元增加了891.27亿元。其中:石油工业完成产值819.8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91.85%,而18年所占比重仅为7.6%,到1990年所占比重上升为53.3%,2000年上升为89.8%。全年实现增加值463.84亿元,其中石油工业实现增加值428.02亿元,占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2.3%,占到总体经济的72.1%。四大主导产业产品产量成倍增长。18年全市生产原油(不含长庆油田)只有3.6万吨,1992年突破100万吨大关,达到101.35万吨,2007年达到887.53万吨,较18年增长245.5倍,年均增长20.9%;原油加工量1980年仅为7.87万吨,1995年突破100万吨大关,达到118.95万吨,2007年达到934.6万吨,较1980年增长117.8倍,年均增长19.4%;煤炭1034.83万吨,较18年增长7.8倍,年均增长7.8%;卷烟31.5万箱,较18年增长14.3倍,年均增长9.9%;发电量2.94亿千瓦时,较18年增长1.倍,年均增长3.8%。
四、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投资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2007年全市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5.33亿元(含跨市区项目完成投资),较18年增长509倍,年均增长24.0%。从三次产业看,全市城镇投资用于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为1.96亿元、190.91亿元和72.85亿元,分别较18年增长18倍、1900倍和437倍。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完成投资190.68亿元,较18年增长1481.7倍,年均增长28.6%,其中:石油开加工业完成投资166.21亿元。在第三产业投资中,交通运输、邮电及仓储业完成投资21.81亿元,较18年增长3160倍,年均增长32.0%。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从18年---2007年,全市全社会累计完成投资1275.88亿元。相继完成了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成了黄延、安靖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新建了城市桥梁,拓宽了市区街道。集商业、住宿和餐饮、休闲、为一体的丽融大厦、旅游大厦等相继建成。建成了一批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23.01平方米。二室一厅、三室一厅、小高层、复式住宅、别墅,处处折射出居民住房条件的极大改善。同时用于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等基础产业、公共设施的投资成倍增长,建成了一大批骨干建设项目。为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五、伴随着红色旅游的升温,辐射带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
1、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1990年以来,市委、市加大投资用于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改善了全市的生产、生活和投资环境。2007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19933公里,相当于18年3.98倍,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砂石路的良好局面。拥有各种车辆12.13万辆,相当于18年的15.5倍,其中:小型汽车4.5万辆,相当于18年的178倍。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1779万人次,较18年增长7.0倍,旅客周转量15.52亿人/公里,较18年增长101.8倍;公路货运量1507万吨,较18年增长16.3倍,货物周转量14.98亿吨/公里,较18年增长14.6倍。西延铁路于1992年8月全线开通运营,神木--延安、榆林--安康、延安--上海、延安--北京铁路干线全线贯通。同时开通了延安―西安、延安―北京、延安―上海的航线,成为延安与外界沟通的重要桥梁。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国民经济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活跃了城乡市场,带动了全市十三个县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延安人民的生活面貌焕然一新。
2、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拥有邮电局所206个,是18年的1.3倍,职工人数达2943人,是18年的1.8倍。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2.04亿元,是18年的549倍,年均增长24.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45.96万户,是18年的98倍。其中:城市用户16.95万户,是18年的77倍;农村用户18.22万户,是18年132倍;小灵通用户10.79万户,是2002年的10倍;电话普及率为 21.5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50.96万户,1999年仅有2.6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达5.3万户。
3、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带动全市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改革开放30年来,全市消费品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市场商品琳琅满目,呈现出兴旺的景象。居民消费方式进一步转变,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私人汽车、体育用品类、旅游、与住房相关的消费高位增长,消费需求明显扩张,增长速度迅速提升。200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04亿元,较18年增长41倍,年均增长13.8%。从城乡看:城乡市场持续升温,差距逐步缩小。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6.28亿元,较18年增长60.2倍,年均增长15.2%,农村消费品零售额33.76亿元,较18年增长32.7倍,年均增长12.9%。从行业看:住宿和餐饮业增势强劲。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8.33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其他行业零售额0.82亿元,增长19.1%,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50.89亿元,增长15.7%。批发和零售、和住宿餐饮业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的消费水平,市场上名、优、特、新商品层出不穷,消费者地位逐步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4、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游客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随着红色旅游的不断深入,全市来延旅游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实现“双丰收”,对全市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007年全市共接待旅游人数650.12万人次,比2000年增长2.5倍,其中:海外旅游者达2.2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5.01亿元,比2000年增长7.4倍,其中:实现外汇收入219.63万美元,旅游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创历史新高。旅游综合收入占全市第三产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12.7上升到2007年的48.3%,上升了35.6个百分点;占全市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3.2%上升到2007年的5.9%,上升了2.7个百分点。
六、财政收入快速增长,金融机构存显著增加。改革开放30年来,财政收支快速增长,有力地支持了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维护了改革稳定发展的大局。18年全市财政收入只有2509万元。2005年财政总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到2007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175.4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2.69亿元,较18年增长288.7倍,年均增长21.6%。2001年―2005年财政收支完成情况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也是延安市财政发展最好的时期,收入持续高速增长,支出总量不断增加,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01年至2005年在主导产业石油工业的强力拉动下,全市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269.4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0.4亿元,年均递增高达42.9%和38.4%。2007年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01.07亿元,较18年增长92.6倍,年均增长16.9%,其中用于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3.14亿元,18年仅为1264万元;用于文化、教育、卫生支出25.6亿元,18年仅为2060万元;用于农林水利事务支出14.27亿元,18年仅为2766万元。
200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42.05亿元,较18年增长516.6倍,年均增长24.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00.22亿元,较18年增长752.8倍,年均增长25.7%。金融机构各项余额219.82亿元,较18年增长115.9倍,年均增长17.8%。金融机构现金收入1052.39亿元,较18年增长682.4倍,年均增长25.2%;金融机构现金支出1086.72亿元,较18年增长622.1倍,年均增长24.8%。有力地支持了延安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七、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200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801元,较2000年增长92.8%,年均增长9.8%;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45元,较18年增长52.7倍,年均增长14.7 %。2003年―2007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五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3140元,较18年增长39.9倍,年均增长13.7 %。随着收入的增加,城乡居民储蓄迅速增加,人均储蓄由18年的18元,增加到2007年的9411元,增长了522倍。
居民消费结构逐步优化,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改革开放30年来,全市人民用于食品、衣着、居住、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教育文化用品、家庭设备及用品等方面支出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除了食品和居住人们必须的消费支出外,文化教育、消费支出比重提高迅速。200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8713元,其中用于文化教育、消费支出为1286 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763元,其中用于文化教育、消费支出为321元。伴随家庭收入增长提速,居民消费理念出现可喜变化,消费质量明显提高,消费结构渐趋合理,吃饭注重营养,穿衣讲究个性,出行讲究方便快捷。足以证明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不断增加,并逐渐向高档化发展。2007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彩电达122.5台,比2000年增长1.5倍;拥有冰箱87.5台,比2000年增长1.7倍;拥有普通电话85部,比2000年增长6.7倍;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移动电话188.75部。与此同时,家用电脑、轿车等高档消费品也逐渐进入全市城乡居民家庭,且拥有量不断上升。2007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拥有电脑达36台。
八、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1、科技事业迅速发展,科技项目争取和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2007年全市共有科技活动的单位43个,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2318人。其中:科技系统从事科技活动的单位有17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57人;大中型工业企业从事科技活动的单位有5个,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743人。科技队伍进一步壮大,科技事业快速发展。全市共征集各类科技项目278项,其中:争取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批准立项的科技项目19项,共争取经费910万元,争取经费额较上年增长5.6倍,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争取经费234万元,省级项目17项,争取经费676万元。全年申请专利112件,比上年增加40件,增长55.6%,其中 2007年授权专利29件。实施各类科技研究与发展91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22项;市级66项。
2、教育事业改革稳步推进。30年来全市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四制”改革稳步推进,“普九”任务全面完成。2007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学校数1804所,拥有教职工3.25万人,在校学生46.8万人。其中:职业技术学院1所,拥有教职工844人,在校学生5663人;中等专业学校2所,拥有教职工227人,在校学生2281人;普通中学173所,拥有教职工1.39万人,在校学生20.78万人;职业中学13所,拥有教职工818人,在校学生2.3万人;普通小学1614所,拥有教职工1.53万人,在校学生21.33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76%。特殊教育学校4所,在校学生248人。幼儿园233所,在园幼儿达4.31万人。延安唯一的一所大学?―延安大学,是由同志亲自命名,中国***创办的第一所综合大学,成立于1941年,其办学历史可上溯到1937年。经过60多年的办学历程,延安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文、理、工、管、医、教、经、法等学科门类较为齐全教育部陕西省人民共建大学、陕西省省属重点大学。学校面向全国招生,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各类在校学生1.6万人,拥有教职工1438人。学校下设15个普通学院和一个独立学院47个本科专业和24个硕士点,拥有40多个研究机构。 用于教育事业的投入持续增加,2007年地方财政用于教育方面的支出达16.94亿元,较18年增长81.2倍,年均增长16.4%。职业技术教育、民办教育已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亮点。
3、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快速发展。30年来,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7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5个,从业人员661人;文化馆(站)171个,比18年增加148个,从业人员421人,比18年增加了291人;公共图书馆13个,从业人员168人,藏书48.35万册;剧场、**院14个,从业人员169人。全市拥有综合档案馆14个,馆藏档案42.05万卷(件)。各级文化部门挖掘整理了一批具有浓郁黄土气息的民间文化艺术,安塞的腰鼓、陕北大秧歌、农民的剪纸、陕北民歌等享誉海内外。广播电视事业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拥有地面收转站150615座;电视覆盖率由18年的7%上升到2007年的96.87%。多频道、晰的数字电视正在全市逐步推广;广播覆盖率由18年的24%上升到2007年的94.71%。《延安日报》全年发行315期,共计3.2万份。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对促进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发挥了积极的舆论宣传和导向作用。
4、医疗卫生事业有序发展。随着国家医疗制度的改革,从建立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再到遍及城乡的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得到较好的诠释,“享有基本医疗服务”成为可能。截止2007年全市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卫生所、医务室)418个,较18年增长16.1%;床位7190张,较18年增长1.4倍;卫生技术人员8605人,较18年增长1.6倍。农村村级卫生服务网进一步完善,村卫生室达到1217个,拥有乡村医生1179人,卫生员223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0人。6个县区实施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完成36个乡镇卫生院标准化改造和县区传染病区(科)建设,市传染病医院主体建设完工。
5、体育设施得以改善,体育事业再上新台阶。近年来,全市体育事业坚持以贯彻实施中、省、市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全民健身》、《奥运争光》为重点,以创建陕西体育强市为目标,狠抓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和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全市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2007年,全市在参加省以上比赛获得8樽,银杯3樽,铜杯1樽。金牌125枚;银牌112枚;铜牌80枚。全市共有体育场所14个,在校学生体育达标率为86.8%。以居民自发组织的集跳舞、扭秧歌、太极拳、扇子舞等不拘形式的体育活动场所随处可见。新建成的、能容纳万人就坐的体育场馆,标志着延安市体育事业迈上了新台阶。
6、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上年基本持平,低生育水平进一步稳定。根据1%人口抽样调查推算,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3.49万人。出生率为10.37‰,死亡率5.7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62‰。
7、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效显著。2007年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按照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相关标准和全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书的要求,以努力营造“平面整洁、立面规范,空间协调、动静有序,安全舒适、文明和谐”的城市环境为目标,以提高城市净化、美化、绿化、亮化水平为着力点开展工作,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成效显著。全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3%、30.39%和7.95平方米;全年共清运和处理生活垃圾8.13万吨,垃圾清运及时率达到98%以上,进场垃圾处理率100%、无害化处理率81%;污水收集率达到75%,污水处理综合合格率达95%以上。城市供应能力进一步加大。全年共完成供水1343.72万吨,水质综合合格率达99.92%;销售天然气3089.8万方,销售液化气5418.28吨,燃气普及率达93%;全年新增供热面积32万平方米,总供热面积达268万平方米。特别是1999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来,延安到处是青山环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8、社会保障覆盖面继续扩大。2007年末全市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为17.1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13.4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达19.2万人。2007年末全市拥有社会院 26个,床位941张。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的城乡居民为20.35万人,其中城市6.45万人,农村13.9万人。城镇和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分别达到52.99%和23.8%。
猪市全线飘红,猪价强势走高,蛋价涨至“5字头”,养殖业春天来了?
一、总量态势
1.经济增长明显回落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1306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4%,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800亿元,增长3.5%,回落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67419亿元,增长11.3%,回落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51400亿元,增长10.5%,回落1.6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比上年同期回落2.2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增长15.9%。分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2.7%,集体企业增长10.5%,股份制企业增长18.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4.3%;重工业增长17.3%,轻工业增长13.8%。产销衔接状况良好,产品销售率.7%,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
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7.9%,比1-5月份低0.2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7.6%,农村上涨8.6%。分类别看,食品价格上涨20.4%,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6.64个百分点;居住价格上涨6.9%,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1.02个百分点;其余商品价格有涨有落。
3.就业目标完成较好
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40万,完成全年目标的64%;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82万,完成全年目标的56%;就业困难人员就业77万,完成全年目标的77%。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65元,同比增长14.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528元,增长1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3%。
4.国家外汇储备增加
2008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8088亿美元,同比增长35.73%。上半年增加2806亿美元,同比多增143亿美元。6月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6.8591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6.099%,实际有效汇率升值3.75%。
二、因素与结构
1.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城乡消费同步增长
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402亿元,同比增长26.3%,比上年同期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58436亿元,增长26.8%;农村9966亿元,增长23.2%。在城镇投资中,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增长69.5%、26.6%和26.2%,第一产业同比加2个百分点;中、西部投资分别增长22.4%、35.3%和28.6%,中西部增速明显快于东部。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043亿元,同比增长21.4%,比上年同期加快6.0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9%。其中城镇34819亿元,增长22.1%,县及县以下16224亿元,增长20.0%;批发和零售业43068亿元,住宿和餐饮业7207亿元,分别增长21.3%和24.0%。
2.出口增速有所回落,外商直接投资快速增长
上半年,进出口总额12342亿美元,同比增长25.7%,比上年同期加快2.4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666亿美元,增长21.9%,回落5.7个百分点;进口5676亿美元,增长30.6%,加快12.4个百分点。贸易顺差990亿美元,同比减少132亿美元。上半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24亿美元,增长45.6%,比上年同期加3.4个百分点。
3.财政收入增长加快 企业利润和个人收入增速减缓
1-5月份,国家财政收入完成29064.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8%,增速同比加.2个百分点,增长最快的是关税和企业所得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944亿元,同比增长20.9%,比上年同期回落21.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最多的5个行业分别是:石油和天然气开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煤炭开和洗选业。
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65元,同比增长14.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528元,增长1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3%。
4.货币供应量增幅回落 本外币存反向变动
6月末,广义货币 (M2)余额44.31万亿元,同比增长17.37%,增幅比上年末高0.63个百分点,比上月末低0.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 (M1)余额15.48万亿元,同比增长14.19%,增幅比上年末和上月末分别低6.86和3.74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3.02万亿元,同比增长12.28%。上半年净回笼现金194亿元,同比多回笼2亿元。
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5.02万亿元,同比增长17.84%。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3.90万亿元,同比增长18.85%,比上月末低0.84个百分点。外汇各项存款余额1638亿美元,同比下降1.75%,上半年外汇各项存款增加30亿美元,同比少增23亿美元。
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余额30.51万亿元,同比增长15.17%。人民币各项余额28.62万亿元,同比增长14.12%,增幅比上年末和上月末分别低1.98和0.74个百分点;外汇余额2753亿美元,同比增长48.63%。上半年人民币增加24525亿元,同比少增899亿元。外汇增加553亿美元,同比多增388亿美元。
5.银行间市场成交量扩大 利率略有所回升
6月份银行间市场人民币交易累计成交8.31万亿元,日均成交 4153亿元,同比增长55.9%,同比多成交1489亿元。
6月份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月加权平均利率3.07%,比上月高0.2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0.68个百分点;质押式债券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3.08%,比上月高0.20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0.61个百分点。6月末全部金融机构超额储备率1.95%,比上月末高0.4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1.05个百分点。
6.全球股市普遍下跌,A股跌幅全球之最
受全球经济下滑和油价持续高走的影响,全球股市普跌,美股创两年来新低。A股处于下跌中继当中,第二季度上证综指收于2746点,单季跌幅达20%。由于越南股市已反弹30%,因此上证股指自6000点以来跌幅是同期全球之最。
影响A股下跌趋势的基本面因素主要有对国内经济下滑的担心和CPI的持续上扬,并且与国际资本市场联动性越来越强。国内机构对A股仍是一片看淡,基金赎回压力大增,反过来又进一步对A股走势构成压力。
三,政策效应
1, 总体经济形势判断
今年可谓是多事之秋。继南方雪灾之后,四川又发生8级大地震;美国次贷危机一波三折,国际金融动荡加剧,全球通胀上升,增长趋缓。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经济运行基本稳定,上半年GDP增长10.4%,CPI上升7.9%,呈现出经济增长明显滑落,通货膨胀高位趋降的态势,与人们的预测大致相符。
经济增长回落,表明我国的经济运行进入了本轮增长周期的下行区间。不过,目前仍处在高位,回落的空间还有。人们对增长回落给予了过分的关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如果回落过大,很多矛盾和问题就可能无法掩盖和拖延;二是官员晋升的锦标赛以及的正当性和威信也可能受到影响;三是就业困难有可能增大,社会稳定会受到威胁。
其实,真正值得人们关注的是,经济运行风险的进一步积累。这从一些结构性因素的变化中也可以看得出来。一是进口高速增长,出口增长大幅回落,虽然符合经济调整的需要和方向,但增加了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二是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操作方向不错,但一时难以到位,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依旧,甚至呈加剧之势。三是企业利润增长下滑,个人收入增长趋缓,而收入增长过快,再加上相对价格扭曲,既可能在通胀较高的情况下使增长进一步下滑,更不利于结构调整。
关于地震的影响需要具体分析。在经济上,地震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估计在上万亿元左右,有的甚至无法补救,但损失的是存量资产,而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过程,引致和增加的是新的社会需求,拉动的是流量的增长。在社会生活方面,地震也是危险和机会并存,应对和把握得好,有利于促进社会的整合,否则,也可能是又一次付出的学费。
2, 关注全球通胀和国际金融动荡
今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基本趋势是经济增长趋缓,通货膨胀加速。欧元区一季度经济增长达到0.8%,二季度会进一步萎缩,CPI已经达到3.7%,今年夏季有可能超过4%,是欧洲央行通货膨胀控制目标的2倍。英国的通货膨胀率已经接近4%,晚些时候有可能达到5%。美国经济增长率一季度为0.6%,全年预计为1-1.6%,6月份消费价格指数上升了1.1%,为2005年9月以来的最大升幅,也是26年来的第二大升幅,预计全年通货膨胀率将达到3.8%-4.2%。许多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回落,而俄罗斯、乌克兰、土耳其、南非和印度尼西亚的通货膨胀率已经达到两位数,越南的通货膨胀率超过25%,形成了全球通货膨胀的态势。
很多人将通货膨胀的上升归之于石油和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此议有一定道理。近四年来,国际油价每年以每桶10―20美元的幅度上涨,自去年7月以来,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市场监督原油一篮子平均价翻了一番,从70美元涨至140美元,今年涨得更快,前6个月提高了近50美元,涨幅超过了40%。近三年,国际粮价上涨了181%,食品价格上涨了83%,3、4月份国际大米价格猛涨75%。然而,通货膨胀说到底是一个货币现象。全球通胀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国际货币政策环境过于宽松,特别是美国为了应对次贷危机而实行了过分宽松的货币政策,再加上日本央行长期实施的低利率政策。至于一些新兴经济国家,由于取不同形式使本币与美元挂钩,因而当美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美元走贬时,也就无法收紧自己的货币政策。实际上等于美联储输出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这是目前国际经济运行的实际,并不是什么人的阴谋。因为,现行的世界秩序是一种强权主导行的格局,而各个国家又都是民族利益至上,其行为方式和政策选择都是为了最大化本国的利益。
与全球通胀密切相关,国际金融动荡的加剧也值得特别关注。最近,美国两大房贷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出现运营危机,一周之内两家公司的股价跌去了50%,半年内市值合计蒸发了460亿美元,受此拖累,纽约三大股指全线下挫,全球市场发生“金融海啸”。与此同时,美国印地麦克银行由于包括次贷在内的信贷资产出现大批坏账,造成亏损,发生流动性困难,出现挤兑,因而倒闭,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二大规模的银行倒闭案。于是,次贷危机远未结束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自去年9月次贷危机暴发,与次级住房抵押有关的金融机构纷纷破产倒闭,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次贷危机的冲击一浪接着一浪。去年底今年初,花旗、美林、瑞银等著名金融机构相继报亏和扩大损失计提,并向外寻求融资,市场流动性压力剧增,美联储在向市场流入资金的同时,与欧洲央行等联手干预。一些人预断,次贷已经见底。今年三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濒临破产,迫使美联储紧急注资,并大幅降息75个基点。到了4月份,历时几个月的金融市场动荡一度出现了某些缓和迹象,一些人又预测次贷危机最严重的时期已经过去。这一次的冲击让人们重新认识次贷危机及其影响。由于房利美和房地美在美国住房金融体系中扮演着核心的角色,承担着美国12万亿美元普通住房的融资或者信用担保,其破产倒闭可能是灾难性的,与之相比,次贷危机已经引发的金融动荡不过是小巫见大巫。因此,美国不可能见死不救。值得关注的是,中国持有美国国债的规模已达5065亿美元,仅次于日本(5787亿美元),并且是两房的最大债权人,损失已无法避免,即使美国通过发行更多的国债施以援助,也只是减少了一些损失而已。
3, 货币、汇率与短期资本流动
今年以来,面对通货膨胀上升之势,央行取了紧缩性货币政策,曾四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2.5个百分点,回收流动性1.3万多亿元,并按季度加强了对的控制。应当肯定,从紧的政策方向是正确的,应当坚持,不能因通胀率的高位回落而改变。但是,具体操作还是可以讨论的。数量控制是刚性的,没有回旋的余地。中小企业资金紧缺,就是证明。不如适当放松数量控制而运用利率调节,这就会给那些能够承受得起的企业以选择的余地。
央行偏好于数量手段而摈弃价格手段的原因在于,在中美利差倒挂和升值压力未解的情况下,运用利率调节会刺激热钱流入。特别是最近,有人估算热钱流入的规模达到1.75万亿美元之巨,更增加了央行的顾虑。其实,热钱本身的概念就不清楚,不如改用短期资本流动,其数量也是一个难以准确估算的问题,上述估算就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合理之处。我们曾经指出,短期资本流入套汇套利的激励,主要来自于汇率升值预期,利差不是主要问题,因为短期资本不可能在银行呆那么长的时间,而实际利率为负和存利差过大造成的相对价格扭曲和财富逆向转移才是主要问题。对此最好的证明是,在股市走低的情况下,今年上半年上市银行的利润猛增,中信、浦发、民生、招商预增100%以上,其中,中信和浦发分别是150%和140%,全部上市银行上半年预增利润有望达到70%,全年达到50%,其中,利差收入占1/3以上。要知道,政策操作和市场调整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没有最好的政策,只有适当的政策。因此,政策调整也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不能只求稳妥,不求进取,否则,只能处于被动挨打和被别人牵着鼻子走的尴尬境地,其失误和风险可能更大。
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升值了6.1%,从2005年7月21日以来,累计升值接近20%,但对欧元不升反贬。有人认为,升值已经到顶,升值速度过快,升值并不能抑制通货膨胀。其实,短期资本流入加速,升值压力依旧,说值并未到位。通货膨胀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治理通胀需要多种政策的配合作用,既不能把抑制通货膨胀的责任完全归之于货币政策,也不能把升值的目标定位于治理通货膨胀;汇率升值主要是调整内外相对价格关系和解决经济内外失衡。不仅如此,汇率升值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也是复杂的,既有互补的一面,也有互替的一面。汇率升值减少了相对价格扭曲和外部需求,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但在没有调整到位以前,升值预期和升值压力造成的短期资本流入,还会推动通货膨胀。CPI和PPI的不同走势、储蓄存款回流、一般市场价格与资产价格涨落互见以及本外币存的反向运动,均与此有关。
人民币汇率升值必然会增加进口和抑制出口,今年以来出口增长趋缓、进口增长加快的事实也说明了这一点,一部分出口企业出现困难,甚至关闭破产,纺织等一些出口行业和珠三角等出口导向型经济发达的地区也受到明显影响。这正是汇率调整的目的以及调整的代价或者机会成本。须知,任何政策都不是免费的午餐。经过调整,汇率趋向合理,内外失衡缓解,国内配置和经济结构改善,失业的工人就会重新就业,经济也会恢复增长,虽然会有一个过程和时滞。应当指出,人民币汇率升值,一部分出口企业出现困难,正是进行调整的好时机。如果没有困难,生产多少出口多少,利润不断增加,日子很好过,谁还去调整?事实上,真正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逼出来的。陷入困境的企业都是技术水平低、加工程度浅、增加价值少的企业,这些企业也正是需要退出的企业。这些企业不退出、不转型和不升级,新的企业就进不来,只有低水平和低技术的企业退出去或者转型升级了,新的高水平和高技术的企业进入了,技术水平才能提高,产业发展才能提升,出口结构才能改善,中国才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这是汇率升值的题中应有之义。
在货币政策独立性不足和操作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汇率政策就成为调整的主要手段。在最近的汇率政策操作中,央行改变了一升一贬的操作方式,开始了对美元、欧元和日元同时升值的操作。这是一个进步。实践证明,在目前的情况下,这样做并没有太大的风险,反而扩大了汇率政策的操作空间。至于汇率升值对出口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可以运用其他政策手段予以平衡和缓解。最近出台的提高纺织业出口退税的办法就是如此。
在国际金融体系不稳和国际金融动荡加剧的情况下,短期资本的大量流入造成了风险的积累,而资本流动的逆转则将是危机的来临。最近越南的情况就是证明。因此,央行不仅要治理通货膨胀,保持货币稳定,而且要关注资本流动,保持金融稳定。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有1.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经济增长虽有滑落,但依然保持了10.4%的增长速度,似乎不会出现这种状况。但是,资本流动的逆转也许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事情,其对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是灾难性的,而中国目前的情势又是历史上不曾遇到过的。所以,对此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一方面在加强资本流动监管的同时,进一步推进汇率体制改革,另一方面,对资本流动趋势和情况进行有预见的研究和事先的充分准备。这样,在来临时就能处于主动地位,进退有据,应对自如。
4, 把治理通胀和调整相对价格结合起来
在上个季度的经济分析报告中,我们明确地指出,中国进入了一个中度通货膨胀时期,这个时期并不是一、两年的短期的,而可能是中期的。即使下半年的消费价格走低,今年的通胀率也不可能降到6%以下,明年也不会更低,企图把消费价格控制在5%以下是不可能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流动性过剩,不得不调整人为压低要素价格,都是推动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即使别的因素存而不论,仅就粮食来看,问题也是很清楚的。尽管今年的夏粮取得了丰收,预计达2400亿斤,全年粮食产量1万斤,但是,在国际粮价大涨和粮食危机显现的背景下,国内粮食价格表面上波澜不惊,实际上已经进入了上升通道。据了解,现在山东、河北等地的小麦市场价格已经达到0.82元/斤以上,虽低于5月份国际市场小麦价格(接近1元/斤),但远高于2008年国家规定白麦的最低收购价格(0.77元/斤),再加上农资价格上涨的压力,粮价上涨是不可避免的。否则,不仅现行收购价对农民没有吸引力,再一次发生谷溅伤农的事情,也阻止不了粮食的走私出口。因此,与其取价格控制和扭曲相对价格的办法,不惜代价地把通货膨胀率压至5%以下,还不如面对现实,在稳定通胀预期和保持较快经济增长的同时,相机抉择,推进要素价格改革,校正相对价格关系的人为扭曲。
在面临通货膨胀上升的情况下,人们更关注价格总水平和通货膨胀,而忽视相对价格和比价关系。这一点不难从新闻媒体的舆论中得到证明,把治理通胀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一目标就是其集中表现。不仅如此,为了治理通货膨胀,甚至取了控制物价、扭曲相对价格的做法,如扩大实际利率负值,保持要素低价,进行不适当的价格补贴等等。其中一个重要依据是一个传统的错误观点,即认为通货膨胀会扭曲收入分配和造成财富转移。其实,通货膨胀上升是价格总水平上升,虽然对低收入阶层的损害较大,但扭曲收入分配和造成财富转移的是相对价格扭曲,而非价格总水平的变化。
如果说在通货膨胀率高的时候,相对价格的调整比较困难,那么,用扭曲相对价格来抑制通货膨胀,造成的问题可能更大。因此,把抑制通货膨胀和调整相对价格结合起来,也许更为恰当。6月20日成品油价格的调整就是一例。如果成品油价格不作调整,油品的消费和浪费还会增加,财政补贴和社会不公也会继续扩大,供应紧张的局面就会加剧,油价还要进一步上涨。而调升成品油价格,虽然有可能使今年的消费物价稍有上升,但会使以后的通货膨胀受到抑制。中国提高成品油价格,国际油价应声回调就是证明。因此,对于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来说,成品油提价是长期利好。目前,美国的汽油价格是4美元,日本是188日元,香港是16港元,而国内提价后是6元多。如能通过几次调价,与国际油价接轨和联动,进而放开油价,就可以彻底消除油价管制中发生的种种荒唐,降低经济运行风险,改善中国的能源安全。因此,有了这一次的经验,奥运会以后,应当继续做下去。油价如此,其他价格也是一样。
此次成品油提价虽然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但与此同时取的一些价格管制和补贴措施还值得讨论。发改委在把汽、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电价每千瓦时提高2.5分钱的同时,宣布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铁路客运、城市公交、农村道路客运、出租车、液化气、天然气价格均不得提高,城乡居民用电、农业和生产化肥用电价格不作调整,对全国发电用煤价格实行临时价格干预,发电用煤出矿价不得超过提价当日的实际结算价格。此外还出台了一些价格补贴。从这些情况中不难看出,一是价格调整的政策目标全部集中于此次提价不能影响消费物价,这与其说是关注民生,不如说是为了的面子,结果是大大削弱了调价的效应。比如,如果说低保补贴标准较低,应当及时提高;既然与居民消费密切相关的价格不得提高,为什么借此提高低保标准。再如,出租车租价不能提高,油价提高由补贴,究竟补贴了谁?能够经常打的的不会是低收入群体。二是进一步扭曲了相对价格关系,比如,与油品相比,天然气价格本来偏低,现在更低了。再如,煤电联动搞了多年,很难推动,这次干脆把它取消了。三是的价格管制大大加强,以至于深入到很多具体行业和具体产品中去,这才是更令人担忧的事情。可见,用加强价格管制和扭曲相对价格关系的办法来治理通货膨胀,其结果可能是适得其反。
四,体制分析
1, 关于国企高管的激励和薪酬
在第1季度的报告中,我们讨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提出了先收租,后分利,收租和减税并行的建议,这里根据新的情况再做一点补充。
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对企业高管的激励和薪酬问题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国资委和有关部门做出了一系列规定,并着手实施股权激励。开始时,境外高管的高薪和股权激励只是画饼充饥,名义上与国外高管一样,实际上拿的仍是国内工资。当年刘金宝案就涉及到这样的问题。然而,只要有了这类制度规定,企业及其高管都会通过自发的制度创新,千方百计地将其从名义规定变成实际的好处。于是,除了令人膛目的在职消费以外,国企高管的薪酬也如脱缰野马。资料显示,2002年中央国企主要负责人的实际平均薪酬与职工平均工资的差距是12倍,2003年扩大到13.5倍,前不久,人大常委郑功成在审议国有资产法案时说,央企高管年收入与职工收入差距高达数百万元,广东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发布的《2006年省情调查报告》指出,有的企业经营者自定薪酬,有的企业实行股权激励,高管年薪超过数千万元。中移动19年推出股权激励,激励范围从最初总公司董事、高管扩大到分公司高管和其他雇员,历年来,这家公司经理人员共动用100.6714亿港元认购期权3.5395亿股,以行权时的市价计算,相关收益高达111.2196亿元。
针对这种情况,最近国资委发布了《关于规范国有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征求意见稿),为此设定上限封顶,规定激励对象的收益占本期股票期权授予时薪酬总水平,境内上市公司和境外H股公司不得超过40%,境外红筹公司不得超过50%,超过上述规定尚未行权的股票期权不再行使。与此同时,中纪委也发布《国有企业***员违反廉洁自律“七项要求”适用于〈中国***缓慢行走处分条例〉若干问题解释》,对国企老总违规自定薪酬要进行党纪处分。其实,股票期权封顶也与当年的奖金封顶一样是管不住的,党纪处分也不能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在相对价格扭曲,要素租金变成企业利润的情况下,对企业高管的任何激励安排都缺乏基础和依据。其次,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以内部董事为主制定的激励方案不可能合理。因此,与其在激励安排的具体办法和管制上做文章,不如在基本制度基础的改革上下功夫。
五,趋势预测
第三季度,全球通胀和金融动荡还会继续,国内政策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奥运会是最重要的,对当期的经济运行既有推动,也有影响。根据前面的分析,具体预测如下
季度
经济指标 2007年全年(实际) 2007年上半年(实际) 2008年上半年(实际) 2008年3季度(预测)
增长(%) 增长(%) 增长(%) 增长(%)
GDP 11.4 11.5 10.4 9.8
工业增加值 18.5 18.5 16.3 16.0
固定资产投资 24.8 25.9 26.3 25.0
消费品零售额 16.8 15.4 21.4 22.0
出口 25.7 27.6 21.9 20.5
进口 20.8 18.2 30.6 28.0
消费物价 4.8 3.2 7.9 7.5
注:1.GDP和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其余指标按现价计算;
2.固定资产投资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3.工业增加值为国有企业和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的增加值。
未来两周猪价持续上涨动力不足,短暂上涨后或将呈震荡弱势下行走势,饲料暴涨600元/吨!还有提价空间吗?
一、从近期养殖业行情来看,不管是猪价还是牛羊养殖业行情均不尽人意,就连水产品表示也不太好,这让良多人对此头疼,他们不了解还能保持多久。
不过如今迎来了一大好消息,跟着4万吨收储的到来,猪价再次迎来了飘红上涨。
与此同期,蛋价也开端了翻天涨,不少处所产地价已冲破5元大关,更别提市场价钱。
难道说养殖业的春季来袭?大家要警戒一大拦路虎!
0一、猪价强势走高
4月份之初,尽管生猪价钱迎来了一轮走高,但清明期却迎来了低迷走跌,这让良多信念十足的养猪人备受冲击,究竟3月份猪价持久偏低,本认为4月份行情可以好转,可谁知猪价一如既往的走跌。
实在猪价走跌,主因是产能依旧偏多,尽管从客岁下半年就打开了去产能,可因客岁第四季度行情利好,补栏力度再次加大,这使得本年上半年出栏的生猪范围再次加大。
在市场花费必定的基本下,产能偏剩自然是难以利好猪价。
生猪均价为12.38元/kg,环比涨了0.05元,行情迎来了一波走高。
而从28地监测数据可见,多地行情迎来了上涨。
如在东北一带,主流价为10.9-11.6元/kg,此中黑辽两地均上涨0.2元,但吉林猪价仍然低迷,因受特别影响花费难以提振;华北一带总体偏稳,报价为11.3-12.3元/kg,此中京津两地涨了0.1元,重要是本地花费要求提振,带动了一波上涨潮;西北偏稳,报价为10.85-11.9元/kg,此中陕西涨了0.1元。
南方一带,华东偏稳,江苏涨了0.05元,报价为12.65元/kg;华中稳中有涨,主流为12.3-12.65元/kg,此中豫鄂两地涨了0.1-0.15元,可见本地市场明显好转;西南走高,上涨了0.1-0.15元,主流为11.5-12.65元/kg,本地行情走高和客商收购积极性晋升有关。
如今来看,生猪行情仍在6元大关左右波动,不过养猪本钱已到达7.5-8元左右,养猪人仍陷入一波吃亏中。
但如今养殖人挺价心态强烈,这使得猪价有所提振。
今朝来看,猪市利好因素增多,如养猪人减少了出栏范围,龙头猪企出栏量也不大,从而使得产地供给偏弱,屠企自然是难以压价。
当然,尽管花费要求不高,可受口罩影响,市场的备货要求高,这也让猪价偏稳。
如今4万吨拍卖邻近,也使得市场对将来猪价看好,果断猪价走高的见解。
当然,猪农也不要抱有太多期望,如今餐饮业花费要求低迷,再加上部门地域停课,使得团膳性花费不尽人意,因此也特别难带动猪价持续走高。
因良多养猪人捂着不卖,使得生猪体重上涨,一旦交通顺畅,那市场将产生踩踏式走跌。
0二、蛋价破5
从近期蛋价来看,行情可谓是迎来了猖狂走高,如今产地均价已涨至4.6元/斤,而粉蛋更是全面涨破5元,这让良多蛋农高兴不已。
产地价就如此高涨,更别说市场报价,不少网友表现,本地鸡蛋零售价已涨至6元大关。
鸡蛋之所以走高,还因存栏量偏低,今朝才不过11.5亿只,处在近5年来最低位。
而受口罩原因,良多花费者加大对鸡蛋的囤积,这使得蛋价开端了一波走高。
当然,如今的饲料本钱偏高,也让蛋农的挺价心态增多,在贸易商加大备货的布景下,蛋农借机要价,带动蛋价走高。
今朝来看,蛋市鸡蛋供给量依旧紧张,如今已邻近劳动节,各地也会加大对鸡蛋的购,因此将持续加强蛋市。
近期内来看,鸡蛋行情将持续稳固,不过粉蛋将陆续回落至4元时期。
0三、警戒一大拦路虎
近期,豆粕、玉米价格都迎来了一波走跌,饲企也纷纭将饲料价钱下调。
如南昌东方就公布猪料下调50-100元每吨;重庆金宝饲料公布猪料下滑50-150元每吨;广东加大实业公布猪料、鸡料等下调75元每吨。
但是,在饲料价钱走低的布景下,不少养猪户却表现终端价钱依旧没有走跌,重要是运费大涨,使得运输本钱加大,因此终端仍难以走跌。
同期,如今饲料尽管走跌,但也只是微弱下滑,饲料本钱依旧处在高位。
养殖人想要盈利更多,还是要减少饲料本钱才行。
猪价全线飘红,蔬菜大涨30%,蛋价抱团走高!腰包要勒紧了
一、整体来看,全国生猪收购价钱浮现以稳为主的态势。
北方地域全线企稳,批发市场白条走货迟缓,整体买卖积极性偏差,部门商户存在剩货现象,屠企收猪情形有减量现象,供给端看涨情感较浓,部门地域屠企收猪依旧有难度。
南方地域稳中小涨,上涨地域较少,跟着吃亏的连续,养殖端的惜售心态将会有所削弱,要求疲软影响下,将来两周猪价连续上涨动力不足,短暂上涨后将呈震动弱势下行走势。
估计猪价窄幅调剂为主
春节过后,生猪价钱连续低迷,饲料厂商却纷纭提价,掀起又一轮提价潮。
据财联社记者统计来看,包含新盼望、通威等在内,陆续有30多家企业公布每吨饲料提价50-300元不等,甚至贵州邦宏农牧有限公司所有浓缩料每吨提价600元。
财联社记者多方访认识到,此轮饲料涨价主由于以豆粕为代表的原料价钱大幅上涨。
对于后续饲料价钱走势,市场有所分歧。
供应端来看,饲料价钱重要以本钱为导向,若原料后续连续上涨,不消除仍有提价空间。
但也有剖析人士表现,跟着国际局面、运输等影响因素消解,猪、鸡结束产能去化,要求减少,饲料价钱可能会下行。
豆粕价钱大涨致饲料企业涨声一片
继2022年年初涨价后,近日饲料企业又掀新一轮提价潮。
四川通威饲料有限公司公布自2022年2月20日0时起,对水产料价钱上调260元/吨-500元/吨不等;海南省饲料兽药行业协会公布,2月16日0时起,建议各企业依照实际情形对部门饲料成品价钱每吨上调50-160元不等
此轮饲料涨价涉及畜禽料、鱼料,涨价幅度多在50-300元/吨。
多家公司在涨价通知中均表现,涨价的原由于原料供给紧张,原料价钱大幅上涨。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豆粕高级剖析师邹洪林也向财联社记者表现,年后这一轮提价重要是原料价钱连续上涨导致,特殊是以豆粕为首的蛋白原料价钱上涨,叠加其它原料价钱坚持坚挺,从而令饲料本钱产生明显上升。
举例而言,猪饲料原料重要由玉米(占60%~65%)、豆粕(占17%~20%)构成,若玉米价格过高,饲料厂商会挑选小麦、高粱、大麦等部门替换。
据Mysteel农产品数据显示,截至2月17日,全国43%豆粕现货均价为4214元/吨,年内累计上涨669元/吨,涨幅18.87%。
折算至饲猜中,每吨饲料本钱增添114-134元。
豆粕大涨的同期,玉米价格则较为坚挺,连续在相对高位运转。
上海钢联农产品事业部玉米高级剖析师谢晋江告知记者,今朝全国玉米周度均价在2684元/吨,玉米市场价钱区域分化,大型粮贸企业提价收购,市场价钱小幅上涨。
饲料的价钱受供应端和要求端两方面的影响,此轮上涨重要是供应端的问题。
搜猪网首席剖析师冯永辉向财联社记者剖析,一方面南美大豆受灾减产,国际豆类供需形势由宽裕转向紧均衡,豆类价钱随之上涨;另一方面,国际局面紧张,国际大投行追求大宗商品特别是农产品来避险,进一步推高价钱,加之冬奥会召开,对海运交通等有所影响,供给减少,国内豆粕价钱跟涨。
卓创资讯剖析师许亚婷也向记者表现,年后东北基层仍存惜售心态,产区玉米上量节拍偏缓。
叠加贸易商购建库意向晋升,产区玉米窄幅上行。
随同产区价钱及部门地域运费走高,销区饲料企业玉米到货价钱水涨船高。
对于全面吃亏的终端养殖而言,偏强的玉米价格带给饲料企业较大的压力。
饲料提价可否笼罩原料涨价的幅度?邹洪林告知记者,年后多个饲料供应商对其饲料销售价钱举行了2次左右的提价,提价的幅度基础能够笼罩原料本钱上涨的幅度。
因大都大型饲料集团有部门年前购的相对低价原料头寸,叠加饲料成品料的价钱上涨,今朝整体来看,猪料仍有盈利,禽料大都在盈亏均衡线四周。
冯永辉也向记者表现,提价是能够笼罩本钱涨价的,但利润空间难有晋升。
由于饲料行业是完整竞争的行业,通常会依照本钱涨幅来举行提价,若你提价幅度大了,不成防止的会影响销量。
后市提价空间现分歧
事实上,自客岁起,饲料厂商就已经多次提价,海大集团客岁Q3后招待调研时就表现,饲料总体销售价钱同比有大约15%涨幅。
那持续提价之后,后续是否还有提价空间?
从供应端来看,业内广泛以为还得看玉米、豆粕等重要原料的价钱走势。
有饲料企业人士向财联社记者坦言,饲料是本钱加成的模式,原资料本钱占比特别大,若原料价钱上涨,不消除持续提价的可能。
正虹科技答复投资者提价预期问题时也表现,公司将依据饲料原资料价钱波动走势情形,恰当性调剂饲料产品的销售价钱,详细以各饲料供应商宣布的价钱通知为准。
谢晋江的概念与企业概念一致,其告知记者,年内饲料价钱不消除仍有提价空间。
重要原因在于本年大都原料价钱高位运转,近一月是以豆粕为首的蛋白原料价钱上涨迅猛;以玉米为首的能量原料价钱虽未有明显上涨,但价钱整体坚持坚挺,同期添加剂多个品种价钱相同坚持坚挺。
许亚婷亦指出,就今朝基层售粮进度及心态而言,短线产区玉米仍有窄幅上行空间,饲料本钱或趋涨为主。
但值得留意的是,在饲料不断提价的同期,猪、鸡等价钱连续下行,养殖本钱与畜禽价钱倒挂,畜禽养殖处于吃亏状况,这些因素会导致畜禽产能降落,进而减少饲料要求。
饲料价钱上涨影响生猪出栏的速度和补栏的积极性。
据我们认识,节后豆粕及饲料价钱上涨后,导致良多养殖户快速出栏,甚至提前把本应下个月出栏的小体重猪抛售了。
冯永辉说,等到猪、鸡结束产能去化,饲料要求变差;若国际局面缓解,海运恢复,饲料价钱下行的可能性更大。
但谢晋江却以为,斟酌到饲料企业作为中心环节的加工企业,饲料成品料价钱的上涨更多来自于原料价钱的变更,固然下游养殖利润恶化会对其造成必定压力,影响饲料销量,但较难转变其以本钱为导向的基本,所以不消除仍有提价空间。
今年的“双节”期间,市场交易并不是太好,农副产品的行情也不尽人意,猪肉、肉鸡等行情接连走低。不过从节后开始,猪价开始了疯狂走高,而受猪价的上涨,菜价、蛋价均迎来了大涨,这是咋回事?各位买菜花费升高,勒紧腰包过日子喽!
01、猪价走高
据统计,猪价已连涨了8天,其生猪均价为12.52元/kg,相比上一天走高0.元/kg,环比涨7.8%,而8天累计上涨了2.23元/kg,其涨幅为21.67%,如此疯狂走高,也让猪农为此兴奋不已。
前期一头猪卖出去要亏上600-700元,不过如今亏损明显减少,以240斤的标猪、8.5元每斤的养猪成本来算,8天少亏上268元,不少猪农表示,头均亏损只有300元左右。尽管如今养猪还处在亏损,但看着猪价迎来了坚挺走高,猪农的信心十足,对未来行情有了更多的期待。
从市场的行情来看,今天猪价普涨0.2-0.7元一斤,如华北行情为5.8-6.4元/斤,东北为6-6.4元/斤,西北为5.6-6.2元/斤,可见北方猪价已陆续进入6元时代,而黑龙江更是涨至6-6.4元一斤。
而在南方地区,猪价继续走高,如华东行情为5.5-6.2元/斤,西南为5.5-6.3元/斤,华中为5.8-6.2元/斤,不过让人奇怪的是,近期两广行情反而不尽人意,均价为5.8-6.2元/斤。
此轮的猪价走高,说到底是猪农对未来行情看好,市场出栏量不是太多,屠企为了购生猪只能被迫提价。当然,前期的生猪加快去产能,也使得10月份开始出栏偏紧,再加上3万吨的收储来袭,让猪农信心十足。
而在市场上,猪肉零售仍不是太高,南北各地几乎在10元以下,这也加快了居民的消费,伴随着报复性需求,猪肉走量加大,进一步带动猪价上涨。
每年的第4季度均是猪肉的消费旺季,这对促进猪价上涨有利好支撑,预计此轮猪价会涨至8元左右。
02、蔬菜大涨30%
近期市场上的蔬菜可谓是迎来了全面大涨,如陕西地区已连涨6周,其涨幅超20%,零售均价超3.5元/斤。
为了弄清蔬菜行情,记者访郑州的市场、商超等,发现菜价明显走高。在一家菜市场内,豇豆为8-9元/斤,胡萝卜为5元一斤,丝瓜为7元/斤,花菜为6.5元/斤,其价格均在5元以上。
在一家超市中,螺丝椒价格为6.38元/斤,丝瓜为6.98元/斤,旱黄瓜为7元/斤,苦瓜为6元/斤,香葱为6元/斤,红线椒为7元/斤,菠菜为9元/斤。一市民王奶奶抱怨,9月份时很多蔬菜3元一斤,但如今多种蔬菜已涨至6元以上,价格实在是涨得太猛,直接大涨30%以上。
至于为何菜价猛涨,主要是9月份开始,北方地区就迎来了持续性降雨,结果陕西、河北等地阴雨不断,不少农田被淹,这让蔬菜收难度持续加大,且产量、质量均有所下滑,而随着供应偏紧,蔬菜批发价持续性大涨,零售自然是跟涨。
就拿菠菜来说,市场零售8-11元左右,而其批发价就已涨至7.5-9元一斤,菜农只能跟着调高报价。蔬菜的上涨,说白了就是产地受损比较重,使得产量偏低。同时,山东的秋季蔬菜还没集中上市。
03、蛋价抱团上涨
从中秋开始,蛋价就开始了持续走跌,这轮下跌持续了20天,产地价更是跌至4元以下,而市场的零售也从6元一斤跌至4.38-4.68元/斤,而蛋价走跌,也吸引了更多人购。特别是在蔬菜大涨的背景下,不少人认为鸡蛋更便宜,从而倾向于购鸡蛋。
正因如此,鸡蛋市场扭转乾坤,价格开始了再次上涨。如北京涨了0.09-0.11元,蛋价为4.33元/斤;广州涨至4.55-4.68元/斤,东莞涨至4.2-4.37元/斤;东北行情反弹至4.16-4.4元/斤,河北行情涨至4.18-4.2元/斤;河南反弹0.1-0.13元,蛋价为4.27-4.33元/斤;山东为4.2-4.3元/斤,苏皖为4.1-4.27元/斤。
目前鸡蛋均价已涨回4.29元一斤,销区均价为4.44元一斤,而随着行情走高,蛋农摆脱了亏损状态,目前一斤鸡蛋可盈利3-4毛左右。
此次蛋价走高,主要因素是产蛋鸡存量不是太高,库存有限,再加上猪肉、蔬菜行情有所上涨,使得消费者纷纷转向对鸡蛋的购。不过随着短期内蛋价快速上涨,中间环节的库存有所增多,接下来的上涨空间已不是太大。
对于消费者来说,如今市场上的农副产品走高,大家也抱怨吃不起了,不过相信随着国家的调控,“菜篮子”很快就会回归正常水平,大家不要太心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